2018-2019年教科版语文四下《林则徐求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林则徐求雨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林则徐求雨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林则徐求雨林则徐求雨教材说明〔解题〕本文是一篇写历史名人林则徐为官清廉的故事。

文章记叙了林则徐巧妙地制伏手下官吏为百姓募钱购粮的事,赞扬了林则徐关心百姓、惩治腐败、清正廉洁的品格与足智多谋的办事谋略。

林则徐(1785—1850),清末政治家。

字少穆,福建侯官(今闽侯)人。

嘉庆十六年中进士。

他有政治远见,关心国家前途与百姓疾苦。

任东河河道总督时曾修治黄河,任江苏巡抚时又修白茆、浏河等水利工程。

1838年在湖广总督任内,禁止鸦片,成效卓著,是禁烟派代表人物。

鸦片战争爆发后,他严密设防,使英军在粤无法得逞。

因受投降派诬陷被革职,赴浙江筹划海防,不久充军x疆。

后起用为陕西巡抚,擢云贵总督,因病辞职回原籍。

1850年起任为钦差大臣前往广西镇压农民起义,在途中病故于潮州普宁县。

著有《林文忠公政书》《信及录》等。

文题《林则徐求雨》是一个主谓词组,点明主人公和事件,概括了本文主要内容。

“求雨”,请求上天降雨解旱。

过去,受迷信思想影响,遇久旱不下雨,人们认为是上天的惩罚,于是举行仪式,祈求上天怜悯降雨解旱。

〔结构分析〕本文共11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大旱之年,林则徐向官员募钱买米赈灾,官员不肯捐钱。

这是林则徐“求雨”的原因,提出了捐钱买米这个问题。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写林则徐率众官员设坛求雨。

这是林则徐“求雨”的过程,实际上是捐钱买米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

这部分是本文重点,反映林则徐处理问题的高超艺术。

先对官员提出求雨前的要求:沐浴吃素,诚心诚意。

再让众官在烈日下暴晒。

接着让众官饮茶引发呕吐,检验呕吐物。

最后揭露众官只知享受,不关心百姓疾苦的丑行。

可见,林则徐“求雨”实际是为百姓募钱。

第三部分(第11自然段),写众官又惭愧又害怕,愿意捐钱。

这是林则徐“求雨”的结果,捐钱买米这个问题得以解决。

〔语意理解〕“林则徐看了,心里十分着急,就命令官员捐钱买米,平价卖给百姓。

林则徐求雨

林则徐求雨

林则徐看了,心里十分着急,就命令官员捐 钱买米,平价卖给百姓。 (心急如焚)
可是官员们都说自己没有钱,结果没有一个 人肯捐献。(漠不关心)
官员们吐出来的都是荤腥的山珍海味。(欺压百姓) 只有林则徐吐出来的是粗劣的野菜和杂粮。
(为官清廉)
设坛求雨,两天内必须沐浴吃素,诚心诚意。
清正廉析人物的正面描写
“国舅,做官只为民,不为财,您 说要自首,现在看不是。”说完, 包拯大步走出国舅府,回去后秉公 处理。
结合对比的写作手法,揭示人物性格
起初,国舅还很不在乎,可当他知道他是大名鼎鼎的 包拯之后,嚣张的气陷马上不见踪影,跪在地上求饶。
敬仰。
求雨:请求上天降雨解旱。过去, 受迷信思想影响,遇久旱不下雨, 人们认为是上天的惩罚,于是举 行仪式,祈求上天怜悯降雨解旱。
自学提示一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把课文 读通读顺。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考考你
某日 焚香 祈祷 三炷 呕吐 心肠 荤腥 肆虐 差役 面黄肌瘦 诚心诚意 养尊处优 山珍海味 烈日当空 酷热异常 痛饮一番
自己坐的轿子也与别人不同,别的官员的轿子富丽堂 皇,光彩夺目;而包拯他坐的轿子是用麻布遮住,破破烂 烂的。而且他平时也经常步行,难得一次坐官轿。
别的官员除了官服外,还有许多衣服,绫罗绸缎,戴 着许多玉器,而他穿的只是粗布麻衣,甚至有时候衣服上 补了好几个补丁,袜子穿破了好几次,都舍不得扔掉。
其他官员吃大鱼大肉,山珍海味,有时吃不完,还回 扔掉。而包拯吃的只是清茶淡饭,有时吃剩了,还舍不得 扔掉……
合作学习
问题:
你认为林则徐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看 出来的?
你运用哪种学习方法品悟人物形象的?
道光十八年(公元1839年),林则徐任湖 广总督,查禁鸦片很有成效。可是这一年旱 情十分严重,米价不断上涨,老百姓没有钱 买米,饿得面黄肌瘦。林则徐看了,心里十 分着急,就命令官员捐钱买米,平价卖给百 姓。他一再劝官员们尽自己的力量,主动捐 助。可是官员们都说自己没有钱,结果没有 一个人肯捐献。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林则徐求雨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林则徐求雨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林则徐求雨林则徐求雨教材说明〔解题〕本文是一篇写历史名人林则徐为官清廉的故事。

文章记叙了林则徐巧妙地制伏手下官吏为百姓募钱购粮的事,赞扬了林则徐关心百姓、惩治腐败、清正廉洁的品格与足智多谋的办事谋略。

林则徐(1785—1850),清末政治家。

字少穆,福建侯官(今闽侯)人。

嘉庆十六年中进士。

他有政治远见,关心国家前途与百姓疾苦。

任东河河道总督时曾修治黄河,任江苏巡抚时又修白茆、浏河等水利工程。

1838年在湖广总督任内,禁止鸦片,成效卓著,是禁烟派代表人物。

鸦片战争爆发后,他严密设防,使英军在粤无法得逞。

因受投降派诬陷被革职,赴浙江筹划海防,不久充军x疆。

后起用为陕西巡抚,擢云贵总督,因病辞职回原籍。

1850年起任为钦差大臣前往广西镇压农民起义,在途中病故于潮州普宁县。

著有《林文忠公政书》《信及录》等。

文题《林则徐求雨》是一个主谓词组,点明主人公和事件,概括了本文主要内容。

“求雨”,请求上天降雨解旱。

过去,受迷信思想影响,遇久旱不下雨,人们认为是上天的惩罚,于是举行仪式,祈求上天怜悯降雨解旱。

〔结构分析〕本文共11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大旱之年,林则徐向官员募钱买米赈灾,官员不肯捐钱。

这是林则徐“求雨”的原因,提出了捐钱买米这个问题。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写林则徐率众官员设坛求雨。

这是林则徐“求雨”的过程,实际上是捐钱买米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

这部分是本文重点,反映林则徐处理问题的高超艺术。

先对官员提出求雨前的要求:沐浴吃素,诚心诚意。

再让众官在烈日下暴晒。

接着让众官饮茶引发呕吐,检验呕吐物。

最后揭露众官只知享受,不关心百姓疾苦的丑行。

可见,林则徐“求雨”实际是为百姓募钱。

第三部分(第11自然段),写众官又惭愧又害怕,愿意捐钱。

这是林则徐“求雨”的结果,捐钱买米这个问题得以解决。

〔语意理解〕“林则徐看了,心里十分着急,就命令官员捐钱买米,平价卖给百姓。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7小英雄雨来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7小英雄雨来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7小英雄雨来教案17 小英雄雨来1.认识“晋、扭”等13个生字,读准“囊、吧”等4个多音字,会写“晋、炕”等15个字,会写“芦花、发愣”等16个词语。

2.带着“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的问题,快速默读课文。

3.给课文的每个部分加小标题,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找出课文中景物描写的部分,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 第一课时 -一、视频导入,了解课题。

1.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看电影吗?我们先来看一个电影片段吧。

(出示电影片段)2.看了这个片段,大家有什么感受?3.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

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鬼哭狼嚎……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板书课题)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要求:自己默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笤帚”中的“帚”要念轻声。

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进行读音上的强调。

3.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全班齐读,读中巩固,掌握生字新词。

芦花发愣铅笔枪栓胳膊劫难炕沿鬼脸戒指柜板绸子枪声敌人尸首防备慌忙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讨论课文的叙述顺序,并按顺序概括小标题。

(1)归纳各部分的主要意思。

第一部分:雨来的游泳本领高强。

第二部分:雨来上夜校读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部分: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第四部分: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始终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第五部分:乡亲们以为雨来牺牲了,都很难过。

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

(2)提问思考:怎样编写小标题?把长长的一部分内容浓缩成一个简短的小标题,必须抓住内容要点,用语精练。

小标题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词语,可以用书上的语句概括,也可以用自己的话编写。

(3)提炼课文的小标题。

第一部分:游泳本领高第二部分:上夜校读书第三部分:掩护交通员第四部分:勇斗鬼子第五部分:河沿枪声第六部分:机智逃生2.分角色朗读精彩片段,评价检测学生读的情况。

教科版《林则徐求雨》电子课文

教科版《林则徐求雨》电子课文

教科版《林则徐求雨》电子课文教科版《林则徐求雨》电子课文教科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林则徐求雨》电子课文林则徐吐出来的食物和其他官员截然不同。

同样是政府官员,同样经历着旱灾的考验,但是差别怎么会这样大呢?细细品味,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林则徐求雨道光十八年(公元_39年),林则徐任湖广总督,查禁鸦片很有成效。

可是这一年旱情十分严重,米价不断上涨,老百姓没有钱买米,饿得面黄肌瘦。

林则徐看了,心里十分着急,就命令官员捐钱买米,平价卖给百姓。

他一再劝官员们尽自己的力量,主动捐助。

可是官员们都说自己没有钱,结果没有一个人肯捐献。

一天,林则徐叫人挂出告示牌,写明某(mǒu)日设坛求雨,大小官员在这两天之内,必须沐浴吃素,诚心诚意。

到了求雨那天,林则徐步行到广场,登上了高坛,官员们也都来了。

等到焚(fn)香祈(q)祷(dǎo)完毕,就把芦席铺在地上,林则徐让官员依次坐了下来。

这时,烈日当空,酷热异常,广场上既无东西遮挡又无茶水供应,官员们都觉得难受极了。

林则徐对他们说:我们这些人平时养尊处优,过着舒适日子,一点不知道民间的疾苦。

今天我跟各位一起来尝尝这种滋味。

大约坐了三炷(zh)香的工夫,林则徐说:茶水不能不喝一点。

于是吩咐差役把茶缸抬了来,自己先喝,然后依次让大家喝。

官员们都痛饮一番。

过了一会儿,林则徐呕(ǒu)吐起来,而且吐得很厉害,接着官员们都吐了。

林则徐说:这样倒可以检验一下我们的心肠(chng)了!于是告诉人们不要把呕吐的东西掩盖起来。

林则徐亲自一一验看呕吐物,并叫侍从一一记录下来。

验看结果,官员们吐出来的都是荤(hūn)腥(_īng)的山珍海味,只有林则徐吐出来的是粗劣的野菜和杂粮。

林则徐很严肃地说:今天我们诚心诚意地求雨,是为老百姓请求上天解除疾苦,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干呢?看来天公如此肆(s)虐(n),旱得这么厉害,全是你们这些人把百姓的生命当儿戏,造成的恶果啊!官员们听了,又惭愧又害怕,担心总督处罚他们,于是都赶快表示,愿意捐出钱来购买粮食,平价卖给百姓。

林则徐求雨PPT

林则徐求雨PPT

理解课文。
核心问题: 林则徐的“求雨”之策巧妙在何处? 串珠问题: 1.一读:林则徐为什么要求雨? 2.二思:在求雨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事情? 3.三品:林则徐求雨的结果怎样?
4.四悟:从全文来看,林则徐是一个怎样的人?
林则徐看了,心里十分着急,就命令官员捐钱买米,
平价卖给百姓。他一再劝官员们尽自己的力量,主动捐助。
3.三品:林则徐求雨的结果怎样? 众官员感到惭愧,害怕林则徐处罚,自愿捐钱 购买粮食,平价卖给百姓。
4.四悟:从全文来看,林则徐是一个怎样的人? 林则徐是一个关心百姓、惩治腐败、清正廉洁、 足智多谋的人。
课文结构
官员不肯捐钱(1)
林 则 徐 求 雨
沐浴吃素 求雨之策(2-10) 烈日暴晒
饮茶呕吐
徐仿佛就在我们眼前。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
清正廉洁的好官,学习他严惩腐败、为国为
民的精神。
一、在括号里给加点的字注音。 fén )香祈( qí )祷( dǎo )完毕,就把芦席 1.等到焚 ( ﹒ ﹒ ﹒ 铺在地上,林则徐让官员依次坐了下来。
2.验看结果,官员们吐出来的都是荤( hūn )腥( xīng ) ﹒ ﹒ 的山珍海味,只有林则徐吐出来的是粗劣( liè )的 ﹒ 野菜和杂粮。
品析: “我们这些人平时养尊处优,过着舒适日子,一 点不知道民间的疾苦。今天我跟各位一起来尝尝这种 滋味。” 语言描写
这是林则徐命令官员受烈日暴晒时说的话。“养尊 处优”“过着舒适日子”是众官员生活的写照,“不知 道民间的疾苦”是林则徐对官员们的批评,“尝尝这种
滋味”意思是让官员体验一下百姓的生活。可见“求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串珠问题: 1.一读:林则徐为什么要求雨? 这一年闹旱灾,米价不断上涨,老百姓没有钱买

【最新】四年级语文下册《林则徐求雨》生字学习

【最新】四年级语文下册《林则徐求雨》生字学习
1.像鱼的气味。 腥气 2.鱼或肉一类的食品。 荤腥 3.生肉。 腥肉
四年级语文下册《林则徐求雨》生字学 习 教科版
肆 sì
1.放纵,任意行事。 2.尽,极。 3.陈列,陈设。 4.古代指人处死刑后暴尸 示众。 5.店铺。
肆虐 肆力 肆筵 肆诸市朝
市肆 四年级语文下册《林则徐求雨》生字学 习 教科版
某焚祈 祷呕肠 荤腥肆 虐
四年级语文下册《林则徐求雨》生字学 习 教科版
某 mǒu
1.代替不明确指出的人、地、 事、物等。 2.自称(代替“我”或名字)。
某人 某姓李
四年级语文下册《林则徐求雨》生字学 习 教科版
焚 fén
1.烧。 2.日影;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 读书或努力工作)。
焚烧 忧心如焚
四年级语文下册《林则徐求雨》生字学 习 教科版
1.人或动物内脏之一,呈长管 形,主管消化和吸收养分,分 “大肠”、“小肠”等部。
肝肠寸断
四年级语文下册《林则徐求雨》生字学 习 教科版
荤 hūn
1.肉食。 2.佛教徒称葱蒜等有特殊气味 的菜。 3.指低级、粗俗的语言。
荤菜 五荤 荤字儿
四年级语文下册《林则徐求雨》生字学 习 教科版Leabharlann 腥 xīng祈 qí
1.向神求福。 2.请求。
祈祷
祈请
四年级语文下册《林则徐求雨》生字学 习 教科版
祷 dǎo
1.教徒或迷信的人向天、神求助、 求福。 2.祝愿,敬辞。
祷文 为祷
四年级语文下册《林则徐求雨》生字学 习 教科版
呕 ǒu
1.吐。 呕吐
四年级语文下册《林则徐求雨》生字学 习 教科版
肠 cháng
虐 nüè
1.残暴。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林则徐求雨【第2课时】【新版】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林则徐求雨【第2课时】【新版】
_示__例__:__做__错__了__事_的__李__明__又__难__过__又__害__怕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二、选字填空。 楚 焚 ( 焚 )香 呕 欧 ( 呕 )吐 祈 析 分( 析 ) 肆 律 放( 肆 )
清( 楚) ( 欧 )洲 ( 祈)求 规( 律)
三、词语加油站。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诚心诚意 )地求雨 荤腥的( 山珍海味 ) 粗劣的( 野菜 ) 饿得( 面黄肌瘦 )
2.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 面 )黄( 肌 )瘦 诚( 心 )诚( 意 ) 养( 尊 )处( 优 ) 山( 珍 )海( 味 )
自愿捐钱。
林则徐很严肃地说:“今天我们诚心诚意地求雨,是 为老百姓请求上天解除疾苦,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干呢?看 来天公如此肆虐,旱得这么厉害,全是你们这些人把百姓 的生命当儿戏,造成的恶果啊!” 语言描写
从林则徐的这番话中能看出什么?
林则徐巧妙地借题发挥,将旱情的原因归咎到官 员身上,到此“求雨之计”大功告成,达到惩治贪官 的目的,体现了林则徐的足智多谋。
示例:林总督,您心系百姓,为民着想。您真是老 百姓的好官啊!
相信你还有很多 话想对林则徐说, 试一试吧!
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课文, 品读了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现在,让我 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吧!
核心问题: 林则徐的“求雨”之策巧妙呕 吐”三个策略,不着痕迹地实施了“求雨”计划,达 到了惩治贪官、迫使官员自愿捐助的目的。表面上是 “求雨”,实际上是为百姓募钱。
清足 正智 廉多 洁谋
课文主旨
本文记叙了林则徐巧妙地制伏手下官吏为百姓募 钱购粮的事,赞扬了林则徐关心百姓、惩治腐败、清 正廉洁的品格与足智多谋的办事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则徐求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林则徐求雨的故事,了解林则徐是历史上一们治官有方、谋略灵活、忧民爱民且廉洁清正的好官。

从而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从小要做一个正气凛然、光明磊落的人。

2.对本课所讲的故事能够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认识到林则徐所想的好计策的绝妙之处。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林则徐“求雨之意不在雨”这个用意的妙处在。

2.弄清故事发生的前因后果。

[教学过程]
1.解题
本文是一篇写历史名人林则徐为官清廉的故事。

故事记叙了林则徐巧妙地制伏手下官吏,为百姓募钱购粮的事,赞扬了他关心百姓、惩治腐败、清正廉洁的品格和足智多谋的办事谋略。

2.导入
(1)老师讲虎门销烟的故事,让学生说一说林则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板书课题,学生提出问题。

3.读课文,回答问题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从中训练学生默读、快速阅读课文的能力。

(2)读书后交流以下问题:
A、林则徐为什么要去求雨?
B、在求雨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事?
C、通过读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D、你认为林则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分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了解他设坛求雨是为了达到让官员为百姓捐助这一目的。


4、举办故事会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讲述这个小故事。

先自己练习,然后同桌讲一讲,最后全班交流。

5、检查认读生字。

6、课外延伸林则徐是这样一个让人敬佩的人物,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