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引流管护理指引doc资料

合集下载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精编WORD版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精编WORD版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脑室引流管的护理1、术前常规备皮,除紧急情况外,术前需禁食6小时,术前半小时肌注苯巴比妥0.1g。

2、脑室引流袋的固定术后早期,引流袋先置于颅骨钻孔水平,后期再放置予床头的下面,引流管的最高点O。

防止过度引流,颅内压骤降引仍应高于脑室15~20cm。

保持颅内压在200~250mmH2起硬膜下血肿。

3、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四肢活动、瞳孔对光反射变化及生命体征,有无剧烈头痛、频繁呕吐,以判断颅内压情况。

4、观察引流装置⑴病人头部活动应适应受限,保持引流管通畅,无扭曲、打折、脱出。

⑵控制脑脊液引流量,以每日不超过500ml为宜。

如有颅内感染,引流量可相应增加,但应该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⑶观察脑脊液的性质、颜色。

如脑脊液中有大量鲜血,或血性脑脊液由浅变深,提示有脑室内出血。

如引流液由清亮变浑浊,伴体温升高,可能发生颅内感染,及时报告医生。

⑷每日定时更换引流袋,并记录24小时引流量。

5、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⑴脑室内感染:①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对暴露在头皮外端的导管及接头,每天用75%乙醇消毒3次,并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敷料若有渗湿,应立即更换;②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③搬动病人时,应先夹闭引流管,防止颅内压急剧波动。

防止脑室外引流管与引流袋接头处脱落。

若有脱落者,应严格消毒后再连接;④定期行脑脊液检查,做细菌培养。

⑵出血和移位:①限制头部活动,翻身和操作时,避免牵拉引流管;②对躁动者用约束带约束四肢;③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或癫痫发生,立即行CT检查;④必要时需手术重置导管。

6、拔管⑴拔管指征:脑室引流时间为3~7日。

拔管前应先抬高引流袋或夹闭引流管24小时,观察无颅内压增高的表现时,可予拔管。

如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应立即放低引流袋或开放引流管继续引流,并告知医生。

脑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超全)

脑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超全)

适用于多种疾病,如颅内血肿术后、肿瘤术后、 颅骨修补术后等,预防出血及血肿的发生。
硬膜外引流管护理
硬膜外引流管的高度与血肿腔处于同一水平 或低于切口,引流瓶低于头部或使用低负压 引流。使头偏向患侧以引流彻底。 硬膜外引流排液通常在6~12小时停止,术 后24~48小时之内拔除硬膜外引流管
硬膜外引流管
1、基线定位; 2、管道定位; 3、床头高度定位(不能调)
(一)引流袋高度(重点)
• 如伴有脑积水、脑室肿瘤、颅后凹占位病变者, 术后早期可将引流袋挂高,待颅内压力趋于平衡 后,再放低引流袋于正常高度。(“先高后低”) e.g.注入尿激酶后早期开放引流管 →先提高(颅内压可能较前升高),再逐 渐降低(放液后颅内压下降) →“平稳”
• 蛛网膜:半透明膜,位于硬膜深面,与深面软膜
• 软膜:紧贴脑和脊髓表面的薄膜
脑脊液循环机制
流动于脑室、中央管、蛛网膜下隙内的无色、透明、无 沉淀、的液体为脑脊液。 该液的总量在正常成人为100~150ml(或70~160ml,约 50%在颅内,50%在脊髓),脑脊液产生速率为0.3ml/min, 日分泌量在400~500ml 。 要保持脑室系统和蛛网膜下腔150ml维持量的CSF持续循 环,静脉系统吸收的CSF量与分泌量相,大约450ml/d。 病理状态可影响CSF的产生、分泌和循环。
严密观察病人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正确区分颅内高压与颅内低压性 头痛
预防引流感染
减少探视和人员流动。 做好床头交接班,防止管道脱落或意外拔管。 随时观察置管部位皮肤是否有红肿、渗出。 搬动病人时,先夹闭开关再搬动,防逆流。 严格遵照无菌操作原则。 观察引流液的性质 必要时送细菌培养,及时发 现并治疗颅内感染。

硬膜下引流护理规范

硬膜下引流护理规范

硬膜下引流护理规范
【概念】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在血肿腔内放置引流管,以达到引流的目的。

【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评估患者对硬膜下引流的知晓情况和配合能力。

2.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硬膜下引流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

3、清洁患者局部皮肤,头部备皮。

二、术后护理
1、患者头枕一次性治疗巾,每日更换,保持清洁,避免感染。

2、妥善放置引流袋:引流袋置于头旁枕上或枕边,不可随意放低引流瓶,以免引流过多致脑组织迅速移位,引起颅内出血。

3、搬动患者时先夹闭引流管,待患者安置稳定后再打开引流管。

4、有精神症状、意识障碍者适当约束。

5、引流过程中注意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液、局部有无炎症反应、引流是否通畅,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6、每日按无菌原则消毒引流袋口、倾倒引流液并记录。

7、术后3日左右行CT检查,证实血肿消失后拔管。

神经外科各种引流管护理

神经外科各种引流管护理

脑室外引流管
八、拔管指征
好转或进一步手术
拔除脑室外引流或分流手术
需要24-48h
抬高及试闭管
治疗效果
患者症状意识等改善
细胞数,蛋白
脑脊液性状好转
脑室外引流管
九、引流不畅原因


1、颅内压过低
2、管道系统颅内段引流管放置过深过长、盘曲;
颅外段有成角,受压,扭曲亦会引起堵塞。 3、导管口吸附于脑室壁
硬膜外引流管
一、目的
为预防开颅术后产生硬膜外血肿,常规置入 直径2㎜引流管于硬膜外,与颅骨内板相贴,外 接引流袋.硬膜外引流在引流组织液、血液及血 性分秘物的同时也可引流出部分脑脊液,此时引 流液性质应为血性脑脊液。
硬膜外引流管
二、护理
1、妥善固定管道并做好标记,注明留置日期。 2、密切观察引流量、颜色和性状,保持引流管 的通畅,发生不畅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引流袋与头颅平齐,每日定时更换引流袋, 严格无菌操作。 4、通常引流管于术后第2-3天拔除。
脑脊液
脑脊液
1、流动于脑室、中央管、蛛网膜下隙内的无色、
透明、无沉淀的液体为脑脊液。正常400~500ml/ 日。
2、脑脊液循环通路
颅脑结构
颅脑结构
脑室外引流管
二、目的
抢救因脑脊液循环受阻所致脑内高压危机状态。 脑内肿瘤合并颅内高压,术前可先行脑室引流术降 低颅内压,避免开颅术中颅压骤降引发脑疝。 术后早期控制脑内压。 治疗脑室内出血。 引流血性脑脊液,减少脑膜刺激及蛛网膜粘连。 脑室检查以明确诊断和定位;注入抗生素控制颅内 感染。

患者? 高度? 牢靠? 通畅? 引流液?
一般情况
引流液相关 搏动 •引流量 •引流液的颜 色 •生命体征 •肢体活动 •言语等 •头部敷料

神经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

神经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
• ④预防感染。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每日更换引流袋,并注意保持置管 部位的敷料清洁干燥。
• ⑤及时拔管。随着脑脊液色泽的清亮、蛋白含量的下降、细胞计数的 减少、脑脊液漏停止、脑脊液<50ml/d,应及时拔管。拔管后除观察意识、 瞳孔、生命体征外,还应注意置管处有无脑脊液漏。
3 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管
③严格保持整个引流装置及管道的清洁和无菌,各接头 处应用无菌敷料包裹。
④保持头部创口或穿刺点敷料干燥,如发现敷料潮湿,应 立即查明原因,并及时更换。
1.2护理
• ⑤无菌引流瓶定时更换,并记录色、质、量。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术后 1~2天脑脊液可略带血性,以后转为橙黄色。
• ⑥定时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折叠。如发 现堵塞,应及时查找原因,及时处理。
• ②控制引流量及速度。一般为2~5滴分,每日引流量在200~300ml左右。 注意保持匀速引流,防止引流速度大幅度变化引起颅内压较大波动而导 致脑疝等严重并发症。
2.2 护理:
• ③脑脊液量和性质的观察。随时观察引流脑脊液的量、颜色、性状,并 做好记录。若引流液中有絮状物或由清变浊,则提示颅内感染的发生,应 及早予处理。
1.2 护理
:①取平卧位,保持安静。对意识不清、躁动不安患者,应 予约束,防止患者自行拔出引流管而发生意外。
②引流管的开口需高出侧脑室(外耳道水平)10~15cm以 维持正常颅内压(成人颅内压力0.7~2.0kpa儿童 0.5~1.0kpa),侧卧位时以正中矢状面为基线,高出 15~18cm。脑室引流早期要特别注意引流速度,切忌引 流过速、过快。因患者原处于颅内高压状态,骤然减压 会使脑室塌陷,导致硬膜下血肿;
4.2 引流液性质和引流量的正确判断。护士应学会整体护理引流管,懂得结合引流液性质、引流量 来判断病情变化。

神经外科各种引流管的护理

神经外科各种引流管的护理

3.发展 (1)原因: ①甲午战争以后列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的 修。筑权 ②修路成为中国人 救的亡强图烈存愿望。 (2)成果:1909年 京建张成铁通路车;民国以后,各条商路修筑 权收归国有。 4.制约因素 政潮迭起,军阀混战,社会经济凋敝,铁路建设始终未入 正轨。
二、水运与航空
1.水运 (1)1872年,
D.航空运输
解析:根据所学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这是洋务
运动中由军工企业转向兼办民用企业、由官办转向官督商
办的第一个企业。具有打破外轮垄断中国航运业的积极意
义,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国的权利。据此本题选C项。
答案:C
2. 右图是1909年《民呼日报》上登载的 一幅漫画,其要表达的主题是( ) A.帝国主义掠夺中国铁路权益 B.西方国家学习中国文化 C.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西方八国组成联军侵略中国
2.清朝黄遵宪曾作诗曰:“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
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这是在描写
()
A.电话
B.汽车
C.电报
D.火车
解析:从“万钧柁”“动如绕指柔”可推断为火车。
答案:D
[典题例析]
[例1] 上海世博会曾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人士利用各种
交通工具前往参观。然而在19世纪七十年代,江苏沿江
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交通工具是
引流袋低于创腔。术后不使用强力脱水剂,亦不过 分限制水分摄入,以免影响脑膨隆。 4、其他术后起初引流管口齐平创口,病程中依据 引流量及颅内压情况调节。 5、引流管于术后2-3天拔除,行CT检查确定血肿消 退后拔出。
硬膜下引流管
三、引流不畅处理方法: 复查CT仍有血肿残留时,用生理盐水3ml加 尿激酶2-5万单位间断注入血肿腔夹管2h后 开放。

管道护理规范

管道护理规范

管道护理规范管道护理原则:通畅、在位、有效、安全一、管道标识管理1、首次负责护士负责管道标识的核对和正确粘贴2、管道标识按要求统一安放在相关管道的固定位置3、管道标识污染、脱落及时更换和粘贴4、告知患者及家属管道标识的重要性,注意保护二、管道标识使用要求1、用于护理单元中各种管道较多的的病人2、用于留置管道大于24小时以及需要定期更换的管道管理3、用于需要明确认知管道名称,有一定风险因素的管道4、护士长定期检查落实和执行情况,加强管道标识的管理,使其管理制度三、不同管道标识的意义1、标记管道名称如:硬膜外引流管。

2、区分不同管道如:腹部留置2-4根不同位置的引流管3、标记日期(提示更换或拔除时间)如:尿管、胃管、深静脉等4、标识字迹颜色提醒高危性或严格无菌观念:气管插管,深静脉等。

5、根据管道粗细的不同,选择大小不同的标识和粘贴方式,是为了保持协调和美观6、管道标识粘贴位置不同,是为了既醒目又避免频繁更换四、管道的标识1、材料:红色和绿色标识.2、项目:置道名称,置管日期,备注(供特殊管道、特殊情况应用,如感染管道备注G即可;胃管注明置管深度,如:胃管 50cm 10.12 ;气管插管注明距门齿、距鼻尖的外露长度)3、红色标识:应用于深静脉置管,周围浅静脉置管,动脉置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输入型无菌性管道;或警示性标识如:膀胱冲洗、空肠造瘘输入肠内营养液的同时,正在静脉输入液体,可在进入静脉输液管的冒菲氏滴管旁粘贴红色标识,并注明通道名称,避免更换错误。

4、绿色标识:应用于头部引流管、胸腔引流管、心包纵隔引流管、腹部引流管、腰大池引流管、肌间隙引流管、胃管、尿管等各种输出型引流管。

5、粘贴方式:均对折于管腔上(或根据具体情况而定)6、粘贴位置:如:①深静脉置管:标识对折于深静脉置管前端的任意细管腔中端,更换敷贴时间贴于敷贴上;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对折于气囊细腔上;③周围浅静脉留置针贴于留置针敷贴上;④头部引流管、腹部引流管、腰大肌引流管、胸腔引流管、胃管等管道,对折于引流管与引流袋或引流瓶接口上或下约10cm处(或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粘贴位置);⑤尿管对折于分叉处充气囊腔上。

脑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超全)

脑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超全)

(2)术后48h可将引流袋逐渐放低,较快地引流创腔内的液 体 (3)引流量:术后早期引流量多时适当抬高 ,引流袋维 持正常脑内压为原则
(因脑水肿已至高峰期,引流丌畅将影响脑组织膨胀,死腔丌能消失,局部积液的占位性也可引起颅内高压)
(4)拔管:置管3-4日脑脊液转清即可拔管(不脑室相通 的创腔引流管) (5)换袋、记量、观察性质
(一)引流袋高度(重点)
• *若血肿破入脑室,在行血肿清除治疗后,有大 量脑脊液经血肿腔内穿刺针引流出时,为防止颅 内压力过低,需将引流管的最高点放在穿刺点上 方15cm处,经此最高点使含陈旧血液的脑脊液流 出颅外,以控制颅内压力恒定。————《颅内 血肿微创清除技术临床应用范例》
怎么样判断血肿腔是否不脑室相通? 1、量:↑,〉原始量; 2、性:相对清; 3、CT
YL-1一次性粉碎性锥颅穿刺针
G、囊腔引流管
引流时尽量放低引流袋,注药后夹闭引流管 数小时,护理中注意中无菌操作,引流管根据病 情、X光检查,逐渐吐外退出至拔除。
申香梅. 颅内引流管的护理[J]. 北方药学, 2011, 8(3):122-123
E、腰大池持续引流管
置管位置 :在腰3-4或腰4-5椎体间 引流物:脑脊液。 目的:1、引流血性脑脊液 2、颅内感染引流病灶 3、降低颅内压 4、治疗脑脊液漏 并发症:主要有脑膜炎及过量引流引起低颅压。 术前用药:术前30分快速滴注20%甘露醇250ml, 以降低颅内压,预防术中脑疝的发生。
3、颅内压的调节主要通过脑脊液量的增减来实现
脑脊液循环通路
左右侧脑室---> 室间孔---> 第三脑室---> 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 正中孔、左右外侧孔----> 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粒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硬膜外引流管护理指

一、硬膜外引流管护理指引
目的
1.硬膜外引流管为预防开颅术后产生的硬膜外血肿,常规置入直径2mm引流管于硬膜外,于颅骨内板相贴。

2.硬膜外引流管也用于引流组织液、血液及血性分泌物的同时也引流出部分脑脊液。

护理重点
1.适当限制头部活动范围,活动、翻身及需搬动患者检查或过床应时避免牵拉引流管。

2.妥善固定,防止脱出。

术中严格无菌条件下连接负压引流球,引流管要在头皮上固定好,防止脱出。

3.保持有效引流,控制引流量及速度。

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防止阻塞。

发现不通畅时离心挤捏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4.引流管高度:负压引流球与头处于同一平面。

5.病情观察及记录: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色、质。

观察有无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的症状,观察病人生命体征情况并记录。

6.头部敷料的观察,渗血渗液较多时及时报告医生。

相关护理注意事项
1.每小时引流量以≦100ml为宜。

2.术后1-2天引出的血性液颜色转为淡,若仍有大量血性液提示有出血。

3.硬膜外引流管停留时间一般3-7天,时间过长易引起感染。

4. 控制病房里陪人数,注意病房通风,接触引流管前后主要洗手。

倒引流球引出液时应反折,防止操作时引出液倒流,或空气进入引流管。

5.对于清醒者应向其解释与指导取得主动合作,对于意识障碍者可用布制约束带在其胸部或四肢适当加以约束,一旦引流管脱出应立即用无菌敷料覆盖创口并协助医生处理。

6.检查并保持引流管位置正确,尤其在翻身或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后均应仔细检查,如发现曲折应及时纠正。

7.防止引流管阻塞,若引流管被血凝块或沉淀物阻塞,应用双手顺行捏挤至引流管通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