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械手简介
工业机械手简介

第一章绪论1.1前言用于再现人手的的功能的技术装置称为机械手。
机械手是模仿着人手的部分动作,按给定程序、轨迹和要求实现自动抓取、搬运或操作的自动机械装置。
机械手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不需要人工操作的通用机械手。
它是一种独立的不附属于某一主机的装置。
它可以根据任务的需要编制程序,以完成各项规定的操作。
它的特点是具备普通机械的性能之外,还具备通用机械、记忆智能的三元机械。
第二类:是需要人工才做的,称为操作机。
它起源于原子、军事工业,先是通过操作机来完成特定的作业,后来发展到用无线电讯号操作机来进行探测月球等。
工业中采用的锻造操作机也属于这一范畴。
第三类:是用专用机械手,主要附属于自动机床或自动线上,用以解决机床上下料和工件送。
1.2 工业机械手的简史机械手首先是从美国开始研制的。
1958年美国联合控制公司研制出第一台机械手。
(1)1954年USA工程师德尔沃最早提出机械人的概念;(2)1959年USA德尔沃与英格伯制造了世界上的第一台机械人;(3)1962年USA正式将机械人的使用性提出来,且制造出类似人的手臂;(4)1967年JAN成立了人工手研究会,并召开了首届机械手学术会;(5)1970年在USA召开了第一届工业机械人学术会,并的到迅速普及;(6)1973年辛辛那提公司制造出第一台小型计算机控制的的工业机械人,当时是液压驱动,能载重大成就45KG ;(7)到1980年在JAN 得到普及,并定为“机械人元年”此后在日本机械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提升,在就是后来到台湾再到大陆。
第二代机械手正在加紧研制。
它设有微型电子计算机控制系统,具有视觉、触觉能力,甚至听、想的能力。
研究安装各种传感器,把感觉到的信息反馈,使机械手具有感觉机能。
目前国外已经出现了触觉和视觉机械手。
第三代机械手(机械人)则能独立地完成工作过程中的任务。
它与电子计算机和电视设备保持联系。
并逐步发展成为柔性制造系统FMS(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和柔性制造单元(Flexible Manufacturing Cell)中重要一环。
缝纫机针摆动机械手设计

摘 要工业机械手是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
是近代自动控制领域中出现的一项 新技术, 并已成为现代机械制造生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种按一定程序, 能自动搬运和操作的机械装置,并且能够代替人们的部分劳动,具有人的部分功能,而 又没有人工操作的一些弱点。
工业机械手一般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不需要人工操作的通用机械手。
第二类是需要 人工操作的,称为操作机。
第三类是专用机械手,主要附属于自动机床或自动线上,用,工作程序 以解决机床上下料和工件传送。
这种机械手在国外称为“Mechanical Hand”一般是固定的,因此是专用的。
工业机械手也便属于此类,近几年来工业机械手发展很 快。
本次毕业设计就是在用于对缝纫机针的抛光,在抛光自动线上用摆动机械手,这一 传送设备来代替人工的劳作。
工业机械手应用较多,发展较快。
现在的机械手都具有了某种传感能力,触觉功能 即是在机械手上安装反馈控制装置。
更主要的是将机械手和柔性制造系统和柔性制造单 元相结合,能根本上机械制造系统的人工操作状态。
从经济方面看,工业机械手能够提 高生产率,保证产品质量,降低废品率,提高基本装置的载荷能力;从技术方面看,操 作机的使用与小批量生产中增长的产品质量及自动化生产有关。
在大批生产中自动化程 度最高,但在小批量生产中自动化程度次之。
综上所述,有效地应用机械手, 是发展机 械工业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机械手;液压驱动 ;自动线 ;柔性系统AbstractThe industry manipulator is a new technology developed in the sixties. It is a new technology appearing in modern automatic controlled field, and has already becom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in the production system of modern machinebuilding. It is one kind according to certain procedure , the mechanical device that can be carried and operated automatically, and the part that can replace people works, have some functions of people's, and there are not some manually operated weaknesses .The industry manipulator is generally divided into three kinds. The first kind does not need the manually operated manipulator in common use . The second kind needs to be manually operated, is called the operating machine. The third kind is a specialpurpose manipulator, affiliate on the automatic lathe or the transfer machine mainly, used to solve the upper and lower material of lathe and work piece to convey. This kind of manipulator is called " Mechanical Hand " abroad, the working routine is generally regular, so it is specialpurpose. The industry manipulator belongs to this kind of too, the industry manipulator has been developed quickly in recent years. This graduation project is used in the polishing to the sewing machine needle , use the swing manipulator on the polishing transfer machine, this conveyance equipment comes to replace artificial work. In the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broad, the industryThe industry manipulator is used more, it is very fast to develop. Present manipulator all have a certain sensing ability , the sense of touch function is to install and feedback the control device on hand in machinery . The mainer one is combining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 and flexible manufacturing unit with the manipulator, artificial operation state of the manufacture system that can be essentially mechanical. By the look of economy, the industry manipulator can boost productivity , guarantee product quality, reduce the rejection rate , the loaded ability to raise basic device ; By the look of technology, the use of the operating machine has related to the fact that it is small product quality and automation increasing are produced while producing in batches. The automatic degree is the highest in largescale production, but take second place in the small automatic degree while producing in batches. In sum , use the manipulator effectively, it is the inexorable trend which develops mechanical industry.Key phrase: Machine hand;The liquid presses to drive;Automatic line;Flexible system目 录中文摘要 (Ⅰ)英文摘要 (Ⅱ)绪论 (1)1 工业机械手的简介1.1 什么是工业机械手 (2)1.2 工业机械手的发展简史 (2)1.3 工业机械手的应用简况及应用的意义 (4)2 机械手的组成和分类2.1机械手的组成 (7)2.1.1执行机构 (7)2.1.2驱动部分 (7)2.1.3控制部分 (8)2.2机械手的分类 (8)2.2.1按用途分类 (8)2.2.2按控制型式分类 (8)2.3机械手的参数 (9)3 设计方案的拟订3.1 工业机械手总体设计原则 (10)3.2 机械手总体设计目的 (10)3.3工艺要求 (11)3.4 机械手的管路配置 (11)3.5电控系统的选择及定位方法 (12)4 缝纫机针摆动机械手慨况4.1缝纫机针摆动机械手的用途 (13)4.2规格参数 (13)4.3配置及工作原理 (13)4.4摆动机械手的组成部分 (14)5 手臂俯仰部分机构的设计5.1手臂的组成 (15)5.2手臂的设计要求 (15)5.3 手臂摆动机构 (17)5.3.1手臂上下摆动机构简介 (17)5.3.2手臂上下摆动机构及缓冲 (18)6 手臂回转部分的设计6.1 手臂回转部分机构 (20)6.2手臂回转时驱动力矩的计算 (20)6.3 回转油缸螺栓直径校核 (22)7 机械手手腕回转部分设计7.1手腕的定义及作用 (24)7.2手腕回转和夹持手部的机构 (24)7.3夹紧力的计算 (25)7.4腕部回转力矩的计算 (26)7.5手腕部手指的设计要求 (26)7.5.1手指的抓取机能 (27)7.5.2手指的握力大小 (27)7.5.3足够的夹紧距离 (27)8 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8.1液压系统 (28)9 什么是自动线9.1自动线的定义及特征 (30)9.2自动线的类型 (30)9.3自动生产线中的机械手 (30)10 机械手的可靠性及经济效果10.1机械手的可靠性 (32)10.2经济效果 (32)结束语参考文献附录英文原文 (35)汉语翻译 (43)缝纫机针摆动机械手设计绪 论工业机械手是一种新型的自动化操作装置。
机械手

1 机械手概述用于再现人手的的功能的技术装置称为机械手。
机械手是模仿着人手的部分动作,按给定程序、轨迹和要求实现自动抓取、搬运或操作的自动机械装置。
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机械手被称为工业机械手。
工业机械手是近代自动控制领域中出现的一项新技术,并已成为现代机械制造生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新技术发展很快,逐渐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机械手工程。
机械手涉及到力学、机械学、电器液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科学领域,是一门跨学科综合技术。
工业机械手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科技自动生产设备。
工业机械手也是工业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分支。
他的特点是可以通过编程来完成各种预期的作业,在构造和性能上兼有人和机器各自的优点,尤其体现在人的智能和适应性。
机械手作业的准确性和环境中完成作业的能力,在国民经济领域有着广泛的发展空间。
机械手的发展是由于它的积极作用正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其一、它能部分的代替人工操作;其二、它能按照生产工艺的要求,遵循一定的程序、时间和位置来完成工件的传送和装卸;其三、它能操作必要的机具进行焊接和装配,从而大大的改善了工人的劳动条件,显著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加快实现工业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步伐。
因而,受到很多国家的重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研究和应用。
尤其是在高温、高压、粉尘、噪音以及带有放射性和污染的场合,应用的更为广泛。
在我国近几年也有较快的发展,并且取得一定的效果,受到机械工业的。
机械手是一种能自动控制并可从新编程以变动的多功能机器,他有多个自由度,可以搬运物体以完成在不同环境中的工作。
机械手的结构形式开始比较简单,专用性较强。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制成了能够独立的按程序控制实现重复操作,适用范围比较广的“程序控制通用机械手”,简称通用机械手。
由于通用机械手能很快的改变工作程序,适应性较强,所以它在不断变换生产品种的中小批量生产中获得广泛的引用[7]。
2 机械手的发展史现代工业机械手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初,是基于示教再现和主从控制方式、能适应产品种类变更,具有多自由度动作功能的柔性自动化。
曲轴加工搬运机械手毕业设计(圆柱坐标)

第1章绪论1.1工业机械手概况工业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制造业重要的自动化装备。
它是一种自动的、位置可控的、具有编程功能的多功能操作机,这种操作机具有几个轴,能够借助可编程操作来处理各种材料、零件、工具和专用装置以执行各种任务。
而机械手臂的研究,开发和设计是从二十世纪中叶开始的。
我国的工业机械手是从80年代“七五”科技攻关开始起步,在国家的支持下,通过“七五”,“八五”科技攻关,目前已经基本掌握了机械手的设计制造技术,控制系统硬件及软件设计技术,运动学和轨迹规划技术,生产了部分机器人关键元器件,开发出喷漆,弧焊,点焊,装配,搬运等机器人.其中有130多台套喷漆机器人在二十余家企业的近30条自动喷漆生产线上获得规模应用,弧焊机器人已经应用在汽车制造企业的焊装生产线上。
但总的来看,我国的工业机械手技术及其工程应用水平和国外比还有一定得距离,如:可靠性低于国外产品;机械手应用工程起步较晚,应用领域窄,生产线系统技术与国外比有差距。
影响我国机械手发展的关键平台因素就是其软件,硬件和机械结构。
目前工业机械手仍大量应用在制造业,其中汽车工业占第一位(占28.8%),电器制造业第二位(占16.4%),化工第三位(占11.7%)。
发达国家汽车行业机械手应用占保有量百分比为23.4%-53%,年产每万量汽车所拥有的机械手数为(包括整车和零部件):日本88.0台,德国64.0台,法国32.2台,英国26.9台,美国33.8台,意大利48.0台。
机械手主要由手部和运动机构组成。
手部是用来抓持工件(或工具)的部件,根据被抓持物件的形状、尺寸、重量、材料和作业要求而有多种结构形式,如夹持型、托持型和吸附型等。
运动机构,使手部完成各种转动(摆动)、移动或复合运动来实现规定的动作,改变被抓持物件的位置和姿势。
运动机构的升降、伸缩、旋转等独立运动方式,称为机械手的自由度。
工业机械手工作原理

工业机械手工作原理
工业机械手是一种能够模拟人的手臂动作的机器。
它由多个关节组成,可以自由地进行转动和伸缩。
工业机械手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部分实现工作:
1. 关节:工业机械手包含多个关节,通过关节的转动和伸缩,实现机械手的各种动作。
每个关节通常都有一个电机驱动,可以通过电信号和编码器控制关节的运动角度和速度。
2. 传感器:工业机械手上配备了多个传感器,用于感知周围环境和物体的位置、形状等信息。
常用的传感器包括视觉传感器、力传感器、控制器等。
这些传感器将收集到的数据传输到控制系统中,以帮助机械手正确地执行任务。
3. 控制系统:工业机械手的控制系统通常由计算机和控制算法组成。
计算机接收传感器数据,并根据预设的指令和算法来计算和控制机械手的动作。
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复杂的轨迹规划、力控制、运动协调等功能。
4. 工具和末端执行器:工业机械手通常会配备各种不同的工具和末端执行器,以完成不同的任务。
例如,吸盘、夹具、焊枪等。
这些工具和末端执行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更换和调整,使机械手具备不同的功能和应用场景。
工业机械手的工作原理即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电机驱动关节的转动和伸缩,使机械手完成预设的任务。
控制系统根据传感器提供的数据,计算出机械手的运动轨迹、速度和姿态,并对关节
进行精确的控制。
根据需要,机械手可以进行高速运动、精确定位、力控制等操作。
工业机械手工作原理

工业机械手工作原理
工业机械手是一种特殊的机械设备,它的工作原理基于先进的控制系统和执行器的协同作用。
工业机械手的控制系统通常由电脑、传感器和程序控制器组成。
电脑负责接收和处理外部输入信号,传感器可以感知到机械手和周围环境的状态,程序控制器则根据输入信号和预设的程序指令,控制机械手的运动和动作。
机械手的执行器是实现运动和动作的关键部件。
通常,电动伺服电机被用作机械手的驱动装置。
伺服电机通过控制系统接收的指令信号,可以精确控制机械手的运动和位置。
工业机械手的基本运动包括平移和旋转。
平移运动是指机械手在三维空间内沿着直线轨迹移动,而旋转运动是指机械手绕某个轴线进行旋转。
机械手的运动和动作实际上是由多个关节的协同作用来实现的。
每个关节通常由驱动装置、传动装置和支撑装置组成。
驱动装置通过转动关节的轴线使机械手产生运动,传动装置则将动力传递给关节,支撑装置则使机械手能够稳定地支撑物体。
工业机械手的工作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通过控制系统接收和处理输入信号,确定机械手需要进行的具体操作。
然后,控制系统发送指令信号给执行器,激活机械手的驱动装置。
接着,驱动装置将动力传递给关节,使机械手产生相应的运动和动作。
最后,机械手完成预设的任务,并将结果反
馈给控制系统。
总的来说,工业机械手的工作原理基于先进的控制系统和执行器的协同作用,通过精确的运动控制和动作实现,完成各种特定的工业任务。
浅析工业机械手的发展趋势及应用

浅析工业机械手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工业机械手是一种自动化装置,广泛应用于各种生产线上,以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力成本。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工业机械手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功能越来越强大,以下将对工业机械手的发展趋势及应用进行浅析。
一、工业机械手的发展趋势1. 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机械手将越来越智能化。
未来的工业机械手将具备更强大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适应能力,能够根据不同的生产环境和任务要求,自动调整姿态和动作,实现更精准的操作。
2. 柔性化未来的工业机械手将更加灵活多变,能够适应多种生产工艺和任务需求。
可以实现多种工具的快速更换,实现不同产品的生产,提高生产线的灵活性和效率。
3. 协作化随着人机协作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机械手将更加注重与人类的协作,实现人机共同作业。
未来的工业机械手将更加安全可靠,能够和人类在同一生产线上进行合作,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4. 网络化未来的工业机械手将更加与互联网紧密结合,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
通过物联网技术,工业机械手可以实现远程诊断和维护,大大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生产效率。
1. 制造业工业机械手在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完成装配、搬运、焊接、喷涂等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随着工业机械手的智能化和柔性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将采用工业机械手来替代传统的人工作业。
2. 汽车工业汽车工业是工业机械手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工业机械手可以完成汽车零部件的装配、车身焊接、喷漆等工艺,大大提高了汽车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和一致性。
3. 电子制造业在电子制造业中,工业机械手可以完成电子元件的分拣、组装、焊接等工艺,实现了电子产品的自动化生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4. 医药工业在医药工业中,工业机械手可以完成药品的包装、标签贴附、分装等工艺,减少了人为的交叉感染风险,提高了药品的生产质量。
工业机械手作为自动化生产的重要装备之一,其发展趋势将更趋智能化、柔性化、协作化和网络化。
6轴工业机械手

6轴工业机械手作为自动化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机械手早已见诸于各个领域。
而先进的6轴工业机械手则更是成为了各行业自动化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下面本文将详细介绍6轴工业机械手的优势、应用场景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6轴工业机械手的优势1、运动精度高6轴工业机械手有6自由度,可实现无缝衔接的全向运动。
且在运动时精度高,夹取物品时精准可靠,可大量提高生产效率。
2、大范围工作区域6轴工业机械手能够在一个大范围的工作区域内活动,并自动在不同位置中夹取和放置物品。
因此,它们可以用于很多大型生产线和生产场所。
3、可编程使用6轴工业机械手的另一个优势是它们是可编程的。
使用简单的编程软件可对机械手进行编程,以执行不同的任务,从而实现自动化方案。
4、灵活性高由于6轴工业机械手的可编程性,它们可以轻松地适应新的设计和生产程序。
这就意味着机械手能够不停地工作,处理不同类型的产品,而无需停机进行调整。
5、占用空间少相比其他类型的机器,6轴工业机械手占用空间较少。
它们的紧凑设计使它们适合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中使用,也意味着可以在较小的工作空间内安装它们。
二、6轴工业机械手的应用场景1、汽车制造业在汽车制造领域,6轴工业机械手作为非常重要的设备被广泛应用。
它们可以在车身制造、涂装、装配等阶段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2、电子制造业由于6轴工业机械手可编程性强且表现出很高的精度和灵活性,因此它们在电子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电子行业需要机器人来组装、测试、运输和包装数百种不同的产品。
3、食品加工业在食品加工业中,6轴工业机械手被应用于食品加工和包装等任务中。
使用机械手触摸食品,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还可减少人工处理中的人为错误。
4、医疗器械制造业6轴工业机械手在医疗器械制造业中也被广泛应用。
机械手可以在生产线上完成不同的任务,包括测量和检查器械的质量以及把它们放在适当的地方等。
三、6轴工业机械手的未来发展趋势1、智能化发展未来,机械手将变得更加智能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1前言用于再现人手的的功能的技术装置称为机械手。
机械手是模仿着人手的部分动作,按给定程序、轨迹和要求实现自动抓取、搬运或操作的自动机械装置。
机械手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不需要人工操作的通用机械手。
它是一种独立的不附属于某一主机的装置。
它可以根据任务的需要编制程序,以完成各项规定的操作。
它的特点是具备普通机械的性能之外,还具备通用机械、记忆智能的三元机械。
第二类:是需要人工才做的,称为操作机。
它起源于原子、军事工业,先是通过操作机来完成特定的作业,后来发展到用无线电讯号操作机来进行探测月球等。
工业中采用的锻造操作机也属于这一范畴。
第三类:是用专用机械手,主要附属于自动机床或自动线上,用以解决机床上下料和工件送。
1.2 工业机械手的简史机械手首先是从美国开始研制的。
1958年美国联合控制公司研制出第一台机械手。
(1)1954年USA工程师德尔沃最早提出机械人的概念;(2)1959年USA德尔沃与英格伯制造了世界上的第一台机械人;(3)1962年USA正式将机械人的使用性提出来,且制造出类似人的手臂;(4)1967年JAN成立了人工手研究会,并召开了首届机械手学术会;(5)1970年在USA召开了第一届工业机械人学术会,并的到迅速普及;(6)1973年辛辛那提公司制造出第一台小型计算机控制的的工业机械人,当时是液压驱动,能载重大成就45KG ;(7)到1980年在JAN 得到普及,并定为“机械人元年”此后在日本机械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提升,在就是后来到台湾再到大陆。
第二代机械手正在加紧研制。
它设有微型电子计算机控制系统,具有视觉、触觉能力,甚至听、想的能力。
研究安装各种传感器,把感觉到的信息反馈,使机械手具有感觉机能。
目前国外已经出现了触觉和视觉机械手。
第三代机械手(机械人)则能独立地完成工作过程中的任务。
它与电子计算机和电视设备保持联系。
并逐步发展成为柔性制造系统FMS(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和柔性制造单元(Flexible Manufacturing Cell)中重要一环。
随着工业机器手(机械人)研究制造和应用的扩大,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十分活跃,欧美各国和其他国家学术交流活动开展很多。
1.3 机械手的组成机械手主要由执行机构、驱动机构和控制机构三部分组成。
其组成及相互关系如下图:控制部分 驱动部分 执行机构行程检测装置 被传动物件 手部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本文研究了国内外机械手发展的现状,通过学习机械手的工作原理,熟悉了搬运机械手的运动机理。
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搬运机械手的基本系统结构,对搬运机械手的运动进行了简单的力学模型分析,完成了机械手机械方面的设计工作(包括传动部分、执行部分、驱动部分)的设计工作。
第二章机械手的总体设计方案分析本课题是搬运机器人的设计。
在本章中对机器人的机械手的座标形式、自由度、驱动机构等进行了确定。
因此,机器人的执行机构、驱动机构是本次设计的主要任务。
2.1 机械手功能原理图图2.1 机械手功能原理图2.2 机械手基本形式的选择常见的工业机械手根据手臂的动作形态,按坐标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4种: (1)直角坐标型机械手;(2)圆柱坐标型机械手; ( 3)球坐标(极坐标)型机械手; (4)多关节型机机械手。
其中圆柱坐标型机械手结构简单紧凑,定位精度较高,占地面积小,因此本设计采用圆柱坐标型。
2.3机械手的主要部件及运动机械手主要由执行机构、驱动机构和控制机构三部分组成。
执行机构是用来抓持工件(或工具)的部件,根据被抓持物件的形状、尺寸、重量、材料和作业要求而有多种结构形式,如夹持型、托持型和吸附型等。
驱动机构,驱动手部完成各种转动(摆动)、移动或复合运动来实现规定的动作,改变被抓持物件的位置和姿势。
控制机构主要利用可编程序控制器、微型计算机等控制驱动机构动作,进而控制执行机构运动。
机械手详细的运动为:(1)定位(2)抓取(3)提升(4)顺时针转90°(5)前进(6)下降(7)松开(8)提升(9)后退(10)逆时针转90°(11)下降,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图2.2 机械手基本形式示意图2.4驱动机构的选择驱动机构是工业机械手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机械手的性能价格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驱动方案及其装置。
根据动力源的不同, 工业机械手的驱动机构大致可分为液压、气动、电动和机械驱动等四类。
采用液压机构驱动机械手,结构简单、尺寸紧凑、重量轻、控制方便,驱动力大等优点。
因此,机械手的驱动方案选择液压驱动。
第三章机械手手部的设计3.1概述手部是机械手直接用于抓取和握紧工件或夹持专用工具进行操作的部件,它具有模仿人手的功能,并安装于机械手手臂的前端。
机械手结构型式不象人手,它的手指形状也不象人的手指、,它没有手掌,只有自身的运动将物体包住,因此,手部结构及型式根据它的使用场合和被夹持工件的形状,尺寸,重量,材质以及被抓取部位等的不同而设计各种类型的手部结构,它一般可分为钳爪式,气吸式,电磁式和其他型式。
钳爪式手部结构由手指和传力机构组成。
其传力机构形式比较多,如滑槽杠杆式、连杆杠杆式、斜楔杠杆式、齿轮齿条式、弹簧杠杆等,这里采用滑槽杠杆式。
3.2 设计时应考虑的几个问题(1)应具有适当的夹紧力和驱动力。
应当考虑到在一定的夹紧力下,不同的传动机构所需的驱动力大小是不同的。
(2)手指应具有一定的张开范围,手指应该具有足够的开闭角度(手指从张开到闭合绕支点所转过的角度)∆γ,以便于抓取工件。
(3)要求结构紧凑、重量轻、效率高,在保证本身刚度、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结构紧凑、重量轻,以利于减轻手臂的负载。
(4)应保证手抓的夹持精度。
3.3 驱动力的计算1.手指2.销轴3.拉杆4.指座图3.1 滑槽杠杆式手部受力分析如图所示为滑槽式手部结构。
在拉杆3作用下销轴2向上的拉力为P,并通过销轴中心O点,使手指1的左右部分分别绕O1与O2转动,最终夹取物体。
手指1的滑槽对销轴的反作用力为P1、P2,其力的方向垂直于滑槽中心线OO1和OO2并指向O点,P1和P2的延长线交O1O2于A及B,由于△O1OA和△O2OA均为直角三角形,故∠AOC=∠BOC=α。
根据销轴的力平衡条件,即∑Fx=0,P1=P2;∑Fy=0得 P=2P1cosαP1=P/2cosα销轴对手指的作用力为p1′。
手指握紧工件时所需的力称为握力(即夹紧力),假想握力作用在过手指与工件接触面的对称平面内,并设两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以N 表示。
由手指的力矩平衡条件,即∑m01(F)=0得P1′h=Nb因为 h=a/cos α所以 P=2b(cos α)2N/a式中 a ——手指的回转支点到对称中心线的距离(毫米)。
α——工件被夹紧时手指的滑槽方向与两回转支点连线间的夹角。
由上式可知,当驱动力P 一定时,α角增大则握力N 也随之增加,但α角过大会导致拉杆(即活塞)的行程过大,以及手指滑槽尺寸长度增大,使之结构加大,因此,一般取α=30°~40°。
这里取角α=30度。
这种手部结构简单,具有动作灵活,手指开闭角大等特点。
查《工业机械手设计基础》中表2-1可知,V 形手指夹紧圆棒料时,握力的计算公式N=0.5G ,综合前面驱动力的计算方法,可求出驱动力的大小。
为了考虑工件在传送过程中产生的惯性力、振动以及传力机构效率的影响,其实际的驱动力P 实际应按以下公式计算,即:P 实际=PK 1K 2/η式中 η——手部的机械效率,一般取0.85~0.95;K 1——安全系数,一般取1.2~2K 2——工作情况系数,主要考虑惯性力的影响,K 2可近似按下式估计,K 2=1+a/g ,其中a 为被抓取工件运动时的最大加速度,g 为重力加速度。
本机械手的工件只做水平和垂直平移,当它的移动速度为500毫米/秒,移动加速度为1000毫米/秒2,工件重量G 为98牛顿,V 型钳口的夹角为120°,α=30°时,拉紧油缸的驱动力P 和P 实际计算如下:根据钳爪夹持工件的方位,由水平放置钳爪夹持水平放置的工件的当量夹紧力计算公式N=0.5G把已知条件代入得当量夹紧力为N=49(N )由滑槽杠杆式结构的驱动力计算公式P=2b(cos α)2N/a 得P=P 计算=2*45/27(cos30°)2*49=122.5(N)P 实际=P 计算K1K2/η取η=0.85, K 1=1.5, K 2=1+1000/9810≈1.1则 P 实际=122.5*1.5*1.1/0.85=238(N)3.4 两支点回转式钳爪的定位误差的分析图3.2 带浮动钳口的钳爪钳口与钳爪的连接点E 为铰链联结,如图示几何关系,若设钳爪对称中心O 到工件中心O ′的距离为x,则 x=22)sin /(a b R l -+-α当工件直径变化时,x 的变化量即为定位误差△,设工件半径R 由R max 变化到R min 时,其最大定位误差为△ =∣22)sin max/(a b R l -+-α-22)sin min/(a b R l -+-α∣其中l=45mm ,b=5mm ,a=27mm ,2α=120° ,R min =15mm ,R max =30mm 代入公式计算得最大定位误差△=∣44.2-44.7∣=0.5<0.8 故符合要求.第四章 机械手腕部的设计计算4.1 概述腕部是连接手部与臂部的部件,起支承手部的作用。
其功用是利用自身的活动度确定被末端执行器夹持物体的空间姿态,也可以说是确定末端执行器的姿态。
故腕部也称作机器人的姿态机构。
典型的腕部结构有:(1) 具有一个自由度的回转驱动的腕部结构。
它具有结构紧凑、灵活等优点而被广腕部回转,总力矩M ,需要克服以下几种阻力:克服启动惯性所用。
回转角由动片和静片之间允许回转的角度来决定(一般小于0270)。
(2) 齿条活塞驱动的腕部结构。
在要求回转角大于0270的情况下,可采用齿条活塞驱动的腕部结构。
这种结构外形尺寸较大,一般适用于悬挂式臂部。
(3) 具有两个自由度的回转驱动的腕部结构。
它使腕部具有水平和垂直转动的两个自由度。
(4) 机-液结合的腕部结构。
本设计要求手腕回转0180,综合以上的分析考虑到各种因素,腕部结构选择具有一个自由度的回转驱动腕部结构,采用液压驱动。
4.2腕部设计的基本要求:(1) 力求结构紧凑、重量轻腕部处于手臂的最前端,它连同手部的静、动载荷均由臂部承担。
显然,腕部的结构、重量和动力载荷,直接影响着臂部的结构、重量和运转性能。
因此,在腕部设计时,必须力求结构紧凑,重量轻。
(2)结构考虑,合理布局腕部作为机械手的执行机构,又承担连接和支撑作用,除保证力和运动的要求外,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外,还应综合考虑,合理布局,解决好腕部与臂部和手部的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