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
茅荆坝简介

茅荆坝乡简介茅荆坝乡位于隆化县东北部,距县城60公里,距承德市70公里,北与内蒙古喀喇沁旗接壤,西与围场县相接,东与内蒙古宁城县接壤,南与承德县毗邻。
全乡无霜期130天,乡政府所在地海拔700米,海拔千米以上面积为165平方公里,有效积温天数157天,年平均气温5.9℃,全乡最高峰敖包山海拔1852米。
全乡总面积3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359亩,有林地面积21.8万亩,森林资源丰富,覆盖率达80%以上。
全乡辖12个行政村,106个居民组,95个自然村,总人口10176口,其中有8个行政村人均收入在1400元以下属贫困村,有贫困人口6000多人。
2011年财政收入超过1000万元,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茅荆坝乡旅游资源丰富,目前有森林温泉养生区、森林公园景区、旗杆沟漂流探险景区。
森林温泉养生区的枫水湾温泉城项目建设已接近尾声,今年即可试营业,日可接待游客3000—5000人次,主要建设了酒店11000平方米,温泉广场20000平方米,游泳馆、海浪池、儿童戏水池 3000平方米,该项目充分体现了承德的温泉文化,同时也融入了隆化由古至今的历史文化。
森林公园主要有敖包山、坝梁、黑熊谷三大景区,景区内各具特色有承德市母亲河的发源地——武烈河源,有神奇的飞来峰和仙人渡,有蜿蜒险峻的十八盘,有怀旧的知青点,而深秋五彩斑斓的红叶更是让人流连往返,层林尽染的画面使人心旷神怡,仿佛在画中一样。
旗杆沟景区是乡政府新开发的自然风光景区,景区内有惟妙惟肖的将军石、凌空飞架的仙桥山、景色宜人的南凉台等多处自然风光,承德市四星级乡村酒店曼陀罗山庄就座落在景区内,吃农家饭、尝山野菜、体验乡土风情,让游客分享田园生活的快乐。
全长5公里的漂流项目惊险刺激,真可谓“山间鸟鸣啼不住,皮筏已过百道湾”。
茅荆坝境内有承赤公路穿乡而过,连接宁城、围场的宁石旅游环线已投入使用,高速公路建设为茅荆坝旅游带来了新的商机和活力,承赤高速在茅荆坝乡全长24公里,乡政府所在地距七家下道口9公里,距赤峰旺业店下道口25公里。
50位模范人物

董存瑞--全国著名战斗英雄: 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
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张思德--一名体现党的宗旨的普通共产党员: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一名普通的战士。
毛泽东给予了高度评价:“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因为在张思德的身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叶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新四军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新四军领导人,杰出的军事家。
1926年在北伐战争中,他率部长驱直进,连战皆捷,屡建战功,被誉为“北伐名将”,所部被称为“叶挺独立团”,为4军赢得“铁军”称号。
聂耳--人民音乐家:雄壮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被郭沫若称赞为“闻其声者,莫不油然而兴爱国之思,庄然而宏志士之气,毅然而同趣于共同之鹄的”,成为“中国革命之号角,人民解放之鼙鼓也”。
这首激昂高亢的旋律就是人民音乐家聂耳所作。
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在敌人威胁面前,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敌人没有办法,将同时被捕的6位革命群众当场铡死。
但她毫不畏惧,从容地躺在铡刀下。
她以短暂的青春年华,谱写出永生的诗篇,以不朽的精神,矗立起生命的宣言。
诺尔曼·白求恩--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1939年10月下旬,白求恩在河北省涞源县摩天岭战斗中抢救伤员时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但他不顾伤痛,发着高烧,坚持留在前线指导战地救护工作。
他说:“你们不要拿我当古董,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
”杨子荣--智取威虎山》主角原型:1947年1月下旬,所在部队得到号称“座山雕”的匪首张乐山在海林县境内活动的线索,遂派他带领5名战士化装成土匪吴三虎的残部前去侦察,东北军区司令部授予他“特级侦察英雄”的光荣称号。
杨靖宇--抗日民族英雄: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杨靖宇牺牲后,当残忍的日军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也无不为之震惊。
红色革命小故事

6、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生辰:1929年10月15日祭日:1948年5月25 日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
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
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
当过儿童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
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
后任某部六班班长。
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
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
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
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
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
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
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
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
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
危急关头,他毅然决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1、刘胡兰的故事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
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
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
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
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大全

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大全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大全——邱少云邱少云(1931~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出生于四川铜梁县(1997年后属重庆市)关建乡的一个贫农家庭。
15岁那年被国民党抓去当兵,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赴朝鲜作战。
1952年10月,为打击在上甘岭的美国和南朝鲜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第9连战士邱少云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爆破任务。
12日上午,敌机向其所在的潜伏区进行低空扫射,并投掷燃烧弹。
飞迸的燃烧液燃遍他全身。
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邱少云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一动不动。
他双手深深地插进泥土里,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直至壮烈牺牲。
战后,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文艺工作团赠给特等功臣邱少云烈士锦旗上写道:“献给中国人民志愿军伟大战士邱少云永垂不朽”。
志愿军第15军全体指战员献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祖国人民的光荣”。
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四川省抗美援朝分会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光荣之家”。
四川省军区司令部、政治部给邱少云烈士的家属的锦旗上写道:“伟大人民的战士,英雄不朽的功绩”。
为了表彰邱少云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的革命意志,被中国共产党志愿军某部委员会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于1952年11月6日给他追记特等功,1953年6月1日追授他“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
同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议会常务委员会授予“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勋章、一级国旗勋章,并将邱少云的名字刻在金化西面的391高地石壁上:“为整体、为胜利而牺牲的伟大的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
”篇二: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大全——董存瑞生辰:1929年10月15日祭日:1948年5月25日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
我们应为祖国做贡献

我们应为祖国做贡献我们的祖国今天会这么好,这么富饶。
都要归功与那些勇士,那些为祖国做贡献的人。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诞辰:1929年10月15日,祭日:1948年5月25日。
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着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
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
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
当过儿童团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
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
后任某部六班班长。
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
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
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
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
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
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座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
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
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时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
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
危急关头,他毅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此时,他年仅19岁黄继光,1930年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
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大量征兵。
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
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
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
董存瑞的英雄事迹-new

董存瑞炸碉堡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一位伟大的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的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
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董存瑞,生于1929年,河北省怀来县人。
他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
当过儿童团团长。
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
1947年3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他作战机智勇敢,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得过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
他所领导的班也被称为“董存瑞练兵模范班”。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了。
哄哄..攻城的大炮震撼着整个隆化城。
随着“滴...滴...滴”连队发起的冲锋号,战士们像潮水一般,冲向隆化中学——敌军司令部所在地。
突然,嗒嗒嗒……从一座隐蔽暗堡,喷出六条火舌,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
狡猾的敌人在桥的两侧筑了墙,顶上加了盖,构成了一座桥型暗堡。
冲锋的部队被压在一个小土坡下面,抬不起头。
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
董存瑞挺身而出,瞪着敌人的暗堡,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他跑到连长身边,坚决地说:“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炸掉它!”“连长,我掩护!”战友郅顺义也恳切地说。
连长和指导员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同志们打手榴弹!”连长下命令。
董存瑞抱起炸药包,郅顺义背起两兜手榴弹,同时跃出战壕,冲了上去。
他们互相配合,冲向敌人的暗堡。
敌人的机枪更疯狂了,子弹扑哧扑哧打在董存瑞身边,地上冒起点点尘土和白烟。
董存瑞夹紧炸药包,一会忽左忽右,匍匐前进,一会又向前,滚了好几米。
突然,他身子一震,左腿中了一枪。
他用手一摸,全是血。
敌人的机枪一齐向董存瑞扫射,在他面前织成一道火网。
董存瑞离暗堡只有几十米了。
他隐蔽在一小块凹地里。
郅顺义接二连三地仍手榴弹。
董存瑞趁着腾起的黑烟,猛冲到了桥下。
这座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炸药包放在哪呢?董存瑞看看四周,他想把炸药包放到河沿上,试了两次,都滑了下来。
要是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毁暗堡。
名人的故事15篇

名人的故事15篇名人的故事1李宁是壮族人,出生于1963年,是广西来宾市人(当时属于柳州地区)。
他7岁开始练习体操,17岁进入国家体操队,26岁退役。
1981年,他获得了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男子自由体操、鞍马、吊环三项冠军名人故事李宁名人故事李宁。
1982年第六届世界杯体操赛上,李宁一人独得男子全部7枚金牌中的6枚,创造了世界体操史上的神话,被誉为“体操王子”。
1984年,在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中,李宁共获3金2银1铜,接近中国代表团奖牌总数的1/5,他也成为该届奥运会中获奖牌最多的运动员。
1985年,荣获世界体操锦标赛吊环冠军。
1986年,获第七届世界杯体操赛男子个人全能、自由体操、鞍马三项冠军……在17年的运动生涯中,李宁共获得国内外重大体操比赛金牌106枚1987年,李宁成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亚洲当时的唯一委员。
1999年,李宁被世界体育记者协会评选为“二十世纪世界最佳运动员”,他的名字和拳王阿里、球王贝利、飞人乔丹等25位体坛巨星一道登上了世纪体育之巅。
名人的故事2《关于牛顿忘我工作的故事》牛顿每一天除抽出少量的时刻锻炼身体外,大部分时刻是在书房里度过的。
一次,在书房中,他一边思考着问题,一边在煮鸡蛋。
苦苦地思索,简直使他痴呆。
突然,锅里的水沸腾了,赶忙掀锅一看,“啊!”他惊叫起来,锅里煮的却是一块怀表。
原来他思考问题时竟心不在焉地随手把怀表当做鸡蛋放在锅里了。
还有一次,牛顿邀请一位朋友到他家吃午饭。
他研究科学入了迷,把这件事忘掉了。
他的佣人照例只准备了牛顿个人吃的午饭。
临近中午,客人应邀而来。
客人看见牛顿正在埋头计算问题,桌上、床上摆着稿纸、书籍。
看到这种情形,客人没有打搅牛顿,见桌上摆着饭菜,以为是给他准备的,便坐下吃了起来。
吃完后就悄悄地走了。
当牛顿把题计算完了,走到餐桌旁准备吃午饭时,看见盘子里吃过的鸡骨头,恍然大悟地说:“我以为我没有吃饭呢,我还是吃了。
”哲理:这些故事究竟是真是假,并不关重要,但是证明了牛顿是一个怎样沉思默想,不修边幅,虚己敛容的人,他对科学极度的专心,总是想着星辰的旋转,宇宙的变化,而进入了忘我的境界。
革命烈士的故事 (配图)

1、董存瑞永远的丰碑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诞辰:1929年10月15日祭日:1948年5月25 日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
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
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
当过儿童团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
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
后任某部六班班长。
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
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
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
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
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
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座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
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
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时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
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
危急关头,他毅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此时,他年仅19岁。
雷锋简介2、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12月18日-1962年8月15日),雷锋出生在湖南省长沙望城县简家塘一个贫苦农民家里。
因为这一年是农历“庚辰”年,给他取了个小名叫“庚伢子”。
雷锋出生的时候,正是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
雷锋曾在一篇日记中写道:“我家里很穷,父、母、哥、弟,都死在民族敌人和阶级敌人的手里,这血海深仇,我永远铭记在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这样一个人
有这样一个人,他其貌不扬,但坚决果断;他普通平凡,但无谓死亡,一阵巨大的响声,让他的名字,传唱四方,他就是——战斗英雄董存瑞。
一九四八年五月二十五日,攻城的大炮震撼着整个隆化城,解放隆化的战斗打响了。
战士们像潮水一般冲向敌军司令部。
狡猾的敌人在桥的两侧筑起了一座暗堡。
董存瑞瞪着敌人的暗堡,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
他跑到连长身边,坚决地说:“连长,我去炸掉它!”
敌人的机枪更疯狂了,子弹像雨点儿般落在董存瑞身边,董存瑞夹紧炸药包,艰难地向暗堡挪近,隐蔽在一小块凹地里。
董存瑞看看四周。
这座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炸药包放在哪呢?他想把炸药包放到河沿上,试了两次,都滑了下来。
要是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毁暗堡。
就在这时,嘹亮的冲锋号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
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左手拖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
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
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
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巨大的响声震得地动山摇,前进的道路炸开了,胜利的曙光看到了,战士们的热血沸腾了,他们像下山的猛虎杀向敌军司令部,将敌人一举歼灭。
胜利的红旗在隆化中学上空迎风飘扬。
英雄的壮举在中华大地上代代相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