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翁对韵七虞备课材料精编版
笠翁对韵 七虞

七虞·其一
紅對白有對無布穀對提壺毛錐對羽扇天闕對皇都謝蝴蝶鄭鷓鴣蹈海對歸湖花肥春雨潤竹瘦晚風疏麥飯豆糜終創漢蓴羹鱸膾竟歸吳琴調輕彈楊柳月中潛去聽酒旗斜掛杏花村裏共來沽七虞·其二
羅對綺茗對蔬柏秀對松枯中元對上已返璧對還珠雲夢澤洞庭湖玉燭對冰壺蒼頭犀角帶綠鬢象牙梳松陰白鶴聲相應鏡裏青鸞影不孤竹戶半開對牖不知人在否柴門深閉停居還有客來無七虞·其三
賓對主婢對奴寶鴨對金鳧升堂對入室鼓室對投壺覘合璧頌聯珠提甕對當壚仰高紅日近望遠白雲孤歆向秘書窺二酉機雲芳譽動三吳祖餞三杯老去常斟花下酒荒田五畝歸來獨荷月中鋤七虞·其四
君對父魏對吳北嶽對西湖菜蔬對茶淡苣藤對菖蒲梅花數竹葉符廷議對山呼兩都班固賦八陣孔明圖田慶紫荊堂下茂王裒青柏墓前枯出塞中郎羝有乳時歸漢室質秦太子馬生角日返燕都。
7.《笠翁对韵》七虞教案国学经典上半卷

课题笠翁对韵主备人郑老师课时数:1内容《七虞》教学目标1、诵读《声律启蒙〃七虞〃》达到熟读成诵,感受《声律启蒙》的韵律美。
初步理解等词语的意思。
2、使学生尽力感悟〃七虞"所涉猎的知识信息,欣赏对子,知道对子有正对和反对。
3、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难点掌握诵读方法,培养吟诵作对的兴趣。
教学准备七虞课件激趣导入导创设情境,导入新课L小朋友们,你们看,我们的好朋友小咕咚来了,今天,它要给我们讲一个好听的故事。
(出示课件:小咕咚的图片)我们今天要讲的是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的故事。
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一家可谓是书香门第。
父亲苏洵、苏轼、弟弟苏澈合称三苏,个个才华横溢,誉满朝野。
据说苏东坡小的时候,就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
他受到父亲的影响,博览群书,擅长吟诗作赋。
大人们都夸奖他,他也飘飘然。
于是他书写一幅对联贴在自家的大门口。
这幅对联是: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课件出示对联)对联贴出后不久,有一位年老的长者登门向芯东坡求教。
他递给苏东坡一本书,要苏东坡读给他听。
苏东坡拿来一看,傻眼了。
书中尽是他不认识的字,读起来根本连不成句子。
苏东坡一时间弄得面红耳赤,也是算他聪明乖巧,立刻联想到自己的对联夸了大话。
立刻向来访的老者鞠了一躬说:’'只怪小生口出狂言,这其中的字多读不来,请老先生指教。
感谢老先生的教诲。
"那位长者点点头,什么也没说就走了。
苏东坡知错必改,立刻到书房写下两个词组加在原来的对联上。
这幅对联就变成了: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课件出示对联)2、这就是对联,是咱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语言形式。
有意思吗?同学们,你们见过哪里有对联?3、孩子们自由说对联也叫对子。
对对子很有趣,也很简单,一个字对一个字,两个字对两个字……回忆一下我们《笠翁对韵》(出示封面)中已经学过的内容。
4、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一起来温故知新《六鱼》。
5、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声律启蒙》的第七课《七虞》6、板书〃七虞",提示〃虞〃字的读音和写法。
《笠翁对韵》七 虞

《笠翁对韵》七虞红对白,有对无。
布谷对提壶。
毛锥对羽扇,天阙对皇都。
谢蝴蝶,郑鹧鸪。
蹈海对归湖。
花肥春雨润,竹瘦晚风疏。
麦饭豆糜终创汉,莼羹鲈鲙竟归吴。
琴调轻弹,杨柳月中潜去听;酒旗斜挂,杏花村里共来沽。
罗对绮,茗对蔬。
柏秀对松枯。
中元对上巳,返璧对还珠。
云梦泽,洞庭湖。
玉烛对冰壶。
苍头犀角带,绿鬓象牙梳。
松阴白鹤声相应,镜里青鸾影不孤。
竹户半开,对牖不知人在否?柴门深闭,停车还有客来无。
宾对主,婢对奴。
宝鸭对金凫。
升堂对入室,鼓瑟对投壶。
觇合璧,颂联珠。
提瓮对当垆。
仰高红日近,望远白云孤。
歆向秘书窥二酉,机云芳誉动三吴。
祖饯三杯,老去常斟花下酒;荒田五亩,归来独荷月中锄。
君对父,魏对吴。
北岳对西湖。
菜蔬对茶饭,苣笋对菖蒲。
梅花数,竹叶符。
廷议对山呼。
两都班固赋,八阵孔明图。
田庆紫荆堂下茂,王裒青柏墓前枯。
出塞中郎,羝有乳时归汉室;质秦太子,马生角日返燕都。
《笠翁对韵》八齐鸾对凤,犬对鸡。
塞北对关西。
长生对益智,老幼对旄倪。
颁竹策,剪桐圭。
剥枣对蒸梨。
绵腰如弱柳,嫩手似柔荑。
狡兔能穿三穴隐,鹪鹩权借一枝栖。
甪里先生,策杖垂绅扶少主;於陵仲子,辟纑织履赖贤妻。
鸣对吠,泛对栖。
燕语对莺啼。
珊瑚对玛瑙,琥珀对玻璃。
绛县老,伯州犁。
测蠡对燃犀。
榆槐堪作荫,桃李自成蹊。
投巫救女西门豹,赁浣逢妻百里奚。
阙里门墙,陋巷规模原不陋;隋堤基址,迷楼踪迹亦全迷。
越对赵,楚对齐。
柳岸对桃溪。
纱窗对绣户,画阁对香闺。
修月斧,上天梯。
螮蝀对虹霓。
行乐游春圃,工谀病夏畦。
李广不封空射虎,魏明得立为存麑。
按辔徐行,细柳功成劳王敬;闻声稍卧,临泾名震止儿啼。
《笠翁对韵》九佳门对户,陌对街。
枝叶对根荄。
斗鸡对挥麈,凤髻对鸾钗。
登楚岫,渡秦淮。
子犯对夫差。
石鼎龙头缩,银筝雁翅排。
百年诗礼延馀庆,万里风云入壮怀。
能辨名伦,死矣野哉悲季路;不由径窦,生乎愚也有高柴。
冠对履,袜对鞋。
海角对天涯。
鸡人对虎旅,六市对三街。
陈俎豆,戏堆埋。
皎皎对皑皑。
《笠翁对韵》教案

1、《笠翁对韵》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学生熟读《笠翁对韵》(一东)。
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开场白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
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
“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
“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
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
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1、师读第一段讲解第一段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苍穹下响高舂青春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
2、收集对联。
2、《笠翁对韵》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学生熟读新学习内容,背诵上节课学习内容。
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音乐、多音字、古诗《送杨山人归嵩山》、五岳的名称等。
三、教学重点:背诵《笠翁对韵》;教学难点:拓展知识——古诗欣赏。
四、教学过程:1、复习:集体复习一遍;个别学生背诵展示(注重复习,让学生知道温故而知新的道理,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并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树立学生自信心。
)。
2、教师范读一遍新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学生尝试朗读一遍。
教师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
4、游戏“火眼金睛”,教学生学习文中的生僻字,为朗读扫除障碍。
师:我要考验一下你们,我还听说你们有目不转睛、全神贯注的好习惯……5、学生朗读两遍,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声律启蒙 七虞教程文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金对 宝对 玉兔对 孤舟对 一雁对 横醉眼
李白对
秋霜多过雁
人处岭南
客居江右
金对 宝对 玉兔对 孤舟对 一雁对 横醉眼 李白对 秋霜多过雁 人处岭南 客居江右
贤对圣,智对愚,傅粉对施朱。 名缰对利锁,挈榼对提壶。鸠哺子, 燕调雏,石帐对郇厨。烟轻笼岸柳, 风急撼庭梧。鸲眼一方端石砚,龙 涎三炷博山炉。曲沼鱼多,可使渔 人结网;平田兔少,漫劳耕者守株。
秋霜( ),( )有啼乌。
日暖园林( ),( )酒难沽。
人处岭南,(
);
(
),偶夺骊龙颔下珠。
金对玉,宝对珠,玉兔对金乌。 孤舟对短棹,一雁对双凫。 横醉眼,捻吟须,李白对杨朱。 秋霜多过雁,夜月有啼乌。
日暖园林花易赏,雪寒村舍酒难沽。 人处岭南,善探巨象口中齿; 客居江右,偶夺骊龙颔下珠。
金对玉,宝对珠,玉兔对金乌。 孤舟对短棹,一雁对双凫。 横醉眼,捻吟须,李白对杨朱。 秋霜多过雁,夜月有啼乌。
贤对( ),智对(),傅粉对( )。
名缰对( ),挈榼对( )。
鸠哺子,( ),石帐对( )。
烟轻笼( ),风急撼( )。
鸲眼一方( ),龙涎三炷( )。
曲沼( ),可使(
);
( )兔少,(
)。
秦对赵,越对吴,钓客对耕夫。 箕裘对杖履,杞梓对桑榆。天欲晓, 日将晴,狡兔对妖狐。读书甘刺股, 煮粥惜焚须。韩信武能增四海,左 思文足赋三都。嘉遁幽人,适志竹 篱茅舍;胜游公子,玩情柳陌花衢。
声律启蒙(上卷) 七虞
金对玉,宝对珠,玉兔对金乌。 孤舟对短棹,一雁对双凫。横醉眼, 捻吟须,李白对杨朱。秋霜多过雁, 夜月有啼乌。日暖园林花易赏,雪 寒村舍酒难沽。人处岭南,善探巨 象口中齿;客居江右,偶夺骊龙颔下 珠。
《笠翁对韵》教案设计

《笠翁对韵》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笠翁对韵》。
(2)理解《笠翁对韵》中的对仗句式和韵律特点。
(3)掌握一些生字的写法和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合作能力。
(2)通过分析《笠翁对韵》中的对仗句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笠翁对韵》。
(2)理解《笠翁对韵》中的对仗句式和韵律特点。
2. 教学难点:(1)生字的写法和含义。
(2)对仗句式的运用和创新。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笠翁对韵》的内容和背景。
(2)准备相关生字的讲解和示范。
2. 学生准备:(1)预习《笠翁对韵》。
(2)准备好笔记本,记录学习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笠翁对韵》的作者和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笠翁对韵》的韵律特点。
2. 朗读与背诵(1)分组朗读《笠翁对韵》。
(2)挑选学生上台背诵,给予表扬和鼓励。
3. 分析与讨论(1)引导学生关注《笠翁对韵》中的对仗句式。
(2)分组讨论,分析对仗句式的特点和作用。
4. 字词讲解(1)讲解《笠翁对韵》中的生字。
(2)让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生字。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2)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朗读和背诵,巩固所学。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笠翁对韵》的朗读和背诵。
2. 运用所学的对仗句式,创作一句诗句。
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做好学习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1)在课堂学习中,观察学生对《笠翁对韵》的朗读、背诵和对仗句式的理解情况。
(2)课后收集学生的诗句创作,评价其对仗句式的运用和创新能力。
2. 终结性评价:(1)在课程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笠翁对韵》的测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笠翁对韵》教案

《笠翁对韵》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笠翁对韵》。
(2)理解《笠翁对韵》中的对仗句式和韵律特点。
(3)掌握一些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记忆力。
(2)分析《笠翁对韵》中的对仗句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2)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激发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笠翁对韵》的朗读和背诵。
2. 分析《笠翁对韵》中的对仗句式和韵律特点。
3. 学习《笠翁对韵》中的生字词及其正确书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笠翁对韵》。
(2)理解《笠翁对韵》中的对仗句式和韵律特点。
2. 教学难点:(1)掌握《笠翁对韵》中的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2)运用对仗句式进行文学创作。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笠翁对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记忆力。
2. 分析法:分析《笠翁对韵》中的对仗句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运用对仗句式进行文学创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笠翁对韵》的作者和背景。
2. 朗读《笠翁对韵》,让学生感受其韵律美。
3. 分析《笠翁对韵》中的对仗句式,讲解其特点和用法。
4. 学习《笠翁对韵》中的生字词,讲解其正确书写和用法。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对仗句式进行文学创作。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尝试运用对仗句式进行文学创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对仗句式的应用和对生字词的掌握。
《笠翁对韵》教案

一、教案概述《笠翁对韵》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儿童启蒙读物,以韵文的形式,介绍了汉字的韵律美。
本教案旨在通过教授《笠翁对韵》,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韵文的阅读方法,培养他们对汉字韵律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笠翁对韵》中的韵文;(2)理解韵文中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的特点;(3)学会运用韵文进行语言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解析、实践等环节,让学生掌握韵文的阅读方法;(2)采用对仗、填空、创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汉字韵律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2)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能够正确地朗读《笠翁对韵》中的韵文;2. 理解韵文中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的特点。
难点:1. 韵文中一些生僻字的认读和书写;2. 运用韵文进行语言表达。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笠翁对韵》教材、PPT、教学音频等;2. 学生准备:课本、文具、学习用品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播放《笠翁对韵》的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韵文的朗读节奏;(2)引导学生关注韵文中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的特点。
2. 学习韵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笠翁对韵》,注意指导生僻字的读音;(2)解析韵文中的对仗结构和音韵规律;(3)学生自主实践,尝试朗读和背诵韵文。
3. 互动环节:(1)学生相互问答,运用韵文进行交流;(2)教师组织对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4. 创作练习:(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韵文进行创作,如填空、写诗句等;(2)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韵文的阅读方法和创作技巧;(2)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经典的韵文作品,激发他们对汉字韵律的兴趣。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两部分。
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对仗工整和音韵和谐的掌握情况;结果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对《笠翁对韵》内容的掌握、创作练习的完成情况以及韵文的朗读和背诵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七《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笠翁对韵》的很多对句,下面我们来齐背一下第五节和第六节.
我们来学习第七节《虞》
二、新知呈现
1、试填(看课件)
2、领读
3、同桌对读:
4男女生对读。
三、分步学习
第一节
师:下面我们一节一节的学习首先看第一节
1、填出下句。
2、字词解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