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园杜牧阅读答案
2020-2021【语文】语文诗歌鉴赏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附答案解析 (2)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题目概括性强,将诗人的行程、月夜拜访“斛斯山人”、留宿、置酒等备述于中。
B. “美酒聊共挥”一句中“挥”字生动传神,写出诗人与友人举杯畅饮潇洒自如的情态。
C. 全诗按时间顺序来写,从“暮”到“河星稀”,结尾写与友人同醉同乐,共销万古愁。
D. 全诗写景色彩鲜明,叙事细腻生动,写人神采飞扬,融情于景、于事,又直抒胸臆。
(2)古人评价李白这首诗说“此篇逼真渊明遗韵”。
这首诗与陶渊明的诗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1)C(2)①从诗歌选用的意象(或意境)来看,这首诗写了山、月、竹、松、田家,表现了美好的田园风光,也多为陶诗所描绘;②从诗中所写人物的活动来看,童稚开门、欢言、饮酒、长歌,也是陶诗中常写的题材;③从表达的情感来看,这首诗表达的对田园风光、田园生活的赞美,与朋友畅叙幽情,开怀畅饮的快乐,也是陶诗中常有的情怀;④从体裁、表达上看,这首诗是五言古诗,语言清新、自然,也有陶渊明五言古诗的风格。
【解析】【分析】(1)C项中“结尾写与友人同醉同乐,共销万古愁。
”错误,尾联写酒后风味,陶陶然把人世的机巧之心一扫而空,显得淡泊而恬远。
故选C。
(2)陶渊明往往以自然景物入诗,所写题材和内容多贴近平淡的日常生活,用清新质朴的语言来表现浓厚的生活气息。
分析本诗与陶诗的相似之处可以从诗词意象、情感内容、语言风格等方面加以分析。
故答案为:⑴C;⑵①从诗歌选用的意象(或意境)来看,这首诗写了山、月、竹、松、田家,表现了美好的田园风光,也多为陶诗所描绘;②从诗中所写人物的活动来看,童稚开门、欢言、饮酒、长歌,也是陶诗中常写的题材;③从表达的情感来看,这首诗表达的对田园风光、田园生活的赞美,与朋友畅叙幽情,开怀畅饮的快乐,也是陶诗中常有的情怀;④从体裁、表达上看,这首诗是五言古诗,语言清新、自然,也有陶渊明五言古诗的风格。
杜牧——《金谷园》

杜牧——《金谷园》【年代】:唐【作者】:杜牧——《金谷园》【内容】: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作者:○杜牧牧,字牧之,京兆人也。
善属文。
大和二年韦筹榜进士,与厉玄同年。
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侍郎为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策蹇进谒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
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抵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宫赋》。
其人,王佐才也。
因出卷,搢笏朗诵之。
郾大加赏。
曰:请公与状头!郾曰:已得人矣。
曰:不得,即请第五人。
更否,则请以赋见还!辞容激厉。
郾曰: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
后又举贤良方正科。
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
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
拜侍御史,累迁左补阙,历黄、池、睦三州刺史,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
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
兵法戎机,平昔尽意。
尝以従兄悰更历将相,而已困踬不振,怏怏难平。
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
诗情毫迈,语率惊人。
识者以拟杜甫,故称大杜小杜以别之。
后人评牧诗,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谓圆快奋急也。
牧美容姿,好歌舞,风情颇张,不能自遏。
时淮南称繁盛,不减京华,且多名妓绝色,牧恣心赏,牛相收街吏报杜书记平安帖子至盈箧。
后以御史分司洛阳,时李司徒闲居,家妓为当时第一,宴朝士,以牧风宪,不敢邀。
牧因遣讽李使召己,既至,曰:闻有紫云者,妙歌舞,孰是即赠诗曰:华堂今日绮筵开,谁唤分司御史来。
忽发狂言惊四座,两行红袖一时回。
意气闲逸,傍若无人,座客莫不称异。
大和末,往湖州,目成一女子,方十余岁,约以十年后吾来典郡,当纳之,结以金币。
洎周墀入相,牧上笺乞守湖州,比至,已十四年,前女子従人,两抱雏矣。
赋诗曰:自恨寻芳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此其大概一二。
凡所牵系,情见于辞。
别业樊川。
有《樊川集》二十卷,及注《孙子》,并传。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20211110034947)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尽答案(优选)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边这首宋诗,达成下边小题。
病后登快哉亭①贺铸经雨清蝉欢乐鸣,征尘断处见归途。
病来②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穷情。
鸦带夕阳投古庙,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③ 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说明】①快哉亭,位于彭城(今徐州 )东南角的城隅之上,由苏轼命名。
② 病来,全愈之后。
③ 黄华,菊花。
(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最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A.诗歌首句以轻雨将住、蝉声起鸣起兴,以蝉的由“听”转“见”,心境也由欢乐转为感慨。
)“欢乐”衬托自己全愈后的欢乐心境;次句B.诗歌颔联写自己全愈以后频频喝酒不知知足,以此自娱;梦醒后倚楼遐思,心中充满温情,与题目中的“快哉”一词相合。
C.诗歌颈联从上联的忆想回到现实,倚楼所见,夕阳之下,鸦投古庙,芳草萋萋,创建出凄迷的境界,情况交融。
D.本诗打破常有的“起承转合”模式,将写景和抒怀的内容参差穿插,跌荡盘旋,用笔十分灵巧;末句以景结情,含无尽之意于言外。
【答案】( 1) C(2 )本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感情?请联合诗句简要剖析。
① 怀乡思归之愁:清蝉生逢其时其地,自然欢乐,而自己旅居异乡,“征尘断处见归程”“故园又负黄华约”表露思乡心切之愁。
② 迟暮之憾:鸦投古庙,夕阳余晖,表露出时不我与的迟暮之憾。
③ 失落之恨:蝉的欢乐反衬诗人的失落,“秋风发上生”含年光空迸,一事无成的失落之恨。
【分析】【剖析】( 1) A 项,“以蝉的‘欢乐’衬托自己全愈后的欢乐心境”错误,应为“反衬”自己的落寞,有“人不如蝉”的况味。
B 项,“自娱”应为“自我排解”,借酒浇愁,梦醒后应是心中充满“愁思”,同时“与‘快哉’一词相合”错。
D 项,“末句以景结情,含无尽之意于言外”错误,末句应为“直接抒怀”,不是“以景结情”。
应选 C。
(2)首联以鸣蝉起兴,点明乡愁的要旨。
以蝉之“欢乐”反衬自己的失落。
颔联写诗人梦后倚楼。
梦中能够千里回乡,则梦醒后愈是归思难忍。
北京市各区届中考语文模试题分类古代诗歌阅读附答案 (一)

北京市各区届中考语文模试题分类古代诗歌阅读附答案 (一)近日,北京市各区届中考试语文模拟题开始陆续公布,其中古代诗歌阅读题成为了备受考生关注的一项内容。
本文将对北京市各区届中考语文模拟题分类古代诗歌阅读进行分析,并提供部分题目及答案供大家参考。
一、题型分类古代诗歌阅读题主要分为三种题型:填空、选择和简答。
1.填空题填空题主要考察对文本的理解,例如填写诗句缺失的字、诗句的上下文及诗歌的意境等。
2.选择题选择题主要考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例如对古代诗歌的情感表达、作者的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3.简答题简答题主要考察对诗歌的深入理解,例如对诗歌的形式、结构、意境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题目解析以下为部分北京市各区届中考语文模拟题分类古代诗歌阅读的题目及答案解析。
1.填空题(1)《长恨歌》: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答案:当年画船仙女,今夜把酒神仙。
解析:此诗描绘了唐朝贞观年间杨贵妃从西域入京的情景。
此句表现了燕山月的形态,暗示了杨贵妃和唐玄宗的绝恋之情。
(2)《长恨歌》: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答案:独不见来时路,雨淋春竹枝头。
解析:此句表现了从长安到洛阳的漫长旅途中,杨贵妃心中对唐玄宗的思念以及遭受困境的心境。
2.选择题(1)《清平调》中的“凄凉别后两应同”的意思是()A.分别后感受都是凄凉B.分别后各自凄凉C.分别后两人同样凄凉D.分别后两人情份不变答案:B。
解析:此句意思为:“相思两处欲难同,黯洒东风满衣栊。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表现了分别之后,各自都感到凄凉。
(2)唐代杜牧的《金谷园》中写到:“芳心已许空余恨,此恨何时任白头?”下面哪个选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A. ……关山闲地暮,也想人定时B. 似罢淮南别,初疑海角隅C. 盼对巫山云,只应无笛否D. 纷纷暮雨里,断续夜山中答案:B。
解析:此诗表现了作者对昔日恋人的思念之情。
此句表现了作者对恋人的思念不减,白发苍苍之时还是对彼之情慕不已。
唐诗赏析-杜牧七言绝句《金谷园》原文译文及赏析

杜牧七言绝句《金谷园》原文译文及赏析'《金谷园》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是一首即景生情诗。
杜牧过金谷园,即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咏春吊古之作。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金谷园的相关资料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唐代:杜牧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译文繁华往事,已跟香尘一样飘荡无存;流水无情,野草却年年以碧绿迎春。
啼鸟悲鸣,傍晚随着东风声声传来;落花纷纷,恰似那为石崇坠楼的绿珠美人。
注释1、香尘:石崇为教练家中舞妓步法,以沉香屑铺象牙床上,使她们践踏,无迹者赐以珍珠。
2、坠楼人:指石崇爱妾绿珠,曾为石崇坠楼而死。
金谷园故址在今河南洛阳西北,是西晋富豪石崇的别墅,繁荣华丽,极一时之盛。
唐时园已荒废,成为供人凭吊的古迹。
据《晋书。
石崇传》记载:石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
孙秀使人求之,不得,矫诏收崇。
崇正宴于楼上,谓绿珠曰:“我今为尔得罪。
”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君前。
”因自投于楼下而死。
杜牧过金谷园,即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咏春吊古之作。
面对荒园,首先浮现在诗人脑海的是,金谷园繁华的往事,随着芳香的尘屑消散无踪。
“繁华事散逐香尘”这一句蕴藏了多少感慨。
王嘉《拾遗记》谓:“石季伦(崇)屑沉水之香如尘末,布象床上,使所爱者践之,无迹者赐以真珠。
”此即石崇当年奢靡生活之一斑。
“香尘”细微飘忽,去之迅速而无影无踪。
金谷园的繁华,石崇的豪富,绿珠的香消玉殒,亦如香尘飘去,云烟过眼,不过一时而已。
正如苏东坡诗云:“事如春梦了无痕”。
可叹乎?亦可悲乎?还是观赏废园中的景色吧:“流水无情草自春”。
“流水”指东南流经金谷园的金水。
不管人世间的沧桑,流水照样潺湲,春草依然碧绿,它们对人事的种种变迁,似乎毫无感触。
这是写景,更是写情,尤其是“草自春”的“自”字,与杜甫《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的“自”字用法相似。
傍晚,正当诗人对着流水和春草遐想的时候,忽然东风送来鸟儿的叫声。
春日鸟鸣,本是令人心旷神怡的赏心乐事。
新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解析(1)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解析(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官仓鼠(唐)曹邺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公子行(唐)孟宾于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
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
(1)曹诗讽刺的对象是________,孟诗讽刺的对象是________。
(2)具体赏析这两首诗在讽刺手法上的异同。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梦(唐)杜牧寒空动高吹,月色满清砧。
残梦夜魂断,美人边思深。
孤鸿秋出塞,一叶暗辞林。
又寄征衣去,迢迢天外心。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秋夜高空凄清的声音和捣衣砧上清冷的月色,营造了清冷却又高远的意境,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B.颔联写思妇因对远戍边塞的丈夫的深切思念而无法成眠,唯有在清冷的秋夜中体味深沉的孤独与痛苦。
C.颈联“孤鸿”出塞、秋叶辞林,季节的更替,牵动着边塞和家乡两地的人,为尾联思妇给丈夫寄征衣的行为做铺垫。
D.这首诗虽写了思妇的孤枕之苦,但并没有流露出悲戚哀怨的情感,诗句中暗暗流露着作者的爱国思想。
(2)有人建议把诗歌尾联修改为“晨寄征衣去,迢迢织女心”,使诗意简明显豁。
你觉得这样修改好不好?为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各题。
对雪①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
②《世说新语》载“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
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下到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悲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好酒的诗人在苦寒中却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局长安生活的艰苦。
高考语文专题辅导培训:古代诗歌鉴赏05 Word版含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05十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示秬秸○1张耒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遶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
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上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释:○1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
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12.(7分)○1下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
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C. 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去担忧饼冷难卖。
D. 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二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
【答案】BB项“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错。
文章的内容反映了民间疾苦,生存的艰难,语言风格平实朴素、明白如话,也不是诙谐风趣的特点,选项的解释不符合卖饼儿的心理。
○2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4分)13.这首诗是张未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期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法加以概括,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不少于200字)(10分)【答案】第一问:教育内容:要点一: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意志坚定,不畏艰辛。
要点二:要有追求,持之以恒,勤勉而不懈怠。
教育方式:要点一:艺术性,以诗诫子,而不是枯燥说教。
要点二:形象性,以卖饼儿为榜样,激励自己的孩子。
十八、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咏素蝶诗刘孝绰[注]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答:(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答:十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思》《小村》《眼儿媚 元夕》《金谷园》《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等阅读理解答案与赏析

贾至《春思》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阅读理解题目】:春思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历乱”:花开极茂盛。
1、诗的第一、二句,写出了春天景色的什么特点?(2分)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3、诗歌中有两个字透露了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这两个字是什么?诗人是怎样表达的?有何艺术效果?4、开头两句以嫩绿、鹅黄两色来点染明媚春光的目的是什么?(5)这首诗的前二句写了怎样的春景?对下文写情有什么作用?(6)作者抒发感情能突破常理,结合诗歌的后二句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1.明媚动人、生机盎然。
(意思相近即可)2.全诗侧重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思。
(用美好景色反衬内心的愁恨)。
(3)“愁”“恨”。
是通过埋怨、迁怒于毫不相干的“东风”和“春日”来表达的。
将深愁苦恨表达得更加深切。
(4)从反面衬托无法驱遣的“愁”“恨”之强烈。
(5)这首诗的前二句写了春草丛生、柳丝飘拂、花枝披离、花气氤氲的生机盎然的春景。
作用是从反面衬托出与这良辰美景形成强烈对照的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
(6)诗的第三句“东风不为吹愁去”,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无情,不为遣愁。
第四句“春日偏能惹恨长”,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赖,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长,拟人手法,构思新奇,曲折巧妙。
【问题】7.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春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4分)8.有人说这首诗的后两句“无理而妙”,请结合相关诗句加以赏析。
(4分)9.前两句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从整首诗来看,这两句有什么作用?(5分)10.有人评价三、四两句在情感的抒发上“构思新奇”,说说你的理解。
(6分)【参考答案】:7.这首诗的前二句描写了草青柳黄、桃李飘香,(1分)鲜妍明媚、生机盎然的春景(1分)写春景为下文抒情做铺垫,(1分)乐景哀情,从反面衬托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
(1分)8.这两句诗使用拟人手法,构思新奇,貌似不合常理,实则曲折巧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谷园杜牧阅读答案
本文是关于杜牧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杜牧《金谷园》句句写景,层层深入,景中有人,景中寓情。
写景意味隽永,抒情凄切哀婉。
金谷园
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注]①坠楼人:石祟爱妾绿珠,美而艳,后投于楼下而死。
(1)这首诗主旨是什么?(3分)
(2)请分析本诗后两句景情关系。
(4分)
参考答案
(1)这是一首怀古抒怀诗,作者由金谷园眼前景而想起昔日象,两相比照,抒发了作者对人世变迁无限感慨。
(三处画线各1分)
(2)后两句即景生情,情景交融。
(1分)春日鸟鸣,本为赏心乐事,但此时正值日暮,又荒园当前,春风也略带凉意;(1分)此际身处园中诗人耳际眼前,啼鸟犹有哀怨语,零花也诉坠楼恨,风物染悲恻,沧桑入暮景,如此则人世今昔之感便已淋漓于景中。
(2分) 拓展阅读:杜牧《金谷园》赏析
金谷园⑴
繁华事散逐香尘⑵,
流水无情草自春⑶。
日暮东风怨啼鸟,
落花犹似坠楼人⑷。
【注释】
⑴金谷园:金谷本地名,在河南洛阳市西北,西晋卫尉石崇筑园于此,园极奢丽。
⑵香尘:沉香之末。
石崇为教练家中舞妓步法,以沉香屑铺象牙床上,使她们践踏,无迹者赐以珍珠。
⑶流水无情:流水一去不回,毫无情意。
多用以比喻事物发展不依人意志为转移。
流水,指金谷水。
《水经注·谷水注》:“谷水又东,左会金谷水,水出自太白原,东南流历金谷,谓之金水。
东南流,经晋卫尉卿石崇之故居也。
”
⑷坠楼人:谓石崇爱妾绿珠。
绿珠(?-300 ),石崇家歌妓,善吹笛。
时赵王司马伦杀贾后,自称相国,专擅朝政,石崇与潘岳等谋劝淮南王司马允、齐王司马冏倚靠司马伦,谋未发。
司马伦有嬖臣孙秀,家世寒微,与司马冏结仇,得司马伦赏识后,又向石崇求绿珠,石崇不许。
此时力劝司马伦杀石崇,母兄妻子十五人皆死。
甲士到门逮捕石崇,石崇对绿珠说:“我今为尔得罪。
”绿珠边泣边说:“当效死于官前。
”因自坠于楼下而死。
事见《晋书·石崇传》及《世说新语·仇隙篇》。
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卷一:“昭仪寺有池,······后隐士赵逸云:‘此地是晋侍中石崇家池,池南有绿珠楼。
’”
【白话译文】
繁华往事已随着香尘散尽,没能够留下半点踪迹,如茵春草年年自绿,流水无情地悄悄逝去。
黄昏时啼鸟在东风里噬怨声声,飘飞落花还像那坠楼人。
【赏析】
杜牧过金谷园,即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咏春吊古之作。
面对荒园,首先浮现在诗人脑海是金谷园繁华往事,随着芳香尘屑消散无踪。
“繁华事散逐香尘”这一句蕴藏了多少感慨。
王嘉《拾遗记》谓:“石季伦(崇)屑沉水之香如尘末,布象床上,使所爱者践之,无迹者赐以真珠。
”此即石崇当年奢靡生活之一斑。
“香尘”细微飘忽,去之迅速而无影无踪。
金谷园繁华,石崇豪富,绿珠香消玉殒,亦如香尘飘去,云烟过眼,不过一时而已。
正如苏东坡诗云:“事如春梦了无痕”。
可叹,亦可悲,还是观赏废园中景色吧:“流水无情草自春”。
水,指东南流经金谷园金水。
不管人世间沧桑,流水照样潺湲,春草依然碧绿,它们对人事种种变迁,似乎毫无感触。
这是写景,更是写情,尤其是“草自春”“自”字,与杜甫《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自”字用法相似。
傍晚,正当诗人对着流水和春草遐想时候,忽然东风送来鸟儿叫声。
春日鸟鸣,本是令人心旷神怡赏心乐事。
但是此时红日西斜,夜色将临;此地是荒芜名园,再加上傍晚时分略带凉意春风,在沉溺于吊古之情诗人耳中,鸟鸣就显得凄哀悲切,如怨如慕,仿佛在表露今昔之感。
日暮、东风、啼鸟,本是春天一般景象,着一“怨”字,就蒙上了一层凄凉感伤色彩。
此时此刻,一片片惹人感伤落花又映入诗
人眼帘。
诗人把特定地点(金谷园)落花飘然下坠形象,与曾在此处发生过绿珠坠楼而死联想到一起,寄寓了无限情思。
一个“犹”字渗透着诗人很多追念、怜惜之情。
绿珠,作为权贵们玩物,她为石崇而死是毫无价值,但她不能自主命运正是同落花一样令人可怜。
诗人这一联想,不仅是“坠楼”与“落花”外观上有可比之处,而且揭示了绿珠这个人和“花”在命运上有相通之处。
比喻贴切自然,意味隽永。
一般怀古抒情绝句,都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这首诗则是句句写景,景中寓情,四句蝉联而下,浑然一体。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