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发展的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发展回顾及评价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发展回顾及评价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发展回顾及评价【摘要】我国会计理论研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多个阶段,从初期的起步发展到改革开放以来的迅速发展。

本文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和改革开放以来的会计理论研究进行回顾,分析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展望未来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未来发展的可能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历史进程和现状,为未来的研究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会计理论研究、发展、改革开放、现状、问题、挑战、展望未来、总结、回顾、引言、正文、结论、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代以来,会计理论一直是中国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累,中国会计理论研究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体系与框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会计理论研究也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为中国经济发展与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指导。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国家建设的需要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要求,会计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社会主义会计的特点和实践、建立社会主义会计制度等方面。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会计理论研究也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系统化的特点,逐步形成了以财务会计理论、管理会计理论、审计理论等为主体的多层次研究格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科技发展的推动,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回顾和评价,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历程和特点,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会计理论研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会计理论研究可以促进会计学科的发展和壮大,不断推动会计学在我国的学术研究水平提升。

会计理论研究可以为我国会计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推动会计实践不断规范和完善。

会计理论研究还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促进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繁荣。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会计理论研究对于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会计专业文献综述范文

会计专业文献综述范文

会计专业文献综述范文会计专业文献综述。

引言。

会计是一门重要的商科专业,它在企业和组织的经营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理论和实践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完善。

本文将对会计专业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探讨会计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发展。

会计理论的发展。

会计理论是会计学科的基础,它对于会计实践的指导和推动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会计理论经历了多次重大的变革和发展。

其中,以正宗(Zeff)为代表的会计理论家提出了“会计理论的正统”概念,强调会计理论应当以解释和预测会计实践为主要目标。

此外,以沃特斯(Watts)和齐默尔曼(Zimmerman)为代表的会计理论家提出了“契约理论”和“信息经济学”等新的理论框架,对于解释公司治理、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会计理论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对于国际会计准则、企业社会责任、环境会计和可持续发展等新议题的研究。

其中,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全球范围内企业的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具有重要的影响。

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会计则是反映企业社会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对于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当前会计理论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会计的理论构建等方面。

会计实践的发展。

会计实践是会计理论的应用和实施,它直接影响着企业和组织的财务管理和经营决策。

在当前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会计实践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革。

其中,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代表的数字化会计实践成为了当前的主要趋势。

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和效率,还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决策提供了更加精准和及时的支持。

此外,以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为代表的新的会计实践也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

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财务报告具有重要的影响。

当前,会计实践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数字化会计实践、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等方面。

会计理论文献综述

会计理论文献综述

会计理论研究的文献综述摘要:会计理论研究已历时500余年,形成了不同的会计学派和理论体系,对会计研究和会计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形成了今天会计领域内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

本文就国外和国内对会计理论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简单的回顾。

一、国外会计理论相关文献的概述国外把会计理论研究的近百年历史划分为20世纪初至60年代前的描述会计学派、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的规范会计学派、以及80年代中期迄今的实证会计学派三个阶段。

(一)描述会计学派描述会计学派主要运用归纳法作为研究方法。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20世纪60年代以前,大量的会计文献是归纳法产物。

这时期的会计师们还是凭借他们的职业判断来确定每一问题的恰当实务,而对于会计理论的研究仅仅局限于学术界。

一些学者运用英国哲学家培根所发展起来的古典归纳法,通过对现存会计实务和惯例的归纳,形成了描述性的会计理论。

这一学派认为,会计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处于不断的发展进化之中,那些已经经历了外部环境冲击、检验,并在实务中得到保留的会计理论和方法,在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中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

归纳会计学派的主要代表作有:桑德斯、哈特菲尔德和莫尔(Sanders Hatfield Moore,1938)的《论会计原则》、吉尔曼(Gilman,1939)的《会计中的利润概念》、佩顿与利特尔顿的《公司会计准则绪论》、利特尔顿(Littleton,1953)的《会计理论结构》和格雷迪(Grady,1965)的《企业会计原则汇编》等。

描述会计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有以下特点:一是研究方法偏重于归纳法;二是坚持业主权理论和企业主体理论;三是在计量上坚持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以及来自于日常经营活动和独立当事人切身利益的相互作用。

哈特菲尔德Henry Rand Hatfield(1927年)认为:会计理论的本质在于一是表示某一时期的财产物资状态;二是表明某一期间经常活动之结果。

其具体表现为应着重于决算表的合理编制和内容真实。

会计文献综述

会计文献综述

会计文献综述会计作为商业活动的记录、分类和摘要,是管理和决策的重要工具。

近年来,会计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推进,不断涌现出新的理论和方法。

本文将综述会计领域的文献研究,探讨其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

一、会计准则与规范会计准则和规范是会计领域的基础,其制定与推进对于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比性至关重要。

近年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合作和协调,推动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和普及。

同时,我国的会计准则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越来越符合国际化趋势。

会计准则和规范的研究,对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可信度具有重要作用。

二、财务报告质量财务报告是公司对外披露财务状况的主要手段,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公司的声誉和投资者的决策。

财务报告质量研究是会计领域的热点话题,其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财务报告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等方面。

同时,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财务报告的数字化和数据挖掘分析也成为了质量研究的重要内容。

三、企业治理与内部控制企业治理和内部控制是公司运营和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公司的财务稳定和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会计领域的研究关注企业治理和内部控制中的会计职责和作用,探讨如何提高企业内部的风险控制和监管能力。

同时,与企业治理和内部控制相关的研究领域也包括公司治理、董事会结构、会计信息披露等方面。

四、国际会计和财务管理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会计和财务管理的研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国际会计和财务管理的研究关注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和全球化趋势下的会计规范和标准。

同时,国际会计和财务管理的研究也涉及到不同国家会计制度的比较和分析,为跨国公司的财务决策和管理提供参考和指导。

会计领域的文献研究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和领域,其发展趋势和重点也在不断变化和演进。

会计研究不仅是理论研究,也是实践探索,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推进和创新,为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会计方面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会计方面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会计方面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会计方面文献综述是对近几年来有关会计方面的学术文献的综合梳理和分析,其主要目的是帮助研究者了解当前研究的热点和趋势,并为其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一篇会计方面文献综述的范文模板例文,以供参考。

一、引言会计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的效益和稳定。

因此,会计学一直是财务管理领域的重要分支之一。

随着企业经济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速,会计学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本文将就当前会计学研究的热点和趋势进行梳理和分析,为读者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

二、会计学研究的热点和趋势1.财务会计信息的透明度研究财务会计信息透明度能够提高投资者的决策效率和市场效率,减少投资者风险,提高证券市场的流动性。

因此,近年来透明度研究成为了学者关注的热点。

李松等(2018)的研究发现,透明度与企业经济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2.企业财务分析研究企业财务分析是评估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学者们对企业财务分析的研究日益深入。

秦峰等(2017)的研究发现,企业财务分析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企业经营、市场环境、财务政策等。

3.审计质量研究审计是保障企业财务信息透明度和准确性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审计质量研究成为了学者关注的热点。

罗明等(2016)的研究发现,审计师的专业素养和道德水平对审计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三、会计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1.定量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是会计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对大量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客观、可靠的结论。

杜少军等(2019)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中国A股市场的财务信息透明度进行测评,得出了客观、可靠的结论。

2.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是会计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对实际情况的观察和实验,得出科学、可靠的结论。

黄利等(2019)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探究了中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得出了科学、可靠的结论。

四、结论本文对当前会计学研究的热点和趋势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财务会计信息透明度研究、企业财务分析研究和审计质量研究。

会计专业文献综述范文

会计专业文献综述范文

会计专业文献综述范文会计专业是一个与经济密切相关的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当今社会,会计专业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对会计专业的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首先,会计专业的文献综述应该从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入手。

会计作为一门学科,其基本概念和原理是非常重要的,包括会计的定义、会计的功能、会计的基本假设等内容。

这些内容是会计专业学习的基础,也是会计实践的基础,因此在文献综述中应该得到充分的关注。

其次,会计专业的文献综述还应该涉及到会计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会计作为一门学科,其发展历程是非常丰富多彩的,从最早的简单记账到现代的复杂财务报表,会计的发展经历了很多变革和突破。

同时,会计的现状也是非常重要的,包括会计的技术手段、会计的法律法规、会计的国际化发展等方面。

这些内容对于了解会计专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会计专业的文献综述还应该涉及到会计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会计作为一个专业,其从业人员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包括会计的专业知识、会计的专业技能、会计的专业精神等方面。

这些内容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也是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

最后,会计专业的文献综述还应该涉及到会计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会计专业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包括信息技术对会计的影响、国际化对会计的影响、全球化对会计的影响等方面。

这些内容对于了解会计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和规划个人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会计专业的文献综述涉及到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会计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会计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会计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综合分析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会计专业的特点和规律,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希望本文的综述内容能够对会计专业的发展和研究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会计制度文献综述范文(3篇)

会计制度文献综述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会计制度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经济活动、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制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通过对会计制度相关文献的综述,梳理我国会计制度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我国会计制度发展历程1.建国初期(1949-1978年)建国初期,我国会计制度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以计划经济为主。

这一时期的会计制度主要以反映和监督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为主要任务,会计核算方法简单,会计信息质量不高。

2.改革开放初期(1979-1992年)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会计制度开始逐步与国际接轨。

1985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标志着我国会计制度的法律地位得到确立。

此阶段,会计制度在核算方法、财务报告等方面逐步与国际接轨,会计信息质量得到提高。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时期(1993-2008年)1993年,我国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会计制度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此阶段,我国会计制度在会计准则、财务报告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1992年,我国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加快。

2006年,我国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进一步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4.深化会计制度改革时期(2009年至今)2009年,我国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会计制度改革进入深化阶段。

此阶段,我国会计制度在会计准则、审计准则等方面不断完善,会计信息质量不断提高。

三、我国会计制度现状1.会计准则体系逐步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逐步与国际接轨,形成了以《企业会计准则》为核心,包括《小企业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等在内的较为完善的会计准则体系。

2.会计信息质量不断提高随着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不断提高。

企业财务报告披露内容更加全面、真实、准确,为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了可靠的信息。

3.会计监管体系逐步健全我国会计监管体系逐步健全,包括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等多层次、多角度的监管体系。

中国会计发展史文献综述

中国会计发展史文献综述

中国会计发展史文献综述作者:房慧蔡晓晓来源:《财会学习》2016年第08期摘要:我国会计发展史源远流长,大致分成了古代会计发展,近代会计发展,现代会计发展这三个阶段。

我国的会计制度在这些阶段不断变迁,趋于完善。

目前有不少人士对其进行研究分析,但是是零星分散的。

本文通过阅读相关文献,系统地将整体线路整理出来,并给予研究总结。

关键词:会计;发展史;展望一、中国会计通史方面研究中国会计通史,是中国会计从古至今发展演变的历史,是对中国会计历史进程,会计发展各方面及会计相关内容的全面研究。

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有郭道扬专著《中国会计史稿》(上、下)、高治宇专著《中国会计发展简史》(1985年,河南人民出版社)、李宝震和王建忠专著《中国会计简史》(1989年,经济科学出版社)。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期刊杂志。

(陈阳,2014)以上研究成果中,最重要的是郭道扬专著——《中国会计史稿》分上、下两册,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2年(上册)、1988年(下册)出版发行。

该书是第一部系统研究中国会计历史的著作,填补了中国会计史学的空白。

(付磊,2008)自此,中国会计的发展不再是无据可查的“盲史”。

该书自出版以来,于多国翻译发行,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会计学术领域,其观点开始延伸到世界人类学与社会学等相关人文学科的研究领域之中。

二、中国会计史分期研究(一)古代会计发展远古:主要是绘图记事,刻记记事,结绳记事,刻契记事。

刘常青《中国会计记思想的演进脉络》、韩东京的《谈中国古代会计思想的萌芽》有详细提到。

商朝:这个时期的会计思想有突飞猛进的进展,但是奴隶主控制着商朝的经济命脉,思想远远落后于其应该达到的水平,因而“官厅会计”体系开始形成。

西周:采取了井田制,各种元素导致了会计名称的产生。

李嘉瑗《中国发展史采撷》表示三柱结算法基本公式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目前我们所使用的“进销存日报表”以及行政事业单位使用的资产负债表都是从这个格式演变而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国以来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发展的文献综

在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和会计学会成立以前的30年里,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经历了在挫折与阻碍下的缓慢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多里,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不断稳步推进,会计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中国会计学会自成立以来的工作充分表明,它对推动会计理论研究的深人,并向实用方向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学者对三大基金中会计类项目的立项情况进行梳理与研究,对促进我国现阶段会计科学研究乃至会计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目的在于以时间为主轴,将发展过程分为三大阶段,基于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中国会计研究,会计学会自成立以来的工作成果和近十年间国家三大基金资助会计类项目的统计研究这三个纬度,从不同侧面简述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进程。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以前的会计理论研究(1949-1978)
建国之初,一场关于会计是否具有阶级性的争论开始了,争论的结果是会计具有阶级性,为我国按照苏联模式进行会计制度建设和会计教学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50年代后期,会计对象的研究成为主角。

而对会计对象的研究又促进了我国自主会计学原理一类的著作的繁荣(葛家澍,2000)。

在经历文革十年动乱的影响后,会计研究又几经停滞和倒退(孙铮和贺建刚,2008)。

这一阶段可称之为会计理论研究在曲折中成长的时期。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会计学会成立至二十一世纪初的会计理论研究(1978-2001)
1978年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创新性变革助推我国会计研究发展迎来空前繁荣,也使会计理论研究真正进入了繁荣发展阶段。

孙铮和贺建刚(2008)以会计信息有用性为研究视角,为评价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其研究特征,并对我国的会计研究发展加以回顾。

这一时期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主要成果有:会计基本问题研究、会计准则与国际化、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会计信息的契约有用性,会计信息在其他方面的作用等。

推动我国会计研究发展的影响因素有:中国会计学会的成立、引进国际先进的会计理论与方法、资本市场的建立与发展、会计教育制度改革、会计专业期刊的发展等。

葛家澍(2000)提出,自1980年中国会计学会成立以来,产生了关于会计本质的讨论--管理活动论和信息系统论,此争论带来了会计职能的研究;引进并开展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研究;关于企业准则的研究;组织具有中国特色会计理论的与方法体系的研究;以及会计若干新领域、新学科的探索。

中国会计学会成立后,不仅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的研究,同时还促进会计的若干新学科、新领域的探索。

这一阶段可以称作我国会计理论发展取得质的飞跃和空前繁荣发展的阶段。

第三阶段: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2001-2012)
之所以选取2001年这个时间点,是因为众所周知,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会计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与世界接轨的同时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许家林、舒利敏和孔令辉(2013)利用国家三大基金资助会计类项目的统计分析与思考,认为一定时期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及其分布,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同期会计理论研究的基本取向与态势。

采取2000~2012 年间三大基金资助的会计类项目为研究样本,系统统计分析了21世纪前十三年间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现状及其显现出来的多元特征。

且在研究样本、研究内容、时间跨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化拓展,进而使得据以分析的数据更全面,所反映当代中国会计研究的特征与其揭示的问题更客观。

研究发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会计类项目数量均呈现持续增长态势,资助总额和平均额亦不断增加;在资助项目类别上,不仅主要项目类别立项数量稳中有升,还呈现出对地区项目和青年项目的适当倾斜;但在研究内容上,三大基金均侧重于资本市场与信息披露、财务管理和审计等领域,而对成本与管理会计、会计基础理论、政府审计、以及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等领域的资助却较薄弱。

所以,中国会计理论未来研究方向与布局可适当调整。

总结
建国50年来,我国会计理论研究虽然受到一些干扰和挫折,但总的看来,是在迂回中前进的。

特别是,中国会计学会成立20年来,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