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免疫学技术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免疫学课件:免疫细胞PPT课件

信号转导
信号转导概述
信号转导是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的机制,通过信号转导,免疫细胞 能够感知外界刺激并作出反应。
信号转导途径
信号转导途径包括配体-受体相互作用、G蛋白偶联受体、酪氨酸激 酶受体等,这些途径在免疫细胞信号转导中发挥重要作用。
信号转导与免疫功能
信号转导对免疫细胞的分化、增殖、活化等过程具有调控作用,影响 免疫细胞的应答和功能。
粒细胞
功能
粒细胞主要负责消灭入侵的病原 体,包括细菌和真菌。它们通过 释放抗菌肽和酶来杀死这些微生 物。
作用
在感染发生时,粒细胞会迅速到 达感染部位,通过吞噬作用或释 放化学物质来消灭病原体。
血小板
功能
血小板不仅参与血液凝固,止血和损伤修复,还具有一些免 疫相关功能。它们能够释放出生长因子等化学物质,促进受 损血管的修复。
02
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01
02
03
功能
识别外来抗原,激活其他 免疫细胞,清除被感染的 细胞和癌细胞。
种类
包括CD4+辅助T细胞、 CD8+细胞毒T细胞和调节 T细胞。
生命周期
平均存活时间约为一周, 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存活 数月或更长时间。
B淋巴细胞
功能
产生抗体,识别并清除外来抗原。
种类
根据其产生的抗体类型,可分为IgM、IgG、IgA、 IgE等。
生命周期
在抗原刺激后,B细胞可以存活数月或更长时间。
NK细胞
功能
无需抗原预先致敏,即可 直接杀伤某些肿瘤细胞和 被感染的细胞。
特点
具有自然杀伤活性,无需 抗原特异性结合即可杀死 靶细胞。
作用机制
通过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 等介质,诱导靶细胞凋亡。
临床免疫学检验-第十三章细胞免疫学技术

➢人的红细胞密度为1.093 ➢粒细胞密度为1.092 ➢单个核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密度为 1.075-1.090 ➢Ficoll分离液的密度为1.077±0.001
Ficoll分离法
聚蔗糖-泛影葡胺分层液的制备
6%聚蔗糖溶液 (Ficoll溶液)密度1.020
34%泛影葡胺溶液 (Hypaque溶液)密度1.2
酸性磷酸酶测定 非特异性酶的测定
巨噬细胞功能检测
炭粒廓清试验
正常小鼠肝中枯否细胞可吞噬清除90% 炭粒,脾巨噬细胞约吞噬清除10%炭粒。据 此给小鼠定量静脉注射印度墨汁(炭粒悬液), 间隔一定时间反复取静脉血,测定血中炭粒 的浓度,根据血流中炭粒被廓清的速度,判 断巨噬细胞的功能。
吞噬功能检测
鸡RBC
l液 密度1.135
细胞混悬液
高速离心 密
度
6小时
梯 度
低速离心 密 度 梯 度
死细胞残片和血小板 富含单核细胞的组分
富含淋巴细胞的组分 红细胞与粒细胞组分
淋巴细胞亚群的分离
T细胞和B细胞的分离
E花环分离法 尼龙棉分离法
E花环分离法
E受体
T
SRBC
B
E花环 T
离心
B
E花环
聚蔗糖-泛影
形成溶血空斑
可以检测致敏红细胞的各种抗原所对应的抗体,临 床应用比较广泛
反向空斑形成试验
反应物: 琼脂凝胶
SPA致敏的SRBC B细胞 补体 抗Ig抗体
形成溶血空斑
体外检测人类Ig分泌细胞的方法,与抗体的特异性 无关
酶联免疫斑点法
反应物:
包被在固相载体上的抗原 B细胞 酶标二抗
加底物显色
计数斑点形成细胞
Ficoll分离法
聚蔗糖-泛影葡胺分层液的制备
6%聚蔗糖溶液 (Ficoll溶液)密度1.020
34%泛影葡胺溶液 (Hypaque溶液)密度1.2
酸性磷酸酶测定 非特异性酶的测定
巨噬细胞功能检测
炭粒廓清试验
正常小鼠肝中枯否细胞可吞噬清除90% 炭粒,脾巨噬细胞约吞噬清除10%炭粒。据 此给小鼠定量静脉注射印度墨汁(炭粒悬液), 间隔一定时间反复取静脉血,测定血中炭粒 的浓度,根据血流中炭粒被廓清的速度,判 断巨噬细胞的功能。
吞噬功能检测
鸡RBC
l液 密度1.135
细胞混悬液
高速离心 密
度
6小时
梯 度
低速离心 密 度 梯 度
死细胞残片和血小板 富含单核细胞的组分
富含淋巴细胞的组分 红细胞与粒细胞组分
淋巴细胞亚群的分离
T细胞和B细胞的分离
E花环分离法 尼龙棉分离法
E花环分离法
E受体
T
SRBC
B
E花环 T
离心
B
E花环
聚蔗糖-泛影
形成溶血空斑
可以检测致敏红细胞的各种抗原所对应的抗体,临 床应用比较广泛
反向空斑形成试验
反应物: 琼脂凝胶
SPA致敏的SRBC B细胞 补体 抗Ig抗体
形成溶血空斑
体外检测人类Ig分泌细胞的方法,与抗体的特异性 无关
酶联免疫斑点法
反应物:
包被在固相载体上的抗原 B细胞 酶标二抗
加底物显色
计数斑点形成细胞
免疫学-T细胞免疫13PPT课件

感谢观看
初始T细胞的分化
离开胸腺后,初始T细胞在 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效应T细 胞或记忆T细胞。
效应T细胞的分化
效应T细胞包括细胞毒T细 胞和辅助性T细胞,它们具 有不同的功能和表型特征。
记忆T细胞的分化
记忆T细胞具有长期存活和 快速增殖的能力,能够在 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迅速 反应。
T细胞亚群的分化与功能
CD4+和CD8+ T细胞
05
T细胞与疾病ຫໍສະໝຸດ T细胞与感染性疾病T细胞与病毒感染
01
T细胞通过释放细胞因子等效应分子,激活其他免疫细胞,协同
抵抗病毒的感染。
T细胞与细菌感染
02
在细菌感染中,T细胞可以识别并清除被感染的细胞,防止细菌
的扩散。
T细胞与寄生虫感染
03
T细胞在寄生虫感染中起到调节免疫反应的作用,帮助清除寄生
虫。
T细胞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被激活的T细胞开始增殖,通过有 丝分裂产生更多的T细胞。
克隆扩增
在增殖过程中,T细胞发生克隆扩 增,形成具有相同特性的T细胞群 。
T细胞凋亡与自噬
凋亡
T细胞在完成免疫应答后会发生凋亡 ,以维持免疫系统的平衡。
自噬
自噬是细胞内物质循环的重要过程, 有助于维持T细胞的稳态和功能。
04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科学依据。
免疫学实验技术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感染性疾病诊断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技术,检测病原体抗原或抗体,对感染性疾病 进行快速诊断。
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
通过检测自身抗体,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进行诊断和病情监测。
肿瘤免疫治疗
利用免疫细胞和分子技术,对肿瘤患者进行免疫治疗,提高肿瘤 治疗效果。
初始T细胞的分化
离开胸腺后,初始T细胞在 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效应T细 胞或记忆T细胞。
效应T细胞的分化
效应T细胞包括细胞毒T细 胞和辅助性T细胞,它们具 有不同的功能和表型特征。
记忆T细胞的分化
记忆T细胞具有长期存活和 快速增殖的能力,能够在 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迅速 反应。
T细胞亚群的分化与功能
CD4+和CD8+ T细胞
05
T细胞与疾病ຫໍສະໝຸດ T细胞与感染性疾病T细胞与病毒感染
01
T细胞通过释放细胞因子等效应分子,激活其他免疫细胞,协同
抵抗病毒的感染。
T细胞与细菌感染
02
在细菌感染中,T细胞可以识别并清除被感染的细胞,防止细菌
的扩散。
T细胞与寄生虫感染
03
T细胞在寄生虫感染中起到调节免疫反应的作用,帮助清除寄生
虫。
T细胞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被激活的T细胞开始增殖,通过有 丝分裂产生更多的T细胞。
克隆扩增
在增殖过程中,T细胞发生克隆扩 增,形成具有相同特性的T细胞群 。
T细胞凋亡与自噬
凋亡
T细胞在完成免疫应答后会发生凋亡 ,以维持免疫系统的平衡。
自噬
自噬是细胞内物质循环的重要过程, 有助于维持T细胞的稳态和功能。
04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科学依据。
免疫学实验技术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感染性疾病诊断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技术,检测病原体抗原或抗体,对感染性疾病 进行快速诊断。
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
通过检测自身抗体,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进行诊断和病情监测。
肿瘤免疫治疗
利用免疫细胞和分子技术,对肿瘤患者进行免疫治疗,提高肿瘤 治疗效果。
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精选教学PPT课件

巩固练习 2
下列各项中,只属于细胞免疫功能的
是: ( C )
A、抑制病菌的繁殖 B、使病毒失去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 C、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直接接触, 导致靶细胞死亡 D、使细菌外毒素失去毒性
巩固练习 3 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B ) A.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免疫中起作用 B.淋巴细胞只有在受到抗原刺激后,才 能
形成效应细胞 C.只要接触一次某抗原,记忆细胞就能 长 期记住该抗原的特征 D.抗体是由效应T细胞合成并分泌的
巩固练习 4
下列属于人体效应T细胞释放的淋
巴因子的是(多选) (AC)
A.干扰素 B.抗原 C.白细胞介素 D.抗体
巩固练习 5
在体液免疫中,吞噬细胞起作用的阶 段是( A )
A.感应阶段 效应阶段 B.感应阶段 反应阶段 C.反应阶段 效应阶段 D.感应阶段 反应阶段 效应阶段
集。
(二) 细胞免疫
抗原进入细胞内部,体液中的 抗体不起作用,依靠T淋巴细胞来 消灭和清除抗原的过程。
吞噬细胞
感
应
细 胞
阶 段
T细胞
免
疫
的
效应
过
T细胞
程 记忆细胞
增殖分化阶段 (反应阶段)
抗原
被抗原 侵入的 组织细胞
T细胞与 靶细胞紧 密接触
效应阶段
效靶触素膜加质发使或抗处抗细数经的和藏的暴后抗细应能溶性淋(素等强细来T原开系分大细的细者应,,的,进挥靶原。胞的吞处在抗吞胞原过露原同细发T释性物巴白、各胞)始列胞刺化量记T分使通杀入杀细无胞凋后抗噬理抗原噬进吞出呈时胞细放免质因细干种的挥进的和激,的忆,细泌靶透伤靶伤胞藏密亡,原、,原决细入噬来递,接胞出疫-子胞扰有作免行增少后产效T加切,胞穿细性性细作裂身大要加使内定胞机细,给效受细疫还可活-介素关用一殖量,生应与孔胞增物胞用解之接使多先工隐部簇将体胞然T抗胞T,
细胞免疫ppt课件

APC提呈的抗原信息与T细胞表面的受体相匹配时,T细胞被激活,开始 增殖并分化为效应T细胞或记忆T细胞。
T细胞激活
T细胞激活需要双信号刺激,第一信号来自抗原提呈细胞(APC)的抗原信息,第二信号来 自辅助性T细胞(Th)分泌的细胞因子。
第一信号使T细胞进入激活状态,第二信号促进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或记忆 T细胞。
T细胞激活后,会分泌细胞因子等效应分子,进一步调节免疫应答。
细胞因子的作用
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分泌的调节分 子,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同的细胞因子在免疫应答中发挥不 同的作用,如干扰素-γ(IFN-γ)促 进Th1细胞的分化,而白细胞介素-4 (IL-4)促进Th2细胞的分化。
细胞因子可以调节T细胞的增殖、分 化以及效应功能,如促进T细胞的活 化、增殖和分化为Th1、Th2、Th17 等亚型。
B淋巴细胞
产生特异性抗体,参与体液免疫 应答。
巨噬细胞
吞噬作用:吞噬并消 化病原体和细胞碎片 。
细胞因子分泌:调节 免疫反应。
抗原提呈:将抗原信 息传递给淋巴细胞。
树突状细胞
抗原提呈
高效地摄取、处理和提呈抗原。
免疫激活
刺激初始T细胞增殖和分化。
免疫调节
抑制或促进T细胞应答。
其他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调节T细胞
非特异性地杀伤被感染的细胞或肿瘤 细胞。
抑制其他T细胞的活化,维持免疫稳 态。
细胞毒性T细胞
通过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杀伤靶细胞 。细胞免疫来自激活与03调节
抗原识别
抗原识别是细胞免疫的第一步,主要依赖于抗原提呈细胞(APC)和T细 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APC通过吞噬、加工和提呈抗原,将抗原信息传递给T细胞,激活T细胞 的免疫应答。
T细胞激活
T细胞激活需要双信号刺激,第一信号来自抗原提呈细胞(APC)的抗原信息,第二信号来 自辅助性T细胞(Th)分泌的细胞因子。
第一信号使T细胞进入激活状态,第二信号促进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或记忆 T细胞。
T细胞激活后,会分泌细胞因子等效应分子,进一步调节免疫应答。
细胞因子的作用
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分泌的调节分 子,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同的细胞因子在免疫应答中发挥不 同的作用,如干扰素-γ(IFN-γ)促 进Th1细胞的分化,而白细胞介素-4 (IL-4)促进Th2细胞的分化。
细胞因子可以调节T细胞的增殖、分 化以及效应功能,如促进T细胞的活 化、增殖和分化为Th1、Th2、Th17 等亚型。
B淋巴细胞
产生特异性抗体,参与体液免疫 应答。
巨噬细胞
吞噬作用:吞噬并消 化病原体和细胞碎片 。
细胞因子分泌:调节 免疫反应。
抗原提呈:将抗原信 息传递给淋巴细胞。
树突状细胞
抗原提呈
高效地摄取、处理和提呈抗原。
免疫激活
刺激初始T细胞增殖和分化。
免疫调节
抑制或促进T细胞应答。
其他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调节T细胞
非特异性地杀伤被感染的细胞或肿瘤 细胞。
抑制其他T细胞的活化,维持免疫稳 态。
细胞毒性T细胞
通过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杀伤靶细胞 。细胞免疫来自激活与03调节
抗原识别
抗原识别是细胞免疫的第一步,主要依赖于抗原提呈细胞(APC)和T细 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APC通过吞噬、加工和提呈抗原,将抗原信息传递给T细胞,激活T细胞 的免疫应答。
免疫学第九章免疫细胞PPT课件

在骨髓中发育为前体DC细胞,随后迁移到外周组织。
DC细胞的分化
在外周组织中接受不同的信号刺激,分化为不同亚型的DC细胞。
调节性DC细胞的分化
在特定的免疫微环境中,由其他DC细胞或巨噬细胞分化而来。
DC细胞的激活和调节
抗原刺激
DC细胞通过模式识别受体识别抗原,被激活并启 动免疫应答。
共刺激分子
DC细胞表达多种共刺激分子,与T细胞相互作用, 提供激活信号。
主要功能是产生抗体,执行体 液免疫应答。
滤泡B细胞
参与抗原的摄取、加工和递呈 。
调节性B细胞
通过产生IL-10和TGF-β等细胞因 子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浆细胞样B细胞
分泌大量抗体,参与体液免疫 应答。
B淋巴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抗原识别
B细胞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BCR) 识别抗原。
激活和分化
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活化,分化为浆 细胞或记忆B细胞。
DC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抗原呈递
DC细胞能够摄取并加工抗原,将其呈递给T细胞,启动特异性免疫 应答。
T细胞活化
DC细胞与T细胞相互作用,通过信号转导和共刺激分子等机制激活 T细胞。
免疫调节
DC细胞在不同的免疫微环境中发挥调节作用,影响免疫细胞的分化、 活化和凋亡。
DC细胞的发育和分化
前体DC细胞的发育
T淋巴细胞的种类和功能
01
02
03
04
辅助T细胞
通过释放细胞因子来激活其他 T细胞和B细胞,协助免疫应
答。
细胞毒T细胞
识别并破坏被感染或异常的细 胞。
调节T细胞
通过释放抑制性细胞因子来抑 制其他免疫细胞的活性,维持
免疫稳态。
DC细胞的分化
在外周组织中接受不同的信号刺激,分化为不同亚型的DC细胞。
调节性DC细胞的分化
在特定的免疫微环境中,由其他DC细胞或巨噬细胞分化而来。
DC细胞的激活和调节
抗原刺激
DC细胞通过模式识别受体识别抗原,被激活并启 动免疫应答。
共刺激分子
DC细胞表达多种共刺激分子,与T细胞相互作用, 提供激活信号。
主要功能是产生抗体,执行体 液免疫应答。
滤泡B细胞
参与抗原的摄取、加工和递呈 。
调节性B细胞
通过产生IL-10和TGF-β等细胞因 子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浆细胞样B细胞
分泌大量抗体,参与体液免疫 应答。
B淋巴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抗原识别
B细胞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BCR) 识别抗原。
激活和分化
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活化,分化为浆 细胞或记忆B细胞。
DC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抗原呈递
DC细胞能够摄取并加工抗原,将其呈递给T细胞,启动特异性免疫 应答。
T细胞活化
DC细胞与T细胞相互作用,通过信号转导和共刺激分子等机制激活 T细胞。
免疫调节
DC细胞在不同的免疫微环境中发挥调节作用,影响免疫细胞的分化、 活化和凋亡。
DC细胞的发育和分化
前体DC细胞的发育
T淋巴细胞的种类和功能
01
02
03
04
辅助T细胞
通过释放细胞因子来激活其他 T细胞和B细胞,协助免疫应
答。
细胞毒T细胞
识别并破坏被感染或异常的细 胞。
调节T细胞
通过释放抑制性细胞因子来抑 制其他免疫细胞的活性,维持
免疫稳态。
免疫细胞1-医学免疫学课件

3 肿瘤免疫
免疫细胞参与抑制或清除肿瘤细胞。
免疫细胞的检测和评估方法
流式细胞术
通过荧光标记抗体对不同类型 的免疫细胞进行定量分析。
免疫组化
使用特定抗体检测免疫细胞在 组织中的分布。
免疫组学
综合应用多种技术手段研究免 疫细胞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免疫细胞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1
基因工程
通过修改免疫细胞基因来增强其抗病能
互相通信
免疫细胞通过细胞因子和共刺激 分子相互作用,协同应对感染。
免疫调节
某些免疫细胞通过抑制或促进免 疫应答来维持免疫平衡。
免疫激活
免疫细胞在遇到病原体时会激活, 释放细胞毒素和细胞因子。
免疫细胞在疾病中的作用
1 炎症反应
免疫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引发炎症反应以抵抗感染。
2 自身免疫疾病
免疫细胞误认自身组织为外来入侵,攻击自身组织。
免疫细胞1-医学免疫学课 件
欢迎来到免疫细胞1-医学免疫学课件!在本课程中,我们将探索免疫细胞的 定义、类型、功能以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让我们一起揭开免疫学的奥秘吧!
免疫细胞的定义
了解什么是免疫细胞,它们在人体中的定位,以及如何与其他系统相互作用。
免疫细胞的类型及功能
巨噬细胞
识别和吞噬病原体,清除细胞垃圾。
免疫疗法
2
力,例如CAR-T细胞治疗。
利用免疫细胞来治疗癌症、自身免疫疾
病等。
3
人工智能
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分析免疫细胞数据, 加速研究和药物开发。
淋巴细胞
分为B细胞和T细胞,负责免疫应答和抗体产生。
自然杀伤细胞
直接杀死病原体感染的细胞。
免疫细胞的产生和发育过程
1
免疫细胞参与抑制或清除肿瘤细胞。
免疫细胞的检测和评估方法
流式细胞术
通过荧光标记抗体对不同类型 的免疫细胞进行定量分析。
免疫组化
使用特定抗体检测免疫细胞在 组织中的分布。
免疫组学
综合应用多种技术手段研究免 疫细胞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免疫细胞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1
基因工程
通过修改免疫细胞基因来增强其抗病能
互相通信
免疫细胞通过细胞因子和共刺激 分子相互作用,协同应对感染。
免疫调节
某些免疫细胞通过抑制或促进免 疫应答来维持免疫平衡。
免疫激活
免疫细胞在遇到病原体时会激活, 释放细胞毒素和细胞因子。
免疫细胞在疾病中的作用
1 炎症反应
免疫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引发炎症反应以抵抗感染。
2 自身免疫疾病
免疫细胞误认自身组织为外来入侵,攻击自身组织。
免疫细胞1-医学免疫学课 件
欢迎来到免疫细胞1-医学免疫学课件!在本课程中,我们将探索免疫细胞的 定义、类型、功能以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让我们一起揭开免疫学的奥秘吧!
免疫细胞的定义
了解什么是免疫细胞,它们在人体中的定位,以及如何与其他系统相互作用。
免疫细胞的类型及功能
巨噬细胞
识别和吞噬病原体,清除细胞垃圾。
免疫疗法
2
力,例如CAR-T细胞治疗。
利用免疫细胞来治疗癌症、自身免疫疾
病等。
3
人工智能
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分析免疫细胞数据, 加速研究和药物开发。
淋巴细胞
分为B细胞和T细胞,负责免疫应答和抗体产生。
自然杀伤细胞
直接杀死病原体感染的细胞。
免疫细胞的产生和发育过程
1
细胞免疫学技术课件

特异性刺激物: 异种抗原 同种组织抗原
细胞免疫学技术课件
3. 检测方法
形态法:刺激物 淋巴细胞(4-6天) 同位素法:PHA 淋巴细胞(54h)
DNA合成期 + 3HTdR掺入
母细胞化
收集细胞
检测β射线 测定细胞内的3H-TdR
细胞免疫学技术课件
(1)形态学检查法
转化率 转化 转和 化未 的转 淋化 巴的 细胞 淋 胞数 巴 数 1细 00%
一、中性粒细胞功能检测技术 二、巨噬细胞功能检测技术
细胞免疫学技术课件
吞噬细胞的功能:
趋化 吞噬 胞内杀灭作用
细胞免疫学技术课件
一、中性粒细胞功能的检测
➢ 细胞趋化功能的检测 ➢ 吞噬和杀菌功能的检测
细胞免疫学技术课件
(一) 细胞运动功能——趋化功能检测
1.原理:
细胞免疫学技术课件
2. 方法学: 滤膜渗透法(Boyden 小室法)
细胞免疫学技术课件
(二)吞噬功能检测
巨噬细胞对颗粒性抗原物质具有很强 的吞噬功能,常用鸡红细胞(CRBC)、白 色念珠菌、酵母细胞等作为吞噬颗粒, 用斑蟊敷贴法收集人巨噬细胞或从腹腔 渗出液获得鼠巨噬细胞。
细胞免疫学技术课件
(三)巨噬细胞溶酶体酶的测定
1.酸性磷酸酶的测定 硝酸铅法 偶氮法
2.非特异性酯酶的测定 常用α-萘醋酸法
细胞免疫学技术课件
(二) T细胞分泌功能测定
体外培养的T细胞经各种丝裂原或抗原刺激 后,分泌各种细胞因子,可借助免疫学、细胞生 物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别检测细胞因子含量、 生物学活性或基因表达水平,以反映T细胞功 能。
细胞免疫学技术课件
(三)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
1.原理:
细胞免疫学技术课件
3. 检测方法
形态法:刺激物 淋巴细胞(4-6天) 同位素法:PHA 淋巴细胞(54h)
DNA合成期 + 3HTdR掺入
母细胞化
收集细胞
检测β射线 测定细胞内的3H-TdR
细胞免疫学技术课件
(1)形态学检查法
转化率 转化 转和 化未 的转 淋化 巴的 细胞 淋 胞数 巴 数 1细 00%
一、中性粒细胞功能检测技术 二、巨噬细胞功能检测技术
细胞免疫学技术课件
吞噬细胞的功能:
趋化 吞噬 胞内杀灭作用
细胞免疫学技术课件
一、中性粒细胞功能的检测
➢ 细胞趋化功能的检测 ➢ 吞噬和杀菌功能的检测
细胞免疫学技术课件
(一) 细胞运动功能——趋化功能检测
1.原理:
细胞免疫学技术课件
2. 方法学: 滤膜渗透法(Boyden 小室法)
细胞免疫学技术课件
(二)吞噬功能检测
巨噬细胞对颗粒性抗原物质具有很强 的吞噬功能,常用鸡红细胞(CRBC)、白 色念珠菌、酵母细胞等作为吞噬颗粒, 用斑蟊敷贴法收集人巨噬细胞或从腹腔 渗出液获得鼠巨噬细胞。
细胞免疫学技术课件
(三)巨噬细胞溶酶体酶的测定
1.酸性磷酸酶的测定 硝酸铅法 偶氮法
2.非特异性酯酶的测定 常用α-萘醋酸法
细胞免疫学技术课件
(二) T细胞分泌功能测定
体外培养的T细胞经各种丝裂原或抗原刺激 后,分泌各种细胞因子,可借助免疫学、细胞生 物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别检测细胞因子含量、 生物学活性或基因表达水平,以反映T细胞功 能。
细胞免疫学技术课件
(三)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
1.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玻璃平皿内,置37℃ 30 min~40min,用毛细吸管 轻轻吸取悬液,即为淋巴细胞。用适量的Hank’s液 冲洗平皿,收获即为单核细胞悬液。 ②L-亮氨酸甲基酯法
单核-巨噬细胞内富含溶酶体酶,它能摄取嗜溶酶体的L-亮氨 酸甲基酯,集中于溶酶体上,使该酯转化为对细胞本身有毒 性的L-lencyl亮氨酸甲基酯,但不影响T、B、NK等细胞。用 本法获得的淋巴细胞纯度大于99%,活力>95%。
抗CD3磁球
加入B和T 细胞中
磁球结合T 细胞
磁架进行分离
免疫磁性微 球的分离原
理
正向选择 负向选择
单克隆抗体CD3
直接法对细胞进行分类
羊抗鼠修 饰磁球
Biomag
TT细细胞胞
间接法对T细胞进行分离
第一节 细胞的分离技术
三、分离标本的保存技术
液氮深低温(-196℃)保存技术
但降温过程由于冰晶的形成和渗透压的改变,可导致细
第一节 细胞的分离技术
一、标本的采取与保存
(一)血液标本的采取 无菌采血,抗凝 1、机械去纤维蛋白法(玻璃珠法)采血过程中,边采边摇
采血瓶,以使小玻璃珠在血液中滚动,以机械地除去纤维蛋 白,使血液不能凝固。本法虽较麻烦,但本法简便、对淋巴 细胞的活性影响最小,且可减少血小板的混杂。
2、肝素抗凝法 肝素能阻止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进而 抑制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防止血液凝固。
一、标本的采取与保存
(一)外周血白细胞的分离
2、加速红细胞沉降法
利用高分子量的聚合物(明胶)使红细胞凝聚成
串钱状,借以加速红细胞沉降,使之快速与白细胞 分离。
上层富含白细胞
红细胞凝聚成串钱状沉积在底层,
本法的细胞得率比自然沉降法高,但明胶增加白 细胞粘性,对实验有所影响。
第一节 细胞的分离技术
一、标本的采取与保存 (三)巨噬细胞的采取 1、人巨噬细胞的收集(斑蝥酊敷贴法) 2、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制备
【方法】20-25g小白鼠 (1)小鼠颈椎脱臼处死 (2)腹部消毒,无菌注入肝素-Hanks液 (3)吸出腹腔液,洗涤,计数,调整细胞浓度
第一节 细胞的分离技术
二、细胞分离技术
第二节 免疫细胞表面标志和功能的检测
一、T细胞标志及功能的检测 (二)表面抗原的检测
用单抗检测T细胞表面抗原 方法:标记抗体着染法 抗体致敏花环法
1、间接免疫荧光法 淋巴细胞+抗相应CD的单抗→洗涤→ 再加荧
胞的损伤和部分死亡。因此在冷冻过程要加冷冻保存剂,常
用二甲亚砜(dimethylsulfoxide,DMSO)。
1、冷冻保存
将待冻细胞悬液加冷冻保存剂,并配成适当浓度,分装
小管。采用两步降温法,即及时迅速地将其降温至一选择好
的临界低温作为过渡站,如一80℃低温冰箱过夜,或放在液
氮罐液面以上一层空间15~20h,然后再移放或沉入液氮中。
3、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法 EDTA为螯合剂,可与血 液中钙离子结合而抗凝。
马、牛、羊等大动物一般从颈静脉采血,猪从颈静脉、前腔 静脉或耳静脉采血,家禽由翼下静脉或心脏采血,兔由心脏 或耳静脉采血,犬由颈静脉或四肢静脉采血,豚鼠由心脏采 血,小白鼠则可断尾或剪断腋下血管或剪断眼球采血。
第一节 细胞的分离技术
(一)外周血白细胞的分离
根据人外周血红细胞与白细胞的比重不同,其沉降 速度随之而异。
1、自然沉降法 利用RBC自然沉降率较快的分离法。
抗凝血于室温或37℃静置30~60分钟,血液即分成明 显的3层:
上层为淡黄色血浆,
紧贴红细胞上面的灰白层为白细胞
底层为红细胞
本法所得的白细胞损伤极轻微。
第一节 细胞的分离技术
一、标本的采取与保存
(二)外周血单个核细 胞的分离 (PBMC)
[基本原理] 根据人类各 种血细胞的比重有所不 同,利用一种比重介于 1.075~1.092之间而接 近等渗的分层液作密度 梯度离心,使一定比重 的细胞群按相应密度梯 度分布,从而得以分离 各种血细胞群。
表7 人外周血细胞密度一览表
第一节 细胞的分离技术
一、标本的采取与保存
(三)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分离 2、淋巴细胞亚群的分离 根据表面的标志不同,建立能选择性纯化所需细胞
的技术。 ①E花环试验 分离T细胞群 ②尼龙毛分离方法 分离T、B细胞 ③亲和层析原理分离淋巴细胞亚群 去除某一细胞群 ④荧光激活细胞分离仪(FACS) 最佳分离方法 磁性微球用于细胞的分离和纯化(MACS技术 )
一、标本的采取与保存
(二)胸腺细胞悬液的制备 【方法】 4周龄健康小鼠,体重14~16g。 (1)小鼠颈椎脱臼处死。 (2)迅速取出胸腺。置于100目钢网上。注意无
菌,洗干净胸腺上的血管。 (3)轻轻研磨,制成细胞悬液。 (4)用台盼蓝染色,计数。活细胞数>90%。
看视频第一节 Leabharlann 胞的分离技术细胞免疫学技术
细胞免疫学技术种类
细胞免疫学技术主要是对各种免疫细胞进行 分离、鉴定、计数,并测定其功能。
➢细胞分离技术 ➢免疫细胞表面标志和功能的检测
T细胞表面标志和功能的检测 B细胞表面标志和功能的检测 NK细胞活性的检测 吞噬细胞检测技术
第一节 免疫细胞的分离技术
一、标本的采取与保存 二、细胞分离技术 三、分离标本的保存技术
2、复苏 复苏解冻必须迅速,力争在20s内使细胞完全融化。
从液氮中取出后迅速移至40℃温水中,融化后要充分洗涤重 悬于新鲜培养液中,使细胞恢复活力。
第二节 免疫细胞表面标志和功能的检测
一、T细胞标志及功能的检测 (一)T淋巴细胞受体的检测 1、E受体的检测 (现多用于分离T细胞) 2、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检测 T细胞激活的特征 (多采用免疫组化学法)
—————————————————
细胞
密度(kg/m3)
—————————————————
红细胞
>1.092
粒细胞
1.070~1.090
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1.060~1.075
血小板
1.030~1.035
—————————————————
第一节 细胞的分离技术
一、标本的采取与保存
(三)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分离 1、淋巴细胞的分离 ①玻器吸附法 将分离的单个核细胞倾于无菌洁净的
单核-巨噬细胞内富含溶酶体酶,它能摄取嗜溶酶体的L-亮氨 酸甲基酯,集中于溶酶体上,使该酯转化为对细胞本身有毒 性的L-lencyl亮氨酸甲基酯,但不影响T、B、NK等细胞。用 本法获得的淋巴细胞纯度大于99%,活力>95%。
抗CD3磁球
加入B和T 细胞中
磁球结合T 细胞
磁架进行分离
免疫磁性微 球的分离原
理
正向选择 负向选择
单克隆抗体CD3
直接法对细胞进行分类
羊抗鼠修 饰磁球
Biomag
TT细细胞胞
间接法对T细胞进行分离
第一节 细胞的分离技术
三、分离标本的保存技术
液氮深低温(-196℃)保存技术
但降温过程由于冰晶的形成和渗透压的改变,可导致细
第一节 细胞的分离技术
一、标本的采取与保存
(一)血液标本的采取 无菌采血,抗凝 1、机械去纤维蛋白法(玻璃珠法)采血过程中,边采边摇
采血瓶,以使小玻璃珠在血液中滚动,以机械地除去纤维蛋 白,使血液不能凝固。本法虽较麻烦,但本法简便、对淋巴 细胞的活性影响最小,且可减少血小板的混杂。
2、肝素抗凝法 肝素能阻止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进而 抑制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防止血液凝固。
一、标本的采取与保存
(一)外周血白细胞的分离
2、加速红细胞沉降法
利用高分子量的聚合物(明胶)使红细胞凝聚成
串钱状,借以加速红细胞沉降,使之快速与白细胞 分离。
上层富含白细胞
红细胞凝聚成串钱状沉积在底层,
本法的细胞得率比自然沉降法高,但明胶增加白 细胞粘性,对实验有所影响。
第一节 细胞的分离技术
一、标本的采取与保存 (三)巨噬细胞的采取 1、人巨噬细胞的收集(斑蝥酊敷贴法) 2、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制备
【方法】20-25g小白鼠 (1)小鼠颈椎脱臼处死 (2)腹部消毒,无菌注入肝素-Hanks液 (3)吸出腹腔液,洗涤,计数,调整细胞浓度
第一节 细胞的分离技术
二、细胞分离技术
第二节 免疫细胞表面标志和功能的检测
一、T细胞标志及功能的检测 (二)表面抗原的检测
用单抗检测T细胞表面抗原 方法:标记抗体着染法 抗体致敏花环法
1、间接免疫荧光法 淋巴细胞+抗相应CD的单抗→洗涤→ 再加荧
胞的损伤和部分死亡。因此在冷冻过程要加冷冻保存剂,常
用二甲亚砜(dimethylsulfoxide,DMSO)。
1、冷冻保存
将待冻细胞悬液加冷冻保存剂,并配成适当浓度,分装
小管。采用两步降温法,即及时迅速地将其降温至一选择好
的临界低温作为过渡站,如一80℃低温冰箱过夜,或放在液
氮罐液面以上一层空间15~20h,然后再移放或沉入液氮中。
3、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法 EDTA为螯合剂,可与血 液中钙离子结合而抗凝。
马、牛、羊等大动物一般从颈静脉采血,猪从颈静脉、前腔 静脉或耳静脉采血,家禽由翼下静脉或心脏采血,兔由心脏 或耳静脉采血,犬由颈静脉或四肢静脉采血,豚鼠由心脏采 血,小白鼠则可断尾或剪断腋下血管或剪断眼球采血。
第一节 细胞的分离技术
(一)外周血白细胞的分离
根据人外周血红细胞与白细胞的比重不同,其沉降 速度随之而异。
1、自然沉降法 利用RBC自然沉降率较快的分离法。
抗凝血于室温或37℃静置30~60分钟,血液即分成明 显的3层:
上层为淡黄色血浆,
紧贴红细胞上面的灰白层为白细胞
底层为红细胞
本法所得的白细胞损伤极轻微。
第一节 细胞的分离技术
一、标本的采取与保存
(二)外周血单个核细 胞的分离 (PBMC)
[基本原理] 根据人类各 种血细胞的比重有所不 同,利用一种比重介于 1.075~1.092之间而接 近等渗的分层液作密度 梯度离心,使一定比重 的细胞群按相应密度梯 度分布,从而得以分离 各种血细胞群。
表7 人外周血细胞密度一览表
第一节 细胞的分离技术
一、标本的采取与保存
(三)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分离 2、淋巴细胞亚群的分离 根据表面的标志不同,建立能选择性纯化所需细胞
的技术。 ①E花环试验 分离T细胞群 ②尼龙毛分离方法 分离T、B细胞 ③亲和层析原理分离淋巴细胞亚群 去除某一细胞群 ④荧光激活细胞分离仪(FACS) 最佳分离方法 磁性微球用于细胞的分离和纯化(MACS技术 )
一、标本的采取与保存
(二)胸腺细胞悬液的制备 【方法】 4周龄健康小鼠,体重14~16g。 (1)小鼠颈椎脱臼处死。 (2)迅速取出胸腺。置于100目钢网上。注意无
菌,洗干净胸腺上的血管。 (3)轻轻研磨,制成细胞悬液。 (4)用台盼蓝染色,计数。活细胞数>90%。
看视频第一节 Leabharlann 胞的分离技术细胞免疫学技术
细胞免疫学技术种类
细胞免疫学技术主要是对各种免疫细胞进行 分离、鉴定、计数,并测定其功能。
➢细胞分离技术 ➢免疫细胞表面标志和功能的检测
T细胞表面标志和功能的检测 B细胞表面标志和功能的检测 NK细胞活性的检测 吞噬细胞检测技术
第一节 免疫细胞的分离技术
一、标本的采取与保存 二、细胞分离技术 三、分离标本的保存技术
2、复苏 复苏解冻必须迅速,力争在20s内使细胞完全融化。
从液氮中取出后迅速移至40℃温水中,融化后要充分洗涤重 悬于新鲜培养液中,使细胞恢复活力。
第二节 免疫细胞表面标志和功能的检测
一、T细胞标志及功能的检测 (一)T淋巴细胞受体的检测 1、E受体的检测 (现多用于分离T细胞) 2、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检测 T细胞激活的特征 (多采用免疫组化学法)
—————————————————
细胞
密度(kg/m3)
—————————————————
红细胞
>1.092
粒细胞
1.070~1.090
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1.060~1.075
血小板
1.030~1.035
—————————————————
第一节 细胞的分离技术
一、标本的采取与保存
(三)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分离 1、淋巴细胞的分离 ①玻器吸附法 将分离的单个核细胞倾于无菌洁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