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一定律(第一课时)
牛顿第一定律(第一课时)教学流程

英文回答:As required by the curriculum, in the first course of teaching Newton's law, we need to introduce students to the concept and content of Newton's law. Newton's law, also known as inertia, states that an object, if balanced by stress, will remain static or evenly motion in a straight line. This must be an important guide for students in 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force. When presenting the content of the law, it should be illustrated by concrete examples and by experimenting with the law to be observed and understood by students. This helps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content of the Newton law from the practical point of view and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and exploration. This is in line with the current curriculum reform and educational approach,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hands—on and hands—on skills and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我们在教授牛顿第一定律的第一课时中,首先需要向学生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和内容。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第1课时)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第1课时)新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本节由“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两部分组成。
内容设置上体现了三方面的课程基本理念。
1. 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通过亚里士多德观点与伽利略思想实验的观点质疑,引导学生纠正前概念。
2. 贯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教材从生活概念为基础,强化矛盾冲突,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最后又通过“惯性的应用和防止惯性的危害”将物理还原于生活。
3. 注重科学探究实验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提供了学生经历实验与数据分析,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自我表述,培养科学方法、实践能力的条件。
从中可以看出教学的重难点是:探究并学会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的难度在于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得到了一种被现象掩盖了本质的错误认识,即:力产生运动,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生活中活生生的事例会强化这种认识,所以教学过程是头脑纠错的过程。
学生必须先对已有认识产生质疑,所以课本列举了“踢足球和“火车进站”的插图,但怎么能更“给力”些呢?我在举大量的生活反例来揭示与亚里士多德理论的矛盾后,通过自制简易气垫船的分组实验来增加感性认识,使对力产生运动开始产生质疑,再引入伽利略实验,通过学生自主操作伽利略实验器来反思:两种科学家的理论哪一种更科学?通过探究实验来反驳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他们留下深刻印象。
教学案例任务一:通过分析生活实例,思考力与运动的关系。
【教师】:课件问题1:请看大屏幕,图示的情景常见吗?(课件:本班学生搬桌子,整理黑板擦)学生:常见。
问题2:你能从中得到力与运动的哪些结论?学生: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运动。
学生:力可以产生运动。
【老师】: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也和大家一样,得到了同样的结论:有力作用到物体上,物体才会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会停下来。
你是根据怎样的认识,才得到这样的结论?学生:生活实际。
【教师】:亚里士多德观察物理的一种方法:来自于生活现象。
我们来看一下亚里士多德研究问题的方法:观察现象归纳出原理【师】;亚里士多德就为当时人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贡献了一条新路:这就是观察的方法。
初中科学精品课件—牛顿第一定律第一课时

这便是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的重要意义:以前人们认为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即有力作用与物体, 物体才会运动,没有力作用于物体,物体就不 会运动,牛顿第一定律纠正了人们的这一错误 认识,它指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靠力来维持,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随堂练习
3.一个物体在10牛的拉力作用下,以1米/ 秒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物体所受外力
全部消失时,这个物体将B( )
(A)马上停下来 (B)以1米/秒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C)运动越来越慢 (D) 不能够确定
随堂练习
4.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B )
A.物体受力才会运动 B.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C.停止用力,运动的物体就会停止 D.力是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
后来笛卡尔在深入研究的基础
上,补充并完善了伽俐略的观点,他认为:运动的 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时候,它的速度将保持 不变,永远运动下去,它既不会向左偏,也不 会向右偏,将永远沿直线运动下去,即保持匀 速直线运动。
科学往往是众多科学家 智慧和劳动的结晶!!
英国科学家牛顿概括了伽俐略、笛 卡尔等人的研究成果,总结出如下规律:
比较在水平面铺不同的材料时,物
体通过距离的长短。
每次物体都要从斜面上的同一位置 由静止开始滑下
(2)需要记录哪些信息,画一个记录表。
材料种类 毛巾
物体受到摩擦力的大小 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
(填“大、较小、最小”)
(厘米)
棉布
木板
4.收集事实和证据
材料 物体受摩擦力 物体在水平面
种类 的大小
运动距离
人教版八下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一课时授课课件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物体不受力作用就一定静止. B.物体不受力作用就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C.物体受力才能运动.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 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可以有 两种表现状态,同时也说明物体不受力时也能运动,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例题解析 本课小结 随堂练习
一、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思 运动是否需要力来维持
考
呢?
亚动里,就士必多:须德对思它想施:加如力果的要作使用一;个如物果体撤持去续这运个
力,物体就会停止运动。
伽利略思想:通过实验表明物体的运动并不 需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 为受到了摩擦阻力的作用。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例题解析 本课小结 随堂练习
二、牛顿第一定律
注意
4)总 是指“一直”的意思。
5)保持 是指“不变”。
6)或 指一个物体只能处于一种状态,到底
处于哪种状态,由本来的状态决定, 本来静止就保持静止,本来运动就保 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例题解析 本课小结 随堂练习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例题解析 本课小结 随堂练习
本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习到什 么? 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 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课前导入 学习目标 新知探究 例题解析 本课小结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
1、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物体受力才会运动 B、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产生改变 C、停止用力,运动的物体就会停止 D、力是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亚里士多德: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没 有力物体就不会继续运动。 2、笛卡尔: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 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 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3、伽利略: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只 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牛顿: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 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十二章 运动和力
12.5 牛顿第一定律
(第一课时)
复习: 1、什么是力?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思考: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
两种观点:
1、物体没有受到力,所以物体停止了运 动。 2、物体受到了阻力,所以物体停止了运 动。
思考: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完全不受力 的物体吗? 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直接来源于实验, 而是在大量实验和事实的基础上,经过 科学的推理出得到的。
练习:
1、牛顿第一定律适用于 不受力 物体, 原来静止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 持 静止 状态,而原来运动的物体在不 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 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
B、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有力 作用在物体上 C、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一定受到了力的 作用
7、 用绳子栓住一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 上作圆周运动,当绳子突然断裂,小球将 [ B ] A. 保持原来的圆周运动状态 B. 保持绳断时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 C. 小球运动速度减小,但保持直线运动 状态 D. 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实验结论:由毛巾到棉布到木板表面,它 们的表面越来越 光滑 ,木受到的阻力越 来越 小 ,速度减小的得越来越 慢 。 所以木块滑得越来越 远 。 推理:如果木板的表面完全光滑,木块将 做什么样的运动呢?
结纶:如果木板的表面完全光滑,木块将 不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木块将以完全不 变的速度永远的运动下去。
练习: 2、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的经验事实的 推测 基础上,通过进一步 而概 括出来的,是不能用 来 实验 直接证明的, 这是因为我们周围事实上没 不受外力 有 的物体。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物体不受力作用就一定静止。
B. 物体不受力作用就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C. 物体受力才能运动。 D. 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4、乒乓球在上抛过程中,假如它受到的所 有的力突然全部消失,它将( B )
A、先上升,后下落
B、匀速上升 C、保持静止 D、可以向各个方向运动
5、 原来作曲线运动的物体,突然去掉所有
匀速直线运动___运动。 外力,物体作_____
6、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B )
A、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 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静止下来
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 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 状态。 理解: 1、牛顿第一定律成立的条件是什么呢? 2、什么样的物体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什么样的物体会保持静止呢?
牛顿第一定律的重要贡献是:
(1)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牛顿第一定律的发展
笛卡儿 (Descartes,1596-1650)
探究:斜面小车实验
1、器材 2、每次实验都要使小车从斜面上 的同一高度下滑,为什么呢?
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 的速度。
探究:斜面小车实验
3、小车运动距离 跟它受到的阻力有什么关系 2、三次实验,为什么小车运动的距离不同。 1、三次实验,小车最终都静止,为什么?
人们关于力和运动的研究过程: 1、来源于日常生活经验的一种直觉:
物体的运动需பைடு நூலகம்力 来维持,没有力物体 就不会继续运动。
亚里斯多德
人们关于力和运动的研究过程: 2、来源于实验和科学推理相结合的研究: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 力来维持,力只能改 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伽利略
三、笛卡尔的完善 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 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 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 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 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