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书九年级全一册知识点

人教版物理书九年级全一册知识点

人教版物理书九年级全一册知识点人教版物理书九年级全一册知识点【篇一】机械能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6.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10.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内能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5.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6.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7.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8.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9.比热(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10.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11.比热的单位是:J/(kg•℃),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2.水的比热是:C=4.2×103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13.热量的计算:①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是后来的温度。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以下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的知识点:1. 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的特点和转化条件;2. 物体周围的温度与物体的温度:物体的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或原子的平均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相互接触的其他物体的温度也有关系;3.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量的传递只能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总热量守恒;4. 理想气体和实际气体:理想气体的特点和状态方程,实际气体的不可压缩性和稀薄性;5. 气体的压强:气体分子碰撞壁面产生的压力与气体的数量、分子速度和壁面积的关系;6. 气体的体积:气体分子流动时所占据的空间与气体压强和温度的关系;7. 简单机械原理:杠杆、滑轮、斜面、轮轴、齿轮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8. 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的关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位移与速度、加速度的关系;9.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10.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力时的加速度和受力大小和方向的关系;11. 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12. 动能和动能守恒:动能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动能在力的作用下的变化与力的大小和物体位移的关系;13. 功和功率:对物体施力所做的功和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14. 重力和重力势能:物体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和重力势能的概念和计算公式;15. 弹簧力和弹力势能:弹簧的劲度系数、弹簧力和弹簧势能的概念和计算公式;16. 系泊尔定理:物体在水平地面上的运动和受力分析;17. 摩擦力和摩擦因数:物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和静摩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18. 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和速度的影响。

以上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如需了解更多细节,建议参考教材或参考资料。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
1. 运动的基本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

2. 重力与运动:重力概念、地球引力、物体自由落体、抛体运动等。

3. 动量与力:动量的概念、动量守恒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与分力等。

4. 动力学:牛顿第一、二、三定律、摩擦力、弹力、弹性力学等。

5. 机械能与功:机械能的概念、机械能守恒定律、功的概念、功率等。

6. 压强与浮力:压强的概念、变形与应力、浮力的概念、浮力定律、浮力应用等。

7. 稳恒电流:电流的概念、电流表的使用、电阻与电流的关系等。

8. 电路的分析:串联与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电功率与耗散功率、电阻与导体的区别等。

9. 磁场与电流:磁感应强度、电磁感应、电动势、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原理等。

10. 声音的传播与听觉:声音的产生、传播、频率、波长、声音的反射与回声、声音的音调和音色等。

11. 光的传播与成像: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凸透镜和凹透镜成像、眼睛的构造和视觉等。

12. 温度与热学:温度的测量、热量的传递、物体的热膨胀等。

13. 热与功、功与能:热力学第一定律、功与热的关系、能的转化与守恒等。

14. 物质的三态与物态变化:固体、液体、气体的特性、物态变化的热学过程、气体的体积与温度的关系等。

15. 环保与绿色能源:能源与环境、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等。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背诵精华 (推荐)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背诵精华 (推荐)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名师剖析必考知识点,值得下载打印背诵)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2节内能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②质量③材料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②热传递: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

“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第十三章内能本章知识结构图:一、分子热运动1.分子热运动:(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无论大小,无论是否是生命体,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

(2)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比如墨水在水中扩散等等。

a.扩散的物理意义: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表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b.扩散的特点: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

发生扩散时每一个分子都是无规则运动的。

(3)分子的热运动a.定义: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

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b.影响因素: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它们是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是斥力变化要比引力变化快得多。

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如图:(2)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二、内能1.内能:(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分子动能: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温度高低。

分子势能:分子由于存在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分子间距。

单位是焦耳(J)。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

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3)同一物体的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具有的内能就越多。

但不同物体的内能则不仅以温度的高低为依据来比较。

(4)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分子的个数、分子的质量、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高低)、分子间相对位置。

2.物体内能的改变:(1)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做功: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通过做功实现转化。

热传递:内能在不同物体间的转移。

(2)热量:a.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

新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以下是新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的知识点归纳:
1. 物质的存在形式和变化
- 物质的三态及相互转化:固体、液体、气体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转化关系。

- 物质的内部结构:原子是最基本的微粒,由核和电子组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 力和力的作用
- 力的概念和计量:力的定义、量纲和单位,力的方向和大小的表示方法。

- 力的效果:力可以使物体改变形状、产生位移和速度的变化。

- 接触力和非接触力:接触力由物体之间的接触产生,非接触力不需要物体之间的接触。

3. 力的合成和分解
- 力的合成:几个力共同作用于物体上的结果可以用合力来表示。

- 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被分解成垂直于其他力的两个分力。

4. 物体平衡的条件和原理
- 平衡的条件: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合外力为零,合外力矩为零。

- 物体平衡原理:力的合成法和力的分解法可以用来解决物体平衡的问题。

5. 机械能及其转化
-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关系而具有的能量。

-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机械能保持不变。

以上是新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的主要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③换算关系T=t+273K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展工作。

分类及比拟: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用处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量程-20℃~110℃-30℃~50℃35℃~42℃分度值1℃1℃0.1℃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分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分开人体读数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合适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外表相平。

二、物态变化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1、熔化和凝固①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熔化图象:②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2、汽化和液化:①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外表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外表积⑶液体外表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外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到达沸点。

⑵继续吸热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②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九班级上册物理公式和学问点电磁1.永磁体包括人造磁体和自然磁体.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条形磁体或磁针,静止后总是一端指南(叫南极),一端指北(叫北极).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原来没有磁性的物质得到磁性的过程叫磁化.铁棒磁化后的磁性易消逝,叫软磁铁;钢棒磁化后的磁性不易消逝,叫硬磁铁.2.磁体四周空间存在着磁场.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因此可用小磁针鉴别某空间是否存在磁场.3.人们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引入了磁感线(实际并不存在)。

(采纳了模型法)磁感线的疏密表示该处磁场的强弱,磁感线的方向(即切线方向)表示该处磁场方向。

在磁体外部磁感线从北极动身回到南极,在磁体内部磁感线从南极指向北极。

磁感线都是闭合曲线。

4.可以用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右手握住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方向跟电流方向全都,那么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场方向)来判定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

对于通电螺线管,用右手四个手指的环绕方向表示螺线管上的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指向即为通电螺线管的N极。

5.电磁铁与永磁体相比有许多优点,它可以通过调整电流的有无、强弱、方向,到达掌握磁场的有无、强弱、方向。

利用电磁铁做成的电磁继电器(电铃)在自动掌握和远距离操纵上常有应用。

6.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7.直流电动机就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到力的作用发生转动而制作的。

在这一过程里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在直流电动机里利用换向器转变线圈中电流方向,使线圈在磁场力作用下持续沿同一方向转动。

8.闭合回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一是电路闭合;二是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即导体运动方向不能与磁感线平行。

9.发电机是利用闭合线圈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转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原理制成的,它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第十三章热和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二节内能1、内能: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

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②热传递:定义:热传递是能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

“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注意:①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②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③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④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

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第三节比热容1、比热容: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它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比热容是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

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比较比热容的方法:①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多少(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大。

②质量相同,吸收热量(加热时间)相同,比较升高温度:温度升高慢,比热容大。

2、热量的计算公式:①温度升高时用:Q吸=cm(t-t0) c=Q吸m(t-t0)m=Q吸c(t-t0)t=Q吸c m+ t0 t0=t-Q吸c m②温度降低时用:Q放=cm(t0-t) c=Q放m(t0-t)m=Q放c(t0-t)t0=Q放c m+t t=t0-Q放c m③只给出温度变化量时用:Q=cm△t c=Qm△t m=Qc△t△t=Qc mQ——热量——焦耳(J);c——比热容——焦耳每千克摄氏度(J/(kg·℃));m——质量——千克(kg);t——末温——摄氏度(℃);t0——初温——摄氏度(℃)审题时注意“升高(降低)到10℃”还是“升高(降低)(了)10℃”,前者的“10℃”是末温(t),后面的“10℃”是温度的变化量(△t)。

由公式Q=cm△t可知: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是由物体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变化量这三个因素决定的。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一节:内能的利用内能的利用方式利用内能来加热:实质是热传递。

利用内能来做功:实质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第二节:热机1、热机:定义:热机是利用内能来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热机的种类:蒸汽机、内燃机(汽油机和柴油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等2、内燃机:内燃机活塞在汽缸内往复运动时,从气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冲程。

四冲程内燃机包括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在单缸四冲程内燃机中,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为一个工作循环,每个工作循环曲轴转2周,活塞上下往复2次,做功1次。

在这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而其它三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

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做功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①汽油机工作过程:②柴油机工作过程:3、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比较:①汽油机的气缸顶部是火花塞;柴油机的气缸顶部是喷油嘴。

②汽油机吸气冲程吸入气缸的是汽油和空气组成的燃料混合物;柴油机吸气冲程吸入气缸的是空气。

③汽油机做功冲程的点火方式是点燃式;柴油机做功冲程的点火方式是压燃式。

④柴油机比汽油及效率高,比较经济,但笨重。

⑤汽油机和柴油机在运转之前都要靠外力辅助启动。

4、热值燃料燃烧,使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定义:1kg 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用符号q 表示。

单位:固体燃料的热值的单位是焦耳每千克(J/kg )、气体燃料的热值的单位是焦耳每立方米(J/m 3)。

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是否完全燃烧等无关。

公式:、①Q =qm m=Q q q=Q mQ ——放出的热量——焦耳(J );q ——热值——焦耳每千克(J/kg );m ——燃料质量——千克(kg )。

②Q =qV V=Q q q=Q VQ ——放出的热量——焦耳(J );q ——热值——焦耳每立方米(J/m 3);V ——燃料体积——立方米(m 3)。

物理意义: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 ,它表示:1kg 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0×107J 。

煤气的热值是 3.9×107J/m 3,它表示:1m 3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 3.9×107J 。

第三节:热机效率影响燃料有效利用的因素:一是燃料很难完全燃烧,二是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散失很多,只有一小部分被有效利用。

有效利用燃料的一些方法:把煤磨成粉末状、用空气吹进炉膛(提高燃烧的完全程度);以较强的气流,将煤粉在炉膛里吹起来燃烧(减少烟气带走的热量)。

热机的效率: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标志,与热机的功率无关。

公式:总有用Q Q η Q 总=Q 有用η Q 有用= Q 总η 由于热机在工作过程中总有能量损失,所以热机的效率总小于1。

热机能量损失的主要途径:废气内内、散热损失、机器损失。

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① 使燃料充分燃烧,尽量减小各种热量损失;② 机件间保持良好的润滑,减小摩擦。

③在热机的各种能量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常见热机的效率:蒸汽机6%~15%、汽油机20%~30%、柴油机30%~45%内燃机的效率比蒸汽机高,柴油机的效率比汽油机高。

第十五章电流与电路第一节电荷摩擦起电1、电荷:带电体: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是物体带了电(荷)。

这样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是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带电体既能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又能吸引带异种电荷的带电体。

电荷: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符号是Q。

电荷的单位是库仑(C)。

2、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①使用验电器。

验电器的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

但验电器不能检验带电体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

②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③利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3、使物体带电的方法:(1)摩擦起电: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背景: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的质量比电子的大得多,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在原子核的吸引下,绕核高速运动。

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在各种带电微粒中,电子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通常用符号e表示。

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

6.25×1018个电子所带电荷等于1C。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原因:由于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的物体,要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强的物体,要得到电子,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注意:①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只能转移带负电荷的电子;②摩擦起电的两个物体将带上等量异种电荷;③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两物体摩擦不会起电;④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但电荷总量守恒。

能量转化:机械能-→电能(2)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