揿针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揿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揿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揿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揿针疗法是一种传统中医的疗法,也被称为针刺疗法、针灸疗法。

它通过在人体穴位
上握针插入,达到调理人体气血的目的,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揿针疗法的临床应用非
常广泛,下面将就其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一、内科疾病
1.消化系统疾病:揿针疗法对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等具有显著的疗效。

通过
刺激脾经、胃经上的相关穴位,可以改善消化功能,缓解疼痛等症状。

2.皮肤疾病:揿针疗法对皮肤疾病如湿疹、痤疮等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通过刺激皮
肤经络上的相关穴位,可以调理体内阴阳平衡,改善皮肤问题。

3.针刺疗法不仅仅局限于上述疾病,还可以用于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妇科
疾病等的治疗中。

揿针疗法通过调整人体经络系统的功能,达到平衡人体阴阳,调整人体
气血的目的,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揿针疗法的操作要点:
1.选择合适的穴位:根据疾病的不同,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揿针治疗。

一般来说,可
根据《针灸学》等相关经典进行选择。

2.揿针的深度:揿针的深度要适中,针刺过深或过浅都不利于治疗效果的发挥。

一般
以达到患者能感受到针刺刺激为宜。

3.揿针的时间:揿针的时间要控制在适当范围内,一般常见穴位揿针时间为15-30分钟。

揿针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其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内科疾病、外科疾病等的治疗中。

揿针疗法也有其局限性,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
选择,才能发挥其最好的疗效。

所以,在进行揿针疗法治疗前,还是需要咨询专业医师的
建议。

揿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揿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揿针疗法的临床应用揿针疗法,又称为“穴位穿刺疗法”,是一种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的中医治疗方法。

它通过针灸操作,刺激人体特定穴位,以达到调节脏腑功能、恢复健康的目的。

在临床应用中,揿针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保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患者和医生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一、揿针疗法的临床应用范围:揿针疗法的临床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内科疾病:揿针疗法在内科疾病方面有着广泛应用,例如各种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等;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

2. 外科疾病:揿针疗法对于外科疾病的治疗也有一定效果,如骨折、关节炎、颈肩腰痛等;手术后康复以及术后疼痛。

3. 妇产科疾病:对于妇科疾病,如经行期痛经、闭经、不孕不育等,揿针疗法也有一定疗效,而且治疗过程中无副作用,受到患者的欢迎。

4. 神经症和精神疾病:揿针疗法对于神经症和精神疾病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如焦虑症、抑郁症、失眠等。

5. 保健和康复:揿针疗法不仅用于治疗疾病,还广泛应用于保健和康复,如调节体质、改善免疫功能、延缓衰老等。

二、揿针疗法的治疗原理:揿针疗法的治疗原理主要包括穴位刺激、经络调理、脏腑调摄等。

1. 穴位刺激:人体的经络和穴位是中医治疗的重要部分,揿针疗法通过针灸操作,刺激身体特定的穴位,调节气血,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2. 经络调理:揿针疗法能够调理经络,疏通经络,使气血畅通,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防止疾病的发生。

3. 脏腑调摄:揿针疗法还能调摄脏腑功能,改善脏腑功能失调的状况,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揿针疗法是一门需要临床医生熟练掌握的技术,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以下是揿针疗法的临床应用技术:1. 穴位的准确定位:揿针治疗需要医生对穴位有准确的把握和认识,了解穴位的特点和作用,准确刺中穴位,才能发挥出良好的治疗效果。

2. 针具的选择:揿针治疗需要根据病情和患者的体质选择合适的针具,熟练使用传统的铜针、银针、金针等传统针具,也可以使用激光针、电针等新型的针具。

揿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揿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揿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揿针疗法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也是中西医结合疗法,常用于病人疼痛、疲劳和情绪疾病等治疗。

它通过插入小针刺激身体的穴位,以调节人体气血流通和神经兴奋性,改善身体循环和代谢。

揿针疗法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和效益,是临床应用中受到病人欢迎的治疗方法之一。

(一)痛疗领域
1、神经根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脊椎疾病。

这些疾病由于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神经或使支配肢体的神经根受创而引起疼痛。

揿针疗法可以调整神经兴奋性,缓解肌肉张力和包囊里的压力,并促进囊内物质吸收和减轻疼痛。

2、关节炎和软组织疾病等疼痛病症。

这类病症由于炎症引起局部充血和疼痛,揿针疗法可以刺激局部淋巴管周围的血管扩张和血流量的增加,增强局部免疫力,消除局部水肿,从而促进病灶的治疗。

3、疼痛性疾病如带状疱疹,神经性疼痛等。

揿针疗法可促进与皮肤、肌肉、韧带有关的神经的兴奋性与传导,改善微循环,促进子宫和胃肠道的兴奋性,使疼痛得到减轻。

(二)神经症领域
1、失眠、焦虑、抑郁等情况。

在情绪反应方面,揿针疗法有舒缓作用。

特别是当病人感到焦虑时,揿针疗法可以通过调节全身机能来矫正情绪,使身体放松,并达到缓解情感的效果。

2、神经症状如头痛、面瘫、肌无力等中枢性神经症状。

揿针疗法能够将导致疼痛的受创处的局部充血与肌肉紧张解除,提高对自我免疫力的抵抗能力,减轻病人的病灶症状。

揿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揿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揿针疗法的临床应用揿针疗法,又称为针灸疗法,是一种起源于古老中国的传统疗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它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插入针灸针,来调节人体内部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揿针疗法在临床应用中展现出了显著的疗效和潜力,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

针灸疗法在临床应用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调节神经系统。

揿针疗法能刺激穴位,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调整神经递质的分泌,改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症状,如焦虑、抑郁、失眠等。

研究表明,揿针疗法能够通过调节脑内多巴胺、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释放,对情绪和认知功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二,调节内分泌系统。

揿针疗法可以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甲状腺功能等内分泌系统的生理活动,从而调节机体的代谢功能,治疗内分泌失调引起的疾病,如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等。

调节免疫系统。

揿针疗法可以增强机体对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提高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对于治疗各种免疫性疾病和提高机体免疫力有显著效果。

第四,改善微循环。

揿针疗法能够扩张局部的毛细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局部的微循环,增强组织的供氧供血情况,加快组织的修复和再生,对于各种疼痛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

在临床应用中,揿针疗法被广泛运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中。

下面将就几种常见疾病的治疗效果进行介绍。

一、神经系统疾病1. 头痛: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头痛,如偏头痛、张力性头痛等,揿针疗法均有显著的疗效。

通过选择不同的穴位和操作技巧,可以迅速缓解头痛症状,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2. 失眠:揿针疗法对于治疗失眠症状也有良好的作用。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提高患者的睡眠效果。

3. 神经炎症疼痛:对于神经炎症引起的疼痛,如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揿针疗法也可以发挥理疗作用,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

二、内分泌系统疾病1. 妇科疾病:揿针疗法在治疗妇科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疗效。

揿针疗法的临床应用(一)2024

揿针疗法的临床应用(一)2024

揿针疗法的临床应用(一)引言概述:揿针疗法,又称为针刺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

它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插入针刺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文将探讨揿针疗法的临床应用,包括其用途、效果和注意事项。

一、揿针疗法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1. 缓解肌肉骨骼疼痛2. 减轻神经痛症状3. 缓解头痛和偏头痛4. 减轻月经痛和产后疼痛5. 预防和治疗运动损伤二、揿针疗法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1. 缓解胃痛和消化不良2. 改善胃肠功能3. 促进食欲和减少食欲不振4. 缓解胃灼热和反酸5. 缓解炎症性肠病症状三、揿针疗法在心理健康中的应用1. 缓解焦虑和抑郁症状2. 改善睡眠质量3. 提升心理调节能力4. 缓解应激和压力5. 改善注意力和专注力四、揿针疗法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1. 缓解过敏性鼻炎2. 改善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 减轻呼吸道感染症状4. 缓解鼾症和睡眠呼吸暂停症5. 提高肺功能和呼吸质量五、揿针疗法的注意事项和禁忌症1. 选择合适的揿针疗法师和医疗机构2. 患者的禁忌症和适应症3. 术前术后的护理和注意事项4. 揿针疗法的安全性和副作用5. 揿针疗法的长期效果和维持治疗总结:揿针疗法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它的临床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疼痛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心理健康、呼吸系统疾病等方面。

然而,在接受揿针疗法治疗之前,患者需要了解其禁忌症和注意事项,并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和疗法师。

通过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和注意安全性,揿针疗法可以为患者带来长期的效果和维持治疗。

揿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揿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揿针疗法的临床应用揿针疗法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揿针疗法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下面将介绍揿针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

揿针疗法在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

对于中风后遗症患者,通过揿针可以刺激相应的穴位,改善病人的肢体活动能力和感觉功能,促进大脑再生。

对于帕金森病、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揿针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缓解病情。

揿针疗法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胃痛、胃溃疡、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疾病,通过揿针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分泌,改善病人的消化功能。

揿针还可以调节胃肠道的神经活动,缓解病人的症状。

揿针疗法还在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血管系统疾病,通过揿针可以调节血压,改善心脏功能,缓解病人的症状。

揿针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血管张力,改善血液循环,达到治疗的目的。

揿针疗法还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

对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通过揿针可以刺激穴位,改善肺功能,缓解病人的症状。

揿针还可以调节呼吸中枢的功能,促进气管痉挛的消除,减轻病人的呼吸困难。

揿针疗法还在内分泌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骨科疾病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对于糖尿病、甲亢、月经不调等内分泌系统疾病,通过揿针可以调节内分泌的平衡,改善病人的症状。

对于肾炎、尿失禁等泌尿系统疾病,通过揿针可以调节尿液的排泄,促进肾功能的恢复。

对于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等骨科疾病,揿针可以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揿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揿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揿针疗法的临床应用揿针疗法,也称触针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揿按穴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揿针疗法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揿针疗法常用于治疗疼痛疾病。

穴位揿按能够刺激神经系统,释放内啡肽等内源性痛缓解物质,达到镇痛效果。

揿按“合谷穴”可缓解头痛、牙痛、腹痛等疼痛。

揿针疗法还可以通过调节气血流通,改善瘀阻的情况,进一步缓解疼痛症状。

揿针疗法在神经系统疾病中也有广泛应用。

揿按“内关穴”可通过刺激交感神经,调节心血管功能,有效缓解高血压、心绞痛等症状。

揿按“太冲穴”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脑部供血,对脑血栓、脑梗塞等疾病具有帮助。

揿针疗法还可以用于调节消化系统功能。

穴位揿按能够调理脾胃,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从而改善消化不良、胃肠炎等问题。

揿按“足三里穴”可起到健脾和胃的作用。

揿针疗法还可以在妇科疾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揿按“关元穴”可调整女性内分泌系统,帮助调节月经周期,减轻经痛症状。

揿按“水道穴”可增强子宫收缩力,促进产后子宫恢复,有助于产后康复。

揿针疗法还可以用于美容养颜。

通过揿按特定穴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皮肤血液供应,增强皮肤弹性,从而达到抗衰老、美容养颜的效果。

揿按“四白穴”可缓解面部皱纹,提升面部肌肤紧致度。

揿针疗法是一种有效、安全的中医疗法,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

无论是治疗疼痛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还是调节消化系统功能、妇科疾病治疗、调节精神情绪,甚至是美容养颜,揿针疗法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仍需要医生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揿按,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揿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揿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揿针疗法的临床应用揿针疗法,又称为“穴位刺激”或“腧穴刺激”,是中医学中一种重要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它通过插入特定穴位,刺激相关神经末梢,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

揿针疗法的临床应用广泛,下面将介绍一些主要的临床应用领域。

1. 疼痛管理:揿针疗法在疼痛管理上有着显著的效果。

对于急性和慢性颈项痛、腰背痛以及关节疼痛等,揿针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相关腧穴,舒缓疼痛、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并改善相关症状。

2. 消化系统疾病:揿针疗法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上也有着良好的应用。

对于胃炎、胃溃疡、急慢性肠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揿针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相关腧穴,调节胃肠道的蠕动及分泌功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吸收,加速废物排出,从而改善胃肠道疾病的症状。

3. 神经系统疾病:揿针疗法对于神经系统疾病,如头痛、偏头痛、面瘫、失眠等也有良好的临床应用。

通过刺激相关腧穴,可以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神经血液循环,缓解神经痛、促进睡眠,从而减轻相关疾病的症状。

4. 呼吸系统疾病:揿针疗法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上也有一定的疗效。

对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揿针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相关腧穴,调节呼吸道的张力,扩张气道,促进气体交换,缓解症状,减少发作频率。

5. 内分泌失调:揿针疗法对于内分泌失调的调节也有明显效果。

对于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失调等,揿针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相关腧穴,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平衡,改善内分泌功能,调节生理周期,减轻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力。

揿针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临床应用广泛。

无论是疼痛管理、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还是内分泌失调等,揿针疗法都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揿针疗法的具体疗效和适应症,需要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综合评估和选择。

在接受揿针疗法治疗时,应该选择正规的中医医生进行治疗,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揿针疗法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验证,以提高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一般规律:幼儿用 0.3mm 和 0.6mm;眼部周围用 0.3mm 和 0.6mm;面部用 0.6mm 和 0.9mm;耳穴用 0.6mm;颈部用 0.9mm 和 1.2mm;体穴用 1.2mm 和 1.5mm。腕踝关节根 据部位不同选择适宜长度。
3)根据人体的体型胖瘦,选用型号适当调整。
(3)操作方法
3) 充分发挥中医护理在治未病、老年病和慢性病防治、康复工作中的特色优势作用。以机构为支撑、家 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促进中医护理服务逐步向基层和家庭拓展,向老年护理、慢病护理、临终关怀等 领域延伸。
2、来源和规范
( 1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里面介绍中医护理技术一共有 23 项,其中包括皮内针。说明 皮内针治疗是中医护理可以应用的手段之一。里面详细介绍了《皮内针法操作流程图》。
哮喘、 青少年假性近视、多动症、小儿斜颈、脑瘫、抑郁)。 10)骨科: 急性腰扭伤止痛, 急性软组织扭伤止痛, 网球肘、踝关节扭伤止痛, 膝骨关
节炎止痛,术后止痛。 11)疼痛科: 各类病症减缓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肋间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 头面部疼痛、 偏头痛、 丛集体性头痛、 枕神经痛、 颞颌关节炎、 颈肩 部疼痛、 神经根性颈椎病、椎动脉性颈椎病、 颈肩部肌肉劳损、 肩周炎、 腰腿部疼痛、 腰三横突综合征、 腰椎间盘突出止痛、 骶髂关节炎止痛、 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损伤、 膝关节病止痛、 上肢疼痛、 肱骨内上髁/外上髁炎) 12)呼吸内科: 症状减缓(感冒、 咳嗽)。
3)产科:正常分娩, 促泌乳, 产后术后癃闭, 术后促肛门排气, 痛经, 盆腔炎, 预防和缓解剖 宫产产妇胃肠道反应。
4) 肛肠科: 混合痔、痔瘘术后疼痛止痛,便秘腹泻改善,减缓术前焦虑紧张。 5) 肿瘤科:预防化疗呕吐恶心,癌性疼痛止痛, 胃脘痛止痛。 6) 针灸康复科: 缓解疼痛( 头痛、 偏头痛、 神经性头痛、 风湿关节炎止痛、肩周炎止痛、神经
医护理措施,丰富“辨证施护”的内涵。梳理、总结、提炼常见病和优势病种中医护理经验,制定中医护 理方案,并推广实施。到 2015 年,制订并实施中医护理方案 100 个。
2) 大力推进中医综合治疗工作,中医医疗机构应广泛应用中医护理技术,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 民族医医院,下同)每个科室至少开展 4 项以上中医护理技术,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技术操作规程。
(2)专科护理
1)耳鼻喉科:解决鼻塞问题(过敏性鼻炎、急性鼻炎、鼻窦、慢性鼻炎、鼻窦炎),改善症状(恶 心呕吐、吞咽困难、舌强语蹇、面瘫、 急性咽喉炎、 慢性咽喉炎、 耳鸣、 耳聋、 分泌性中耳炎、 化脓性中耳炎)。
2)眼科: 症状减缓(干眼症、近视弱视、开角型青光眼、眼睑痉挛、预防慢性葡萄膜炎复发、视神 经萎缩)。
揿针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目录
政策法规 护理应用 风险及注意事项
01
政策法规
(一)国家支持政策
1、国家大力支持中医护理发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护理工作的意见》 国中医药医政发〔 2013〕 42 号 1) 各中医医疗机构和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要积极探索针对疾病的不同症状和证候实施有针对性的中
三、风险及注意事项
8、禁忌症
1)严重心脏病患者不宜用,更不宜采用强刺激。 2)严重器质性疾病及伴有重度贫血者。 3)凝血机制有问题者。 4)局部皮肤出现湿疹、溃疡、冻疮破溃等情况。 5)有习惯性流产者。
谢谢您的聆听!
( 2 ) 医生开医嘱,护理操作。
依据: 1.3.6.3 “遵照医嘱,选择腧穴,消毒皮肤后实施埋针”
( 3 ) 护理经过相关培训就可以操作中医护理技术,不需要取得相关操作资格证。
依据: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细则(护理相关部分) --“检查科室中医护理技术培训,检查 方法:抽查科室,查阅相关资料并实际考查”。而不是检查护理操作人员是否已经取得操作资 格证。
2、应用范围
(1)常见症状
疼痛, 便秘, 恶心、 呕吐, 耳鸣, 促进肠蠕动促排气, 腹胀, 胸闷心悸, 咳嗽, 失眠, 高血压, 水肿, 四肢麻木, 头昏头痛, 纳呆, 咽痛,关节痛, 体质虚弱、 健脾和胃, 促泌乳, 腰背部酸胀, 高血糖, 呃逆,缩短产程, 肩周炎, 带状疱疹, 正常分娩镇痛, 三叉神经痛, 咽证,面神经炎, 尿潴留, 尿频, 颈椎病, 强直性脊 柱炎, 眩晕证, 痹证,鼻塞, 发热, 外伤痛证。
1)进针方法
2)取针方法
三、风险及注意事项
1、皮内针埋针时间的长短应根据病情和季节等因素决定。一般为1-3天,最长可达一周。 2、若天气炎热,留针时间留针时间不宜超过2天,以防感染。 3、留针期间,嘱患者每天自行按压胶布2-3次,每次约1分钟,强度以自己能耐受为度,可 增强疗效。 4、埋针后如果出现发红,发痒,应立即剥除。 5、防脱落,不能抓挠。 6、洗澡前剥除。 7、皮肤局部有红疹,破损,炎症等情况,不宜埋针。
(2)可以全院使用。所有医院住院病房、几乎所有床位都可以辩证施护。
(二)护理应用
1、认识揿针
揿:用手按, 顾名思义揿针就是用手按针,这是一种新型的皮内针。 ➢揿针:皮内针的一种 . ➢皮内针:中医针灸治疗的分支,属于“浮刺” 和“浅刺”。是将针 具固定于腧穴皮内或皮下,并留针较长时间的一种疗法,又称“埋针法” ➢浅刺:将特定针具刺入表皮较浅部位的一种针法 。
1) 培训计划 2) 护理人员接受中医护理技术培训的相关记录 3) 中医护理技术培训图像记录 4) 中医护理技术光碟 5) 中医护理技术的标准
3、医保收费
(1)皮内针治疗 是甲类医保收费项目,收费编码是 PBCD0801。 收费标准47.2元 /每个穴位,揿针不再单独收费。与穴位埋线治疗不能同时报销;一天不超过6个穴位, 同一穴位3天内限报销1次。
根型颈椎病止痛), 头晕, 尿潴留, 缓解痉挛, 面瘫, 口眼歪斜, 吞咽障碍, 肩手综合征。
7) 消化内科: 改善症状( 便秘实症、 便秘虚症、 泄泻、 胃脘痛、 呃逆) 内科: 高血 压辅助降压 心绞痛止痛
8) 口腔科: 复发性口腔溃疡止痛 9)儿科: 过敏性鼻炎引起的鼻塞, 改善症状( 功能性消化不良、 腹泻、 抽动症、 遗尿、
3、护理操作方案
(1)根据症状选择相应的施护方案
例:
(2)揿针规格选择
1)选择适宜针长。 揿针作用于表皮神经末效,而是要“恰到好处”,追求安全、舒适、长效刺激。根据 人体不同部位的皮肤厚度科学设计、常用的五种不同长度规格: 0.6mm0.9mm1.5mm,直径 为 0.2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