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铃揿针 PPT

合集下载

揿针-疼痛PPT参考幻灯片

揿针-疼痛PPT参考幻灯片
——祝贺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
2020/3/1
3
创新型皮内针 ——现代中医埋针治疗技术
2020/3/1
4
理论依据
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 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学 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经络、腧穴、针灸技术及临 床治疗等部分。
2020/3/1
5
2020/3/1
11
揿针特点
1.适应症广,易于操作,无不良反应 凡体针适应症均可采用揿针治疗,操作简单,只需要掌握
要领,针入皮下,且针不达深层,不会伤及脏腑、神经干及大血 管,是针法中最安全之一。因皮内针针体短小,故少有痛感,而 且皮内针埋于皮内或皮下,能给特定腧穴以持久的刺激,晕针现 象也较传统针法更少发生,更不会出现传统针灸中断针、弯针及 滞针现象,不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和不适感。
2020/3/1
14
3. 操作简便,节省时间 揿针疗法是一种较为简便的针刺方法,只需严格按照
操作规范,一般术者均可完成,其次是方便患者,不同于体 针需要长时间保持特定的留针姿势,揿针施术完成后患者即 可离去。这样不仅节约了患者就医时间,同时节省了医疗 空间,对缓解医疗资源紧缺状况大有裨益。
2020/3/1
15
4.刺法安全,易于接受 揿针疗法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针刺方法,目前临床常用的揿针
规格:0.2mm×(0.6-1.5)mm;其直径和长度均比普通针灸针小, 刺入深度有限,极大的避免了一些针刺相关不良事件,其次, 揿针采用皮下浅刺,其针感较轻,对于一些害怕针刺的患者以 及儿童尤其适宜,易于接受
2020/3/1
2020/3/1
18
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 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十二皮部居于人体最外层,又与经络 气血相通,故是机体的卫外屏障,起到保卫机体、抗御外邪、 反映病症的作用。

清铃揿针-PPT课件

清铃揿针-PPT课件
• 皮内针埋针时间的长短应根据病情和季节等因素决定。一般为1-3天,最长可达一 周。若天气炎热,留针时间留针时间不宜超过2天,以防感染。留针期间,嘱患者 每天自行按压胶布2-3次,每次约1分钟,强度以自己能耐受为度,可增强疗效。
• 出针时,医者一手固定埋针部位两侧的皮肤,另一手取下胶布,然后再持镊子 夹住针尾,将针取出,并对埋针部位消毒。
此,对于一些惧针的患者来说比较容易接受,并且揿针对任何年龄、体质均适用,
易于推广。
3、操作简单:一贴一按即可,只要临床辨证、诊断正确,取穴精准,操作正确,一
般都能取得比较好的疗效。
4、不影响活动:因为揿针只及皮下,不会发生滞针、晕针、弯针等现象,所以不影
响患者运动,反而,有的疾病适当做一些活动反而会使经气疏通、气血流畅,痉挛
2021
4
一、针具
皮内针有两种类型:
1、麦粒型皮内针:也称颗粒型皮内针。针长长5-10mm,针柄呈圆形,针身与
针柄在同一平面。 2、图钉型皮内针:也称揿钉型皮内针。针身长2-2.5mm,针柄呈圆形,其直 径约4mm,针身与针柄垂直,形似图钉状。
LOREM IPSUM DOLOR
2021
5
• 二、皮内针的操作方法
2021
13
• 我在这里只是简单的介绍一下揿针的临床应用,其他 的还需要我们自己看书,查阅资料才能真正把知识学 到手!


希望我们大家能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2021
14
•谢谢!
2021
15
得解,使扭伤的肌肉和小关节恢复原位。有研究表明:急性腰扭伤,在双侧肾俞、
腰阳关、阿是穴贴上揿针后,嘱患者缓慢活动腰部,疼痛很快就会缓解。
2021

揿针疼痛 ppt课件

揿针疼痛 ppt课件
《山海经》记载有“高氏 之山,有石如玉,可以为箴。” 这是远古人类以砭石代针治病 的佐证。
理论依据
揿针属于皮内针的一种,皮内针法由《灵枢·官针》篇中 所记载的“十二刺”中的“浮刺”针法发展而来。
皮内针法,是将特制的小型针具固定于腧穴部位的皮内、 做较长时间留针的一种方法,又称“埋针法”
颗粒型(又称麦粒型)
揿钉型(又称图钉型)
清铃揿针
文献搜索
时 期:从不限日期到2016年5月 数 据 库: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万方数据库 、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
据库 搜索标准:“皮内针”“耳穴埋针”“揿针”为主题 词进行文献精确检索 数 量:523篇。 文献纳入标准:采用皮内针治疗疾病的临床研究文献(病例数≥1例);
本法可以给穴位以持续刺激,解决惧针,减少反复针刺 的麻烦,病人还可以自己手压埋针以加强刺激。较之传统的毫 针刺法,皮内针在临床上有着其独特的优势
揿针特点
1.适应症广,易于操作,无不良反应 凡体针适应症均可采用揿针治疗,操作简单,只需要掌握
要领,针入皮下,且针不达深层,不会伤及脏腑、神经干及大血 管,是针法中最安全之一。因皮内针针体短小,故少有痛感,而 且皮内针埋于皮内或皮下,能给特定腧穴以持久的刺激,晕针现 象也较传统针法更少发生,更不会出现传统针灸中断针、弯针及 滞针现象,不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和不适感。
操作规范,一般术者均可完成,其次是方便患者,不同于体 针需要长时间保持特定的留针姿势,揿针施术完成后患者即 可离去。这样不仅节约了患者就医时间,同时节省了医疗 空间,对缓解医疗资源紧缺状况大有裨益。
4.刺法安全,易于接受 揿针疗法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针刺方法,目前临床常用的揿针
规格:0.2mm×(0.6-1.5)mm;其直径和长度均比普通针灸针小, 刺入深度有限,极大的避免了一些针刺相关不良事件,其次, 揿针采用皮下浅刺,其针感较轻,对于一些害怕针刺的患者以 及儿童尤其适宜,易于接受

医学清铃揿针医疗课件

医学清铃揿针医疗课件

三、临床应用
皮内针法适用于需要持续留针的慢性疾病以及经常发作的疼痛性疾病。临 床多用于以下病证。
1、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病、神经衰弱、面肌痉挛、支气管哮喘、月经不调 、软组织损伤、小儿遗尿等病证。
2、经常发作的疼痛性疾病,如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胃脘痛、胆绞痛、关 节痛、痛经等病证。
3、其他病证,如用于戒烟、戒毒、减肥等。
注意事项:1、埋针宜选用较易固定且不妨碍肢体运动的部位。
2、埋针期间,针处要避免潮湿,以免感染。热天汗出较多,埋 针时间不宜过长。若发现埋针局部感染,应将针取出,并对症处理。
3、皮损、红肿、紫癜、瘢痕、体表大血管部位及孕妇下腹、腰 骶部和金属过敏者禁针。
LOREM IPSUM DOLOR
清铃揿针
规格:橙色 黄色 绿色 蓝色 粉色 针长:0.3mm 0.6mm 0.9mm 1.2mm 1.5mm
一、皮内针的中医理论基础源于《内经》中的浅刺理论,浅刺的发展历史为:
1、奠基于《内经》:其“浅刺”、“浮刺”法皆为通过刺激人体浅表部位而达到 治疗的目的,奠定了浅刺法(皮内针)的基础。
2、发展与唐宋《针灸甲乙经》:其对皮部、络脉、筋经、卫气相关理论及浅刺腧 穴进行归纳总结,使浅刺相关理论第一次由散在性论述转变为集中化、系统化的理论 体系。
腰部,疼痛很快就会缓解。
临床应用
1、脏腑病:
如失眠:心俞、脾俞、三阴交
心气不足:配神门、内关 心肾不交:配太溪、复溜 肝郁气滞:配太冲、外关 胆郁痰阻:配丰隆、阴陵泉
2、头面、五官疾病:如三叉神经痛: 可取阳白,四白、翳风、合谷
3、经络病: 如颈椎病:可取大椎,夹脊穴(阳性反应平面上、下两对)、肩中俞等穴。
肩周炎:肩髃、肩髎、肩贞、天宗、肩外俞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阳关、肾俞双侧,秩边、阿是穴等

清铃揿针 参考幻灯片17页PPT

清铃揿针 参考幻灯片17页PPT
清铃揿针 参考幻灯片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揿针疼痛PPT课件

揿针疼痛PPT课件
430000011,收费标准由各省市制定,收费大多在20元左右 (按每个穴位)。
39
.
1、揿针的特色与优势是“浅刺”、“无痛”、“长效” 的柔和刺激,应属于软针灸的一种,其疗效作用是通过时 间积累,以时效换量效。应用于体穴时,正好与传统毫针 (硬针灸)的“深刺”、“酸麻重胀”、“短时间留针” 的疼痛刺激相互补。且揿针对于一些针灸敏感人群,亦有 柔和的得气感。 注:关于“硬针灸”和“软针灸”详见《美国针灸热传奇》
操作规范,一般术者均可完成,其次是方便患者,不同于体 针需要长时间保持特定的留针姿势,揿针施术完成后患者即 可离去。这样不仅节约了患者就医时间,同时节省了医疗 空间,对缓解医疗资源紧缺状况大有裨益。
15
.
4.刺法安全,易于接受 揿针疗法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针刺方法,目前临床常用的揿针
规格:0.2mm×(0.6-1.5)mm;其直径和长度均比普通针灸针小, 刺入深度有限,极大的避免了一些针刺相关不良事件,其次, 揿针采用皮下浅刺,其针感较轻,对于一些害怕针刺的患者以 及儿童尤其适宜,易于接受
创新型皮内针
汇报人:罗磊 针灸学博士 四川唯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1
.
2
.
习主席强调,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 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 和的大好时机,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 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 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 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 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12
.
2. 动态留针,效应累积 将静态留针变为动态留针。传统针刺留针时间一般为30

清铃揿针医学知识专题讲座培训课件

清铃揿针医学知识专题讲座培训课件
3、成熟于元明《针灸大成》:各医家开始以辩证为核心行使浅刺,将浅刺法与补 泻理论相结合,对浅刺手法上描述更为细致,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达到成熟。
二、皮内针中医理论基础
1、十二皮部理论:在十二皮部理论指导下通过治皮毛而起到抗病防病之功。
2、卫气理论:卫气行于人体肌肤体表,皮内针就是基于卫气理论,通过刺激人体 浅表部位,调节卫气,激发机体卫外能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皮内针和留针术:《素问•离合真邪论》记载:“吸则纳针,无令气忤,静以久留 ”。留针的目的在于候气或者调气,而其最终目的则是达到气血调和,阴阳平衡。
规格:橙色 黄色 绿色 蓝色 粉色 针长:0.3mm 0.6mm 0.9mm 1.2mm 1.5mm
直径:0.2mm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操作
揿针的操作其L实OR很E简M单I,P就S是UM只需D要OL找O准R要用的腧穴,
将揿针贴在穴位上,快速用手按一下,就可以了,只需要 注意——需等消毒液体干了以后再贴揿针,在将一半的剥 离纸揭开后手指不要触碰到里面的胶布,如果手上有汗液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针具 LOREM IPSUM DOLOR
皮内针有两种类型: 1、麦粒型皮内针:也称颗粒型皮内针。针长长5-10mm,针柄呈圆形,针身与
针柄在同一平面。 2、图钉型皮内针:也称揿钉型皮内针。针身长2-2.5mm,针柄呈圆形,其直 径约4mm,针身与针柄垂直,形似图钉状。
另一方面,皮内针针刺留于相应穴位后,可诱导肥大细胞脱 颗粒,使其释放蛋白酶、缓激肽、组胺、前列腺素、细胞因 子等化学物质,增强血管通透性,使血管内渗出物质,也可 进一步兴奋神经末梢;同时,表皮中的朗格汉斯细胞作为免 疫活性细胞参与免疫应答,参与集体免疫调控。长久的留针 产生持续的刺激,经神经-内分泌-免疫复杂网络传导整合后 ,发挥对靶器官的作用,产生皮内针针刺效应。

清铃揿针的结构

清铃揿针的结构

清铃揿针的结构清铃揿针是一种常用于医疗和美容领域的器械,它的结构设计既简单又实用。

清铃揿针由握柄、针体和针尖三部分组成。

握柄是握持揿针的部分,通常采用塑料材质制成,手感舒适且易于操作。

针体是揿针的主体部分,一般由不锈钢或医用塑料制成,具有足够的硬度和强度,以确保揿针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针尖是揿针的关键部分,通常采用锋利的金属材质制成,以便于在皮肤上进行刺激和揿压。

清铃揿针的结构简单,但其作用却不可小觑。

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对皮肤的揿压和刺激,来达到促进血液循环和调节经络的目的。

在医疗领域,清铃揿针常被用于治疗一些与血液循环和经络有关的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等。

在美容领域,清铃揿针则常被用于面部护理,通过刺激面部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皮肤质量和延缓衰老。

使用清铃揿针时,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揿针尺寸和针尖形状。

一般来说,揿针尺寸应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和具体部位的大小来选择。

针尖形状也有多种选择,如圆头、方头等,不同形状的针尖适用于不同的治疗和护理需求。

在使用清铃揿针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保持揿针的清洁和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揿针力度和角度,以免对皮肤造成不必要的刺激。

同时,揿针的时间和频率也要控制适当,避免过度刺激导致不适。

最后,使用后要及时清洗和消毒揿针,以保证下次使用时的卫生安全。

清铃揿针的结构简单实用,易于操作,但在使用时仍需谨慎。

对于医疗和美容领域的专业人士来说,熟练掌握清铃揿针的使用方法和技巧非常重要。

而对于一般用户来说,如果需要使用清铃揿针进行日常保健或护理,最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使用的安全和有效。

清铃揿针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和美容器械,其结构简单实用。

通过对皮肤的揿压和刺激,清铃揿针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调节经络,达到治疗和护理的效果。

使用时需要注意卫生、力度和角度等因素,以确保使用的安全和有效。

通过正确使用清铃揿针,我们可以更好地享受医疗和美容的益处,提升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临床应用
心气不足:配神门、内关 心肾不交:配太溪、复溜 肝郁气滞:配太冲、外关 胆郁痰阻:配丰隆、阴陵泉
1、脏腑病: • 如失眠:心俞、脾俞、三阴交
• •
2、头面、五官疾病:如三叉神经痛: 可取阳白,四白、翳风、合谷



3、经络病: 如颈椎病:可取大椎,夹脊穴(阳性反应平面上、下两对)、肩中俞等穴。


三、临床应用
皮内针法适用于需要持续留针的慢性疾病以及经常发作的疼痛性疾病。临 床多用于以下病证。 • 1、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病、神经衰弱、面肌痉挛、支气管哮喘、月经不 调、软组织损伤、小儿遗尿等病证。 • 2、经常发作的疼痛性疾病,如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胃脘痛、胆绞痛、 关节痛、痛经等病证。 • 3、其他病证,如用于戒烟、戒毒、减肥等。 注意事项:1、埋针宜选用较易固定且不妨碍肢体运动的部位。 2、埋针期间,针处要避免潮湿,以免感染。热天汗出较多,埋 针时间不宜过长。若发现埋针局部感染,应将针取出,并对症处理。 3、皮损、红肿、紫癜、瘢痕、体表大血管部位及孕妇下腹、腰 骶部和金属过敏者禁针。
• • • • •

• • • • • • • •

15、肥胖症:● 内分泌、脾、肺、神门● 内分泌、饥点、三焦、脾、胃、大肠● 内分泌、三焦、 脾、胃、肝、神门 16.膝骨性关节炎:心俞、胆俞、肾俞 耳尖、肾、膝 17.麦粒肿:● 眼、肝、神门● 眼、目1、目2 18.抑郁:太冲、合谷、肝俞、心俞、神门● 神门、肝、心● 神门、肝、皮质下、内分泌 19.戒烟:神门、戒烟穴● 神门、肺● 肺、内分泌 20.慢性前列腺炎:关元、命门、双肾俞、双中髎前列腺、尿道、神门、外生殖器 21.泌尿系结石:● 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口● 肾、膀胱、输尿管、交感 22.过敏性鼻炎:迎香、合谷、肺腧、阴陵泉肺、内鼻、外鼻、神门 23.慢性咽炎:廉泉、照海、血海、太溪咽喉、肾上腺、肺、扁桃体 24.三叉神经痛:阳白、四白、翳风、合谷神门、胃、面颊 25.泄泻:天枢、足三里、上巨虚 ● 脾、胃、大肠小肠、内分泌● 脾、胃、大肠、小肠、神门 26.粉刺:内分泌、皮质下 27.黄褐斑:● 内分泌、皮质下、肝、肾、交感● 内分泌、皮质下、卵巢、大肠、肺 28.神经性头痛:太阳、悬颅、太冲皮质下、脑干 29.高血压:肝俞、胆俞、三阴交双侧降压点、脑点、心、肝炎点
一、针具 皮内针有两种类型: 1、麦粒型皮内针:也称颗粒型皮内针。针长长5-10mm,针柄呈圆形,针身与
针柄在同一平面。 2、图钉型皮内针:也称揿钉型皮内针。针身长2-2.5mm,针柄呈圆形,其直 径约4mm,针身与针柄垂直,形似图钉状。
LOREM IPSUM DOLOR
• •
二、皮内针的操作方法
清铃揿针
规格:橙色 黄色 绿色 蓝色 粉色 针长:0.3mm 0.6mm 0.9mm 1.2mm 1.5mm 直径:0.2mm
LOREM IPSUM DOLOR
操作
揿针的操作其实很简单,就是只需要找准要用的腧穴, 将揿针贴在穴位上,快速用手按一下,就可以了,只需要 注意——需等消毒液体干了以后再贴揿针,在将一半的剥 离纸揭开后手指不要触碰到里面的胶布,如果手上有汗液 的话可能会影响胶布的粘性,还有可能会造成感染。
针刺前对皮内针、镊子(或持针钳)和埋针部位皮肤均应严格消毒。 • (一)图钉型皮内针刺法 • 医者用一手固定所刺部位的皮肤,另一手用镊子或持针钳夹住针尾直刺入皮内。 然后用大小合适的脱敏胶布覆盖于针尾,按压固定。 • (二)麦粒型皮内针刺法 • 医者一手固定所刺部位的皮肤,另一手用镊子或持针钳夹住针尾平刺入皮内。然 后在露出的圆形针柄与皮肤之间垫一橡胶膏,或粘贴一小块胶布,再用脱敏胶布覆 盖在针柄上。 • 皮内针埋针时间的长短应根据病情和季节等因素决定。一般为1-3天,最长可达一 周。若天气炎热,留针时间留针时间不宜超过2天,以防感染。留针期间,嘱患者 每天自行按压胶布2-3次,每次约1分钟,强度以自己能耐受为度,可增强疗效。 • 出针时,医者一手固定埋针部位两侧的皮肤,另一手取下胶布,然后再持镊子 夹住针尾,将针取出,并对埋针部位消毒。
肩周炎:肩髃、肩髎、肩贞、天宗、肩外俞等。 •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阳关、肾俞双侧,秩边、阿是穴等

• • •
揿针临床指南上的穴位

• • • • • •

• •

1、颈椎病:大椎、双侧颈部夹脊穴(阳性反应平面上、下两对)、肩中俞(双侧) 2、腰椎间盘突出:● 腰阳关、肾俞(患侧)、阿是穴、秩边、风市、阳陵泉● 大肠俞、肾俞、委中、阳陵泉 3、近视:光明、至阴、风池、肝俞、肾俞、翳风 眼、目1、目2、肝、肾 4、痤疮:● 内分泌、交感、皮质下、肺、肾上腺● 内分泌、交感、皮质下、肺、脾、胃● 内分泌、交感、皮 质下、面颊、肝 5、扁平疣:● 肺、内分泌、皮质下、耳部相应部位● 肺、神门、内分泌 6、失眠:心俞、脾俞、三阴交。心气不足加:神门、内关;心肾不交加:太溪、复溜;肝气郁结加:太冲、外 关;胆郁痰扰加:丰隆、阴陵泉。● 神门、皮质下、心、肝● 神门、皮质下、内分泌、心、胆、三焦 7、痛经:次髎、血海、三阴交,● 内分泌、子宫、卵巢● 神门、内分泌、交感、皮质下、子宫 8、遗尿:● 关元、肾俞、三阴交、太溪● 中极、关元、膀胱俞、三阴交,膀胱、肾、脾、皮质下、交感 9、呃逆:● 膈俞、内关● 膈俞、攒竹,膈、胃、交感、神门 10、哮喘:● 肺俞、定喘、膻中● 肺俞、定喘、肾俞、脾俞 11、面肌痉挛:● 面部痉挛处、肝俞、肾俞● 肝俞、肾俞、阳白、四白、瞳子髎、颧髎、神门、皮质下。 12、偏头痛:● 阿是穴、合谷、外关、太阳● 阿是穴、合谷、瞳子髎、太阳,神门、交感、脑、内分泌。 13、胆石症:肝俞、脾俞、胃俞、胆俞、阳陵泉、外关● 交感、神门、皮质下、肝胆● 肝、胆、脾、胃、三焦、 内分泌 14、便秘:● 腹结(左)、天枢● 腹结(左)、大肠俞、支沟、上巨虚 ,直肠、大肠、肺
LOREM IPSUM DOLOR
一、皮内针的中医理论基础源于《内经》中的浅刺理论,浅刺的发展历史为: • 1、奠基于《内经》:其“浅刺”、“浮刺”法皆为通过刺激人体浅表部位而达到 治疗的目的,奠定了浅刺法(皮内针)的基础。 • 2、发展与唐宋《针灸甲乙经》:其对皮部、络脉、筋经、卫气相关理论及浅刺腧 穴进行归纳总结,使浅刺相关理论第一次由散在性论述转变为集中化、系统化的理 论体系。 • 3、成熟于元明《针灸大成》:各医家开始以辩证为核心行使浅刺,将浅刺法与补 泻理论相结合,对浅刺手法上描述更为细致,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达到成熟。 二、皮内针中医理论基础 • 1、十二皮部理论:在十二皮部理论指导下通过治皮毛而起到抗病防病之功。 • 2、卫气理论:卫气行于人体肌肤体表,皮内针就是基于卫气理论,通过刺激人体 浅表部位,调节卫气,激发机体卫外能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 3、皮内针和留针术:《素问•离合真邪论》记载:“吸则纳针,无令气忤,静以久 留”。留针的目的在于候气或者调气,而其最终目的则是达到气血调和,阴阳平衡。
LOREM IPSUM
揿针的特点
LOREM IPSUM DOLOR
1、起效快:有许多研究表明,对于一些疼痛性质的疾病,揿针往往能起到针到痛减 之效,适当的留针还可以预防疼痛发作。 2、安全、无痛:因为揿针只及皮下,不会伤及皮下的神经、血管、脏腑等组织,因 此,对于一些惧针的患者来说比较容易接受,并且揿针对任何年龄、体质均适用, 易于推广。 3、操作简单:一贴一按即可,只要临床辨证、诊断正确,取穴精准,操作正确,一 般都能取得比较好的疗效。 4、不影响活动:因为揿针只及皮下,不会发生滞针、晕针、弯针等现象,所以不影 响患者运动,反而,有的疾病适当做一些活动反而会使经气疏通、气血流畅,痉挛 得解,使扭伤的肌肉和小关节恢复原位。有研究表明:急性腰扭伤,在双侧肾俞、 腰阳关、阿是穴贴上揿针后,嘱患者缓慢活动腰部,疼痛很快就会缓解。
制作者:汪敏
揿针疗法
揿:用手按 顾名思义揿针就是用手按针,这是一种新型的皮内针。 皮内针:是将针具固定于腧穴皮内或皮下,并留针较长时间的一种疗 法,又称“埋针法”。 皮内针最早由日本的赤羽幸兵卫首创于1950年,后中国的中医学家 承淡安先生受其启发,仿制了皮内针,并在此基础上发明了使用更加 简便的揿针。

• •

皮内针应用的西医理论研究 皮肤是人体的第三大脑,拥有完整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皮内针刺入皮肤后,一方面可直接刺激神经末梢,神经兴奋 沿着神经通路到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和大脑,激活神经系统调 节,通过一些信号因子,进而激活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发挥其调整和治疗作用 另一方面,皮内针针刺留于相应穴位后,可诱导肥大细胞脱 颗粒,使其释放蛋白酶、缓激肽、组胺、前列腺素、细胞因 子等化学物质,增强血管通透性,使血管内渗出物质,也可 进一步兴奋神经末梢;同时,表皮中的朗格汉斯细胞作为免 疫活性细胞参与免疫应答,参与集体免疫调控。长久的留针 产生持续的刺激,经神经-内分泌-免疫复杂网络传导整合后, 发挥对靶器官的作用,产生皮内针针刺效应。

我在这里只是简单的介绍一下揿针的临床应用,其他 的还需要我们自己看书,查阅资料才能真正把知识学 到手!
• •
希望我们大家能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