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泽县重点防护林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防护林建设方案(四)

防护林建设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尤其是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防止自然灾害的发生,加强防护林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二、工作原理防护林是指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利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起到防风、防沙、防水、防火、防噪音等作用。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1. 防风:防护林能够有效减缓风速,降低风力对农田和建筑物的破坏。
2. 防沙:防护林能够截留沙尘,减少沙尘暴的发生,保护农田和城市的安全。
3. 防水:防护林能够增加土壤的水分含量,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4. 防火:防护林能够有效减缓火势蔓延速度,起到防火隔离带的作用。
5. 防噪音:防护林能够吸收和隔离噪音,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实施计划步骤1. 确定防护林建设的具体区域和规模,根据地形、气候和植被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规划。
2. 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根据地区的特点选择抗风、抗沙、抗旱、抗寒的树种。
3. 进行土壤改良和水源保护工作,提高土壤肥力和水源涵养能力。
4. 进行植树造林工作,根据规划确定的栽植密度和栽植方式进行植树。
5. 定期进行护林管理工作,包括修剪、病虫害防治、灌溉等工作,保证防护林的健康生长。
四、适用范围防护林建设适用于各类生态环境脆弱、易发生自然灾害的地区,包括沙漠化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高风险地区等。
五、创新要点1. 利用生态学原理,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提高防护林的抗风、抗沙、抗旱能力。
2. 结合土壤改良和水源保护工作,提高防护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3. 引入现代技术手段,如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进行防护林建设的规划和监测。
六、预期效果1. 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和水源涵养能力。
2. 减缓风速,降低风力对农田和建筑物的破坏。
3. 减少沙尘暴的发生,保护农田和城市的安全。
4. 减缓火势蔓延速度,起到防火隔离带的作用。
重点防护林工程实施方案

重点防护林工程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森林资源的保护和重建已成为全球各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国家森林覆盖率的国家,森林资源的保护和重建也成为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为了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实施重点防护林工程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项目目标1. 建设一批具有防风、固沙、保水、调节气候和改善生态环境功能的重点防护林;2. 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森林资源供给;3. 保护珍贵的森林生态资源,恢复生态平衡;4. 提高全社会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促进环保事业的发展。
三、实施方案1. 选址规划根据国家对森林资源的保护规划和要求,结合实际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地形地貌特点,选址规划是重点防护林工程实施的首要任务。
应首先选择林地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较低的地区作为重点防护林工程的实施区域,然后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科学合理地规划重点防护林的位置和范围,确保项目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效益。
2. 植树造林重点防护林工程实施的核心内容是植树造林。
在选址规划完成后,应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气候特点、植被类型等因素,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植树造林。
同时,应关注树种的生长速度、抗逆性等特点,选择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树种,以提高植树造林的成活率和林地的覆盖率。
3. 科学抚育对于已经植树造林的重点防护林,应进行科学的抚育管理。
抚育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树木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以保证树木的健康生长,同时提高林地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4. 生态修复在重点防护林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应注重生态修复工作。
由于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导致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等严重问题,因此在植树造林的同时,应加强生态修复工作,修复水土流失地、疏林地和退化地,恢复地区生态环境的平衡。
5. 生态保护为了提高重点防护林的生态效益,应加强对林区生态环境的保护。
重点加强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管理,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教育,加强对林区的巡查监管,杜绝乱砍滥伐等行为,保护重点防护林内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防护林建设方案

防护林建设方案
背景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自然环境遭受到了各种威胁,其中包括土地退化、洪涝灾害等。
为了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建设防护林已成为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目标
本方案的目标是通过建设防护林,提供生态保护、土壤保持、水资源保护以及生物多样性维护的功能。
方案概述
防护林建设方案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选址
选择适当的地点进行防护林的建设。
优先考虑那些土壤退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
2. 树种选择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树种,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等。
根据地区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树种组合,以增加林地的抗灾能力。
3. 种植和护理
根据设计方案,在选定的地点进行种植工作,确保树木的健康和成活率。
在成长过程中,对林地进行充分的护理,包括浇水、施肥、修剪等。
4. 管理和监测
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监测防护林的生长和效果。
定期进行巡视,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的问题。
5. 教育和宣传
通过举办培训课程、宣传活动等手段,提高公众对防护林建设的认识和参与度。
预期效果
防护林建设方案的预期效果包括:
- 减轻土地退化和水资源污染的程度。
- 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濒危物种。
- 提供自然资源和生态服务的可持续利用。
- 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结论
通过实施防护林建设方案,我们将能够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建议在实施方案之前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以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
防护林施工方案百度

防护林施工方案1. 引言防护林是指以植物为主要组成的林带,通过修建固定绿色屏障,起到防风、防尘、防沙、防冰雹等综合防护作用的一种生态工程措施。
防护林的建设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治理沙漠化、保护农田和城市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防护林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来保证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
2. 防护林施工前的准备工作2.1 清理施工区域在施工前,首先需要对施工区域进行清理。
清理施工区域的主要工作包括清除乱石、树枝以及其他障碍物,确保施工区域的平整。
2.2 土地准备工作在施工前需要进行土地准备工作,包括土地平整、翻耕以及修剪等。
土地平整和翻耕可以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和保水性,有利于防护林植物的生长。
修剪工作主要用于对已有植物进行修剪,为新植物的生长创造条件。
2.3 材料采购和准备在施工前需要提前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包括树苗、种子、防护网等。
树苗和种子的选择要根据施工区域的气候和土地条件进行合理选择,以保证植物的生长。
3. 防护林的种植和搭建3.1 树苗种植根据施工方案,将准备好的树苗按照一定的间距进行种植。
种植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树苗的深度:树苗的栽植深度应适中,一般为根颈略低于地面。
•树苗的固定:树苗种植后应及时固定,可以使用木桩或者固定绳将树苗固定在地面上,以防止风吹。
3.2 防护网搭建在树苗种植完成后,需要搭建防护网。
防护网能够起到保护树苗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的作用。
搭建防护网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防护网的固定:防护网需要使用支架或者绳子进行固定,确保防护网能够紧密贴合地面。
•防护网的材料选择:防护网的材料要符合防尘、防沙、防风等要求,具有一定的抗风性能。
4. 施工后的维护工作4.1 浇水和施肥防护林的树苗在刚种植完成后需要定期浇水,并适量施肥,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展。
4.2 刮除杂草和修剪工作定期对防护林区域进行刮除杂草和修剪工作,保持林区的整洁,并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4.3 定期检查和维修定期检查防护林的状态,如有发现松动的防护网、病虫害等问题,及时进行维修和治理,保证防护林的正常运行和发挥作用。
重点防护林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4.3建设目标.........................................13
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及实施进度..........................14
5.1项目建设总体布局.................................15
3.3林业发展状况.....................................10
3.4林业工作站建设现状...............................11
第四章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和目标..........................12
4.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12
6.2估算依据.........................................18
三、安排原则(一)营造林计划。20XX年全省营造林规模按《**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期调整任务的×%安排,生态工程新造林、更新造林、林业产业工程分别按《规划》中期调整任务的×%、×%、×%安排,全面实施规划的×个林业生态工程和×个林业产业工程。山区生态体系建设工程中的生态移民工程按照退耕还林后续专项(生态移民)工程由发展改革和扶贫部门安排,城市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中的城市建成区绿化建设任务由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安排。(二)投资。20XX年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资金继续实行“以奖代补”,只安排国家、省级生态工程建设任务。(三)重点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长淮防护林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及向国家申报的20XX年造林项目直接由省安排到县(市、区),其余由各省辖市按照规划的工程量大小、生态区位重要程度和县域经济发展状况确定20XX年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任务量并安排到县(市、区),对已完成《规划》确定任务的建设工程不再安排,省林业厅据此下达年度建设计划。下达的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工程要首先保证完成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确定的年度建设任务,凡是列入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的县(市、区)必须在中低产田范围以外的行政村实施。森林抚育和改造工程重点安排连霍、京珠等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沿线的县(市、区)和平原地区抚育工程量大的县(市、区)。四、建设重点20XX年重点安排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任务,适当安排产业工程、支撑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在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中,突出山区生态体系建设工程、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工程、村镇绿化工程、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适当安排其他工程建设任务。营造林工程重点安排宜林荒山荒地和沟河路渠四旁隙地。五、工作措施(一)严格执行营造林计划。本次下达的营造林计划已将20XX年营造林任务分工程类型全部落实到县(市、区),各地要严格按照营造林计划组织项目实施单位编制作业设计,将建设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各项目作业设计按审批权限报批后实施。要严格按照作业设计施工、验收。环城防护林、村镇绿化、生态廊道网络体系建设×个工程涉及占用耕地的,按照《规划》确定的宽度为限进行设计、施工和验收。各生态工程及中幼林抚育任务在省级核查时核实面积在该工程下达计划×%以内的,验收合格部分兑现省级奖励资金,超过×%以上的部分省级不核查、不兑现奖励资金。
防护林工程施工方案

防护林工程施工方案
背景
我国各地区都有防护林建设项目,其中施工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份可行的防护林工程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
选址
选取适宜的地形地貌和土壤条件进行防护林建设。
尽量选择陡
峭山地或者坡度大的丘陵地带,既可减少其他用地的利用,又可有
效防止水土流失。
树种选择
防护林建设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状况等因素进行科学
合理的树种选择,保证成活率。
常用的防护林树种有油松、马尾松、云杉等。
编制施工规划
编制施工规划及方案,地形地貌分析,确定适宜造林的面积和
造林密度。
同时,制订科学管理规程,严格遵守防沙防风、防洪涝、保护生态等方面的要求。
施工方法
施工时应采用机械化造林,提高造林效率,保证树苗的整齐美
观和生长质量。
地面应进行松土、措施加强,在树苗的生长过程中
进行必要的修剪和治理。
结论
本文介绍的防护林工程施工方案可行性强,各项方案严格按照
防护林管理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有助于提高防护林建设的效率,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减少灾害发生。
防护林建设方案(二)

防护林建设方案一、实施背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我国的土地资源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退化。
其中,水土流失是我国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之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防护林建设被广泛应用于水土保持工作中。
防护林是指通过植被的种植来保护土壤和水源,减少水土流失的现象。
本文将从产业结构改革的角度,提出一个防护林建设方案。
二、工作原理防护林建设通过植被的种植来保护土壤和水源,减少水土流失的现象。
植被的根系能够固定土壤,防止土壤被水流冲刷,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同时,植被的叶片能够拦截雨水,减缓雨水的冲击力,降低水土流失的速度。
此外,植被还能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对环境起到净化作用。
三、实施计划步骤1. 选址:根据地形、土壤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种植防护林的地点。
2. 种植植物: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植物进行种植,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
3. 建设管理:进行植物的定植、养护和管理工作,包括浇水、施肥、修剪等。
4. 监测评估:定期对防护林的生长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5. 宣传教育:加强对防护林建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防护林的认识和意识。
四、适用范围防护林建设适用于各类山区、丘陵地带和河岸地区,尤其是那些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区。
此外,防护林建设还可以应用于农田、园林和城市绿化等领域。
五、创新要点1. 科技创新: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如遥感和无人机等,对防护林进行监测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2. 产业结构调整:将防护林建设与农业、林业和生态旅游等产业结合起来,形成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3. 多元化经营:在防护林建设的基础上,发展相关的产业,如林下养殖、果树种植等,实现多元化经营。
六、预期效果1. 减少水土流失:防护林能够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保护土壤和水源。
2. 改善生态环境:防护林的种植能够改善空气质量、净化水源,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3. 增加经济收益:通过与相关产业的结合,防护林建设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防护林工程施工方案

防护林工程施工方案1. 引言防护林工程是一项重要的生态工程项目,旨在保护土地、水源和生态系统,预防自然灾害和环境破坏。
本文档将介绍防护林工程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施工后的保养与维护。
2.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开始防护林工程施工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2.1 立项和设计首先,需要对防护林工程进行立项,并进行详细的设计。
立项阶段需要明确工程目标、范围和预算,并制定工程计划。
设计阶段需要考虑生态环境、地形地貌和植被分布等相关因素,确保工程方案科学合理。
2.2 材料准备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各种材料,包括树苗、固定材料、工具设备等。
在施工前,需要提前准备并组织采购这些材料,确保施工进展顺利。
2.3 人员组织和培训施工队伍是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施工前,应组织合适的人员,并进行相关培训,以确保他们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4 施工场地准备在施工前,需要对施工场地进行准备。
这包括清除杂物、平整地面、修剪植被等工作,确保施工现场的整洁和安全。
3. 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防护林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以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3.1 土壤处理防护林工程通常会涉及到土壤处理工作。
在施工前,需要对土壤进行评估和处理,确保其适宜种植防护林植物。
常见的土壤处理方法包括土壤改良、施肥和施用土壤保墒剂等。
3.2 树苗种植树苗的种植是防护林工程中的重要环节。
在种植前,需要认真选择树种,并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合理的布局和间距。
种植过程中,需要注意树苗的栽植深度、定植质量和周围环境的保护。
3.3 固定材料使用为了保证树苗的生长和稳定,需要使用固定材料对树苗进行支撑和固定。
选择合适的固定材料,并正确使用,可以提高施工质量和树苗存活率。
3.4 工期与进度控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工期和进度,确保按照计划完成施工任务。
定期进行施工进度的监测和调整,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工程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泽县重点防护林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为了加大荒漠化治理力度,建设功能完善的生态防护林体系,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临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央提出的“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总体要求和财政部关于印发《〈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资金项目安排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建 [2009]12号)文件精神,结合临泽县生态环境状况和绿洲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实际需要,编制本方案。
一、基本概况(一)自然概况1、自然地理位臵临泽县位于河西走廊中部,东临甘州区,西接高台县,南靠祁连山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接壤,北与内蒙古阿拉善右旗相连,地理位臵位于东经99°51ˊ~100°30ˊ,北纬38°57ˊ~39°42ˊ。
全县南北最宽约77 km,东西最长约49.7km,总面积27.778万hm2。
2、地形地貌全县地形为南北高,中间低洼,南部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北部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形成“U”型地貌,海拔高度在1350-2084m之间,黑河自东向西穿过。
从南向北依次分布着梨园山间盆地、南部戈壁边缘细土平原、黑河冲击平原,黑河北岸农耕区及北部剥蚀残丘戈壁等六个地貌类型区。
沙漠戈壁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3,境内自然形成南、北、中三条风沙带,总长103km,贯穿全县6个乡镇及6个国营农林场站。
3、气候状况境内属典型大陆性荒漠草原气候,日照长,辐射强,昼夜温差大,降雨少而集中,气候干燥,蒸发量大。
全年日照时数3260h,年总辐射量146.02kc/cm2,平均气温8.9℃,≥0℃的活动积温3544.6℃,≥10℃的活动积温3092.4℃,无霜期128~203d,平均152d,年平均降水量76.1mm,年平均蒸发量2348.4 mm,约等于降水量的30.8倍。
大气干燥度4.9度,除海拔高度1650m以上的山区外,大部分属特干旱区。
灾害性农业气象因素主要有:干旱、霜冻、干热风、大风和沙尘暴等。
4、土壤状况全县土壤共有8个土类,21个亚类,21个土属及48个土种,全县土壤养分状况可概括为“少氮、缺磷、钾有余、有机质不足”,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27%,速效氮57.57ppm,速效磷10ppm,速效钾155.7ppm。
5、植被状况全县境内由于降水量小而蒸发量大,植被覆盖度低,生物种类较少,形成了各种地带性植物群落,大体可分为:①荒漠戈壁植被有发菜、白刺、霸王、芨芨草、泡泡刺、麻黄、白刺、以及蒿属类等旱生、超旱生植物。
②沙漠植被主要以沙棘、白刺、沙蒿、红柳、沙拐枣、芦草等耐风蚀沙埋的耐旱植物。
③盐生草甸、沼泽植被主要有冰草、鸡爪芦苇、碱蓬、白剌、黑果枸杞、茵陈、苦豆子、盐爪爪、水三棱草、小灯心草、眼子菜、泽泻等植物。
④各类杂草植被主要有赖草、艾蒿、甘草、苦蒿、车前子、蒲公英、野苜蓿、灰条、扁蓄子、野燕麦以及禾本科、沙草科及一年生蒿属等植被。
⑤人工林果植被主要有杨、柳、国槐、松、柏、榆、沙枣、桑、臭椿等乔木。
在沙区有人工栽培的樟子松、紫穗槐、梭梭、花棒、柠条、红柳、文冠果等。
果树主要有红枣、苹果、桃、梨、杏、楸子、李子、吊蛋子、核桃和葡萄等。
6、森林资源状况(1)林地资源全县林业用地面积为146.19万亩。
其中有林地面积30.195万亩,疏林地面积1.275万亩,灌木林地面积13.6万亩,未成林造林地面积9.495万亩,苗圃地0.195万亩,宜林地面积39.105万亩。
(2)林木资源至2007年全县人工林保存面积达到56.64万亩,其中:防风固沙林32.8万亩,农田防护林6.55万亩,经济林17.29万亩,四旁植树保存785万株,封沙育林保存面积35.5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前的0.1%达到12.6%,活立木蓄积量为48.5万m3,年林木生长量1.5万m3。
(3)森林动物资源县境绿洲区内林木茂盛,河流纵横,湖泊沼泽众多,是鱼类、两栖爬行类和各种昆虫栖息繁衍的良好场所,又为冬夏候鸟提供了停歇、繁殖的优越条件,绿洲外围大面积的荒漠半荒漠草原,祁连山、合黎山山系洪积地带,也具有野生动物栖居的条件。
据资料记载,该县分布有陆脊椎动物105种,其中兽类41种,鸟类54种,两栖爬行类10种;野生鱼类13种。
属国家一类保护的动物有黑鹳、普氏原羚;二类保护动物有石貂、猞猁、兔猕、荒漠猫、鹅喉羚、岩羊及隼形目、号鸟形目鸟类等。
7、水资源状况全县水资源主要由黑河、梨园河两大过境河流和中部地区泉水及地下水组成。
全县境内共有水库8座,分别是鹦鸽嘴水库、马郡滩水库、西湾水库、三坝水库、双泉湖水库、平川水库、农场水库、牛场水库,总库容量为3263.75万m3。
除鹦鸽嘴水库属于中型水库,库容量为2500万m3,其余水库均为小型水库。
8、土地资源状况全县土地总面积409.093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为39.3323万亩,占总面积的9.6%;林业用面积115.7181万亩,占28.8%;牧草地面积142.0261万亩,占34.7%;居民点及工矿用地6.2535万亩,占1.50%;交通用地2.0925万亩,占0.50%;水域面积15.9975万亩,占3.9%;现阶段未利用土地87.6735万亩,占21%。
全县有适宜退耕还林的沙化耕地15.4300万亩,盐渍化耕地3.52万亩,宜林荒滩地59.15万亩。
(二)社会经济概况临泽县位居河西走廊中段,是河西商品粮基地的重点县(区)之一,也是丝路旅游重要城区之一。
全县辖5镇2乡,71个行政村,67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6634万人,平均每平方公里有人口52.6人,其中农业人口12.4048万人,占总人口的85.3%,非农业人口2.255万人,农业人口中劳动力为6.51万人。
200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产值18.36亿元,比上年增加11.9%,第一产业6.27亿元,第二产业7.52亿元,第三产业4.57亿元,其中二、三产业年均分别增长18.3%和11.2%,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一年的34.2:39.5:26.3调整为34.2:40.9:24.9,全县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8678万元,同比增长5.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232万元,同比增长13.8%。
粮食播种总面积36.5万亩,粮食总产量13.59万吨。
农民人均纯收入4226元。
本县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良好。
兰新铁路、312国道均从县城穿过,以县城为中心,县、乡、村公路成网,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交通运输极为便利。
主要有蓼沙、平板、平贾、赵前、鸭小、蓼下、板土、倪沙、板沙等主干公路。
(三)其他条件1、技术服务体系健全临泽县林业局下属2个国营林场,2个治沙站,1个林业技术推广中心,1个病虫防治站,1个林业勘察设计队,1个野生动植物管护站,1个林政稽查大队,1个林业公安派出所,在7个乡镇中建立了6个基层林业站;共有林业职工148人,其中技术干部42人,包括高级职称的1人,中级职称的6人,初级职称35人。
2、种苗供应条件据调查统计,临泽县年产各类苗木1658.09万株,其中:杨树186.05万株、沙枣130万株、红柳6.9万株、梭梭268万株、红枣225.4万株、垂柳18.2万株、白榆8万株。
临泽县2008年“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总需苗量36.4984万株,供苗总量远远大于需求,考虑其他工程对苗木的需求,除个苗木需调剂外,其它苗木基本能够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
(四)主要造林经验及存在的问题1、主要造林经验(1)加强领导,行政推动临泽县地处北部风沙前沿,是受风沙危害较重的农业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对防沙治沙,改善生态环境十分重视,班子换届事不变,一张蓝图绘到底,把防沙治沙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
一是县上把“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远景目标,坚持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二是县上把防沙治沙任务列入乡(镇)目标责任书考核内容,实行目标管理,将任务完成情况与领导干部的政绩与报酬挂钩,奖优罚劣。
形成了抓造林绿化的合力,推动工程建设顺利开展;三是坚持领导办绿化点制度。
各级领导包点示范,推动面上工作是该县造林绿化的一条成功经验。
多年来,县、乡各级领导坚持以身作则,围绕造林绿化的重点、难点,建立联系点,抓点促面。
据统计, 2001年止2007年,县、乡两级领导办点68处,点上造林面积达3.5万亩,有利地促进了整体工作;四是完善治沙造林组织体系建设。
目前该县有绿化委员会、防沙治沙工作领导小组、林业“三站”,乡(镇)有林业站,村社有专、兼职林业技术员、护林员,沙区有国营集体林场及治沙站,并设立植被管护站,形成了林业生产组织、指挥、管理、服务体系,确保了全县治沙造林工作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深入宣传,提高认识“三北”防护林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社会公益事业。
要搞好这项事业,必须统一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思想认识。
因此,将宣传发动工作放在首要位臵。
首先,利用农村经济工作会、全县林业工作会等会议以及通过召开造林绿化现场会,宣传林业的地位和作用,制定与“三北”防护林工程的相应措施和优惠政策,表彰奖励在“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中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安排部署年度治理建设任务。
其次,在春季植树造林期间,广泛利用各种媒体展开宣传,做到广播有声音,电视有图像,报刊有文章,掀起声势浩大的植树造林热潮,进一步增强各级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三是结合科技三下乡活动,印发张贴《森林法》、《防沙治沙法》等政策法规和各种科技资料。
通过以上形式,使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三北”防护林工程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使社会各界不仅对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形成共识,而且将造林绿化工作变成各行各业的自觉行动,为全县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3)政策扶持,全民动手一是广筹资金,全民动手。
多年来该县一直坚持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依靠群众的力量进行防沙治沙。
为了解决经费不足的矛盾,采取群众投工投劳、集资、国家扶持的办法,大力发动群众个人育苗,村社廉价购买,组织义务植树造林。
近年来,每年参加植树造林的干部群众达10万余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0%以上,群众投工投劳、集资等投入约6000多万元。
二是政府推动,广泛参与。
县上先后制定出台了《临泽县防沙治沙优惠政策》、《临泽县红枣产业发展优惠政策》等,认真落实“谁栽植、谁所有、谁管护、谁受益”的政策,对从事防沙治沙个人或组织,土地出让金优惠50%。
同时,采取由林业部门无偿提供部分苗木,无偿开展技术指导等措施,积极吸引和鼓励单位、集体、个人承包治沙,兴办林场,开发沙区产业,近年来,全县累计吸纳非公有制林业资金600余万元参与防沙治沙,从而出现了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大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