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全册教案全集(149页)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全集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的基本史实。
2.了解林则徐维护中华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了解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2.通过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林则徐虎门销烟及鸦片战争中爱国将领英勇抗敌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播放虎门销烟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吗?是谁领导这场伟大的斗争的?自主学习梳理知识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1.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
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掠夺殖民地。
2.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
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3.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住广东查禁鸦片。
4.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
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1.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走私,发动侵华战争。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2.鸦片战争中,英勇作战牺牲的将领有关天培和陈化成;3.由于清朝大多数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再加上经济落后,武器落后,战争终以清朝的失败结束。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1.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集体备课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八年级历史上册的主要内容,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
(2)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讨论交流、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八年级历史上册概述(1)时期划分:古代、近代、现代(2)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黄帝、尧、舜、禹、商汤、周武王、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明太祖、康熙帝等。
2. 第二章:古代文明的发展(1)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甲骨文、分封制、礼仪乐舞等。
(2)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百家争鸣、铁器牛耕、都江堰等。
3. 第三章:秦汉时期的繁荣与衰落(1)秦朝:统一六国、焚书坑儒、修建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等。
(2)汉朝:楚汉争霸、文景之治、汉武帝开疆拓土、丝绸之路等。
4.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与融合(1)三国鼎立:曹操、刘备、孙权、赤壁之战等。
(2)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改革、南朝陈的兴衰等。
5. 第五章: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1)隋朝: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科举制等。
(2)唐朝: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唐诗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科技成果和文化成就。
2. 教学难点:对历史事件、人物、科技成果和文化成就的理解和分析。
四、教学措施: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采取分层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2. 注重历史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引导学生构建历史知识框架。
3. 开展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熟记《南京条约》等一系列条约的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理解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原因及其签订《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1.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
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和鸦片战争造成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设问导读1.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1)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许多官员、士兵吸食鸦片,不但严重摧残了他们的体质,更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师指出:吸食鸦片对个人而言,损害健康,危害家庭、社会。
鸦片的毒性很大,吸上了就不容易戒除,长期吸食有危及生命的可能。
对社会而言,很多吸毒者走上了偷抢等犯罪道路,给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危害。
对国家而言,严重危害清朝统治:白银大量外流,造成国家财政困难;军队战斗力下降;官吏更加腐败;由于白银大量外流,银贵钱贱,使人民负担加重。
而人民负担加重,又使阶级矛盾尖锐,所以人民强烈要求禁烟。
(2)针对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虎门销烟的意义是什么?措施:林则徐到广州后,派人明察暗访,缉拿烟贩;英、美等国商贩被迫陆续缴出鸦片110多万千克。
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
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英国发动侵略战争(1)英国为什么要发动侵略战争?其根本原因是什么?①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走私,发动侵华战争。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②如果没有鸦片问题,鸦片战争也会发生,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即英国为了扩大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原材料,实行对外扩张政策,把中国作为主要侵略目标。
中国的禁烟运动只不过是其发动战争的借口。
有关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5篇

有关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5篇有关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5篇教案是教师对教学发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每个教师都会经常接触到教案。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篇1一、学生现状分析本学期我担任初二年级一至六班的政治课教学工作,从初一的学习情况看,学生整体水平一般,学生自身对政治课不太重视,忽视其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针对这种情况,联系当前的教育形式,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首先应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联系实际,让学生掌握本书的基础知识,增强实践操作能力,为取得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制定如下计划。
1、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注意学生的接受性,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强化学生学习的建构性。
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用活动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
在亲身体验中发展。
2、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互动活动蕴涵着人文关怀,在学生的互动活动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突出探究式学习,主题探究是每一个单元的灵魂,如何组织主题探究。
3、加强学生的道德实践,讨论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条件。
4、搞好教学还要抓好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是教学的基础。
第二、分析透彻活动和材料,这是传授概念、观点的前提。
第三、组织好体验活动,这是促进学生内化的手段。
第四、指导好学生的实践活动,这是实践学生良好行为的途径。
二、主要教学措施和教改思路:针对学生的现状,进一步认识到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联系实际使其加深印象,体会到思想政治课的现实性,并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贯彻知行统一,可读性和可教性相结合,通过课文中所设置的各种栏目,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和生理的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认真钻研课程标准,熟悉教材,通过观看录像和听课等方法吸取经验,把握每节课学生互动的内容,让学生真正动起来,2、课堂上注意调控,让大多数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发言,发表见解,教师从中点拔,。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教案带教学反思-(部编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外形势、林则徐禁烟运动,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知道《南京条约》的内容,简单分析其影响,进而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观看影片《林则徐》的片段,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引导学生利用地图讲述鸦片战争的过程;理解《南京条约》的危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林则徐敢于反抗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精神;让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教训。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虎门销烟的过程及意义,鸦片战争的结果;中英《南京条约》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炮子谣》(节选)清·陈澧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同学们,这首《炮子谣》反映了鸦片输入中国后,造成民众体质下降、倾家荡产、社会风气败坏等后果,进一步说明鸦片之害甚于杀人的武器炮和火箭。
那么,鸦片是如何进入中国的?又是谁把鸦片输入进来的?其目的是什么?鸦片进入中国后给社会带来哪些危害?清朝统治者态度如何?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一)鸦片走私1.材料和图片展示:英国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从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开始,以瓦特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标志,以19世纪三四十年代机器大生产的基本实现为完成标志。
资料图:1851年世博会展示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成绩2.问题思考:结合教材和上述材料图片试着比较这一时期的中外形势并思考,英国为什么会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3.教师归纳:鸦片战争前中外形势的比较项目中国英国总体状况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危机四伏迅速崛起具体表现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需要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廉价原材料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确立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外交闭关自守对外扩张,加紧殖民侵略中英贸易状况(正当贸易)贸易顺差(出超) 贸易逆差(入超)4.教师过渡:在正常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开始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教案五篇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教案五篇历史教师要上好课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果预设不圆满,就会影响生成效果,历史教学质量也会大打折扣。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八年级历史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教案1一、课程标准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2、了解两岸关系的历史性变化;3、掌握两岸交往的现状;过程与方法:通过海峡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的变化,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台湾历史的了解,初步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能力;通过对目前台湾局势现状了解,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三、重点与难点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收集相关影像资料;2、收集台海局势的时政资料学生准备:1、根据所学知识和查阅资料,说明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2、收集台海局势的时政资料;3、了解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状况;五、教学方法教师教法:谈话法;活动法;课堂讨论法;学生学法:探究式学习;学会史论结合的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导入新课:1、时事报道:台海局势2、谈古论今: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影像资料:了解两岸关系的变迁小组合作理清线索:按时间顺序勾勒出党和政府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变迁;二、日益密切的交往谈谈你所知道的两岸交往的现状;影像资料:反对_、争取统一部编版八年级历史教案2教学目标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镇南关起义;安庆绍兴起义;黄花岗起义;四川保路运动。
四川保路运动是收回利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是武昌起义的前奏。
使学生认识到清朝政府的灭亡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一次次革命党人的起义冲击就是在敲响清朝政府的丧钟,从而使学生认识清朝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一、设计思路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促进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二、教学目标1、掌握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材中的主要知识点,如古代国家的兴衰、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发展、中国历史的重要事件等。
2、通过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比较,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其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理解历史事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形成积极的历史观念。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设计涵盖了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全部内容,包括古代国家兴衰、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发展、中国历史的重要事件等。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注重难易程度适中,重点突出,有利于学生掌握主要知识点。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1、古代国家的兴衰:包括古代埃及、古代希腊、古代罗马等文明的发展和兴衰历程。
2、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发展:涉及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进程,以及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3、中国历史的重要事件:包括汉、唐、宋、明、清等朝代的重要事件、文化特色和历史遗产。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设计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讲解、图示、演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PPT教案和视频素材,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历史学习资源。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导入、案例分析或情境模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讲解知识: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人物,通过讲解知识背景、发展过程和影响意义等,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
3、互动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或问题解答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促进知识的交流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全册)

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的基本史实。
2.了解林则徐维护中华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了解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2.通过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林则徐虎门销烟及鸦片战争中爱国将领英勇抗敌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播放虎门销烟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吗?是谁领导这场伟大的斗争的?自主学习梳理知识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1.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
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掠夺殖民地。
2.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
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3.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住广东查禁鸦片。
4.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
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1.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走私,发动侵华战争。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2.鸦片战争中,英勇作战牺牲的将领有关天培和陈化成;3.由于清朝大多数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再加上经济落后,武器落后,战争终以清朝的失败结束。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1.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的基本史实。
2.了解林则徐维护中华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了解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2.通过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林则徐虎门销烟及鸦片战争中爱国将领英勇抗敌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播放虎门销烟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吗?是谁领导这场伟大的斗争的?自主学习梳理知识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1.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
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掠夺殖民地。
2.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
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3.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住广东查禁鸦片。
4.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
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1.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走私,发动侵华战争。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2.鸦片战争中,英勇作战牺牲的将领有关天培和陈化成;3.由于清朝大多数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再加上经济落后,武器落后,战争终以清朝的失败结束。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1.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主要内容有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__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2.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3.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法国分别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4.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探究一】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销烟引起的。
这种说法对吗?结论:不对。
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资产阶级的既定政策,这场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保护鸦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的必然和继续,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是要这样做的,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探究二】为什么说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论:《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虽然是形式上的独立的国家,但其独立自主的政治已开始受到外来的干预;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社会也受到外来资本主义的冲击,已不是完整的封建社会,因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总结归纳提升能力鸦片战争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鸦片走私的危害林则徐禁烟英国发动侵略战争战争经过爱国将领《南京条约》的签订内容影响达标测评巩固新知1.1839年3月,某大臣到广州对各国商人表示:“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暂与此事相始终,断无终止之理。
”该“大臣”是( C ) A.琦善B.洪秀全C.林则徐D.瓦德西2.林则徐在上道光皇帝的奏折中指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法当从严。
若犹泄泄(yì yì)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社会( A )A.鸦片泛滥成灾B.西方传教士活动猖獗C.自然经济加速解体D.国家主权不断丧失3.《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
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
”文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B )A.甲午战争B.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4.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 )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国主权进一步丧失,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2.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知道它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发展过程,掌握时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
2.培养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揭露资本主义列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中国所犯的种种罪行,教育学生不忘国耻。
2.认识一个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他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目标。
【教学重点】《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危害;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第一幅是圆明园兴盛时局部图,第二幅是英法联军焚毁后的圆明园远瀛观残迹。
圆明园在北京西郊,清朝几代帝王调集全国的能工巧匠,历经150年时间,在这里建起这座中西结合,豪华壮观的皇家园林。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洗劫了圆明园,为掩人耳目,又放火焚烧。
如今的圆明园,只有远瀛观的几根石柱还屹立在那里。
它像一座纪念碑,记录着英法联军摧残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
那么,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又是怎么回事?自主学习梳理知识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2.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
次年,英国和法国联合出兵,攻陷广州。
3.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
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4.清政府在与英、法、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1.1860年,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咸丰帝让他的弟弟奕担任议和大臣留守北京,自己逃往承德避暑山庄。
10月初,英法联军对圆明园大肆抢劫,之后放火烧毁。
2.1860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在条约中,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偿额也大幅增加。
三、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1.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2.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法美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探究】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培养“论从史出”能力与学史方法)继续:(1)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一脉相承: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战争的性质一脉相承: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
(3)战争的影响一脉相承: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
扩大:从战争的进程来看:(1)侵略力量扩大。
鸦片战争侵略军只有英国;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出兵,美俄参与。
(2)侵略时间增长。
第一次鸦片战争历时两年多;第二次鸦片战争延续四年之久。
(3)侵略区域扩大。
第一次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第二次从沿海一直侵入中国清政府的都城。
(4)签约国和条约增多。
第一次只与英法美三国签约;第二次签约国和签约数增多。
从战争的影响看:(1)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
第一次开5处,割香港岛。
第二次开11处,增割九龙司地方一区,丧失东北及西北边疆大片领土。
(2)赔款增加:第一次是赔款2 100万银元;第二次新增巨额赔款。
(3)破坏了中国更多的主权。
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总结归纳提升能力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借口、时间、经过《天津条约》的签订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达标测评巩固新知1.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1856年,以哪两国联军为主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D )A.英美联军B.美俄联军C.俄法联军D.英法联军2.“数日后,一匹快马向热河方向飞驰,恭亲王向咸丰帝报告了‘花园’被烧的消息……”该历史情景应出现在( C )A.林则徐广东禁烟期间B.鸦片战争期间C.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3.法国大文豪雨果有这样的评价:“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无与伦比的圆明园被毁于( B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之危牟取私利。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干此勾当,强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国家是( D )A.英国B.法国C.日本D.俄国5.法国上尉巴特雷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
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
”可雨果却严厉地谴责了他们的行径。
“他们的行径”是( B )A.发动鸦片战争B.火烧圆明园C.割占中国大片领土D.对华倾销商品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兴起和发展。
2.了解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其评价。
3.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失败标志及失败原因,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失败的启示。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合作讨论的方式,结合教师所给出的材料分析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的情感体验。
2.通过对失败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造成太平天国的分裂,使革命力量元气大伤,从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