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西王母宫(图文)
记泾川的王母宫山,作文

记泾川的王母宫山,作文在甘肃平凉的泾川县,有一座让我心心念念的王母宫山。
这座山啊,可真是个独特的存在,它就像一个神秘的宝藏,等着人们去探索和发现。
记得第一次听说王母宫山,还是从一个当地老乡的口中。
他绘声绘色地描述着山上的美景和传说,那神情仿佛他不是在讲述一座山,而是在介绍一位相识多年的老友。
从那时起,王母宫山就在我的心里扎了根,我一直盼望着能有机会去亲眼看一看。
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踏上了前往王母宫山的旅程。
当我逐渐靠近它的时候,远远望去,那山峦起伏,像是大地母亲温柔的怀抱,又像是一条巨龙蜿蜒盘踞。
山上郁郁葱葱的树木,像是给它披上了一件翠绿的披风,风一吹,那披风仿佛都飘动了起来,真是美极了!沿着蜿蜒的山路向上攀登,我发现每一步都充满了惊喜。
山路两旁,不知名的野花野草肆意生长,它们像是一群顽皮的孩子,在微风中嬉笑打闹。
有的花朵娇小可爱,粉粉嫩嫩的,像是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花朵则大大咧咧,色彩鲜艳,像是热情奔放的舞者。
那些野草呢,也是形态各异,有的细长柔软,随风摇曳;有的则粗壮挺拔,像是在坚守自己的阵地。
再往上走,就能看到一些古老的石碑和石刻。
这些石碑和石刻,历经了岁月的洗礼,上面的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但仍然能感受到它们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的厚重。
我凑近仔细观察,试图读懂那些古老的文字,想象着当年刻下这些文字的人们,他们有着怎样的心情和故事。
终于登上了山顶,那一刻,我被眼前的景色震撼得说不出话来。
远处的山峦连绵不绝,与蓝天白云相接,仿佛一幅巨大的水墨画。
脚下的泾川县城尽收眼底,房屋、街道、车辆、行人,一切都变得那么渺小。
微风吹来,带来了阵阵凉爽,也带来了远处田野的芬芳。
我闭上眼睛,深深地呼吸着这清新的空气,感受着大自然的恩赐。
在山顶上,还有一座古老的王母宫。
这座宫殿虽然不大,但却庄严肃穆。
走进宫殿,里面供奉着王母娘娘的神像。
神像栩栩如生,面容慈祥,仿佛在注视着每一个前来朝拜的人。
宫殿的墙壁上,画着一些与王母娘娘相关的传说和故事,那些色彩鲜艳的壁画,把我带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泾川王母宫的景点介绍

泾川王母宫的景点介绍
泾川王母宫位于中国甘肃省庆阳市泾川县境内,是中国道教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
宫内供奉着道教信仰中的泾河王母,被认为是江河水神的化身,也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以保护人们的水源和灌溉系统。
泾川王母宫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神秘而神圣的地方,吸引了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和参观。
泾川王母宫的建筑风格独特,宫殿呈现出典型的中国古建筑风格,以黄色为主色调,采用传统的木结构和彩绘装饰,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和美学价值。
整个宫殿分为前殿、中殿和后殿,每个殿内都设有供奉泾河王母的神台和金身。
宫内还有一座古老的井眼,相传这是泾河王母的洗澡池,被认为是神圣的水源,游客们可以在此获取清凉的泉水。
除了宫殿建筑,泾川王母宫的自然景观也十分吸引人。
宫外有一片茂密的森林,其中长满了古老的松树和翠绿的竹林。
在春天,花草繁盛,风景如画,吸引了许多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
在宫外的山脚下还有一条小溪,清澈见底,沿溪而行,可以欣赏到迷人的风景和优美的自然音乐。
在泾川王母宫举办的庆典和活动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之一。
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泾川王母宫都会举行盛大的庙会,邀请来
自各地的道教信徒和游客前来参与。
庙会期间,人们可以观赏到各种传统表演和民俗活动,如舞狮、杂耍和传统音乐演奏,还可以品尝到各种当地特色小吃和手工艺品。
总之,泾川王母宫作为中国道教文化的重要遗址,不仅具有深厚的宗教历史和文化底蕴,还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和美丽自然景观的魅力。
无论是信徒还是游客,都可以在此感受到宁静祥和的氛围,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春游小记(王母宫)

春游小记(王母宫)以下是关于春游小记(王母宫),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春游小记(王母宫)泾川县中街小学张家铭今天,我们播音主持培训中心开展了"相约王母宫,浓浓家乡情"主题春游活动。
我们在九点十分集合完毕,向王母宫进发。
一路上,两面彩旗迎风招展,同学们有秩序地排成两队,声势浩大。
到了彩虹桥,我们一路小跑,到达游客中心。
景区的王局长为这次活动讲话,他讲了两点:建筑、草木要保护,注意安全。
并且对活动大力支持,景区门票全免。
我们在他的带领下,认识了导游,又向石窟进发。
在石窟门前,有敲锣打鼓的声音,人们都投去了好奇的目光。
原来,今天是"蟠桃会"!天时地利人和,妙哉妙哉!走进石窟大门,院子里香火缭绕。
石阶两边,种了竹子,让我想起了《西游记》中的南海紫竹林。
草坪上鲜花怒放,石窟显得分外庄重。
石阶两旁,还有一对石狮子,雕工精细,惟妙惟肖。
狮子旁边的一对古松,真让人赞叹。
美哉美哉!石窟门口是巨大的香炉,香灰极厚,香客甚多。
·走进石窟,一尊巨佛映入眼前,神态自若,法相庄严!身后的壁画上有诸佛,诸菩萨,因为年代久远,已经残缺不全了。
墙上还有幅"佛"字,据悉,这是赵祥明的题字。
进入狭小的通道,到了内殿,多宝佛与释迦牟尼佛同坐一龛,像是在谈论佛法。
后面是白象驮经。
更有千尊佛分布其中。
石窟分为三层,现在只能看到一层与二层的部分,绝大多数因为地震等原因,已经塌方不存。
走进回屋,在导游的讲解下,我了解到:石壁上的王母戴的是老虎面具,披野兽皮,象征着她无比威严的统治!这也是她们部落的习俗。
王母左侧是汉武帝,右侧是周穆王,两位帝王都与王母有一段佳话。
周穆王走时,频频回头,所以称此山为"回中山",唐代诗人李商隐更是留下了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千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的千古绝唱!继续上山,到了夜月亭。
泾川回山西王母文化(精简 版)

泾川回山西王母文化学术顾问:张怀群整理:薛宝春一、西王母及西王母文化(一)、全面解析,五论王母早在中华文明诞生之始,西王母就连同她那个神秘国度,与中原文化形同手足却又泾渭分明。
直至最后,他们相互交融,难分你我,西王母成为一个人、神、国、巫、俗杂糅的复杂综合体,并与中原文明合一,构成东西两仪,阴阳互补,父育母养,血肉相连的民族文化共同体。
1、民族西王母论据《史记》等记录我国先秦历史的权威著作记载,“西王母”既是与觚竹、北户、日下并列的古代四荒古国,也是西王母古国(部落)的首领。
他们国不更名,王不改称,先后伴随了中原疆土上的黄帝、颛顼、舜帝、大禹等诸多风云历史时代,直至周穆王时代,他们依然游牧于陇山附近的黄土高原上。
历史学家吴晗考证:西王母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活跃在陕、甘高原一带的戎族或西戎的别名。
因而闻一多认定“西王母,是中华民族的总先妣”,认为她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
2、神话西王母论从现存最早的神话资料来看,早在据说由禹和伯益所撰《山海经》中就记载了许多有关西王母的神话形象。
说她“状如人、蓬发、梯几戴胜、豹尾虎齿、善啸”,以致进而吸引了后世诸多神话小说家的目光。
从《竹书纪年》到《西游记》等千百年间产生的神话故事中,西王母那威仪三界、呼风唤雨、位尊天母的神职所在被渲染的无所不能,神往直至,而最令人向往的莫过于她那个生长着3000才可一熟的蟠桃瑶池琼楼仙境。
3、道教西王母论西王母在道教创立之始就高居显位,并参照固有的道家五行学说配位于西,且为其虚拟配对了东方对偶神:东(木)王公,即后世所称玉皇大帝。
正如《列仙全传》所载:西王母是西华至妙之气化生而成,与木公共理阴阳二气,养育天地,陶钧万物,与东王公分掌天下三界十方之男女仙籍,配位西方,其神格仅次于三清,地位十分崇高。
在道教中,西王母又称王母娘娘、瑶池金母、金母、金母元君、九灵大妙龟山金母。
《道藏道迹经》记载:“王母上殿东西坐”,“观之年方三十许,修短得中,天姿掩霭,容颜绝世,真灵人也”。
泾川西王母文化遗产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的地位(1)

泾川西王母文化遗产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的地位(1)芽。
这么一来,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必将改写。
北京新建的中华世纪坛,因此修改了青铜甬道五千年文明的纪录,将其远远上溯到百万年前”(魏明伦《历史的动力》)。
21世纪,是人类把百万年之间的一个个文明之谜揭开的世纪,是人类保护一切优秀文化遗产的世纪,是人类把地球村各地域文化遗存能说清楚的世纪,是地球村各地域优秀文化组成人类优秀文化其营养惠及全人类的世纪。
在这个世纪之初,西王母文化之谜必一层层揭开。
现在,只要平心回眸中国的西王母文化,不仅仅令所有人触目惊心。
西王母早已走出神话,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渗透区域之广,非过去所认识。
这个文化,是由一位女性、女神、美神为缘的文化,在中国文化的所有山峰中,它是最大的山峰之一。
它不仅是中国东西南北中的妇孺皆知的文化,且“已经出现了“中国说”、“西亚说”、“印度说”、“阿拉伯说”等种种不同的观点”(柯杨《甘肃泾川与西王母民俗文化》)。
这是令人鼓舞的,这要求我们把对西王母文化的理解必须放在人类文化的大背景之下,因为在21世纪的地球村里,每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而人类文化必得有益于、美于全球每一个人。
此时,走近、走进西王母文化宝库,已非愿意或不愿意,而是新世纪新千年在无声地提醒每一个接触西王母文化的人,首要任务是找准西王母文化在人类文化遗产中的世界座标、国际地位,只要完成这个认识,再研究西王母文化,肯定疑团骤解,茅塞顿开,西王母文化的本来魅力必能日渐明晰。
西王母文化遗产遍及中国及亚洲,但目前发现的重点遗存区还推泾川地区为首。
对西王母神话、古国、部族、首领、信仰、民俗的研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泾川人,既不能把认识西王母的依据限于泾川一个地区的遗存,也不能轻视“回中宫”“秦始皇过回中”的记载见于《史记》之后,西王母文化在泾川的所有遗存的巨大历史价值。
仅“回中”及泾川古称回中这一个历史之秘,就值得相当的学术力量、科学办法去关注、去破译。
西王母宫

断联象从 应系之这 是到下一 佛敦人副 传煌物图 故壁中片 事画,可 内中我以 容的发看 .“现出 掷一, 象个石 入人窟 坑手内 ”举雕 的象塑 典.极 故这为 ,立精 由即美 此让. 推我白
西王母乃我国古女神,西王母,俗称王母 娘娘。《山海经》关于西王母神话的记载说: “西王母其状如人,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 是司天之厉及五残”(《西山经· 西次三 经》);“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 名曰西王母”(《大荒西经》)。这些记述, 指出了西王母的一些基本特征:西王母的形状 ──半人半兽(人面虎身豹尾等);西王母的 处所──穴;西王母的神性──则是掌管瘟疫刑 罚的凶神。《山海经》中所描绘的西王母,显 然带有野蛮时代的氏族神或部族神的特点,基 本上是一位近似野兽的神人。
西王母塑像
甘肃泾川发现滕子京游泾川王母宫题记碑
滕子京游泾川王母宫题记
• 康定辛巳年(公元1041年)六月,在泾州任上的滕子京曾与博士大 彭刘君秀等游王母宫,有碑刻一块,今存县王母官石窟碑墙。碑 文全文如下: • “康定辛巳岁夏六月,从元帅资政贰卿,颍川陈公以兵镇回中。 冬十月十九日,会同巾莫上庠、博士大彭刘君秀之芸,署佐著代 郡通守清河张君师秉陪.泾府集贤学士南阳滕侯子京同陟之回之 王母宫,登览移刻,诚胜游耳,传不云乎!俯仰之间自成陈迹, 故书为异日张本。” • 译文:康定二年(公元1041年)岁次辛巳六月,(我,即张叔 文)跟随节度使、通政副卿颖川陈公移兵驻守泾州。这年10月 19日,(我)邀约随军文化教官、博士衔徐州刘秀之芸、泾州府 秘书、代理通判清河张师秉(三人)陪同泾州知府、集贤殿学士、 侯爵南阳滕子京,一同登临回山之上的王母宫,(虽仅)半日时 光 但也算得一次难忘的盛事。经传上不是说过吗:“时间的推 移,(一切)自会成为历史!”所以我就记下它,为将来的回忆 作好预备。副使、范阳张叔文记。此文原书回山崖壁,今依原样 上石。
暮雨晨曦

泾川温泉
泾川温泉地处泾川县城以东7.5公里处的何家坪,位于泾河南岸,紧靠312 国道,依山傍水,环境优雅,景色秀丽,交通方便,信息流畅。 温泉开发利用于1971年,温水井深1680多米,热水层厚164米,井口海拔 1007.6米,水井压力58.6个大气压,常年恒温38.2℃,泉水含有13种活性微 量元素。沐浴温泉可使人体洁净润滑,并具有促进血液循环,锻炼心肌,保护心 脏,帮助消化,解除疲劳,医治心血管及皮肤病等保健功能。是避暑疗养、休闲 度假的仙境佳界。
—谢谢观赏!
王母宫是西王母降生地、发祥地和其祖庙所在地,位于平凉市泾川县城西一华里 的“回山”之上。始建于西汉元丰二年,宋初、明嘉靖年间曾两次重修。 1992年,当地政府与民间联合重修,陆续建成西王母大殿、东王公大殿、 纪殿等主体建筑。
泾川大云寺位于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泾川大云寺在隋代叫大兴国寺,隋 文帝杨坚曾下令在大兴国寺修建了舍利塔和地宫,供养佛祖舍利。 明洪武年间,大云寺被洪水冲毁。1964年,大云寺遗址地宫被发 现,出土过佛祖舍利14粒和金银棺套函等重要文物。
泾川好风景
—之可爱的故乡。
王母宫山又称回中山。在泾川县城西0.5公里泾、纳二河交汇的三角地带。传为周穆王与西王母欢宴于山 阳瑶池。临行,对山爱不忍舍,一再回头观望,得名。汉武帝元封年间(前110-前105),在 山上修建王母宫后,经历代增修,至明嘉靖元年(1522年),山上建有一天门、二天门、三 天门、王母宫、文昌阁、三清楼、玉皇大帝殿、望河楼、留客处、晓钟亭、旷如亭等殿宇。 二天门上对联“翠柏赤松,月明琼岛三千界;琳宫见阙,花满玉楼十二重。”清同治年间 (1862-1874)庙宇遭火焚,幸存大安铁钟、碑碣、王母宫石窟。现存建筑多为建国前后重建。 近年每逢农历三月二十日举办庙会,满山春风轻拂,花木似锦,瑶池生香,飞阁凌空。游人 远眺“泾水碧波”、“瑶池夜月”等美景。诗情画意,情趣事盎然。
泾川大云寺王母宫导游词

泾川大云寺王母宫导游词
尊敬的游客朋友们,欢迎来到泾川大云寺王母宫!我将为您介绍这座历史悠久的寺庙和其中的王母宫。
泾川大云寺建于唐朝,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它是陕西省泾川县的一座著名的佛教寺庙,也是中国西北地区最重要的佛教圣地之一。
而我们现在所在的王母宫,是大云寺内最重要的建筑之一。
这座宫殿供奉着道教信仰中的王母娘娘,被誉为天上王母的道教神祇。
王母宫的建筑风格受到了中原汉族和西域文化的影响,展现出独特的特色。
宫殿采用传统的木结构,屋顶覆盖着琉璃瓦,璀璨夺目。
门额上镶嵌着精美的彩绘,展示了神话传说中的神仙世界。
进入宫殿内部,您将看到王母娘娘的巨型金身,庄严肃穆,令人肃然起敬。
宫内壁画描绘了神话故事和神仙的生活场景,为您展现了中国古代的神话世界。
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宁静祥和的氛围,体味到古老信仰的厚重和深远。
不仅可以欣赏到精美的建筑和艺术品,还可以体验到独特的文化氛围和宗教意蕴。
泾川大云寺王母宫是中国道教和佛教文化的重要遗产,也是对中国古代信仰和哲学思想的见证。
在您的游览过程中,请您尊重寺庙的宗教信仰,爱护文物,保持安静和谐的氛围。
感谢各位游客的到来,希望您在泾川大云寺王母宫的参观中收获美好的体验和心灵的宁静。
祝愿大家有一个愉快的旅程!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泾川西王母宫(图文)(一)西王母是中华女性始祖,其祖庙在甘肃泾川,是中国仅有的祭祀西王母之圣地,是“华夏故土地图”取土之处。
中华民族的先民有两部分,即以农耕为主的先民和以畜牧为主的先民。
这两部分先民的形成是中国境内的人类在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化过程中,由于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不同而形成了各自的生存方式。
农耕先民主要生息在中华大地的东部,畜牧先民主要生息在中华大地的西部。
这两部分先民由于互相交往,长期战争,在历史上不断进行了融汇,才形成了今日中华民族的整体概念。
但是,由于时空变幻和父权占统治地位的古代社会的局限性,这个伟大的民族在后来只公认男性(父系)始祖,如炎黄、伏羲。
却遗忘了女性(母系)始祖,特别如西王母。
古今学术界多认为西王母“非男非女”,西王母就是俗称之王母娘娘,或认为西王母纯粹是神话人物。
这是历史的缺撼。
西王母确是神话人物,西王母神话系统是人类神话宝库中的精华。
西王母也是民俗人物,王母娘娘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西王母还是道教人物,她是“西华至妙之气”(阴气)化生,与“东华至真之气”(阳气)化生的东王公互相转化阴阳二气而化生万物。
但是,中华女性始祖西王母,除神话、民俗、道教以她为主角和偶像外,她是西北诸古代民族的首领和民族的别名,她代有其人,这才是西王母历史的本来。
吴晗说:“西王母,是公元前3000 年左右活动在陕甘高原的“西戎”即犬戎的别名。
”(《西王母与西戎》《清华周刊》第36 卷第 6 期)而西戎是什么呢?《史记·匈奴列传》称: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
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
”又说:“夏道衰,而公刘失其稷官,变于西戎,邑于豳。
”《史记·邹阳传》说:“秦用戎人由余而霸中国。
”因此,《词源》说:“戎或西戎是西北诸古代民族的总称。
”戎存在的地域在何处?王国维、梁启超等考证认为:“猃狁、昆夷(包括昆戎),是同音异译,应是一个民族,昆夷是属于戎族系统的一个古老而强大的民族,分布在渭北高原至六盘山以东的广大地区,在商代属于这一带的土著民族,而周族是外来的。
”根据《史记》等记载,结合甘肃平凉、庆阳地区的民间传说与考古发现,西王母祖庙在陇山以东的甘肃泾川,是合情合理的。
其过程大概是,夏后氏政衰,稷(周之始祖)的儿子不穴出自邰(陕西武功)迁至庆阳,《史记》的原文是:“不穴出失其官,而奔于戎狄之间。
”不穴出卒、子鞠立;子鞠卒,公刘立,在庆阳传了两世,今庆阳有公刘庙。
《史记·杨恽传》说:“安定山谷之间,是戎旧址”,安定即今甘肃泾川。
甘肃泾川的西王母文化遗产有:——历史上,全县有168 处女神庙,被学界称为“汉族女神县”,是西王母祖庙在泾川的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土壤。
——泾川回山,与三千里昆仑一脉,这条山脉至泾川不再延伸,泾汭二河在回山下汇成一条河——泾河。
中国古代山水文化的本质,是以山水喻意世象哲理,山水也孕育色彩斑澜的地域文化。
以以上智慧看泾川回山,回山就是昆仑的开始或结尾,也是西部地域与中原地域的分界。
山下的二水汇一水,象征农耕(黄帝)民族和游牧(西王母)民族之大融合。
西王母祖庙选择了泾川回山,正是在广袤的古戎族生息地域间选择了象征中华民族由两大部落融合而成的自然文化符号,风水宝地。
泾川王母宫,至今已有2100 多年的历史。
清乾隆《钦定四库全书史部·< 甘肃通志> 》卷十载:“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 年)建,宋学士陶谷撰文。
”泾川县博物馆馆藏清代王母宫《共成善果册》序言载:“王母宫建自西汉元封年间。
”明清《平凉府志》、《泾州志》都有王母宫建自西汉的记载。
特别是宋翰林承旨陶谷写于宋开宝戊辰岁(968 年)的“重修回山王母宫颂”碑,完整保存于泾川回山,据考证,该碑为全国仅存的最早记载西王母史迹和祖庙的碑刻。
泾川王母宫,同样也是目前中国大陆仅存的一处祭祀西王母之地,内供奉西王母塑像。
——泾川出土的西王母文物有:战国龙提梁飞虎凤钮铜壶,它的造型告诉我们:中原农耕民族图腾为龙,西部戎族游牧民族图腾为虎,虎的传人共融为中华民族龙的传人之后,西王母被尊祟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
泾川出土的以虎为身,以龙为梁,以凤为纽的这件国宝,造型精美绝伦,“东方苍龙,西方白虎”之天象融为一体,龙虎难舍难分,相依相存,是西王母戎族部落虎的传人与中原农耕民族龙的传人融合的完美证据,是商周时代帝王与西王母部族首领在泾川一带交往的历史见证。
泾川还出土有周代早期的逵纹(龙)、餮饕纹(虎)铜觚、铜爵各一件,上刻“父丁”、“母已”字样,传递着父系、母系社会及龙虎文化符号。
——历代描写泾川西王母文化的文学作品极为丰富,汉乐府《上之回》写汉武帝巡幸回中、寻觅西王母史迹的史实(西王母名回,泾川地处回地中部,故泾川西王母祖庙所在山名回中山或回山)。
南朝梁皇帝萧纲及南朝、隋、唐、宋、明大诗人张正见、萧悫、李白、李贺、沈亻全期、卢照邻、李商隐、陆游、汤显祖等都写过《上之回》等泾川与西王母诗,泾川地方志收录咏泾川王母宫诗词数百首。
《全唐诗》收录的胡曾的《回中》诗,更是汉武帝在泾川拜西王母的史诗:“武皇无路及昆丘,青鸟西沉陇树秋。
欲问生前躬祀日,几烦龙驾到泾州。
”——泾川的农历三月二十西王母祖庙庙会,自宋代天宝年间开始,至今已1036 届,是全国罕见的以祭祀西王母为主题的专门庙会。
即使祖庙毁于清同治年间,但庙会从未中断。
——上世纪80 年代以来,泾川对西王母文化遗产的抢救、挖掘、保护、研究成果丰硕,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已普查到以西王母为主的五大(西王母、佛教、名人、古人类、民俗)遗产10万多件(种、处),已出版专门的相关的著作20 多部,300 多万字。
1999 年,召开了“99 泾川海内外西王母民俗文化(神话)学术研讨会,钟敬文致贺信,贾芝、陶立王番、乌丙安、杨亮才、柯杨、叶春生等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及120 多位海内外学者聚会泾川,一致认定泾川王母宫是西王母祖庙。
会议论文集《甘肃泾川与西王母文化》,被中社科院叶舒宪教授誉为“世界范围出版的第三本西王母研究专著”。
2000 年8 月9 日,“华夏故土地图”泾川西王母祖祠取土仪式在泾川王母宫举行。
国内外媒体近年报道泾川西王母文化遗产达千次以上,网上搜索“西王母”关键词,有相当网页是泾川西王母文化内容。
---- 台湾有5000 多家王母宫,都认同泾川西王母宫是西王母祖庙,泾川王母宫照片在台湾王母宫多有展示;10 多年有500 多个朝圣团来泾川。
1990 年以来,台湾同胞千辛万苦寻访西王母祖庙,以史籍记载,历史遗存为根据,认为新疆西王母瑶池是神话的遗存;西王母(戎族)和中原民族相融合之地在甘肃,西王母祖庙在泾川,是符合历史地理真实的。
因而,每年有20 多个朝圣团来泾川朝圣谒祖。
台湾同胞先后捐资,与泾川人民共同重建了西王母大殿、回屋、东王公大殿、三皇殿(伏羲、燧人、神农)、五帝殿、(黄帝、颛顼、帝穴出、唐尧、虞舜)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祭坛。
先后来泾川朝圣、捐资的有台北松山慈惠堂、三重市凤德玉宝殿以及台北、台中、台东、台南、高雄、嘉义、三重、彰化、新店、南投、新竹、宜兰、桃园、屏东、苗栗、新庄、云林、汐止、基隆、凤山、中和、大里、丰原等市县的信众近万人,仅为王母宫捐资刻碑留名的就有800 多人;最高捐款额达100 万元人民币。
2004 年9 月,泾川重修回山王母宫经理会代表团访问了台湾,所到之处受到隆重欢迎。
也考察了台湾有王母宫5000 多家、信众500 多万人的现状。
台湾同胞因祟拜妈祖,因而对女性始祖格外祟拜,普遍认定西王母是中华之母,中华和平之母,中华民族之母,中华长寿之母,中华美神。
是促进两岸统一的不可替代的载体,是统一、团圆的文化象征。
泾川代表团考察之后,与台湾西王母文化团体达成朝圣祭祖合作协议。
泾川已成为中国首选的台湾同胞认同的西王母祭祀之地,朝圣、团圆之所。
综上所述,西王母是中华民族团结、中华民族同根同源、多民族融汇的中华始祖文化的标志。
(二)以泾川西王母文化遗产研究成果为代表的理论表明,西王母文化在中国始祖文化中的地位居高不下,是中华优秀文化的源头之一;以不分文化层次和居住地域的全体华人都知道“王母娘娘”论,西王母的知名度高于三皇五帝;以女性始祖论,西王母是惟一的有史迹可循的母系社会首领;以不畏男尊女卑的古代社会的性别观所囿而创立文明的历史真实论,西王母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擎起男女平等大旗的杰出的女性代表;以现代文明中“女士优先”的地位规则论,西王母不仅是与三皇五帝地位并驾齐驱而且是尊于男性始祖之先的中华之母。
对西王母的历史地位和现实地位,怎么评价都不过分。
1、西王母是中华女性始祖,是中华西部史前的少数民族首领。
2、西王母是中华民族团结之母。
西王母作为西戎部落,是最早与中原民族融合的西部氏族之一。
这个课题的研究,将促进中华儿女对西王母文化的认同,对民族团结、中华多元一体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对促进祖国统一都有重要意义。
西戎与周、秦部落的交往史,是一部即抗争、又融合,最终融合的历史,西王母是为最终融合做出重大贡献的始祖之一,西王母确是炎黄子孙、华夏儿女千秋万代敬仰、爱戴、祟拜的民族团结之母。
3、西王母是和平之母。
西王母与黄帝、周穆王交往的实质,是灭战争、求和平,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以传说形式存在的两国君主、两个民族(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两个性别(父系社会代表和母系社会代表)友好相会,建立和平之盟的伟大事件。
西王母应是人类理想中的和平使者、和平之神,是人类和平的奠基者之一。
西王母与黄帝、周穆王的交往,是人类历史上两国君主会见的第一次,或是最早的。
5000 年后的今天,求和平,求各民族平等,不要种族歧视,国不分大小、贫富强弱而一律平等,正是地球村里共同的呼声和旗帜,求和平成为全人类的共同心事。
而长久和平的关键,在于各国元首为和平做出的贡献大小。
西王母与周穆王唱和的《白云谣》、《黄竹歌》,当是人类远古时期的和平之歌,民族之歌,是历史上最早的和平之美的和唱。
4、西王母是长寿之母、中华美神、团圆之母、艺术之母、自然之母。
西王母是长寿之母,西王母神话中的蟠桃是长生不死的文化象征;西王母是中华美神,是中国人想象中成熟女性最美的形象,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对美、对母亲美、对女性美的最高追求;西王母是团圆之母,其蟠桃会在三千年里请各路求长寿者团圆一次;西王母也是想像象之母,其神话启迪着人类进入太空的想象和实践,并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巨大空间;西王母是自然之母,其瑶池是人类理想中生态最完美和谐的仙境。
(三)泾川一个县有“两祖”遗产,在全国三千多个县市中可谓罕见或惟一。
即回山巅是西王母祖祠,回山下是佛祖舍利出土地泾川大云寺,大云寺是佛教中国化的标志性遗产,郭沫若亲自鉴定,在学术上具有断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