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卷及答案

(上)高一期中联考

物理

考试时间共90分钟,满分100分

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码粘贴处”。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重力和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

B.悬挂在竖直绳子上的物体,绳子对它的拉力一定等于重力

C.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点

D.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2.原长为10cm的轻弹簧竖直放置并上端固定。当下端挂上重2N的钩码时,其伸长1cm。当弹簧下端挂上重6N 的钩码时,其弹簧的长度为(弹簧均处于弹性限度内)

A.3cm B.4cm C.13cm D.14cm

3.关于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加速度就是增加的速度

B.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

C.物体的速度减小时,其加速度也一定减小

D.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可能与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1s的

4.某同学从住宅楼顶使一小石块自由落下,用曝光时间为

200

照相机拍摄小石块在空中的运动,得到的照片上有一条模糊的径迹

AB(如图)。已知该楼层高约3m,每块砖的厚度为6cm,径迹的下

端B距地面的高度为1.2m。则该住宅楼的层数大约为

A.6层B.22层

F

A B

а

G

F 2 F 1

C .33层

D .44层

5.如图所示,重力为G 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将重力G 分解为垂直斜面向下的力

F 1和平行斜面向下的力F 2。则 A .F 1就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B .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方向与F 1方向相同,大小为αcos G

C .F 2就是斜面对物体的弹力

D .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是因为斜面发生了形变

6.关于成任意夹角的两共点力F 1、F 2的合力F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定有F=F 1+F 2

B .F 不可能比F 1、F 2中最小的还小

C .若仅将F 1增大时,则F 的大小可能不变

D .若F 1、F 2都增大时,则F 必然增大

7.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叠放着A 、B 两物体在力F 作用下均处

于静止状态。则B 物体受力个数为 A .5个

B .4个

C .6个

D .3个

8.在某次救援中,消防队员抱着被救者在直升机的竖直悬绳牵引下以10m/s 的速度匀速 上升。当上升到离地面15m 高处时,被救者的手机突然从口袋中掉出。则手机从掉出 到落地的时间为(不计空气阻力,g =10m/s 2) A .3s

B .3s

C .1s

D .)22(+

s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

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9.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研究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结合

起来,从而发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 B .“质点、重心、平均速度”概念的建立都体现了等效替代的思想 C .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均采用了比值定义法

D .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等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 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10.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的物体不可能受静摩擦力

B .静止的物体也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

C .静摩擦力可与物体运动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D .滑动摩擦力一定是物体运动的阻力

11.某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在4s 末和25s 末的速度比为4∶25

B .物体在第4s 内和第25s 内的位移比为)32(-∶)625(-

C .物体通过第4m 和第25m 所用时间之比为1∶7

D .物体在第4s 内和第25s 内的速度变化量相等

12.在下列位移—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中,甲、乙、丙、丁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

运动情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在0~t 4时间内,甲丙均做往返运动

B .在t 1~t 2时间内,甲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C .在0~t 3时间内,甲的平均速率大于乙的平均速率,丙的平均速度大于丁的平均 速度

D .在t 3时刻,v 甲> v 乙,a 丙> a 丁

13.某汽车刹车后的位移—速度关系满足x=20.25-0.25v 2,其中x 与v 的单位分别是

m 和m/s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汽车刹车时的初速度为9m/s ,加速度大小为2m/s 2

B .汽车刹车后前5s 内的位移为20m

C .汽车刹车后第5s 内的位移为0.25m

D .汽车刹车后6s 末的速度大小为3m/s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6分)

14.(4分)

图甲是某同学在做测定木板和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图,方案为:木板水平固定,通过弹簧秤水平拉动木块。

图乙是教材中为了测定木板和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演示实验图,方案为:弹簧秤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木块连接,通过细线水平拉动木板。

(1)就上述两种方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种方案没有多大差别,都一样

t 0 t

v

t t t 4 乙

t 0 t

x

t 2 t 3 t 4

B.在乙图中,无论拉力F多大,只要弹簧秤的读数稳定时,其读数都等于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

C .在实验时,甲图中必须保证木块匀速运动,而在实验中不容易满足其条件,故乙图方案更合理

(2)在该实验中,将弹簧秤竖直悬挂木块静止时其读数为T1;在图乙中,用力拉动木板时其弹簧秤读数为T2,则木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15.(6分)

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的情

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

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

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关于此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一次实验中,O点位置不允许变动

B.实验中,只需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O点的位置

C.实验中,应尽量避免弹簧、指针、拉杆与刻度板间的摩擦

D.实验中,要始终将其中一个弹簧测力计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调节另一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O点

(2)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

(3)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

16.(6分)

下图是教材中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图。

(1)在该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必须调整滑轮高度使连接小车的细线与长木板平行

B.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打点后再释放小车

C.先释放小车,后接通电源

(2)该实验中可用甲(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乙(电磁打点计时器)两种打点计时器,其中甲装置用的电源是

) 370F

A.交流220V B.直流220V

C.交流4~6V D.直流4~6V

(3)下图是实验中按规范操作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已知打点计时器所接电源频率为50Hz,则小车的加速度为m/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17.(8分)

如图所示,质量m=92kg的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木箱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现用与水平方向成37°斜向上的拉力作用在木箱上并使其匀速直线运动。求拉力大小。(sin37°=0.6,cos37°=0.8,g=10m/s2)

18.(10分)

某平直乡间公路上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货车与小轿车迎面相撞。交警赶到事故地并询问情况,货车司机说:“小轿车撞的货车”;小轿车司机说:“货车撞的小轿车”。交警为了了解事故真相,利用专业工具测得两车开始制动点之间的距离为85m。开始制动时,货车的速度为36km/h,小轿车的速度为90km/h。事故地点距货车的开始制动点距离为25m。

交警找来与事故车完全相同的小轿车和货车,分别以72km/h的速度在该公路上制动,测得小轿车制动距离为40m,货车的制动距离为100m。两车在计算时均可视为质点,不考虑空气阻力。求:

(1)小轿车和货车在该公路上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2)请你通过两车相撞时的速度来判断哪位司机的说法正确。

19.(10分)

在抗震救灾中,一名训练有素的武警战士(可视为质点)从直升机上通过一根竖直的长绳由静止开始缓慢滑下(此时速度很小可认为等于零)。在离地面18m高处,武警战士感到时间紧迫,想以最短的时间滑到地面,开始以加速度大小为10m/s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该武警战士落地的速度不能大于6m/s,减速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长绳的下端恰好着地。求:(1)武警战士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距离;

(2)武警战士下滑的最短时间。

20.(12分)

甲乙两同学均在并排相邻的、各自的平直道路上运动,相互约定:只要从对方旁边通过时就视为相遇。骑自行车的甲同学在乙同学后方s0=13.75m处以v1=10m/s、加速度a=2m/s2向乙匀减速靠近,而此时步行的乙同学正好以v2=2m/s匀速向前。

(1)甲同学从v1=10m/s到停止的位移;

(2)经过多长时间甲乙两同学相遇。

1

2

ma x

1

0 0

物理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8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求;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21 (1)AC (选不全的 1 分) (2)F ′ (3)B (每题 2 分,共 6 分) (1)AB (选不全的 1 分) (2)A

(3)2.5(2.4~2.6 均可)

(每题 2 分)

17.解:木箱在竖直方向上有:N +F sin37°=mg ................................ (2 分)

木箱在水平方向上有:F cos37°=f ................................ (2 分) 又有滑动摩擦力 f = μ N ................................. (2 分)

解得 F =200N ................................. (2 分)

18(1)以 v 0=72km/h 的货车有: 2a 1x 1 =υ ........................................ (1 分) 2 解得 a 1=2m/s 2 ................................ (1 分) 以 v 0=72km/h 的小轿车有: 2a 2 x 2 =υ ............................. (1 分) 2

解得 a 2=5m/s 2 ................................ (1 分)

(2)货车以 v =36km/h 刹车 25m 时速度υ' : - 2a x ' =υ'2

2 ......................................................

(1 分)

1

1 1 1 1

1

解得υ' =0 ................................ (1 分)

2 小轿车以 v =90km/h 刹车 60m 时的速度υ' : - 2a x ' =υ' -υ

2 ........................................ (1 分)

2

2 2 2 2

2

解得υ' =5m/s ................................ (2 分)

由此可见:相撞时货车已停下,小车以 5m/s 的速度撞上货车。

故货车司机的说法正确。 ................... (1 分)

19.解:(1)设武警战士加速下滑的距离为 h 1,减速下滑的距离为(H -h 1),加速阶段的末速度

等于减速阶段的初速度为 v max 。

由题意和匀变速运动的规律有:v 2

=2a 1h ............................... (2 分) v 2 =2a 2(H -h )+v 2 ................................................................. (2 分) max

1

2a 1h 1 又 v ≤6m/s

由上式解得:h 1=7.2m .............................. (1 分)

(2)由上解得武警战士的最大速度 v max =

=12m/s ..............................(1 分)

加速时间:t =

υmax =1.2s .............................. (1 分)

a 1

减速时间:t =

υmax -υ=1.2s ................................... (1 分)

a 2

下滑的最短时间 t =t 1+t 2=2.4s ................................ (2 分)

20(1)由公式 2as =υ2 - 0 ........................................ (2 分)

1 1

解得 s 1=25m ................................ (2 分)

(2)设经过 t 时间甲乙两同学相遇,有:υt + s

=υt - 1 at 2 .....................................................

(2 分) 2 0 1

2

化简得: t 2

- 8t + 13.75 = 0 解得 t 1=2.5s t 2=5.5s ............................... (2 分)

甲同学从 v 1 减到 0 的时间t = υ1

- 0 = 5s ........................... (1 分)

a

由于 t 1=2.5st =5s ,说明第二次相遇时甲同学已停止,5.5s 并非是真实的第二次相遇 .............................. (1 分)

甲乙第二次相遇的时间t

'

=

s 1 - s 0

= 5.625s ...........................(2 分)

υ2

1

2

2

由上可见:第一次相遇时间t1=2.5s,第二次相遇时间t' 5.625s

2

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共5套)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物理试卷 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題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关于时间和时刻,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2013年12月2日1点30分,“嫦娥三号”发射升空,这里指的是时间 B.高速摄影机拍摄子弹穿过苹果瞬间的照片,曝光时间为10-6s,这里指的是时刻 C.物体在第5秒内指的是在4秒末到5秒末这1秒的时间 D.中央电视台每晚新闻联播节目开播时间是19点,这里指的是时间间隔 2.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运动物体的位移大小均为30m,这两个位移一定相同 B.位移用来描述直线运动,路程用来描述曲线运动 C.位移取决于物体的始末位置,路程取决于物体实际通过的路线 D.做直线运动的两物体的位移x=3m,x=-5m,则x>x 甲乙甲乙 3.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越快,位置的变化就越大 B.物体的瞬时速率始终不变,则物体的速度不变 C.物体的速度不变,则物体的瞬时速率也不变 D.物体的位移越大则速度越大 4.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B.物体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不可能很大 C.物体加速度增大时其速度也一定随之增大 D.物体加速度逐渐减小,其速度可能逐渐增大 5.足球以8m/s的速度飞来,运动员把它以12m/s的速度反向踢出,踢球时间是0.2s,设球飞来的方向为正方向,则足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加速度为 A.-200m/s2B.200m/s2C.-100m/s2D.100m/s2 6.汽车匀速行驶,由甲地到乙地时速率为v,由乙地返回甲地时速率v则往返全程的平均速 12 率是

上海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上海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 案 上海市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物理学科期中考试卷 一、单选题 (每小题3分共39分) 1.研究物体运动时,可以将物体视为质点,这种研究方法属于哪一种? A。等效替代 B。理想化模型 C。控制变量 D。理想实验 2.关于路程和位移的说法,下列哪个是正确的? A。位移等于路程 B。位移的大小永远不等于路程 C。若物体作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就等于路程

D。位移是矢量,有大小而无方向,路程是标量,既有大 小也有方向 3.关于物体重力的说法,下列哪个是正确的? A。重力的受力物体是地球 B。物体重力大小与其质量无关 C。某物体在同一位置时,所受重力与静止还是运动无关,重力大小是相同的 D。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4.关于力的说法,下列哪个是正确的? A。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有可能有力的作用 B。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C。只要力的大小、方向相同,力的作用效果就相同 D。只施力而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5.关于XXX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下列哪个说法是不 正确的? A。XXX认为,在同地点,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应该下 落得同样快

B。XXX猜想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直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 C。XXX通过数学推演并用小球在斜面上验证了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D。XXX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和谐地结合起来 6.如图所示,A、B、C是三个质点同时同地开始沿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那么在时间t2内。 A。A和B的平均速度相等 B。B和C的平均速度相等 C。B的平均速度最大 D。它们的平均速度都相等 7.如图所示,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的过程中,它受到的力有 A。重力、下滑力 B。重力、支持力 C。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 D。重力、下滑力和支持力

高一上学期物理期中检测试卷(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物理期中检测试卷(含答案) 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中,有位科学家开创了实验与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其是() A. 亚里士多德 B. 伽利略 C. 牛顿 D. 爱因斯坦 2. 智能手机上装载的众多app软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如图所示为某地图app的一张截图,其推荐方案二的路线中有两个数据,15分钟、5.3公里,关于这两个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5.3公里表示了此次行程的位移的大小 B. 15分钟表示到达目的地的时刻 C. 15分钟表示通过这段路程可能需要的时间 D. 根据这两个数据,我们可以算出此次行程的平均速度 3.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途经A、B、C三点,已知AB=BC,AB段的平均速度是2v,BC 段的平均速度是v,则B点的瞬时速度为() A. 3 2 v B. 5 3 v C. 8 5 v D. 4 3 v 4. 一个重20 N的物体沿斜面下滑,关于该物体重力的图示,下列所示的四个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 5. 如图所示是厨房用来悬挂厨具的小吸盘,其原理是排开吸盘与墙壁之间的空气,依靠大气压紧紧地将吸盘压在厨房的竖直墙壁上,可用来悬挂比较轻的厨具,安装拆卸都很方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墙壁对吸盘的作用力的合力竖直向上 B. 大气压变大,吸盘受到的摩擦力也变大 C. 吸盘与墙壁之间只有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 空气对吸盘的压力与墙壁对吸盘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6. 一质点自原点开始在x轴上运动,初速度v0<0,加速度a<0。当a值不断减小直至为零,质点的() A. 速度不断减小,位移不断减小 B. 速度不断减小,位移继续增大 C. 速度不断增大,当a=0时,速度达到最大,位移不断增大 D. 速度不断减小,当a=0时,位移达到最大值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5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有选错或不选得0分) 7.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某物体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及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及答案 1. 如图所示,一根轻弹簧的原长为L,一端固定,另一端受到水平拉力的作用,长度变为L1,已知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则此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A. k=(L1-L)/F ___(L1-L) ___(L1+L) 2. 质量为50kg的乘客乘坐电梯从四层到一层,电梯自四层启动向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是0.6m/s^2,则电梯启动时地板对乘客的支持力为( )( g=10m/s^2) A. 530N B. 500N

C. 450N 3. 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t=1s时速度大小为1m/s,方向向西;在t=2s时速度大小为5m/s,方向向东,则在此过程中该物体的加速度() A. 大小为2m/s^2,方向向东 B. 大小为2m/s^2,方向向西 C. 大小为3m/s^2,方向向东 4. 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该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 B. 在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该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 C. 某同学沿着400 m的环形操场跑了一圈,位移为0

5. 如图所示是三个质点A、B、C的运动轨迹,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到达M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相同 B. 三个质点到达M点的瞬时速度相同 C. 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率相同 6. 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加速度就是速度的增加量 B. 加速度也可以是速度的减小量 C. 加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与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的大小相等 7. 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的科学家是 A. 伽利略 B. 亚里士多德 C. 爱因斯坦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共3套)

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物理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 B.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C.凡轻小的物体,皆可看作质点 D.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作质点 2.有一口水井,水面距井口4m,老王将空水桶从井口用辘轳放入井中,取水后将水桶提升到井口,然后将水桶水平移到离井口1m的地上,如图所示,该过程中水桶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分别是A.0, 8m B.17m, 9m C.1m,17m D.1m, 9m 3.如下图所示,小明骑自行车由静止沿直线运动,他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第4s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1m、2m、3m、4m,则 A.他4s末的瞬时速度为4m/s B.他第2s内的平均速度为2m/s C.他4s内的平均速度为2m/s D.他1s末的速度为1m/s 4.对速率和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 B.瞬时速率就是瞬时速度 C.匀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其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D.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任何一段相等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均相等 5.两个共点力同向时合力为a,反向时合力为b,当两个力垂直时合力大小为 A.a2+b2B.(a2+b2)/2C.a+b D.(a+b)/2 6.在大枣红了的时候,几个小朋友正在大枣树下用石块投向枣树,若某个小朋友从看到石块击中枣树树枝到听到大枣的落地声最少需要0.7s,估算一下这棵枣树的高度至少是 A.1.5m B.2.5m C.5m D.7m

河南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附带答案和解析)

河南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附带答案和解析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 1.在物理学的探索和发现过程中常用一些方法来研究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时,采用了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研究方法B.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再把各小段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理想化模型法 C.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运用了理想化模型法D.比值定义包含“比较”的思想,例如,在电场强度的概念建立过程中,比较的是相同的电荷量的试探电荷受静电力的大小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绕半径为r的圆形跑道跑了1.75圈的人,他的位移为3.5πr B.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C.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一定为零 D.加速度不为零时,速度一定发生变化 3.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 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 A.在时刻t2以及时刻t5两木块速度相同 B.在时刻t1两木块速度相同 C.在时刻t3和时刻t4之间某瞬间两木块速度相同 D.在时刻t4和时刻t5之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相同 4.一个质点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t3时刻质点的速度刚好为零。则在0~t3时间内()

A.质点在t1时刻的速度最大,在t2时刻的位移最大 B.质点在t1时刻的速度最大,在t3时刻的位移最大 C.质点在t2时刻的速度最大,在t2时刻的位移最大 D.质点在t2时刻的速度最大,在t3时刻的位移最大 5.在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计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 6.一名宇航员在某星球上做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让一个质量为0.5kg的小球从足够高的高度自由下落,测得在前3s内的位移是9m,则() A.该星球上的重力加速度为32 m/s B.物体在前3s内的平均速度为4m/s C.物体在2s末的速度为4m/s D.物体在3s末的速度为9m/s 7.2022年2月15日,苏翊鸣在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比赛中夺得冠军,成为首位赢得冬奥会单板滑雪金牌的中国运动员。大跳台主要由助滑道,起跳台和着陆坡组成,如图所示,运动员在助滑道下滑后在起跳台起跳,在空中做抛体运动后落在着陆坡上。某次比赛苏翊鸣在距离起跳点34m高处从静止下滑,在空中最高点时距起跳点高度为12.8m,在空中飞跃的总时间为4s,已知起跳台斜面倾角为37°,苏翊鸣的质量为70kg,不考虑空气阻力,g取10m/s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人教版必修一

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一物理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4分,满分48分。第1~9题为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第10~12题为多选题,所给的选项中有几个符合题意。将所有符合题意选项的序号选出,填入答题卡中。全部选对的得4分,部分选对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 1、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以看作质点 B .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以看作质点 C .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D .质量和体积都很大的物体有时也可以看作质点 2、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间间隔的是( ) A .由北京开往深圳的列车于22:18开出 B .期中数学考试时间是2h C .数学考试9:40结束 D .中央电视台每晚新闻联播节目19:00开播 3、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B .在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和路程一定相同 C .在曲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可能相同 D .位移方向总是质点运动方向一致 4、关于加速度的物理含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表示速度增加 B .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 C .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 D .加速度为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大小 5、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相同的时间内位移变化相同 B .相同的时间内速度变化相同 C .相同的时间内加速度变化相同 D .相同的路程内速度变化相同 6、质点做单向变速直线运动,经过A 、B 、C 三点,已知AB =BC = 6m ,经历的时间t AB = 3s ,t BC = 2s 。则关于该过程的平均速度计算,错误的是( ) A.s m t AB V AB AB /2== B .s m t BC V BC BC /3== C. s m t t BC AB V BC AB AC /4.2=++= D. s m V V V BC AB AC /5.22=+= 7、如图2-1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表示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为零)的是( )

江西省九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江西省九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 物理试卷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1~7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4分;8~10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关于速度和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速度越大,则加速度越大 B.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则加速度越 大 C.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越大 D.物体刚自由下落时,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 2.请阅读以下信息:“川藏铁路成雅段位于全线东端,长约42 km ,从成蒲铁路朝阳湖站接出新建名山、雅安两个车站,设计时速160 km/h ;通车后,成都至雅安原来2 h 的汽车车程将缩短为1 h 的火车车程。”由以上信息可知( ) A.“42 km ”指的是位移 B.“160 km/h ”指平均速度 C.“2 h ”指时刻 D.研究火车从雅安站到成都站所需时间,可以将火车看成质点 3.沿直线做匀变速运动的一列火车和一辆汽车的速度分别为1v 和212,v v v 、在各个时刻的大小如表所示,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 A.火车的速度变化较慢 B.汽车的加速度较小 C.火车的位移在减小 D.汽车的速度增加得越来越慢 4.甲、乙两小分队进行代号为“猎狐”的军事演习,指挥部通过现代化通信设备,在荧光屏上观察到小分队的行军线路如图所示。两小分队同时由同地O 点出发,最后同时捕“狐”于A 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小分队行车路程 s >甲乙s B.小分队平均速度 v v =甲乙 C.y x -图像是位移-时间()x t -图像 D.y x -图像是运动轨迹图像 5.如图所示的v t -图像中,直线表示甲物体从A 地向B 地运动的v t -图线;折线表示同时开始运动的乙物体由静止从A 地向B 地运动的v t -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4s t =时,甲、乙两物体相遇 B.在4s t =时,甲、乙两物体相距最远 C.在0~2 s 内,甲、乙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D.在2~4 s 内,乙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6.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止,已知汽车刹车的初速度大小为8 m/s ,刹车后加速度大小为22m/s ,则该车刹车后2 s 内和刹车后5 s 内的位移之比为( ) A.3:5 B.3:4 C.2:3 D.1:3 7.甲、乙两个质点分别在两个并排直轨道上运动,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别如图中a b 、所示,图线a 是直线,图线b 是抛物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重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联考 物理试题(含答案)

重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联考 物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东京奥运会上,如图所示的比赛项目中,计算成绩时运动员能看作质点的是 2.如图所示,有两架歼-20隐形战斗机正在演习驱逐侵犯我国领空的敌机。我方飞机甲先是发出无线电警告,后近距离同步(与敌机速度相同)威慑驱赶敌机,我方飞机乙全程变距监控,预防意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云为参照物,三架飞机都静止 B.以飞机甲为参照物,敌机静止 C.以飞机乙为参照物,敌机静止 D.以敌机为参照物.我方飞机均静止 3.据报道,北京时间2021年5月26日出现的月全食现象从16时46分开始,至21时51分结束,全部过程历时5小时零5分,其中本影食历时3小时零8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时46分”是时间间隔 B.“21时51分”是时刻 C.“5小时零5分”是时刻 D.“3小时零8分”是时刻 4.弹簧上某质点运动的x-t图像如图所示,从图像上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A.图线为质点的运动轨迹 B.质点在2s末的速度最大 C.质点在4s末开始返回 D.质点在8s末回到出发点 5.对于运动学公式v t=v0+a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求出任意运动状态下物体的速度 B.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C.物体的末速度一定大于物体的初速度 D.v t和v0均只能取正值 6.“复兴号”动车在进站前关闭动力系统,此过程可看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当动车滑行距离为6km时,速度喊小为初速度的一半,则动车进站过程中滑行的总距离是 A.8km B.9km C.12km D.18km 7.某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离开悬停的飞机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后打开降落伞做减速运动,最后安全着地。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9.8m/s2,则运动员自由下落过程中第5s内通过的位移比第4s内通过的位移多 A.9.0m B.9.8m C.44.1m D.122.5m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的得0分。 8.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西部赛区比赛在重庆大学举行,有来自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94所高校派出的301支队伍参赛。在竞速类里,有两辆参赛小车A和B,它们的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河北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附带答案和解析)

河北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附带答案和解析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 1.“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完成月面软着陆,且着陆器与巡视器(“玉兔号”月球车)成功分离,这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又一次腾飞,下面有关“嫦娥三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A.“嫦娥三号”刚刚升空的时候速度很小,是以月球为参考系 B.研究“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表面运动的姿态时,可以将其看成质点 C.研究“嫦娥三号”飞往月球的运行轨道时,可以将其看成质点 D.“玉兔号”月球车静止在月球表面时,其相对于地球也是静止的 2.某人沿着半径为R的水平圆周跑道跑了1圈时,他的() A.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2πR B.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R C.路程为2πR、位移的大小为R D.路程为2πR、位移的大小为0 3.2022年7月24日14时22分,我国首个科学实验舱—问天实验舱搭乘长征五号B 遥三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基地点火升空,在经历495秒的飞行后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又经13个小时的太空追逐,于7月25日3时13分,成功与核心舱组合体完成交会对接,两者在交会对接时的相对速度降到了0.1m/s以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A.问天舱与核心舱对接时可以把二者看成质点 B.材料中的0.1m/s是瞬时速度,参考系是地球 C.材料中的495秒是时刻,13个小时是时间间隔 D.材料中的14时22分和3时13分都是时刻 4.如图所示,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位移时间x-t 图线,由图可知()

A.在时刻t1,a车从后面追上b车 B.在时刻t2,a、b两车运动方向相同 C.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增加 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的大 5.A、B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x-t图像如图所示,其中A的图像为一条倾斜直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出发时B在A的前方B.t1、t2时刻A、B均相遇 C.t2时刻A、B的速度方向相同 D.t1~t2时间内A的平均速度小于B的平均速度6.如图所示,某学习小组利用刻度尺估测反应时间:甲同学捏住刻度尺上端,使刻度尺保持竖直,刻度尺的零刻度线a位于乙同学的两指之间。当乙看见甲释放刻度尺时,立即用手指捏住刻度尺,根据乙手指所在位置的刻度值即可算出其反应时间。某次实验 间是() A.0.25s B.0.3s C.0.35s D.0.4s 7.质量分别为2m和m的A、B两个物体,分别在水平恒力F1和F2的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F1、F2,只在摩擦力作用下减速到停止,其v-t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一级期中考试题 物理 本试卷共4页,17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笔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28分。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北京时间2016年8月9日,里约奥运会女子100米仰泳决赛,来自中国浙江的选手傅园慧以58秒76 的成绩荣获铜牌,打破了亚洲记录,已知标准泳池长为50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00米指的是位移大小 B. 58秒76指的是时间间隔 C. 由题中的数据可求出傅园慧到达终点瞬间的速度 D. 在研究傅园慧的游泳姿势时,可把她视为质点 2.甲、乙两车沿同一平直公路行驶,两车运动的x-t图象如图所示, 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乙车做曲线运动,甲车做直线运动 B. 甲车先做匀减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 C. 两车相遇两次 D. 乙车的速度不断减小 3.某汽车以10m/s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因前方有障碍物而刹车,刹车后获得大小为4m/s2的加速度, 刹车后3s内,汽车走过的路程为() A.0.5m B. 12m C. 12.5m D. 15m 4.如图所示,小球系在竖直的细绳下端,球恰又与光滑斜面接触并处 于静止状态,则小球受到的力有() A. 重力和绳对它的拉力 B. 重力、绳对它的拉力和斜面对它的弹力 C. 重力和斜面对球的支持力 D. 绳对它的拉力和球对斜面的压力

重庆市渝东九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重庆市渝东九校联盟高2024届(高一上)期中联考 物理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选项中的两个物理量均属于矢量的是( ) A. 力和速率 B. 加速度和速度的变化量 C. 速度和路程 D. 位移和时间间隔 2. 在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之际,歌曲《万疆》点击率破亿,对其中歌词“红日升在东方,其大道满霞光”。从物理学的角度去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歌词中是把太阳选作了参考系 B. 参考系就是物理学中的一种理想化模型 C. 太阳的体积十分巨大,研究太阳的运动时,任何时候都不能把它看成质点 D. 在地球上观察太阳的运动时,通常是把太阳作为质点处理的 3. 关于速度、加速度和速度变化量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速度大的物体,其速度的变化率就越大 B. 速度为负,物体一定做减速运动 C. 物体的速度方向改变,加速度方向不一定改变 D. 加速度增大,物体的速度一定增大 4. 如图所示为甲、乙做直线运动的x t 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均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 甲比乙运动得快 C. 20~t 时间内,甲、乙在2t 时刻相距最远 D. 甲比乙先开始运动

5. 如图所示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点在BC 段与CD 段,运动方向相同,但加速度方向相反 B. 质点在BC 段与CD 段,运动方向相反,加速度方向也相反 C. 整个过程中,C 点速度最大,且离出发点最远 D. 质点在CE 段一直做速度方向不变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6. 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有一重为40N 的物体,受到113N F =和26N F =的水平力的作用而保持静止,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只撤去1F ,物体受到摩擦力大小和方向均不变 B. 只撤去1F ,物体受到摩擦力方向可能不变 C. 只撤去2F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一定是13N D. 只撤去2F ,物体受到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均可能保持不变 7. 一辆汽车以10m/s 的速度行驶,遇到紧急情况,司机采取制动措施,使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制动后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22m/s ,则制动后( ) A. 经3s ,汽车的速度为16m/s B. 经6s ,汽车的位移为25m C. 经6s ,汽车的速度不为0 D. 6s 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5m/s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的得0分. 8.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 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约573秒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标

吉林省白城一中、松原实验中学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

2021-2022学年吉林省白城一中、松原试验中学联考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1~8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在9~12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方向为正时,速度肯定增加 B.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C.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 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均匀分布、外形规章的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 B.木块放在桌面上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C.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D.由磁铁间存在相互作用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单独存在 3.如图所示,细绳MO与NO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长度MO>NO,则在不断增加重物G重力的过程中(绳OC不会断)() A.ON绳先被拉断 B.OM绳先被拉断 C.ON绳和OM绳同时被拉断 D.因无具体数据,故无法推断哪条绳先被拉断 4.如图所示,a、b两条曲线是汽车a、b在同一条平直大路上行驶时的速度﹣时间图象.已知在t1时刻两车相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刻两车再次相遇 B.t2时刻b车在前,a车在后C.a车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b车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D.从t1到t2时间内两车加速度都是先减小后增大 5.某同学在试验室做了如图所示的试验,铁质小球被电磁铁吸附,断开电磁铁的电源,小球自由下落,已知小球的直径为0.5cm,该同学从计时器上读出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1.00×10﹣3 s,g取10m/s2,则小球开头下落的位置距光电门的距离为() A.1 m B.1.25 m C.0.4 m D.1.5 m 6.如图所示,物体P放在粗糙水平面上,左边用一根轻弹簧与竖直墙相连,物体静止时弹簧的长度小于原长.若再用一个从0开头渐渐增大的水平力F向右拉P,直到拉动,那么在P被拉动之前的过程中,弹簧对P的弹力F T的大小和地面对P的摩擦力F f的大小的变化状况() A.弹簧对P的弹力F T始终增大,地面对P的摩擦力始终减小 B.弹簧对P的弹力F T保持不变,地面对P的摩擦力始终增大 C.弹簧对P的弹力F T保持不变,地面对P的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 D.弹簧对P的弹力F T先不变后增大,地面对P的摩擦力先增大后减小 7.如图所示,某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线.从图中所给的数据可以确定质点在运动过程中经过图线上P点所对应位置的瞬时速度大小肯定() A.小于2m/s B.等于2m/s C.大于2m/s D.无法确定 8.如图所示,两手水平用力地夹起一摞书而保持静止.手对书施加的水平压力F=225N,如每本书的质量均为0.90kg,手与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45,书与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均为μ2=0.35,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卷及答案

(上)高一期中联考 物理 考试时间共90分钟,满分100分 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码粘贴处”。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重力和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心 B.悬挂在竖直绳子上的物体,绳子对它的拉力一定等于重力 C.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点 D.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2.原长为10cm的轻弹簧竖直放置并上端固定。当下端挂上重2N的钩码时,其伸长1cm。当弹簧下端挂上重6N 的钩码时,其弹簧的长度为(弹簧均处于弹性限度内) A.3cm B.4cm C.13cm D.14cm 3.关于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加速度就是增加的速度 B.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 C.物体的速度减小时,其加速度也一定减小 D.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可能与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1s的 4.某同学从住宅楼顶使一小石块自由落下,用曝光时间为 200 照相机拍摄小石块在空中的运动,得到的照片上有一条模糊的径迹 AB(如图)。已知该楼层高约3m,每块砖的厚度为6cm,径迹的下 端B距地面的高度为1.2m。则该住宅楼的层数大约为 A.6层B.22层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物理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物理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所有选择题答案填涂到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1.下列关于质点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研究高铁过大桥时所经历的时间时,一定可以把高铁视为质点 B.由于地球很大,所以在研究地球的任何运动时都不能把地球看作质点 C.研究参加马拉松比赛的运动员的运动时间时,可以把运动员看作质点 D.研究汽车的运动时,由于车轮在不停地转动,故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汽车看作质点 2.下列关于矢量和标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矢量都是有方向的 B.时间、时刻是标量,路程是矢量 C.初中学过的电流是有方向的量,所以电流是矢量 D.矢量和标量没有严格的区别,同一个物理量可以是矢量,也可以是标量 3.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的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它们的运动规律是不同的 B.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 C.羽毛在空气中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 D.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时采用了实验与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 4.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选取了1、2两根不同的弹 簧,探究弹簧的弹力F与伸长量x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

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弹簧质量可忽略不计,他在同一个坐标系内作出了F-x图像,如图乙所示.据此可知,弹簧1、2 的劲度系数k1和k2的关系为() A.k1k2C.k1=k2D.不能确定 5.在力学中我们经常遇到重力、弹力、摩擦力这三种性质的力,有时需要对力进行合成与分解,下面是关于力的一些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3N、6N、7N三个共点力的合力的最小值为0 B.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C.运动的物体不可能受到静摩擦力,静止的物体不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 D.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其重力可分解为沿斜面下滑的力和对斜面的压力 6.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叠放着物体a、b、c,三个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对a的作用力一定竖直 B.c一定受到水平桌面的摩擦力 C.c对b的摩擦力可能水平向右 D.b对a的支持力与a受到的重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7.如图所示,半径相同、质量分布均匀的光滑圆柱体E和半圆柱体M靠在一起,E的重力为G,M下表面粗糙,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现过E的轴心施以水平作用力F,可缓慢地将E从靠近地面(不接触地面)一直滑到M的顶端,整个过程中,M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对该过程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面所受M的压力逐渐减小 B.地面对M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C.开始时拉力F最大,且为3G,以后逐渐减小为0 D.E、M间的压力开始时最小,且为0,以后逐渐增大到G 8.如图a所示,质量为m的半球体静止在倾角为θ的平板上,当θ从0°缓慢增大到90°的过程中,半球体所受摩擦力F f与θ的关系如图b所示,已知半球体始终没有脱离平板,半球体与平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75,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重力tan= ︒ .0 75 37

湖南省三湘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及答案(含解析)

2022年高一期中考试 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所示,一位同学站在水平的船面上,用竹杆向后推岸边,小船向前运动,人和船之间没有相对运动.则( ) A .人对船可能有滑动摩擦力 B .杆发生形变,杆对船产生弹力 C .人对船的压力方向竖直向上 D .人对杆的力和杆对人的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为了测量一细绳的长度,某同学在没有刻度尺的情况下,设计了一个使用秒表就可以测量细绳长度的方案.他找来两个相同的小球A 和B ,在楼顶由静止释放小球A ,测得小球的下落时间约 2.5s .把A 和B 两小球分别拴在细绳两端,手持A 球,让小球B 自然下垂,小球A 再次从第一次的位置由静止释放后,测得两球的落地时间差约为0.5s ,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 取2 10m/s ,则细绳的长度约为( ) A .6m B .11m C .17m D .22m 3.甲、乙两车在0t 时位于同一地点,在平直的公路上同向运动的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开始运动时,甲正好运动了2m B .乙从运动开始,经3s 后刚好追上甲 C .甲、乙相遇之前的最大距离为4m D .乙超过甲后,甲、乙可能再次相遇 4.如图甲所示,通过一拉力传感器(能测量力大小的装置)水平向右拉一水平面上质量为5.0kg 的木块,A 端的拉力均匀增加,10~t 时间内木块静止,木块运动后改变拉力,使木块在2t 后做匀速

直线运动.计算机对数据拟合处理后,得到如图乙所示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取2 10m/s g =) A .当 6.0N F =时,木块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18.0N f = B .若继续增大拉力至10.0N F =,则木块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210.0N f = C .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6μ= D .木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7μ= 5.一高铁在甲地与乙地之间(距离足够远)运行,高铁正常行驶速度为0v .现在两地间增设一停靠站,停车时间为0t ,设高铁启动加速、停靠减速的加速度大小都是a ,则增设停靠站点后高铁相对此前运行时间增加了( ) A .00v t a + B .02t C .002v t a + D .0022v t a + 6.如图所示为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21x t t -图像.由图可得,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 ) A .22m /s B .24m /s C .26m /s D .2 8m /s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2021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物理 含答案

2021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物理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题3分) 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B. 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C. 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尺寸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不略不计,就可以看成质点 D. 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作质点 2、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力的作用是使物体运动 B.物体在其运动速度方向上必受到力的作用 C.力的大小相同,作用效果也一定相同 D.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为2 m/s2,则 ( ) A.物体在某秒末的速度一定是该秒初的速度的2倍 B.物体在某秒末的速度一定比该秒初的速度大2 m/s C.物体在某秒初的速度一定比前秒末的速度大2 m/s D.物体在某秒末的速度一定比前秒初的速度大2 m/s 4、如图所示,重力为G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将重力G分解为垂直斜面向下的力F1和平行斜面向下的力F2,那么( ). A.F1就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B.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方向与F1方向相同,大小为G cos α C.F2就是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 D.物体受到重力、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静摩擦力、F1和F2共五个力的作用 5、如图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小球的质量为m,平衡时球在A位置,今用力把小球向下拉长x至B位置,则此时弹簧中的弹力为 A kx B kx+mg C kx-mg D mg 6、一个小石块从空中a点自由落下,先后经过b点和c点,不计空气阻力.已知它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v,经过c点时的速度为3v.则ab段与ac段位移之比为( ) A.1∶3 B.1∶5 C.1∶8 D.1∶9 7、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车头通过某路标时的速度为v1,车尾通过该路标时的速度为v2,则火车的中点通过该路标时的速度为( ) A.B.C. D. 8、a、b、c三个物体以相同初速度沿直线从A运动到B,若到达B点时,三个物体的速度仍相等,其中a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时间t a,b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所

安徽省A10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A10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卷 第Ⅰ卷 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下列选项中关于参考系的选取正确的是( ) A .“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以“飞流”为参考系 B .“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太阳”为参考系 C .“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以“万重山”为参考系 D .“坐地日行八万里”是以地为参考系 2.在东京奥运会10m 跳台比赛中,14岁的奥运冠军全红婵在跳台上倒立静止,然后下落,前6m 完成精彩的翻转动作,随后4m 完成姿态调整.假设在此过程中认为是自由落体运动,则她用于姿态调整的时间约为( ) A .0.2s B .0.3s C .1.0s D .1.4s 3.一列高铁在进站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从刚减速时开始计时,经时间t ,运动的位移为x ,此时速度为开始减速时的一半.则该高铁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 A . 22x t B . 232x t C . 2x t D . 223x t 4.2021年10月1日,新中国迎来72周年华诞.天安门广场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升旗手要在两分零七秒的时间内分秒不差的将国旗从旗杆底升到杆顶.现将升旗过程简化为:先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再做匀速运动,最后匀减速运动到零.已知国旗上升的高度为28.3m ,国旗在匀速阶段的速度可能为( ) A .0.20m/s B .0.30m/s C .0.50m/s D .0.60m/s 5.2021年6月25日,我国首条高原电气化铁路——拉萨至林芝铁路正式通车,复兴号动车组同步投入运营,结束了藏东南不通铁路的历史.在实验条件下,复兴号从0开始加速到350km/h , 用时65s ;在实际情况下,复兴号从0开始加速到350km/h ,需用时8分钟.关于复兴号的两次加速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速度变化量的大小在实验条件下更大 B .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在实验条件下更小 C .实验条件下的平均加速度约为21.5m/s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