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第一章)

合集下载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教材知识点整理(更新至第12章)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教材知识点整理(更新至第12章)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一)物质资料生产(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1.人的劳动(劳动力的支出)——生产的最基本要素;2.劳动资料(劳动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①未经加工的自然物3.劳动对象②经过加工的物质资料(原材料)(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生产力的构成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生产起决定作用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方式、数量和性质2.生产关系分配桥梁和纽带,重要影响(交换)消费最终目的和动力私有制(奴隶、封建、资本主义)3.经济关系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公有制(原始社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发展变化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了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5.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其“经济基础”;其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即为“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一)社会经济制度1.社会经济制度是一定时期占据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是最基本的经济基础。

2.社会经济制度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起着决定性作用3.在社会形态进化中,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二)社会经济制度演变的五个阶段1.原始社会制度2.奴隶社会制度3.封建社会制度4.资本主义社会制度5.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三、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一)自然经济最基本经济特征是“自给自足”(二)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①社会分工(一般基础)1.前提②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存在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2.根本条件: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四、市场与市场体系(一)市场商品经济的基本范畴商品市场(二)市场体系要素市场1.提高资源配置效率2.经济联系功能(三)完善的市场体系的功能 3.经济利益关系调整4.信息产生和传递5.社会评价第二章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一、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1.使用价值商品的自然属性2.价值 商品特有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二)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1.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练习题库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练习题库

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单选:D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

内燃机的发明和利用为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结果。

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J决定经济体制模式的最终依据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Q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是社会经济制度。

R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畜牧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

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物质资料生产。

任何一个社会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把有限的资源合理配置到社会需要的各个领域,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这是由资源的稀缺性决定的。

S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是社会分工。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

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生产工具的变革。

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

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商品市场。

T通常来说,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称为经济体制。

X下列要素中,不属于生产力构成要素的是劳动对象。

Y要素市场中的资本市场已逐渐成为市场体系的核心。

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

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市场中商品和要素的市场价值,这是指市场体系的社会评价功能。

Z在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存在的基本经济形态,为了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态是自然经济。

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生产;分配和交换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特点和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商品经济的直接目的是商品交换。

多选:R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应当具备的基本要素包括(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的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曾出现过的基本社会经济形态有(自然经济;商品经济)X下列关于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说法中,正确的有(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总和;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社会经济形态;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是社会分工)下列关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说法中,正确的有(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商品经济是相对于自然经济而言的)下列关于社会经济制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有(是一定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基础;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社会经济制度规定着社会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人们的意识形态;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是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自身的性质)下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仍需实行商品经济的原因的说法中,正确的有(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广泛存在着社会分工;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单位仍是具有各自利益的经济实体)Y一个社会的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法律制度;政治制度;社会意识形态)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包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经济联系功能;经济利益关系调整功能;信息产生和传递功能;社会评价功能)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单选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价值的变现形式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以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为标准计算的,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称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所特有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是(价值)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表现在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种商品上,这种价值形式是(一般价值形式)个别企业生产某种商品的劳动时间延长意味着(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交换的比例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大小)下列关于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说法中,正确的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是通过(价格运动)表现出来的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通常被称为(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赊买、预付货款和清偿债务中执行着(支付手段)的职能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这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恩格尔系数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

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考试内容
一、外汇与汇率
外汇的概念和分类;汇率的定义;汇率的标价方法和报价方法;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汇率决定理论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
第十六章 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理解金融体系、金融市场、金融丁具的定义和种类;并能够对金融体系的变化做出解释;对金融市场的变化和走势做出基本的判断..
考试内容
一、金融体系
金融体系的定义;构成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要素..
二、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的定义和基本功能;构成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金融市场的分类..
五、剩余价值的分割
剩余价值分割的实质;剩余价值分割的具体形式..
六、剩余价值的流通过程
资本循环的阶段、形式和应具备的条件;资本周转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产生的影响;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过程及其实现条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及产生根源..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能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和必然趋势;是否掌握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基本经济特征;是否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客观必然性和特点;是否掌握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
四、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客观必然性;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基本途径..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否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本内容;是否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商品的基本属性;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商品价值量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

03 2019初级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徐娜老师-教材精讲-第1章第4-6节

03 2019初级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徐娜老师-教材精讲-第1章第4-6节

【知识点】市场体系的功能(备考指数:*****)1.市场(1)狭义:商品交换的场所、渠道或领域,是有形的市场。

(2)广义:一切商品和生产要素交换关系的总和,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市场。

2.市场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市场有机整体。

(1)商品市场: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

(2)生产要素市场:资本、劳动力、房地产、技术、信息等市场。

3.市场体系的基本功能(1)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功能(2)经济联系功能(3)利益关系调整功能(4)信息产生和传递功能(5)社会评价功能:反映商品和要素的市场价值。

【真题:2015年多选题】完善的市场体系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包括()。

A.提高资源配置效率B.调整经济利益关系C.产生并传递市场信息D.反映商品市场价值E.调控宏观经济【答案】ABCD【解析】市场体系的基本功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功能、经济联系功能、利益关系调整功能、信息产生和传递功能和社会评价功能。

【知识点】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备考指数:****)1.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的联系(1)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商品经济。

(2)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必然过渡到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2.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区别【真题:2016年多选】关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总和B.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社会经济形态C.商品经济存在于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D.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是社会分工E.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答案】ABD【解析】选项C商品经济生产需要在私有制基础上。

选项E,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存在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

【真题:2014年多选】下列市场类型中,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市场的有()。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章节试题及答案:第一章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章节试题及答案:第一章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章节试题及答案: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1.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D)。

A.消费B.交换C.分配D.生产2.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是(B)。

A.社会文明水平B.社会经济制度C.市场发达程度D.科技发展水平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特点和实质是(C)。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B.对社会財富的巨大浪费C.生产的相对过剩D.对经济发展具有强制性的暂时调节作用4.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是(A)。

A.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B.社会分工C.生产资料私有制D.市场经济5.随着经济的发展,(D)已逐渐成为市场体系的核心。

A.消费品市场B.生产资料市场C.劳动力市场D.资本市场6.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是(A)。

A.市场配置方式和计划配置方式B.市场配置方式和指令配置方式C.市场配置方式和指导配置方式D.指令配置方式和指导配置方式7.在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须具备的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D)。

A.生产场所B.地下矿藏C.交通道路D.生产工具8.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C)的变化开始的。

A.生产关系B.经济基础C.生产力D.上层建筑9.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商品经济的直接目的是(D)。

A.配置资源B.扩大生产C.获得利润D.商品交换10.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通常称为(D)。

A.社会制度B.生产模式C.经济框架D.经济体制11.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A)。

A.生产工具的变革B.分配方式的优化C.文化素质的提高D.生存环境的改变12.人类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是(B)。

A.生产B.消费C.交换D.分配13.在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存在的基本经济形态中,为了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态是(D)。

A.市场经济B.计划经济C.商品经济D.自然经济14.一定社会经济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称为(D)。

A.经济状态B.经济制度C.经济模式D.经济体制15.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是(C)。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提纲共33页word资料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提纲共33页word资料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经济学基础1、物质资料生产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1)人的劳动,及劳动力的支出;(生产最基本的要素)(2)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劳动资料包括生产工具、生产场所、道路、运河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3)劳动对象。

(未经加工的和经过人的劳动加工过的)2、社会生产关系的两种基本类型:(1(2▲生产关系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立统一的(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a、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b、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具有反作用:a、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性质和状况时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b、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性质和状况时则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常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4、社会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1)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2)任何客观规律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它,也不能随意地创造或制定它;(3)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否则就会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

5、经济规律的三种类型:(1)在人类各个社会阶段中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2)在几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如在商品经济社会形态中发生作用的价值规律(3)只在一个社会阶层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如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剩余价值规律,社会主义社会的按劳分配规律等。

6、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是在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过程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7、社会经济制度演变所经历的主要阶段:原始社会制度→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社会主义社会制度8、自然经济的概念:自然经济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初级经济师-金融-基础练习题-第一章货币与货币流通-第三节货币需求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

初级经济师-金融-基础练习题-第一章货币与货币流通-第三节货币需求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

初级经济师-金融-基础练习题-第一章货币与货币流通-第三节货币需求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单选题]1.按照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在一定时期内,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不变时,货币流通的次数越多,所需要的(江南博哥)货币数量就()。

A.越多B.越少C.不相关D.先多后少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在一定时期内,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不变时,货币流通的次数越多,所需要的货币数量就越少,反之货币需要量就越多。

[单选题]5.弗里德曼认为,非人力财富占个人总财富的比例与货币需求呈()关系。

A.正相关B.负相关C.不相关D.先正相关后负相关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弗里德曼把财富分为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两类。

他认为,大多数财富持有者的主要资产是其人力财富。

在个人总财富中,人力财富所占比例越大,货币需求就越多,而非人力财富所占比例越大,货币需求则相对较少。

所以,非人力财富占个人总财富的比例与货币需求呈负相关关系。

[单选题]6.剑桥方程式是()。

A.M d=n´+P´+υ´B.M d=kPYC.D.M d=L(y,r)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剑桥学派提出如下方程式,即剑桥方程式:M d=kPY,其中,M d为名义货币总需求;k为以货币形式保存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即名义所得与货币量的比例;P代表价格水平;Y代表实际国民总收入。

[单选题]7.A.当期收入B.前期收入C.恒久性收入D.名义收入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y,ω代表收入及其构成,其中,y表示实际的恒久性收入。

[单选题]8.根据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假定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金属价值为1000亿,而银行券的流通总量为4000亿,则单位银行券代表的货币金属价值为()。

A.1/4B.1C.2D.4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单位银行券代表的货币金属价值=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金属价值÷银行券流通总量=1000÷4000=1/4。

[单选题]9.若流通中货币需要量为50亿元,而银行券发行量达到了150亿元,则单位银行券代表的货币金属价值为()。

初级经济师基础知识点

初级经济师基础知识点
6.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 关系的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 动总是从生产力开
始变化
人类社会的基 本矛盾
经济基础和上 层建筑的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的矛盾是社会经济 制度变革的最基本、
最深刻的动力
16
知识点一 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
(三) 社会经济规律 1.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 然的联系,体现着社会经济活动的必然趋势。
畜牧业与农业的分离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 出来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出现了不从事生产而 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 商人
32
知识点三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2.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
商品 经济
简单商品经济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以生产资料的个 体所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商品生产者生 产和出卖商品的目的在于满足自己不同的消 费需要
经济联系功能 经济利益关系调整功能
信息产生和传递功能 社会评价功能(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商品 和要素的市场价值)
39
【知识点五】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建议关注商品经济与市场经 济的区别与联系
知识点五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一)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
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活动 方式,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要 区 通过等价交换来实现 别
决定 作用
生产
反 作 用
决 定
分配
桥梁
目的 动力
消费 (最终目的和动Βιβλιοθήκη )交换纽带12
知识点一 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
3.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 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的生产工具:石木工具、金属工具。

后来的生产工具:机器。

现代: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自控装置。
【例题1·单选题】生产力不包括( )。
• A.劳动者 B.生产资料
• C.生产工具 D.劳动对象

【答案】D
【解析】劳动对象不能构成生产力的因素。
所以生产力不包括劳动对象。
【例题2·单选题】(2011年)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 要标志是( )。
社会经济活动的必然趋势。

2.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

因为:(1)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并随
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2)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
移的;(3)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并按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
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
• 1.概念:社会经济制度是一定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 成一定社会形态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基础,社会经济制度是区分人类历史 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 (2) 上层建筑的概念

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是这
个社会的上层建筑
• (3)二者的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
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6.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 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过程: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初级经济师
经济基础(第一章)
第一章 社会经济制度
• 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制度 • (一)物质资料生产☆☆☆ • 1.概念:

物质资料生产是指劳动者按照预期目
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
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
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
动。
• 2、三要素
• A.文化条件 B.人的劳动 C.生产关系 D.劳动资料 E.劳动对象 【答案】BDE
【解析】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具备的三个 基本要素是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
• 内容:生产力→ 生产关系→ 生产方式→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基本 矛盾
• A.生产工具的变革
• B.分配方式的优化
• C.文化素质的提高
• D.生存环境的改变

【答案】A
【解析】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
标志。
2、生产关系
• 概念: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பைடு நூலகம்,并在社会生产过程
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

其中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C.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矛盾

D.生产资料与生产工具的矛盾

E.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的矛盾

【答案】AB

【解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三)社会经济规律
• 1.概念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着
• (2)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原始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
【例题·多选题】(2007年)人类历史上以生产资 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存在于( )。
• A.原始社会
• B.封建社会
• C.奴隶社会
• D.资本主义社会
• E.社会主义社会
【答案】AE 【解析】人类历史上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存在于原始社会、社会
• 1.生产力 • 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
• (1)概念: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 (2)生产力的构成:包括人和物两大要素; • 劳动对象不能构成生产力的因素。 • (3)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 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例如:生产工具的变革。
• A.消费 • B.交换 • C.生产 • D.分配
【答案】A 【解析】在生产关系中,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
3.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 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着生产关系。
• 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历史上的社会生产关系 有两种基本类型:
• (1)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奴隶制、 封建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 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1)人的劳动,即劳动力的支出,它是生产的最
基本要素。

(2)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生
产工具。

(3)劳动对象,即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
一切物质资料。
【例题·多选题】(2008年)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 产应当具备的基本要素包括( )。
纽带;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
【应试提示】:人和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 人和人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关系。
• 【例题1·单选题】(2007年、2009年)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的环节是( )。

A.消费

B.交换

C.生产

D.分配

【答案】C
【解析】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生产。
【例题2·单选题】在生产关系中,( )是最终的 目的和动力。
主义社会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
4.生产方式

(1)概念: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谋取物质资料的方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生产方式。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有反作用。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推动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例题·单选题】在生产方式中,( )是最活跃、最革命 的因素。

A.生产关系

B.生产力

C.上层建筑

D.经济基础

【答案】B

【解析】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 (1) 经济基础的概念

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
【例题1·单选题】(2008年)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 ( )的变化开始。

A.经济基础

B.上层建筑

C.生产力

D.生产关系

【答案】C

【解析】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生产力的变化开始。
【例题2·多选题】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