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林工程建设工作指导意见
秋冬季造林工作意见

秋冬季造林工作意见
在秋冬季进行造林工作时,可以考虑以下意见:
1. 选择适合的树种:根据地理条件和气候特点,选择适合当地的树种进行造林。
要考
虑树种的耐寒性、水分需求以及生长速度等因素。
2. 保护土壤:在进行造林工作之前,要进行地面的清理和土壤的改良,以便树木更好
地生长和根系扎牢。
可以采用覆盖地面、修建水土保持设施等措施来保护土壤。
3. 种植技术:在种植树木时,要注意树木的间距和深浅,保证树木的根系得到充分的
发展和生长空间。
还要控制适当的密度,以避免种植过密导致竞争激烈。
4. 灌溉和管理:在秋冬季节,水源相对较少,需要合理利用水资源进行灌溉。
要定期
巡视,及时补充水分,保证树木的生长需求。
同时,对树木进行适当的修剪和病虫害
防治。
5. 制定防火措施:秋冬季干燥,易发生火灾。
在造林工作中,要制定合理的防火措施,如清理周围的枯枝落叶、设立防火带等,确保造林区域的安全。
6. 防寒保暖:秋冬季气温较低,要为树木提供适当的保护措施。
可以采用覆盖保暖材料、建设遮风设施等方式,避免树木受寒冷天气影响。
7. 持续监测:在造林过程中,要定期监测树木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解决。
还可以通过记录和比对数据,总结经验,提高后续造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总之,在秋冬季进行造林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地理、气候和生态因素,切实做好树种
选择、土壤保护、灌溉管理、防火防寒等工作,确保造林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树木的良
好发展。
林业生态建设实施意见

林业生态建设实施意见
1. 加强林业资源保护。
加大对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特殊保护区域的保护力度,完善管理制度,防止非法砍伐和滥砍滥伐行为。
2. 推进造林绿化工程。
加大对林木种植、人工造林、森林培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增加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资源量。
3. 增强林业生态系统功能。
通过生态修复、生态功能重建等手段,提高林地生产力和生态效益,促进生态平衡。
4. 加强科学管理。
建立科学、规范的林业管理制度,加强林业资源监测和评估,推动管理科技和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
5. 加强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
建立健全林木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机制,加强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培育和繁育工作。
6. 提升林业经济效益。
加强林木经济研究,推动林业产业链延伸和提质增效,提高林木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7. 加强林业科技创新。
增加科研资金投入,加强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加快林业科技创新步伐,提高林业科技水平。
8. 加强林业执法监管。
建立健全林业执法体系,加大对非法采伐、破坏林地和植被的打击力度,保障林业资源的合法权益。
9. 推动林业绿色发展。
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生态公益林、节水灌溉、能源替代等绿色发展项目,促进林业与环保、农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
10. 加强宣传教育。
加大林业生态建设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林业生态建设的良好氛围。
经济林建设服务方案 (2)

经济林建设服务方案1. 引言经济林是指为了经济利益而种植的树木,可以用于木材、果实、药材等多种目的。
经济林的建设对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将为经济林建设提供一套完整的服务方案,旨在帮助农民合理规划、高效管理经济林,实现可持续发展。
2. 服务内容2.1. 经济林规划根据种植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以及市场需求,我们将提供专业的经济林规划服务。
包括确定经济林的种植品种、密度、间距等,并结合农民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我们将根据不同品种的特点,采用合理的轮作制度,提供科学、有效的规划方案。
2.2. 种苗供应为了保证经济林的品质,我们将提供拥有高品质种苗的供应服务。
所有供应的种苗均来源于优质原产地,并通过严格的质检程序,以确保健康、无病虫害。
同时,我们将根据农民的需要提供培训和指导,以便农民能够正确选购和种植种苗。
2.3. 技术培训我们将为农民提供全面的技术培训,包括经济林的栽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
培训内容将通过现场指导、培训讲座等形式进行,以确保农民能够熟练掌握相关技能。
此外,我们还将定期组织经验交流会,分享成功案例和最新的技术进展。
2.4. 病虫害防治经济林的健康生长离不开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我们将为农民提供科学、可行的病虫害防治方案。
根据不同害虫和病菌的特点,我们将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
同时,我们将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问题。
2.5. 市场销售支持建设经济林的目的是为了经济效益,为了帮助农民更好地销售经济林产品,我们将提供市场销售支持服务。
我们与农产品加工企业、批发商、零售商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农民提供销售渠道和销售渠道信息。
我们还将根据市场需求,提供产品包装、标识和品牌推广的建议。
3. 服务流程我们的服务流程如下:1.确定需求:与农民沟通,了解其种植需求和目标。
2.制定规划方案:根据需求和实际情况,制定经济林规划方案。
全市经济林基地建设指导意见

---------------------------------------------------------------范文最新推荐------------------------------------------------------全市经济林基地建设指导意见为加强经济林育苗基地建设,保障我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村庄绿化经济林苗木供应,提出如下意见:一、建设经济林育苗基地要求各市区、开发区、工业新区要根据辖区内村庄绿化经济林苗木需求情况,科学规划建设经济林育苗基地。
每镇(街道办事处)可以规划建设至少一处经济林苗木繁育基地,也可多个镇(街道办事处)联合设立一处较大规模的区域性苗木繁育基地,保障辖区内经济林苗木供应。
经济林苗木繁育基地可依托辖区内现有的国有、集体、个人等苗木繁育生产经营单位,发挥其管理、技术、信息方面的优势,也可规划新建。
建设经济林苗木繁育基地,必须与市、区或镇(街道办事处)负责村庄绿化经济林苗木采购的组织签订采购供应协议,有计划地积极稳妥地进行,确保苗木供需平衡,保障供需双方的利益。
二、搞好紧缺经济林苗木的采购我市的经济林育苗除银杏、无花果、葡萄等品种可基本满足全市村庄绿化需求外,其余品种不同程度存在缺口,尤其是樱桃、石榴、枣等,需大量外出采购。
各市、区要超前谋划,根据不同苗木品种、规格的短缺情况,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组织集中采购,依托现有的国有、集体苗圃进行窖藏或假值,或组织有关镇、村抓紧落实调配经济林苗1 / 5木,以确保辖区内今年及今后几年村庄绿化的苗木需要。
三、对建设经济林苗木基地实行财政补助1、补助树种。
适宜本地区栽培的杏、樱桃、石榴、柿子、枣、果桑、弥猴桃等经济林品种。
经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可的其它经济林树种,亦可列入补助树种。
2、补助的范围。
我市行政区域内获得林业部门核发的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从事上述经济林苗木繁育并与市区或镇(街道办事处)、村负责村庄绿化经济林苗木采购的组织签订采购供应协议的国有、集体、个人等经济林苗木繁育的单位和个人。
国家林业局关于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

国家林业局关于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林业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16.09.09•【文号】林宣发〔2016〕126号•【施行日期】2016.09.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国家林业局关于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林宣发〔2016〕12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各计划单列市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各司局、各直属单位:建设森林城市,是加快造林绿化和生态建设的创新实践,是推进林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
近些年,在有关方面的重视和支持下,我国森林城市建设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对改善城乡生态面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传播生态文明理念、促进绿色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深入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现就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的重要指示,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增进居民生态福利为主要目标,以大地植绿、心中播绿为重点任务,构建完备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打造便利的森林服务设施,建设繁荣的生态文化,传播先进的生态理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森林惠民;坚持保护优先,师法自然;坚持城乡统筹,一体建设;坚持科学规划,持续推进;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森林城市建设全面推进,基本形成符合国情、类型丰富、特色鲜明的森林城市发展格局,初步建成6个国家级森林城市群、200个国家森林城市、1000个森林村庄示范,城乡生态面貌明显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居民生态文明意识明显提升。
关于目前林业建设中经济林营造的建议

6 . 9 %、 5 4 . 9 %。木本油料类产量 中油茶籽 占9 7 %。林产 工业原料 随着农村经 济结构调整 、 农 村城镇化改革步伐 的不断推进 , 林业 发 分别占 1 松 脂 占 比重 分 别 为 1 3 . 9 %、 8 5 . 4 %。 目前 也 是 有 天 然 条 展 中的经济林 以其收益好 、 效益高 、 见效 快等特 有深受农 村和农 民的认 类 产量 中 油 桐 籽 、 可和喜爱, 在 老百姓发家致富中发挥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 。但在 经济 林建 件 省份“ 促进发展 ” 的非常重要 的林业产业 内容之一 。以广西省为例 , 广 设过程 中, 如果对于某些 在建设 中有些 问题 处理不 当, 不但不会产 生致 西是西部l 大开 发的边缘地区 , 虽然不是天然林保护 的重点地 区, 但是天 8 . 3 2 %, 保护 面积大, 而且关 系长 江和珠江流域 防护 富效益, 严重的还可能会限制和倒退林业 的快速发展 。作者根据 十几年 然林 占有林面积 的 6 半湿润) 地区天然林和土 山( 湿润) 地 区天 来 自己的工作实践积累的经验和专业理论的学 习, 对 当前我们 广西林业 林工程 。广 西天然林包含石 山( 然林, 北热带 、 南亚热带和 中亚热带天然林等类型 , 是我 国不 可多得 的宝 建设中经济林的营造提几点建议 。
2 经 济林 营造 的主 要技术
根据经济 林的概述 , 在我 国当前 的生产 技术水平下 , 在经济林 的营 造 中需要注意 以下几 点: ①在营造经济 林前, 需要对 当地的生态环 境进
j; }亭 j 宣 业 业 苗 业 妊妇 毫 ’ j ‘ 业 § 业 毫
、 § 略 妊 ’ 壹 } ; }业Leabharlann 3 . 2 森 林人工造林
北京平原地区造林工程技术指导意见(试行)

为提高平原地区造林工程质量和水平,促进工程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根据国家、行业及北京市各级各类相关技术标准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平原地区造林工程建设的重大决策,特制订北京平原地区造林工程技术指导意见。
一、适用范围本指导意见适用于北京平原地区造林工程中的景观生态林、绿色通道、健康绿道、郊野公园以及湿地保护等建设工程。
二、总体要求(一)坚持生态优先、自然和谐原则。
满足生物多样性需求,营造结构合理的近自然森林景观。
(二)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原则。
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立地条件和建设类型,实现森林综合效益最大化。
(三)坚持创新驱动、节约建设原则。
推广应用耐旱节水、节能环保、科学抚育和生物防治等新技术,实现造林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四)坚持以人为本、惠及民生原则。
在改善首都生态环境的同时,有效提高城市品质,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提升市民宜居环境和幸福指数。
三、植物选择根据北京平原地区的主要气候、土壤条件以及多年园林绿化的实践,植物选择应坚持生物多样性,重视长寿慢长与速生树种的合理比例。
以乡土植物为主,乡土植物与引进植物相结合;以落叶树种为主,落叶与常绿树种相结合;以乔木树种为主,乔木、灌木及地被植物相结合;以生态景观树种为主,食源、蜜源植物相结合。
形成春花烂漫、夏荫遮蔽、秋彩斑斓的优美景观和稳定的植物群落。
本项工程推荐植物见附件6,重点推荐以下主要植物。
(一)乔木20种:槐树、柳树类(♂)【注1】、栾树、元宝枫、银杏、白蜡类、杨树类(♂)、刺槐、榆树类、椿树、泡桐、柿树、桑树、丝绵木、楸树油松*【注2】、白皮松*、桧柏*、侧柏*、华山松*(二)花灌木20种:观赏桃类、观赏海棠类、月季类、榆叶梅、金银木、黄栌、绣线菊类、丁香类、棣棠、珍珠梅、胡枝子、小檗类、紫穗槐、连翘、金叶女贞、红瑞木、锦带花、迎春沙地柏*、锦熟黄杨*(三)地被20种:地锦类、鸢尾类、马蔺、八宝、萱草类、大花秋葵、宿根观赏菊类、旋覆花、甘野菊、匍枝委陵菜、蒲公英、紫花苜蓿、小冠花、二月兰、地被竹、蛇莓、麦冬、崂峪苔草、大油芒、狼尾草、野牛草(四)水生植物20种:芦苇、香蒲、千屈菜、水生鸢尾类、斑茅、红蓼、野荞麦、旱伞草、水莎草、藨草、水葱、荷花、睡莲、水芹、菖蒲、芡实、莕菜、慈姑、竹叶眼子菜、穗状狐尾藻【注1】类——凡带类字均指不是单一树种。
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快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

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快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林造发〔2014〕16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各司局、各直属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步伐,促进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协调发展,推动实现2020年农民收入倍增和林业“双增”目标,现就加快新时期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新时期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的重要意义经济林是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林产业,是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身,融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生态富民产业,是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的最佳结合。
我国经济林树种资源丰富、产品种类多、产业链条长、应用范围广,发展经济林产业有利于有效利用国土资源,促进林业“双增”目标早日实现。
经济林在集体林中占有较大比重,发展特色经济林的重点在集体林。
通过在集体林中大力发展以木本粮油、干鲜果品、木本药材和香辛料为主的特色经济林,有利于挖掘林地资源潜力,为城乡居民提供更为丰富的木本粮油和特色食品;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同时,对改善人居环境,推动绿色增长,维护国家生态和粮油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对经济林培育与产业发展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以及中央林业工作会议都明确提出要突出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特别要着力发展板栗、核桃、油茶等木本粮油,加快林业改革发展步伐。
国家林业局相继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将木本粮油等特色经济林纳入“十二五”时期林业发展十大主导产业。
各地把发展经济林作为活跃农村经济的特色产业、调整种植业结构的主导产业、推进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来抓,经济林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截至2013年底,全国经济林种植面积3781万公顷,总产量1.48亿吨,经济林种植与采集业年产值达到9240.37亿元,占到林业第一产业产值的一半以上;全国近千个特色经济林重点县,经济林收入占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20%以上,成为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创建果品产业强市,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加快美丽建设步伐,根据市关于环省会经济林工程建设指导意见和总体规划,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程建设区域
省会主城区与我市城区范围内的道路河渠两侧、镇村周边以及可利用地、滩涂地等区域。
二、工程建设原则
一是属地管理、镇村负责、分年实施;二是谁植树谁受益;三是政府引导,农民自愿,政策支持,社会参与;四是以通道经济林带建设为重点,统筹协调、整体推进。
三、建设任务及目标
建设任务:2013年开始实施,2014年完成,在主城区至我市城区空间范围内建设经济林万亩。
涉及乡镇完成通道造林并分别建设1个5000亩以上成方连片经济林示范园区。
工程建设所选树种:以薄皮核桃为主,苹果、梨、桃、杏、葡萄等为辅。
品种要求薄皮核桃以辽1、辽7为主,其它树种视情况而定。
建设目标:石市三环路外侧绿化带外500米宽,石黄高速公路和307国道两侧绿化带外各300米宽、新赵线、衡井线省道两侧绿化带外各200米宽,县乡道路两侧、河渠两侧、镇村周边及规划内可利用地、滩涂地全部建成经济林。
基本建成无公害、绿色果品生产基地,为城市市场提供优质、安全的果品;基本建成现代化果品产业建设示范基地,为发展现代果品产业发挥典型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基本建成省会观光、休闲、采摘的近郊型生态果品基地,打造现代都市农业新亮点。
四、建设总体规模及布局
全市规划范围内建设总规模万亩。
通道经济林带建设工程。
绿化长度公里,绿化面积万亩,植树万株,树种以核桃为主。
其中三环路约6公里,面积万亩,植树万株;307国道约13公里,面积万亩,植树万株;石黄高速约公里,面积万亩,植树万株。
新赵线、衡井线约公里,面积万亩,植树万株。
涉及岗上、开发区、廉州、九门、丘头、南营等6个乡镇区。
经济林示范园区建设
1.以只照、黄庄为核心区,利用滹沱河滩地建设万亩薄皮核桃示范园区,植树66万株,树种以核桃为主,矮化砧苹果、梨、桃为辅。
2.新发展经济林万亩,植树万株,树种以核桃为主,梨、桃为辅。
3.以双庙、西辛庄、小丰、故城为核心,建设万亩设施果树及观光采摘果品示范园区,面积1万亩,树种以葡萄、桃、杏为主,以矮化砧苹果、薄皮核桃、梨为辅,植树55万株。
4.在城区以西、307国道以北沿滹沱河区域,建设万亩薄皮核桃示范园区,面积万亩,植树44万株,树种以核桃为主,以梨、桃等为辅。
5.以堤上为核心区,新发展设施葡萄、核桃万亩,植树万株。
6.以藁梅路以西、衡井线以北为主要区域,新发展经济林万亩,植树万株,树种以核桃为主,其它经济林为辅。
五、建设进度安排
按照属地管理、镇村负责、自采苗木、分年实施的原则,两年完成建设任务。
2013年4月10日前,市林业局完成环省会万亩经济林建设总体规划方案和指导意见,并在总体规划基础上完成经济林作业设计。
2013年秋季完成石市三环路外侧绿化带之外500米宽、石黄高速
公路和307国道两侧绿化带外各300米宽经济林带建设。
面积万亩,涉及开发区、丘头、
岗上、廉州等4个镇区。
2014年完成新赵线、衡井线两条省道两侧绿化带外各200米宽经济林带及规划区域范围内的经济林示范园区种植任务。
面积万亩,涉及九门、南董、岗上、丘头、廉州、南营等6个乡镇。
六、投资方式
按照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原则,多渠道筹措环省会经济林建设资金。
经济林建设补贴标准。
根据市补贴政策,结合通道原有绿化带补贴标准及经济林前三年基本没有收益的情况,市政府给予一定的经济林建设补贴。
建成后第一年给予苗木费每亩550元,每年每亩补贴800元,连补三年。
经济林建设奖励。
经济林建设分年度任务完成后,每亩一次性奖励乡镇区20元。
验收及兑现补贴奖励。
每年经济林建设任务完成后,由市财政局、市林业局组成验收组,对完成任务情况进行检查验收,根据栽植面积、成活率等情况兑现补贴奖励资金。
各相关乡镇区要根据各自实际情况,积极创新机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投向林果带、林果基地及苗木基地建设,多渠道增加投入,确保环省会经济林建设任务的完成。
七、保障措施
一是组织保障。
市政府成立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市林业、财政、农业、水务、交通、国土、科技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环省会经济林工程建设领导小组。
相关乡镇区也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明确责任、落实任务,积极组织实施。
市政府对工程建设实行督导检查、定期通报制度,年底将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和考核结果,对相关乡镇区进行分类排队,作为评先评优和项目安排的重要依据。
二是机制保障。
鼓励发展家庭林果经济庄园,支持建设集观光、休闲、采摘于一体的现代果业园区,吸引大的果品龙头企业建立果品基地,调动农民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环省会经济林建设,不断增强发展活力。
三是政策保障。
各乡镇区要本着“政府要绿、农民得利、社会受益”的思路,采用补助造林的成功经验,出台支持补贴政策,市财政补助不足部分由乡镇区自行解决。
同时,各乡镇区要积极鼓励引导社会法人和大户发展经济林,以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形成多主体、多形式造林的局面。
四是技术保障。
各乡镇区要严格把关,保证苗木质量、品种纯度,通道栽植核桃苗高度必须达到1米以上。
市林业局要加强技术指导把关,组织林果专家和技术人员,定期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
市林业局要会同各有关乡镇抓好经济林示范园区建设,市财政、科技、农业、水务、交通、国土等部门要积极予以支持,共同推动环省会经济林工程建设。
经济林工程建设工作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