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东市场情况汇报

合集下载

邵东最近十年快速发展,邵阳地区经济反超永州、腾飞的缩影

邵东最近十年快速发展,邵阳地区经济反超永州、腾飞的缩影

邵东最近十年快速发展,邵阳地区经济反超永州、腾飞的缩影邵商投资最大的商贸实体:邵东国际商贸城曾几何时,邵东经济陷入了瓶颈:商贸模式被外地复制,徒弟打败师傅;书刊市场因一次意外事件被查封,印刷媒体业一落千丈;工业家家户户冒烟,小作坊扛不起大产业;生态产业园开发,陷入贪腐死胡同……幸运的是,邵东现在活过来了!要说邵东经济的过往,都可以写成一本书。

邵商风云往事潮起潮落,创造了中西部一没国家政策布局、二没产业布局、三没矿产资源等自力更生的发展典范,形成了经济发展“邵东现象”。

但今天我们要聊一聊邵东最近十年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变化趋势,来谈谈邵东的产业转型和社会变革发展。

邵东经济最近十年增长趋势表邵东经济浅析从上表可以看出,邵东过去十年,跑赢了邵阳地区所有相关县(市、区),经济总量遥遥领先,增长率也高居第一,和后面的县市也都拉开了很大的差距。

邵阳地区过往因为交通闭塞、落后的原因经济发展较慢,在湖南省都属欠发达地区,这几年因为交通环境的改善,娄邵和怀邵衡快速铁路的开通,经济总量超越了类似的永州、益阳等地区,但邵阳地区人口在过去十年流失还是比较严重的,属于产业落后地区,外出打工谋生是大概率的生存方式,因而邵东经济发展在邵阳地区来比较没有很强的说服力。

邵东经济放到湖南全省来看,上世纪九十年代很长一段时间,屈居长沙县之后,霸占第二很多年,新世纪后因为各方面发展的不理想,经济徘徊在湖南的前二十强内外,是坎坷的十年。

最近十年排名一直往上升,于2018年开始邵东一直占据第五,非省会县域第二,说明经济确实有进步,有改善!省城近郊县政策、招商环境等各方面不能比,能和陶瓷、烟花产业发展比较好的醴陵市并驾齐驱,说明邵东经济在转型和模式方面确实有很大的进步!第七次人口普查湖南县域人口变化前十五强邵东人口流动趋势人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强则人口旺;人口流通畅快,经济必然有活力!从上面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过去十年邵东人口增量在湖南排第三,增加了14万多常住人口,仅次于长沙和浏阳,超过吉首、宁乡和醴陵,且湖南只有15个县市这十年人口是增长的,其他的都属于人口流失,就连经济大市醴陵人口都是处于流失范畴,说明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有限,提供不了那么多就业机会,中西部都差不多,湖南也不例外!人口为什么回流?因为当地产业发展了,留下来更多的就业者和外来打工人员;当地各方面政商、生态环境有改善,高学历、高技术人才愿意留在本地生根发芽;当地经济形势向好,外来客商和投资客拍马赶到,因为当地有钱可赚……邵东的打火机、印刷、五金、药材产业确实做大做强了,需要更多的务工人员和第三产业服务人员;邵东智能技术研究院,湖南第一个县级技术研究院,引来了很多博士、硕士高学历、高技术人才;两条200速度快速铁路开通,有了开往北上广深的始发高速动车,京东数字经济产业园、邵东高铁站旁新数字产业经济孵化基地等开建了……邵阳十四五城市规划布局新动态(2021年12月官方发布)邵阳十四五对邵东城市的定位2021年底邵阳地区城镇规划公布,邵东作为邵阳对外主要门户,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主要承接地,省域先进制造基地,现代商贸城市,很好地结合了邵东的真实状况,也反映了邵东在邵阳的担当,邵东60多万邵商,确实起到了邵阳对外主要门户,甚至是湖南的对外门户作用。

邵东的产业发展趋势

邵东的产业发展趋势

邵东的产业发展趋势邵东的产业发展趋势邵东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是湖南省常德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

作为湖南省的一个重要经济发展区域,邵东的产业发展趋势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方面,对邵东的产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农业发展趋势邵东地区农业资源丰富,具备发展农业产业的良好条件。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邵东农业将朝着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发展。

其中,特色农业是邵东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1. 果业发展邵东地区气候适宜、土地肥沃,适宜发展各类果树。

目前,邵东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以梨、柚子、葡萄为主导的果业产地。

未来,可以进一步推进果业产业链的延伸,提升品质和附加值,加强品牌建设,开发高端市场。

2. 畜牧业发展邵东地区的畜牧业一直以来都是重要的支柱产业,特别是养殖牛、猪、羊等畜禽养殖业,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未来,可以通过引进高品质肉品品种,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进一步发展畜牧业。

3. 特色农产品产业邵东地区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其中的特色农产品具有市场竞争力。

比如,邵东的苗木、中药材、蔬菜等农产品可以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加强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建设,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农民收入。

二、制造业发展趋势邵东地区的制造业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潜力。

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技术的进步,邵东的制造业将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1. 机械制造业发展邵东地区的机械制造业有较好的基础,其中主要包括冶金设备制造、工程机械制造、农机制造等。

未来,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推动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2. 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邵东地区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也具备发展潜力,其中主要包括电子元器件、电子产品组装、通信设备制造等。

未来,可以通过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提高产品技术水平,拓宽产业链,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

3. 纺织服装制造业发展邵东地区的纺织服装制造业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特别是针对传统纺织服装制造业的中高端市场需求。

早市夜市调研情况汇报

早市夜市调研情况汇报

早市夜市调研情况汇报
近期,我对早市夜市进行了一次调研,以下是我对调研情况的汇报。

首先,我对早市进行了调研。

早市通常是指每天早晨在城市中心或者居民区举
办的集市,为居民提供新鲜的蔬菜水果、生活用品和早餐食材。

在调研中,我发现早市的规模较小,摊位数量不多,主要以农副产品和小商品为主。

市场上的摊贩大多是当地居民,他们的商品种类较为单一,价格相对便宜。

另外,早市的交易氛围比较轻松,人流量较少,购物体验相对舒适。

接着,我对夜市进行了调研。

夜市是指每天傍晚到深夜在城市中心或者繁华地
段举办的露天市场,为居民提供各种美食、小吃、服饰和娱乐项目。

在调研中,我发现夜市的规模较大,摊位数量众多,主要以美食和特色商品为主。

市场上的摊贩来自各地,他们的商品种类丰富多样,价格也有所不同。

夜市的交易氛围比较热闹,人流量较大,各种小吃和特色商品吸引了大量消费者,营造了独特的购物氛围。

综合来看,早市和夜市在商品种类、摊位数量、交易氛围和人流量上存在明显
的差异。

早市以农副产品和小商品为主,规模较小,交易氛围较为轻松;夜市以美食和特色商品为主,规模较大,交易氛围热闹。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可以根据调研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政策,促进早市夜市的发展,满足居民的消费需求,提升城市的商业魅力。

以上是我对早市夜市调研情况的汇报,希望能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区农贸市场情况汇报

区农贸市场情况汇报

区农贸市场情况汇报
近期,我对区内农贸市场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和了解,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市场基本情况。

区内共有农贸市场10家,分布在各个街道和社区,总面积约为20000平方米。

市场内设施齐全,环境整洁,管理秩序良好,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购物环境。

二、商户情况。

市场内商户数量共计300家,主要经营农副产品、水果蔬菜、肉类禽蛋等生活
必需品。

其中,有一部分商户开设了网上商城,方便居民进行线上购物。

三、商品种类。

市场内商品种类繁多,涵盖了大部分居民日常所需的食品和生活用品。

尤其是
水果蔬菜品种齐全,新鲜度高,深受居民欢迎。

四、价格水平。

市场内商品价格相对较低,与周边超市相比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特别是农产品
的价格相对较为实惠,受到了广大居民的青睐。

五、服务质量。

市场内商户服务态度良好,热情周到,能够满足居民的购物需求。

同时,市场
管理部门也加强了对商户的管理和服务培训,提升了整体的服务质量。

六、存在问题。

虽然市场整体情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商户经营品种单一,缺乏
特色;部分市场内卫生状况不佳,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等。

七、发展建议。

为了进一步提升区内农贸市场的整体水平,建议加强市场内商户的培训和引导,鼓励他们拓宽经营品种,提升服务质量;同时,加大市场内卫生管理力度,确保市场环境整洁,为居民提供更好的购物环境。

以上就是我对区农贸市场情况的汇报,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共同促进农贸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于湖南邵东县城镇经济的综合发展及如何做好统计工作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关于湖南邵东县城镇经济的综合发展及如何做好统计工作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关于湖南邵东县城镇经济的综合发展及如何做好统计工作调查报告(精选多篇)第一篇:关于湖南邵东县城镇经济的综合发展及如何做好统计工作调查报告邵东县位于邵阳市东,处东经111°30′-112°05′,北纬26 °50′-27°28′之间。

南北长59公里,东西宽56.7公里,总面积1768.75平方公里。

现辖12个镇,990个行政村,27个居委会(两市镇设14个社区),12430个村民小组,166个居民小组。

20XX年全县总人口11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87万人。

有汉、回、侗、苗等29个民族,汉族占总人口的99.7%。

境内资源丰富,矿产以煤、石膏为主,已探明煤储量4000万吨,石膏储量3.2亿吨左右,还有锰、铅、锌、铀、铁、硅砂、重晶石、塑性粘土,石灰石等。

土镶有水稻土、红壤、黄壤等7大类,16个亚类,51个土属,137个土种。

经过数十年的建设,邵东县出现了新的景点和旅游资源。

邵东是湖南省第一个民营经济改革与发展实验区,坚持走“兴商建县,民营主体”的发展道路,在全县形成了“商业城、工业镇、专业村”的经济发展格局。

如有中南地区最大的家电批发城和中南五金批发城;廉桥药材市场成为全国3大药都之一,年销售额愈10亿元,上缴税收800多万元,经国家医药管理局检查合格,达到国家标准。

据县统计局对我县城镇社会经济统计资料进行测算,我县城镇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平均分数为66.542分,根据发展水平、发展活力、发展潜力三个方面的33个指标,分别计算出发展水平指数、发展活力指数、发展潜力指数和综合发展指数,每个指数值的范围界于0到100之间,以20XX年为基期,从数据表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城镇综合发展向好,总体发展趋势向好。

20XX年我国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平均分数达到66.542分,比20XX年上升了3.475分,上升了5.22个百分点。

城镇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计算方法。

一、指数所反映的经济意义:每个指数值的范围是介于0到100之间,在单项指数中,每一个指数值代表一个镇在该方面的水平高低,指数为100代表基期年度的最好水平。

邵东:民营经济挑大梁

邵东:民营经济挑大梁

周亚明胡雅南芙蓉国里邵东:民营经济挑大梁4月6日,2023年邵东第七届五金机电博览会开幕,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的1000余家企业参展。

蓬勃发展的民营经济,让邵东市拥有“百工之乡、商贸之城、民营之都”的美誉,挑起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梁。

“闯”世界的邵东商人作为地处湘中腹地的一个内陆县,邵东人多地少,资源匮乏。

为了生计,他们肩扛手提、挑箩摆摊、走村串巷,将小五金、箱包、服装等小商品卖到全国各地。

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步饱和,邵东人又把视线投向了国外,开始闯荡国际市场。

泰国湖南商会会长、邵东人刘纯鹰就是这样走出国门的。

1986年,23岁的刘纯鹰开始在家乡邵东创业。

在2000年前后,他办起了隆源箱包厂。

2002年的一天,在泰国旅游的一位朋友打电话给刘纯鹰说,泰国市场上的箱包、服装销路好、利润高。

而那时,邵东箱包正面临销售压力大、利润极微薄的困境,虽然从来没出过国,但刘纯鹰还是决定去泰国“闯一闯”。

刘纯鹰立即在邵东组织了价值约700万元的箱包、服装,带着两名员工一起前往泰国,租了两个门面卖箱包。

“语言不通,就用计算器讨价还价。

款式不流行,就更改设计。

”刘纯鹰很快就在泰国站稳了脚跟。

2009年,泰国湖南商会正式成立,刘纯鹰被推选为会长。

2011年,他牵头在泰国建设泰国湖南工业园,带领更多的邵东人、湖南人进入泰国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邵东人宋杰锋20多年前开始闯东盟,在老挝从摆地摊做起,业务逐步拓展至房地产、文化旅游、进出口、航空运输等领域。

2008年在湖南省有关部门的关心下,宋杰锋和其他湘商发起成立老挝湖南商会。

这是第一家境外湖南商会。

商会成立后,他发挥自身人脉资源广及湘商优势,致力于推动湖南和老挝的交流合作。

因推动老挝与湖南交流合作贡献十分突出,宋杰锋于2019年获老挝政府颁授“国家友谊勋章”。

在东盟,以邵东商人为主体的泰国湖南工业园、老挝湖南工业园、越南商贸物流园……各类园区和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建成。

如今,邵东商人规模达到60多万人,其中10万邵东商人走出国门,足迹遍布70多个国家和地区。

邵东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工作汇报

邵东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工作汇报

邵东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工作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热忱欢迎和衷心感谢您们亲临邵东考察指导!现就2010年度县域经济发展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围绕发展目标,实现“八增三降”2010年,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富民强县”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兴工旺商”战略,积极创新发展理念,努力破解发展难题,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扩大对外开放,促进产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确保县域经济发展在XX年年跻身全省20强的基础上保类进位,十一项考核指标实现“八增三降”。

实现增长的八项指标分别是: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07.5亿元,同比增长12.8%;人均gdp11413元,同比增长16.2%;财政总收入5.4745亿元,同比增长15.51%;人均财政总收入600元,同比增长22.7%;全口径税收收入4.2964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78.48%,同比提高0.9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14元,同比增长17.29%;农民人均纯收入5318元,同比增长17.73%;森林总蓄积量增长率9.1%。

现下降的三项指标分别是: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14.11%;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cod和so2分别削减5.24%、7.73%。

二、注重扬长避短,打造发展特色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克服邵东既不沿江、又不沿边、资源缺乏的先天不足,充分发挥人才、资金、信息、市场等县域特色的比较优势,着力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经济,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县实际的发展道路。

主要呈现以下三大特色:(一)着力做大做强,打造产业特色。

对于有特色的产业,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都立足于做大做强,培育成优势产业。

一是做强支柱产业。

2010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30.5亿元,增长38.7%,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81.6亿元,增长48.1%。

全县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2家,纳税过100万元的企业37家、新增5家。

全县打火机、小五金、皮具箱包、服装加工、中药材五大支柱产业年产值均超过10亿元。

邵东廉桥中药材市场发展的视察报告

邵东廉桥中药材市场发展的视察报告

邵东廉桥中药材市场发展的视察报告政协廉桥联工委今年,在县委县政府和相关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当地党委政府和市县两级药监部门的共同努力,邵东廉桥中药村市场的整治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市场经营秩序进一步规范,药品质量全面提高,经营户的法律意识不断加强,2006年10月,邵东县廉桥新型中药材专业市场正式建成复业,2007年5月实现由市场向公司化经营的转变。

但由于市场的复杂性,特殊性,在公司化转型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束缚了市场的发展。

如何更好地规范市场秩序,引导市场进一步发展壮大,成为当前面临的一个现实而又严峻的问题。

今年,县政协联合廉桥联工委,一起对廉桥中药市场进行了联合考察调研,结合廉桥市场现状,就如何加强市场管理、促进市场发展谈些个人浅见,作出如下视察报告、一、廉桥中药材市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邵东廉桥中药材专业市场是1996年经国家二部三局批准并发证的全国十七大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素有“南国药都”美称。

市场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邵东县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支柱,邵东县乃至邵阳市中药材生产基地的重要依托。

新老市场共有经营户1000余户,从业人员3万余人,经营品种1200余种,日成交量超过100吨,年成交额达50亿元。

2006年以前,廉桥中药材市场缺乏有效地监管和规范,一度成为脏、乱、差的“马路市场”,面临被国家局摘牌的危机。

近年来,通过省、市、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于2006年元月动工新建了高标准的新市场,并按照国家省局的要求,在新市场实行公司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率先在全国试点成立了湖南廉桥医药有限责任公司,实现质量管理“三统一”。

但由于各种原因,公司目前还存在如下方面的主要问题,严重制约了市场的发展。

1、质量管理达不到应有标准。

市场内现有没有按照国家局和省局的要求全面落实“三统一”要求,尚未通过GSP认证。

目前,湖南廉桥医药有限责任公司面临公司内部无人管,质量无人把关,市场的现状和今后的发展令人担忧,组建的新公司实质上是一个空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邵东市场情况汇报2011-05-18 10:03 文章来源:邵东县商务局王文央内容分类:调研一、邵东商贸市场发展的历史和现状邵东县地处湘中腹地、衡邵干旱走廊。

总面积1768平方公里,水田面积人平0.42亩,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84人,水资源缺乏。

邵东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不占优势,而人口众多,为谋生计,历史上,邵东人就能工善贾。

正是邵东人传统的经商意识,推动了邵东商贸市场的发展。

(一)发展历程1、地摊市场阶段1952年冬季在两市塘以摆地摊的方式举行了首届物资交流会,1956年集贸市场发展到28处,1966年增加到41处。

文革时期,17处市场被关闭,市场发展一度停滞不前。

1978年《人民日报》发表了《湖南省邵东县集市贸易的调查》,对邵东县集市贸易的成绩作了肯定,放开了市场,对市场建设起了先导作用。

2、门店市场阶段上世纪八十年代,邵东商贸进入门店时代。

从1983年县工商部门在县城老体育场建一座交易市场起,先后新建和扩建了34个市场,拥有场地5.6万平方米。

1990年,经商人数骤增,商品流通,崭露头角,新建一所大市场已势在必行。

1993年,邵东工业品市场正式开业,打响了邵东在全国市场建设的品牌,拉开了邵东市场建设的序幕。

1996年,全县正式投入运行的大小市场78处,市场占地面积161万平方米,市场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室内摊位19988个,累计投入市场建设资金5.8亿元。

3、专业市场阶段进入二十一世纪,邵东市场建设体系日趋成熟,各类市场星罗棋布,遍及全县。

全县市场共占地面积1800余亩,在面积近100万平方米,经商门店15000多间,摊位20000余个。

以邵东工业品市场为中心,中南五金大市场、邵东家电城、邵东建材城、邵东农林城、中南皮件城、邵东服装城等10多个投资上千万元的大型专业市场,闻名遐迩。

4、现代市场雏形阶段2005年,邵东工业品二期工程参照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和株洲“中国城”的建筑风格,总投资1.2亿元,占地50余亩,建设面积63000平方米,新建高档门面1800多间。

之后,邵东(国际)皮具商贸园,投入资金6千多万元,新建专业经营门店900余间;廉桥药都科技产业园总投资4亿元,占地面积535亩。

目前,全县有26个专业批发市场,58个乡镇农贸市场。

尽管这些商贸市场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化市场,但市场已开始向现代化、国际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二)现实困境市场建设的发展过程是邵东县城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过程,也是邵东市场建设体系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随着改革开放的纵深推进、交通区位的根本变革、现代市场的风起云涌,邵东商贸市场在全国商贸市场格局中的地位明显下降、竞争力明显不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减弱,已是不争的事实。

1、市场空置率较高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空壳”现象日益严重,如农林城、鞋业城、服装城、眼镜城、保健品城等,门店利用率不高,空壳率达70%以上。

入驻率最高的工业品市场,饱和率也只有59.4%。

2、市场交易量萎缩随着商贸市场的一步步繁荣,邵东市场商品成交额也由1993年的40亿元一路攀升,到2004年达到145亿元,随后逐年下跌,到2008年下降到120亿元左右。

与此同时,市场的辐射范围也逐年减少。

上世纪90年代,邵东市场产品销往云南、贵州、四川、广西、湖北、河北、河南、江西、浙江、大西北和省内各地及东南亚国家,目前,市场商品只销往西南的农村及省内部分地区。

3、经营户大量外流在邵东商贸市场繁荣的上世纪90年代,仅工业品市场就有来自浙江、广东、河南、河北等地的交易大户1000多户,现在减少到只有150余户。

特别是2003年市场贸易开始下滑后,总代理、总经销流失更快。

仅工业品市场,每年就有50户总代理、总经销离场外出,有300余户的批发大户和中户流失到省内外市场,目前,总代理、总经销不足100户。

4、社会贡献力度减弱一是对就业的贡献力度减弱。

统计数字表明,邵东县市场从业人员数呈下降趋势,1993年全县市场从业人员为2.4万人,到2002年达4.8万人之后一路下降。

二是对财税的贡献力度下降。

1993年邵东全县市场税费收入2200多万元,2005年达1.1亿元,此后逐年下跌。

二、邵东商贸市场存在的问题(一)传统优势渐失邵东商贸市场的兴起、繁荣,得益于邵东人的亲商重商传统,得益于邵东人的经商意识。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小手工制作、小商小贩就在邵东盛行,在改革开放个体私营经济合法化后,邵东已在商品经济发展、市场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国人市场意识的日益增强,以及由此带来的商贸市场风起云涌,使得邵东这种优势不再。

与此同时,高速公路、城际铁路、公交航空等现代化的运输方式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物流业的快速兴起,商品跨区域加快流动,从根本上改变了全国商贸流通经济的布局,尽管邵东有全国最早最大的县域批发市场,但这种优势被现代化的运输方式所湮没了。

(二)商品档次偏低目前,邵东商贸市场的主要商品仍以中低档服装、廉价的针织、皮具、包袋、小百货为主,因此绝大部分只能销往落后的农村市场,这既不符合现代化市场的发展方向,也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的需要。

更为甚者,在邵东“以商带工”的早期,由于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原因,许多企业、作坊盲目模仿一些名牌产品生产,但质量没有达到达到名牌产品的水准,受此影响,人们往往把邵东货当作“假货”,许多外地客户不敢来邵东采购。

发展到如今,我们县的企业规模大部分偏小,以贴牌生产为主,技术含量低,除打火机行业外,多数代理出口,自己加工生产,大部分利润却拱手让给别人,市场缺乏强有力的工业支撑。

(三)基础设施滞后现代商贸流通业的竞争不仅体现在市场基础建设及配套设施等硬件上,还体现在市场经营方式和服务功能以及经营环境等软件建设上,只有市场经营硬环境和软环境同步发展,市场才能繁荣。

目前,除新建的药材市场、皮具城、眼镜城外,邵东大部分市场的基础设施及配套条件已无法适应现代商品流通的要求。

有摊位设计不科学、停车场地小、周边道路狭窄、仓储仓位严重不足、消防安全隐患严重、信息化程度低等设施滞后的问题。

(四)市场监管乏力全县的市场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论证,县里没有项目论证的专门机构,造成许多市场布局不合理,选址不当,隐患较多。

专业市场由房地产老板开发,老板卖完住宅、铺面后就走了,市场管理失控,市场培育无从谈起。

另外,邵东的物流行业垄断程度高,服务差、收费贵,也制约了我县商贸业的发展。

三、邵东商贸市场发展的建议(一)要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市场城市规划一定要科学严谨,着眼长远,围绕“住得舒心、看得赏心、发展顺心”而规划。

一要考虑保护传统风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协调好城市产业结构、社会结构,尤其是空间布局结构;二要协调好中心城区、新区和老区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城市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之间的关系,使城市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三要搞好市场科学布局,立足长远,形成整体优势;四是城市规划法治化,确保其严肃性;五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要迅速启动邵东县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商业网点规划的内容包括:制定近期和远期商业网点发展目标;县域内商业网点的总规模、结构与布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营业面积、连锁企业销售额或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等综合性指标;商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指标;县域商业在邵阳地区商贸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等。

商业网点规划的编制要按照《国家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的要求,结合《邵东县县城总体规划》和在设计中重点考虑大型综合商业网点的布局和建设。

规划的编制,将使我县商贸流通业的无序发展得到有效改观,对促进城市商业网点健康发展,创建布局合理、业态丰富的购物和消费市场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将有力促进商贸流通市场的发展壮大和品位提升。

(二)统筹兼顾,抓好市场的建设、改造和升级⒈要坚定信心,尽快启动邵东综合大市场的建设。

邵东工业品市场,已经无力再承担起整合市场优势的发展载体,场地小,摊位小,配套设施差,安全隐患多,市场管理无序,市场的竞争力低,抗风险能力差,经营的产品大多是微利的便宜货,技术含量不高,没有拳头产品,生意不体面,寒酸得不行,生意难做,却累得要死。

我们不能继续喝这杯苦酒了,应该冲破这个发展瓶颈。

没有核心市场的龙头带动,其他专业市场也不好规划发展。

庆幸的是,为筹建邵东综合大市场,县委、县人民政府已组织调研了2年,现在时机成熟,应该可以启动。

该市场应建设成“环境好、规模大、档次高、管理先进、功能齐全、辐射力强”,并以股份制形式(政府控股全民可参股) 为组合的现代新型综合大市场,建成后要逐步创造条件,迈向“上市公司”。

领导在决策时既要考虑可能存在的问题,又不要被困难所阻,拖缓建设而错失良机。

⒉积极引导,不断培育,加快市场建设坚持“政府统筹规划,市场形式多样”的发展总原则,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管理”的权属原则,坚持“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的现代化目标,坚持“以产业为依托,以优化结构为主线,以社会需求为目标”的发展方向,坚持宏观上科学规划市场,微观上走多方兴建的路子,重在引导规范发展市场,积极支持集体、个体、私营、外资建设市场,鼓励和引导股份合作制形式建设市场。

市场建设切忌“穿新鞋,走老路”。

放手发展、积极引导、先引后建、逐步完善,加快市场建设。

要因地制宜,找准本地优势和潜力,努力发展生产,培植比较稳定的货源,以形成有竞争实力的现代管理制度的特色市场。

要因势利导,根据生产经营发展的程度,适时适度地加强专业市场和批发市场建设,积极发展为市场服务的行业,逐步扩大规模,使市场上水平、上档次。

帮助经营者以最简捷灵活的方式进入各类市场,参与交易,平等竞争,自主发展,逐步完善。

围绕重点产业和核心市场,集聚建设专业市场。

强化专业市场对产业的带动,形成产业与市场互动的效果,推动产业的集聚。

要围绕服务群众生活需求提升、发展市场。

建设一批能有效推进农业产业化,并提高百姓生活质量的农贸市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

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建设一批现代化的消费品市场。

在大力发展各类消费品市场的同时,加快建立生产要素市场,逐步形成比较配套的市场体系。

要认真抓好现有的生产资料市场,并积极培育、发展有特色的、能够发挥当地优势的生产资料市场。

同时,要完善农产品市场供求、价格等信息网络建设,搭建农产品信息平台,积极培育、大力发展技术市场、信息市场。

对于收益低、社会效益强的市场,“欲取先予”,要采取政府适当投入和低税费培育的建设政策。

积极支持建设和完善打火机、小五金、铝制品加工、皮革制品、服装、机械配件等市场。

⒊抓好市场升级改造对原有各类农贸市场、小商品批发市场、专业批发市场和综合市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加以培育、升级、改造,促其早日兴旺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