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群落的调查方法及其对乔木层的分析

合集下载

森林群落调查与分析

森林群落调查与分析

森林群落调查与分析何茂辉20062501302材料与方法:皮尺、卷尺、绳子、照度计TES-1332A、GPS选取古兜山水库旁的一片森林(E112°57′15″,N22°14′57″,海拔:369.2 ±17.8m,坡向:西偏北34°,坡度:40°,光照强度:1200lx),水平方向以10m作为一段设置6段,斜坡方向以10m作为一段设置3段,此时共设置18个样方,每个样方100㎡,此样方用以调查乔木层与层间植物。

在确定的样方中,取5m×5m为调查灌木层的样方,取2m×2m为调查草本层的样方。

调查记录内容:乔木层(2.5m以上立木):种名、高度、枝下高、胸径、冠幅灌木层(2.5m以下木本):种名、高度、冠幅草本层(2.5m以下草本):种名、株数、覆盖度层间植物:种名、株数结果与分析:从本次实验所收集的数据分析可知,该森林群落调查测定的乔木层的样方最小面积为1400m2,见图1,灌木层的样方最小面积为350 m2,见图2,草本层的样方最小面积为60 m2,见图3,层间植物的样方最小面积为1400 m2,见图4。

通过对该群落种类组成分析,可以知道该群落中的乔木层中的杉木、华润楠、粘木占有优势,见表1,灌木层中的粘木、桃金娘、光叶山矾占有优势,见表2,草本层中的芒萁、铁线蕨、鳞子莎占有优势,见表3,层间植物中的夜花藤、亮叶鸡血藤、藤黄檀占有优势,见表4。

表1 杉木+华润楠+粘木群落表(1800㎡样地统计2.5m以上立木)种名总株树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重要值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109 13.56 3.08 6.33 22.97 华润楠Machilus chinensis57 7.09 4.85 7.38 19.32 粘木Ixonanthes Chinensis48 5.97 4.41 7.30 17.68 鼠刺Itea chinensis 38 4.73 4.85 7.88 17.45 铁榄Sinosideroxylon pedunculatum41 5.10 3.96 4.08 13.14 疏花卫矛Euonymus laxiflorus 2 0.25 0.88 11.94 13.07 短序润楠Machilus breviflora31 3.86 3.08 6.04 12.98 红花荷Rhodoleia championii51 6.34 2.64 3.77 12.75 软荚红豆Ormosia semiscastrata35 4.35 3.52 3.97 11.85 光叶山矾Symplocis lancifolia25 3.11 3.96 2.26 9.33 黄樟Cinnamomum porrectum 18 2.24 2.20 4.34 8.78 豺皮樟Litsea rotundifolia 31 3.86 2.20 1.86 7.91 岗茶Eurya chinensis 18 2.24 1.76 2.52 6.52 阿丁枫Altingia chinensis 11 1.37 2.64 2.39 6.41 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17 2.11 2.20 2.04 6.36 大头茶Gordonia axillaris14 1.74 2.64 1.43 5.82 罗浮柿Diospyros morrisiana17 2.11 2.20 1.44 5.75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9 1.12 2.64 1.65 5.41 猪仔笠Eriosema chinense8 1.00 1.76 2.08 4.83 二列柃Eurya distichophylla16 1.99 1.76 0.65 4.40 白锥Castanopsis fabri 17 2.11 0.88 1.30 4.29 亮叶猴耳环Pithecellobium clypearia9 1.12 2.64 0.53 4.29 日本杜英Elaeocarpus japonicus 9 1.12 1.76 1.23 4.11 海南红豆Ormosia pinnata 17 2.11 0.88 0.99 3.98 网脉山龙眼Helicia reticulata7 0.87 1.32 1.36 3.55 黄叶树Xanthophyllum hainanense 7 0.87 1.76 0.69 3.32 荷树Schima Superba 12 1.49 0.88 0.74 3.12 密花树Rapanea neriifolia 8 1.00 1.76 0.35 3.10 烟斗柯Lithocarpus corneus 4 0.50 0.88 1.28 2.66 变叶榕Ficus cariolosa 5 0.62 1.76 0.18 2.56 野漆树Toxicodendron succedaneum 5 0.62 1.76 0.17 2.55 簕欓Zanthoxylum avicennae 4 0.50 1.76 0.27 2.53 腺柃Eurya glandulosa 4 0.50 1.32 0.51 2.33 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 6 0.75 1.32 0.24 2.31 岗柃Eurya groffii 3 0.37 0.44 1.46 2.27 杨梅Myrica rubra 7 0.87 0.44 0.82 2.13 南岭山矾Symplocos confusa 5 0.62 0.88 0.46 1.97 野牡丹Paeonia delavayi 2 0.25 0.88 0.52 1.65 罗伞树Ardisia quinquegona8 1.00 0.44 0.19 1.62 绒楠Machilus velutina 3 0.37 0.88 0.31 1.57鼎湖钓樟Lindera chunii 4 0.50 0.88 0.13 1.51 乌饭树Vaccinium bracteatum 5 0.62 0.44 0.37 1.43 薄叶山矾Symplocos anomala 1 0.12 0.88 0.42 1.43 山乌桕Sapium discolor 3 0.37 0.88 0.17 1.42 披针叶八角Illicium verum 3 0.37 0.88 0.14 1.39 两广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 5 0.62 0.44 0.27 1.33 光叶红豆Ormosia glaberrima 5 0.62 0.44 0.25 1.31 酸味子Embelia laeta 1 0.12 0.44 0.74 1.31 鸭脚木Schefflera octophylla 2 0.25 0.88 0.10 1.23 光叶山黄皮Clausena dentata 2 0.25 0.88 0.04 1.17 三花冬青llex triflora 3 0.37 0.44 0.21 1.03 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 1 0.12 0.44 0.34 0.90 乌药Lindera aggregata 2 0.25 0.44 0.19 0.88 吊钟Enkianthus quinqueflorus 2 0.25 0.44 0.18 0.87 朱砂根Ardisia crenata 2 0.25 0.44 0.16 0.85 降真香Acronychia pedunculata 2 0.25 0.44 0.16 0.85 槭树Acer Dalmatum 2 0.25 0.44 0.12 0.81 乌敛树Cayratia japonica 1 0.12 0.44 0.20 0.76 白车Trifolium repens 2 0.25 0.44 0.06 0.75 红花八角Illicium dunnianum 2 0.25 0.44 0.06 0.75 黒叶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 2 0.25 0.44 0.05 0.74 厚叶山矾Symplocos crassilimba 1 0.12 0.44 0.17 0.73 广东润楠Machilus kwangtungensis 1 0.12 0.44 0.08 0.65 光叶海桐Pittosporum glabratum 1 0.12 0.44 0.08 0.65 凹叶红豆Ormosia emarginata 1 0.12 0.44 0.08 0.65 猴耳环Pithecellobium clypearia 1 0.12 0.44 0.05 0.62 毛冬青Ilex pubescens 1 0.12 0.44 0.04 0.61 大叶土密树Bridelia minutiflora 1 0.12 0.44 0.04 0.61 天料木Homalium cochinchinense 1 0.12 0.44 0.03 0.59 山苍子Litsea cubeba 1 0.12 0.44 0.03 0.59 枫香Liquidamba formosana 1 0.12 0.44 0.02 0.58 毛果巴豆Croton lachynocarpus 1 0.12 0.44 0.02 0.58 尾叶莲蕾茶Trapella sinensis 1 0.12 0.44 0.02 0.58 山黄皮Clausena dentata 1 0.12 0.44 0.01 0.58 鱼骨木Canthium dicoccum 1 0.12 0.44 0.01 0.58 表2 粘木+桃金娘+光叶山矾群落表(450㎡样地统计2.5m以下木本)种名总株树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重要值粘木Ixonanthes Chinensis10 2.09 42.28 1.35 45.72 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74 15.45 2.35 17.72 35.52 光叶山矾Symplocos lancifolia 58 12.11 2.68 16.22 31.02 鼠刺Itea chinensis 46 9.60 4.03 9.15 22.78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2 0.42 0.34 7.53 8.28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21 4.38 1.34 1.43 7.15 毛稔Melastoma sanguineum 12 2.51 1.34 2.58 6.43 豺皮樟Litsea rotundifolia 5 1.04 1.01 4.37 6.42 二列柃Eurya distichophylla10 2.09 0.67 3.27 6.03 短序润楠Machilus breviflora 6 1.25 1.68 2.73 5.66 铁榄Sinosideroxylon wightianum 8 1.67 0.67 2.66 5.00 阿丁枫Altingia chinensis 14 2.92 1.34 0.65 4.92 中华卫矛Euonymus nitidus10 2.09 0.34 2.26 4.68 密花树Rapanea neriifolia 6 1.25 1.68 1.46 4.39 鲫鱼胆Maesa perlarius 15 3.13 0.34 0.53 3.99 毛果巴豆Croton lachynocarpus 7 1.46 1.68 0.72 3.86 岗茶Eurya chinensis 12 2.51 0.67 0.61 3.78 玉叶金花Mussaenda pubescens 3 0.63 0.67 2.30 3.60 春花Primula polyantha 1 0.21 0.34 3.01 3.56 海南红豆Ormosia pinnata 6 1.25 1.01 1.18 3.44 绒楠Machilus velutina 5 1.04 1.34 0.93 3.32 华润楠Machilus chinensis 7 1.46 1.01 0.74 3.21 亮叶猴耳环Pithecellobium lucidum 6 1.25 1.34 0.57 3.17 大头茶Polyspora axillaris 4 0.84 1.34 0.98 3.15 疏花卫矛Euonymus laxiflorus 5 1.04 1.34 0.76 3.15 黄樟Cinnamomum parthenoxylon 3 0.63 0.67 1.62 2.92 簕欓Zanthoxylum avicennae 3 0.63 1.01 1.13 2.77 光叶红豆Ormosia glaberrima7 1.46 0.34 0.71 2.50 腺柃Eurya glandulosa 3 0.63 0.67 0.84 2.14 剑叶耳草Hedyotis caudatifolia8 1.67 0.34 0.00 2.01 山苍子Litsea cubeba 2 0.42 0.67 0.83 1.92 菝葜Smilax china 6 1.25 0.34 0.17 1.76 朱砂根Ardisia crenata 3 0.63 1.01 0.07 1.70 车轮梅Rhaphiolepis indica 2 0.42 0.67 0.59 1.68 日本杜英Elaeocarpus japonicus 1 0.21 0.34 1.13 1.67 绣球茜Dunnia sinensis 4 0.84 0.34 0.44 1.61 毛叶冬青Ilex pubilimba 3 0.63 0.67 0.29 1.58 山黄皮Fagerlindia depauperata 2 0.42 0.67 0.42 1.51 竹节树Carallia brachiata 2 0.42 0.34 0.75 1.51 芒Koeleria litvinowii 5 1.04 0.34 0.01 1.38 荷树Schima superba 2 0.42 0.34 0.60 1.36 长叶卫矛Euonymus kwangtungensis 2 0.42 0.34 0.53 1.28 乌饭树Polygonum vaccinifolium 4 0.84 0.34 0.09 1.26 毛冬青Ilex pubescens 2 0.42 0.67 0.16 1.25 白牛胆Inula cappa 1 0.21 0.34 0.68 1.22 白背菝葜Smilax china 4 0.84 0.34 0.02 1.19 黑面神Breynia fruticosa 2 0.42 0.67 0.02 1.11 烟斗柯Lithocarpus corneus 3 0.63 0.34 0.05 1.01三花冬青Ilex triflora 2 0.42 0.34 0.11 0.86 黧蒴Castanopsis fissa 1 0.21 0.34 0.30 0.85 多花山竹子Garcinia oligantha 2 0.42 0.34 0.09 0.84 榕叶冬青Ilex ficoidea 2 0.42 0.34 0.09 0.84 红花八角Illicium dunnianum 1 0.21 0.34 0.27 0.82 白背瓜馥木Fissistigma glaucescens 2 0.42 0.34 0.05 0.80 野漆树Toxicodendron delavayi 2 0.42 0.34 0.03 0.78 三脉马钱Strychnos nux-vomica 1 0.21 0.34 0.23 0.77 新木樟Cinnamomum philippinense 2 0.42 0.34 0.01 0.76 黒叶柃Eurya macartneyi 1 0.21 0.34 0.21 0.76 白颜树Gironniera subaequalis 1 0.21 0.34 0.15 0.69 鼎湖钓樟Lindera chunii 1 0.21 0.34 0.15 0.69 两广黄檀Dalbergia benthami 1 0.21 0.34 0.15 0.69 盐肤木Rhus chinensis 1 0.21 0.34 0.15 0.69 香港鹰爪Artabotrys hongkongensis 1 0.21 0.34 0.11 0.65 酸味子Embelia laeta 1 0.21 0.34 0.10 0.64 乌药Lindera aggregata 1 0.21 0.34 0.09 0.63 鸭脚木Schefflera minutistellata 1 0.21 0.34 0.08 0.63 高脚罗伞Ardisia quinquegona 1 0.21 0.34 0.08 0.63 锡叶藤Tetracera asiatica 1 0.21 0.34 0.08 0.62 锈毛莓Rubus reflexus 1 0.21 0.34 0.08 0.62 姜Zingiber officinale 1 0.21 0.34 0.07 0.61 红花荷Rhodoleia championii 1 0.21 0.34 0.06 0.60 狗骨柴Diplospora dubia 1 0.21 0.34 0.05 0.59 箬竹Indocalamus tessellatus 1 0.21 0.34 0.05 0.59 光叶海桐Pittosporum glabratum 1 0.21 0.34 0.04 0.58 梅叶冬青Ilex chinensis 1 0.21 0.34 0.03 0.57 黑柃Eurya macartneyi 1 0.21 0.34 0.03 0.57 度茎山Fallopia convolvula 1 0.21 0.34 0.02 0.57 厚壳桂Cryptocarya chinensis 1 0.21 0.34 0.02 0.57 罗伞树Ardisia quinquegona 1 0.21 0.34 0.02 0.57 天香藤Albizia corniculata 1 0.21 0.34 0.02 0.57 黄杨叶蒲桃Syzygium championii 1 0.21 0.34 0.02 0.56 棱果木Syrenia siliculosa 1 0.21 0.34 0.02 0.56 棕包箬竹Indocalamus tessellatus 1 0.21 0.34 0.02 0.56 小叶五月茶Antidesma venosum 1 0.21 0.34 0.01 0.56 广东润楠Machilus kwangtungensis 1 0.21 0.34 0.01 0.56 猪崽笠Carex drymophila 1 0.21 0.34 0.01 0.55 凹叶红豆Ormosia emarginata 1 0.21 0.34 0.01 0.55 披针叶八角Illicium dunnianum 1 0.21 0.34 0.01 0.55 软荚红豆Ormosia semicastrata 1 0.21 0.34 0.01 0.55 网脉山龙眼Helicia reticulata 1 0.21 0.34 0.01 0.55 南岭山矾Symplocos confusa 1 0.21 0.34 0.01 0.55 酸藤子Embelia laeta 1 0.21 0.34 0.00 0.55崇澍蕨Chieniopteris harlandii 1 0.21 0.34 0.00 0.55 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 1 0.21 0.34 0.00 0.55 表3 芒萁+铁线蕨+鳞子莎群落表(72㎡样地统计2.5m以下草本)种名总株树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重要值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149 29.62 16.67 18.82 65.11 铁线蕨Adiantum edgewothii76 15.11 15.00 9.74 39.85 鳞子莎Pycreus sanguinolentus 80 15.90 1.67 14.73 32.30 日本杜英Elaeocarpus japonicus 1 0.20 1.67 29.47 31.33 亮叶猴耳环Pithecellobium lucidum 1 0.20 1.67 8.84 10.71 耳基卷柏Selaginella limbata 14 2.78 5.00 0.41 8.20 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 30 5.96 1.67 0.29 7.93 豺皮樟Litsea rotundifolia9 1.79 1.67 4.42 7.88 树丛蕨Arthropteris palisotii 1 0.20 1.67 5.89 7.76 中华毛蕨Dryopteris chinensis20 3.98 1.67 0.00 5.65 密花树Rapanea neriifolia 5 0.99 1.67 2.95 5.61 棕苞箬竹Indocalamus herklotsii 9 1.79 3.33 0.35 5.48 扇叶铁线蕨Adiantum flabellulatum8 1.59 3.33 0.44 5.37 崇澍蕨Chieniopteris harlandii15 2.98 1.67 0.29 4.94 二花珍珠茅Scleria biflora13 2.58 1.67 0.24 4.49 毛棯Melastoma sanguineum 4 0.80 3.33 0.12 4.25 蕨Paradavallodes multidentatum11 2.19 1.67 0.29 4.15 密苞山姜Alpinia densibracteata 3 0.60 3.33 0.09 4.02 剑叶耳草Hedyotis caudatifolia7 1.39 1.67 0.25 3.31 莎草Juncellus serotinus7 1.39 1.67 0.21 3.26 扇叶铁线莲Clematis florida 6 1.19 1.67 0.15 3.01 天香藤Albizia corniculata 3 0.60 1.67 0.59 2.85 藤黄檀Dalbergia hancei 2 0.40 1.67 0.59 2.65 亮叶冬青Ilex nitidissima 4 0.80 1.67 0.15 2.61 皱叶狗尾草Setaria plicata 4 0.80 1.67 0.09 2.55 沙皮蕨Hemigramma decurrins 3 0.60 1.67 0.04 2.31 山菅兰Cymbidium goeringii 3 0.60 1.67 0.04 2.30 粉叶菝葜Smilax hypoglauca 3 0.60 1.67 0.03 2.29 宽叶割鸡芒Hypolytrum latifolium 1 0.20 1.67 0.29 2.16 山茶Camellia japonica 2 0.40 1.67 0.03 2.09 团羽铁线蕨Adiantum capillus-junonis 2 0.40 1.67 0.03 2.09 芒Koeleria litvinowii 2 0.40 1.67 0.00 2.06 含羞草Mimosa pudica 1 0.20 1.67 0.03 1.89 露兜树Pandanus tectorius 1 0.20 1.67 0.03 1.89 乌蕨Stenoloma chusanum 1 0.20 1.67 0.03 1.89 野牡丹Paeonia delavayi 1 0.20 1.67 0.03 1.89 三叉蕨Tectaria subtriphylla 1 0.20 1.67 0.00 1.87表4 夜花藤+亮叶鸡血藤+藤黄檀群落表(1400㎡样地统计层间植物)种名总株数相对多度相对频度重要值夜花藤Hypserpa nitida110 19.03 5.15 24.19 亮叶鸡血藤Spatholobus sinensis100 17.30 6.19 23.49 藤黄檀Dalbergia hancei50 8.65 11.34 19.99 檀香藤Albizia corniculata66 11.42 4.12 15.54 薯莨Dioscorea cirrhosa45 7.79 7.22 15.00 山鸡血藤Mucuna membranacea28 4.84 7.22 12.06 酸藤子Embelia laeta44 7.61 2.06 9.67 买麻藤Gnetum montanum21 3.63 5.15 8.79 菝葜Smilax china 14 2.42 5.15 7.58 小叶薯蓣Dioscorea arachidna10 1.73 3.09 4.82 铁线蕨Adiantum edgewothii18 3.11 1.03 4.15 蔓九节Psychotria serpens 6 1.04 3.09 4.13 玉叶金花Mussaenda pubescens 3 0.52 3.09 3.61 土茯苓Smilax glabra8 1.38 2.06 3.45 野木瓜Stauntonia chinensis8 1.38 2.06 3.45 鸡血藤Sargentodoxa cuneata 4 0.69 2.06 2.75 白花悬钩子Rubus leucanthus 2 0.35 2.06 2.41 寄生藤Dendrotrophe frutescens 2 0.35 2.06 2.41 青江藤Celastrus hindsii 2 0.35 2.06 2.41 山银花Rhododendron ovatum 2 0.35 2.06 2.41 无根藤Cassytha filiformis 2 0.35 2.06 2.41 锈毛莓Rubus reflexus 2 0.35 2.06 2.41 白背菝葜Smilax hypoglauca 5 0.87 1.03 1.90 深绿菝葜Smilax china 4 0.69 1.03 1.72 红叶藤Rourea minor 3 0.52 1.03 1.55 甜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3 0.52 1.03 1.55 白花酸藤子Embelia pauciflora 2 0.35 1.03 1.38 三花冬青Ilex triflora 2 0.35 1.03 1.38 粤蛇葡萄Ampelopsis cantoniensis 2 0.35 1.03 1.38 白花悬钩子Rubus leucanthus 1 0.17 1.03 1.20 斑叶野木瓜Stauntonia maculata 1 0.17 1.03 1.20 苍白称钩枫Buddleja asiatica 1 0.17 1.03 1.20 丁公藤Erycibe obtusifolia 1 0.17 1.03 1.20 粪箕笃Stephania longa 1 0.17 1.03 1.20 尖山橙Melodinus fusiformis 1 0.17 1.03 1.20 尖叶菝葜Smilax arisanensis 1 0.17 1.03 1.20 木通Akebia quinata 1 0.17 1.03 1.20 薜荔Ficus pumila 1 0.17 1.03 1.20 山木通Clematis finetiana 1 0.17 1.03 1.20讨论:①样方的数目据群落的类型、物种的丰富程度以及人力和时间等确定。

植物群落清查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规范

植物群落清查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规范

植物群落清查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规范植物群落是不同植物在长期环境变化中相互作用、相互适应而形成的组合。

它提供着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物质资源,维系着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功能,也为各种动物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和栖息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植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所有植物的集合,它是每个植物个体通过互惠、竞争等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巧妙组合,是适应其共同生存环境的结果。

在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进程中,植物群落提供了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物质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

1群落清查中的重要概念和测度1.1种-面积曲线与巢式取样种-面积曲线(species–area curve)或种-面积关系(species–area relationship)是群落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

原则上,调查样方的面积大小是根据种-面积曲线确定的。

一般来说,物种越丰富的群落,设置的样方面积也应越大。

种-面积曲线是非常重要的群落特征,它描述了物种数量随面积增加而增加的规律,其机制在于:(1)取样面积的增加可以包含更多的生境异质性,因此可包含更多的物种数;(2)随着取样面积的增加,所包含的个体数也将增加,从而具有包含更多物种的可能;(3)某些进化或生态过程仅发生在面积足够大的生境。

1.2物种重要性的直接测度植物群落是由不同植物物种组成的。

一种植物在群落中的重要性如何,可由多个指标来量度。

通过这些指标的测量,回答该物种是否存在、数量多、个体多大等问题。

群落调查中直接测定的物种重要性测度常常包括:出现/不出现、盖度(郁闭度)、植株密度、多度、直径和高度等。

(1)出现/不出现(presence or absence):指某种植物在样方中是否存在,以该植物个体的基部是否生长在所调查的样方中为准。

换言之,地上部分出现在样方中但其基部并不生长在样方内的植株不能计入该样方。

(2)盖度(coverage):指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方面积的百分比,又称投影盖度。

实验九 乔木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测定

实验九 乔木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测定

实验九乔木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掌握乔木生物量测定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根据群落特点、树木的种类特征,利用每木检尺所得到的数据,测定群落的生物量。

三、方法步骤:根据需要,选取不同的调查、测定方法:1.平均标准木法根据每木调查结果计算出全部活立木的平均胸高断面积《或平均胸径》,把标准地内胸高断面积《或胸径》最接近于平均值的3~5株树木选出作为标准木。

2.径阶标准木法根锯每木调查资料,将标准地内全部活立木按径阶分组,在各径阶内选择标准木。

各径阶内标准木的株数根据各径阶林木椽数按比例确定。

3.相对生长法――回归分析法:在标准地内选择各种大小的树木作为供试木。

注意一定要把标准地的最大树选在其中,因为它对精度的影响最大。

无论用什么方法选出的供试木,应没有明显的变形或缺陷,如无双杈木,弯曲、病腐、无顶稍等情况发生。

4.标准木的立木测量对选出的标准木要重新测量胸径、树高、冠幅(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半径),记入表5。

准确测量1.3米的高度,并做标记。

5.标准木伐倒测量将准木齐地伐倒后,立即测量活枝下高和活枝下直径记入表5。

然后在距地面0.3米、1.3米2.0米处锯断,往上按1~2米分层,将树干锯断,各层枝、叶、果分开。

在每—区分段的下断面锯取2--5cm厚的园盘,锯下的圆盘,在区分段处的断面。

为工作面,另一面为非工作面,在非工作面上标记标准地号,样株号,区分段高度及树种名称,装入样品袋带回驻地对于枝区别不太明显的阔叶树,把长得最直最粗的部分算作主干。

带回的圆盘,作树干解析和测量容重。

分开的各层,自下面上按顺序—层一层地以枝为单位测定各部分鲜重。

6.取样将主茎、枝、叶、花、果实等分别取出一定量作为样品,称重后烘干,精确测量实际重量。

表5 标准木调查记录表四、作业:相对生长法测定群落中某种乔木的生物量。

植物群落清查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规范

植物群落清查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规范

植物群落清查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规范一、本文概述植物群落清查是对一定区域内植物群落类型、结构、动态变化及其与环境关系进行全面、系统、科学调查的过程。

它是生态学、植物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研究领域,对于了解区域生态系统状况、评估生态环境质量、指导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详细阐述植物群落清查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规范,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围绕植物群落清查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展开讨论,介绍清查的基本流程和技术路线。

本文还将重点阐述植物群落清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群落类型调查、群落结构分析、物种组成与多样性评估、群落动态监测等方面。

本文还将详细介绍植物群落清查的方法和技术规范,包括样地设置、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分析与解释等方面的具体步骤和要求。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全面了解植物群落清查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掌握清查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规范,为开展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帮助。

本文也希望能够促进植物群落清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工作提供更为科学和有效的支持。

二、植物群落清查的主要内容植物群落清查的核心内容是对目标区域内的植物群落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群落类型的识别与划分:根据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外貌和结构特征,识别并划分出不同的群落类型。

这包括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等各类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群落。

群落结构的分析: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分析。

垂直结构主要研究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如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等;水平结构则关注植物在群落中的空间分布格局。

物种组成与多样性评估:统计群落中各种植物的种类、数量、频度等,评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优势度等多样性指标。

群落动态研究:通过时间序列的观测,研究植物群落的演替、演化过程,包括群落的发展阶段、演替速度、演替方向等。

群落与环境关系分析:探究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如气候、土壤、地形等)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环境对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植物地理学实验报告——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测定

植物地理学实验报告——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测定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植物地理学实验项目名称班级与班级代码实验室名称专业任课教师学号姓名实验日期姓名实验报告成绩评语: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说明:指导教师评分后,实验报告交院(系)办公室保存一、实验目的掌握群落物种多样性野外调查取样和计算的基本方法,分析物种多样性的生态学意义及与群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关系。

加深物种多样性对群落重要意义的认识。

二、实验内容(1)调查一个样地内,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的群落各数量指标(2)对植物群落进行多样性分析三、实验设备测绳、皮尺、卷尺、胸径尺、测距仪四、实验步骤(1)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合的样地(2)根据植物群落类型设定样方(3)调查群落内各数量指标(4)根据拟解决的科学问题进行多样性分析五、实验结果与分析乔木层样方面积:5*5m2 总盖度:30% 调查人:李伟玮日期:2020/6/18 序号物种胸径高度枝下高郁闭度1 木棉树0.8m 6.5m 2m <0.12 垂榕树0.3m 3m 2.5m 0.13 蒲葵树0.2m 3.5m 0.7m <0.1(二)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测定选择香农多样性指数和辛普森指数作为本调查的多样性指数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S=5P1=0.04 P2=0.13 P3=0.03 P4=0.15 P5=0.65 H=1.21 S=0.64 S=5P1=0.3P2=0.25P3=0.12P4=0.6P5=0.15H=6.27S=0.4606S=3P1=0.2P2=0.5P3=0.3H=1.029S=0.62六、结论与问题1.选择的样地的标准:①种类成分分布均匀;②结构完整,层次分明;③生境条件一致;④避免过渡地带;⑤明确观察范围2.确定样地后,要记录样地的基本情况,样地情况记录越详细,越有利于对生物多样性进行环境因子的分析3.设定样方时,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

取样面积太大会耗费太多时间耗费人力;取样面积过小又不能完全反映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基本情况。

植物群落结构调查与分析

植物群落结构调查与分析

植物群落结构调查与分析植物群落结构调查与分析,是对生态系统中植物群落结构的一种研究方法,通过对群落生态学、物种多样性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对植物群落的组成、分布和演替规律等进行探究和研究。

本文将分别从植物群落结构调查方法、植物群落结构特点、植物群落结构分析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植物群落结构调查是研究植物群落结构的重要方法,其核心是通过调查样方内的物种组成、密度、优势度等参数来反映植物群落的结构特点。

常见的植物群落结构调查方法主要包括样方法、线路法、部分样方法等。

1.样方法样方法又称为采样法,是对植物群落结构调查中使用最为广泛和常见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按照一定规则对群落进行采样,得到物种的分布情况和数量密度等数据,从而进行植物群落结构的分析。

样方法有四个基本要点:样方边长、样方数量、样方分布和样方内标准面积。

在样方内,记录各物种株数、胸径、高度、表面积、根重等参数。

2.线路法线路法是根据一定的长度和宽度设置线路,从而得到植物群落中物种分布的数量密度信息。

该方法适用于较大的群落、复杂的栖息地和人为影响较小的区域。

线路法的优势在于能够实现快速调查,但其结果受到线路的选择和长度的限制。

二、植物群落结构特点植物群落结构特点是指植物群落在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构造和演替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明显特征。

不同的植物群落其结构特点不同,在描述植物群落时,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1.物种组成物种组成是植物群落最基本的特征,也是其区分及归纳的首要标志。

物种组成不但反映了群落形成和演替的历史,同时也受到生物、物理、环境和人类等因素的影响。

2.数量密度数量密度是反映一个群落中各种植物在一个面积内的密度和数量的指标。

该指标能够反映出群落的整体自然状态,较高的数量密度意味着极高的生长强度和竞争力。

3.优势度植物群落中,某一种植物物种占有的面积或数量越多,其对群落结构的影响也就越大,其优势度也越高。

因此,优势度是评价一个植物群落结构的重要指标之一。

植物群落调查方法

植物群落调查方法

植物群落调查方法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植物群落调查考察植物群落有各种方法,如样地法、样线法、距离抽样法、点样法等。

其中样地法是基础方法,用样地法进行调查的方法步骤说明如下:(一)样地的设置样地不是群落的全部面积,它仅是代表群落的基本持征的一定地段。

对植物群落考察应在确定的样地内进行,通过详细调查,以此来估计推断整个群落的情况。

样地选择的方法:选择样地应遵循下列原则:(1)种的分布要有均匀性。

(2)结构完整,层次分明。

(3)环境条件(尤指土壤和地形)一致。

(4)群落的中心部位,避免过渡地段。

1.样地的形状:大多采用方形,又称样方;除此还有样条,样线,弱圆等。

可根据不同研究内容具体选择。

小型样方用于调查草本群落或林下草本植物层,大型样方用于调查森林群落或荒漠中的群落。

为防止出现闭合差,在森林调查中,样方常沿着预定的测线方向呈菱形设置。

其方法是由中心点定出距离为样方对角线长度的两个点,然后从这两点分别拉直长度恰为样方边长的测绳,使其在每一侧都恰好交接,就是样方的边界。

2.样地面积下列样地面积的经验值可供考察时参考使用:草本群落1~10m2,灌丛16~100m2,单纯针叶林100m2,复层针叶林、夏绿阔叶林400~500m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000m2,热带雨林2500m23.样地数目样地数目多少取决于群落结构复杂程度。

根据统计检验理论,多于30个样地的数值,才比较可靠。

为了节省人力与时间,考察时每类群落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3~5个样地;所有样地应依照顺序进行编号,以免混乱。

4.样地布局:一般可选用主观取样法,即选择被认为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调查样地。

(二)植物群落样地调查内容与方法样地调查内容主要有环境条件,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组成特征,群落的外貌。

1.环境条件调查:包括以下五项:(1)地理位置,(2)地形条件。

(3)土壤条件。

(4)人类影响。

植物群落调查方法

植物群落调查方法

植物群落调查考察植物群落有各种方法,如样地法、样线法、距离抽样法、点样法等。

其中样地法是基础方法,用样地法进行调查的方法步骤说明如下:(一)样地的设置样地不是群落的全部面积,它仅是代表群落的基本持征的一定地段。

对植物群落考察应在确定的样地内进行,通过详细调查,以此来估计推断整个群落的情况。

样地选择的方法:选择样地应遵循下列原则:(1)种的分布要有均匀性。

(2)结构完整,层次分明。

(3)环境条件(尤指土壤和地形)一致。

(4)群落的中心部位,避免过渡地段。

1.样地的形状:大多采用方形,又称样方;除此还有样条,样线,弱圆等。

可根据不同研究内容具体选择。

小型样方用于调查草本群落或林下草本植物层,大型样方用于调查森林群落或荒漠中的群落。

为防止出现闭合差,在森林调查中,样方常沿着预定的测线方向呈菱形设置。

其方法是由中心点定出距离为样方对角线长度的两个点,然后从这两点分别拉直长度恰为样方边长的测绳,使其在每一侧都恰好交接,就是样方的边界。

2.样地面积下列样地面积的经验值可供考察时参考使用:草本群落1~10m2,灌丛16~100m2,单纯针叶林100m2,复层针叶林、夏绿阔叶林400~500m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000m2,热带雨林2500m23.样地数目样地数目多少取决于群落结构复杂程度。

根据统计检验理论,多于30个样地的数值,才比较可靠。

为了节省人力与时间,考察时每类群落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3~5个样地;所有样地应依照顺序进行编号,以免混乱。

4.样地布局:一般可选用主观取样法,即选择被认为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调查样地。

(二)植物群落样地调查内容与方法样地调查内容主要有环境条件,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组成特征,群落的外貌。

1.环境条件调查:包括以下五项:(1)地理位置,(2)地形条件。

(3)土壤条件。

(4)人类影响。

(5)气候条件。

2.组成特征调查:(1)种类组成。

记录一份完整的种类名单。

在设定的样地内调查,记录,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样地生境要素调查记录总表样地编号:样地名称:样地面积:调查日期:调查人:地理位置:地理坐标:海拔高度: m 地貌类型:坡向:坡度: 土壤类型:水分状况:人类活动(事件描述、影响程度):动物活动(主要种类、影响程度):植被类型:群落名称:群落高度:郁闭度:主要层优势种:突出的生态现象:地被物情况:相邻群落类型:生物群落的调查方法及其乔木层的分析与研究摘要:生物群落是不同植物在长期环境变化中相互作用、相互适应而形成的组合。

它提供着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物质资源, 维系着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功能, 也为各种动物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和栖息地, 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植物群落类型多样, 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但我国至今尚没有一次全面和系统的植物群落清查, 不仅影响了人们对我国植物资源的了解、利用和保护, 也不利于我国生态学、环境科学和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

低山丘陵区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是新形势下修复低山地区的一项重要实验,对于搞好我国的生态起着重要的作用。

引言:生物群落的调查是自然地理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对于修复地生态园林丘陵的一项重要实验。

关键字:基径胸径冠幅盖度正文:1、前期准备:1-1、实验器材GPS 3个、罗盘2个、作业本100本、铅笔30支,电子天平两个(200 g电子天平精度0.001、400 g电子天平精度0.01)、信封10000封,螺丝刀5把,橡皮锤2个、标签30袋、环刀250个、铝盒500个、环刀柄两个、透明袋15000个、自封袋30000个、铁锨3把、削土刀2个、马克笔20盒、土钻2个、100 m皮尺一个、50 m皮尺一个、卷尺5个、标本夹6个、雨具、药品等。

1-2、路线平顶山山顶公园—鲁山昭平台水库—尧山—宝天曼—白云山。

1-3、时间一期时间:7月10日—8月3日,8月9日-8月16日。

二期时间:9月24日—9月28日,10月17日—10月20日1-4、目标样地100个(包括鲁山实验基地的样地)。

2、实验过程2-1室外实验2-1-1选点选择海拔在600 m以下的地区进行,样方内未遭人工严重毁坏,土壤植被为自然原始状态,坡度较缓。

2-1-2方法总体要素:样地的经纬度、海拔、周围生态要素、地理情况(沟谷、河流)、方位角、坡度、郁闭度、土壤的湿润度颜色(1)选取一个20 m×20 m的样方,在20 m*20 m的样方内选取五个2米*2米的点,五个点分布在20 m×20 m的四个拐角和样方中心位置,在2米*2米的样方内选取5个1米*1米的样方。

如图1所示(2)在20 m×20 m的样方周围用油漆做好标记,20 m×20 m的样方内调查乔木层,记录乔木的树种、树高、①基径、胸径②冠幅③盖度④枝下高注记:①基径:地面往上30 cm处树的直径胸径:地面往上130 cm处树的直径②冠幅:树冠的长×宽③枝下高:树距离地面最近的一个树枝底部到地面的的高度④盖度:中午时树冠垂直投影到地面的面积占树冠面积的百分比。

(3)在2 m×2 m的样方内记录灌木层的树种、树高、冠幅、盖度。

(4)在1 m×1m的样方内记录草本层的草种名称、个数、草高、盖度,并将所有种类的草连根带土取出放入自封袋中做好编号。

(5)取5个九层土壤,在一个样地内不同地方去,有一定的梯度,沿着坡自上而下取,每个九层一共为9cm,一层1cm,自地表向下分为A层、B层、C层、A、B、C三层再分为三层,记法A1、A2、A3、B1、B2、B3、C1、C2、C3,将取得的土壤放入自封袋中,每层土壤大约取50g。

(6)取2公斤的分层土壤,分层方式:0-10cm、10-20cm、20-40cm、40-60cm、60-80cm、80-100cm,一般取到40cm左右,一个20m×20米样方内不同点的每层土壤混合在一起,每层土取2公斤。

(7)取环刀、铝盒。

一个样地内挖两个剖面,剖面长宽为60cm×40cm,深度达到母质层即可,在剖面上自上而下分为不同的层次:0-10cm、10-20cm、20-40cm、40-60cm、60-80cm、80-100cm,在每层上面去环刀和铝盒,标签注明在环刀铝盒上面,封装即可。

环刀加鲜土壤、铝盒加鲜土壤在样方内要称重(保证实验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8)取枯枝落叶。

在20m×20m的样方内,沿着坡自上而下取三个点,每个点取20cm×20cm的枯枝落叶放入自封袋中,实地量取所取得枯枝落叶层在地面上的厚度并且称重。

(9)取标本。

选取一些无病虫害的枝条和草本,进行压制标本。

全株植物采下后,先将花瓣整理齐后压放在草纸上,然后将茎叶整理好,每片叶要整平。

不能因为叶多把叶子摘掉,有一部分叶要放反,这样压好的标本叶的正反面均有。

如果茎根太长超过标本夹的长度,可将茎或根折压在纸上,尽快把整理过的放在几层容易吸水的纸上,使叶、花的正面向上展平,然后,盖上几层纸。

把标本夹层层摞起来,用标本夹夹好并缚紧,放在背阴通风处,植物标本不能再太阳下晒,以免变色。

标本夹压标本主要是靠吸水草纸,将植物水分吸干。

图1二期时间:(1)主题:鲁山实验基地植物复查时间:9月24日—9月28日地点:鲁山实验基地方法:在A,B,C,D,E样地采集草本植物,调查其多样性。

方法和7、8月的方法相同,不研究土壤(2)主题:调查苜蓿的生长情况地点:鲁山实验基地时间:2011年10月22日—23日两天方法:坡上坡下以上是15个样方中的一个小样方方法:1、在4m*5m的样方内选择一个1m*1m的小样方,各自称其中的苜蓿和荒草的重量。

(用镰刀将其割掉)2、然后在4m*5m的中称取剩余各自的重量3、一次类推进行。

4、坡上由于缺乏水分,所以苜蓿基本上都死掉了,进行了一次补种2-2室内实验(1)将信封放入烘箱里面,105℃烘六个小时,后用电子天平称其重量。

(2)将草本进行分离,根、茎、叶、花、果分别取下放入到不同的信封中,做好标号,根分别查每颗上面茎、叶、花、果的数量并记录在信封上面,称信封的鲜重。

在105度的情况下烘2个小时进行杀青处理,然后再80度下烘六个小时,最后称干重量,求出水分含量。

将根系土壤进行分为3g、5g和剩余的,3g、5g分别进行测微生物的种类及其含量。

(3)九层土分为10g、10g、20g三类,测量土壤的养分。

(4)两公斤土要进行自然风干,风干之后测量养分(5)铝盒放入烘箱,105 ℃烘6个小时,将烘干后的总重量记录在本上,求出土壤的含水量。

(6)环刀中放入滤纸,浸泡水中十二个小时后进行第一次称重,称其饱和水加土壤环刀的重量;将换到在吸水纸上2—4个小时,将饱和水基本吸干,第二次进行称重,求出土壤的田间孔隙度;将环刀放入烘箱中,105℃烘12个小时,进行第三次称重。

最后将环刀土壤倒出,洗干净之后在烘箱烘干即可再用。

3、后期处理:将实验结果录入电脑,汇总之后进行分析考证,最后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

在实验的过程中做了以下的调整:(1)在山区地形比较复杂,植物种类比较多,土层较薄。

乔木层未做变化,草本层和灌木层选在了样方内的不同点上,没有全部选在拐角和中心位置上面,草本层全部取后,直接放在透明袋子中拿回实验室进行分类。

土壤的土层较薄,铝盒改变为沿着坡自上而下取五个(0—10 cm),10 cm以下基本上为母质层,环刀取2个。

(2)在试验田,物种比较单一,一个样地乔木层灌木层都是单种,草本层每个样地基本相同。

乔木高度比较均一,分为几个不同层级进行高度测量,记录好每个层次乔木的数量,并且记录每两棵相邻树之间的基径间距。

不同地形选择不同的方法,大大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每个样地的工作时间,更加科学、准确。

优点:(1)人员分工比较明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项任务,在完成自己任务的同时积极去帮助其他的工作人员,有一定的科学团队精神。

(2)调查的海拔高度较为全面。

从300米海拔往上,基本上每隔20米就能调查一个,相邻两个点不在一公顷的范围内,并且较远。

在不同海拔都有选取点,同一海拔(范围在20米内)有不同的样方选取点。

既能在同一地区进行不同海拔的比较,又能在同一海拔不同地区进行比较。

(3)不同地形选取不同的方法。

山区与较为平缓地区(包括实验基地)物种不同,土壤测量深度不同,选取不同的方法提高效率,并且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找出了更好的方法。

(4)实验器材准备充分。

每样工具都有一样备用的,做到了多备紧用,减少了实验的总时间。

乔木层的分析与研究:本次调查的乔木层物种为:侧柏、刺槐、油松、合欢样地生境要素调查记录总表样地编号:003 样地名称:样地面积:1公顷,矩形调查日期:2011.7.14 调查人:地理位置:平顶山林场地理坐标:N33°46′8.4″E113°19′00.9″海拔高度:229 m地貌类型:低丘陵,较缓坡向:21°坡度: 14°土壤类型:山地棕壤水分状况:潮湿人类活动(事件描述、影响程度):游客、放牧动物活动(主要种类、影响程度):山上有鸡场、野生动物(野鸡、松鼠)植被类型:刺槐、侧柏、油松等群落名称:温带落叶阔叶林群落高度:9.2m 郁闭度:0.73主要层优势种:乔木层:刺槐灌木层:刺槐更新草本层:广序臭草突出的生态现象:有一宽2.5m 土路位于林地东边地被物情况:3-4cm,分解一般相邻群落类型:侧柏为主,少量刺槐、油松群落结构及一般描述如下表:样方编号物种名称株数基径(cm)胸径(cm) 树高(m)冠幅(m×m) 更新苗备注3 侧柏19.7 16.4 8.33.6×3.43 侧柏 6.4 5.1 5.21.7×2.33 刺槐13.1 10.8 9.23.1×1.83 侧柏12.8 10.8 9.12.4×2.13 刺槐9.7 9.23.7m处断头3 刺槐 5.8 4.73.2m处断头3 侧柏10.1 9.8 7.62.1×2.23 刺槐12.4 11.4 9.2 3.1×1.83 侧柏16.8 14.3 9 3.1×2.63 侧柏10.8 9.1 7 2.1×1.23 侧柏13.3 11.7 8.5 2.6×1.83 刺槐15.6 13.7 8.5 2.9×1.23 侧柏10.9 9.9 7 1.6×2.43 刺槐8.8 8.8 4.2m处断头3 侧柏7.9 7.2 6.5 1.1×0.93 侧柏17.6 16.4 7 4.2×3.13 侧柏10.2 8.9 6.3 1.9×1.33 油松17.4 13.7 7 4.3×3.13 侧柏11.9 11.4 5.7 2.6×23 刺槐8.2 8.1 6.1 2.1×2.23 刺槐7.3 6.3 3.5m处断头3 刺槐 5.6 5.4 3m处断头3 刺槐7.4 5.8 3m处断头3 刺槐11.1 8.9 2.7m处断头3 油松12.1 9.8 5.7 2.1×2.53 刺槐8.3 9.6 主干被砍3 侧柏17.7 14.1 7.2 3.2×2.43 侧柏12.5 11.7 6.2 2×1.8 60°斜生分析:(1)平顶山林场物种比较单一,主要以刺槐、侧柏、油松为主构成的混交林,林场形成时间较短,乔木层高度较低,为人工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