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主要情节和人物介绍附习题修订版

合集下载

《西游记》复习资料及练习含答案

《西游记》复习资料及练习含答案

名著阅读复习资料——《西游记》一、内容概要《西游记》是一部中国古典神魔小说,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一般认为作者是明朝的吴承恩。

书中讲述唐朝法师西天取经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

小说以整整七回的“大闹天宫”故事开始,把孙悟空的形象提到全书首要的地位。

第八至十二回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徵斩龙,唐僧出世等故事,交待取经的缘起。

从十四回到全书结束,写孙悟空被迫皈依佛教,保护唐僧取经,在八戒、沙僧协助下,一路斩妖除魔,到西天成了“正果”二、主要人物介绍孙悟空,又名美猴王、齐天大圣、孙行者。

系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灵石孕育迸裂见风而成之石猴。

在花果山占山为王三五百载。

后历经八九载,跋山涉水,在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拜须菩提为师,习得七十二变化和筋斗云之本领。

此后,孙悟空大闹天宫,自封为齐天大圣,被如来佛祖压制于五行山下,无法行动。

五百年后唐僧西天取经,路过五行山,揭去符咒,才救下孙悟空。

孙悟空感激涕零,经观世音菩萨点拨,拜唐僧为师,同往西天取经。

取经路上,孙悟空降妖除怪,屡建奇功,然而两次三番被师傅唐僧误解、驱逐。

终于师徒四人到达西天雷音寺,取得真经。

孙悟空修得正果,加封斗战胜佛。

孙悟空生性聪明、活泼,勇敢、忠诚,疾恶如仇,在中国文化中已经成为机智与勇敢的化身,所以孙悟空很容易就会成为中国小男孩崇拜的偶像。

唐僧,小说里的唐僧是虚构的人物,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玄奘法师是有区别的。

小说里的唐僧,俗姓陈,小名江流,法号玄奘,号三藏,原为佛祖第二弟子金蝉子投胎。

他是遗腹子,由于父母凄惨、离奇的经历,自幼在寺庙中出家、长大,在生化寺出家,最终迁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户、修行。

唐僧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

最终被唐朝皇上选定,前往西天取经。

在取经的路上,唐僧先后收服了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猪八戒,又名猪刚鬣、猪悟能。

原为天宫中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罚下人间,但错投了猪胎,长成了猪脸人身的形状。

七年级语文西游记

七年级语文西游记

七年级语文西游记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明代作家吴承恩所著的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这部小说以取经之路为主线,描绘了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以下是《西游记》中一些主要人物和情节的简介:
唐僧:本名唐三藏,是取经之路的核心人物。

他忠诚于信仰,一心向佛,为了取得真经,不畏艰险,带领徒弟们勇往直前。

孙悟空:又名美猴王,是唐僧的大徒弟。

他拥有神通广大的本领,机智勇敢,善于变化,帮助师傅唐僧解决各种难题。

猪八戒:又名悟能,是唐僧的二徒弟。

他性格憨厚,力大无穷,虽然有时贪吃懒惰,但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角色。

沙僧:又名悟净,是唐僧的三徒弟。

他性格沉稳,忠心耿耿,是唐僧的保护者之一。

白龙马:是唐僧的坐骑。

原是天宫中的龙王三太子,因犯天条被贬为马。

他为了报恩,一路跟随唐僧,为其驮负行李,保驾护航。

妖魔鬼怪:在取经之路上,唐僧师徒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妖魔鬼怪。

这些妖怪或为阻挠取经,或为吞噬唐僧的肉身而来。

而孙悟空等人与这些妖怪斗智斗勇,最终战胜了他们,成功取得真经。

神仙佛祖:在《西游记》中,许多神仙佛祖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如观音菩萨、弥勒佛、如来佛祖等。

他们或指引唐僧师徒前行,或帮助其解决困境。

经典情节:在《西游记》中,有许多经典的情节和故事。

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偷吃人参果”等。

这些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成为《西游记》的经典之一。

以上是对《西游记》中主要人物和情节的简单介绍。

西游记》主要情节和人物介绍附习题(精华版)

西游记》主要情节和人物介绍附习题(精华版)

西游记主要故事情节第一部分:石猴出世、大闹天宫(1-7回)石猴出世-石猴拜师(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的须菩提祖师),学得长生之术、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十万八千里)-龙宫拿宝(如意金箍棒:定海神珍铁,重一万三千五百斤)、大闹幽冥界(勾销生死)-太白金星招安、封弼马温;反出天宫自称“齐天大圣”-天宫征讨(李天王、哪吒、巨灵神)失败后招安-捣乱蟠桃会(吃蟠桃、喝酒、偷丹(九转金丹等))-天宫征讨(李靖、哪吒、四大天王;惠岸(木吒);与显圣二郎真君杨戬斗变化)被抓-八卦炉中炼得火眼金睛-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

第二部分:唐僧来历、取经缘由(8-12回)观音到东土(路上预收4个徒弟)—唐僧出生来历—魏征梦斩泾河龙王、唐太宗地府还魂、水陆大会-观音菩萨现身,玄奘在贞观十三年九月出发西天取经。

第三部分:西天取经、历经81难、终成正果(13-100回)经历14年(5048日)、路经十万八千里,取回35部真经共5048卷(一藏)。

九九八^一难:1、金蝉遭贬;2、出胎几杀;3、满月抛江;4、寻亲报仇;5、出城逢虎;6、折从落坑;7、双叉岭上;&两界山头;9、陡涧换马;10、夜被火烧;11、失却袈裟;12、收降八戒;13、黄风怪阻;14、请求灵吉;15、流沙难渡;16、收得沙僧;17、四圣显化;18、五庄观中;19、难活人参;20、贬退心猿;21、黑松林失散;22、宝象国捎书;23、金銮殿变虎;24、平顶山逢魔;25、莲花洞高悬;26、乌鸡国救主;27、被魔化身;28、号山逢怪;29、风摄圣僧;30、心猿遭害;31、请圣降妖;32、黑河沉没;33、搬运车迟;34、大赌输赢;35、祛道兴僧;36、路逢大水;37、身落天河;38、鱼篮现身;39、金兜山遇怪;40、普天神难伏;41、问佛根源;42、吃水遭毒;43、西梁国留婚;44、琵琶洞受苦;45、再贬心猿;46、难辨猕猴;47、路阻火焰山;48、求取芭蕉扇;49、收缚魔王;50、赛城扫塔;51、取宝救僧;52、棘林吟咏;53、小雷音遇难;54、诸天神遭困;55、稀柿同秽阻;56、朱紫国行医;57、拯救疲癃;58、降妖取后;59、七情迷没;60、多目遭伤;61、路阻狮驼;62、怪分三色;63、城里遇灾;64、请佛收魔;65、比丘救子;66、真假猴王;67、松林救怪;68、僧房卧病;69、无底洞遭困;70、灭法国难行;71、隐雾山遇魔;72、凤仙郡求雨;73、失落兵器;74、会庆钉钯;75、竹节山遭难;76、玄英洞受苦;77、赶捉犀牛;78、天竺招婚;79、铜台府监禁;80、凌云渡脱胎;81、晒经石留迹。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西游记》附习题、答案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西游记》附习题、答案

《西游记》: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一、作品简评吴承恩(明代小说家)的经典小说《西游记》是以唐代玄奘和尚赴西天取经的经历为蓝本,在《大唐西域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作品的基础上,经过整理、构思最终写定而成的。

作品借助编撰的神话人物和神话故事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渴望改变的愿望,折射出作者渴望建立“君贤神明”的王道之国的政治思想。

小说借助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经历的八十一难,折射出人间现实社会的种种情况。

小说想象大胆,构思新奇,在人物塑造上采用人、神、兽三位一体的塑造方法,创造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不朽的艺术形象。

《西游记》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相结合,开启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这一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

《西游记》是古代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

《美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它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

全书情节可分为四部分:第一,从第一回到第七回,叙述孙悟空出生、求仙得道、大闹“三界”;第二,从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描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僧出世的故事,交代取经缘起;第三,从第十三回到第九十九回,描写孙悟空被迫皈依佛教,唐僧西行,路遇八十一难,但在佛力的支持下,由八戒、沙僧协助孙悟空保护唐僧,一路斩妖除怪,安达西天,取得真经;第四,第一百回为全书的结尾,描写师徒四人取经回到东土,都得道成为真佛。

二、名著梗概全书情节可分为四部分:第一,从第一回到第七回,叙述孙悟空出生、求仙得道、大闹“三界”;第二,从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描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僧出世的故事,交代取经缘起;第三,从第十三回到第九十九回,描写孙悟空被迫皈依佛教,唐僧西行,路遇八十一难,但在佛力的支持下,由八戒、沙僧协助孙悟空保护唐僧,一路斩妖除怪,安达西天,取得真经;第四,第一百回为全书的结尾,描写师徒四人取经回到东土,都得道成为真佛。

《西游记》名著复习及习题

《西游记》名著复习及习题
战胜内心魔障
通过唐僧师徒四人面对自身内心的种种诱惑与困惑,传达了克服困难的理念。
《西游记》的文学价值
作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一,《西游记》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展 现了作者的创意和才华。它的艺术成就和故事的智慧让人沉醉其中。Biblioteka 阅读《西游记》要注意的重点
• 角色之间的关系和发展 • 佛教教义的体现 • 故事情节的变化和发展 • 文化和历史背景的理解
2
与妖魔斗法
师徒四人与各种妖魔鬼怪进行激烈斗争,取经路上充满了各种挑战。
3
众生之苦
唐僧带领师徒四人替众生解决疾苦,充满了佛教教义与人性的思考。
《西游记》的主题和意义
信仰与修行
通过唐僧取经的旅程,探讨了人们对于信仰和修行的追求与意义。
友情与团队合作
展示了师徒四人之间的信任、友情和共同战胜困难的力量。
习题练习和复习建议
为了更好地掌握《西游记》的内容,可以进行以下练习和复习: - 阅读相关章节并回答问题 - 分析角色之间的关系和心理变化 - 思考故事背后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智勇善良的僧人,他率领师徒四人踏上西天取经的 旅程。
孙悟空
聪明机智的猴子,具有神通广大和火眼金睛的超能 力。
猪八戒
爱吃懒做的猪精,搞笑幽默,常常为师徒四人带来 麻烦。
沙悟净
原为天宫天蓬元帅,因犯错被贬下凡,变成沙和尚 辅助唐僧保护师徒四人。
《西游记》的情节梗概
1
唐僧西行
唐僧师徒四人踏上西行取经的旅程,历经艰险与魔障。
《西游记》名著复习及习 题
准备复习《西游记》?本演示将为您提供有关这部经典作品的关键知识和习 题练习。让我们一起开始吧!
《西游记》的背景介绍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文学家吴承恩创作。它是一部以佛教故事为背景,讲述了 唐僧师徒四人西行取经的奇幻冒险故事。

西游记阅读题及

西游记阅读题及

西游记阅读题及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经典之作,被认为是中国四大名著
之一。

本文将结合阅读题,深入探讨《西游记》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

一、主要人物
《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包括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

孙悟
空是个猴子精,武艺高强,拥有七十二变和金箍棒。

猪八戒是个猪精,虽然愚蠢贪吃,但有着过人的力气。

沙僧是个沙和尚,性格沉稳,擅
长变化术。

唐僧是个慈祥的和尚,身怀正法之心,是三位徒弟的师傅。

二、主要情节
故事开始于唐僧出发西天取经的决定,他遇到了孙悟空、猪八戒和
沙僧三位徒弟。

在前往西天的途中,他们历经千辛万苦,与各种妖魔
鬼怪搏斗。

他们先后经历了花果山、通天河、火焰山等经典场景,最
终成功取得真经。

三、主题探讨
《西游记》的主题主要包括正义、友情、信仰和成长。

孙悟空等四
位主人公代表了不同的品质和价值观,他们在取经的过程中相互扶持,共同面对困难。

故事通过描述他们的冒险经历,阐述了正义战胜邪恶
的道理,传达了信仰的力量,展现了友情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通过对《西游记》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进行深入阐述,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部经典作品,也可以从中汲取正能量,感悟成长之道。

愿我们都能像孙悟空等四位主人公一样,勇往直前,不畏艰险,最终获得成功。

中考语文 西游记主要故事情节概括 人教新课标版【含答案】

中考语文 西游记主要故事情节概括 人教新课标版【含答案】

西游记故事概要第1集 <猴王初问世 >在东胜神州傲来国海滨的花果山顶有一块仙石。

一日,仙石轰然迸裂,惊天动地,化出了一个石猴。

这石猴灵敏聪慧,他交结群猴,在水帘洞找到安家的好所在。

群猴尊石猴为美猴王。

美猴王为寻找长生不老的仙方,独自驾筏,漂洋过海,来到一所渔村。

他拾得衣衫,偷来鞋帽,并去饭馆饮酒吃面,闹了许多笑话,也学了几分人样。

猴王一路寻访,终于登上灵台方寸上,在斜月三星洞拜见了菩提祖师。

祖师为他取名孙悟空。

从此悟空参禅悟道,学习武艺,掌握了七十二般变化的本领。

花果山上,群猴却面临危难。

悟空驾云回来,与混世魔王展开了一场厮杀。

第2集 <官封弼马温>美猴王战胜了混世魔王,花果山上喜气洋洋,小猴们每日操演武艺,十分快乐。

悟空闯入东海龙宫,向龙王索取镇海神针——如意金箍棒。

这棒虽重一万三千五百斤,却大可撑天着地,小可变针,藏入耳内。

悟空酒醉睡去,忽见两个阴差前来索命,悟空大闹阎罗殿,命判官取出生死簿,一笔勾去了猴类的生年死月。

龙王、阎王上玉帝处告状,玉帝派太白金星下界招抚猴王,请他上天作官。

悟空欣然前往,在武曲星君的捉弄下,玉帝封他做了弼马温。

当悟空明白了自己不过是个马夫后,大怒之下回转花果山,扯起大旗,自称齐天大圣。

玉帝不能容忍,叫托塔天王与哪吒率领天兵神将,杀向花果山。

第3集 <大圣闹天宫>身高力大的先锋巨灵神,敌不过乖巧伶俐的孙悟空,哪吒足踏火轮赶来救援,也被打得丢盔卸甲。

玉帝只得二次招悟空上天,准他为齐天大圣,并派他掌管蟠桃园。

王母娘娘要开“蟠桃盛会”,七个仙女到园中采摘仙桃。

大圣听说王母娘娘没有邀他参加盛会,便驾上祥云,直奔瑶池宝阁。

他痛饮仙酒,偷吃仙丹,带走仙桃,回转花果山。

在观音的推荐下,玉帝派二郎神收缴悟空。

悟空与二郎各显神通,大战不休,不分胜负。

太上老君从空抛下金刚套,将悟空打倒。

玉帝命天兵将悟空押上斩妖台,刀砍斧剁,雷打火烧,却丝毫无损。

群仙献策,太上老君将悟空带回兜率宫,投入八卦炉中,用三味真火烧炼,不料过了四十九日,猴王依旧活泼乱跳地蹦出丹炉,炼就一双火眼金睛。

《西游记》主要情节和人物介绍附习题(精华版)

《西游记》主要情节和人物介绍附习题(精华版)

西游记主要故事情节第一部分:石猴出世、大闹天宫(1-7回)石猴出世→石猴拜师(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的须菩提祖师),学得长生之术、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十万八千里)→龙宫拿宝(如意金箍棒:定海神珍铁,重一万三千五百斤)、大闹幽冥界(勾销生死)→太白金星招安、封弼马温;反出天宫自称“齐天大圣”→天宫征讨(李天王、哪吒、巨灵神)失败后招安→捣乱蟠桃会(吃蟠桃、喝酒、偷丹(九转金丹等))→天宫征讨(李靖、哪吒、四大天王;惠岸(木吒);与显圣二郎真君杨戬斗变化)被抓→八卦炉中炼得火眼金睛→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

第二部分:唐僧来历、取经缘由(8-12回)观音到东土(路上预收4个徒弟)→唐僧出生来历→魏征梦斩泾河龙王、唐太宗地府还魂、水陆大会→观音菩萨现身,玄奘在贞观十三年九月出发西天取经。

第三部分:西天取经、历经81难、终成正果(13-100回)经历14年(5048日)、路经十万八千里,取回35部真经共5048卷(一藏)。

九九八十一难:1、金蝉遭贬;2、出胎几杀;3、满月抛江;4、寻亲报仇;5、出城逢虎;6、折从落坑;7、双叉岭上;8、两界山头;9、陡涧换马;10、夜被火烧;11、失却袈裟;12、收降八戒;13、黄风怪阻;14、请求灵吉;15、流沙难渡;16、收得沙僧;17、四圣显化;18、五庄观中;19、难活人参;20、贬退心猿;21、黑松林失散;22、宝象国捎书;23、金銮殿变虎;24、平顶山逢魔;25、莲花洞高悬;26、乌鸡国救主;27、被魔化身;28、号山逢怪;29、风摄圣僧;30、心猿遭害;31、请圣降妖;32、黑河沉没;33、搬运车迟;34、大赌输赢;35、祛道兴僧;36、路逢大水;37、身落天河;38、鱼篮现身;39、金兜山遇怪;40、普天神难伏;41、问佛根源;42、吃水遭毒;43、西梁国留婚;44、琵琶洞受苦;45、再贬心猿;46、难辨猕猴;47、路阻火焰山;48、求取芭蕉扇;49、收缚魔王;50、赛城扫塔;51、取宝救僧;52、棘林吟咏;53、小雷音遇难;54、诸天神遭困;55、稀柿同秽阻;56、朱紫国行医;57、拯救疲癃;58、降妖取后;59、七情迷没;60、多目遭伤;61、路阻狮驼;62、怪分三色;63、城里遇灾;64、请佛收魔;65、比丘救子;66、真假猴王;67、松林救怪;68、僧房卧病;69、无底洞遭困;70、灭法国难行;71、隐雾山遇魔;72、凤仙郡求雨;73、失落兵器;74、会庆钉钯;75、竹节山遭难;76、玄英洞受苦;77、赶捉犀牛;78、天竺招婚;79、铜台府监禁;80、凌云渡脱胎;81、晒经石留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游记主要情节和人物介绍附习题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西游记主要故事情节第一部分:石猴出世、大闹天宫(1-7回)石猴出世→石猴拜师(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的须菩提祖师),学得长生之术、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十万八千里)→龙宫拿宝(如意金箍棒:定海神珍铁,重一万三千五百斤)、大闹幽冥界(勾销生死)→太白金星招安、封弼马温;反出天宫自称“齐天大圣”→天宫征讨(李天王、哪吒、巨灵神)失败后招安→捣乱蟠桃会(吃蟠桃、喝酒、偷丹(九转金丹等))→天宫征讨(李靖、哪吒、四大天王;惠岸(木吒);与显圣二郎真君杨戬斗变化)被抓→八卦炉中炼得火眼金睛→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

第二部分:唐僧来历、取经缘由(8-12回)观音到东土(路上预收4个徒弟)→唐僧出生来历→魏征梦斩泾河龙王、唐太宗地府还魂、水陆大会→观音菩萨现身,玄奘在贞观十三年九月出发西天取经。

第三部分:西天取经、历经81难、终成正果(13-100回)经历14年(5048日)、路经十万八千里,取回35部真经共5048卷(一藏)。

九九八十一难:1、金蝉遭贬;2、出胎几杀;3、满月抛江;4、寻亲报仇;5、出城逢虎;6、折从落坑;7、双叉岭上;8、两界山头;9、陡涧换马;10、夜被火烧;11、失却袈裟;12、收降八戒;13、黄风怪阻;14、请求灵吉;15、流沙难渡;16、收得沙僧;17、四圣显化;18、五庄观中;19、难活人参;20、贬退心猿;21、黑松林失散;22、宝象国捎书;23、金銮殿变虎;24、平顶山逢魔;25、莲花洞高悬;26、乌鸡国救主;27、被魔化身;28、号山逢怪;29、风摄圣僧;30、心猿遭害;31、请圣降妖;32、黑河沉没;33、搬运车迟;34、大赌输赢;35、祛道兴僧;36、路逢大水;37、身落天河;38、鱼篮现身;39、金兜山遇怪;40、普天神难伏;41、问佛根源;42、吃水遭毒;43、西梁国留婚;44、琵琶洞受苦;45、再贬心猿;46、难辨猕猴;47、路阻火焰山;48、求取芭蕉扇;49、收缚魔王;50、赛城扫塔;51、取宝救僧;52、棘林吟咏;53、小雷音遇难;54、诸天神遭困;55、稀柿同秽阻;56、朱紫国行医;57、拯救疲癃;58、降妖取后;59、七情迷没;60、多目遭伤;61、路阻狮驼;62、怪分三色;63、城里遇灾;64、请佛收魔;65、比丘救子;66、真假猴王;67、松林救怪;68、僧房卧病;69、无底洞遭困;70、灭法国难行;71、隐雾山遇魔;72、凤仙郡求雨;73、失落兵器;74、会庆钉钯;75、竹节山遭难;76、玄英洞受苦;77、赶捉犀牛;78、天竺招婚;79、铜台府监禁;80、凌云渡脱胎;81、晒经石留迹。

取经人物介绍:,俗姓陈,小名,法号,号,被赐姓为唐。

为如来佛祖第二弟子投胎。

他是遗腹子,由于父母凄惨、离奇的经历,自幼在寺庙中出家、长大,在金山寺出家,最终迁移到京城的着名寺院中落户、修行。

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

最终被选定,与其结拜并前往西天取经。

在取经的路上,先后收服了三个徒弟:、、沙僧,并取名为:悟空、悟能、悟净,之后在三个徒弟和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取回三十五部真经。

功德圆满,加升大职正果,被赐封为。

为人诚实善良,一心向佛,慈祥,胆小怕事,迂腐,鉴别能力差。

孙悟空又名、悟空、外号、号称“”。

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灵石孕育,为寻求长生之道,独自漂洋过海,历经八九载,学会了讲人言、行人礼,跋山涉水,在灵台方寸山拜菩提老祖为师,习得金丹术、地煞术,和筋斗云(又作)本领。

自封为齐天大圣,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无法行动。

五百年后唐僧西天取经,路过五行山,揭去符咒,才救下孙悟空。

孙悟空感激涕零,经菩萨点化,拜唐僧为师,同往西天取经。

取经路上,孙悟空降妖除怪,屡建奇功,然而三番两次被师傅唐僧误解、驱逐。

终于师徒四人到达西天,取得真经。

最终修得正果,封为“”。

为人坚持正义、嫉恶如仇,勇敢好斗、勇往直前,机智灵活,执着略带倔强,但有些自恋自大。

猪八戒又名猪刚鬣、。

原为天宫中的“”,掌管天河水府。

因调戏惹怒玉帝,被罚下人间。

但错投了猪胎,成了一只野猪,修炼成精,长成了猪脸人身的模样。

在抢占高家三小姐,被孙悟空降伏,跟随唐僧西天取经。

最终得正果,封号为“”。

为人好吃懒做,憨厚,胆小,且贪图小便宜、好色,但他又是温和善良的,而且富有人情味。

沙僧又名沙悟净。

原为天宫中的,因在上打碎了琉璃盏,惹怒,被贬入人间,在流沙河畔当妖怪,受万箭穿心之苦。

后被唐僧师徒收服,负责牵马。

得成正果后,被封为“”。

为人忠厚老实、任劳任怨却毫无主见。

孙悟空及其别称的由来:美猴王:众猴听得,个个欢喜,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

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石猿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

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

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

孙悟空:菩提祖师起名,原文如下:“我与你就身上取个姓氏,意思教你姓‘猢’。

猢字去了个兽旁,乃是个古月。

古者老也,月者阴也。

老阴不能化育,教你姓‘狲’倒好。

狲字去了兽旁,乃是个子系。

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教你姓‘孙’罢。

”猴王听说,满心欢喜,朝上叩头道:“好,好,好!今日方知姓也。

万望师父慈悲,既然有姓,再乞赐个名字,却好呼唤。

”祖师道:“我门中有十二个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辈之小徒矣。

”猴王道:“那十二个字?”祖师道:“乃‘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

排到你,正当‘悟’字。

与你起个法名叫做‘孙悟空’,好么?”猴王笑道:“好,好,好!自今就叫做孙悟空也!”(西游记第一回)弼马温:太白金星,领着美猴王,到于灵霄殿外。

不等宣诏,直至御前,朝上礼拜。

悟空挺身在旁,且不朝礼,但侧耳以听金星启奏。

金星奏道:“臣领圣旨,已宣妖仙到了。

”玉帝垂帘问曰:“那个是妖仙?”悟空却才躬身答道:“老孙便是!”仙卿们都大惊失色道:“这个野猴!怎么不拜伏参见,辄敢这等答应道:‘老孙便是!’却该死了!该死了!”玉帝传旨道:“那孙悟空乃下界妖仙,初得人身,不知朝礼,且姑恕罪。

”众仙卿叫声“谢恩!”猴王却才朝上唱个大喏。

玉帝宣文选武选仙卿,看那处少甚官职,着孙悟空去除授。

旁边转过武曲星君,启奏道:“天宫里各宫各殿,各方各处,都不少官,只是御马监缺个正堂管事。

”玉帝传旨道:“就除他做个‘弼马温’罢。

”齐天大圣:鬼王谢恩毕,复启道:“大王在天许久,所授何职?”猴王道:“玉帝轻贤,封我做个甚么‘弼马温’!”鬼王听言,又奏道:“大王有此神通,如何与他养马?就做个‘齐天大圣’,有何不可?”猴王闻说,欢喜不胜,连道几个“好!好!好!”教四健将:“就替我快置个旌旗,旗上写‘齐天大圣’四大字,立竿张挂。

自此以后,只称我为齐天大圣,不许再称大王。

亦可传与各洞妖王,一体知悉。

个法名,叫做孙悟空。

”三藏欢喜道:“也正合我们的宗派。

你这个模样,就象那小头陀一般,我再与你起个混名,称为行者,好么?”悟空道:“好!好!好!”自此时又称为孙行者。

斗战胜佛:如来道:“圣僧,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唤金蝉子。

因为汝不听说法,轻慢我之大教,故贬汝之真灵,转生东土。

今喜皈依,秉我迦持,又乘吾教,取去真经,甚有功果,加升大职正果,汝为旃檀功德佛。

孙悟空,汝因大闹天宫,吾以甚深法力,压在五行山下,幸天灾满足,归于释教,且喜汝隐恶扬善,在途中炼魔降怪有功,全终全始,加升大职正果,汝为斗战胜佛。

猪悟能,汝本天河水神,天蓬元帅,为汝蟠桃会上酗酒戏了仙娥,贬汝下界投胎,身如畜类,幸汝记爱人身,在福陵山云栈洞造孽,喜归大教,入吾沙门,保圣僧在路,却又有顽心,色情未泯,因汝挑担有功,加升汝职正果,做净坛使者。

”一、填空1.《西游记》,长篇章回体神话小说,它有着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玄奘远出西域取经的事件。

有《大唐西域记》和《大唐慈恩寺法师传》,对此事有详细的记载。

唐僧取经的故事、经民间文艺演出,成为以后小说的素材来源。

现在《西游记》根据明代万历年间的金陵世德堂版本整理加工而成。

2.《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字汝忠,号汝射阳山人,明代人。

3.全书100回,基本由两个故事组成,第1至7回,写孙悟空出世至大闹天宫,表现的是孙悟空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和斗争最终失败的悲剧,体现出了人性的自由本质与现实生活的约束的矛盾处境。

第8至100回总写唐僧师徒历经八十一难,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经,蕴含着人必须经历艰难才能最终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真谛。

4.全书共分三大部分:前7回写大闹天宫的故事,是全书的精华部分,表现孙悟空的反抗精神;8—12回写唐僧的来历、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待取经的缘起;第13回—100回写僧师徒取经途中历经81难和师徒终成正果,带经回东土大唐。

5.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菩提祖,它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又唤如意金箍棒,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孙行者。

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6.猪八戒又叫猪悟能,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帅,获罪下凡,误投猪胎,曾占福陵山云栈洞为妖,后经菩萨点化,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净坛使者。

7、《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

8.沙僧也叫沙悟净,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被贬下界,在流沙河为妖,后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金身罗汉。

9.《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观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取名孙行者。

10.《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

11.古典文学名着《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12.(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2)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3)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13.读到《西游记》第60回,我们知道孙悟空向铁扇公主二借芭蕉扇采用了假冒牛魔王方法。

二、列举简述1.唐僧分别在哪些地方收了徒弟和马?五行山救悟空高老庄收悟能、鹰愁涧收白龙马、流沙河收沙悟净2.《西游记》中的人物刻画得各有特点,请各写出一个以沙僧和猪八戒为核心展开的故事情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