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内分泌(名词解释)
生理学:内分泌(名词解释)

生理学:内分泌(名词解释)1内分泌(endocrine)某些腺体或细胞能分泌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通过血液或其它体液途径作用于靶细胞,从而调节它们的功能活动,这种有别于通过导管排出腺体分泌物的现象,称为内分泌。
2激素(hormone)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称为激素。
3自分泌(autocrine)由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激素在局部扩散又返回作用于该内分泌细胞而发挥反馈作用,称为自分泌。
4靶细胞(target cell)能与某种激素起特异性反应的细胞,称为该激素的靶细胞。
5允许作用(permissive action)有些激素本身并不能直接对某些组织细胞产生生理效应,然而在它存在的条件下,可使另一种激素的作用明显加强,即对另一种激素的效应起支持作用,这种现象称为允许作用。
6亲和力(affinity)激素与受体的结合力称为亲和力。
7上调作用(up regulation)某一激素与受体结合时,可使该受体或另一种受体的亲和力与数量增加,称为增量调节或简称上调。
8第二信使(second messager)激素是将所携带的信息传递到靶细胞的细胞外信使,称为第一信使;将这一信息传递到细胞内,使之产生生理效应的细胞内信使,称为第二信使。
9神经激素(neural hormone)由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称为神经激素。
10半衰期(half-life)激素的活性在血液中消失一半的时间,通常用来表示激素更新的速度。
11下丘脑调节肽(hypothalamic regulatory peptide)下丘脑促垂体区的肽能神经元能合成并分泌一些调节腺垂体活动的肽类激素,称为下丘脑调节肽。
12侏儒症(dwarfism)幼年时缺乏生长素造成身材矮小、性成熟延迟,但智力发育多属正常,称为侏儒症。
13肢端肥大症(acromegaly)成年后GH分泌过多,将刺激肢端骨、颌面骨生长,内脏器官如肝、肾等也增大,称为肢端肥大症。
医学生理学期末重点笔记--第十一章-内分泌

医学生理学期末重点笔记--第十一章-内分泌第十一章内分泌【目的】掌握内分泌系统的概念,内分泌系统在调节主要生理过程中的作用及机理。
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的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相互配合的关系。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等的内分泌功能及其调节。
熟悉信号转导机制及其新进展,了解糖皮质激素作用机制的有关进展。
【重点】1.下丘脑-垂体的功能单位,下丘脑调节肽。
2.腺垂体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调节。
3.甲状腺的功能、作用机理及调节。
4.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及调节。
第一节概述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是人体的两个主要的功能调节系统,它们紧密联系、相互协调,共同完成机体的各种功能调节,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一、激素的概念内分泌系统是由内分泌腺和散在的内分泌细胞组成的,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称为激素(hormone),是细胞与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化学媒介;它不经导管直接释放入内环境,因此称为内分泌。
二、激素的作用方式1.远距分泌多数激素经血液循环,运送至远距离的靶细胞发挥作用,称为远距分泌(telecrine)。
2.旁分泌某些激素可不经血液运输,仅通过组织液扩散至邻近细胞发挥作用,称为旁分泌(paracrine)。
3.神经分泌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可沿神经细胞轴突借轴浆流动运送至所连接的组织或经垂体门脉流向腺垂体发挥作用,称为神经分泌(neurocrine)。
4.自分泌由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激素在局部扩散又返回作用于该内分泌细胞而发挥反馈作用,称为自分泌(autocrine)。
三、激素的分类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1.含氮类激素:(1)蛋白质激素,如生长素、催乳素、胰岛素等;(2)肽类激素,如下丘脑调节肽等;(3)胺类激素,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
2.类固醇激素:(1)肾上腺皮质激素,如皮质醇、醛固酮等;(2)性激素,如雌二醇、睾酮等。
3.固醇类激素:包括维生素D3、25-羟维生素D3、1,25-二羟维生素D3。
生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内环境: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分为组织外液,血浆(最活跃),脑脊液淋巴液。
稳态:是一种相对的动态的稳定状态。
内环境的各项指标都必须经常维持在一个正常的生理范围内波动不能过高或过低。
是在多种功能系统相互配合下实现的一种动态平衡。
新陈代谢: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叫生殖:男性和女性两种个体中发育成熟的生殖细胞相结合是,可形成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
阈值:也叫阈强度,是刚能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和兴奋性成反比。
阈电位:当膜电位去极化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就出现膜上的Na﹢通道大量开放,Na﹢大量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的这个临界值称为~,也叫燃点。
兴奋性:是指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外界刺激时发生兴奋反应(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
自律性:心肌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兴奋收缩耦联:是指肌纤维的兴奋和收缩的中介过程。
其包括三个步骤: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导到肌细胞深处;肌质网对钙离子的释放和再摄取;肌肉的收缩和舒张。
易化扩散:是药物与生物膜上的特殊载体形成可逆性的复合物,进行不耗能的顺浓度差转运。
钠钾泵:细胞膜上的一种蛋白质,可以主动逆浓度梯度,将NA+从胞内运往胞外,K+从胞外运往胞内。
其本身是ATP酶,可以分解ATP释放能量。
逆电化学梯度泵出三个钠离子和泵入两个钾离子。
静息电位:生物细胞安静状态下细胞膜内外电位差。
钾通道开放,膜内:膜外=30:1~K+外流(外正内负)动作电位:可兴奋性细胞(肌,神经,腺)受到有效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产生的瞬间,可逆的跨膜电位波动。
钠通道开放,膜内:膜外=1:12~NA+内流。
(内正外负)特点:1.传道2.‘全’或‘无’特性3.脉冲4.动作电位波动不随刺激的变化而变化。
单纯扩散:细胞膜两侧的物质靠浓度差进行分子扩散,不需要能量。
血沉:将抗凝血放入血沉管中垂直静置,红细胞由于密度较大而下沉。
生理学 名词解释

31.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有细胞膜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32.心率;单位时间心动周期的次数
33.收缩压;心室收缩期主动脉内最高血压
34.潮气量;平和呼吸时,每次吸入和呼出的气量基本相等,其进出肺的形式如同海潮的涨落,故称为潮气量
26.血细胞比容;血细胞/红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
27.房室延搁;兴奋通过房室支界时,传导速度较慢,延搁时间较长,称之为房室延搁
28.肾糖阈;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正常值为8.96~10.08mmol/L
29.肺活量;指尽力吸气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是反映呼吸功能贮备的重要指标。
1.内分泌:内分泌腺火内分泌细胞合成和分泌的某些特殊化学物质,通过血液循环或直接扩散传递给相应的靶细胞,并调节细胞生理功能的过程。
2.去大脑僵直:在中脑上丘和下丘之间及红核的下方水平面上将麻醉动物脑干切断,则动物立刻出现全身肌紧张加强,四肢僵直,脊柱反张反挺现象。
3.心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即每分钟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它更能代表心脏搏动的效率。
6.刺激:生理学上将能引起机体细胞、组织、器官或整体的活动状态发生变化的任何环境变化因子,都称为刺激。
7.EpSp: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膜发生去极化,是由于提高突触后膜对Na+和K+,尤其是Na+的通透性所致。
8.应激反应:当机体受到各种有害刺激,如缺氧、创伤、手术、饥饿等情况下,血中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立即增加糖皮质激素,也相应增加的反应。
11.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内、外环境对刺激做出的反应。
12.膜片钳:将玻璃微电极以尖端与细胞接触,然后通过微电极另一端开口施加一定的负压,使与电极尖端接触的膜局部与电极尖端管壁形成紧密的封接。
专升本生理学第11章内分泌试题

第十一章内分泌一、名词解释1.激素2.神经分泌3.自分泌4.允许作用5.应激反应6.应急反应7.第二信使答案:1.激素是指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以体液为媒介对靶细胞产生效应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是细胞间传递信息的物质。
2.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沿轴突借轴浆流动运送到末梢而释放的过程。
由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称神经激素。
3.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经局部扩散作用于自身发挥反馈调节的作用方式。
4.某一激素本身不能直接对某些器官、组织或细胞产生某种生理效应,但它的存在却能使另一种激素的该作用明显增强,即对另一种激素的效应起支持作用,这种现象称允许作用。
如糖皮质激素对去甲肾上腺素缩血管升压效应的允许作用。
4.应激反应是指机体受到有害刺激时,如缺氧、创伤、手术、饥饿、疼痛、冷冻以及精神紧张和焦虑不安等时,引起ACTH 和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使机体抵抗力增强的非特异性反应。
5.机体在紧急情况下通过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发生的一系列适应性反应,如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内脏血流减少,骨骼肌血液增加,血糖升高、脂肪分解加强等称应急反应。
6.某一激素与受体结合时,可使该受体或另一种受体的亲和力与数量增加,称为增量调节或简称上调。
7.激素是将所携带的信息传递到靶细胞的细胞外信使,称为第一信使;将这一信息传递到细胞内,使之产生生理效应的细胞内信使,称为第二信使。
二、填空题1.含氮类激素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
2.下丘脑与神经垂体之间的功能联系是通过______ 实现的;下丘脑与腺垂体之间的功能联系是通过______实现的。
3.催产素对妊娠子宫的作用______ 而对非孕子宫的作用______ 。
4.下丘脑视上核和视旁核合成分泌______和______,沿_____运输到贮存______。
5.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可产生______ 症,分泌过多可产生______症。
生理学名词解释(含答案)

1.Negative feedback:负反馈:在一个闭环系统中,控制部分活动受受控部分反馈信号〔Sf〕的影响而变化,假设Sf为负,则为负反馈。
其作用是输出变量受到扰动时系统能及时反应,调整偏差信息〔Se〕,以使输出稳定在参考点〔Si〕。
2. homeostasis〔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是绝对静止的,而是各种物质在不断转换之中到达相对平衡状态,即动态平衡,这种平衡状态为稳态。
3. Autoregulation:自身调节,指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和体液调节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
4. Paracrine:旁分泌,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细胞外液扩散而作用于临近靶细胞的作用方式。
5. 局部电位: 由阈下刺激引起局部膜去极化〔局部反应〕,引起邻近一小片膜产生类似去极化。
主要包括感受器电位,突触后电位及电刺激产生的电紧张电位。
特点:分级;不传导;可以相加或相减;随时间和距离而衰减。
6. 内向电流:指细胞膜激活时发生的跨膜正离子内向流动或负离子外向流动。
7. fluid mosaic model:液态镶嵌模型,是有关膜的分子结构的假说,内容是膜的共同特点是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骨架,其中镶嵌有具有不同分子结构、因而也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8. 跳跃式传导:有髓纤维受外加刺激时,动作电位只能发生在相邻的朗飞结之间,跨髓鞘传递。
9. 膜片钳:用来测量单通道跨膜的离子电流和电导的装置。
10. 后负荷:指肌肉开始收缩时遇到的阻力。
11. 横桥:肌凝蛋白的膨大的球状部突出在粗肌丝的外表,它与细肌丝接触共同组成横桥结构。
它对肌丝的滑动有重要意义。
12. 后电位:在锋电位下降支最后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前,膜两侧电位还要经历一些微小而较缓慢的波动,称为后电位。
13. Chemical-dependent channel:化学门控通道能特异性结合外来化学刺激的信号分子,引起通道蛋白质的变构作用而使通道开放,然后靠相应离子的易化扩散完成跨膜信号传递的膜通道蛋白。
生理学第十一章_内分泌试题及答案

二、填空题
18. 根据化学结构,激素可分为
、
以及 三类。
19. 激素的作用方式有:
、
、
、
和
。
20. 内分泌腺分泌水平的相对稳定主要是通过
机制实现的。
21. 细胞膜受体介导的激素作用机制主要建立在
学说基础上,细胞内受体介导的
激素作用机制主要建立在
学说基础上。
22. 下丘脑的肽能神经元主要存在于
、
与
内。
40. 甲状旁腺激素是由甲状旁腺
细胞分泌的直链肽,有升高
和降低
的作用。
三、选择题
A 型题
41. 调节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两大信息传递系统是:
A. 第一信使和第二信使
B. 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C. 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
D. 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E. 多肽和蛋白类激素及脂类激素
42. 下列关于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激素是由体内的内分泌腺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 B. 多数激素经血液循环,运送至远距离的靶细胞发挥作用 C. 某些激素可通过组织液扩散至邻近细胞发挥作用 D. 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可经垂体门脉流系统向腺垂体发挥作用 E. 激素在局部扩散后,可返回作用于自身而发挥反馈作用
细胞分泌的肽类激素,主要作用是降低血钙和血磷,其主
要靶器官是
,对
也有一定的作用。
30. 肾上腺皮质在组织结构上由外向内依次为
、
和
,分别分
泌
、
和
。
31.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时,糖增加四
肢
的分解,而使腹、面、两肩及背部
合成增加,以致出现“满月脸”、
“水牛背”等特殊体形。
生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生理学重点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体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脑脊液、房水和淋巴等,是细胞生存所必需的。
2.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各组织器官系统功能在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下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
3.反射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反应,是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4.负反馈是使机体生理功能保持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它的作用方向与反馈信息和控制信息相反。
5.正反馈是加强控制部分活动的调节方式,它的作用方向与反馈信息和控制信息一致,典型的正反馈有分娩、血液凝固和排便等。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液态镶嵌模型是关于细胞膜结构的学说,认为膜的结构是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2.易化扩散是指水溶性小分子物质或离子通过膜上的特殊蛋白质(载体或通道)的帮助,沿着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运,有载体介导和通道介导两种方式。
3.主动转运需要细胞膜消耗能量,将分子或离子逆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运。
4.静息电位是指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处于静息状态下的同类型细胞的静息电位数值常不相等。
5.极化是指细胞保持稳定的内负外正的状态,此时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水平。
6.去极化是指膜内电位朝着正电荷增加的方向变化,去极化后的膜电位的绝对值小于静息电位的绝对值。
7.超极化是指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膜内电位朝着正电荷减少的方向变化,超极化后的膜电位的绝对值大于静息电位的绝对值。
8.阈电位是指膜去极化所必须达到的临界水平,使再生性Na+内流足以抵消K+外流而爆发动作电位,也可以说是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9.动作电位是可兴奋细胞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产生的短暂而可逆的、可扩布的膜电位倒转,是兴奋的标志。
10.复极化是指去极完毕后膜内电位朝着正电荷减少,即静息电位的方向变化。
11.绝对不应期是指组织接受一次刺激后,在一个较短时间内无论接受多强的刺激也不能再产生动作电位,这一时期兴奋性为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学:内分泌(名词解释)
1内分泌(endocrine)某些腺体或细胞能分泌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通过血液或其它体液途径作用于靶细胞,从而调节它们的功能活动,这种有别于通过导管排出腺体分泌物的现象,称为内分泌。
2激素(hormone)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称为激素。
3自分泌(autocrine)由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激素在局部扩散又返回作用于该内分泌细胞而发挥反馈作用,称为自分泌。
4靶细胞(target cell)能与某种激素起特异性反应的细胞,称为该激素的靶细胞。
5允许作用(permissive action)有些激素本身并不能直接对某些组织细胞产生生理效应,然而在它存在的条件下,可使另一种激素的作用明显加强,即对另一种激素的效应起支持作用,这种现象称为允许作用。
6亲和力(affinity)激素与受体的结合力称为亲和力。
7上调作用(up regulation)某一激素与受体结合时,可使该受体或另一种受体的亲和力与数量增加,称为增量调节或简称上调。
8第二信使(second messager)激素是将所携带的信息传递到靶细胞的细胞外信使,称为第一信使;将这一信息传递到细胞内,使之产生生理效应的细胞内信使,称为第二信使。
9神经激素(neural hormone)由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称为神经激素。
10半衰期(half-life)激素的活性在血液中消失一半的时间,通常用来表示激素更新的速度。
11下丘脑调节肽(hypothalamic regulatory peptide)下丘脑促垂体区的肽能神经元能合成并分泌一些调节腺垂体活动的肽类激素,称为下丘脑调节肽。
12侏儒症(dwarfism)幼年时缺乏生长素造成身材矮小、性成熟延迟,但智力发育多属正常,称为侏儒症。
13肢端肥大症(acromegaly)成年后GH分泌过多,将刺激肢端骨、颌面骨生长,内脏器官如肝、肾等也增大,称为肢端肥大症。
14粘液性水肿(myxedema)成人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时,蛋白质合成减少,肌肉无力,但粘蛋白合成增多,使皮下组织间隙积水、浮肿,称为粘液性水肿。
15呆小症(cretinism)患先天性甲状腺发育不全的婴儿,出生时身高可以基本正常,但脑的发育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出生后数周至3~4个月后就会表现出明显的智力迟钝,长骨发育停滞的现象,称为呆小症。
16应激(stress)机体遇到缺氧、创伤、手术、饥饿、寒冷、精神紧张等有害刺激时,可引起腺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增加,导致血中糖皮质激素浓度升高,并产生一系列代谢改变和其它全身反应,这称为机体的应激。
17应急学说(emergency reaction hypothesis)是生理学家Cannon提出的,认为在机体遇到特殊紧急情况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将立即被调动起来,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大大增加,发生一系列反应。
这种在紧急情况下,通过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发生的适应性反应,称为应急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