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科植物简介

合集下载

葫芦科识别特征

葫芦科识别特征

葫芦科识别特征一、引言葫芦科是植物界的一大类,包括葫芦、南瓜、瓠瓜等多种植物,具有相似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本文将详细探讨葫芦科的识别特征,帮助读者准确辨别葫芦科植物,并了解其重要特点。

二、葫芦科的分类葫芦科(Cucurbitaceae)是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的一科,包括约95属1000余种。

根据形态特征和亲缘关系,可以将葫芦科植物分为以下几个亚科:2.1 葫芦亚科(Cucurbitoideae)葫芦亚科包括了很多著名的蔬菜和观赏植物,如葫芦、南瓜、黄瓜等。

其特征包括:•葫芦亚科植物常为蔓生植物,茎长而细,常需倚靠支撑物生长。

•叶片通常大,掌状或心形,边缘有锯齿。

•花单性,雌雄异株,花柱多分裂。

•果实为蒴果,表皮坚硬,多具瓜瓣。

2.2 瓠瓜亚科(Cucurbitoideae)瓠瓜亚科包括了瓠瓜、苦瓜、葫芦瓠等植物,其特征如下:•瓠瓜亚科植物大多为攀援植物,茎细而柔软,常有卷须。

•叶片大,心形或掌状,边缘呈锯齿状。

•花呈黄色或白色,花萼和花冠常具有黄色的颜色。

•果实为蒴果,表皮硬壳,内部含有多数种子。

2.3 葫芦藤亚科(Cucurbitoideae)葫芦藤亚科包括了葫芦藤、秧瓜、角苓等植物,其特点如下:•葫芦藤亚科植物常为攀援植物,茎细而柔软,可伸长。

•叶片呈掌状或心形,边缘有锯齿。

•花大多为黄色或白色,花萼通常有5片,花冠有裂片。

•果实为蒴果,表面光滑,内含有多数种子。

三、葫芦科的共同特征虽然葫芦科植物在形态上存在差异,但它们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有助于大致判断一个植物是否属于葫芦科。

以下是葫芦科植物的一些共同特征:1.唇形花冠:大多数葫芦科植物的花冠为唇形,即花冠上下两片裂片大小不等。

2.蒴果:葫芦科植物的果实一般为蒴果,外壳坚硬,内部含有多数种子。

3.葫芦状果实:许多葫芦科植物的果实呈葫芦状或瓢状,外形独特。

4.叶片特征:葫芦科植物的叶片多为掌状或心形,边缘常呈锯齿状。

5.蔓生或攀援:大多数葫芦科植物为蔓生或攀援植物,需倚靠支撑物生长。

葫芦科看花识草辨药材

葫芦科看花识草辨药材

栝楼
绞股蓝
花单性,同株或异株,辐射对称;
葫芦(雌雄同株)
栝楼(雌雄异株)
花萼和花冠裂片5,稀为离瓣;
雄蕊3或5枚,分离或合生,花药直或折曲呈S 形;3心 皮合生,子房下位,多为1室,侧膜胎座。
雄蕊
子房下位
பைடு நூலகம்3心皮
侧膜胎座
瓠果
化学成分
葫芦烷型、达玛烷型四环三萜和齐墩果烷型等 五环三萜及其糖苷成分,同时还有个别属含有木脂 素和酚性化合物。
(2)罗汉果属
Siraitia 罗汉果为草质藤本,
幼时被黄褐色柔毛和黑色 疣状腺鳞。块根纺锤状。 卷须2裂几达基部。叶常卵 状心形。
雌雄异株;花萼、花冠均5裂,花冠黄色; 雄花组成总状花序,有雄蕊5枚;雌花单 生或2~5 朵集生总梗顶端,子房密被短 柔毛。
瓠果球形,果皮较薄而脆。种子边缘有两 层微波状缘檐。
干燥成熟的果皮做瓜蒌皮入药,秋季采摘干 燥成熟的果实,剖开,除去果瓤和种子,阴 干,能清热化痰,利气宽胸;
成熟果实的种子洗净、晒干做瓜蒌子入药, 能润肺化痰,滑肠通便;
此外,栝楼和双边栝楼的根入药称为天花 粉,能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瓜蒌是山东著名的道地药材,植物来源主 要为栝楼,栝楼种植主要集中在长清、平 阴、肥城等地。
罗汉果含有罗汉果甜苷、多种氨基酸和 维生素等药用成分,能清热润肺,利咽 开音,滑肠通便,主治肺热、痰火咳嗽、 咽喉炎、扁桃体炎、急性胃炎、便秘等。
常饮罗汉果茶,可以防治多种疾病,现 代医学证明,罗汉果对支气管炎、高血 压等疾病有显著疗效,还能起到防治冠 心病、血管硬化、肥胖症的作用。此外 罗汉果的块根能清利湿热,解毒。
罗汉果主要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及江 西等地。常生于海拔400~1400 米的山坡 林下及河边湿地、灌丛。

葫芦科植物的特征

葫芦科植物的特征

葫芦科植物的特征葫芦科植物的特征引言葫芦科植物是一类植物科,它们具有一系列特征,使得它们在植物界中独具魅力。

本文将介绍葫芦科植物的特征,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植物科。

多样性葫芦科植物是一类非常多样化的植物科。

它包含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植物,例如葫芦、南瓜、西瓜等。

这些植物在形态、生长习性和用途上都有很大的差异。

叶子特征葫芦科植物的叶子通常呈心形或掌状,有时也呈圆形或卵形。

叶片边缘通常具有锯齿状,有的甚至呈裂状。

这些特征使得葫芦科植物的叶子在观赏价值上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花朵特征葫芦科植物的花朵通常呈黄色或橙色,有时也会呈红色或紫色。

它们的花朵通常是单性花,即具有雄性或雌性器官,但也存在雌雄同体的花朵。

花朵通常较大且花瓣丰富,给人一种美丽而饱满的感觉。

葫芦科植物以其独特的果实而著名。

它们的果实呈圆形或椭圆形,通常较大。

一些葫芦科植物的果实具有硬壳,如葫芦,而另一些植物的果实则十分柔软,如西瓜。

这些果实通常具有相对较大的种子,有时带有装饰性的纹理或花纹。

生态角色葫芦科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的果实能够为许多动物提供食物,同时也作为该植物种子的传播手段。

此外,它们的大叶子能够为其他植物提供阴凉和庇护。

结论葫芦科植物是一类独特的植物科,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和独特的特征。

它们的叶子、花朵和果实都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并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希望本文能够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葫芦科植物,并对它们产生兴趣。

葫芦科植物的特征引言葫芦科植物是一类植物科,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和独特的特征。

本文将进一步介绍葫芦科植物的特征。

葫芦科植物包含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植物,如藤本植物、乔木和灌木。

它们生长在多种环境中,如森林、草原和沙漠等。

这种丰富的多样性为研究和保护葫芦科植物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生长习性葫芦科植物的生长习性各不相同。

有些藤本植物可以攀爬其他植物,利用它们作为支撑。

乔木和灌木则一般矮小而茂密,生长在地面上。

这些不同的生长习性使得葫芦科植物能够适应各种环境。

南瓜藤 葫芦目葫芦科植物

南瓜藤 葫芦目葫芦科植物

南瓜藤葫芦目葫芦科植物南瓜藤,中药名。

为葫芦科南瓜属植物南瓜Cucurbitamoschata(Duch.exLam.)Duch.exPoir.的茎。

具有清肺,平肝,和胃,通络的功效。

主治肺痨低热,肝胃气痛,月经不调,火眼赤痛,水火烫伤。

功效作用功能清肺,平肝,和胃,通络。

主治主要用于肺痨低热,肝胃气痛,月经不调,火眼赤痛,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切断取汁。

外用:捣汁涂或研末调敷。

植物学信息植物种属葫芦科南瓜属植物南瓜。

形态特征一年生蔓生草本,茎长达2-5m,常节部生根,密被白色刚毛。

单叶互生;叶柄粗壮,长8-19cm,被刚毛;叶片宽卵形或卵圆形,有5角或5浅裂,长12-25cm,宽20-30cmn,先端尖,基部深心形,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均被刚毛和茸毛,边缘有小而密的细齿。

卷须稍粗壮,被毛,3-5歧。

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单生,花萼筒钟形,长5-6mm,裂片条形,长10-15mm,被柔毛,上部扩大成叶状,花冠黄色,钟状,长约8cm,5中裂,裂片边缘反卷,雄蕊3,花丝腺体状,长5-8mm,药室折曲;雌花单生,子房1室,花柱短,柱头3,膨大,先端2裂,果梗粗壮,有棱槽,长5-7cm,瓜蒂扩大成喇叭状。

瓠果形状多样,外面常有纵沟。

种子多数,长卵形或长圆形,灰白色。

花期6-7月,果期8-9月。

分布区域全国各地普遍栽培。

生长环境栽培于屋边、园地及河滩边。

生长见习喜温暖气候。

不耐高温、不耐低温、喜光。

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宜选择土层深厚、保水保肥力强的土壤栽培。

繁殖方式用种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法。

栽培技术1、直播法:春播于2-3月,播前种子经浸种、催芽,按行株距3m×0.6m开穴点播,每穴施基肥5-10kg,下种2-3粒,出苗后每穴定苗1株。

2、育苗移栽法:春播于2-3月,在保温苗床上,用营养钵育苗,待瓜苗长3-4片真叶时,按上法移栽定檀。

葫芦科

葫芦科

葫芦科(Cucurbitaceae)蔓生或攀缘藤本植物,学名Lagenaria siceraria原产旧大陆热带,在温暖地区已栽培数百年。

葫芦各栽培类型藤蔓的长短,叶片、花朵的大小,果实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

果有棒状、瓢状、海豚状、壶状等,类型的名称亦视果形而定。

葫芦枝蔓生长快,茎多毛,卷须分叉,有麝香气味。

花大,白色,美观。

叶稠密。

常栽培作凉棚或供观赏。

果实嫩时可食,成熟後壳硬,可做瓶、瓢、匙羹等用具,以及鸟巢、小装饰品、灯具及乐器等。

有些品种果实长逾1公尺(约3呎)。

葫芦以种子繁殖,易栽培,但要求有较长的炎热季节果实才能成熟。

形态特征一年生攀援草本,有软毛;卷须2裂。

叶片心状卵形至肾状卵形,长10—40厘米,宽与长近相等,稍有角裂或3浅裂,顶端尖锐,边缘有腺点,基部心形;叶柄长5—30厘米,顶端有2腺点。

花1—2果生于叶腋,雄花的花梗较叶柄长,雌花的花梗与叶柄等长或稍短;花萼长2—3厘米,落齿锥形;花冠白色,裂片广卵形或倒卵形,长3—4厘米,宽2—3厘米,边缘皱曲,顶端稍凹陷或有细尖,有5脉;子房椭圆形,有绒毛。

果实光滑,初绿色,后变白色或黄色,长数十厘米,中间缢细,下部大于上部;种子白色,倒卵状椭圆形,顶端平截或有2角。

花期6—7月,果期7—8月。

葫芦的种殖葫芦属葫芦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近几年在黑龙江省种植面积发展很快,一般亩效益1000~1500元。

甜葫芦瓜条主要出口日本、韩国等地。

1、选茬整地选择排水良好、土质肥沃的平川及低洼地和有灌溉条件的岗地。

忌西瓜等瓜类重迎茬。

整地:顶浆打垅,及时镇压保墒。

移植垄为长口垄。

垄宽9~13厘米,中间7~8条空垄也要打垄利于灭草。

2、浸种、催芽品种选用日本青皮葫芦,用40℃温水浸种12~24小时,捞出后用纱布包好甩干,并嗑开浸好的甜葫芦种子。

用木槽或普通的盆子,垫一层消毒的锯末或沙子,再垫上一层纱布,将浸好的种子均匀地放在纱布上,上面盖上拧干的新毛巾,盖上盖帘,蒙上棉被催芽,每天用新刷帚掸水2次。

葫芦科识别特征

葫芦科识别特征

葫芦科识别特征一、引言葫芦科是一类植物,包括许多种植物,如南瓜、西葫芦、黄瓜等。

这些植物在生活中非常常见,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如何准确地识别它们。

因此,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葫芦科的识别特征,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识别这些植物。

二、外观特征1. 茎葫芦科的茎一般比较长,有时候会攀缘或爬升。

茎的形状和大小因品种而异,但大部分茎都呈现出细长柔韧的形态。

2. 叶子葫芦科的叶子一般为掌状或心形叶片。

叶子的大小和形状也因品种而异。

叶子上通常有明显的叶柄,并且会有细微的毛发。

3. 花葫芦科的花通常为黄色或白色,有时候也会呈现出淡紫色或粉红色。

花朵一般比较小,直径约为5-10厘米左右。

4. 果实葫芦科植物的果实形状和大小因品种而异,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是肉质的。

果实表面通常会有明显的纹路或斑点。

5. 种子葫芦科植物的种子往往比较大,一般呈扁平状。

种子表面通常有明显的纹路或凸起。

三、生长环境1. 气候葫芦科植物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左右。

在寒冷干燥的气候中,葫芦科植物生长缓慢,果实也不容易成熟。

2. 土壤葫芦科植物对土壤要求不高,但喜欢排水良好、土质肥沃、富含有机质的土壤。

在贫瘠或酸性土壤中,葫芦科植物生长缓慢,产量也会受到影响。

3. 光照葫芦科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照射才能正常生长和发育。

在阴暗或半阴暗的环境中,葫芦科植物的生长速度会受到影响。

四、应用价值1. 食用葫芦科植物中有许多品种可以供人类食用,如黄瓜、南瓜、西葫芦等。

这些植物富含营养,对人体健康有益。

2. 医药葫芦科植物在医药上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例如,黄瓜可以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南瓜可以利尿消肿、清热解毒;西葫芦可以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等。

3. 工艺品葫芦科植物的果实可以制作成各种工艺品,如葫芦笛、葫芦灯等。

这些工艺品不仅具有装饰性,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五、总结通过以上介绍,我们了解到了葫芦科植物的外观特征和生长环境,并且了解到了它们的应用价值。

葫芦科的主要特征

葫芦科的主要特征

葫芦科的主要特征
葫芦科(Cucurbitaceae)是一类植物科,主要特征包括:
1. 葫芦科植物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也有少数木本植物。

2. 多数葫芦科植物为蔓生植物,茎细长而蔓延,需要支撑物来攀附生长。

少数葫芦科植物为直立植物。

3. 叶子呈掌状或心脏状,多裂或有刺状裂片,叶片大多互生。

4. 葫芦科植物的花是雌雄异花,通常为两性花,也有单性花或雌雄同花。

5. 花大多为黄色或白色,花萼有5个裂片,花瓣有5个。

6. 雄蕊5枚,雌蕊3枚,雄蕊和雌蕊分开,但在同一花上。

7. 葫芦科的果实种类丰富,通常为蒴果或浆果。

蒴果可分为椭圆形或球形,果实通常富含种子。

8. 许多葫芦科植物具有匍匐茎或卷须,以帮助攀附和爬行。

葫芦科植物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代表性的属包括葫芦(Lagenaria)、番瓜(Cucumis)、南瓜(Cucurbita)、西瓜(Citrullus)等。

葫芦科植物具有经济和食用价值,许多种类的果实被广泛用于食品、饮料和药物制备。

葫芦科植物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评价

葫芦科植物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评价

葫芦科植物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评价葫芦科植物是一类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植物,包括葫芦、西洋参、黄瓜等。

这些植物在传统医学中常被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消化不良、糖尿病、高血压等。

这些植物之所以具有这些疗效,是因为它们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

本文将对葫芦科植物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进行评价。

一、化学成分葫芦科植物含有的化学成分非常丰富,其中最为重要的成分包括皂苷、黄酮类化合物、多糖、挥发油等。

这些化学成分在不同种类的葫芦科植物中的含量和种类也有所不同。

1.皂苷葫芦科植物中最为常见的皂苷为瓜皂苷。

瓜皂苷的化学结构为顺式-平面分子结构,含有苷基和脂肪酸基。

瓜皂苷是一种能够发泡的化合物,因此在很多清洁剂和化妆品中得到广泛应用。

此外,瓜皂苷还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如能够降低血糖、抗炎、抗癌等作用。

2.黄酮类化合物葫芦科植物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如石菖蒲素、山柰酚、芦丁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很高的抗氧化作用,能够减少体内自由基的产生,从而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损伤。

此外,一些研究发现,黄酮类化合物还具有降低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等作用。

3.多糖葫芦科植物中含有丰富的多糖,如瓜霜多糖、黄瓜多糖等。

多糖是一类高分子化合物,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

一些研究发现,多糖可以增强免疫功能、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

此外,多糖还可以增强肠道健康,促进消化和吸收。

葫芦科植物中还含有少量的挥发油,如松脂油、橙花挥发油等。

挥发油具有强烈的香气,常被用于香水、精油等领域。

此外,一些研究发现,挥发油还具有镇静、抗菌等作用。

二、生物活性葫芦科植物之所以具有如此丰富的化学成分,是因为这些化学成分在这些植物中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

下面将对葫芦科植物的生物活性进行评价。

1.抗氧化作用葫芦科植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多糖等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

抗氧化作用是指化合物可以减少体内自由基的产生,从而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损伤。

这些化合物可以延缓细胞衰老、预防血管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约113属,800种,大多数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我国约32属,155种,全国均有,以南部和西南部最多, 已知药用21属,53种。
四环三萜葫芦烷(cucurbiane)型化合物为本科特征 性成份。如葫芦素(cucurbitacines)具抗癌活性,但效 价低,毒性强。雪胆甲素(25-acetate dihydrocucurbitacin F)和雪胆乙素 (dihydrocucrbitacin F)具抗菌消炎作用。罗汉果苷 (mogrosides),其甜度为蔗糖的三百倍。绞股蓝中的绞 股蓝苷(gypenoside)具有与人参皂苷类似的生理活性, 已用于医疗保健。五环三萜齐墩果烷型皂苷亦在本科中 存在,如木鳖子皂苷(momordin),土贝母皂苷。蛋白质, 如天花粉蛋白可用于妊娠中期引产。
土贝母:
又名假贝母,为葫芦科土贝母属;主要特征,其鳞茎肥 厚肉质,白色,扁球型形,或不规则球形,卷须单一或 二叉,花冠裂片全缘,雄蕊5个,单叶分裂,叶片近圆形, 基部小裂片顶端有2对突出的腺体。鳞茎入药,有消肿散 结、解毒之效,治乳痈、淋巴结核、颈淋巴结炎及蛇、 虫毒等症。
栝 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 .
葫芦科植物简介
本科重要特征
1.草质藤木,具腋生卷须。
2.单叶互生,常为掌状浅裂或深裂,有时为鸟趾状复
3.花单性,同株或异株,辐射对称;花萼及花冠5裂,雄 蕊有雄蕊5枚,分离或各式合生,合生时常为2对合生, 一枚分离,药室直或折曲;雌蕊子房下位,3心皮1室, 侧膜胎座,胎座肥大,常在子房中央相遇,胚珠多数, 花柱1,柱头膨大,3裂。
叶掌状3-9浅裂至中裂, 中裂片菱状倒卵形,边 缘常再浅裂或有齿;瓠 果椭圆形,熟时果皮果 瓤橙黄色,种子椭圆形, 扁平,浅棕色。成熟果 实称栝楼(全瓜蒌),能 清热涤痰,宽胸散结, 润燥滑肠;果皮入药称 瓜蒌皮能清热化痰,利 气宽胸;种子称瓜蒌子, 能润肺化痰,润肠通便, 根入药称为天花粉,嫩 个生津止渴,降火润燥; 天花粉蛋白能引产。
氨基酸类,如南瓜子氨酸(cucurbitine)有驱虫作 用。
重要 药用 植物
• 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 (Thunb.)Makino • 卷须2叉,着生叶腋,叶鸟足状复叶,有5-7小叶,
具柔毛,雌雄异株,雌雄花序均圆锥状,瓠果;全 草入药,消炎解毒,止咳祛痰,现多作滋补强壮药, 有抗疲劳,抗衰老作用,并可治多种癌症,亦作保 健饮料,文献报道有20种皂苷,其中4种与人参皂苷 类似。
冬 瓜Beninasa hispida (Thunb.) cogn.
冬瓜皮能清热利尿, 消肿,冬瓜子能清 热利湿,排脓消肿。
佛手瓜Sechium edule
西 瓜Citrullus lanatus 原产在非洲, 埃及栽培西瓜有5—6千年的历史。
赤 瓟
又名野甜瓜,为葫芦科赤瓟属;块根黄色,卷须单一, 与叶对生,花雌雄异株,雄花单生或聚生于短枝上端 程总状花序,雄蕊5个,两两靠合,一个分离,雌花单 生叶腋,果卵状长圆形,具10条纵棱,熟时鲜红色, 根及果实入药,有理气、活血、 祛痰、清热解毒之效, 治扭腰岔气、跌打肿痛、痈肿、乳痈等症。
. 丝 瓜Luffa cylindrica(L.)Roem
卷须稍被毛,2-4叉,
雌雄同株,雄花序 总状,腋生,柱头3 个,膨大,果实成 熟时内有发达的网 状纤维;嫩果可作 蔬菜,果熟后其内 的网状纤维可作洗 涤灶具之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有清热化痰、活血、通络、舒筋健脾、解毒 之效;治痰喘磕漱、崩带、腰、胸肋疼痛、 肢面浮肿、妇女闭经等症。
罗汉果Siraitis grosvenorii
产于广东、广西及海南等省区,果能清热凉血,润 肺止咳,润肠通便;根能清热利湿,解毒。
4.瓠果,稀蒴果,种子常扁平。
5.本科植物常含有四环三萜类葫芦烷型皂苷。
6.♂ ﹡ K(5) C(5) A5,(2)+(2)+1; ♀ ﹡ K(5) C(5) G(3:1:∞)。
常见的植物有栝楼、罗汉果、木鳖、绞股蓝、冬瓜(皮)、西 瓜(霜)、丝瓜(络)等。
本科突出特征:具卷须的草质藤本。单叶掌状分裂。 子房下位,3室。瓠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