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插本大学语文知识点

合集下载

广东专插本考试 “大学语文”60篇重点默写内容(个人整理)复习过程

广东专插本考试 “大学语文”60篇重点默写内容(个人整理)复习过程

广东专插本考试“大学语文”60篇重点默写内容(个人整理)广东专插本考试“大学语文”60篇重点默写内容(个人整理)(这些内容是我通过各年专插本试卷、样卷、冲刺题、培训资料整理出来的,除非突然改变指定教材,不然可以适应于每一年专插本考试。

红色部分为往年考过内容,所以考到的机率比较小,但不代表不会考,还是要认真复习,背诵,只要真正记住这些内容,考卷这部分很容易拿满分的。

祝各位考试成功!)《民贵君轻》【《孟子》】(重要篇目)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2.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3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4.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大王您如果不怪罪年岁不好,这样天下的百姓都会到您这里来的。

民为贵,社稷次之。

【译】百姓为尊贵,国家次之,君主为轻。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1.与尓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翻译:交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遗愿。

2.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翻译:还是认真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吗?3.《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出处、默写、翻译)翻译:《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

”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楚天千里青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秋水》【《庄子》】重点篇目以天下之美尽在己【翻译】以为天下的所有美景全都集中在自己这里。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东面:方位词作动词,向东面。

以为莫己若者。

【翻译】认为没有比上自己的。

(完整)专插本《大学语文》归纳,推荐文档

(完整)专插本《大学语文》归纳,推荐文档

专插本《大学语文》归纳一、议论文部分(一)《孔子论修身》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和“礼”,提倡“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

在教育方面,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性,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2、本文属于语录体性质的散文,内容侧重与增进学业和修养人格方面。

孔子认为,增进学问,要有实事求是的为学态度和将学习与思辨结合起来;修养人格,贵在从善如流,见贤思齐,贵在以身作则,贵在经得住考验,要时刻维护仁义。

3、恶乎(怎么可能);然后(这样才能);造次(匆忙、紧迫);颠沛(挫折、磨难)。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起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二)《民贵君轻》1、孟子,名轲,字子舆;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是孔子之后先秦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被后世尊为“亚圣”;《孟子》是儒家学说经典;《孟子》主要记录孟子言行,由孟子及弟子编纂而成,共七篇。

孟子的文章中,论辩技巧高超,比喻形象富有说服力,排偶句对称整齐,气势恢弘,具有极强的逻辑性。

.2、本文是一篇优秀的论说文,选段中直接阐发了民本思想:第一,批判统治阶级征占无度,无视人民利益;第二,强调人民的生存权;第三,强调主政者应设身处地为民着想。

3、胜(尽)食;洿池(深池);斑(通“斑”)白者(头发花白的老人);涂(通“途”)有饿莩(通“殍);尔也(如此而已);申(再三申明开导)之以孝悌之义。

4、“五亩之宅(房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丝织的衣服)矣”;“民为贵,社稷(国家)次之,君为轻”;“王无罪(归罪于)岁(年成),斯天下之民至(到)焉(这里)”。

(三)《秋水》(节选)1、庄子,名周,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后世并称“老庄”;《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学派的经典;庄子散文一般采用寓言的形式,构思精巧,想象丰富,文笔恣肆,辞藻瑰丽,善用连类比喻,说理形象生动,气势磅礴,极富浪漫色彩。

专插本大学语文知识点PPT文档共87页

专插本大学语文知识点PPT文档共87页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大学语文》课文知识点汇总

《大学语文》课文知识点汇总

《大学语文》(专升本)重要知识点汇集第一课天之道1.老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主要主张2.《道德经》的地位、篇章结构。

3. 本文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七章》4.背诵、默写全文5.主题思想6.全文论证方法:归纳推理论证第二课季氏将伐颛臾一、文学常识1.孔子的地位、思想及其主张2.《论语》的体裁、内容、作者3.本文的体裁:驳论文二、论证方法:1.全文论证方法:驳论点2.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演绎论证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类比论证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类比论证三、修辞手法:1.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双重比喻)2.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比喻)3. “何以伐为”、“则将焉用彼相矣”、“是谁之过与”(三处反诘)四、成语演化:1.既来之,则安之2.分崩离析3.祸起萧墙4.开柙出虎5.季孙之忧6.大动干戈7.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五、重点字词1.过:动词,责备2.与:语助词六、通假字1.来:通“徕”,招徕,使归顺七、特殊句式何以伐为?——以何伐为?(倒装句)八、重点字词1.是:例句出处释义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正确,与“非”相对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判断词,是2.疾:例句出处释义君有疾在腠理,不治恐将深《扁鹊见蔡桓公》病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厌恶、痛恨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快、急速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西门豹治邺》疾苦、痛苦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强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膑传》妒忌3.止:例句出处释义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季氏将伐颛臾》停止河曲智叟笑止之曰《愚公移山》禁止、阻止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只是、仅仅4.见:例句出处释义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木兰诗》看见曹刿请见《曹刿论战》召见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伐颛臾》拜见、偈见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表被动,相当于“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xiàn,出现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失街亭》见解、见识5.过:例句出处释义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走过、经过过犹不及《论语·先进》超过以其境为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过分、过于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错误、过失(名)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责备且尔言过矣《季氏将伐颛臾》错(形)故尝与过宋将军《大铁椎传》拜访、访问第三课《国人之于国也》一、文学常识1.孟子的主张、地位2.《孟子》作品的作者、特点3.孟子散文的特点二、论证方法1.类比论证:五十步笑百步2.对比论证: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三、修辞手法1.五亩之宅……百亩之田(排比)2.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专插本《大学语文》五章作者重点,搞定选择题

专插本《大学语文》五章作者重点,搞定选择题

专插本《大学语文》前五单元作者重点姓名,字号,哪里人,xxx家(思想家),做过什么官,思想,作品,风格,第一单元樊迟仲弓问仁孔子,字丘名仲尼,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鲁国(50岁时担任鲁国的司寇)附邑人,儒家学派创始人,祖上是宋国贵族,做过乘田委吏,思想是仁,“爱人”“仁者爱人”仁的施行以礼规范“克己复礼为仁”其学说自汉代以来就成为了中国传统思想的主导,影响深远《论语》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编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现为东汉郑玄厘定,20篇,(政治主张,伦理教育,品德修养),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

孔子的谈话话,问答,弟子讨论孔子的思想齐桓晋文之事孟子,名柯,字子舆,邹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补:他是孔子的孙子思的再传弟子,行齐,宋,腾,魏等国,以其主张游说诸侯,把“仁”发展成为“仁政”,提倡“王道”,主张“性善论”齐宣王客卿《孟子》儒家经典,是孟子和其弟子万章所编,《汉书艺文志》11篇,今传本7篇。

宋代,《孟子》《论语》以及《大学》《中庸》------四书原君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金姚人。

与刘宗同为师,与顾炎武,王夫之合称,“清初三大思想家”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

明诸生。

曾被南明鲁王任命为左副都御史。

《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宋元学案》《南雷文定》《南雷诗历》,编有《明文海》,今人编有黄宗羲全集室语唐甄,清初思想家,《潜书》范县署中….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扬州八怪之一清著名书画家(将书法用笔融入绘画中),文学家,(诗书画,被称为三绝)擅长画竹兰石松菊,书法------“六分半书”,有板桥集怀大爱心,做小事情何光沪第二单元《老子》二章老子《晏子对齐侯问》左传,全名《春秋左氏传》,又称《春秋左传》《左氏春秋》作者: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撰性质:大体可以认定为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完备的编年体(记录了250多年间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史实)史书,大多数篇章堪称先秦叙事性散文代表作。

专插本语文文学常识总结(最全)

专插本语文文学常识总结(最全)

春秋:1、《孔子论修身》选自《论语》文体:语录体散文集(语录体)孔子,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世尊称他为“至圣”。

他维护封建制度,思想核心是“仁”“礼”,提倡“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在教育方面,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2、《采薇》选自《诗经·小雅》文体:战争诗《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之源。

原名“诗”或“诗三百”,汉以后称为《诗经》,成书于春秋中叶,相传孔子编订。

其内容以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国风”为主,文学史上把这类诗成为“风体诗”。

《诗经》收录了西周初到春秋中叶共305篇诗歌,最初主要用于典礼、讽谏和娱乐,是实行教化的重要工具。

编辑成书后,广泛流行于诸侯各国,运用于祭祀、朝聘、宴饮等各种场合。

在艺术上多以四言为主,主要有“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赋,就是铺陈直叙。

比,就是比喻之意。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又兼有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

分风(160多篇)——多为民歌,雅——乐歌(大雅,小雅)共105篇,多为贵族创作的宫廷乐曲,颂——舞曲歌辞(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宗庙祭祀的诗歌。

3、秦晋崤之战:选自《左传》文体:文言记叙文《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又称《春秋左传》或《左氏春秋》。

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撰,以《春秋》为本,通过记叙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经典之一。

大体上可认定为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形式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大多数篇章堪称先秦叙事性散文的代表作。

战国:1、《民贵君轻》:出自《孟子》。

文体:论说文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人,被称“亚圣”,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宽刑薄税。

广东专插本考试-“大学语文”60篇重点默写内容(个人整理)

广东专插本考试-“大学语文”60篇重点默写内容(个人整理)

广东专插本考试-“大学语文”60篇重点默写内容(个人整理)广东专插本考试“大学语文”60篇重点默写内容(个人整理)(这些内容是我通过各年专插本试卷、样卷、冲刺题、培训资料整理出来的,除非突然改变指定教材,不然可以适应于每一年专插本考试。

红色部分为往年考过内容,所以考到的机率比较小,但不代表不会考,还是要认真复习,背诵,只要真正记住这些内容,考卷这部分很容易拿满分的。

祝各位考试成功!)《民贵君轻》【《孟子》】(重要篇目)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2.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3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4.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大王您如果不怪罪年岁不好,这样天下的百姓都会到您这里来的。

民为贵,社稷次之。

【译】百姓为尊贵,国家次之,君主为轻。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1.与尓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翻译:交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遗愿。

2.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翻译:还是认真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吗?3.《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出处、默写、翻译)翻译:《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

”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楚天千里青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秋水》【《庄子》】重点篇目以天下之美尽在己【翻译】以为天下的所有美景全都集中在自己这里。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东面:方位词作动词,向东面。

以为莫己若者。

【翻译】认为没有比上自己的。

专插本语文整理

专插本语文整理

1民贵君轻孟子。

战国思想家。

称为“亚圣”。

主要思想“仁政”、“王道”。

作品特征:1、长于辩论(欲擒故纵,请君入瓮)2、长于譬喻3、大量排比,叠句。

气势磅礴,雄辩4、语言简练2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战国策》,属国别体杂史,又称《国事》《国策》《长书》《短长》《事语》《修书》,由西汉刘向整理编校作品特色:欲扬先抑,层层深入;反衬手法3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元代散曲家,作品《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作品特色:拟人手法;寓情于景4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志》,小说《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坟》《且介亭杂文》,散文诗《野草》5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欧阳修:号醉翁,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文学家,诗文革新领袖。

主张“明道”“致用”“事信”“言文”,反对追求形式的靡丽文风。

本文特色:欲抑先扬;论据有力;文风雄健有气势。

6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南宋爱国词人。

豪放派。

作品特色:手法多样;善于用典;雄奇豪壮;苍凉沉郁。

《稼轩长短句》本文有借景抒情、借举动抒情、借典故抒情7赞美(穆旦)穆旦,原名查良铮,中国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

属于“九叶诗派”代表诗人。

作品融合浪漫主义融合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

作品有《旗》《探险者》《穆旦诗集》8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舒婷)舒婷,中国当代女诗人,朦胧诗人(致橡树),作品《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9召公谏厉王弭谤《国语》左丘明(战国时期)《国语》:又名《春秋外传》、《左氏外传》,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西周中期到春秋战国之交,偏重记言。

10秋水《庄子》庄子,名周,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无不为。

《庄子》也称《南华经》作品特色:想象丰富、文笔恣肆、辞藻瑰丽,多采用寓言,善比喻,浪漫色彩。

11容忍与自由(胡适)胡适,现代诗人、文史学者、思想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分类记载历史。(共两部) 最早的一部 春秋时期左丘明作的《国语》; 较好的一部 是汉代初期刘向编订的《战国策》(国别体 史书代表作)。 3.纪传体——史书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 记的方式记叙史实。即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记 载历史,就是为人物立传,代表作《史记》。例 如《 三国志 》《 史记 》等都是纪传体。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怎么判断连词和副词呢?
一般情况下,“且”字如果处在主语和谓语
之间,那它多是副词,因为它处在主谓之间 是作状语的;如果“且”字连结前后两个关 系项,或处在复句的分句之首,则多是连词 。“以”也如此,既可作副词,又可作连词 。
孔子墓(山东曲阜孔林)
孔 子 杏 坛 讲 学 图
《论语》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 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 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 敏,请事斯语矣!”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 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 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 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 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 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 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 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教学目的
内容述评
艺术赏析
思考练习 重点词句
退出
教学目的
一、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 孔子关于“仁”的思想 内涵,从而加深对民族 传统人文思想的积极探 讨。 二、文学常识。 三、学习本文语句简洁、 文辞闲雅、意蕴丰厚的 语言特点。
文学常识
孔子:春秋末期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
学派创始人。 核心思想:仁 《论语》:记录孔子言行,由孔子弟子汇集 而成。东汉郑玄厘定。

七、“其”
1.代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
秦王恐其破壁,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有蒋氏者,专其(这个)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2.副词——表测度、猜测,译为“大概” “恐怕 ”“将”
周其弊乎?《史伯对桓公问》
——表反诘,可译为“难道”。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 禅山记》
老子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 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 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 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 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 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 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 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 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 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其不欲见贤。

3.表示让步和假设关系,译为即使、如果。 且复妄言,我当焚汝庐,戕汝家矣。《书博
鸡者事》 4.表选择关系。译为或者,还是。 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李将军列传 》(难道是我的相貌不该封侯吗?还是命当 如此?)
(二)副词 1.相当于“暂且”“姑且”。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2.用在数字前,表示几乎达到某一数字,译 为“将近”“几乎”。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3.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发生,译为“将要”“ 马上”。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游褒禅山记》)
文学常识
一、史书体例常识 1.编年体——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编年体
史书是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 记载)历史事件。代表作:《资治通鉴》(由 宋代司马光编纂,是我国现存编年体史书中 影响最大的一部)。此外,编年体史书还有 孔子《春秋》、"春秋三传":左丘明《左传 》(又名《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 》、《春秋谷梁传》等。
孟子:战国时期人,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
人。是孔子的弟子的再传弟子。 核心思想:仁政。(民贵君轻) 《孟子》:儒家经典,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 撰。宋代,与《大学》《中庸》《论语》合 为四书。
内容述评
第一段是孔子对他的学生仲弓论说“仁”的一段话。他谈到 了“仁”的两个内容。一是要他的学生事君使民都要严肃认真, 二是要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做到了这两点, 就向仁德迈进了一大步 。 第二段谈了两个问题,一是“仁”,二是“智”。关于 “仁”,孔子说是“爱人”,实际上孔子在各处对“仁”的解释 都有内在的联系。他所说的“爱人”,包含有古代的人文主义精 神,把“仁”作为他全部学说的对象和中心。关于“智”,孔子 认为是要了解人,选拔贤才,罢黜邪才。 第三段孔子对“仁”的解释,是以“恭”、“敬”、“忠” 为基本内涵。在家恭敬有礼,就是要符合“孝、悌”的道德要求; 办事严肃谨慎,就是要符合“礼”的要求;待人忠厚诚实显示出 “仁德”的本色。
有的本质特性。
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 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论语》集 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人类社会
生活问题的各个方面,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
为起到过重大影响。 《论语》中虽有些许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映 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 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今天我们对自己 的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反思,这一民族文化的 精粹,更值得人们重新认识和探索它的不朽价值。

2.语气词“者”
: A 用在判断句主语后面,表停顿。 如: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B 和“有”字及其宾语组成一个名词性词 组,做下文的主语。 如: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二过。 C 用在假设分句后面或结果分句的后面, 表停顿 如: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二、所 1.后接动词,表示“(所)…的人”、“(所)
语句简洁,文辞娴雅,意蕴丰厚。 如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 曰:“知人”。 “爱人” “知人”便道出了孔 子“仁”的思想内涵。 樊迟的鲁钝 、子夏的聪颖、仲弓的不谦恭 的性格,都在只言片语中显现出来。
思考与练习
一、 简述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涵。 二、 从本文节选的内容可以看出《论语》的语 言具有哪些特色?(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 三、《论语》对今天的我们,是否还有学习、择 取的价值?

1. 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置,相当于“把” ——表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为“用” 。
秦亦不以城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廉颇蔺相如列传》 余折以御。《左传· 齐晋鞌之战》 ——表时间、处所,译为“在” 余以乾隆三十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表动作行为凭借的工具,译为“按照”“凭借”。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三、而
1.表顺承。前后的内容紧相承接或事理上有 原因 、条件和方式等关系。可不译。 如: 任重而道远。 2.表转折。常译为“却”; 如: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3.表并列,可不译。 如:敏于事而慎于言。 4. 主谓之间表假设。 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四、以
—— 表委婉,祈使,相当于“还是” 。
尔其勿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3.连词——表选择,译为“是…还是”

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确实是这样呢,还是…) ——表假设,放在句首,译为“如果” 其若是,孰能御之。《秦桓晋文之事》
4.助词,补充音节,可不译。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教学 重点 作者 简介 内容 述评 艺术 赏析 重点 词句
教学重点
一、对老子二章所阐 释思想的深层认识。 二、关于文中所论美 丑、善恶、有余和不足的 认识。
作者简介
老子: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世与庄子并 称“老庄”。 核心思想:“道法自然”,主张贵柔守雌,无为而治。 《老子》:亦称《道德经》,道家学派的经典。(今通行本分上、 下二编八十一章(《道经》三十七章,《德经》四十四章,1973 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两种本子,则《德 经》在前,《道经》在后)。)相传为老聃所作,今人认为可能 编定于战国中期,但基本保留了老子本人的思想。 语言特色:朴素流畅,多用排比韵语,音调谐婉,便于记诵,哲 理性、思辨性。
“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从本文所辑录的内容来看, ‚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爱的伦理关系——“爱人‛。孔 子将‚仁‛确定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准则,并围绕‚爱人‛的内
涵,构造了仁学的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还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这 就是推己及人:别人与自己一样是人,因而应当像尊重自己一样 地尊重别人。所以‚恕‛其实也就是‚爱人‛之仁。 孔子从未给‚仁‛一个固定不变的定义,而是在不同场合,针 对不同对象,结合具体事例谈论‚仁‛的具体表现形式。所以, 只有对相关内容进行综合理解,才能全面了解与把握‚仁‛所具
五、于
1.
引进行为的处所、时间、或动作行为所涉 及的范围,组成介宾结构,译为“在、从、 到、对于”等。
如:王坐于堂上。 选于众,举皋陶。
2.引进行为涉及的人。译为“向、跟、给、
对”等
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引进比较的对象,译为“比”。 如:季氏富于周公。
4. 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译为“被”。 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的事物”。 如:异乎吾所闻。《论语》 2. “所”字和动词结合组成的词组带有名词性 ,表示动作的对象。 如: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与?《孟子· 陈仲子》 3. “所”和介词“以、为、与”连用,指代介 词所介绍的对象, 如:谋者,所以令敌无备也。
4.
“所”字组成的凝固结构:“有所…”、 : “何所…”、 :“无所…”, 如: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孟 子· 许行》

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