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高考议论文创新写作指导十讲
议论文写作指导十讲

【考场议论文提分十讲】一如何简单准确地审题立褚树荣【褚树荣,浙江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宁波大学课程教学论专业硕士生导师,在《语文学习》《中学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刊物发表文章 50 余篇.领衔主编《新课程名师创新教学行为访谈录》《假日活动教程丛书》《新课程语文教学设计》《古诗文阅读与拓展》《话题作文 T 型台》,编著《教室的革命:语文主题活动新探索》《高中阅读教例剖析与教案编制》《古诗文阅读新视点》等语文教育教学类图书。
】一、明白审题立意的意思(审题是干什么的?)不管什么作文,靠的是作者的思想、思维和语言、情感.考场作文是特殊的写作,就是根据命题者的要求写,所以,先要搞清楚出题者的意图:要我干什么,这就是审题。
例题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一个乡下来的小孩第一次跟着我走进宾馆,我们坐在大堂里。
他侧着头,盯着电梯的方向。
一会儿,他悄悄告诉我,那个门,太奇怪了.刚才进去了一个人,再打开时,换人了!原先的人呢?他压低了声音,疑惑的表情里有一种紧张。
如今,人们已经没什么或者说不愿再对什么好奇了。
令人惊奇、激动、愤怒、出人意料的事情,好像都已经发生过了,多数人都是一幅见怪不怪、心里有数的样子。
而这个孩子,他的眼睛睁得大大的,满脸惊诧。
后来,他当然知道了电梯的功用,他乘着这奇怪的铁房子上上下下。
我羡慕这个孩子,做一个有所迷茫的人,用一双睁大的眼睛去质疑,而后恍然大悟.如此衍生出来的快乐,多么简洁单纯啊。
请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思考,写一篇文章.【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一审要求:共有几条?内容、文体、字数、有什么禁忌?二审意图:命题者有立场吗?隐含的思想是什么?如何找立场和思想?一要概括材料中的彼此关系:小孩子从疑惑到明白,小孩子的探索和我的感慨。
二要找到材料中的关键词句:疑惑、好奇、迷茫、质疑、恍然大悟、简单快乐。
主题13.创新创意,写得新颖-高考考场作文高分专项精讲

(二) 标题创新
• “好题一半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我们应先让它亮起来,因为这是阅 卷老师好的第一印象的关键要素。
• 1.比喻式。如《心灵激起生命的浪花》,通过比喻,巧妙地展示生命与 心灵的互动关系,简洁生动明快。《我心如雪》《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成功之花只对挑战者绽放》等。
• 2.拟人式。如《月若有情月长吟》,讲述了为母亲治病筹钱为线索,通 过我送迷路小孩感化医生的故事。全文设置在月光下展开,开头写月景,反
作者没有停留在对“羡鱼”“结网”关系的一般认识上,而是从二者有机统 一的角度看待问题,提出自己独到见解。接着提出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的 人定会获得成功”的论点,发人之所未发,引人深思。
• (2) 逆向思维,独避蹊径 • 毛泽东的《咏梅》词,反陆游词之意而用之,变消极颓唐为积极乐观,变 孤芳自赏为高风亮节,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
• 构思新,在学生的作文中主要表现在文体创新上。文体创新不等于不要文 体,只是在作文时可以跳出以往的记叙、说明、议论三大文体,而采用书信、 戏剧、剧本、会议纪要、辩论稿、启事、访谈、病历、调查报告、书序、新 闻、寓言、论坛等体裁作文。这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自由权,但无论选用哪 种文体,都必须符合这种文体的格式要求。
• (3) 发散思维,变换角度 • 以我们熟悉的“滥竽充数”的寓言故事立意作文,除批评南郭先生不懂装 懂的恶劣作风外,还可以推陈出新,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
• 提示: • ①从齐宣王爱听合奏的角度联想到用人问题,倡导发挥个人潜能,评击现 实中的官僚主义作风。
• ②从南郭先生偷偷溜走,联想到人应有自知之明。 • ③从南郭先生与同事相处多年平安无事的角度,联想到社会中官官相护、 老好好等不正之风。
是熊掌,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看完全文,不禁为作者构思
高考语文作文指导课件:创新作文

个自然段) 一、开头(1个自然段 开头 个自然段 1、直接说明 、 2、间接引入 、 二、典型具体事例,结合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 典型具体事例,结合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 神态、心理活动等体现人物性格。( 个自然段) 。(1-3个自然段 神态、心理活动等体现人物性格。( 个自然段) 1、直接写事例 、 2、前后对比法 、 个自然段) 三、结尾点题(1个自然段) 结尾点题( 个自然段
-、标题新 -、标题新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一个好的标题是 作文成功的一半,它能够一下子吸引读者的注意 力。像《我吃掉一个月亮》、《我家有条高速公 路》、《爸爸丢了》等题目,新颖、别致,含意 深刻,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前几天,我在公园玩耍时, 前几天,我在公园玩耍时,看到几只蜜蜂在花丛中飞来 飞去,耳畔里时不时传来一阵嗡嗡嘤嘤的响声。 飞去,耳畔里时不时传来一阵嗡嗡嘤嘤的响声。眼前的这副 景象,让我突发奇想:蜜蜂的声响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 景象,让我突发奇想:蜜蜂的声响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 我开始在脑海中慢慢寻找答案,记得一本《少儿百科》 我开始在脑海中慢慢寻找答案,记得一本《少儿百科》 书中曾说:蜜蜂的声响是由翅膀振动发出的。 书中曾说:蜜蜂的声响是由翅膀振动发出的。我为自己找到 了答案而兴奋不已。可很快,我的答案就被眼前的景象否定 了答案而兴奋不已。可很快, 几只蜜蜂静静地停在花朵上, 了。几只蜜蜂静静地停在花朵上,可嗡嗡嘤嘤的声音却还是 响个不停。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又陷入了沉思之中。 响个不停。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又陷入了沉思之中。可 始终没有找到一个让我信服的答案。 始终没有找到一个让我信服的答案。 回家问爸爸妈妈,他们也说不知道。 回家问爸爸妈妈,他们也说不知道。 困难是吓不倒我的,生性好强的我不会轻易向困难屈服。 困难是吓不倒我的,生性好强的我不会轻易向困难屈服。 我翻阅了好多书籍,都无果而终,最后只好到网吧去查, 我翻阅了好多书籍,都无果而终,最后只好到网吧去查,真 是皇天不负有心人,网络终于破解了我心中的疑团: 是皇天不负有心人,网络终于破解了我心中的疑团:原来蜜 蜂是靠翅膀根部油菜籽大小的两个小黑点的振动发声的。 蜂是靠翅膀根部油菜籽大小的两个小黑点的振动发声的。 今天,我又拉直了一个问号。 今天,我又拉直了一个问号。
高考议论文创新写作指导十讲

高考议论文创新写作指导十讲一、设喻明理,深入浅出设喻明理,就是在论证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或典故作比喻,来说明人们比较生疏的抽象的道理,以达到喻理结合、虚实相生、深入浅出的效果。
这种议论方法,可以提高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改变议论文常见的枯燥、沉闷之风,读后给人以新颖活泼之感,是议论文出新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就其篇幅来看,大致有两种情况:1、局部性的运用这是相对于全篇而言的,就是在文中的某个部分运用比喻。
这种情况,小及句子,大到段落,灵活多变,信手拈来,难度不大。
它讲究的是个体优势,是局部的求新,但要让读者感觉出“新”来,就某一句子是难以达到的,因为它过于单薄,运用也十分普遍,也就是说,要体现创新优势,最好是整段性设喻。
例如《拿来主义》的第8自然段,全是由比喻构成的。
一开始即点明取譬设喻说理的特点,然后具体设喻,用从祖上得来一所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以“孱头”比喻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跑主义者,以“昏蛋”比喻裂割历史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和貌似彻底革命的“左”派幼稚患者,以“废物”比喻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
这样,就将对待外国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的三种错误态度,作了入木三分的揭示,形象逼真而不乏幽默之感,令人捧腹之余而沉思其理,具体形象,准确生动,把比较深奥的道理说得鲜明突出、通俗易懂,令人耳目一新。
2、整体性的运用这是相对于局部而言的,就是在全文中都运用比喻,至少在文章的主体部分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这种情况,涉及内容多,范围广,篇幅长,相对于局部运用来说,难度要大得多,它不仅要考虑设喻的方式,还要考虑内容的吻合,还要去考虑前后比喻的协调,前后内容的连贯。
例如议论文《理想的阶梯》,就通篇运用了比喻手法,但它不是每句话都在用喻,也不是每个段落都以比喻为主,而是在议论的关键地方都进行了设喻,请看关键语句:理想的阶梯。
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
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奋斗的人。
高中语文作文创新写作技巧指导

高中语文作文创新写作技巧指导
写作是—种复杂的思维活动,在高考写作的过程中,谋篇布局、文字功夫固然很重要,但形成文字之前的思维技巧更为重要。
作文思维是一个多元的、立体的、复杂的思维过程。
常用的思维方法有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线性思维和非线性思维、对称思维和非对称思维、静态思维和动态思维等。
这些思维方法贯穿于写作的全过程,我们应当研究思维技法,努力将这些思维方法灵活地运用于作文中,使思路活泼,文思泉涌。
下面,我们择要介绍一些思维技巧。
顺向思维是一种从人类已有的成果出发,以人类已有的成果为思维原点,又创造性地推动着人类已有成果向前开展的思维方法。
详细的表现形式有三种:一是创造性地运用人类已有的成果;二是对人类已有成果进展创造性的完善三是创造性地深化人类已有的成果。
作为写作中的顺向思维,是指在写作思考的过程中,思维循着命题者的意图、指向去思考。
在写作过程中,循着命题者的指向思考,并从正面考虑问题的答案,这样有利于培养思维的求同性。
你也可以有所创新,但必须在原材料思维前进的方向上开展创新。
高考作文写作创新技巧

高考作文写作创新技巧高考作文写作技巧:作文创新能力的技巧创新技巧一、看清题目创新意写作文首先要看清题目,在审题时,要多想,多琢磨,不要马上动笔。
如写《一件好事》这样的老题目,你要避开帮助婆婆拎东西,推车等人家可能会写的内容;而用以小见大的方法,选更新鲜的材料,如有一位同学,去看署假去山里的亲家作客,与山里的小朋友成了"铁哥们"的事,写出了《我与山娃子交朋友》的好*。
创新技巧二、逆向思维引新意要想*写常新,对*的题意进行逆向思维,也是写出新意的一种有效方法。
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不顺着题目的意思,而来个变化,甚至否定如一位同学《家里装了电话机》的作文,就不像大家一样,尽写电话机好,而写了电话机带来的烦恼,使作文很有新意。
创新技巧三、贴近生活触新意*要有新意,小作者的思想必须要贴近生活,这样才能有新的认识,新的感受。
如农村改革开放的十十年,乡镇企业的崛起,农村市场的开辟,旅游景点的开发,这些都是寻找新内容新感受的好地方。
有的小朋友写出了《外婆和BP机》、《我家的“奥迪”》、等好作文,都是这样产生的。
创新技巧四、变换手法创新意对同样的作文内容,要变着法子去写,避免表现类同、角度、变换方法,步入后尘。
这就要我们开始脑筋变换,变换材料,语言等来写出新意。
如同样写改革开放使我家生活富裕了,有一位小朋友从语文课文《数鸡》得到启发,写了《数机》竟数出了家里有32只“机”(家用电器),使人耳目一新。
创新技巧五、科学联想创新意写作文,当然要以起初为依据,但只要是合理的,也是真实的。
作文一旦有了丰富想象加入,就会海阔天空、色彩斑澜。
其实,想象的产生也是从现实生活中获取“灵感”的。
“想象作文”同样需要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不是凭空“瞎想”。
所以只要我们在作文时能大胆地去联想、推想、假想、猜想,往往会新意创出。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作文写作要写出新意一般化的作文表现在选材雷同,叙述平平,读了之后会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叫人不喜欢看或者缺乏看下去的耐心。
2024届高考议论文——作文写作指导

论据
真实、可信 典型 新颖
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 (事实论据、道理论据){用来回答用什么证明}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 根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论据分为: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实,即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中 外史实,还有科学数据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引论)——( 本论 ) —— (结论)
并列式 递进式 对比式
常结合运用 整体的结构布局:总——分——总
并列式结构
A、并列式
引论(提出中心论点)
论证分论点①: 论据①+分析论证 本论 论证分论点②:论据②+分析论证 并列
论证分论点③:论据③ +分析论证 结论(总结和回应全文)
④理想的社会应是规则与道德并存的。规则约束着人们, 使不至滑出道德的底线;同时,道德也填补上了规则的漏 洞,使其更完美。一个人被外在的规则和内在的道德约束 着,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社会的规则与道德相辅 相成,这个社会才能充满希望。道德是通向美好未来的路 ,而规则就是路旁的灯,照亮我们纯洁的灵魂,也照亮那 条充满理想的大道。我们将道德埋在心底,将规则挽在手 上,勇敢地面对未来。
议论文
作文写作指导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 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 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 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论点 论据 论证
论点
正确 、鲜明、有针对性
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事件,现象,人物,观念等) 所持的见解和主张 {用来回答证明什么}
1、中心论点一般在文章的开头,即第一段,或者直接是 题目。 2、论点必须鲜明,是独立的一句话。 3、必须明确表达出自己的见解、主张或态度是什么,不 能含糊不清。 4、论点的表达要简明易懂,要合乎情理,要严谨,不能 不知所云。 5、论点必须是全文论证的中心。
高考作文的基本体式之创新式议论文

高考作文的基本体式之创新式议论文创新式议论文(思维睿智美)特点:活化以上几种结构方式和写作方法,创造出形式新、内容新的议论文。
方法主要有:⑴采用第二人称与一个或一组历史人物(现实人物、文学人物)对话的形式,来论说自己的观点;⑵比喻派生式:标题以一个大的比喻托起全文,全文由这个大比喻派生出三个比喻性分论点。
⑶对一个或一组历史人物(现实人物、文学人物)生活中的某一个或某些现象,发表视角新异、观点独到的看法。
例11:很多很多年以前,有一位学大提琴的年轻人去向本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讨教:我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面对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意味深长地回答:先成为优秀而大气的人,然后成为一名优秀和大气的音乐人,再然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卡萨尔斯的回答很有深意。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呢?人格的魅力永远是第一位的。
请以“铸炼人格”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
铸造人格之剑(比喻派生式议论文)当我们欣赏一名男子时,往往是由于他有风度、有精神;当我们赞美一位女性时,也往往是由于她有气质、有魅力;而这风度、这精神、这气质、这魅力则是人格的体现。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
”那我们又应养怎样的气,铸造怎样的人格呢?且让我们从人格的熔炉中抽出这三柄响绝古今的宝剑吧!第一把,剑曰,旷达。
铸造者,苏轼。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东坡之词旷。
”的确,人如其词。
在“大江东去浪淘尽中”,我们领略到他的豪放洒脱;从赤壁赋中关于水与月的那段精辟的妙论, 我们感受到他的达观向上。
一封朝奏,夕贬黄州。
仕途的失意,并没有磨掉他的才与气,反而铸造了一篇篇留传千古的词赋,铸造了他旷达的人格。
第二柄,剑曰,超脱。
铸造者,庄子。
我只是浊水中一尾陋鱼而已。
庄子自嘲着。
其实,你不知比水中的鱼鳖虾好多少了。
天马行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浮游于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这仿佛是你的代名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高考议论文创新写作指导十讲议论文创新写作高考议论文创新写作指导十讲一、设喻明理,深入浅出设喻明理,就是在论证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或典故作比喻,来说明人们比较生疏的抽象的道理,以达到喻理结合、虚实相生、深入浅出的效果。
这种议论方法,可以提高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改变议论文常见的枯燥、沉闷之风,读后给人以新颖活泼之感,是议论文出新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就其篇幅来看,大致有两种情况:1、局部性的运用这是相对于全篇而言的,就是在文中的某个部分运用比喻。
这种情况,小及句子,大到段落,灵活多变,信手拈来,难度不大。
它讲究的是个体优势,是局部的求新,但要让读者感觉出“新”来,就某一句子是难以达到的,因为它过于单薄,运用也十分普遍,也就是说,要体现创新优势,最好是整段性设喻。
例如《拿来主义》的第8自然段,全是由比喻构成的。
一开始即点明取譬设喻说理的特点,然后具体设喻,用从祖上得来一所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以“孱头”比喻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跑主义者,以“昏蛋”比喻裂割历史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和貌似彻底革命的“左”派幼稚患者,以“废物”比喻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
这样,就将对待外国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的三种错误态度,作了入木三分的揭示,形象逼真而不乏幽默之感,令人捧腹之余而沉思其理,具体形象,准确生动,把比较深奥的道理说得鲜明突出、通俗易懂,令人耳目一新。
2、整体性的运用这是相对于局部而言的,就是在全文中都运用比喻,至少在文章的主体部分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这种情况,涉及内容多,范围广,篇幅长,相对于局部运用来说,难度要大得多,它不仅要考虑设喻的方式,还要考虑内容的吻合,还要去考虑前后比喻的协调,前后内容的连贯。
例如议论文《理想的阶梯》,就通篇运用了比喻手法,但它不是每句话都在用喻,也不是每个段落都以比喻为主,而是在议论的关键地方都进行了设喻,请看关键语句:理想的阶梯。
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
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奋斗的人。
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
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
奋斗,是改变现实的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四化高峰的坚实阶梯。
以上这六句话,有题目,有总论点,有分论点,有总结论,都运用了比喻,集中体现在“阶梯”上,喻说了达到理想境界的必由之路,勾勒了理想与奋斗的关系,而且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来进行论证,既构成了本文总—分—总的格局,又深入浅出地说清了问题。
这样,以喻为题,以喻领起,以喻收束,以喻分论,说理具体形象,新颖别致,令人爱不释手。
运用设喻明理的议论方法要注意一点,就是要明确目的,比喻是为说理服务的,只是一种手段,不能孤立地用喻,讲究喻与理的一致性,不能成为说理的累赘,这是至关重要的。
二、巧用描写,具体形象描写是一种表达方式,多用于记叙的作品之中,如果把它运用到议论文里,以之论理,不仅照样具有说服力,而且可以增加论证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幽默感,产生意想不到的议论效果和出奇制胜的积极作用,是使议论文出新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的显著特点,是寓理于具体感性的形象之中,使人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信服由此阐述的抽象的道理。
这样议论文就不再枯燥了,也没有空虚之感,我们看到的是触手可及的形象,有物有据,有血有肉,实实在在,具体充盈。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某一句话,也可以用于某几句话或某几个段落,还能够通篇运用。
就描写角度来看,不外乎如下两种情况:1、正面描写。
这种方法,多出现在立论文中,多运用于正面的人事物,可以对论点进行形象解说,也可以对论据进行具体的绘制,还可以对论证方法作形象的勾勒,从而达到以描写来论理的目的。
这种描写,一般带有明显的褒赞色彩,如方志敏同志在《死》一文中的论述文字: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稀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稀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睡在猪栏狗窠的场所!不稀罕闲逸,宁愿一天做十六点钟的苦工!不稀罕富裕,宁愿困穷!不怕饥饿,不怕寒冷,不怕危险,不怕困难。
屈辱,痛苦,一切难于忍受的生活,我都能忍受下去!这段文字,就是通过对两种截然不同生活方式的形象描写,论证了作为一个真正的革命者必须具备坚定立场与献身精神的道理。
语段以作者“我”为议论对象,采用了一正一反的对举方式,有物的形象对比,如“大厦”对“茅棚”、“大菜”对“住所”;有事的形象对比,如六个“不”和两个“宁愿”,态度鲜明,有力地表现了方志敏的精神品质,字里行间虽然没有直接的论述,但不难看出,其中蕴含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给人的形象感、直观感和新颖感是非常明显的,描写对论理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2、反面描写。
这种方法,既可以出现于立论文中,也可以出现在驳论文中,但都必须用在反面的人事物身上,要么对反面观点进行形象性的描绘,要么对反面的人事物进行必要的形象化的展示,还可以对错误的矛盾的论证方法或逻辑关系进行形象的勾勒。
描写中,含有一定的嘲弄或讽刺意味,感情色彩多以贬斥为主。
例如《别了,司徒雷登》第16自然节,语段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政府如鸟兽散为背景,具体描写了司徒雷登大使老爷“无可奈何花落去”“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丑态:他“坐着不动”,“睁起眼睛”,他看到了“人民解放军一队一队地走过”,“工人,农民、学生一群一群地起来”,还看到了人们“喊口号,讲革命”的情景,就是“没有人去理他”,于是“只好挟起皮包走路”。
你看,这里句句都有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司徒雷登带着强烈的失落感和惨败心境离开中国的神情,读后,既有大快人心之感,又无不对作者这种入木三分的刻画手法叹服之至,这些都是形象描写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形象描写是议论文求新的有效途径之一,运用时要注意一点,就是描写要恰如其分,要适度,一般不大量运用,不围绕一个对象运用,描写中含有浓厚的议论成分,为说理服务,只要达到了说理的目的既可。
三、生动活泼,议论风生生动活泼,议论风生,就是在议论中充满活力,能激发人感动人,兴致盎然,富有情趣,这是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提出来的,是议论文语言上的求新。
语言运用涉及范围很广,遣词造句,语调语法,语汇语感,语序语气,还有修辞手法、语言风格等等。
这种方法,可以运用于任何一种议论之中,也可以运用于文中的任何位置。
在议论文创新方法中,它是最生动、最方便、最活跃的一种。
就运用形式来看,大致有两种情况:1、遣词造句生动活泼。
这主要是指在语言的运用上,采取多种表现手法,诸如幽默、诙谐、讽刺、夸张、反语、含蓄、隐晦、讳饰、假设、整散交叉、庄谐并重等等。
通过这些方法,既可以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又给人以新颖独到之感,从而很好地服务于议论内容,达到创新的目的。
例如,鲁迅先生的《不懂的音译》,就是一篇语言形象、活泼风趣的战斗檄文,请看其中的一段文字:倘如他的尊意,则怎么办呢?我想,这只有三条计。
上策是凡有外国的事物都称之为洋鬼子,……下策是,只好将外国人名改为王羲之唐伯虎黄三太之类,例如进化论是唐伯虎提倡的,相对论是王羲之发明的,而发现美洲的则为黄三太。
这段文字,采用了夸张用词的方法,它以假设起始,顺着对方的意思往下说,列举了上中下三条计策,重点是论述“下策”,构成总分格局,于是,进化论的提倡者竟成了唐伯虎,相对论的发明者竟是王羲之,发现美洲的竟为黄三太。
毫无疑问,这里多处运用了夸大其词的方法,但却丝毫没有荒唐之感,反而在一笑之中领悟到了作者的真意,批判和讽刺达到淋漓尽致的地步,产生了很好的论证效果。
语言的新颖活泼是显而易见的。
2、多用修辞,议论风生。
修辞是专门解决语言好不好、美不美、新不新的问题,议论文要想创新,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应该说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且,它比其他创新方法的运用难度要小一些,要方便简易一些。
但这里强调的是多种修辞的综合运用,互相渗透,议论风生,这样,才能形成语言优势,才能达到创新的目的。
例如柳斌杰先生《事业篇》中的第二段,就综合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首先,连用四个设问,构成问句排比,并嵌用“象牙塔里”和“高楼深院”两个比喻,摆出浪费人生的种种表现,概括了四种不同的类型,促人深思;然后,通过两句概括的话语过渡,进入评析文字,否定在“酒色财气”和追求“金钱、财产、享乐”中浪费一生的人生观,又运用了“蛀虫”、“贼”和“奴仆”三个比喻和一个排比,最后,又通过一个“保险柜”的比喻,提出中心论点,可见,语段中共运用了设问、排比、比喻等多种修辞,而又以后者为主,使语言生动形象,令人爱读。
可见,这段议论语言十分精彩,主要通过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来实现的。
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一点,就是不能浮华造作,不能以辞害意,不可过分讲究语言的新颖,而产生生硬之嫌,因为创新的目的是为说理服条的。
四、反弹琵琶,独辟蹊径反弹琵琶,独辟蹊径,是一种违反常情常理的逆向思维写作活动,是相对于正向和顺向写法而提出来的。
它的优点是一反人们熟知的陈旧观点,发人深醒,令人耳目一新,因而很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
这种写法的意义,可以增加新的议论领域,扩展新的思维空间,辩证客观,积极向上,有利于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透彻了解,是一种创新的好方法。
反弹琵琶的显著特点是一个“反”字,就是与人们的观点相反,认识相反,态度相反。
而在实质上则是转换角度,选准角度。
角度选不准,选不好,就无法进行反弹。
要写好这类作文,就角度而言,可从如下两个方面来考虑:1、角度要小。
反弹琵琶议论文与写一般议论文一样,选择的角度一定要小,这样,可以很快进入反弹重点,容易把问题写深写透,增强反弹力度。
角度小,就是从某一个方面来切入,余者可以不及,这样,反弹内容集中,降低写作难度。
请看下面这段文字:“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东施效颦”,不仅不应遭到人们的耻笑,相反,人们应当向她表示足够的敬意。
东施既想“效颦”,说明她有自知之明,既知自已貌丑,也知貌丑者不为人喜,不该轻易抛头露面。
但东施不自暴自弃,不避已丑,不畏外嫌,竟然敢冒风险,在众目睽睽之下效法西施的身姿。
她这种敢于学美的精神和勇气,实在可嘉可敬!“东施效颦”这个典故用作贬义早成定论,而该文却对此进行反弹,为东施“翻案”,并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为论据。
可见,作者的反弹是从“美”的角度来进行的,是从“勇敢美”方面来议论的。
东施不避丑、不怕丑,敢想敢做,付诸行动,“可嘉可敬”。
由此看来,作者翻案有理,反弹成功,应该说,主要是独力于选择角度小。
反弹琵琶作文,从一个很小的角度来写,不失为聪明之举。
2、角度要巧。
反弹作文,角度是十分新颖的,但光新还不行,还要巧,要产生以一驭十、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巧”的概念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写来比较省力顺手,无须花大时间和精力就能把道理说透。
二是人们很少写过见过的角度,易于获得创新价值。
例如,“头冷顾头,脚冷顾脚”,这是一个传统的观点,是被人们否定了的,多表现为贬义,它的意思是就事论事,不作通盘打算,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是一种十足的实用主义,其结果是问题越出越多,直至最后到处都出现了问题而无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