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7.2《走向未来》教案

合集下载

【新课标】7.2走向未来 教学设计

【新课标】7.2走向未来 教学设计

八、作业设计
1.(2023年湖南省湘潭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大学生告别城市的喧嚣,选择返乡当起了“新农人”,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兴农人”,在黄土地上谱写精彩人生。

大学生选择成为“兴农人”告诉我们( A )
①劳动结出幸福果,实干成就好未来②乡村振兴奋斗路,也是个人成长路
③岗位虽然有不同,皆可为国做贡献④职业选择多样化,自己喜欢最重要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2023年湖南省张家界市)“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

未来的我们将在各行各业工作岗位上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同学们以“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为主题,对自己的职业进行了规划,正确的是( B )
①立志当白衣天使,以后治病救人,奉献社会
②创办企业,使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③争做高科技人才,将来服务国家,造福人类
④成为一名人民警察,行使审判权,捍卫社会公平正义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踏上新征程的我们应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我们要( D )
①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
②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
③要珍惜这个时代、担负时代使命,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④让我们带着自信,带着憧憬,带着期待,踏上新征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统编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2走向未来教案

统编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2走向未来教案

第2课时走向未来【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规划人生的要求,明白自己的人生理想。

能力目标理解规划人生的意义,弄清成就理想的主客观条件和要面临的挑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把人生规划与国家和民族发展结合起来;树立信心,抓住机会,热情地拥抱未来。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畅想未来的目的和要求。

难点:成就理想的机会和挑战。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学习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同学们,闭上双眼大胆地尽情地想一想:两年后,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之后,我们国家是什么现象?二十年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基本实现之后,我国又是怎样的景象?我们还可以设想一下自己:三年后,完成高中学业的自己将会是怎样的?三十年后,当我们正值壮年时,我们又将拥有怎样的生活?让我们带着美好的憧憬开启今天的学习吧!1.我们为什么要畅想未来?2.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畅想未来?3.我们应该如何面向未来?4.面对国家给我们提供的良好的社会条件,改革开放给我们提供的广阔空间和舞台,我们该如何去成就自己,为国家作贡献?5.初中毕业,我们应带上哪些“东西”踏上新的征程?探究一:畅想未来活动一:阅读教材P87“运用你的经验”,回答:写出三年前对未来的憧憬和梦想。

曾经的梦想:成为一名德、智、体全面优秀的中学生。

1.我实现的目标:德、智目标已实现:我已成为有道德涵养、成绩优异的中学生。

2.我的目标是这样实现的:注重道德修养、乐于助人、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等。

3.对我的影响:让我有信心为更多人服务,有信心学好高中阶段的各门功课,成为一名优秀的高中生。

4.我还没有实现的目标:身体稍重,没有达到完全健康的目标。

5.原因:由于勤奋学习和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投入体育锻炼的时间不足。

活动二:阅读教材P88“探究与分享”,回答:怀揣梦想的青年一代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期望,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境与行动走向未来?答案提示:我们青年人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7.2 走向未来》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7.2 走向未来》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7.2 走向未来》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走向未来”,主要让学生认识到面对未来的挑战,我们需要积极进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好人生的规划,如何面对挑战和机遇,以及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正在逐步形成。

他们对未来充满期待,同时也充满困惑和担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他们正确面对未来的挑战,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未来的不确定性,认识到面对未来的挑战需要积极进取。

2.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好人生的规划,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

四. 教学重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未来的不确定性,并从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

2.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如何激发学生积极面对未来的挑战,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面对未来的挑战。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任务驱动法: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任务,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

2.设计好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

3.准备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5分钟的时间,通过向学生提问“你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未来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案例材料,让学生了解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面对未来的挑战需要积极进取。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如何从案例中汲取经验,为自己的未来做好规划。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每个小组选取一位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7.2走向未来》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7.2走向未来》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7.2走向未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7.2走向未来》这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国家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以及作为青少年,如何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贡献。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我国发展的优势和挑战,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未来,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国家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如何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相结合,以及如何为实现中国梦付出行动方面,还需要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我国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认识到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愿意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未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相结合,为实现中国梦付出行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3.案例:准备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案例,用于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4.视频:准备一些反映我国发展成就和挑战的视频资料,用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视频资料,展示我国发展的成就和挑战,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发展,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2.呈现(10分钟)介绍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国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以及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针对教材中的案例,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 7.2《走向未来》教学设计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 7.2《走向未来》教学设计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 7.2《走向未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走向未来》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一个充满变化和挑战的时代,每个人都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具备一定的生存能力、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积极应对未来的挑战,规划自己的未来,实现个人的价值。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认知能力,他们对于社会现象和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但面对未来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他们可能存在困惑和恐惧。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积极面对未来的信心,激发他们规划自己未来的热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认识适应社会的重要性,学会如何适应社会,规划自己的未来。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面对未来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适应社会的重要性,学会如何适应社会,规划自己的未来。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积极面对未来的心态,激发他们规划自己未来的热情。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和视频资源,用于教学中的呈现和讨论。

2.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准备教学PPT,展示教学内容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呈现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引发学生对适应社会的思考,引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适应社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适应社会和规划未来。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7.2《走向未来》精品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7.2《走向未来》精品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3.7.2 《走向未来》教学设计第2课时 走向未来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面向未来需要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要正确理解自己的人生规划,面对挑战与问题增添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能力目标 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畅想未来、规划人生,带着自信,带着憧憬,带着同学的友谊、老师的祝福和父母的期待,踏上新的征程知识目标了解畅想未来的目的和要求,知道面向未来需要有脚踏实地的行动,明确踏上新征程的机遇和挑战【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畅想未来的目的和要求。

教学难点:踏上新征程。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歌曲链接:《光辉岁月》想一想:你对未来有什么畅想?(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提示:我们要抓紧大好时机,以“千里长驱无反顾”的精神,去开拓美好的未来!我坚信我们的未来是有成就的未来,是有辉煌业绩的未来!让我们插上知识的翅膀,向着理想飞翔。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这一话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畅想未来 (一)畅想未来的目的1.材料展示:你还记得10岁那年的梦想吗?这些梦想,如今实现了多少?1940年的一个下雨天,一个15岁的男孩在厨房里写下了一生中要完成的127条目标,在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他从未忘记自己的梦想。

这个男孩就是被称为“当代印第安纳·琼斯”的探险家约翰·戈达德。

戈达德把这127条包罗万象的目标称为自己的“生命清单”。

“一切都从写下目标的那刻开始。

”戈达德说,“如果你真知道你一生想要什么,你会惊奇地发现帮助你实现梦想的机会会自己跑来。

”2.教师提问:这个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3.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4.师生总结:畅想未来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延伸生命的宽度和广度,更是为了很好地服务社会和国家。

(二)畅想未来的要求板书走向未来 一、畅想未来1.畅想未来的目的、意义 2.怎样积极面对未来 二、踏上新征程1.国家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机会 2.做好准备,向未来进发总结本框内容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形成知识结构图。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7.2《走向未来》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7.2《走向未来》精品教案

第三单元走向未来的少年第七课从这里出发第2课时走向未来【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和认识畅想未来的意义,掌握走向未来的要求和方法及国家给我们提供的良好条件。

2.能力目标:学会畅想并理解新时代对我们成长提供的机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自信心,增强责任感,踏上新征程,走向未来,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畅想未来【教学难点】踏上新征程【教学环节】一、歌曲导入【多媒体呈现】歌曲《走进新时代》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总想对你倾诉/我对生活是多么热爱/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啊/我们意气风发/走进那新时代/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承前启后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啊/带领我们走进/走进那新时代/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教师点拨:我们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生于伟大的祖国,欣逢伟大的新时代,我们充满希望畅想未来,我们满怀豪情走向未来。

二、探究新知(一)畅想未来活动1合作探究【多媒体呈现】1911年年底,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上学。

这一天,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

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发出剧烈变动的时期。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刚刚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

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思想困惑,没有明确的理想追求,没有人生奋斗的目标。

校长讲“立命”,就是给学生讲怎样立志。

魏校长讲到精彩处突然停顿下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你为什么读书?”于是有人回答说:“是为了家父读书。

”有人回答:“为明礼而读书。

”也有人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

”当魏校长点名要周恩来回答时,周恩来站起来庄重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7.2 《走向未来》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7.2 《走向未来》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7.2 《走向未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走向未来》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未来的社会责任和角色,以及如何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本章内容涉及个人发展、职业规划、经济生活、社会责任等方面,旨在培养学生对未来生活的正确态度和价值观。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价值观,为未来的职业规划提供依据。

2.掌握一定的经济生活知识,提高理财能力。

3.培养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4.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全面发展。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期待和憧憬。

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职业规划,但对于如何为未来做好准备还不够明确。

此外,学生在经济生活、社会责任等方面缺乏实践经验,需要通过教材学习和实践活动来提高认识。

三.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价值观,为未来职业规划提供依据。

2.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理财意识。

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全面发展。

四. 教学重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价值观。

2.如何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理财意识。

3.如何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积极性。

4.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2.讨论法:学生就生活中遇到的经济问题进行讨论,提高他们的理财意识。

3.社会实践法: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价值引导法: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价值观。

2.准备经济生活方面的讨论话题,激发学生的理财意识。

3.搜集各类社会公益活动的信息,鼓励学生参与。

4.准备相关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走向未来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面向未来需要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要正确理解自己的人生规划,面对挑战与问题增添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能力目标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畅想未来、规划人生,带着自信,带着憧憬,带着同学的友谊、老师的祝福和父母的期待,踏上新的征程
知识目标了解畅想未来的目的和要求,知道面向未来需要有脚踏实地的行动,明确踏上新征程的机遇和挑战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畅想未来的目的和要求。

教学难点:踏上新征程。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歌曲链接:《光辉岁月》
想一想:你对未来有什么畅想?(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
提示:我们要抓紧大好时机,以“千里长驱无反顾”的精神,去开拓美好的未来!我坚信我们的未来是有成就的未来,是有辉煌业绩的未来!让我们插上知识的翅膀,向着理想飞翔。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这一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畅想未来
(一)畅想未来的目的
1.材料展示:你还记得10岁那年的梦想吗?这些梦想,如今实现了多少?
1940年的一个下雨天,一个15岁的男孩在厨房里写下了一生中要完成的127条目标,在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他从未忘记自己的梦想。

这个男孩就是被称为“当代印第安纳·琼斯”的探险家约翰·戈达德。

戈达德把这127条包罗万象的目标称为自己的“生命清单”。

“一切都从写下目标的那刻开始。

”戈达德说,“如果你真知道你一生想要什么,你会惊奇地发现帮助你实现梦想的机会会自己跑来。


2.教师提问:这个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3.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4.师生总结:畅想未来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延伸生命的宽度和广度,更是为了很好地服务社会和国家。

(二)畅想未来的要求
1.阅读教材第87页第一个“探究与分享”。

怀揣梦想的青年一代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境与行动走向未来?
2.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3.师生总结:畅想未来不是仅仅预设未来上什么学校,从事什么工作,而是要激发兴趣,大胆尝试,积极行动,不断地反思自己,全面规划有意义的人生。

(三)面向未来,需要有脚踏实地的行动
1.阅读教材第87页第二个“探究与分享”。

站在人类与世界未来的角度,谈谈你对“新故相推,日生不滞”这句话的理解。

2.教师讲述:“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出自明朝思想家、学问家王夫之所著的《尚书引义·太甲》。

新,即为新生事物,与旧相对。

日生,指太阳升起。

滞,停滞不前。

其大致意思是:新旧事物交替变更,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停滞不前。

3.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4.师生总结:面向未来,既需要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也需要有脚踏实地的行动,我们不仅要正确理解自己的人生规划,而且要积极关切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关注人类与世界发展的前途和命运,在学习和实践中走向未来。

目标导学二:踏上新征程
(一)踏上新征程的机遇和挑战
1.阅读教材第88—89页“探究与分享”。

(1)如果选择到普通高中学习,请你完成以下内容。

☆想一想高中三年的生活会是怎样的。

☆我会怎样与同学相处?
☆我会在哪些方面更趋于成熟?
(2)如果选择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请你完成以下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是什么?
☆就业前景如何?
☆如何进行学业上的深造?
(3)如果选择直接踏入社会,请你完成以下内容。

☆我打算如何实现生活自立?
☆以初中毕业生的身份踏入社会,我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我打算如何克服这些困难?
☆如果想继续学习,我有哪些途径?
2.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3.师生总结:时代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广阔舞台,我们要做好准备,抓住机会,还要善于创造机会,成就自己。

同时,我们所面临的挑战与问题,也让我们增添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提醒我们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一切趁现在,一切趁年轻,勇往直前,朝着既定的目标,去想、去做、去体验、去搏击风浪、去迎接考验。

(二)踏上新的征程
1.阅读教材第90页“探究与分享”。

(1)如果你有一个庆祝自己毕业的仪式,你会邀请谁参加?你为什么想邀请他参加?他会为你庆贺什么?
(2)如果让你去参加一个同伴的毕业仪式,你愿意选谁?你会为他庆贺什么?
2.歌曲链接:(多媒体链接歌曲——毕业歌)
3.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4.师生总结:走向毕业的过程,也是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

让我们带着自信,带着憧憬,带着同学的友谊、老师的祝福和父母的期待,踏上新的征程。

5.师生齐读:准备好了吗?让我们向未来进发!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畅想未来的目的和要求,知道了面向未来离不开实际行动,要正确理解自己的人生规划,而且要积极关切人类与世界发展的前途和命运,在学习和实践中走向未来。

同时理解了踏上新征程的机遇和挑战,明确了带着自信,带着憧憬,带着同学的友谊、老师的祝福和父母的期待,踏上新的征程。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习了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畅想未来,结合情境学习了畅想未来的目的、畅想未来的要求和面向未来,既需要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也需要有脚踏实地的行动。

另一个是踏上新征程,重点学习了踏上新征程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小组活动,探讨了对自己所选择方面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自己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