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摄影摄像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摄影摄像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摄影摄像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摄影摄像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1、摄像机的分类

按摄像机质量的不同,可分为广播级、专业级和家用级。

广播级

广播级摄像机应用于广播电视领域,图像质量最好,性能全面稳定,自动化程度向,在允许的工作范围,图像质量变化很小,达到较低失真甚至无失真程度。广播级摄像机包括ESP制作、EFP制作和ENG制作用的高质量摄像机。但此类摄像机一般体积大、重量重、价格昂贵。

专业级

业务级电视摄像机一般应用于文化宜传、教育、工业、交通、医疗等领域。业务级摄像机的图像质量较好,设备上可以没有广播级所需的一些特殊功能设计(如光学滤波器等),一般业务级摄像机图像质量低于广播级的,但其体积较小,重量较轻,价格较低廉。对于某些高档的业务级摄像机来说,其性能和图像质量已和广播级的摄像机无多大的区别,也可用于广播领域的制作。

家用级

这是一种家庭文化娱乐用的摄像机,其操作人员往往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因此要求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而图像质量水平只要地与家用录像饥、电视机相配合,能满足一舱的观看即可。对灵敏废要求很高,以使摄像机有更广泛的使用领域。摄像机的自动控制功能很强,以便非专业人员无需手动控制,就能使各项主要参数自动达到最佳状态。此类机十也往往带有一些简单特技功能,如谈变、定格、叠化、划变等。一舱份格便宜,结构小型,以利于设备的推广、普及。

2、电视节目制作方式分类

电视节目制作方式可分为

(ESP)电子演播室制作

(EFP)电子现场节目制作

(ENG)电子新闻采集

ESP

此类摄像机,要求图像质量最好,通常非常沉重,需要一些机架或一些其他类型的摄像机底座设备来支撑,不方便随意搬动。高质量的DP用摄像机包含有三个CCD和许多电子控制装置,它们装配有一个大的镜头和大的取景器,因此整个摄像机头比一般的便携式摄像机重很多。它们也往往需要通过电缆把摄像机头和摄像机控制器CCU、同步信号发生器、电源等一系列制作高质量的图像所必须的设备相连接。

现在使用的摄像机主要有模拟分量机和数字摄像机。高清晰度电视摄像机是一种新的发展趋向。高清晰度(HDTV)摄像机有超级的分辨率.其水平清晰度线可高达1125行,相当于现行电视系统(625行)的两倍。因此色彩更加逼真,电视图像从最亮到最暗有更多更丰富的层次,使它成为35M电影的一个强有力的对手。HDTV摄像机是一种高度专门化的电视系统,通常采用16x 9的宽高比,类似于电影银幕的长宽比例。使用HDTV相当不便和特别昂贵的主要原因是视频系统的所有元素都必须是高清晰度的,而不仅仅是HDTV电视摄像机本身。现在多用于非广播电视的电子化的电影创作、医学等领域的教育研究和广告的制作。

EFP

EFP用摄像抓往往是便携式的。援像机中包括了摄像机系列的所有部件。它可以采用电池供电方式,也可采用交流电源供电方式,EFP摄像机质量与ESP相似,但体积更小,以满足轻便型现场节目的制作需要。

ENG

ENG用摄像机一般也为便携式的,甚至有的是摄录一体机。ENG用摄像机工作于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要求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对非标准的照明情况有良好的适应性,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有良好助工作稳定性,自动化程度高,在实际操作中调整方便。

无论是ESP用、EFP用、还是ENG用摄像机,都向高质量化、固体化、小型化、数字化、高清晰度化等方向发展,它们制作的电视图像质量的差别也越来越不明显。

3、摄影镜头的分类

焦距是摄影镜头重要性能指标之一。不同焦距值的摄影镜头其性能也不同。焦距也叫焦点距离,是指从光学透镜的主点至焦点的距离。

摄影镜头根据焦距值可否调节分为定焦距摄影镜头和变焦距摄影镜头两大类。

焦距值固定不变的摄影镜头为定焦距摄影镜头,而焦距值在一定范围内可连续改变的摄影镜头称为变焦距摄影镜头。

定焦距摄影镜头优缺点:

定焦距摄影镜头根据焦距值的大小,分为标准摄影镜头、长焦距摄影镜头和短焦距摄影镜头。摄影界习惯把焦距值等于(或接近)画幅对角线长度的摄影镜头称作标准镜头(也叫常用镜头)(当然彩色电视摄像机的标准镜头的焦距值是由摄像管或CCD成像画幅尺寸决定的)。

标准镜头的视角相当于人眼观察景物时最清晰的视角大小,用它拍摄的画面影像接近于人眼对空间的正常感受。不同画幅尺寸的照相机、摄影机和摄像机,其标准镜头的焦距值不同。比如,135照相机标准镜头的焦距值为f=50mm,而16mm电影摄影机把f=25mm作为标准镜头,35mm电影摄影机的标准镜头值是

40mm,2/3 inch 摄像机的标准镜头的焦距值为f=17.5mm。焦距值大于画幅对角线尺寸的摄影镜头为长焦距摄影镜头(也称远摄镜头),焦距值小于画幅对角线尺寸的摄影镜头为短焦距摄影镜头(也称广角镜头)。

4、焦距与视角及影像放大率

短焦距摄影镜头视角广,影像小,长焦距摄影镜头视角窄,影像大。目光所及的景物范围为视野或视野范围。

摄影镜头的焦距与视角、视野成反比,与影像放大率成正比,即焦距越长视角越窄,视野范围越小,该摄影镜头所拍下的景物空间范围越小,越狭窄,景物所成影像越大。反之,焦距越短,视角越宽,视野范围越大,所拍景物空间范围越大,越广阔,景物所成影像放大率小。

焦距与拍摄距离

摄影师在拍摄时,针对同一被摄主体,如想获得相同的影像放大率,不同焦距的摄影镜头,所需要的拍摄距离(摄影机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不同。已知:物距 l=f+ 式中:f为镜头焦距,h为物高,h`为像高)。当被摄景物的影像放大相同时,摄影镜头的焦距与物距成正比。即焦距越短,拍摄时所需拍摄距离越近,相反,当使用长焦距摄影镜头拍摄时,如获得相同的影像放大率,需要的拍摄距离就越远,

5、焦距与透视

人眼所见到的景物都是处在不同的空间位置、彼此又有一定间隔距离的物体所构成。而每个物体又是具有各自的立体形态和轮廓形状。我们摄影画面是在二维的平面中表达三维的空间,不仅要表达好物体之间的空间距离关系,同时还要表达好物体本身的立体形态。

当我们站在笔直的马路上极目向远处眺望时,我们会感到马路上的汽车离我们越近,体积越大,越远,体积便越小。而马路的宽度也随着马路的远离而愈来愈窄,随着马路向远处延伸,马路两侧彼此逐渐靠拢、集中、最后汇聚于地平线上的一点消失。另外,我们还不难发现:马路上的路灯在距离我们越近的地方,显得灯数越少、越稀疏、越远的地方越密集,并且路灯杆离我们越远,显得越矮小,最终向视平线方向收敛、靠拢、会聚,成为一点直至消失。总之,在生活中,我们从某一位置观察相同大小的物体,由于它们距离我们的位置不同,其表现出的大小不同,这种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疏远密的视觉现象称为线条透视现象。当我们人眼观看在摄影画面上结成的影像时,我们是通过各物体之影像间透视关系和遮挡关系,在头脑中想象从而判断被摄景物所处的真实空间和物体的真实大小,在二维平面上产生了三维空间感和物体的立体感。当所摄画面中相同物体的影像放大率相差悬殊时,影像的透视关系越强烈,我们就认为二者的间隔距离越大、彼此越遥远,画面的空间纵深感越强,反之则会认为二者的距离近,空间纵深感就越弱。

6、焦距与动感表现

当被摄体在画面中的运动速度不变,用不同焦距的摄影镜头拍摄,在屏幕上再现的速度感不同。当物距相同时,焦距不同,视角不同,拍摄的画面范围不同,被摄体从画左运动到画右所需时间不同,给观众的速度感受不同。用长焦距摄影镜头拍摄时,被摄体的横向运动速度加强,而用短焦距摄影镜头则减弱了被摄体的横向运动速度。如果用不同焦距的摄影镜头拍摄被摄体在画面中的纵深运动,假使运动开始时被摄体的影像放大率相同、运动距离和速度不变,由于短焦距摄影镜头的透视能力强,能加强主体的这种运动速度,而长焦距摄影镜头则减弱这种运动速度。

7、电视摄像拍摄的基本要领

(1)稳

电视画面不稳、镜头晃动会影响画面内容的表达,破坏了观众的欣赏情绪,使眼睛疲劳。

利用三脚架是减轻画面晃动的有效办法之一。在情况允许时,应尽量利用三脚架,或充分利用各种支撑物,如身边的树、电线杆、墙壁等等。

(2)平

指所摄画面中的地平线一定要平。寻像器中看到的景物图形应横平竖直,以寻像器的边框为准来衡量。画面中的水平线与寻像器的横边平行,垂直线与寻像器的竖边平行。如果线条歪斜了,将会使观众产生某些错觉。

(3)准

一般指落幅要准。当某个技巧性镜头(推)结束时,落幅画面中镜头的焦点、构图应该是正好的。任何落幅之后的构图修正,都会明显地在画面中表现出来,而且落幅后还在修正构图会给观众造成一种模棱两可的印象。

“准”这一要领在摄像中是较难掌握的,如推镜头和摇镜头,画面中的构图在不断变化,为了保持构图均衡,常常结合两种技巧,在最适当的时机,推和摇同时结束,落幅应当是最佳构图。

(4)匀

匀是指运动镜头的速率要匀,不能忽快忽慢,无论是推、拉、瑶、移还是其他技巧,都应当匀速进行。镜头的起、落幅应缓慢,不能太快,中间必须是匀速的。

8、电视摄像机寻像器的作用

寻像器是摄像机的窗口。摄像师通过它,可以选择画面角度、范围,确定画面构图;同时还可以监看摄像机的工作状态。

9、摄像机的白平衡调节

由于摄像机是根据光线色温3200。K来规范基本光谱特性和标准工作状态的,因此,摄像机在不同色温的照明条件下拍摄同一物体时,就会发生偏色现象。

早晨、中午、晚上,户外和室内,日光和灯光,色温都是不一样的。为保证正确的色彩还原。因此,每当光源色温发生变化时就应调整白平衡。

彩色电视摄像机首先必须能正确地重现黑白图像,才可能真实地重现彩色图像。因此,要求彩色摄像机在工作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其黑平衡和白平衡。

摄像机工作时间较长或光源的色温变化等,都会破坏已经调整好了的白平衡。这就需要有个简便而迅速的方法,随时校正黑、白平衡。因此,现代彩色摄像机普遍增设了“自动白平衡”和“自动黑平衡”电路。

调白平衡的目的是保证摄像机获得机器需要的标准光源,从而使拍摄的画面色彩还原正常。

调白平衡的原理,是让摄像机这只电眼“看”眼前的一个白色,让摄像机认知“眼前”的白,调节摄像机的滤色片和放大电路,让它输出的红(R)、绿(G)、蓝(B)三路信号电平相等,还原出正确的颜色来。

10、固定画面的概念及特点

固定画面,是指摄像机在机位不动、镜头光轴不变、镜头焦距固定的情况下拍摄的电视画面。机位、光轴、焦距“三不变”是拍摄固定画面的前提条件。机位不动,则摄像机无移、跟、升、降等运动;光轴不动,则摄像机无摇摄;焦距不动,则摄像机无推、拉运动。

11、静态构图

即固定机位拍摄静态对象,构图组合基本不变。静态构图多为单构图形式,但由于光、色变化使画面产生多含义、多信息时,也可形成多构图画面。

12、动态构图

即被摄对象或摄影(象)机处于运动状态,使画面构图组合发生连续或间断变化。动态构图是影视画面所独具的构图形式。它一般为多构图形式,有时也以单构图形式出现,如摄影(象)机伴随动体在无背景变化、无景别变化的空间运动时,就是单构图形式。

在动态构图处理中,要注意节奏感和上下镜头中动态造型因素的衔接。

动态构图的另一含义是影视与绘画、照相比较时,泛指影视画面构图。13、多构图

画面结构连续或间断发生变化的构图形式,是影视区别于绘画、照相等静态

造型艺术的重要特点之一。由于摄影(象)机和被摄对象的运动,影视画面的构图结构可以不断发生变化而产生多构图形式。影视场面调度复杂多变,光线明暗、焦点虚实、前后景变化,均能够形成多构图画面。这样的构图在现代电影电视中的比重日渐增多。它不需要外部组接,在一个镜头里以内部蒙太奇造型形式可以交待多种含义,传递多种信息,因而多构图加强了摄影艺术的表现力。

14、单构图

一个镜头内只表现一种构图组合形式。单构图在无声电影时期运用较多。随着电影特别是电视艺术的发展,影视场面调度日趋复杂,运动摄影得到广泛运用,单构图在一部影视中所占比例日趋减少。但导演和摄影(象)人员从内容出发,为表现某种特定的情绪和气氛,追求某种风格,仍在一些影视片中较多地采用单构图画面,尤其在某些影视教材中单构图画面运用就更多了。单构图多为静态构图,但有时摄影(象)机伴随被摄动作移动,也会出现动态构图形式。

15、固定画面

固定画面,是指摄像机在机位不动、镜头光轴不变、镜头焦距固定的情况下拍摄的电视画面。机位、光轴、焦距“三不变”是拍摄固定画面的前提条件。机位不动,则摄像机无移、跟、升、降等运动;光轴不动,则摄像机无摇摄;焦距不动,则摄像机无推、拉运动。

由于电视摄像和电视画面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具有表现运动的特性,电视的固定画面中人物可以运动,可以出画入画,同一画面内的光影,可以发生变化等等,虽然画框固定不动,但是画框内所表现的生活却是充满动态的。这些都是在“凝定”的美术作品和摄影照片中不可能做到的。

16、运动摄像

所谓运动摄像,就是在一个镜头中,通过移动摄像机机位,变动镜头光轴或者变化镜头焦距所进行的拍摄。通过这种拍摄方式所拍到的画面,称为运动画面。比如,由推摄、拉摄、摇摄。移摄、跟摄、升降拍摄和综合运动拍摄所形成的推镜头、拉镜头、摇镜头、移镜头、跟镜头、升降镜头和综合运动镜头等。在本节中,我们将逐一分析运动摄像形成的画面特点,及其在造型表现上的作用。

运动画面与固定画面相比,具有画面框架相对运动、观众视点不断变化等特点,它不仅通过连续的记录和动态表现,在电视屏幕上呈现了被摄主体的运动,通过摄像机的运动产生了多变的景别和角度、多变的空间和层次,形成了多变的画面构图和审美效果;而且,摄像机的运动使不动的物体和景物发生了运动和位置的变换,在屏幕上直接表现了人们生活中流动的视点和视向,不仅赋予电视画面丰富多变的造型形式,也使得电视成为更加逼近生活、逼近真实的艺术。

1、推镜头的作用及表现功能

①推镜头具有明确的主体目标,主要是为了突出主体和细节,同时在一个镜头中介绍整体与局部、客观环境与主体人物之间的关系。推镜头在镜头推向主体或细节的同时,取景范围由大到小,随着次要部分不断移出画面,所要表现的主体或细节逐渐变大,"强迫"观众注意,并且它的落幅画面最后使被摄主体或细节处于醒目的视觉中心位置,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印象。

②推摄过程中由于景别不断发生变化,被摄主体由小变大,周围环境由大变小,因此有连续前进式蒙太奇句子的作用。前进式蒙太奇组接是一种大景别逐渐向小景别跳跃递进的组接方式,推镜头也是由大景别向小景别过渡。但它还具有蒙太奇组接所不具备的特点:由于推镜头画面景别不是跳跃间隔变化,而是连续过渡递进的,因此保持了画面时空的统一和连续,消除了蒙太奇组接带来的画面时空

转换的跳跃性和虚假性,它从大景别起幅不间断地向小景别变化最后落幅,使主体与所处环境的联系有无可置疑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③由于推镜头使画面框架处于运动之中,直接形成了画面外部的运动节奏,因此推镜头速度的快慢还可以影响和调整画面节奏。

④推镜头还可以加强或减弱运动主体的运动速度感,当我们对迎着摄影机方向而来的人物采用推摄时,画面框架与人物形成逆向运动,画面向着迎面而来的人物奔去,双向运动使得它们在中途就相遇了,其画面效果明显加强了这个人物的动感,仿佛其运动速度加快了许多。反之,当对背向摄影机镜头远去的人物采用推摄,由于同向运动因而减缓了这个人物远离的速度感。注意:运用推镜头拍摄画面时,要注意落幅画面的构图要准确、焦点要准确,画面的景别要恰当,推镜头的速度要均匀并且与画面内的情绪和节奏相一致。

2、拉镜头

①拉镜头有利于表现主体和主体所处的环境之间的关系。它使画面从某一被摄主体逐步拉开,展现出主体周围的环境或有代表性的环境特征,最后在一个远远大于被摄主体的空间范围内停住,也就是在一个连贯的镜头中,既在起幅画面中表明了主体形象,又在落幅画面中表明了主体所处的环境,这种从主体到环境的表现方法是一种以点到面的表现方法,它既表现了此点在此面的位置,也可以说明点与面所构成的关系。

实际上画面的全部意义是在画面最后出现的特定环境时才完成的,可以看出,拉镜头的落幅画面是揭开画面表现意义的关键之笔。

②拉镜头画面的取景范围和表现空间从起幅开始不断拓展,新的视觉元素不断入画面,原有的画面主体与不断入画的形象构成新的组合,产生新的联系,每一次形象组合都可能使镜头内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一些拉镜头以不易于推测出整体形象的局部为起幅,有利于调动观众对整体形象的想象和猜测,随着镜头的拉开,被摄主体从不完整到完整,从局部到整体,给观众一种"原来是……"的求知后的满足。这种对观众想象的调动本身形成了视觉注意力的起伏,能使观众对画面造型形象的认识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参与。

这样的拉镜头不仅逐渐扩展了视觉空间,而且随着镜头的拉开不断入画的新形象会给观众一种新的感觉,画面形成的多结构变化,又促使观众随着镜头的运动不断调整思路,去推测画面构图变化所带来的新意义及所引出的新情节,它不像推镜头,被摄主体和画面一开始就在画面中表现出来,观众对起幅中早已出现的主体和结构关系早有思想准备。因此,拉镜头有时能产生意料之处,情理之中的结构变化和情节变化,比推镜头更容易紧紧抓住观众。

③拉镜头是一种纵向空间变化的形式,它可以通过纵向空间上的画面形成对比、反衬、或比喻等效果。因为拉镜头可以通过镜头运动首先出现远处的人物再出现近处的人物和景物,然后将前景的人物、景物、背景的人物同处于落幅画面之中,形成结构上前后呼应。

④拉镜头时使景别连续变化,由小景别向大景别过渡,有连续后退式蒙太奇句子的作用。这方面拉镜头与推镜头正好相反,但它们是通过镜头运动而不是通过镜头组接来实现景别的变化这一点上又是一致的。因此,由于表现时空的完整和连贯,同样在画面表现上具有无可置疑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⑤拉镜头的内部节奏由紧到松,与推镜头相比较能发挥感情上的余韵,同时由于画面表现空间的扩展反衬出主体的远离和缩小,从视觉感受上来说,往往有一种退出感、凝结感和结束感。在最终的落幅画面中,主体仿佛是像戏剧舞台上

的"退场"和"谢幕"一般。

3、摇镜头

摇镜头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横向移动镜头光轴的水平横摇、垂直移动镜头光轴的垂直摇摄,中间带有几次停顿的间歇摇,摄影机旋转一周的环形摇,各种角度的倾斜摇等等。不同形式的摇镜头包含着不同的画面语汇,具有各自的表现意义。

①摇摄犹如人们转动头部环顾四周,因此它可以突破电视画面框架的局限,利用摄影机的运动将画面向四周扩展放大视野,包容了更多的视觉信息。摇摄多侧重于介绍环境、故事或事件发生的地形地貌,展示更为开阔的视觉背景,它具有大景别的功能又比固定画面的远景有更为开阔的视野。在表现山群、草原、沙漠、海洋等宽广深远的场面时有其独特的表现力。由于它扩展了画面的表现空间,对于较为宽广的物体,如跨江大桥、拦河大坝等横线条景物用横摇,而对于较高耸的被摄体如摩天大楼、电视发射塔等纵线条景物则用垂直摇摄,能够完整而连续地展现其全貌,正是摇镜头的运动的扩张把被摄体的全貌、形状表现出来,形成壮观雄伟的气势。而对于有些被摄体如长幅会标、旗杆等,可根据物体特征而运用较小的景别,让物体充满画面,将无意义的部分排除在画面之外,达到用小景别出大效果的目的。

②摇摄能够介绍、交待同一场景中的两个主体的内在联系,也可通过性质、意义相反或相近的两个主体,通过摇摄将它们连接起来,表示某种暗喻、对比、并列、因果关系,如果表现三个或三个以上主体之间的联系时,镜头摇过时或作减速、或作停顿,以构成一种间歇摇,把几个主体串连起来。

摇镜头所表现的意义远远超出了这两个单独形象所表现的意义,且比蒙太奇组接方法更少人为加工的痕迹,保证了时空的完整性,使画面所传达出的信息更具有真实性,因而在纪实性节目中具有不可置疑的力量。

另外,摇摄除了通过镜头摇动使两个物体建立某种联系外,还可通过摇出后面的物体对前面的物体的进一步说明来规范观众的思路。

比如画面表现一个人走进一个大门后镜头摇起来后出现邮局的牌子,画面通过视觉形象明白地告诉观众这个人走进的是邮局而不是别的地方。由于有了后面的画面才使前面画面的意义更为明确。影视剧中常用这种看似无意实则有心的表现方法,为后面的剧情发展留下伏笔。

③摇摄还便于表现运动主体的动态、动势、运动方向和运动轨迹,比如在电视体育节目中,经常可以看到运动员奔跑,镜头随着奔跑的方向摇动;打排球、篮球或踢足球时,一般镜头也是随着球运动的方向摇动。另外,对一组相同或相似的画面主体用摇摄的方式让它们逐个出现,可以强化人们对这个事物的印象,形成一种数量和情绪的积累效果。

比如在一部拍摄关于计划生育的专题片中,有一个在街上拍的摇镜头,从镜头的起幅到落幅,出现在画面上的是不断运动不断重复的人群,这种摇镜头延长了观众对人群的视觉感受,加深了对"人满为患"的印象。形象地告诉人们,无论是"能源危机"还是"水资源危机",它背后都隐藏着"人的危机"。

在镜头组接中,当前一个镜头表现是一个人环视四周,下一个镜头用摇所表现出的空间就是前一个镜头里的人所看到的空间。此时摇镜头表现了戏中人的视线而成为一种主观性镜头。

另外,当画面从主体人物摇开,摇向主体人物所注视的空间,这种摇镜头也表现了戏中人的某种视线,同样也具有主观镜头的作用。同时,摇镜头还可以通

过空间的转换、被摄主体的变换引导观众视线由一处转到另一处,完成观众注意力和兴趣点的转移。

比如从脚手架上的施工人员摇到地面正在分析图纸的工程师,就是从一个场景到另一个场景的转换。运用摇镜头拍摄时,应当注意画面的起幅和落幅的构图要准确,焦点要准确,摇摄的速度要均匀并且与画面内的情绪气氛和节奏相一致。

4、移镜头

移动摄影使画面的框架处于运动之中,画面内的物体不论是处于运动状态还是处于静止状态,都会呈现出位置不断移动开的态势,并且移动摄影通过摄影机的移动开拓了画面的造型空间,创造出独特的视觉艺术效果。电视艺术是通过电视屏幕表现生活图景的,但是电视画面的表现范围却受到四边画框的严格限制,移动摄影使电视画面造型突破这种限制成为可能,比如横移在横向上突破这种画面框架两边的限制,开拓了画面的横向空间;纵移在纵向上突破了屏幕的限制,在电视画面中直接通过运动显示了画面的深度空间,特别是在表现大场面、大纵深、多景物、多层次的复杂场景时具有气势恢宏的造型效果。

比如影片《大决战》中表现两军调兵谴将、大部队行进时,多用移动摄影,这种运动方式形成的多角度、多景别、多构图画面可对一个空间进行立体的多层次的表现,并且对于较为复杂的空间在表现上具有完整性和连贯性。电影《霸王别姬》中的镜头。

现代影视节目中出现越来越多的航拍镜头,是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对完整空间的表现,赋予了影视画面更为丰富多样的造型手段。航拍除了具有一般移动镜头的特点外,还以其视点高、角度新、动感强、节奏快等特点展现了人们在生活中不常见到的景象。比如影片《望长城》中,经常用航拍的移动摄影表现长城的雄伟气势,又如电视片《历史文化名城-----平遥》中用航拍的一个前移摄镜头,让一条长长的古街尽收眼底。这些航拍镜头将观众视点带到空中,居高临下极目远望,扩大了画面表现空间的容量,形成了浩大的气势。

移动摄影使摄影机成了能动的活跃物体,机位的调度,直接调动了人们在行进中或在运动物体上的视觉感受。比如把摄影机架在飞驰的火车中拍摄窗户外的景物,画面犹如车内主人公的视点,表现的是窗户外飞而过的景物。

如果说摇镜头是在原地"左顾右盼"的话,那么移镜头就是还原人们生活中"边走边看"的这一视觉感受。移动摄影时,除一些特殊的场合需用特殊的设备(如减震器)外,一般条件下的移动摄影主要有两种拍摄方法,一种是将摄影机安装在活动物体上,如移动车、活动三角架、升降车以及各种工具车等,随着活动物体的运动拍摄;一种是摄影师肩扛摄影机通过人体的运动拍摄。这两种拍摄方法都力求画面平稳。

另外,在移动摄影时尽是运用短焦距摄影镜头拍摄来达到均匀平稳的画面效果。减震器又称斯坦尼康(STANNIK),是一种用全身支持的带有电视取景器的大型摄影平衡减震器,1976年美国工程师布隆发明、1978年获50届奥斯卡电影技术发明奖。现代摄影越来越多地使用斯坦尼康进行移动摄影,如电影、电视剧以及大型的文艺演晚会等。

5、跟镜头

①跟摄时画面始终跟随一个运动的主体,由于一般情形摄影机运动的速度与被摄主体运动的速度相一致,这个运动着的被摄对像在画框中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而背景环境则始终处在变化中。跟镜头的摄影机运动是以运动的被摄对象为契机和依据的,环境逐一连贯的表现出来,这种跟镜头重点在于通过人物的

运动引出其所在的环境,比如在影片中表现追逐时常用跟镜头,被摄主体相对不变,而背景则一会儿是高速公路,一会儿是盘山公路,观众通过这个跟镜头看到了追逐经过了许多地方,更感受到了追逐的艰辛、逃跑的困难。

②跟摄时被摄对象在画框中的位置相对稳定,画面对主体表现的景别也相对稳定,如果是近景始终是近景,如果是远景始终是远景,目的是通过稳定的景别形式,使观众与被摄主体的视点、视距相对稳定,连续而详尽地表现运动中的被摄主体,这种摄法既能突出主体,又能交代主体运动的方向、速度、体态及与环境的关系。比如影片中出现骑马、坐车的镜头,多用跟摄使主体相对稳定,形成一种对动态人物或物体的静态表现形式,使动体的运动连贯而清晰,有利于展示人物在动态中的神态变化和性格特点。但如果想通过主体的运动在屏幕空间位置上的变化使动感更加强烈时,则需用固定镜头,如用长焦远调一辆正两面驶来的汽车,由于路面不平,汽车上下左右颤动,由于画框静止不动,汽车在画面上的颤动就更加明显。

③从人物背后跟随拍摄的跟镜头,由于观众与被摄人物的视点同一,可以表现出一种主观性镜头,摄影机背跟方式的跟镜头,使镜头表现的视向就是被摄人物的视向,画面表现的空间也就是被摄人物看到的视觉空间,这种视向的合一,可以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现场感和参与感。

④跟摄对人物、事件、场面的跟随记录的表现形式,在纪实性节目和新闻拍摄中有着重要的纪实意义,跟摄中被摄人物的运动直接左右着摄影机的运动,摄影机跟随被摄人物运动的拍摄方式体现了一种摄影机的运动是由于人物的运动而引起的被动纪录方式,这种表现方式不仅使观众置身于事件之中,成为事件的"目击者",而且还表现出一种客观纪录的"姿态"。

尽管摄影机是运动的,但表现的方式是追随式的、被动的,它使我们在画面造型上感觉到摄影者在事件现场不是事件的策划者和组织者,而是事件的"旁观者"和纪录者,比如电视纪录片《半个世纪的爱》中,用跟摄表现一对老年夫妻从家出门经过一条长长的小路最后到了自家的菜地这一过程,从画面上我们可以看到夫妻俩走路时夫在前、妻在后,而且妻子总是在后面跟着丈夫,并保持着几步远的距离,丈夫只有在过桥时扶了妻子一把,然后又头也不回一直向前走,客观再现了夫妻俩的一段日常生活,并让观众感到这对夫妻既相互恩爱,又有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同时也很有真实性。电影《饮食男女》中镜头。

注意:用摄影机跟随被摄主体拍摄时,为了保证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的景别和与画框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摄影机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要与被摄主体的运动速度和方向相一致。

另外摄影机跟随被摄主体拍摄所带来的焦点的变化、拍摄角度的变化以及光线的变化等也都是应该考虑和注意的问题。

6、升降拍摄

升降拍摄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运动摄影的方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难找到一种与之相对应的视觉感受,除非跳水和跳伞等运动。可以说升降镜头的画面造型效果是极富视觉冲击力的,甚至能给观众以新奇、独特的感受。

升降拍摄可带来画面视域的扩张和收缩,即"登高而望远",当摄影机的机位升高之后,视野向纵深逐渐展开且能越过某些景物的屏蔽,展现出由近及远的大范围场面,当摄影机的机位降低时,镜头距离地面越来越近,所能展示的画面空间范围也越来越窄小起来,在战争场面和大型文艺晚会中常常可见到这种拍摄方法,它利用高度变化和视点的转换给观众以丰富多采的视觉感受。

①升降拍摄能强化画内空间的视觉深度感,引发高度感和气势感,因此常常被用来展示事件或场面的规模、气势和氛围。比如大型运动会开幕式的集体舞表演时,升降镜头从小景别升起后展现出大景别画面中的群舞场面,给人一种此起彼伏、规模浩大的现场感。

②升降镜头在垂直地展现高大物体时不同于垂直的摇镜头,垂直的摇镜头由于机位固定、透视变化,高处的局部可能会变形;而升降镜头可以在一个镜头中用固定的焦点和固定的景别对各个局部进行准确的再现。以拍摄同一幅悬挂起来的巨型竖幅标语为例,用垂直摇镜头从最上一个字摇到最下一个字,本来一样大的字体会在画面中呈现出由小到大的变化;而用升降镜头拍摄时,画面中的字从头到尾还是一样大。

③升降镜头视点的升高,视野的扩大,可以表现出某点在某面中的位置;同样,视点的降低和视野的缩小能够反映出某面中某点的情况。

比如表现战争场面时假设画面从战壕中发出射击命令的军官升起来,展现出整个壕沟里应声开枪迎敌的众多战士,这就说明了"点"(军官)与"面"(士兵)的相互关系。再比如晚会中歌伴舞的节目中,也可以从众多伴舞者的大场面起幅把镜头向演唱者降下去,表现"众星"(面)捧"月"(点)的表演实况。

④升降镜头从低至高或从高至低的运动过程中,可以在同一镜头中完成不同形象主体的转换,比如升镜头中较远的景物和人物最初被画面中的形象所遮挡,随着镜头升起后逐渐显露出来。反之,降镜头可以实现从大范围画面形象向某一较近的形象调度。

比如升镜头的起幅画面中两个日本监工正站在树荫下吃西瓜,随着镜头升起,这两人出画,观众看到在不远处的采石场地里,众多中国劳功正顶着烈日拼死干活。在电视剧中这样一个镜头的意蕴并不难懂,这种画面主体形象的调度也不难实现。反过来,如果把上述升镜头转换为降镜头来加以表现,也就完成了从"中国劳工"到"日本监工"的形象调度和内容转换。

总之,升降镜头借助特殊装置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画面造型效果,可以给我们提供丰富视觉感受和调度画面形象的有效手段。特别是我们把升降镜头与推、拉、摇、及变焦距镜头的运动等多种运动方式结合使用时,会构成一种更加复杂多样、更为流畅活跃的表现形式,能在复杂的场面中取得收放自如、变化多端的视觉效果。

当然,由于升降镜头带来的视觉感受比较特别,容易让观众感受到创作者的主观意图,从而产生对画面造型效果的"距离"感,因此,对升降镜头应慎重使用,特别是拍摄新闻纪实类节目时尤其需要慎重考虑,否则,画面造型的表现性可能会影响节目内容的真实感和客观性。

拍摄升降镜头要借助升降机或吊臂。升降机是摄影师和摄影机连同三角架在升降车里上下移动,在移动过程中摄影师可进行变焦推拉和摇摄,从而构成综合运动。吊臂又称摇控升降机俗称"大炮",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综合运动工具,只要把摄影机固定在吊臂的前端,摄影师在地面上手动摇控即可,借助吊臂可以完成推、拉、摇、移和升降等的综合运动镜头的拍摄。

近几年的电影、电视剧特别是大型的体育比赛和文艺演出中常常用吊臂进行拍摄,收到良好的画面效果。与其它运动方式相同,不管用升降机还是吊臂,升降拍摄中一定要注意到机位运动过程中和画面起幅落幅的画面构图要准确、焦点要准确、运动速度要均匀并且与画面内部的情绪和节奏相一致。

7、甩镜头

甩镜头是摄影机超快速运动的一种形式。从一个静止画面快速甩到另一个静止画面,中间影像模糊,变成光流。常用在表现人物视线的快速移动或某种特殊视觉效果,使画面有一种突然性和爆发力。

比如在一部讲述美国职业篮球巨"飞人"乔丹奋斗史的专题片中,有一组甩镜头,起幅都是乔丹飞身上篮的画面,然后用虚甩,接在一起之后形成了乔丹不断起"飞"、虚化的运动历程,非常具有视觉冲激力地刻画出乔丹那种在篮球场上君临一切、无法阻挡的运动天赋。

这种运动镜头拍摄起来难度很大,要达到影像虚化到"光流"的程度是不易的,首先应采用长焦距摄影镜头拍摄,并且要达到极快的速度。

旋转摄影可以把横摇和垂直摇摄对空间的再现在一个镜头里表现出来,同时展现出空间的广度和高度,制造特殊的气氛,如模仿醉汉状态等。此外,现在有很多音乐电视作品中,也大胆使用一些造型新颖独特的旋转摄影,以获取视觉上的冲击力和吸引力。

17、固定画面的功用

(一)固定画面有利于表现静态环境

(二)固定画面对静态的人物有突出表现的作用

(三)固定画面能够比较客观地记录和反映被摄主体的运动速度和节奏变化(四)固定画面可以利用框架因素突出和强化动感

(五)固定画面富有静态造型之美及美术作品的审美体验

(六)固定画面便于通过静态造型引发趋向于“静” 的心理反应

(七)固定画面与运动画面相比,镜头表现出一定的客观性

(八)运动画面与固定画面所表现的时间感觉不同

18、固定画面在电视造型中的局限和不足

(1)固定画面视点单一,视域区受到画面框架的限制

(2)固定画面在一个镜头中构图难以发生很大变化

(3)固定画面对运动轨迹和运动范围较大的被摄主体难以做到很好的表现(4)固定画面难以表现复杂、曲折的环境和空间

(5)固定画面不如运动画面那样能够比较完整、真实地记录和再现一段生活流程.

19、固定面面的拍摄要求

(一)注意捕捉动感因素,增强画面内部活力

(二)要注意纵向空间和纵深方向上的调度和表现

(三)固定画面的拍摄与组接应注意镜头内在的连贯性

(四)固定画面的构图一定要注意艺术性、可视性

(五)固定画面在拍摄中有一点必须牢牢记住,那就是“稳”字当头

20、镜头、光圈与景深

在摄影镜头、光圈与景深的关系中,镜头焦距长短,光圈大小会直接影响到景深的大小。

镜头焦距短,景深大;

镜头焦距长,景深小;

镜头光圈大,景深小;

镜头光圈小,景深大;

21、焦距与景深

当我们把焦点对准被摄体的某一点,该点影像最清楚,在焦点的前后空间里的各个点,影像应该是虚的,而实际上我们的视觉分辨力并不高,在一定距离内,我们的视觉就把它看成是清晰的影像。因此,在调焦距离前后一定范围内的其他物体影像,虽然不是最实的,但也不算最模糊,那么,对焦目标前后的这个清晰范围叫景深。

景深的存在使镜头具有真实再现视觉感受的能力。使画面具有虚实对比关系,这是突出主体、制造空间感不可缺少的手段。

影响景深的因素通常有镜头焦距、物距和光圈。

当物距和光圈不变时,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而当镜头焦距和物距相同时,光圈值越大,景深越大;镜头焦距值和光圈值不变时,物距越大,景深越大。

22、电视画面的景别

从摄像角度来看,构成一个镜头画面的元素有:画幅比例、画面景别、拍摄角度、光学镜头的使用、光线、色阶、运动、调度、时间的表现及构图这十个方面,这些是摄像师拍摄每个镜头画面都要考虑和处理的问题。

一集电视剧都是由到几百个电视画面组成的,而这些画面都是以不同的景别出现的。

24、景别的意义

电视画面的景别从外形上讲是指画面包容景物范围的大小,或者说画面主体(主要对象)占据画面空间的大小;从创作角度来讲,它是一种表现手段。

首先电视画面的景别变化对观众来讲意味着观看景物的视距的变化,造成一种忽远忽近的感觉,景别产生的生活依据是人们观察事物的视距变化。

比如人们看节日的队伍,总是想看到巨大的规模(远景)之后,还想看到细节(近景),远看看得见但看不清,只有近看才能看清、看细。因此,画面景别的变化正是人们从不同的距离观察事物心理的要求。

其次,景别的变化正是人眼视线分散和集中的反映。比如变焦距镜头由广角到窄角的变化就是如此。

第三,景别是创作人员对观众视觉心理的限定。因此景别既是观众视觉习惯的客观体现,又是创作人员主观意识的体现。景别是一种限定,这种限定是创作人员对观众视觉注意力的指引,使得画面视觉形象的表达有了层次和重点。

第四,景别的变化可以使作品形成不同的节奏。景别的变化是影响作品节奏的因素之一。不同景别的镜头进行切换,使观众在视距的变化中产生一种节奏的变化。景别跨度大(比如远切特)视距跨度大,节奏就快,反之则显得节奏慢。不同景别对应不同的时间长度,也是影响节奏的重要因素。

第五,参与和解脱功能对摄像来讲,景别是由摄距决定的。不同景别意味着观众在不同位置上观看。从生活经验得知,在不同距离上看,对事物的感受是不同的。

比如一个车祸的场面在近处看,血淋淋的惨像加之死者亲友的嚎哭声,你会不自觉地伤心。在远处看情况就不同了,不会那么伤心。人的感情存在共鸣现象,这种共鸣现象与感官受刺激程度有关,远景和特写给人的刺激程度不同,近强远弱。因此近景和特写有参与感,远景则有解脱感。

电视新闻《朱颖之父痛掉女儿女婿》(获99年新闻一等奖)以烈士的鲜血控诉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犯下的罪行,烈士朱颖父亲老泪纵横的近景,朱颖

卧室墙上的红喜字特写,染满血迹的被子的特写镜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唤起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一部电视画面景别的变化,对于创作人员来讲,它又是一种表现手段,25、景别的作用

1、景别的变化带来的是视点的变化

2、景别的变化是实现造型意图、形成节奏变化的因素之一

3、景别是空间距离的表现手段

4、景别的变化使画面被摄主体的范围变化具有更加明确的指向性

26、景别的划分

电视画面为什么要划分景别呢?首先是由电视画面特性决定的。电影、电视画面是一部影片、一集电视剧的组成部分,是影视语言的基本要素,相当于文学当中的一个词、一个句子。这些组成作品的画面如用一个景别,就将失去画面的表现力。画面景别的产生和运用,是影视艺术区分其它艺术的主要标志之一。影视作品都是由不同景别的画面通过蒙太奇手段组接来叙事、表情、刻画人物形象的。就是现场直播也不能固定的景别一摄到底,否则影视艺术就失去了独立性,在影视艺术中如果没有景别的变化,作为影视艺术的基础理论--蒙太奇也就无用武之地了。

划分景别的另一原因是为影视生产的需要。因为不同景别镜头的拍摄对各部门要求不同,在拍摄之前各部门必须对镜头的景别有所了解,以便作好准备。影视画面本身并不具备独立表现作品主题的功能,它只是完整的电视节目(电视剧)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影视语言的重要因素。电视和电影都是靠画面的组接来叙事、表情和刻划人物,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能表达一个主题的节目。因此景别是影视艺术独特的语言。景别、蒙太奇和运动摄影的产生和运用是影视成为独立艺术的重要标志。

景别的划分,大致有两种方法:

第一,根据主要被摄对象(画面主体)在画面中的大小比例来划分,不管任何被摄对象,凡是摄录其全貌称为全景,摄录其局部则成近景或特写,被摄主要对象在画面中占很小的面积则成远景。这种划分方法,对于拍摄有人物的画面是可行的,比如拍人物全身为全景。拍到胸部为近景,拍到肩部以上的头像为特写。但对无人物的空镜头就不一定合适。因为这种分法没有明确的参照系,容易混淆,比如拍摄群山峻岭,画面包容的景物范围十分辽阔,应当是远景,按这种分法是地球的局部特写。再比如按这种分法拍摄,拍摄茶杯的特写,应拍其局部,只能拍其把手或杯盖,这样一来,可能不知是何物。

在实际工作中,拍摄比较小的物件,比如墨水瓶特写、手表的特写,应拍其全貌,而不拍其局部。对较大的物件,一般是注明具体名称,比如“汽车轮子”特写,而不能把汽车轮子叫汽车的特写。

第二种划分方法,是以人物为参照系。即以人物在画面中占据比例的大小来划分景别。人物在画面中很小,甚至成点状为大远景。全身像上下空白较小称为全景,半身称为中景,画面下边缘卡到胸部称为近景,肩以上称为特写这样分比较具体,我国影视画面景别多分为五种: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也可以分得再细一些,比如大远景、远景、全景、中景、中近景、近景、特写、大特写等。根据个人习惯而定。但应指出,相邻的景别之间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只是一个大致的分法。如果是运动摄影拍摄的运动画面,在一个画面之中,可以产生许多景别的变化,很难说,这个镜头画面是什么景别。

27、产生不同景别的因素

在电影、电视画面中,产生不同景别的因素有三个:

第一是物距。即摄像机(或摄影机)和被摄主体之间的距离。当摄像机的镜头焦距不变时,物距近则图像大,包容的景物范围则小,相反,物距越远,图像则小,包容景物的范围则大。

第二是主体的纵深调度。如果是运动画面,或是纵深调度,被摄对象移近摄像机可以呈现近景或特写,远离摄像机则可以呈现全景或远景。这里应着重指出,被摄对象的纵深调度和纵向移动摄像机均可得到景别的变化。但两者的画面效果是不同的。摄像机不动纵向调动被摄对象,景别也随之变化、但画面包容的背景不变。纵向移动摄像机得到的景别变化、背景则产生变化。在实践中,是呈现综合运动,即被摄主体和摄像机同时运动,使画面景别产生多变形式。

第三,是镜头焦距的变化,这里说的镜头,是指摄像机上的光学镜头。焦距的变化,带来镜头视角的变化,当摄象机位不动时,改变焦距的长短,可以得到不同的景别,如果连续变化焦距则可得连续变化的景别。比如从短焦变为长焦,可得到远全-近特的变化;反之,从长焦变为短焦,可得近特-远全的变化。利用变焦距镜头拍摄的景别变化和用移动摄像机得到的画面景别的变化,画面效果相似,但却有本质的区别,这将在“运动摄像”一章讲述。

28、不同景别具有不同的叙事和表现功能

(1)远景镜头

远景的特点和作用——远景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视野深远宽阔,开阔壮观、有气势和有较强的抒情性,画面结构通常简单、清晰。主要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和开阔场面。如战争场面、群众聚会、远山、大海、草原、田园风光等。

远景注重对景物和事件的宏观表现,力求在画面内尽可能多的提供景物和事件的空间、规模、气势场面等方面的整体视觉信息。提供广阔的视觉信息和表现宏观形象是远景画面的首要任务。

远景具有广阔的视野,常用来展示事件发生的时间、环境规模和气氛。比如表现开阔的自然风景、群众场面、战争场面等等。远景画面重在渲染气氛,抒发情感。在绘画艺术中讲究“远取其势,近取其神”,这一点和绘画是相通的。远景画面的处理,一般重在“取势”,不细琢细节。在远景画面中,不注重人物的细微动作,有时人物处于点状,故不能用于直接刻画人物。但却可以表现人物的情绪,因为影视画面是通过画面组接表情达意的,通过承上启下的组接可以含蓄地表达人物的内心情绪。

远景除了表现规模、气氛、气势之外,还可以表现一定的意境。远景画面,包容的景物多,时间要长些。一般不少于10秒。由于电视画面画幅较小,有人主张不用或少用远景。少用是对的,但不能不用。

(2)全景

全景的特点和作用——全景是表现人物全身形象或某一具体场景全貌的画面,在表现被摄具体场景全貌或被摄人体的全身时,同时保留一定范围的环境和活动空间。与远景相比,有明显的内容中心和结构主体。

在全景里,观众对整体形象的感知和把握是直接的、无间隔的,其表现效果比剪辑合成的完整形象更真实更客观。由于全景画面具有无间隔地直接再现被摄体和场景全貌的特点,使其充当了介绍、记录、表现的重要角色。

全景画面能够完整的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通过人物形体动作的表现来反映

人物内心情感和心理状态;通过特定环境和特定场景表现特定人物;环境对人物有说明、解释、烘托、陪衬作用;全景画面还有“定位”作用,展示被摄人物或物体在实际空间中的方位。

全景画面是集纳构图造型元素最多的画面(注意调配各元素之间的关系,以防喧宾夺主);全景角度往往是一个场面中的总角度,制约着该场景中镜头切换中的光线、影调、人物运动及位置。拍摄时注意:空间深度的表达,主体轮廓线条、形状的特征化反映,着重环境的渲染和烘托。

全景用来表现场景的全貌或人物的全身动作,在电视剧中用于表现人物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全景画面,主要人物全身,活动范围较大,体型、衣着打扮、身份交代的比较清楚,环境、道具看的明白,通常在拍内景时,作为摄像的总角度的景别。在电视剧、电视专题、电视新闻中全景镜头不可缺少,大多数节目的开端、结尾部分都用全景或远景。远景、全景又称交代镜头。

(3)中景

中景是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部分或场景局部的画面。中景,对于人的手臂活动可以实现一种较完美的表现;人物整体形象和环境隐为次要位置,重视人物膝部以上形体动作和情绪交流。利于人与人、人与物之间关系的交代;人物视线、人物动作线、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线,反映出较强的画面结构线和人物交流区域。中景使被摄主体外沿轮廓局部出画分切、破坏了该物体完整形态和力的分布,突出了物体内部结构线的表现因素。中景有较强的画外暗示功能和良好的叙事能力,常被作为叙事性的描写。

画框下边卡在膝盖左右部位或场景局部的画面成为中景画面。但一般不正好卡在膝盖部位,因为卡在关节部位是摄像构图中所忌讳的。比如脖子、腰关节、腿关节、脚关节等。中景和全景相比,包容景物的范围有所缩小,环境处于次要地位,重点在于表现人物的上身动作。中景画面为叙事性的景别。因此中景在影视作品中占的比重较大。处理中景画面要注意避免直线条式的死板构图、拍摄角度、演员调度,姿势要讲究,避免构图单一死板。人物中景要注意掌握分寸,不能卡在腿关节部位,但没有死框框,可根据内容、构图灵活掌握

(4)近景

近景是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部分或物体局部的画面。近景画面表现的空间范围进一步缩小,画面内容更趋单一,环境和背景的作用进一步降低;吸引观众注意力的是画面中占主导地位的人物形象或被摄主体。人物处于近景时,眼睛成为重要的形象元素,画面中人物面部肌肉的颤动、目光的流转、眉毛的挑皱等都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人物内心波动反映到脸上的微妙变化,已无任何隐藏之处。

近景画面拉近了被摄人物与观众的距离,容易产生一种交流感,这是电视画面吸引观众,并将观众带进特定情节或现场的有效手段。

所以说,近景画面是表现人物面部表情神态、情绪、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景别。近景画面有很强的指向性,观众在大景别里看不清的局部和细节,都可以在近景画面中得到满足。

拍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的局部成为近景。近景的屏幕形象是近距离观察人物的体现,所以近景能清楚地看清人物细微动作。也是人物之间进行感情交流的景别。近景着重表现人物的面部表情,传达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刻画人物性格最有力的景别。电视节目中节目主持人与观众进行情绪交流也多用近景。这种景

别适应于电视屏幕小的特点,在电视摄像中用得较多,因此有人说电视是近景和特写的艺术。近景产生的接近感,往往给观众以较深刻的印象。

由于近景人物面部看的十分清楚,人物面部缺陷在近景中得到突出表现,在造型上要求细致,无论是化装、服装、道具都要十分逼真和生活化,不能看出破绽。近景中的环境退于次要地位,画面构图应尽量简炼,避免杂乱的背景夺视线,因此常用长焦镜头拍摄,利用景深小的特点虚化背景。人物近景画面用人物局部背影或道具做前景可增加画面的深度、层次和线条结构。近景人物一般只有一人做画面主体,其他人物往往做为陪体或前景处理。“结婚照”式的双主体画面,在电视剧、电影中是很少见的。

(5)特写镜头

特写是成年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细部的画面。特写画面常用来从细微之处揭示被摄对象内部特征及本质内容。特写画面内容单一,可起到放大内容、强化形象、突出细节等作用,会给观众带来一种预期和探索用意的意味。

特写通过描绘事物最有价值的细部,排除一切多余形象,从而强化了观众对所表现的形象的认识。并达到透视事物深层内涵、揭示事物本质的目的。人物面部表情和眼神的变化所反映出的思想活动和意念,在表现某些特殊场面时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并形成电视语言的一个戏剧因素。

特写画面可以准确的表现被摄体的质感、形体、颜色,特写注重“质”的表现。

由于特写镜头分割了被摄主体与周围环境的空间联系,常被用作转场镜头。

特写镜头被摄对象充满画面,比近景更加接近观众。背景处于次要地位,甚至消失,特写镜头能细微地表现人物画部表情。它具有生活中不常见的特殊的视觉感受。主要用来描绘人物的内心活动。演员通过面部把内心活动传给观众,特写镜头无论是人物或其他对象均能给观众以强烈的印象。

在故事片、电视剧中,道具的特写往往蕴含着重要的戏剧因素。在一个蒙太奇段落和句子中,有强调加重的含义。比如拍老师讲课的中景,讲桌上的一杯水,如拍个特写,就意味着可能不是普通的水。

正因为特写镜头具有强烈的视觉感受,因此特写镜头不能滥用,要用的恰到好处,用得精,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滥用会使人厌烦,反而会削弱它的表现力。尤其是脸部大特写(只含五官)应该慎用。

电视新闻摄像没有刻划人物的任务,一般不用人物的大特写。在电视新闻中有的摄像经常从脸部特写拉出,或者是从一枚奖章、一朵鲜花、一盏灯具拉出,用得精可起强调作用,用的太多也会导致观众的视觉错乱。如果形成一个“套子”就更不高明了

5、景别处理

(1)确定画面的景别要有一个整体观念。正像法国电影理论家享利·阿杰尔说的,景别的不同表现构成对“现实的真正的交响乐式的安排”。景别的选择和组接,既取决于要表现的内容及作品的风格,又取决于导演的独特的艺术处理。一般来讲,中景镜头多起描写作用,叙事作用,交流作用。而特写和远景则带有较强的情绪色彩,有着特殊的表现力。例如俯摄的大远景,人物往往被“物化”,显得非常渺小,这样的远景既能表现孤独、迷茫的消极情绪,又能表现豪迈自由的积极情绪。因为不同景别的表现功能带有不确定性,必须结合具体情节才能确定。特写镜头长于通过人物细微的面部表情变化来刻划人物内心活动。包括眼睛的闷动、睫毛的颤抖,面部肌肉的颤动等等。

(2)确定镜头画面的景别,是主创人员的创作过程,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从形式出发追求离奇效果。必须结合画面要表现的内容,结合人们观察事物的视觉规律准确地选用。景别的运用是衡量一个摄像师、导演创作水平的重要因素。在影视作品中,叙事、讲故事主要靠中景来完成。因为中景既有环境特点又具有表现人物动作的能力,相对来讲,远景特写多用于渲染气氛,制造意味,表现情感。如果中景过多,叙事情楚,但往往缺乏艺术感染力。缺乏气氛和情感的表现。观众就不会被感动。

(3)景别的组接最早人们安排画面组接,多以观察事物的视觉习惯为根据。一般是先看全貌(全景)再看细部(特写)为了过渡顺畅中间再加一中景,形成全--中--近--特的组合。这就是所谓的前进式的句子。后来人们又考虑到人们的心理活动以及作者要达到的艺术效果,又创造了近--中--全的组合(所谓后退式句子)。

现在人们为了强调艺术表现效果,又发现了两极镜头跳接的方法。如影片《垂廉听政》导演为了强调宫庭的宏伟规模拍了许多壮观的全景和远景,而且常常略去中景直接跳接特写造成强烈的对比效果。

(4)一般情况下,不能把既不改变景别又不改变角度的同一对象的画面(三同镜头)组接在一起,不然会产生视觉跳动。如果作为一种特殊手段硬要把同一景列,同一角度,同一对象的镜头组接在一起,属于特殊技巧,但要用的确切。(5)长度的把握远景容量大,景物多,长度一般不少于5秒。特写要短些。(6)注意事项电视屏幕较小,而且受观赏时间的限制,画面要注意简练,不能试图在一个画面里把景物的各方面都表现出来。远景要抓住主要的线条,影调和色调,近景特写构图要饱满,注意质感表现。拍摄人物特写为避免变形一般用中长焦镜头拍摄,但焦距太长的镜头会影响图像质量。运用广角镜头近摄人物特写则会使人物面部透视变形(近大远小),丑化人物形象。这点对初学者应十分注意。

29、摄像用光的分类

按光线照明方向分类

光线照明方向是指光源、拍摄对象和摄影角度(方向)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照明方向是随着拍摄角度方向而变化的,它和被摄对象的朝向变化无关。根据光源投射方向和摄像机光轴之间的夹角分为顺光、顺侧光、侧光、侧逆光、逆光、顶光和脚光等七种。不同方向的照明光线具有不同的造型特点,选择和布置

不同方向的照明光线是摄像师的重要任务。

1.顺光照明

顺光照明亦称平光照明,是指光源和摄像机镜头基本在同一高度并和摄像机光轴同向的照明。顺光的特点是

①对象的朝机面接受同等照度,对象各部分均得到同等程度的描绘;

②只能看到对象的受光面,看不到背光面和投影,故能隐蔽、掩饰对象凸凹不平的特点,不能表现粗燥表面质感;

③画面色调和影调的形成只靠对象自身色阶区分,画面层次平淡,缺乏光影变化,但亮的对象具有暗的轮廓形式;

④画面色彩缺乏明度变化,如要表现景物色彩的艳丽多彩,这是最好的照明形式。比如拍摄中国戏曲片,多用这种照明,形成平涂色彩效果。用散射光及多灯照明均可形成顺光照明效果。在拍摄高调画面时顺光作主光用。在主

副光处理中做副光用。

2.顺侧光照明顺侧光亦称正侧光,指和摄像机光轴成45度左右的光线照明。是摄影、摄像常用的主光形式。这种照明形

式能使对象产生明多暗少的明暗变化,故能较好地表现被摄对象的立体感和质感,能比较好地表现出画面

的层次。

3.侧光照明

侧光照明指光源方向和摄像机光轴成90度的照明形式。其照明特点是被照明对象明暗各半。五种调子明显:高光、亮、暗、次暗及明暗交界线。画面层次丰富,立体感强。使用侧光要注意光比,光比不能太大,要控制在摄像允许的范围之内,照明人物,避免阴阳脸,表现有个性的人物常用侧光,比如《香魂女》中女主人公大多用侧光照明。侧光照明对粗糙表面质地能很好地表现出来。

4.侧逆光照明

侧逆光又称后侧光、反侧光,是指光源方向和摄像机光轴成130度左右的照明形式。其特点是被照明对象成明少暗多的照明效果。对象被照明的一侧有一条状的亮斑,能很好地表现被摄对象的立体感,层次丰富。在外景摄录中,这种照明能较好地表现大气透视效果。在拍摄人物中近景和特写时,有时作主光用,有时作修饰光用。要根据侧逆光的用途确定光比,避免人物脸部大面积过暗,只有一亮线。侧逆光照明具有很强空间感,画面调子丰富,生动活泼。

5.逆光照明

光源方向基本上对着摄像机的照明称逆光照明。逆光照明看不到对象的受光面,只能看到对像的亮轮廓,所以也称为轮廊光。在摄像造型中,逆光能使主体和背景分离,从而得到突出。在环境造型中可以加大空气透视效果,使空间感加强。

6.顶光照明

来自被摄对象顶部的照明,称顶光照明。顶光照明景物水平面亮于垂直面。在顶光下拍摄人物近景特写会得到反常的照明效果:人物前额亮,眼窝黑,鼻梁亮,颧骨突出,两腮有阴影呈骷髅状。传统用光一般不用顶光拍近景,特写。但如果运用辅助光提高阴影亮度,缩小光比,冲淡顶光的骷髅效果,也可得到较好的效果。现代用光有人认为顶光是表现时间的真实光线。在一些场合不避回它的丑化形象的效果。

7.脚光照明

光源低于人的头部,由下往上照明人物称为脚光照明。在人物前面称前脚光,投影朝上,和顶光一样产生不正常的造型效果。在影视摄影中,常用此来表现画面中特定的光源效果:如油灯、台灯、篝火效果等。有时也用来刻画特殊情绪的人物形象或丑化人物形象。

30、按光的造型作用分类

主光:又称塑型光,是用以塑造人物形象和环境的主要光线。主光源于环境的主要光源,各种方向的光源,包括正面光、侧面光、侧逆光、逆光、顶光和脚光都可以做主光。主光对画面影调、色调和气氛起决定作用。主光又是曝光的依据。在外景的拍摄中太阳直射光即为主光。阴天时天空光即为主光。主光对被摄对象的立体形状、空间形态、质地的表现起决定作用。内景中透过窗户的光即为主光。主光的特点是有明确的方向性。能显示出光线性质,主光如是直射光将产生明显投影。主光的亮度仅次于轮廓光。

副光:又称辅助光,是补充主光照明的光线。用于照明被摄对象的阴影部分,使

对象亮度得到平衡,以帮助主光造型。副光一般用散射光,副光照明不能形成投影。外界晴天拍摄,太阳光是主光,天空光和地面反射光就是副光。在室内拍摄,门窗投入的光线是主光,墙壁、天花板、家俱等反射光即为副光,副光色度由天空光和地面反射光决定。主光和副光的亮度比叫做光比。晴天太阳光和天空光光比太大,在拍摄人物近景特写时经常使用人工光进行辅助,以形成合适的光比。光比是形成影调反差的主要因素。在影视照明中,一般是先确定主光之后,再调整副光。其运用原则是不能亮于或等于主光。副光照明的阴影部分应保持阴影的性质,并使暗部有一定层次。

轮廓光:是相对摄像机方向照射的光线,是逆光效果。轮廊光起勾划被摄对象轮廊的作用。当主体和背景影调重叠的情况下,(比如主体暗,背景亦暗),轮廊光起分离主体和背景的作用。在用人工光照明中轮廊光经常和主光副光配合使用,使画面影调层次富于变化,增加画面形式美感。

环境光:环境光是对剧中人物生活环境照明的光线。多指内景和实景的人工光线而言,是天片光、后景光、前景光以及大型的陈设道具光的总和。环境光的处理对美术师提供的环境进行再创作。其主要作用是:

A、营造环境光线效果,比如阴、晴、日、夜、黄昏、黎明等;

B、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季节;

C、烘托主体、突出主体,不使主体淹没在背景之中;

D、营造环境气氛。

修饰光:又称装饰光,指修饰被摄对象某一细部的光线。例如人物的服装光、眼神光、头发、面部细部以及用于场景某一细部的光线。用修饰光的目的是用来美化被摄对象。用法比较自由,可以从各种角度进行照明。一般用于较小的灯具,运用修饰光不能显示出痕迹,不能破坏整体照明效果。前苏联早期影片用的较多,现代摄影和摄像虽然没有全然放弃,但一般用的比较少。

以上五种光,即主、副、轮廊、环境和修饰光是早期电影摄影中常用的五种光线。随着纪实风格的兴起,有人把这五种光线的用光方法贬为"五光俱全"的用光方法。把用五光进行照明处理者讽为保守者。其实,五种光的用光方法,只是一种方法,一种技巧。技巧是没有新、旧、优、劣之区分的。一种新的技巧出现只是丰富了造型手段,而不是对传统技巧的全面否定。自然真实的用光方法,追求生活中真实光效的再现,使艺术更加真实,更加逼近生活,这是应当肯定的。但完全废弃五光的用光方法,也是极端的做法。一见到五光用光法就指手划脚,被贬为陈旧的用光法大可不必。关键在于是否用的恰当,是否有光源根据。五光用光法作为一种用光技巧是不能废弃的。但又不能做为一种唯一的用光模式。要用的真,用得巧,比如用轮廓光要有光源根据,修饰光不露痕迹。五光所以不能废弃还有一个理由就是生活中的确存在着五光照明的情况,若否定了五光,像"光比""亮度间隔"等专业术语都会无从讲起。

按光线照明观念和效果分类

按影视用光观念和效果可分为自然光效和戏剧光效两种。

31、戏剧光效

是一种用光方法,也是一种用光观念。这种用光方法强调人物形象的塑造,环境气氛的渲染,注重用光揭示人物的内心情绪以及用光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是运用光线手段,实现特定的戏剧、绘画造型意图的用光方法。它是由舞台照明演变而来,它的美学标准是以戏剧美、绘画美为尺度,它的产生和情节电影、明星制以及黑白片的历史有密切联系。情节电影要求用光来表现戏剧时间和气氛。如

好莱坞的明星制的确立,为了招引观众,制片商十分重视漂亮演员,演员有权指定摄影师,而摄影师必须把演员拍的漂亮才能保住饭碗。因此,人物肖像光、环境光处理形成了规范化、风格化,追求画面精美华丽,用光技巧娴熟。

戏剧光效用光方法对世界电影、电视用光影响较深,特别是对我国电影、电视摄影(像)影响很深(主要指故事片)。

戏剧光效有如下明显特征:

(1)用光的风格化和假定性,不拘泥于光线是否真实合理,可用假定光源,精于用光技术的规范化,十分注意光的造型效果和对人物的美化。五光俱全的布光法,追求画面的锐目感;

(2)善于利用轮廊光,常用光来弥补演员脸型的缺陷,追求用光美化人物形象;

(3)真实性有一定限度,仅仅注意主光方向的真实,不讲究真实再现光源亮度关系和光源的性质再现。当环境光对人物不利时使用假定光源,不考虑环境光对人物光的制约作用。是一种夸张性用光方法。

32、自然光效

指的是一种带有纪实美的用光方法。其实质是增强用光的真实感。即根据剧本提供的日、夜、黄昏、黎明、阴雨、晴天等时间条件,经照明手段加工,如实地再现真实自然的光线效果。不能把阴天拍成晴天效果,真实再现光源性质、亮度关系、色彩关系。自然光效是真实自然、纪实性的用光方法。这是当前影视艺术用光的主流。自然光效具有以下明显特征:

1.光效逼真,附合人们在生活中看到的光线效果。油灯像油灯、电灯像电灯。室内自然光附合自身的照明规律;

2.拍内景不用假定光源,拍外景使用辅助光时以再现室外自然光三种形态为依据。

3.多用自然光,不用五光俱全的照明方法。画面中尽量不露人工光痕迹。

33、影调和色调

摄影中所说的调子,是影调与色调的统称。摄影画面,如果是黑白的,只有影调的变化,而没有色调的变化;倘若它是彩色的,则既有影调的变化,又有色调的变化。

影调和色调是构成图像的元素。从造型角度讲影调是指画面的黑白倾向,色调也是一种倾向,是以一种色彩为主导形成的一种色彩倾向。从影调方面来说,可以有高调、低调、中间调。软调、硬调这几种表现形式;倘若从色调的构成来说,又可以是暖调的、冷调的、对比的、和谐的、重彩的、淡彩的等等。这些不同的影调和色调,影响着给观众的总的视觉印象,从而也影响观众的思想情感。

影调是物体结构、色彩、光线效果的客观再现,也是摄影师创作意图、表现手段运用的结果,光线构成、拍摄角度、取景范围的选择,都直接影响影调的构成。

影调和色调构成画面调子。电视节目处理色调影调是以场景、段落或整个作品为单位进行的,不能一个镜头一个调子。这是由电视画面的特点所决定的。 1、画面调子的划分①从明暗分布上可划分为:

高调(也称明调、亮调、淡调、轻调) 以浅灰、白色以及亮度等级偏高的色彩为主构成的画面,称为高调画面。高调画面在构成上必须有少量的暗色或亮度等级低的色彩,以便使亮调更为突出,亮调也要有层次,否则画面像曝光过度的效果。高调的拍摄:亮背景,亮主体,散射光或顺光照明是获得高调画面的必要条件。高调画面构成的情节段落多用于表现特定的心理情绪。如幻觉、梦境、

数据库系统基础教程(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Database Systems: The Complete Book Solutions for Chapter 2 Solutions for Section 2.1 Exercise 2.1.1 The E/R Diagram. Exercise 2.1.8(a) The E/R Diagram Kobvxybz Solutions for Section 2.2 Exercise 2.2.1 The Addresses entity set is nothing but a single address, so we would prefer to make address an attribute of Customers. Were the bank to record several addresses for a customer, then it might make sense to have an Addresses entity set and make Lives-at a many-many relationship. The Acct-Sets entity set is useless. Each customer has a unique account set containing his or her accounts. However, relating customers directly to their accounts in a many-many relationship conveys the same information and eliminates the account-set concept altogether. Solutions for Section 2.3 Exercise 2.3.1(a) Keys ssNo and number are appropriate for Customers and Accounts, respectively. Also, we think it does not make sense for an account to be related to zero customers, so we should round the edge connecting Owns to Customers. It does not seem inappropriate to have a customer with 0 accounts;

摄影基础知识-考试题

第一题:填空题.〔共十小题,每小题三分、共计三十分〕 1.一幅摄影作品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 2.装配在镜头中间,由几片金属片组成的,用来控制镜头进 光量的装置称为_________。 3.无论是在胶片摄影时代还是目前的数码摄影时代,全画幅 相机的感光元件的尺寸为____ mm ×___mm 。 4.摄影术的基本原理来自小孔成像这种光学现象。小孔成像 的光学现象在古代东西方都已经被发现了。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家_______的著作《_______》中就已经有关于小孔成像的文字记载。 5.达盖尔在法兰西学院公布了他的发明,一般而言,摄影史以达盖尔公布发明 _____年 ___月___日为摄影术发明之年。 6. _________是能在很短时间内发出很强的光线,是照相机感光的摄影配件。 7.______是指感光材料对光线的敏感程度。常见的感光度参数:ISO100 200 400 800 1600 3200 6400等。当然有的专业数码相机会有ISO 50的出现。 8.____________ 是一种曝光控制方式,一般常见在±2-3EV左右,如果环境光源偏暗,即可增加曝光值(如调整为+1EV、+2EV)以突显画面的清晰度。就是有意识地变更相机自动演算出的“合适”曝光参数,让照片更明亮或者更昏暗

的拍摄手法。 9.“不管在任何光源下,都能将白色物体还原为白色”,对在特定光源下拍摄时出现的偏色现象,通过加强对应的补色来进行补偿,这种设置被称为_________。 10.在晴朗的天气里,阳光没有经过任何遮挡直接照射到被摄体,被摄体受光的一面就会产生明亮的影调,而不直接受光的一面则会形成明显的阴影,这种光线被称为_______。 第二题:选择题〔共十小题,每小题二分,共计二十分〕 11.下列选项中哪个不是快门的种类〔〕。 A.电子快门 B.机械快门 C.自动快门 D.手控快门、 12. 下面选项中哪个选项不是我们常见的测光模式〔〕。 A.评价测光 B .局部测光 C. 点测光 D. 自动测光 13.影响景深的因素不包括〔〕。 A.焦距 B. 物距 C. 快门 D. 光圈 14.下列对焦模式中不属于自动对焦方式的是〔〕。 A. 单次自动对焦模式 B. 人工智能自动对焦模式 C. 跟踪对焦模式 D. 多次自动对焦模式 15.下列选项中属于长焦镜头的是〔〕。 A. 35mm 定焦镜头 B.24~70mm变焦镜头 C. 300mm 定焦镜头 D.800mm 定焦镜头 16.在拍摄中,以成年人的身体为例,画面截取被摄者膝盖

计算机基础word练习题

样文1 操作系统是最底层的系统软件,是对硬件系统的首次扩充,也是其他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能够在计算机上运行的基础。 操作系统实际上是一组程序,它能对计算机系统中的软/硬件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为用户提供一个使用计算机的工作环境,起到用户和计算机之间的接口作用。 常见的操作系统 DOS OS/2 Netware Windows UNIX Linux 机器语言是面向机器的语言,即对于不同的计算机硬件(主要是微处理器)有不同的机器语言。人们一般也称它为第一代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执行效率比较高,能充分发挥计算机的性能。 机器语言计算机最底层的计算机语言。计算机能直接识别和执行的语言是机器语言源程序,它是用直接与计算机打交道的机器指令表达的。用机器语言编写的程序读、写都非常麻烦,容易出现错误,缺乏通用性。 练习1 1.将第一段落的文字放大到原来的140%。将第一段落的字体设为楷体、字号小四,添 加“删除线”效果。 2.在第一段落末尾输入:【重点】 3.在页面设置中将纸张大小设为A4,页面的上、下边距均设为2厘米。 4.将第二段落的行间距设为固定值17磅。将第二段落的最后一句话位置降低3磅。 将第二段落分成三栏,加分隔线。 5.将第三段落设置为首字下沉3行,首字的字体为楷体。 6.为第四到第九段落文字添加项目符号,符号的字符任选,颜色为绿色。 7.将第十段落添加“阴影”边框,颜色为蓝色,应用范围为段落。 8.为第十一段落添加底纹,底纹图案的样式为“浅色横线”,应用范围为段落。 9.利用“查找替换”功能将样文区中所有的加粗文字带下划线,下划线颜色为绿色。 10.用文字“操作系统”做页眉,页眉右对齐。 11.文字后插入5行3列表格,在第一个单元格中输入“姓名”,将表格行高设为1厘 米。 12.在样文1后面插入分页符。 13.

数据库系统基础讲义第15讲关系模式设计之规范化形式

数据库系统之三 --数据建模与数据库设计 课程1:基本知识与关系模型 课程2:数据库语言-SQL 课程3:数据建模与数据库设计课程4: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技术数据库系统

第15讲关系模式设计之规范形式 Research Center on I ntelligent C omputing for E nterprises & S ervices, H arbin I nstitute of T echnology 战德臣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教学名师教育部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战德臣教授数据库的规范性设计需要分析数据库Table中的属性在取值方面有什么依存关系?数据库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数据库设计理论 ?数据依赖理论 ?关系范式理论 ?模式分解理论BCNF 3NF 2NF 1NF 4NF 5NF 函数依赖部分函数依赖/完全函数依赖传递函数依赖 多值依赖 联结依赖如何避免数据库的一致性问题—数据库的规范性设计无损连接分解保持依赖分解

战德臣教授基本内容 1. 关系的第1NF和第2NF 2. 关系的第3NF和Boyce-Codd NF 3. 多值依赖及其公理定理 4. 关系的第4NF 重点与难点 ●一组概念:1NF, 2NF, 3NF, BCNF, 4NF;多值依赖 ●熟练应用数据库设计的规范化形式,判断数据库设计的正确性及可 能存在的问题

关系的第1范式和第2范式 Research Center on I ntelligent C omputing for E nterprises & S ervices, H arbin I nstitute of T echnology 战德臣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教学名师教育部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摄影基础知识题库

一、填空: 1.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墨子)在(《墨经》)一书中提出的。 2. (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摄影术。 3. 黑白相纸按用途可分(印相纸),(放大纸)。 4. 在画面影调中占主要地位的影调是(基调)。 5. 纬度小光源强度(大)。 6. 海拔高光源强度(大)。 7. 景物的反射与吸收成(反比)。 8. 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9. 电子闪光灯发光的四大特性:发光强度特大,发光时间(极短)、发光色温与日光相同、发光性质为冷光。 10. 大口径镜头的优点可归纳为三点;便于在暗弱光线下拍摄,便于摄取较小的景深,便于使用(较高的快门)速度。 11. 相机的聚焦装置作用就是使景物在胶片上(清晰地结像)。 12. 镜头的种类主要包括标准镜头、广角镜头、望远镜头和、定焦镜头、(变焦)镜头。 13. 选择拍摄点应从三方面考虑:不同的摄距、不同的(方向)、不同的高度。 14. 遮光罩是加戴在(摄影镜头)前边的一个附件。 15. 摄影镜头的视角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焦距)的长短和(底片对角线)的长度。 16. 焦距(越长),视角(越小)。 17. 快门的主要作用(控制胶片的曝光时间);(控制被摄物体的清晰度)。 18. 强烈的斜、直射光进入镜头,会在底片上产生(耀斑)和(灰雾),使影像的(反差)和(清晰度)受到影响。 19. 民用数字相机既可以(照相)又可以(摄像)。 20. 数字相机是用各种类型的(存储卡)存储影像的。 21. 家用数字相机可以用(液晶)显示屏取景。 22. CCD或CMOS是数字相机的(影像传感器)。 23. 快门速度先决模式用(S Tv)来表示。 24. 光圈大,景深(小)。 25. 光圈小,景深(大)。 26. 自拍器主要用途是(自拍),或防止相机震动。 27. F/4光圈比F/5.6光圈大(一级)光圈。 28. 数字相机是不使用(胶卷)的相机。 29. 135单镜头反光相机主要由(机身),(镜头)两部分组成。 30. 马米亚RB67相机是(120)相机。 31. MACRO表示(微距)镜头。 32. 前景深(小于)后景深。 33. 摄影光源有(自然光)和(人造光)两种。 34. 透镜分为(平透镜)(凹透镜)(凸透镜)三种。 35. 焦距短,视角(大)。 36. 焦距长,视角(小)。 37. 光圈大,通光量(多)。 38. 相机内侧光系统,通过镜头的主要有(TTL)(TTL-OTF)通过取镜器的有(TTF)。 39. 用日光型胶片在灯光下拍摄会使色彩偏(红),偏(黄)产生(暖调)效果。 40. 正透镜是中间(厚)周边(薄)的透镜,起到使光线(汇聚)的作用。 41. (黄色)明度最高,(紫色)明度最低。

《摄影和摄像基础》试卷 答案

2016—2017学年《摄影和摄像基础》期末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选择题(25分) (单选题10分) 1、__A__是以表现被摄对象的全貌和它所处的环境为目的。 A全景 B中景 C远景 D近景 2、画面构图中最主要的__D__。 A抓特征 B力求简洁 C有色调对比 D以上都对 3、__C__就是表现画面中各种物体互相之间的空间关系或者位置关系。 A立体感 B景别 C透视 D视觉中心 4、同场景中要想主体比例大要用__D__。 A 标准 B 中焦 C 超广角 D中长焦 5、根据镜头视角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__A__。 A广角、标准、望远 B望远、广角、标准 C广角、标准、变焦 D以上都不对 6、动态构图的拍摄手法包括__B__。 A固定法和追随法 B扫描法和变焦法 C固定法和移动法 D以上都有 7、表现物体轮廓或者拍摄透明、半透明物体时最好用__D__光。 A自然光 B人造光 C侧光 D逆光 8、高调是指大面积的浅色调与小面积的深色调对比形成画面的基调,高调作品明朗、 轻快,给人优美、纯洁、轻柔之感,适合拍女性和儿童。拍摄高调作品一般采用以下方法__D__。 A采用前侧光和直射光照明,曝光减一档左右 B采用前侧光和直射光照明,曝光增一档左右 C采用顺光和柔和的散射光照明,曝光减一档左右 D采用顺光和柔和的散射光照明,曝光增一档左右 9、135相机的焦距是500MM的镜头是__D__镜头。 A 广角 B 标准 C 中长焦 D 长焦 10、主体离画面的地平线越高,拍摄角度越__A__。 A 低 B 高 C 不变 D 平行 (多选题10分):错选、少选不得分 11、关于主动式对焦和被动式对焦的优缺点,叙述错误的是__AB____。 A 主动式对焦耗能少,有利于小型化

《计算机基础知识》版电子书12页word

计算机基础 计算机是一种令人惊奇的机器,它能帮助用户执行许多不同的任务,无论用户想上网浏览、进行游戏,还是想看电影、完成工作,它都能从不同的方面来协助用户。计算机逐渐成为人们必备的工具之一。 也许会有人认为计算机十分复杂,并对它有着敬畏之心。其实,计算机就是一部机器,跟用户身边的电视机一样,它的复杂用户不必去了解,用户要做的只是去掌握它的使用方法。本章就从计算机基础知识出发,为用户展现一个真实的计算机,并为用户详细介绍Windows XP操作系统,为用户使用计算机打下基础。 本章学习要点: ?了解计算机的组成 ?认识组成计算机的硬件 ?理解计算机软件系统 ?初步掌握Windows XP使用

? 了解鼠标和快捷键操作 ? 了解基本的文件类型 ? 掌握Windows XP 窗口 ? 掌握自定义Windows XP 桌面 1.1 计算机系统 要了解计算机,首先要了解 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系统是由 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的。硬 件系统是计算机的物质基础,而 软件系统则是发挥计算机功能 的 关键,二者缺一不可。计算 机系统组成如图1-1所示。 1.1.1 硬件系统 硬件是组成计算机的各种物 理设备,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中央处理器、存储设备等,总的来说,可以 把一台计算机分为 主机和外部设备,如图1-2所示 为一台完整的计算机。 1.输入设备 输入设备可以将外部信息 (如文字、数字、声音、图像、 程序、指令等)转变为数据输入 到计算机中,以便进行加工、处理。输入设备是用户和计算机系 统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主要装置之一。键盘、鼠标、摄像头、扫描仪、光笔、手写输入板、游戏杆、语音输入装置等都属于输入设备,如图1-3所示。 键盘 鼠标和摄像头 扫描仪 图1-3 计算机常见输入设备 图1-1 计算机系统组成示意图 图1-2 一台完整的计算机

摄影摄像基础知识

一、摄影 摄影有两种含义: 一是指摄制人员。摄制人员是一部电影造型艺术的体现者。一部电影——全体创作人员的劳动结晶,都是通过摄影人员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拍摄出来的。他与导演一起进行“创作”,也就是说,作为一个摄影人员,职责就是在导演的创作思想指导下,用摄影手段、技巧去实现导演的创作意图和艺术构思。 二是用电影摄影机摄取景物影像的过程。通常包括三个步骤: 首先使景物形态通过透镜在感光片上曝光,构成潜影; 其次将曝光后的感光片经显影和定影等化学处理,得到明暗程度与景物相反或色彩与景物互成补色的负象,即底片; 最后,使另一感光片通过底片曝光,再经显影和定影等化学处理而得到明暗程度或色彩与被摄景物一致的正象,即透明正片。也有使用反转感光片拍摄的,经过显影和定影等化学处理,直接得到透明正片。 二、摄像 摄像有两种含义: 一指摄像人员。摄像人员是一部电视教材造型艺术的体现者。其职责是在导演创作思想指导下,用摄像手段、技巧去实现导演的创作意图和艺术构思。 另外,指用电视摄像机摄取景物影像的过程。 三、录像 录像有两种含义:指使用录像机的人员。 将电视摄像机摄取的景物影像用录像机记录在录像磁带上的过程。 四、曝光 感光材料受光作用的过程。曝光量的大小取决于感光材料受光的照度与曝光时间,即:曝光量= 照度×时间。照度可用光圈大小来调节,曝光时间可用遮光器(铱烀庞)速度来控制。电影摄影机中的胶片是恒速连续运转的,一般除使用光圈外,有时也配合使用装在机身内部的俗称乙蹲影逵的遮光器的开角度大小调节曝光量。 1.曝光点 电影底片上获得中级密度的景物亮度控制点,也是曝光组合选择的基准点。在电影生产

数据库系统讲义 (1)

数据库系统原理 第一节数据库系统概述 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三个发展阶段。 一、数据库基本概念 1.数据(Data)是数据库系统中存储的基本对象,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包括文字、图形、图像、流媒体信息等。 2.数据库(DB)是存放数据的仓库,是长期存放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扩展性,可被用户所共享。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的数据管理软件,如Oracle、DB2.Access等。其功能包括: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 4.数据库系统(DBS)是指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数据库用户构成。 【要点】 1.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和英文缩写。 2.DBMS的功能:数据定义功能(DDL)、数据操纵功能(DML)、数据库的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 3.DBS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数据库用户构成。 4.数据库技术主要解决数据共享的问题,DBMS是系统软件。 【例题·单选题】(2010年×省信用社招聘考试真题)下面关于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操作系统之间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操作系统可以调用数据库管理系统 B.互不调用 C.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调用操作系统 D.可以相互调用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硬件和操作系统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技术资源,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调用操作系统。二、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计算机基础 Word和Excel 题目

前言 在当今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以一种文化形态渗入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并成为衡量一个社会现代化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在这种情况下,广大教师作为社会文明的传播者和现代化人才的培养者,他们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运用以及相关素质的状况,不仅关系到下一代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目前,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能力尚处于一个较低水平,有些教师虽然进行了初步的计算机知识培训,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但由于所学知识的针对性较差,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实践,以致学用脱节。毫无疑问,要尽快改变这种现状就应该在近阶段提高广大教师的素质。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现代化教学过程中用途最广,并将逐步成为教师在教学中的得力工具。长期以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课件大多由计算机专业人员制作开发,而在教学中最有发言权的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却没有发挥出来。事实上,教师应成为开发和应用教学辅助软件的主要力量,没有教师参与开发和使用辅助教学软件,计算机在教育领域中的作用不可能真正发挥出来。有关专家对目前教学软件状况所作的“数量不少,缺乏精品,实用性差”的评价 第二个文件 从计算机文化到信息素养 人们在计算机发展的早期就已认识到计算机是处理信息的强有力的工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必将进入信息社会。为了适应信息社会需要,基础教育应该培养一种具有计算机文化的现代文明人。对计算机文化含义的不同理解,导致了以不同方式开设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综观我国多年来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变化,可以非常清晰地划分

为两个阶段:80年代的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阶段及现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阶段。这与国外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情况基本一致。 由于程序设计在计算机科学中的特殊地位,在计算机基础教育发展的早期,程序设计一度被认为是计算机文化的核心。前苏联的计算机教育学家叶尔肖夫在1981年在瑞士洛桑举行的第三届世界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上所作的著名报告“程序设计——第二文化”中提出了人类生活在一个“程序设计的世界”的看法。一时间,在世界范围掀起了程序设计热。我国在这一阶段是以BASIC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为特征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与BASIC语言或程序设计语言在当时几乎成为同义语。潭浩强先生的《BASIC语言》也因此一举成为我国图书发行史上的第一畅销书。不能否认,当时的“BASIC热”对推动我国计算机普及教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当时的计算机水平也只能进行单一的程序设计工作。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将程序设计作为计算机文化的核心而要求人人都必须掌握毫无疑问是非常片面的,它夸大了程序设计对社会普通人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其负面影响也是不小的。 计算机文化发展的第二阶段则要比第一阶段在认识上更全面、更理智。这一阶段,是以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如操作系统、汉字输入、文字信息处理、数据库及简单的程序设计为核心的。这一阶段的特征是把计算机作为人们处理日常信息(如文字处理、数据统计等)的工具来掌握,而不再认为掌握计算机与掌握数学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不再认为程序设计等同于使用计算机。这种观念的改变,使得人们对计算机的认识更具体与全面,而不再对其充满“神秘”的色彩。不过,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是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与误区,主要是没有完全摆脱“计算机专业思想”的束缚,把许多计算机科学的专业思想试图灌输给非计算机专业人员或初学者。 九十年代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Internet在全球的广泛普及与高速发展,信息社会的来临不再是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的预言那样的将来,而是真真切切的现实。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也与日俱增。面对这种形势,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再一次被提出。这次人们的眼光应该放得更远、视线应该更开阔。以“超媒体文化”与“计算机网络文化”为特征、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计算机文化观已逐渐形成。为了能更精确地描述这一代计算机文化观的本质,一般将其称为“信息素养”或者“信息文化”。 我们知道,信息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动力之一,与物质、能量一起共同对人类社会产生影响。“信息运用能力”将是21世纪每一个公民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基本素质,这一点已经成为共识。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已经先走了一步。如日本早在1986年4月就提出了“信息运用能力”的概念,并制定了信息教育的三个基本目标(1)信息运用的实践能力;(2)对信息的科学理解;(3)参与信息社会的态度。还分别规定了小学、初中及高中阶段对信息教育的实施方案。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纷纷作出反应,修订基础教育的教学大纲及培养目标,编写教材,培训师资等。因为,这是关系到一个国家能否在未来的信息社会中立足与领先的大事,因此,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我国也已着手这方面的工作。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信息教育将成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也将在各级教育教学中普及。 第三个文件

摄影入门所有基础知识

摄影入门的所有基础知识 第一课: 数码相机光圈、快门解释及应用 光圈: 光圈的大小是相机镜头中控制光线的参数。说得直白一些,光圈的大小将决定光线穿过镜头的强弱。因此大家可以很容易地想像到,光圈越大其透过镜头投影到数码相机感光器上的光线也就越强,反之则越弱。那么它的大小也将直接影响到我们拍摄出的数码照片的成像质量。比如在快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光圈越大则相片越亮,假如光圈过大的话,则会出现曝光过度的情况。无论对于传统相机还是数码相机,光圈都使用字母“f”来表示,而光圈中心孔径的大小则用相应的数值来表示,即“f+数值”。在使用中,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光圈的数值越小,代表光圈的孔径越大,进光量越多,反之则进光量越少。所以,通常在拍摄时所说的“加大光圈”是指把光圈的数值调小,将光孔加大的意思。比如从f 5.6调大一级到f4、或更大一级的f2.8等。 光圈从关闭到打开的差异,以及使用不同光圈数值所对光圈大小产生的影响。从图左上至右下分别是光圈处于关闭、f11、f8及f4不同状态下的光圈大小。由此,我们也可以理解光圈越大,投影到数码相机感光器上的光线也就越强的道理。 快门: 快门的速度也是拍摄照片时控制曝光时间长短的参数。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们也可以把快门说成是让相机保持当前设定光圈大小的控制时间。对于快门速度的表示方法,也是使用相应的数字来进行设定,比如1/4秒、1/60秒等。它们分别表示让当前设定的光圈孔径大小保持1/30秒、1/60秒的时间。因此,大家也从中不难看出,使用不同的快门参数来保持单位光圈孔径的时间长短,也同样可以控制拍摄时的进光量,即曝光度。而上面提到的1/30秒便是1/60秒的两倍时间,而此时它们通过单位光圈孔径的光量也是成两倍的关系,那么反过来1/30秒则是1/15秒的二分之一时间,通过单位光圈孔径的光量则将会缩减一半。 在实际拍摄中,我们可以通过对快门速度的调节来实现不同的效果,比如看起来流动的“车河”或凝固的水滴等,它们便分别是使用慢速快门和高(快)速快门来实现的。当然,在使用时还要注意快门与光圈的合理配合,这点我们以后将要向大家重点介绍的。 下面讲一下在实际应用中应该如何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来更好地达到照片

计算机基础知识-Word-文档

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基础 第一章计算机概述第二章 WINDOWS操作系统 第三章 WORD20 第四章 EXCLE2000 第五章 PowerPoint2000 第六章计算机网络基础 第七章网页第八章信息安全 第一章计算机概述 §1.1 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1.2 计算机的组成 - 硬件 §1.3计算机的数据处理方式§1.4 计算机软件§1.5 计算机安装与维护 1.1 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 一、ABOUT COMPUTER … 二、计算机的发展 三、多媒体计算机 1.1 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 ABOUT COMPUTER … ●计算机是一种按程序高速、自动处理信息的现代化电子设备 ●自1946年2月世界第一台计算机诞生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 ●随着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信息的交流和传播起了质的变化,产生了相对于人类传 统文化(哲学、自然科学、数学等)的第二文化—计算机文化。 ●计算机能干什么? §1.1 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 ABOUT COMPUTER … 学习、办公、娱乐、设计、排版、金融、炒股、医疗、购物、通讯…… 信息社会的主要特征 1. 信息处理能力倍增 2. 信息网络成为社会活动中心 3. 信息的速传使人类互相间时空“缩短” 4. 信息产业称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5. 科技人员成为重要的社会阶层,而对科技的投入相对增加 第一台计算机ENIAC 1946年2月,诞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 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 1900个电子管,重30t,占地约167m2 运算速度5000次/秒,只能存储20个字长为10位的十进制数,不能存储程序 第一台计算机不具备现代计算机的主要原理特征: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1.1 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 计算机的发展 B 最早的有存储功能的计算机: 1946~1950 EDVAC 美国冯· 诺依曼 ★1947~1949 EDSAC 英国剑桥大学维尔克斯 (EDSAC是第一台存储程序式计算机) 1946年,冯·诺依曼首次提出了电子计算机中存储程序的概念(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并提出了计算机的基本构造—存储器、计算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计算机的发展 C

数据库系统基础教程第八章答案

Section 1 Exercise 8.1.1 a) CREATE VIEW RichExec AS SELECT * FROM MovieExec WHERE netWorth >= 10000000; b) CREATE VIEW StudioPres (name, address, cert#) AS SELECT https://www.360docs.net/doc/155396360.html,, MovieExec.address, MovieExec.cert# FROM MovieExec, Studio WHERE MovieExec.cert# = Studio.presC#; c) CREATE VIEW ExecutiveStar (name, address, gender, birthdate, cert#, netWorth) AS SELECT https://www.360docs.net/doc/155396360.html,, star.address, star.gender, star.birthdate, exec.cert#, https://www.360docs.net/doc/155396360.html,Worth FROM MovieStar star, MovieExec exec WHERE https://www.360docs.net/doc/155396360.html, = https://www.360docs.net/doc/155396360.html, AND star.address = exec.address; Exercise 8.1.2 a) SELECT name from ExecutiveStar WHERE gender = ‘f’; b) SELECT https://www.360docs.net/doc/155396360.html, from RichExec, StudioPres where https://www.360docs.net/doc/155396360.html, = https://www.360docs.net/doc/155396360.html,; c) SELECT https://www.360docs.net/doc/155396360.html, from ExecutiveStar, StudioPres WHERE https://www.360docs.net/doc/155396360.html,Worth >= 50000000 AND StudioPres.cert# = RichExec.cert#; Section 2 Exercise 8.2.1 The views RichExec and StudioPres are updatable; however, the StudioPres view needs to be created with a subquery. CREATE VIEW StudioPres (name, address, cert#) AS SELECT https://www.360docs.net/doc/155396360.html,, MovieExec.address, MovieExec.cert# FROM MovieExec WHERE MovieExec.cert# IN (SELECT presCt# from Studio); Exercise 8.2.2 a) Yes, the view is updatable. b)

计算机基础word2010上机操作

实验1 Word 2010文档编辑与排版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Word文档的建立、保存与打开方法 2.熟练掌握文本的输入方法,以及样式和表格的设置 3.熟练掌握文本编辑过程中的插入、删除、修改、移动、复制、粘贴等操作 4.掌握Word文档的字符、段落、页面格式的设置方法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 1.熟悉Word的工作界面和各个组成部分 (1)启动Word认识Word的工作界面,熟悉各组成部分。观察浏览一下标题栏,各项菜单项、工具按钮、视图方式、状态栏及右侧的任务窗口等,建立初 步的感性认识。 (2)熟悉Word的个性化菜单。所谓个性化是指仅将用户常用的菜单命令项优先显现出来,其余暂时隐藏,方便用户工作。 单击主窗口上某一主菜单项,如“文件”,注意到其下拉菜单结尾处的向下 双箭头按钮,鼠标指向它便会展开整个菜单。 (3)Word的工作界面基本是稳定的,用户也可以显示或隐藏某些部分,例如工具栏、命令按钮等。 2.建立与保存文档 (1)启动Word2010后,利用你熟悉的某种汉字输入法,在Word文档中输入下面的文字内容(段首暂不要空格)

说明:在我们输入文本之前,可以先花少许时间先浏览一下,寻找出现次数较多的词组,如,本段文本中的“Word”,输入时用一个文中不会出现的符号(如“#”)暂代之,输入完成后,利用“编辑|替换”命令,再以Word替换“#”。显然,这是一种有效的输入技巧。 (2)以“姓名1.doc”为文件名保存在“E:\专业+姓名”文件夹中,然后关闭该文档。 说明:当我们第一次保存文件时,Word默认的保存位置是“C:\我的文档” 文件夹。 3.打开文档进行编辑 (1)打开建立的“姓名1.doc”文档,在最前面插入一行标题文字“字处理软件概述”; 然后在两段之间再插入小标题“1.字处理软件的发展:”。 【提示】要在文档的最前面插入标题,只要将光标定位到最前面,按Enter键就可 插入新空行,然后输入要插入的标题。 (2)将文档分成三段,使“最早较有影响······杰出代表。”、“1982年……声音与一体”,各为一段;然后将正文的第一段复制到文档的最后;将“微软”替换为 “Microsoft”。 说明:在编辑文本时,为了实现快速编辑,经常要查找文本中的内容,往往还要对 某些相同的内容批量替换,或者是快速定位到文档中指定的位置,这些操作都是通 过“开始”菜单下的三条命令实现的:查找、替换、定位。

摄像-镜头语言的基本知识

镜头语言的基本知识 一、电影、电视的景别 景别,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 一般分为: 一、根据景距的变化分类 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一说为半远景)三个层次。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遭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中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近景: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特写:指摄影、摄像机在很近距离内摄取对象。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为取景参照,突出强调人体的某个局部,或相应的物件细节、景物细节等。 大特写:又称“细部特写”,指突出头像的局部,或身体、物体的某一细部,如眉毛、眼睛、枪栓、板机等。 二、摄影、摄像机的运动(拍摄方式) 推:即推拍、推镜头,指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前的运动拍摄,取景范围由大变 小,分快推、慢推、猛推,与变焦距推拍存在本质的区别。 拉: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后的拉摄运动,取景范围由小变大,也可分为慢拉、快拉、猛拉。摇:指摄影、摄像机位置不动,机身依托于三角架上的底盘作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使观众如同站在原地环顾、打量周围的人或事物。移:又称移动拍摄。从广义说,运动拍摄的各种方式都为移动拍摄。但在通常的意义上,移动拍摄专指把摄影、摄像机安放在运载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动中拍摄对象。移拍与摇拍结合可以形成摇移拍摄方式。 跟:指跟踪拍摄。跟移是一种,还有跟摇、跟推、跟拉、跟升、跟降等,即将跟摄与拉、摇、移、升、降等20多种拍摄方法结合在一起,同时进行。总之,跟拍的手法灵活多样,它使观众的眼睛始终盯牢在被跟摄人体、物体上。升:上升摄影、摄像。降:下降摄影、摄像。 俯:俯拍,常用于宏观地展现环境、场合的整体面貌。仰:仰拍,常带有高大、庄严的意味。 甩:甩镜头,也即扫摇镜头,指从一个被摄体甩向另一个被摄体,表现急剧的变化,作为场景变换的手段时不露剪辑的痕迹。 悬:悬空拍摄,有时还包括空中拍摄。它有广阔的表现力。空:亦称空镜头、景物镜头,指没有剧中角色(不管是人还是相关动物)的纯景物镜头。切:转换镜头的统称。任何一个镜头的剪接,都是一次“切”。 综:指综合拍摄,又称综合镜头。它是将推、拉、摇、移、跟、升、降、俯、仰、旋、甩、悬、空等拍摄方法中的几种结合在一个镜头里进行拍摄。短:指

基础摄影的知识点

基础摄影知识点--复习题纲 1、摄影术诞生时间;(1839年由巴黎的达盖尔发明) 2、机背取景式照相机;机背取景照相机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作者对风光摄影的理解,充分体现对图片最终效果的控制。从镜头的应用、变形的处理、景深的控制,到胶片的选择,取景控制,以致图片的最终效果 3、直视取景式照相机;它是35mm相机最早的样式,该相机也象旁视相机一样,通过取景窗进行对焦,虽然会产生视差,但是它也能象单反相机那样更换镜头。 4、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它采用双镜头结构,两个镜头上下排列,固定在镜头架上,上面的镜头用于取景,下面的镜头用于拍摄。观察被摄体时,必须竖起遮光罩,俯视照相机。 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利用同一个镜头进行取景和拍摄 6、数码照相机;是一种利用电子传感器把光学影像转换成电子数据的照相机。按用途分为:单反相机,卡片相机,长焦相机和家用相机等。 7、镜头;透镜单元组成的整体 8、光圈;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 9、光圈系数;光圈系数即"相对孔径"的倒数。控制镜头进光量,需要由镜头所谓"孔径光阑"来控制 10、快门;照相机常见快门速度分别为:1/1000、1/500、1/250、1/125、l/60、/30、1/15、1/8、1/4、1/2和1秒; 11、B门或T门;相机的B门和T门是一种能够进行长时间曝光的功能,利用该功能够获得长达几秒、几分钟甚至几小时的曝光,是天体摄影、烟花夜景拍摄必备的一种快门功能 12、取景器;摄影者可以通过取景器观察影像,对焦和构图。 13、正确的持相机姿势; 14、焦距与影像放大率,镜头焦距与影像放大率成正比关系; 15、焦距与透视的关系; 16、镜头口径;又称有效口径,有效孔径,表示镜头的最大进光量,也就是镜头的最大光圈。 17、定焦镜头;定焦镜头(prime lens)特指只有一个固定焦距的镜头,只有一个焦段,或者说只有一个视野。定焦镜头没有变焦功能。 18、标准镜头;标准镜头通常是指焦距在40至55毫米之间的摄影镜头,标准镜头所表现的景物的透视与目视比较接近。它是所有镜头中最基本的一种摄影镜头。 19、广角和鱼眼镜头;(鱼眼:一种焦距极短并且视角接近或等于180度的镜头;广角镜头是一种焦距短于标准镜头、视角大于标准镜头、焦距长于鱼眼镜头、视角小于鱼眼镜头的摄影镜广角镜头。 20、远摄和超远摄镜头;远摄与超远摄镜头是指焦距长于、视角小于标准镜头的镜头。对于135相机,焦距在200mm左右、视角在12°左右的称为"远摄镜头";焦距在300mm以上、视角在8°以下的称为"超远摄镜头"。 远摄镜头的焦距 21、变焦镜头;(可在一定范围内对焦距进行调节的镜头) 22、微距镜头;(一种非常接近被摄物体进行聚焦的镜头,成像与物体本身大致相似,复制比特率大致为1:1) 23、增距镜;增距镜也称远摄变距镜,它是一个安装在镜头和照相机机身之间的光学附件,

《计算机操作基础》Word练习题

《计算机操作基础》Word练习题 一、判断题: 1.用“插入”菜单中的“符号”命令可以插入符号和其他特殊字符。 2.用“格式”菜单中的“字体”命令可以设置字体颜色、字间距。 3.在WORD中,可同时打开多个WORD文档。 4.剪贴板上的内容可粘贴到文本中多处,甚至可粘贴到其他应用程序。 5.在WORD中制表时,当输入的文字长度超过单元格宽度时,表格会自动扩展列宽。 6.WORD具有将表格中的数据制作成图表的功能。 7.在WORD中只能用绘图方法画出表格的斜线。 8.改变表格行高时,只能改变一整行的高度,不能单独改变某个单元格的高度。 9.用剪贴板只能移动文本而不能复制文本。 10.要改变字符的颜色只能通过字体对话框来设置。 11.利用鼠标拖动选择快时,表示进行复制。 12.单击“保存”命令就是保存当前正在编辑的文档,如果是第一次保存,则会弹出“另存 为”对话框。 13.分栏中的“间距”是指两栏之间的间隔。 14.已设置了“密码”的文件,如果忘记了口令,可以删除该口令。 15.WORD不一定需要在WINDOWS环境下工作,它可以独立运行。 16.如果WORD文档窗口中不出现标尺,可通过“视图—工具栏”命令显示标尺。 17.WORD是一个系统软件。 18.标尺的作用是控制文本内容在页面中的位置。 19.在WORD文档中,如果要选定几个图形对象,可单击“绘图”工具栏上的“选择对象” 按钮,然后拖动鼠标框住要选定的对象即可。 20.普通视图模式下,显示的效果和打印出来的效果基本一致。 21.文本块的复制和粘贴必须经过剪贴板。 22.WORD的表格只有求和计算功能。 23.改变表格列宽时,只能改变一整列的宽度,不能单独改变某个单元格的宽度。 24.页眉页脚的操作可以在普通视图下进行。 25.首字下沉只有在页面视图下才能显示出它的效果。 26.在WORD文档中,只有普通、页面和大纲三种视图方式。 27.一个已填入数据的表格,不能再用“自动套用格式”功能来改变表格的格式。 28.用工具栏中插入表格按钮所生成的最大表格是4行×5列。 29.“删除”按钮和“剪切”按钮功能完全一样。 30.在WORD中,可同时打开多个WORD文档并建立多个显示文档的窗口。 31.在所有的编辑操作进行之前,首先必须进行选择文本操作。 32.如果想在某页没有满的情况下强行分页,只要多按回车键就行了。 33.如果一个表格长至跨页,并且每页都需有表头,必须选择标题行,然后每页复制这一表 头。

计算机基础word版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概述 教学目标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 ◆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组成 ◆掌握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掌握衡量计算机性能的主要指标 电子计算机是一种能自动、高速、正确地完成数值计算、数据处理、实时控制等功能的电子设备。它的出现是20世纪科学技术最卓越的成就之一,是科学技术和生产高速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高度结晶。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熟悉它的运行机制,是学好计算机必备的基础。本章主要介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1.1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 1.1.1计算机的发展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如图1-1所示)于1946年2月诞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 图1-1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但学术界公认,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和模型是由英国数学家图灵(Alan Mathison Turing,1912-1954)在1936年发表的一篇名为《论可计算数及其在判定问题中的应用》论文中奠定基础的。因此,当美国计算机协会(ACM)在1966年纪念电子计算机诞生20周年,即图灵的论文发表30周年之际,决定设立计算机界的第一个奖项——“图灵奖”,以纪念这位计算机科学理论的奠基人。“图灵奖”也被称为“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2000年,ACM第一次将图灵奖授予华裔学者——姚期智,以鼓励他在计算机理论、算法设计与分析、密码学等方面所做的贡献。 距ENIAC的诞生,至今已经有60多年了。在这期间,计算机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根据计算机所使用的电子元器件不同,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四代。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7年)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政府寻求计算机以开发潜在的战略价值,这促进了计算机的研究与发展。1944年Howard H.Aikien(1900-1973)研制出全电子计算机,为美国海军绘制弹道图。这台简称MarkⅠ的机器有半个足球场大,内含500英里的电线,使用电磁信号来移动机械部件,速度很慢(3~5秒进行一次计算)并且实用性很差,只用于专门领域。 1946年2月14日,标志现代计算机诞生的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rgrator and Computer)在费城公之于世。ENIAC代表了计算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通过不同部分之间的重新接线编程,拥有并行计算能力。ENIAC使用了18 000个电子管,70 000个电阻器,有500万个焊接点,耗电160千瓦,其运算速度比MarkⅠ快1000倍,ENIAC是第一台普通用途计算机。 与此同时,美国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了现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存储程序控制。1949年,冯.诺依曼和莫尔根据存储程序控制原理造出的新计算机EDSAC(Electronic Delay Storage Automatic Calculator,爱达赛克)在英国剑桥大学投入运行。EDSAC是世界上第一台存储程序计算机,是所有现代计算机的原型和范本。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年) 这一时期,组成计算机的主要元器件是晶体管,内存采用磁心存储器,外存采用磁带。第二代计算机体积小、速度快、功耗低、性能更稳定。在这一时期出现了高级语言COBOL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