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案精选范文合集模板2020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教案(精选5篇)

初中语文教案(精选5篇)

初中语文教案(精选5篇)初中语文教案(篇1)【导学目标】1.体会文本伏笔手法运用的精妙。

2.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人性伟大。

3.找出文中的伏笔和照应之处。

4.感受小姑娘崇高的品质,进而体会人性之伟大。

【课时计划】1课时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不管如何,时刻让你的眼睛探索到这个世界的美好才是选择,我们就应该时刻带好自己的眼睛用它们去捕捉每一个美的瞬间。

不要让它们消沉下去,失去对美好世界的探索。

回眸20XX,中国科幻小说界最吸引眼球的作品就是这部《三体》,说到《三体》,就一定要提到作者--刘慈欣,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这篇有关“眼睛”的*。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字音点缀(zhuì)漫步(màn)迟钝(dùn)闲暇(xiá)凸现(tū)拍摄(shè)蔚蓝(wèi)合拢(lǒnɡ)(2)词义迟钝:指反应迟缓;脑子不灵敏。

闲暇:泛指闲空没有事的时候。

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遇见。

指意外碰见。

心有灵犀:现多比喻双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

天涯海角: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

2.作者名片刘慈欣,大陆新生代科幻的主要代表作家,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表科幻作品,曾于1999年至2003年连续五年获得科幻小说银河奖,至今发表中短篇科幻小说20余部,他的作品因宏伟大气、想象绚丽而获得广泛赞誉。

初中语文教案精选5篇

初中语文教案精选5篇

初中语文教案精选5篇初中语文教案大全【篇1】教学目的1.了解文中借事喻理的写法。

2.掌握课文细节描写和对比的手法。

3.体会家庭生活的健康情趣,培养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析读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和细节描写,表现3次养猫的乐趣和痛惜之情。

2.感受作者在文中提倡明辨是非,反对主观武断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运用析读法,按“粗读一细读一精读”三个步骤组织教学。

2.运用程序教学法,按“写什么一怎样写一为什么要这样写”三步组织教学。

3.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适当点拨。

按“自读一质疑一释疑一练习”的过程组织教学。

媒体设计课前制作好《猫》的光盘或投影片,准备好语言学习机。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先点一两名同学谈自己最喜爱的宠物,并说明为什么喜爱它。

然后教师相机点拨,早在几十年前,郑振铎先生写了“我家”3次养猫的经历,让我们随他一起去感受生活的情趣吧!(板书课题,放猫图片)(解说:这主要考虑本文.写作年代距今较远,以此激发学生“动情”,引起兴趣。

)二、解题本文是短篇小说。

作者郑振铎(1898~1958),现代作家,文学史家,著名学者,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刨导者之一。

福建长乐人。

著有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海燕》等;论著《文学大纲》等。

《猫》是作者的小说集《家庭的故事》中的第一篇。

作者于1928年10月24日为这本集子写的《自序》中说:“我不曾写什么小说,这一个集子所收的不过是小小的故事而已。

……我写这些故事,当然未免有几分的眷念(指对旧家庭——引者注)。

”三、研习课文1.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听课文录音或示范读课文。

圈画勾点精美的字词句,自行注音释义。

忧郁郁闷怂恿安祥居然蜷伏惩戒断语(2)思考。

①小说写了什么中心事件?讨论明确:3次养猫的经历。

(解说:可以以此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②讨论:A、全文共分几部分写“我”养猫的经历。

B.同学们讨论发言:有的说以时间为序,每次养猫为一部分,可分为三部分。

初中语文教案范文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范文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范文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最后一课》的主要内容,了解法国沦为德国殖民地的历史背景,理解“最后一课”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最后一课”的含义,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法国沦为德国殖民地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最后一课”的含义。

2. 学生齐读课文题目《最后一课》,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关系。

2. 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三、合作探讨(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

2. 各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四、分析人物形象(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主人公小弗朗士、老师韩麦尔先生等。

2.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五、体会作者情感(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失去祖国的痛苦。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培养爱国情怀。

六、总结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最后一课”的含义,教育学生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学习。

2. 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收获和感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法国沦为德国殖民地的历史背景,理解了“最后一课”的含义。

在分析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结合课文内容,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在体会作者情感的环节,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失去祖国的痛苦,培养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初中语文教案范文(通用3篇)

初中语文教案范文(通用3篇)

初中语文教案范文(通用3篇)初中语文教案范文(通用3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为大家的初中语文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学习以空间方位为序,语言简洁、周密、生动。

二、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卓越技艺,激发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并为适应改革开放,振兴中华而读书。

教学设想一、教学目的一、二是教学重点。

围绕怎样的中心来进行说明,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二、可运用道具(核舟模型)或幻灯(核舟图片)配合教学,以便学生有直观印象,加深理解并记忆。

(本课文教学可细可粗,可深可浅。

请根据不同对象斟酌处理。

)三、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最优秀、最勤劳、最聪明灵巧的人民,他们创造了光辉灿烂、永垂不朽、令古今世界瞩目的中华文明、中华文化。

其中最令人喷喷称奇、叹为观止的有那源远流长、久盛不衰的手工雕刻艺术,尤其是微雕。

一棵不起眼的树根经三拨两弄可以变成一只活灵活现、凌空欲飞的雄鹰,这是根雕;一块似可废弃的石头经三琢两磨也可忽然化为山水木石、鸟鱼虫草,或可成为万里长城的缩影,这是玉雕;不仅如此,一根头发上可以雕刻下唐诗三百首的全部诗句,这是发雕;还有牙雕、竹雕等等。

今天我们学习的明末浙江魏学洢的《核舟记》就是远在数百年前我国劳动人民、民间艺人精湛绝伦的雕刻技艺的一次辉煌的展示。

二、布置课内预习请大家运用字典并结合黑板上的预习题自读这篇文章(有些题目需在自读本上笔答完成)1、本文出处及作者简介(摘要在自读本上)。

2、为文章生字词注音并释义,用铅笔标出疑难句。

示例:①罔、贻、轩敞、篷等②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等3、试分别概括文章段意(要求用语精炼,各不超过十个字)。

4、思考下列问题:(1)核舟大小如何?(2)在这样小的核舟上雕刻家究竟雕了多少人和物?(3)雕刻者是如何精当巧妙地安置这些人物的?(4)本文虽名为“记”,是不是记叙文,为什么?(5)文章主体部分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6)文章的全部内容安排实际上紧扣了怎样一个核心?三、巡视课堂,掌握学生自学情况,以便为下面的课文分析提供材料和根据。

初中语文教案30篇范文

初中语文教案30篇范文

初中语文教案30篇范文初中语文教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参考依据,一份优秀的教案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下是我精选的30篇初中语文教案范文,涵盖了不同类型的课文和教学目标,希望能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教学灵感。

教案范文目录:1.《春》教案2.《济南的冬天》教案3.《秋天的怀念》教案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5.《背影》教案6.《孔乙己》教案7.《故乡》教案8.《藤野先生》教案9.《狼》教案10.《皇帝的新装》教案11.《卖油翁》教案12.《木兰诗》教案13.《苏州园林》教案14.《中国石拱桥》教案15.《大自然的语言》教案16.《唐诗三百首》教案17.《宋词精选》教案18.《成语故事》教案19.《论语》教案20.《庄子》教案21.《史记》教案22.《红楼梦》教案23.《西游记》教案24.《三国演义》教案25.《水浒传》教案26.《傅雷家书》教案27.《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案28.《朝花夕拾》教案29.《鲁迅杂文精选》教案30.《现代诗歌鉴赏》教案以下是部分教案范文内容:1.《春》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1.导入:让学生谈谈对春天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文阅读: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

3.词语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如“嫩绿”、“生机盎然”等。

4.句子赏析:分析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如“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5.课堂讨论:讨论课文中作者对春天的描绘手法,以及这些描绘手法的作用。

6.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

2.《背影》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

教学过程:1.导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父亲,引入课文主题。

初中作文课教案 初中作文教学教案精选11篇

初中作文课教案 初中作文教学教案精选11篇

初中作文课教案初中作文教学教案精选11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这11篇初中作文教学教案是来自于作者的初中作文课教案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初中作文课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通过片段训练,使学生能进行细致的描写。

二、教学重点:片段练习三、教学难点:通过片段练习,掌握进行细致描写的技巧。

四、教学设想:演示实验、练习、分析、片段练习、方法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课堂导入: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到较可怕的是写作文,往往胶尽脑汁而无处下笔,搜肠刮肚找不到一个词语。

其实,你们都是幸运的,因为前人留给我们太多的宝藏,“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李太白的杯中酒,曹雪芹笔下的十二金钗,只要我们能多读好书,再掌握一定的作文技巧,又何愁写不好作文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解决作文中的一个难题:“怎么进行细致的描写”?(二)讲授新课1、教师演示:教师手拿一个纸飞机,用力射出去,然后飞机掉教师演示到了地上。

要求:(1)同学们要仔细观察,然后用一段话进行描写。

(2)同学们之间交流、分享。

2、摘录例句:a、老师把纸飞机用力的射了出去,飞机在空中飞了一圈,掉到了地上。

b、老师右手拿一个纸飞机,高高向斜后方举起,身体向右倾斜45度角,右脚后退一小步,头微微抬起,向斜上方看,用力的将飞机射了出去。

飞机在空中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女子,画了一道优美的弧线,轻轻地站在了地上。

3、分析:这两段话,你认为哪段写的好?为什么?4、教师引导分析:得出“描写三原则”。

师总结:描写是什么呢?我认为描写就是把你看到的东西,可能是一个人、一件物品、一个场景,告诉没有看到的人。

如果你要告诉别人什么,首先一定要告诉别人。

师总结:描写时,除了告诉别人“有什么”“怎么样”外,还要告诉别人“像什么”(板书:像什么)运用一定的修辞,这样才能使你的作文生动形象。

初中语文写作实践教案模板(共6篇)

初中语文写作实践教案模板(共6篇)

初中语文写作理论教案模板〔共6篇〕第1篇:初中语文写作教案初中语文写作教案【篇1:初中作文课教学设计】初中作文课教学设计——如何使作文详细化教学目的:1、知识与才能:通过片段训练,学生能对一件事情做到详细表达。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练习,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营造浓郁的文学气氛,激发学习文学热情,陶冶学生心情。

教学重点:片段练习教学难点:通过片段练习,掌握如何使作文详细化的技巧方法教学设想:演示实验—练习—分析^p —片段练习—方法总结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课堂导入: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到最可怕的是写作文,感到最难的也是写作文,胶尽脑汁而无处下笔,搜肠刮肚找不到一个恰当的词语。

不由的发出感慨:“作文难啊,难于上晴天”。

其实作文难写吗?答案是肯定的!真那么难写吗?亦不然!因为在祖国的语言文字里,有黄河的不羁和坚强,有长江的奔放和潇洒,有泰山的威武,有草原的粗暴,有彩陶的古朴典雅,有花椒的芳香四溢。

有先秦的繁星明月: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庄子的逍遥游,是孔子的颠沛流利,是魏王的老骥之志,是诸葛的锦囊妙计,是君子好逑的《诗三百》,是魂兮归来的《楚词》,是执过羊鞭的《兵法》,是受过宫刑的《史记》,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它不仅是我们每个人学习、工作、生活的工具,而且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人类的文明。

有了这些,我们写作文怎么会难写呢?何愁写不好呢?这就要我们平时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写好读书笔记。

因为书到用时方恨少。

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解决作文中的一个难题:如何使作文详细化?二、活动一:〔一〕、老师演示:老师手拿一枚硬币,硬币从手中滑落,掉到讲桌上后又掉到地上。

1、要求:〔1〕、每一个同学仔细观察这种现象,然后用一句话描写这种现象。

初中语文教案格式范文三篇

初中语文教案格式范文三篇
《塞翁失马》体现了《淮南子·人间》“人间之事,得失之端,存亡之几”的要旨,塑造了一个“见本而知末,观指而睹归”的 善术者形象。这位失马的塞翁,不以众人之“吊”为忧,不以众人之“贺”为喜,在复杂的现实面前,沉着冷静,方寸不乱,既看 到了“祸福同门,利害相邻”,也看到了“祸福相转而相生”,充分地体现了道家“淡泊无为,蹈虚守静”的心态。这种祸福相依、利 害相伴、且能“转而相生”的观点是符合辩证法的。但这种随缘自适、随遇而安的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及相对主义观点,否定了 衡量事物的客观标准,是不够科学的。同时,文末以“丁壮者……死者十九”来反衬塞翁之子以跛独存,格调也较低。
参读书目:
《百子全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
《诗词典故词典》,书海出版社,1990年出版;《战国策》;《淮南子》;《郁离子》;《列子》;《新语》;《艺林 伐山》。
四、备教卡片
●卡片①
《画蛇添足》选自《战国策·齐策》。战国时,楚王派大将昭阳领师击魏而夺得八城,又令昭阳移师伐齐,齐请陈轸劝阻 昭阳。陈轸见昭阳,先贺军功,再谈楚的军功奖赏是“令尹”,又讲了这个“画蛇添足”的故事,并说:“今君相楚而攻魏,破军杀 将是八城,不弱兵,欲攻齐,齐畏公甚,公以为名足矣,官之上非可重也。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 蛇足也。”意思是,现在你已帮助楚王打败了魏国,以此捞到的名利已是够用了。因为楚不会再设两个令尹的,所以再打齐 国,齐怕你。你以此称名也足够用了,官职也加不上什么,还不知足,性命难保,即使是再加官进爵,也只能归于后人,这种 情形不是同那个本来已画成了蛇,可是硬去画足,反而连酒也喝不到的人一样吗?昭阳听了,便班师回国。后历代诗人常引此 寓言。唐韩愈《感春四首》之四:“画蛇著足无处用,两翼霜向趋埃尘。”唐偓《安贫》:“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 ”宋苏轼《与叶淳老、侯敦夫、张柬道同相视新河,乘道有诗,次韵二首》之一:“从来自笑画蛇足,此事何殊食鸡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教案精选范文合集模板2020 初中语文教案范文一:《小石潭记》教学目的:1.诵读全文,体会作者情感2.按照游览顺序,分析课文内容3.掌握情随景生,情景交融的写法教学重点:1.背诵全文2.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情景交融的写法教学方法:导读-点拨-背诵-拓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想:本课内容较多,教参建议两课时学完,我设想利用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能调动起学生借助多种感官接受知识的特点,特拟定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进程:一、导课:以“黔驴技穷”出自柳宗元的寓言《黔之驴》导入写景散文《小石潭记》的学习。

(课件展示:“驴不胜怒,蹄之……”的画面)二、预习情况检测:1.解释(课件展示)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知其源水尤清洌以其境过清2.理解(课件展示)全石以为底斗折蛇行凄神寒骨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课件展示:朗读录音)四、分析课文内容:(朗读――思考―讨论――分析――点拨相结合)(课件展示:思考: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2.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3.溪流和溪岸有什么特点?)五、分析写景顺序:(课件展示)小结:景色特点:石奇树美水清鱼乐斗折蛇行犬牙差互写景顺序:按照游览的顺序,即:游踪发现――近观――远望――感受六、体会并感悟情景交融的写法:思考:(课件展示)1、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一切情语皆情语。

”那么你能说出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2、浏览重叠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3、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小结: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所以才会有发现小石潭时心乐之,观鱼时觉得鱼似与游者相乐的愉悦心情;但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便会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

就很自然的融情入景了。

七、学生自读、齐读,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及作者情感。

八、检查学习效果:(课件展示)背诵向导从小丘-隔-闻-如鸣佩环-心-伐—下-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坻-屿-青树翠蔓……潭中鱼-皆若-日光-影-佁然-俶尔-似与……潭西南-斗折-其岸势……坐潭上-四面-寂寥-凄神-悄怆-以其境-不可……同游者……九、小结全文: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寂,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

十、知识迁移(课件展示:景物图片)要求学生先认真观察,再尝试用语言描绘,注意学习作者的写法。

十一、板书设计《小石潭记》柳宗元景美情凄情景交融初中语文教案范文二:《寓言四则》一、课文悟读《画蛇添足》写的是某舍人违反常理,受主观意识支配而硬给蛇添上足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真理越出一步就会变成谬误,如果做多余的事,就会徒劳无益,正如茅盾先生所说:“事莫妙于适可而止,过则生灾。

”这则寓言还包含着对原始图腾崇拜的批判。

楚人以龙为图腾,某舍人潜意识受龙的形象支配,故画蛇添足。

而战国已进入理性觉醒时期,人们认为把蛇画成龙的样子是违背了常理,故予以嘲笑。

这则寓言批判了原始思维方式,是人们理性觉醒的飞跃。

寓言的寓体多重性决定了寓意的多样性。

《买椟还珠》即似双刃剑,具有双重讽刺作用。

从卖方说,为了卖出宝珠,把珠盒“包装”得富丽华美,结果将买者的注意力吸引到珠盒上而事与愿违,这就说明做事应注意目的,不可主次颠倒。

从买方说,有眼无珠,被华美的珠盒所眩惑,只重形式,忽略内容,以致取舍不当。

可见做任何事情都要分清主次,看清本质。

否则,就会成为人们的笑柄。

《滥竽充数》也有多重寓意,它讽刺了没有真才实学而最风的温床。

从齐滑王这一角度进行横向思维:他改革用人制度,“好一一听之”,说明要打破传终原形毕露的人,也提出了“考察人才,任用人才”的大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蜂起,“乐以教化”渐成风气,人才争夺日益激烈。

从文中两君主“好音”的场面,可以窥见当时的政治体制:齐宜王好大喜功,讲求排场,南郭处士得以尸位素餐,而齐湣王锐意改革,事必躬亲,南郭处士无法蒙混过关。

结合韩非子的好“帝王之术”可知:对人才必须全面考察,逐一考核,择优录用,谨防假冒。

《塞翁失马》体现了《淮南子·人间》“人间之事,得失之端,存亡之几”的要旨,塑造了一个“见本而知末,观指而睹归”的善术者形象。

这位失马的塞翁,不以众人之“吊”为忧,不以众人之“贺”为喜,在复杂的现实面前,沉着冷静,方寸不乱,既看到了“祸福同门,利害相邻”,也看到了“祸福相转而相生”,充分地体现了道家“淡泊无为,蹈虚守静”的心态。

这种祸福相依、利害相伴、且能“转而相生”的观点是符合辩证法的。

但这种随缘自适、随遇而安的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及相对主义观点,否定了衡量事物的客观标准,是不够科学的。

同时,文末以“丁壮者……死者十九”来反衬塞翁之子以跛独存,格调也较低。

二、亮点探究1.《画蛇添足》中某舍人为何要给蛇添上足?这则寓盲对你有什么启迪?学习探究:蛇本来无足,某舍人却陶醉于先画完蛇的自得之中,自作聪明,做多余的事。

寓言告诉我们,脱离实际,只能弄巧成拙。

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其本身规律,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同时也要把握做事的分寸。

2.蛇果然无足吗?探究学习: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

据1982年9月15日《北京晚报》报道,泰国博他伦府高颂县玛吕区第一村就发现了一条有两足的毒蛇。

3.《买椟还珠》讽刺的对象究竟是谁?探究学习:好的寓言往往具有多重寓意,表层寓意是针对具体事件而发的,它是“个别的”;深层寓意反映了某一历史时期特有的精神现象,反映了某个民族乃至人类共同的思维积淀,它是“一般的”。

关于《买椟还珠》的讽刺对象,历来见仁见智。

从文中主要描写对象和结尾来看,讽刺对象应是楚人,楚人本想以华丽的匣子来显示宝珠的贵重,却因喧宾夺主而事与愿违。

但看文章要兼及整体,从文中关键语句“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即事情的结局)来看,讽刺的对象还可以是郑人,郑人虽只写一句,但他并非陪衬,他只看外表,忽视实用,没有眼光,舍大取小,他的选择实际上是对楚人“包装”行为的嘲弄。

理解了这点,我们便可开掘思维,洞悉寓言的哲学意蕴。

4.联系生活实际,《买椟还珠》给了你什么启示?探究学习:看问题应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予以审视,并密切联系实际,使见解更有针对性和批判性。

就楚人而言,可以肯定其精于商道,善于“卖椟”。

生活中,“酒香还怕巷子深”,“好花还靠绿叶扶”,适当“包装”是一种精明巧妙的经营策略。

也可以批评其喧宾夺主,蒙骗顾客。

一些商家不在商品质量上出力气,却热衷大做广告;某些政府不在增产增效上下功夫,却沉迷“形象工程”自然“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就郑人而言,可以批评其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用人单位只注重对象“豪华”的档案,消费者只痴迷商品“华丽”的盒子……都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也可以跳出定势思维,肯定其眼光独到,大胆取舍,说明一个事物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它的认识,在一定条件下人们不妨追求商品的艺术价值,满足于对商品的审美享受。

5.从《滥竽充数》这一寓言中,你悟出了哪些道理?探究学习: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形式,《滥竽充数》则给我们提供了多角度思维的蓝本。

据文中四个方面的人物活动,我们可相机进行思维发散。

从南郭处士这一角度进行顺向思维:他不学无术,不懂装懂,终于原形毕露;进行反向思维:他只身逃走,具有自知之明;还可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再次进行逆向思维:他的逃走是出于被迫无奈,毫无自知之明可言。

从齐宣王这一角度进行横向思维:他好排场,“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实行“大锅饭”制度,这是滋生各种不正之统的制度,让真正的人才脱颖而出。

从南郭处士周围的乐工这一角度进行侧向思维:乐工与南郭处土相安无事,不敢揭露事情的_,说明了不正当的人际关系的危害性。

6.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塞翁失马》的认识。

探究学习:《塞翁失马》较好地说明了要用发展的、变化的、一分为二的眼光看问题的辩证观点。

首先,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祸福可以互相转化,要学会在祸中看到福,从祸中求得转移,对各种生活现象,宜积极乐观,忌消极悲观;要学会在福中看到祸,加以戒备,做到心存忧患,居安思危。

其次,要有成熟的生活态度,祸福的到来具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生死、利害、得失等,并不都是可以预测的,因此,应力求考虑周全,处事谨慎,多一些准备,少一点幻想,这样一旦面临祸患,就能安之若泰,处变不惊。

三、选题设计1.蛇·龙及图腾崇拜。

研究方法:(1)实地考察法。

深入自然,参观蛇馆,了解蛇的形状、种类、特点、作用等。

(2)阅读书籍法。

到图书馆查阅有关蛇、龙及图腾崇拜方面的书籍。

(3)类比联想法。

由蛇类比似蛇的龙,联想到古代的图腾崇拜现象。

参读书目:《中国各民族宗教与神话大词典》,学宛出版社,1993年出版;《信仰的坐标》,海南出版社,1993年出版;《图腾文化》,蓝天出版社,1998年出版。

2.竽·古代乐器及古典音乐欣赏。

研究方法:(1)参观调查法。

到博物馆参观、了解竽、笙、琴、编钟等古代乐器的形状、特性和历史演变等。

(2)搜集资料法。

阅读相关书籍,了解古代乐器、古典名曲的知识。

(3)鉴赏品味法。

聆听品味《广陵散》《高山流水》《十面埋伏》等古典音乐。

参读书目:《音乐欣赏手册》,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年出版;《音乐作品导析》,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

3.我国古代音乐的历史、质及作用。

研究方法:(1)网络搜索法。

上网搜索,了解古代音乐的产生、演变等。

(2)问题讨论法。

分组讨论,明确“乐”与“礼”的关系,理解“乐以教化”的作用。

(3)论文撰写法。

结合实例,就音乐的运用与鉴赏撰写小论文。

参读书目:《龙文化》,青岛海洋大学出版吐,1991年出版;《中华文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出版;《丝竹九章》,沈阳出版社,1997年出版。

4.我国古代成语、典故、寓言中的“马”。

研究方法:(1)相关链接法。

围绕“马”进行相关链接,如九方皋相马、千金市马、骥遇伯乐、指鹿为马、按图索骥、老马识途等。

(2)意义探究法。

分析探讨,洞悉这些成语、典故、寓言的意义。

(3)联系实际法。

结合实际,深化对这些成语、典故、寓言的理解。

参读书目:《百子全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诗词典故词典》,书海出版社,1990年出版;《战国策》;《淮南子》;《郁离子》;《列子》;《新语》;《艺林伐山》。

四、备教卡片●卡片①《画蛇添足》选自《战国策·齐策》。

战国时,楚王派大将昭阳领师击魏而夺得八城,又令昭阳移师伐齐,齐请陈轸劝阻昭阳。

陈轸见昭阳,先贺军功,再谈楚的军功奖赏是“令尹”,又讲了这个“画蛇添足”的故事,并说:“今君相楚而攻魏,破军杀将是八城,不弱兵,欲攻齐,齐畏公甚,公以为名足矣,官之上非可重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