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学生“穿汉服”的写作例文
5年级我穿了汉服的感想作文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其中的汉仅代表汉民族,不是汉朝哦!汉服种类有很多,有齐腰衫裙、齐胸衫裙、大袖汉服、圆领袍,我就有一件刚买的汉服。
我的那件汉服我用三个词来形容,就是美炸了仙爆了太漂亮了。
这件汉服它的颜色可谓五彩缤纷,主要有四种颜色,它们是白色,橙色,粉色和蓝色,以橙色和蓝色为主色调。
我的上衣内衬是橙色的,这种橙并不是那种娇艳的橙色,而是一种感觉很大气的,处于白与橙色之间的那种淡淡的橙色,使人眼前一亮。
内衬外还有一层薄薄的白纱衣,肩膀那块儿还绣着两只凤凰,甚是精致美丽。
白纱衣看起来十分轻薄,穿上后仿佛是把一朵云彩披在了身上。
肩上的凤凰是用橙色,蓝色和粉红色的丝线缝制的,仿佛这凤凰会飞走了似的,还用白线在旁勾勒一圈。
裙子仙气的更是没话说,粉色的一层雪纺布打底,然后外加一层由深蓝到浅蓝再到白的渐变色的雪纺布,最后又在最外边加上一层深紫色的薄纱,薄纱上居然还有一些星星点点的银色亮片,在灯光下仿佛夜空中的小星星一样闪亮。
汉服在今天,仍然是抢手货,因为它代表着中国历史的着装风俗之美,是现代的服装不能与之相媲美的!我有一件绝美的汉服,你有吗?汉之古朴,唐之飘逸,宋之淡雅,明之端庄,汉服就像一位风姿绰约的仙子,随着历史长河向我们翩翩走来,爱美的女孩无不为之倾倒。
我从小就是个汉服迷,汉服在我心中早早地扎下了根。
小时候在看古装剧的时候,我总会找出妈妈那些色彩艳丽的丝巾披在身上,装模作样地模仿演员表演。
有时候我演得正开心,妈妈突然推门而入,我便会怔怔地看着她,嘴里咿咿呀呀的,等妈妈走进看到那一地被我翻得乱七八糟的衣物时,就会气急败坏地抓住我教育一番,我怯怯地连连点头,但我对汉服的热爱日益增长。
到了初中,我有手机之后就更方便去了解汉服的各个方面了。
在我存下一笔小财后,我就在网上买了我人生中第一套汉服及配饰。
到货的那一天,我兴奋地冲下楼去迎接我的“汉服大礼包”。
我小心翼翼地撕开快递包装袋,郑重地将襦裙从包装袋中拿出来,看了又看,摸了又摸,忍不住地将它往身上比了又比,往脸上蹭了又蹭,将它平摊在床上后,它散发着一层淡淡的光芒,仿佛可以带我重回大唐。
议论汉服作文例子

议论汉服作文例子篇一《汉服之美,在于传承》汉服,这几年在大街小巷里越来越常见。
就像我上次去公园溜达的时候,那真叫一个大开眼界。
我正慢悠悠地走着呢,突然就瞅见一个小姑娘。
嘿,她穿着一身齐胸襦裙,那裙子是淡淡的粉色,上面绣着精致的小花,就跟从古代画卷里走出来似的。
她旁边还有一群小伙伴,穿着各式各样的汉服。
有个小伙子穿着一身玄色的直裾,看起来特别精神。
我就好奇,上去跟他们搭话。
我问那小姑娘,为啥穿汉服呀。
小姑娘眼睛亮晶晶地说,这是咱们老祖宗的衣服,穿着好看,还能把老祖宗的文化传下去。
我这一听,好像有点道理。
这姑娘还跟我唠了很多关于汉服的事儿。
比如说这齐胸襦裙在唐朝的时候可流行了,那些宫廷女子都穿这个。
还有各种配饰,像发簪、步摇啥的,都有讲究。
她头上插着的那个发簪,是她自己亲手做的,用的是古铜色的细铁丝,上面串着几颗淡蓝色的小珠子,旁边还有一朵丝质的小花,小花的花瓣边缘还带着点淡淡的银粉,看起来特别精致。
这时候我就发现,原来汉服可不仅仅是一件衣服,它背后有着这么多的文化和故事。
从那以后,我再看到穿着汉服的人,就感觉他们像是一个个移动的历史文化小使者。
这汉服啊,就跟一条无形的线一样,把我们现代人和古代文化连接起来了。
它要是能一直这样传承下去,那我们老祖宗的东西就不会被遗忘,还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咱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呢。
篇二《穿汉服的尴尬与自豪》有一回我去参加一个漫展,还没到地方呢,在地铁上就碰到了穿汉服的事儿。
一个小哥哥穿着一身明制的飞鱼服,那衣服的料子看着就很厚实,上面绣的飞鱼可逼真了,鳞片都栩栩如生的。
但是他在地铁上好像有点不自在。
为啥呢?因为旁边好多人都在盯着他看。
座位旁边有个大妈,就直接问他,你穿的这是啥衣服啊,是不是唱戏的呀。
小哥哥脸有点红,结结巴巴地说,这是汉服,是咱们汉族人的传统服饰。
大妈还是有点迷糊,说这衣服咋这么奇怪呢。
这时候我就忍不住插了句嘴。
我说大妈,这汉服可有年头了,以前咱们老祖宗都穿这个。
六年级汉服小作文200个字

六年级汉服小作文200个字汉服的作文精华(3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整理的汉服的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汉服的作文1想要的东西,你要说出来,不然就什么也得不到,什么也没有,这种感觉我学有体会。
我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在乡下,因为我的爸爸妈妈每天工作很忙,经常顾不上我。
于是我被送到了爷爷奶奶家,和爷爷奶奶一起住。
爷爷奶奶有一个爱好,那就是听戏、唱戏,可以说是戏曲的忠实粉丝。
我们那每年夏天都会有人来搭戏台子,来唱戏,爷爷奶奶也总是闲的没事,就带上我去看戏,而我从小也在这样戏曲的熏陶下,也慢慢的喜欢上了戏曲,戏曲里的大部分词,我耳熟能详了,有时还能哼上几句。
每当我坐在台下,看着台上的戏子唱戏时,看着他们头上戴着簪子,身上穿的戏服,水袖长舞,是那样好看,特别是花旦打扮的那样漂亮,有时我羡慕极了,我心想我要是也能穿上汉服就好了。
从那时候起,我心里就埋下了一颗想穿汉服的小种子,这是一个谁也不知道的秘密。
但是我性格比较内向,不会轻易吐露自己的想法。
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东西都可以在手机上网购了。
我也有时偷偷用妈妈的手机上网逛逛,有没有好看的'汉服,过过眼瘾。
刷视频的时候也经常看到一些穿汉服的小姐姐,我也就有些眼红了。
因为我在慢慢地长大,开始变得懂事,我的顾虑也就多了,有时候我在想,如果有了汉服,我穿着汉服出门,别人会怎么看我?可是我转念一想,嗯,算了,不管别人怎么看我,那也是我最喜欢的东西。
有一次我小小声,试探性地向坐在旁边的妈妈问了一句:“妈妈,我可以买一套汉服穿吗?”我用哀求的眼神看着妈妈,等待着她的回复。
妈妈笑了笑道:“那你可要穿出门哟!”“好啊好啊!那你会给我买吗?”我期待地看着妈妈。
妈妈回答道:“真拿你没办法,好!买。
”“哦耶!”我开心得一蹦三尺高。
穿汉服作文(通用33篇)

穿汉服作文穿汉服作文(通用33篇)穿汉服作文篇1说起“汉服”二字,想必大家的脑海里会涌现出影视作品中古装剧里的锦衣玉帛吧?其实真正的汉服,是指整个汉族的传统服饰,包括各个朝代汉族人民所穿的服饰,不只是单一的服装,它承载着中国上千年的文化,同时也传递了中华民族的文化。
汉服拥有一种无形的魅力,让人为它深深着迷。
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汉服爱好者。
暑假里,妈妈终于给我买了心仪已久的汉服,我简直爱不释手,并与好朋友们一起穿上汉服,参加了妈妈单位组织的文艺汇演。
我们自弹自唱了《霜雪千年》,古筝与吉他竟然也如此契合,古典与现代的融合,让我也慢慢地融入到歌曲营造的氛围中,仿佛整个人也变得温文尔雅了。
喜欢汉服的人越来越多,汉服圈里的人都希望复兴汉服,让更多的人了解汉服。
我觉得汉服不只是一套服饰,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穿汉服,穿的`也不仅是简单的一条襦裙,更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崇敬与热爱。
穿汉服,是复兴传统而不是复古,我们只是想让传统不被遗忘。
我喜欢汉服,它不仅美丽,还代表了华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和古人的智慧。
虽然现在穿着汉服的我们会让很多人不理解,但是我们用行动表明了决心,要为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挥小小的能量!穿汉服作文篇2在除夕夜,我得到了一套汉服。
穿上它,就好像是从古代穿越过来的小美女。
先说说上衣。
上衣的穿法是把三对红绳分别系起来。
粉色纱布缝在白色衣服的外面,纱衣上绣着一些花、草、果实和小鸟。
花是红褐色的,果实是红色的,小鸟是橙黄色的,草自然就是绿色的。
粉色的纱布上还点缀着一些银色的小星星,古典中带着一些梦幻的色彩。
两只袖口上分别绣着一只金光闪闪的凤鸟,凤鸟的旁边飘着两朵彩云。
瞧,凤鸟们正飞向蓝天、飞向太阳、飞向光明、飞向希望。
看来,这汉服还包含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和坚定的信心。
裙子的样式与韩国人裙子的样式十分相像。
都是裙子上有两条长短不一的布条。
我的裙子大体是红色的,两根布条是粉色的'。
到了冬天,天气转寒,当然不能少了披风,古时候,其实叫斗篷。
小学三年级作文穿汉服传统服饰的力

穿汉服传统服饰的力穿汉服传统服饰的力量中华大地,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
其中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节日便是“穿汉服日”了。
如今,这个节日在全国范围内越来越受到青少年的关注与喜爱。
每年的穿汉服日,人们都会迎来一场别开生面、热闹非凡的盛宴。
我们小学里也举办了一次难忘的穿汉服活动。
当天,同学们纷纷穿着五彩斑斓的汉服,戴上古典的发饰,整个校园都变得更加古色古香。
老师带领我们一同参观了古代文化展览,通过观看文物,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穿汉服的过程是非常有趣的。
首先,我们要选择合适的汉服,根据自己的身材和颜色喜好,选出一套漂亮的汉服。
接下来,我们会化妆,或者是戴上一顶古式发饰,让自己看起来更有古代的氛围。
最后,我们会穿上汉服,站在镜子前,整齐地整理着衣襟和裙摆,细致地打理着头发,看着镜中的自己,仿佛置身于古代的风景中。
除了过节的过程,我还想分享一段关于“穿汉服”与“五言诗”的故事。
相传在古代,穿汉服是一种很重要的礼仪。
在我们的故事中,有一个叫做小明的小孩,他非常喜欢穿汉服,并且热爱写诗。
有一天,小明无意中发现,他穿上汉服后,写出来的五言诗就能够像古人的作品一样动人心弦。
从那天起,小明就经常穿汉服写诗,每一首诗都让人心生敬佩。
穿汉服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了解传统文化,更在于传承与弘扬。
汉服是我们的历史遗产,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穿汉服的人,可以更好地感受中国古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而我们这一代的孩子,也要将这份传统继承下去,用心去学习汉服的制作方法,用行动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穿汉服传统服饰的力量是伟大的。
它让我们回到过去,感受历史的沉淀;它让我们了解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在穿汉服的活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感悟,从中汲取力量,展示我们中华民族的魅力与风采。
“穿汉服日”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传统节日。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热爱并参与其中。
让我们一起穿上华美的汉服,感受传统文化的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之美点亮未来的道路!。
议论汉服作文例子

议论汉服作文例子篇一《汉服之美,岂容忽视》前一阵我去参加一个漫展,那场面可真是人山人海。
我在里面逛着的时候,就看到好多穿着奇装异服的人,有些是动漫角色服饰,有些是Lolita 服饰,而这其中有一小群穿着汉服的妹子特别扎眼。
那些穿着汉服的女生,就像是从古代画卷里走出来的一样。
你看那衣服的料子,滑溜溜的,在阳光下还泛着淡淡的光。
有个穿齐胸襦裙的妹子,裙子的颜色是那种清新的淡粉色,上面绣着精致的小花,乍一看还以为是真花黏在上面呢。
她走动的时候,裙摆就像云朵一样飘动。
她的头发被盘起来,插着一根很别致的木质发簪,发簪上还垂着几颗小珠子,随着她的动作晃来晃去。
周围很多人都围着这些穿汉服的妹子拍照。
我就听到有个小伙子对他朋友说:“你看人家穿汉服多好看,这才是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
”另一个说:“可不是嘛,这一穿上感觉都不一样了,特有气质。
”但是我也听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有个大妈在旁边嘀咕:“穿得这么奇怪,这都什么打扮啊。
”我当时就想,这大妈是多没见识啊。
汉服是中国的传统服饰,这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呢。
汉服可不仅仅是一件衣服这么简单。
它的领口怎么交叠、袖口多大、裙摆多长,这都是有讲究的。
从款式上看,有曲裾、直裾、袄裙等好多类型。
这体现的是古代不同朝代的文化、审美以及当时的工艺水平。
再说了,那些穿越剧里主角都穿得花里胡哨的所谓古装,和真正的汉服可是差远了。
真正的汉服穿上后是一种骨子里透出来的美。
就像那个穿汉服的妹子,不需要刻意摆姿势,站在那就是一道风景线。
我们可不能因为一些人的无知,就让汉服被小看了。
汉服有着它独特的美,应该被更多人了解和接受。
篇二《爱上汉服从误解开始》我总是觉得那些穿汉服的人有点矫情,好好的现代衣服不穿,非得穿个奇奇怪怪的衣服在街上走,像在博眼球一样。
直到我有一次和朋友出去旅游,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
我们去的是一个古镇,那到处都是古色古香的建筑。
当我们沿着石板路慢慢地走着的时候,我看见前面有一个身穿汉服的妹子。
在校园举办穿汉服活动作文

在校园举办穿汉服活动作文
上周末,我们学校举办了一场特别的活动,主题是“穿汉服”。
说实话,刚开始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心里还挺惊讶的。
想象一下,平时大家都是T恤牛仔裤,突然之间,校园里全是古色古香的汉服,这画面简直太有趣了!活动那天,天公作美,阳光明媚,仿佛也在为我们的活动加油打气。
一大早,校园里就热闹非凡。
走进学校,我就看到一群穿着华丽汉服的同学,简直像是穿越到了古代。
我身边的好朋友小李,她的汉服特别漂亮,粉色的衣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简直像个仙女下凡。
她一边转圈圈,一边大声说:“哇,这汉服真是太好看了,我都不想脱下来了!”我笑着回应:“你这简直就是‘美如天仙’啊!”我们俩相视而笑,心
里都有一种莫名的幸福感。
活动开始时,大家聚在操场上,老师们也穿上了汉服,气氛一下子变得特别温馨。
主持人一上台,就热情地欢迎大家,真的是“热情似火”啊!接着,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是“汉服走秀”,哇,那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
每个人都自信满满地走上台,时不时还摆个Pose,简直比模特还专业。
有的同学甚至还做了个夸张的旋转,结果差点摔倒,哈哈,现场一阵哄笑。
大家都说:“这真是‘跌宕起伏’的走秀!”
走秀之后,我们进行了汉服知识问答环节,没想到大家都很认真,气氛又变得紧张起来。
问题有的简单,有的却让人。
校园穿着古装在操场上活动作文

校园穿着古装在操场上活动作文篇一《古装校园大“穿越”》在我们的校园里,时常会有一些古灵精怪的活动。
但要说最令人难忘的,那必须是那次全校穿着古装在操场上的活动了。
那天,一走进校园,就像是走进了古装剧的片场。
同学们一个个穿着各式各样的古装,那场面真的是千奇百怪又趣味十足。
我看到有穿着一身青衫的哥们儿,那衣服肥大得就像个布袋,走路都得提着下摆,生怕自己被绊倒,活脱脱像个刚被拉去唱戏的小书童。
还有个女生穿着一身华丽的古装长裙,裙摆拖到地上老长,在操场上走动的时候就像一只移动的大孔雀,只不过这个孔雀时不时得停下来整理一下裙摆,以防自己踩着。
活动开始前,大家就在操场上晃悠,互相打量着彼此的装扮。
我正东张西望的时候,突然听到旁边传来一阵笑声。
原来是一个男同学穿着古装版的铠甲,那铠甲看起来就很重,他走路的时候发出哐哐的声音,每走一步都得费好大的劲儿,像是个负重前行的机器人。
他本来想耍个帅,学着大侠拔剑的动作,结果因为铠甲太重,差点摔了个狗啃泥。
他这一闹,周围的人都笑得直不起腰来。
活动开始了,有个穿古装比赛的项目。
我们要模仿古人的礼仪和仪态在操场上走一圈。
只见穿着不同古装的同学们都努力地调整自己的姿态,试着走出古人那种优雅或者潇洒的感觉。
不过也有出乱子的,有个同学穿着那种宽袖的衣服,走着走着袖子不小心挂到了旁边同学的发簪上,两个人就像被锁住的木偶一样动不了了,周围的人又是一阵哄笑。
这笑声在操场上此起彼伏,整个操场就像是一个充满欢乐的古装大舞台。
到最后,这个原本只是想展现古风的活动,却变成了一场充满欢笑和意外惊喜的大聚会。
篇二《操场上的古装盛会》咱校园里办了个超有趣的活动,大家都穿着古装在操场上搞事情。
这事儿可太新鲜了,就像把古代的集市搬到了现代校园里一样。
我刚到操场的时候,眼睛都看不过来了。
各种各样的古装在眼前晃悠,感觉像是穿越到了古代的闹市。
同学小王穿着一身秀才服饰,还戴着个小方巾。
那小方巾估计是没戴好,歪歪扭扭地在脑袋上,活像一个耍杂技演砸了的小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学生“穿汉服”的写作例文
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其基本特点是衣领直接与衣襟相连,左右交叉,袖子宽大。
最近,有一所学校同寝室的几个女生火了,原因是她们严格遵循古代礼仪,不管上课还是生活都穿汉服,成了一道与现代生活不同的异样风景。
此事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为传承传统文化点赞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除令国人引以为自豪的诗经楚辞、先秦散文、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之外,汉服也无不说明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些绮丽的文化瑰宝给予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然而,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些宝贵的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
于是,自然就会有“有志之士”挺身而出,用不同形式展示传统文化的原貌,彰显其精髓,从而唤醒人们继承和发扬光大
之。
最近,一所高校的几位同寝室的女生因穿起了汉服且衣食住行严格遵循古代礼仪行事而受到网友的热切关注。
或许有人认为汉服是早已被淘汰的服饰,而且仅仅穿汉服,并不能真正使传统文化得以回归……但我认为,正所谓“形式服务于内容”,所以,我要为这几个女生的大胆穿着和坚守精神点赞。
固然,仅仅换上汉族的传统服饰或许不算什么,但我想说,任何精神文明或传统文化的传承都必须寄托在物质载体上。
换上古人穿的汉服,你是否觉得自己已多多少少地融入这古典的氛围中了呢?你是否体会自己已在遵从传统礼仪了呢?你是否注意到自己的行为已如古人一般温文尔雅了呢?没错,汉服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套服饰,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穿汉服,穿的也不仅是简单的一条襦裙,更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崇敬与热爱。
这群女生,她们在用自己的行动召唤传统文化的回归!
的确,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更愿意捧着“爱机”看网络小说、疯狂网购,对古典文学尚且不闻不问,更何况“汉服”了!长此以往,这必定使我们的精神需求得不到供给,从而导致人们在物质需求得以充分满足的同时堕入精神空虚的深渊。
目前,传统文化的传承已岌岌可危,复兴传统文化已然成为全社会的责任。
今年春节期间开播的《中国诗词大会》,就凭借着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独特的视觉效果、简单而有悬念的赛制、多媒体平台的互动以及资深评委的专业性讲解而大受人们关注与喜爱,让诗
词逐渐成为网络时代的一种新时尚,使人们更多地意识到了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
传统文化存在于生活中,每个人都是传统的携带者,作为祖国的年轻一代,我们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从“我”做起,让传统文化深入自己的心灵,做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从这个意义上说,穿汉服,内容大于它的形式。
因此,我要为穿汉服传承传统文化的行为点赞!
(943字)
二.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莫让“枕边”只留幻影
近来,一幅漫画深深地击中了我的心:稚嫩孩童身边本该有父母的身影,然而,却只有两套象征父母影子的衣裤陪他入梦;门外的奶奶虽也心疼却是无可奈何。
孩子那令人心碎的委屈仿佛在告诉我,“这已是常态”。
究竟是怎么了呢?为何孩子的枕边只留下父母的“幻影”?
现实生活中,外出打工的人们犹如不知停歇的陀螺;将孩子交给年迈的父母看管,似乎已成了一种“惯例”,它令越来越多的人仿之行之。
但这种方式是否真的那么完美无缺呢?
不可否认,这种方式操作起来确实很方便:年迈的父母需要陪伴,年幼的孩子也需要守护,让两者融合似乎是一个万全之策;同时,父母已有育人的经验,相较于自己,应当更为得心应手;如此这般,孩子似乎找到了依靠,老人也不再孤寂,自己还能安心工作,这难道不好吗?
殊不知:这种做法带来的更多还是一系列问题。
俗话常道:“家是孩子的第一课堂。
”而这种缺少了父母之爱的隔代抚养,如何能完整地将第一份“爱心”传递给孩子呢?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潜移默化作用,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孩子的幼年,是其良好心智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一个缺少父母陪伴与指引的孩子,只怕在这个关键节点上,会留下无尽的遗憾与悲哀吧!
纵观社会,因父母在其成长中“缺席”而产生问题的孩子不在少数,还好。
这一代人没有集体失语,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了这一现象,不少媒体都以此为切入口开展评述,目的都是唤起全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
许多影视传媒方也投入其中,前段时间大热的《周末父母》,便是对这种现象直面的碰撞。
这部剧中,有年幼孩子的迷茫无助,有年轻打工夫妇的无可奈何,有年迈父母的心酸不舍:三代人面临的不同困境是剧作关注的焦点。
当然,电视剧最终是觅得了一个解决之法,有了一个美满的好结局,而在现实生活中,是否也能将三
代人面临的问题得以解决,能不能不让“陪伴”不再成为孩子午夜醒来的短暂虚拟、让孩子们渴望的温暖变成身边冰冷的空气?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毋庸讳言:留守儿童的问题,说到底是因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得贫困地区的人员不得不外出务工所致。
可喜的是:国家正出台各种政策,努力使东西南北中经济平衡发展;各级政府采取多种措施精准扶贫,不少曾经的打工夫妇再也不用离乡别井就可以在家门口就业养孩,“留守儿童问题”正在陆续得以解决。
关注留守儿童问题,假如年轻父母们上心,相关职能部门用心,全社会形成合力,我相信:“合家欢聚”取代“枕边幻影”将变成现实!
(99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