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的成语:负荆请罪的故事
成语故事负荆请罪

成语故事负荆请罪
在古代中国,有一个著名的成语故事“负荆请罪”,它讲述了赵国大将廉颇与蔺相如之间的故事。
这个故事不仅体现了廉颇的英勇和蔺相如的智慧,更传达了一种深刻的道理:诚实、勇敢地承认错误并道歉是重要的。
在赵国,廉颇是位显赫的大将,他战功卓著,威震朝野。
然而,在一次与蔺相如的争执中,廉颇心生不满,欲加害蔺相如。
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避免了不必要的冲突,这使廉颇感到羞愧。
为了表示自己的歉意,廉颇决定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请罪。
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主动承认错误,向受到伤害的人道歉。
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崇尚正直、倡导诚信的美好品质。
故事中的廉颇勇于认错,不怕丢面子,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从历史角度来看,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不仅塑造了廉颇和蔺相如这两位杰出的人物形象,而且对于我们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道德观念也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这个故事也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冲突和误会。
有些人可能因为一时的冲动或误解而伤害了他人,但他们却不愿意承认错误。
借鉴廉颇的故事,我们应该勇于承认自己的过错,诚恳地向对方道歉。
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化解矛盾,还能增进彼此的理解和友谊。
总之,负荆请罪这个成语故事,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向我们传达了一个重要的道理:诚实勇敢地承认错误并道歉是中华民
族的传统美德。
在今天这个社会,我们仍需要这种精神来促进社会和谐、人际关系的改善以及个人素质的提高。
让我们从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共同为创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力量。
负荆请罪的故事

负荆请罪的故事渑池会结束以后,由于蔺相如劳苦功高,为赵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说:“我是赵国将军,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况且相如本来是个平民,我感到羞耻,在他下面我难以忍受。
”并且扬言说:“我遇见相如,一定要羞辱他。
”相如听到后,不肯和他相会。
相如每到上朝时,常常推说有病,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的先后。
没过多久,相如外出,在邯郸城回车巷远远看到廉颇,他命车夫把车驾到路中,丝毫不给蔺相如空隙,蔺相如却掉转车子回避。
于是蔺相如的门客就一起来直言进谏地说:“我们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就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
如今您与廉颇官位相同,廉老先生口出恶言,而您却害怕躲避他,您怕得也太过分了,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耻,何况是身为将相的人呢!我们这些人没出息,请让我们告辞吧!”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厉害?”回答说:“廉将军比不了秦王。
”相如说:“以秦王的威势,而我却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邯郸城,就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在呀,如今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
我所以这样忍让,就是为了要把国家的急难摆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
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
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门上请罪。
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
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战国时候,有七个大国,它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这七国当中,又数秦国最强大。
秦国常常欺侮赵国。
有一次,赵王派一个大臣的手下人蔺相如到秦国去交涉。
蔺相如见了秦王,凭着机智和勇敢,给赵国争得了不少面子。
秦王见赵国有这样的人才,就不敢再小看赵国了。
负荆请罪的故事简介

负荆请罪的故事简介负荆请罪的故事我相信大家并不陌生,那么你知道负荆请罪的故事简介吗?接下来带你了解一下负荆请罪的故事简介。
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发生在赵国首都邯郸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被称为将相和。
在邯郸市串城街(邯郸道)有一处巷子回车巷,这里就是蔺相如回避廉颇的窄巷。
还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回车巷碑记,记述负荆请罪的故事。
意思:负:背着;荆:荆条。
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予自己严厉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示例:我今特来寻贤弟,~。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六回近义词:引咎自责反义词:兴师问罪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赔礼道歉的场合。
负:背,背着。
(荆是落叶丛生灌木,高四五尺,茎坚硬,可作杖,有刺。
荆条长而柔韧,可以编制筐、篮、篱笆等。
) 请罪:自己犯了错误,主动请求处罚让对方原谅。
(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
) 负荆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自己严厉责罚。
负荆请罪的故事梗概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负荆请罪的图片。
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
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
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
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负荆请罪的故事战国时候,有七个大国,它们是秦、齐、楚、燕、韩、赵、魏,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这七国当中,又数秦国最强大。
秦国常常欺侮赵国。
有一次,赵王派一个大臣的手下人蔺相如到秦国去交涉。
蔺相如见了秦王,凭着机智和勇敢,给赵国争得了不少面子。
秦王见赵国有这样的人才,就不敢再小看赵国了。
赵王看蔺相如这么能干。
就封他为“上卿”(相当于后来的宰相)。
负荆请罪的故事

负荆请罪的故事负荆请罪,是一句古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犯错后主动承认错误并向受害人道歉,表示真诚悔过的行为。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引人注目的负荆请罪事件,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孟子负荆。
孟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深远。
在一个秋天的日子里,孟子经过一片蓬勃发展的桑树林,他一直幻想自己成为一棵大树,为人们提供遮荫和庇护。
然而,当孟子走进林中一段时间后,却发现桑树凋零了,只剩下一片光秃秃的树干。
孟子十分震惊和悲伤,他深感自己的幻想不切实际,对于桑树的生命倒是体验到了。
为了向桑树表达歉意,孟子决定负荆请罪。
他脱下了他久经沙场的战靴,割断了他的长弓,裸着上身,只用一束荆棘裹住。
孟子在街上赤脚走着,有时踩到了尖锐的石头或荆棘,痛楚难忍,但他仍然坚定地前进。
他经过了几条街道,跋涉了很长的路程,终于到达了桑树林。
他走到了枯草旁边,跪下来,双手合十,恳切地向桑树谢罪。
刹那间,孟子的痛苦变成了桑树的欣喜。
枯草上又生出了新的嫩芽,桑树的枝叶在阳光下迅速茂盛,干枯的树干变得有生机。
孟子的负荆请罪打动了上天,也改变了桑树的命运。
这个故事深刻地展示了负荆请罪的力量。
通过这样的行动,孟子向桑树表示了真诚的悔过,并得到了枯萎桑树的原谅和重新生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犯错并伤害了他人时,负荆请罪是一种表达悔意和寻求原谅的强大方式。
故事中的桑树寓意着大自然,生命的延续和可塑性。
生命如同树木一样,需要关怀和呵护。
当我们伤害他人时,我们伤害的不仅仅是对方,也在伤害自己。
只有通过负荆请罪和改正错误,我们才能够重新挽救我们的关系,重拾对方的信任,并实现自己的成长和超越。
负荆请罪不仅是一种顺应社会道德的行为,也是一个人品质的体现。
负荆请罪需要勇气和坚定的决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能看到一些公众人物因为犯错而选择负荆请罪,这种行为公平正义,也被大众所敬雍。
负荆请罪的故事不仅仅发生在文学和历史中,也常常出现在我们身边。
负荆请罪背后的故事

负荆请罪背后的故事
"负荆请罪"是一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一段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当时秦国的国君秦穆公为了争夺霸权,与楚国发生了多次战争。
在一次战斗中,秦穆公的军队被楚国打败,他本人也被俘虏。
俘虏之后,秦穆公被楚国国君楚庄王带到楚国,并且受到了礼遇。
楚庄王知道秦穆公身为秦国君主,认为他是个有能力的人,而他的失败只是因为战略上的失误。
于是,楚庄王并没有加害于他,反而将他释放回秦国。
回到秦国后,秦穆公深感愧疚和自责,他觉得自己作为国君,竟然连战败都经历了,对不起国家和百姓。
于是,他在朝会上跪下来,用荆棘抽打自己的身体,向大臣们道歉,表示自己应该为战败负责。
这个故事传颂开来,成为一个经典的典故,形成了成语"负荆请罪"。
它用来形容一个人因为犯错或者责任重大而感到极度愧疚和自责,主动承担责任并向他人道歉。
这个成语体现了一种勇于面对错误、敢于承认过错的品质,也强调了领导者应该肩负起责任,以身作则。
历史成语故事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是一个源自古代的成语,其历史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的赵国。
当时,赵国有两位杰出的人物,廉颇和蔺相如。
廉颇是一位享有盛名的武将,因其多次立功,被赵惠文王拜为上卿,官位在蔺相如之上。
然而,蔺相如并非以武功取得官位,而是因其才智和多次为国家立功而被赵王封为上卿,地位超过了廉颇。
对此,廉颇感到极度不服气,公然放言若遇到蔺相如,他将当面羞辱他。
然而,当蔺相如得知此事后,却选择了宽容和谦逊。
他并没有与廉颇发生冲突,反而选择了回避。
这种高尚的行为使廉颇深感惭愧,于是他决定向蔺相如道歉。
为了表示他的诚意和悔过,廉颇背着一根荆条来到蔺相如的门前,请求蔺相如接受他的道歉。
这种行为表明了廉颇对自身过错的认识和悔改,也体现了他对蔺相如的尊重和敬意。
因此,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创造了"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自己严厉责罚的行为。
最终,蔺相如接受了廉颇的道歉,两人从此成为了亲密的朋友。
他们一文一武,同心协力为国家办事,使秦国因此更不敢欺侮赵国。
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古人的宽恕之心和勇于认错的品质,也告诉我们即使面对权力和地位的挑战,我们也应保持谦卑和诚实的态度。
成语负荆请罪的典故

成语负荆请罪的典故成语负荆请罪的典故1【成语】负荆请罪【读音】fu jīng qǐng zui【释义】负:背着;荆:荆条。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近义词】翻然悔悟、引咎自责、肉袒负荆【反义词】死不悔改、一意孤行、兴师问罪【故事译文】渑池会结束以后,由于蔺相如功劳大,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说:我是赵国将军,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况且相如本来是个平民,我感到羞耻,在他下面我难以忍受。
并且扬言说:我遇见相如,一定要羞辱他。
相如听到后,不肯和他相会。
相如每到上朝时,常常推说有病,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的先后。
没过多久,相如外出,在回车巷远远看到廉颇,相如就掉转车子回避。
于是蔺相如的门客就一起来直言进谏地说:我们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就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
如今您与廉颇官位相同,廉老先生口出恶言,而您却害怕躲避他,您怕得也太过分了,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耻,何况是身为将相的人呢!我们这些人没出息,请让我们告辞吧!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厉害?回答说:廉将军比不了秦王。
相如说:以秦王的威势,而我却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在呀,如今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
我所以这样忍让,就是为了要把国家的急难摆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
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
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
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成语负荆请罪的典故2负荆请罪的成语典故“负荆请罪”这则成语的荆是落叶丛生灌木,高四五尺,茎坚硬,可作杖。
成语负荆请罪

成语负荆请罪负荆请罪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则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这则成语描绘了战国时期赵国上卿廉颇向大臣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情景,寓意着承认错误、主动道歉、知错能改的品质。
故事发生在赵国,廉颇身为上卿,位高权重,刚开始对担任丞相的蔺相如心生不服,认为蔺相如只是一个靠嘴皮子吃饭的文人,与自己这样的武将无法相提并论。
然而,在一场与秦国的战争中,蔺相如展现出了非凡的智谋和勇敢,使得赵国成功地避免了灾难。
自此,廉颇对蔺相如刮目相看,但又因先前的高傲态度而感到愧疚。
为了表示诚意,廉颇决定负荆请罪,来到蔺相如家中,向其道歉。
蔺相如见状,感动之余,也顾全了廉颇的面子,两人最终和解,成为了一对刎颈之交。
负荆请罪这个成语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强调了勇于承认错误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难免会犯错误。
这时,负荆请罪式的道歉体现了一种真诚和勇敢,使得矛盾得以化解,人际关系得到修复。
其次,负荆请罪还体现了尊重他人、自尊自爱的精神。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过错时,不仅要诚恳地向对方道歉,还要对自己的错误进行深刻反思,以便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避免重蹈覆辙。
那么,如何运用负荆请罪提升人际关系呢?首先,我们要学会承认错误。
面对自己的过错,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要逃避或推卸。
其次,道歉时要真诚。
只有真诚地表达歉意,对方才能感受到我们的诚恳,从而给予谅解。
最后,要懂得自省。
承认错误并不是一味地责怪自己,而是要从中汲取教训,以便在以后的日子里改正错误,不断进步。
总之,负荆请罪这则成语传达了承认错误、道歉和自省的智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妨多学习这则成语的精神,以真诚和勇敢的态度面对自己的过错,化解矛盾,提升人际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故事的成语:负荆请罪的故事
背着荆条请罪,表示主动向对方赔礼认错。
【成语故事】
战国时,赵国有一个足智多谋的上大夫蔺相如,还有一个英勇善
战的大将军廉颇。
有一年,秦王邀请赵王到渑池相会。
酒宴上,秦王
请赵王弹瑟。
赵王弹了一曲。
作陪的蔺相如心想,必须为赵王争回面子,于是捧起一个缸,走
到秦王面前说:“大王擅长秦乐,请大王一击,以相娱乐。
”在蔺相
如的强逼下,秦王勉强在缸上击了一下。
秦国的大臣气得大叫:“请
赵国割让出十五座城作为向秦王的献礼!”蔺相如也高喊:“请秦国把
首都咸阳作为向赵王的献礼!”秦国始终没能占到半点便宜。
事后,赵
王封蔺相如为上大夫。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人说:“我出生入死,立了很多战功,而蔺
相如只凭三寸不烂之舌,就官居我之上。
倘若给我遇见,我一定要当
面羞辱他。
”蔺相如听说以后处处忍让,上朝的日子故意装病在家,
以免与廉颇引起争执。
有一天,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的马车迎面驶来,他吩咐仆
人把车子调转方向,避开廉颇。
身边的人都说他太胆小了,蔺相如一笑,问大家:“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哪个厉害?”大家异口同声地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啦。
”蔺相如又道:“我敢在秦国当众呵斥秦王,又怎会偏偏怕廉将军呢?仅仅我想到,强秦不敢侵赵,是因为有我们两
个人在,我们两人要是争斗起来,敌人就要来钻空子。
我不能忘掉国
家的安危啊!”
这些话传到廉颇的耳朵里,廉颇很惭愧,于是光着脊背,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上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