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八下5.1《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教学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下册 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3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3 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3
学习目标:
1. 知道区域的划分,了解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
2. 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并指出它们大致的位置和X围,分析确定其分界线的主导因素。

3. 能够在图上找到秦岭和淮河的位置,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学习重点:
一自主练习:(基础训练)
1、地理区域不仅可以划分为多种多样类型,而且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或不同的区域。

2、根据各地的、和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和。

3、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山脉)、(河流)一致。

4、我国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影响的界线,大致与mm等降水量线一致。

5、下列属于自然区域的是()
A、东北三省
B、长江三角洲
C、京津唐地区
D、某某维吾尔自治区
6、某某维吾尔自治区属于()
A、地形区
B、行政区
C、自然区
D、经济区
7、下列不属于我国三级行政区域的是()
A、省
B、县
C、乡
D、村
8.下列河流中流经四大地理区域最多的是()
()
二下列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或全部位于那个地理区域:
某某维吾尔自治区北方地区
某某自治区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某某青藏地区
三完成第5,6页的“活动”
总结划分各地理区域分界线 A.B.C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湘教版地理八下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下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下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本节课通过分析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的特点,使学生了解我国各地区的差异和特色,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地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有待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能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各地理区域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难点: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各地理区域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分享成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地区,分析其地理特点,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教学问题和讨论话题。

3.准备PPT课件,进行教学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地图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各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让学生了解各地理区域的基本情况。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

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不同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的类型;结合生活体验,以某一类型的区域为例,举例说出不同尺度、不同级别的区域。

2、初步学会在简单的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的方法。

3、阅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能够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通过对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界线的分析,知道我国四大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综合原因,初步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德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1、举例说出我国都有哪些类型不同的地理区域?2、邮政编码的六位数分别表示什么?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是什么?4、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与季风区与非季风有没有相似性?5、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1月份哪条等温线最接近?6、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最接近?7、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界线确定的主要因素是什么?8、青藏地区与哪个地势阶梯的界线基本吻合?9、青藏地区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新疆山地牧场景观图、西双版纳景观图、东南沿海景观图和长江三角洲景观图与四位扮演者口述台词(课文中的叙述)配套,打开。

讲授新课:这项活动完成后,再同学试着描述自己家乡的特点。

(学生回答)我所在的行政区域是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那么,我们看看这段描述里面,既有行政区域,也有自然区域。

(教师总结)可见:同一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

不仅如此,而且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者不同级别的区域。

湘教版八年级下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设计

湘教版八年级下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设计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2.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3.通过让学生上台阐述,培养学生正确表述事物现象和阐述本质规律的能力主。

4.通过读图,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思想意识教学重点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2.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教学难点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2.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读图法、谈话法、分组活动法课前准备有关地图、景观图片、视频材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东西横跨5200多千米,南北纵贯5500余千米,涵盖了从沿海到内陆、从寒温带到热带的各种自然景观,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地理差异。

中国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让我们来认识祖国各地的面貌,畅游神州大好的河山吧!二、新课学习(一)秦岭-淮河线1.秦岭—淮河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

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等有着明显的差异。

2.阅读P3秦岭和淮河的阅读材料(秦岭:秦岭横亘于中国中部,东西绵延500千米,南北宽达100~150千米,海拔多为1 500~2 500米。

秦岭为黄河与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北侧是肥沃的关中平原,南侧是狭窄的汉水谷地。

主峰太白山海拔3 767米,挺立于重峦叠嶂之上,山顶气候寒冷,经常白雪皑皑,天气晴朗时在百里之外也可望见银色雪峰。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向东流经安徽省,于江苏省注入洪泽湖,然后大部分水流经高邮湖向南注入长江,还有一部分流经苏灌溉总渠向东注入黄海,干流长约1000千米,流域面积18.9千米2。

淮河原为独流入海的河流,后因黄河多次夺淮入海,造成淮河水系紊乱,洪涝灾害频繁。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淮河流域进行了全面整治,兴建了一系列水利工程。

湘教版地理八下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八下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八下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下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认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地理素养培养的重要环节。

教材从我国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和特点。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以及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独特地域文化。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本节课学习之前,已经对我国地理有了初步的认识。

他们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行政区划的基本知识,对一些地理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及其特点,掌握我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地理观察、思考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增强对我国地理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教学难点:四大地理区域划分依据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生动展示我国地理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引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2.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四大地理区域划分依据,分享学习心得。

4.成果展示:各组代表发言,展示本组合作探究的成果。

5.教师点评:针对学生探究成果,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秦岭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及经过的主要省区,了解秦岭—淮河的基本情况;(2)记住秦岭—淮河线的重要意义;(3)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景观图片和视频材料、列表比较、读图、思考,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2)探究秦岭—淮河线和四大区域划分等方面的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淮河成为“害河”的学习,使学生意识到淮河水质日趋恶化的趋势,(2)树立治理和保护淮河以及当地水资源污染的环境观。

二、教学重点(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2)秦岭、淮河的空间位置在地图上的落实;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形成原因。

三、教学难点:秦岭、淮河的空间位置在地图上的落实;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形成原因。

四、教学准备:有关地图、景观图片,自制幻灯片五、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读图分析法、比较法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我国的北方雪景,南方的椰林,西北的沙漠,内蒙古的大草原、雪域高原等等景观图片,让学生说出他们分别属于我国的哪些地区。

学生:雪景属北方地区,椰林属于南方地区,沙漠和内蒙古的大草原属于西北地区,雪域高原属于青藏地区。

转承:四大地理区域位于我国什么方位,分界线及其主导因素是什么。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四大地理区域”。

(二)新课讲解1、秦岭-淮河线出示“秦岭、淮河位置示意”图,阅读课本P2页第1~2段,思考: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位。

学生:秦岭—淮河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

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等有明显的差异。

(1)秦岭概况出示“秦岭位置示意”图,阅读课本P3页第1段,思考:秦岭的概括。

学生:秦岭横亘在中国中部,西起甘肃省境内,东到河南省西部,主体位于陕西省南部与四川省北部交界处,呈东西走向,长约500千米。

南北宽达100~150千米,海拔多在1500~2500千米。

八年级地理下册 5_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 (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 5_1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 (新版)湘教版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课题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课时1使用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秦岭、淮河的地理位置;能力目标:2、能比较秦岭—淮河线的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3、知道秦岭—淮河线是我国四大大地理区域的一条划分界线。

情感目标:4、能说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分界线的位置。

重点难点1、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2、形成对我国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的空间想象力。

学习内容师生随笔感悟新知:1. 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性,两侧则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

2. -- 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

在它的南北两侧,、和居民的等有着明显的差异。

3.秦岭横亘于中国中部,是走向的山脉;秦岭自西向东主要穿越省、省、省,秦岭为水系与水系的重要分水岭,北侧是肥沃的平原,南侧是狭窄的谷地。

淮河发源于省,向东流经省、省。

4.在中国地图上,按照线、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调整,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

通过自学课本,培养学生自学、阅读、分析、概括的能力,掌握本节的基础知识。

小组内互帮互助,团结合作,5.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把中国大致划分为东南和西北两大部分。

探究新知:1.归纳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秦岭—淮河线以北秦岭-淮河线以南1月平均气温河流封冻情况年降水量植被类型耕地类型主要粮食作物作物熟制主要经济林木主要运输方式2.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什么?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界线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归纳整理:增强学生合作意识,既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促使学生在平时学习中不断复习、巩固。

达标测评:同学们这节课你掌握了什么,快来检测一下吧。

***能力秀场***(点滴记录你的进步!)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B.人文环境的差异C.交通运输方面的差异 D.居民饮食的差异2.下列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中,秦岭—淮河线没有穿过的是()A.甘肃B.江苏C.安徽D.山东3.小明说他们家乡人们住的是高脚屋,全年气候温热,生长着大片原始森林,说明小明的家乡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4.北方地区位于______年等降水量线以北.( )A.200毫米B.400毫米C.800毫米D.1200毫米5.下列省级行政区的简称中全部属于北方地区的是( )A.赣、湘、秦B.京、辽、吉C.藏、青、蜀D.甘、宁、粤读图,完成6~8 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五章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五章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主要介绍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我国地理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分布和地域特色,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行政区划等基本知识。

但对于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学生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地图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概念和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我国地理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难点:四大地理区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观察地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2.分析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四大地理区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案例教学法:选取典型的地理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图:挂图、PPT等教学地图。

2.准备案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案例。

3.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的地形分布,引出四大地理区域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让学生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四大地理区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5分钟)选取典型的地理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巩固四大地理区域的概念和特点。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国会划分四大地理区域?四大地理区域对我国的发展有何影响?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八下5.1《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教学教案
地理八下5.1《四大地理区域划分》教学教案
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其影响的主导因素;
②了解秦岭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及经过的主要省区,了解秦岭—淮河的基本情况;
③记住秦岭—淮河线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景观图片和视频材料、列表比较、读图、思考,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提升地理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初步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态度。

通过八年级上册内容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农业、工业、交通等知识,同时,八年级学生也具有了一定的推理分析和知识整合的能力。

自上学期以来,学校推行“精讲精练,合作互助”学习模式,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较强,为学习这部分知识,打下较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
①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②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①秦岭、淮河的空间位置在地图上的落实;③???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形成原因。

[教学用具]有关地图、景观图片、视频材料,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读图分析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课件演示〗电脑展示我国南方、北方、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景观图
〔提问〕同学们知道屏幕上的景观图都分别是表示我国的哪些地方呢?
〔学生〕学生讨论回答,老师指正。

〈承转〉地理区域的内部具有相似性,地理界线则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差异性。

要了解我国的区域差异及原因,首先让我们来学习我国区域的划分和一些重要的分界线。

『板书课题』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课件演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闪烁400㎜等降水量线。

〔提问〕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了哪些地方呢?这条线把我国分为哪两大部分?这两大部分有哪些地理差异?
〔归纳〕400㎜等降水量把我国划分为西北半壁和东南半壁。

西北半壁气候干旱、沙漠广布、人口稀少、牧业为主;东南半壁气候湿润、河湖众多、人口稠密、农耕为主。

〖课件演示〗“中国一月气温分布图”、“年降水量分布图”、“我国温度带划分图”、“我国干湿地区图”。

〔提问〕四幅图中描粗的线分别是:一月多少度等温线?多少毫米等降水量线?那两个温度带的分界线?那两个干湿地区的分界线?这些线的东段都经过哪条山脉、河流?
一、〖课件演示〗展示“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
[活动一]游览地图上的中国
阅读课本P4,完成
1、寻找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2、探索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
﹝提问﹞我国四大区域的分界线是哪些?
﹝讲解﹞教师讲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有:
①秦岭-淮河线
②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③青藏高原边缘线
(教师每讲其中的一条线时,图上该线呈现加粗状态,并且不停地闪烁,以便加深学生的印象)
〔提问〕
1、四大区域中()地区与()地区没有相邻。

2、()地区,耕地以旱地为主,()地区,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地区,因海拔高,气候非常寒冷,()地区,因地处我国内陆,气候干旱。

答案:1、西北地区南方地区2、北方南方青藏西北
二、秦岭-淮河
[活动二]观看视频,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找出秦岭与淮河,看一看秦岭的走向,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
2、找出秦岭、淮河通过的主要省级行政单位
3、下列省级行政单位中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北的是()
①湖北②河北③江西④山东⑤浙江⑥山西
〔学生〕学生先讨论,然后再指图回答
〔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75“秦岭”与P76“淮河”﹝课件展示秦岭、淮河景观
〔提问〕1、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重要分水岭是_______。

2、淮河为什么会成为“害河”?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订正。

〖教师补充〗1、黄河多次泛滥,大量泥沙淤高了淮河中游的河床,使它成为半“地上河”,下游入海出路被淤塞,每遇汛期,上游水量大增,下游又无通畅的泄水渠道,以致使它泛滥成灾,这就是“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原因。

(说明:淮河旱涝灾害频繁)
2、淮河两岸大量的工业废水的注入,加上淮河流量不大,其自身的自净能力较差,所以这一带有这样的民谣:“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

”(说明:“淮河的污染严重”)
〔提问〕3、淮河应该如何治理呢?
〔讨论〕学生讨论,然后选代表回答
〔教师〕鼓励学生的回答,并作适当的解释、补充
淮河的治理:
上游:修水库,作好水土的保持工作
①中游:修蓄洪工程
下游:开辟新的入海通道
②政府应对淮河沿岸的工厂加强治污力度,对限期不能达标的工厂、企业强行实行关、停、并、转等等。

﹝承转﹞了解了秦岭-淮河线的位置、特征之后,我们来讨论一下这条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板书』三、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活动〗学生分组完成教材P76的活动第1题。

“猜一猜,这是我国的哪一条
〖课件演示〗展示秦岭的景观,以及秦岭南北两侧的自然景观、南北两侧的农作物、南北两侧的居民主食情况。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借助屏幕上的景观图,依次向学生说明:秦岭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农作物主要种植小麦,主食以面食为主,树木冬季落叶。

秦岭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农作物主要种植水稻,主食以大米为主,树木大多常绿。

〖活动〗学生完成教材P77的活动第2题“发生强寒潮时,秦岭北侧的西安最低气温为-20.6℃,而秦岭南侧的安康的最低气温为-7.6℃,这是为什么?”
﹝讲解﹞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加以肯定和指正。

强寒潮发生时,偏北风南下,遇东西走向的秦岭山脉阻挡,其南侧的安康受强冷空气影响降温幅度小,而北侧的西安则降温幅度强烈。

﹝承转﹞由活动的1、2题可知,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有许多地理差异。

〖课件演示〗教材P77的“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空白表格)〖课件演示〗展示课堂小结
秦岭-淮河线是我国1月份____℃等温线通过的地方,同时它也是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是我国温度带中______带与______带的分界线,在干湿地区中,这条线还是_______地区与________地区的分界线,四大区域中是_____地区与________地区的分界线。

学生回答、教师订正。


[板书设计]
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一节秦岭-淮河线
一、四大地理区域
1、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及分布
2、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秦岭与淮河
二、1、秦岭
2、淮河
三、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1、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
2、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