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多样性分界

合集下载

生物多样性基础知识

生物多样性基础知识

生物多样性基础知识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

它不仅仅关乎着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更与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那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呢?简单来说,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生命的多样性,包括了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物种多样性是我们最容易直观感受到的。

从微小的细菌、病毒,到巨大的蓝鲸、大象;从娇艳的花朵、翠绿的植物,到灵动的飞鸟、奔跑的野兽,地球上的物种丰富多样,令人惊叹。

据科学家们估计,目前地球上被描述的物种大约有 180 万种,但实际上可能存在着 1300 万种甚至更多的物种。

基因多样性则是在物种内部的基因差异。

即使是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基因也存在着差异。

比如,我们人类的外貌、身高、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就是由基因的多样性决定的。

基因多样性为生物的进化和适应环境变化提供了基础。

生态系统多样性则涵盖了各种各样的生态环境,如森林、草原、湿地、海洋、沙漠等等。

每个生态系统都有其独特的结构、功能和生态过程。

比如森林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众多生物提供了栖息地,还能调节气候、保持水土。

生物多样性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好处。

首先,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

我们日常所吃的谷物、水果、蔬菜、肉类等,都来自于各种生物。

其次,许多药物也是从生物中提取或受其启发而研发的。

再者,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能保持土壤肥力、净化空气和水、调节气候等。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当前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人类活动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过度砍伐森林导致大量动植物失去栖息地;非法狩猎和捕捞使得一些物种濒临灭绝;工农业的污染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了生物的生存。

气候变化也是生物多样性面临的重大挑战。

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增多等,都对生物的生存和繁衍造成了不利影响。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为野生动植物提供安全的栖息地。

理解生物生物的多样性

理解生物生物的多样性

理解生物生物的多样性理解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存在着广泛而丰富的各种生命形式。

从微小的细菌到高大的大象,从原始的海洋生物到高度进化的哺乳动物,生物的多样性展示了地球上生命的奇妙之处。

通过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保留地球上的各种生命形式。

一、生物多样性的分类生物多样性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 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不同物种的丰富程度。

这包括不同种类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物种多样性的高低反映了一个生态系统的生态稳定性。

(2) 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指物种内部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

这种差异决定了物种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

遗传多样性的丧失可能导致物种的衰退和灭绝。

(3) 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地球上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多样性,包括陆地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等。

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维持对于地球上其他生命形式的繁衍和生存至关重要。

二、生物多样性的意义(1) 生态系统平衡:不同物种在一个生态系统内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

物种的丧失可能会打破生态平衡,影响其他物种的存活和繁衍。

(2) 人类福祉: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人类具有重要意义。

许多药物的来源来自自然界的植物和动物,而丧失物种多样性可能导致许多珍贵的药物资源消失。

(3) 生态服务功能: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社会提供了许多生态服务功能,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

这些生态服务是维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

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1) 保护自然栖息地:生物多样性主要存在于各种自然栖息地中,保护和维护自然栖息地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2) 控制非法捕猎和贸易:非法捕猎和贸易是导致许多物种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

加强执法和控制贸易活动可以有效防止物种的过度捕捞和滥猎。

(3) 科学研究和教育:通过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和加强生物多样性的教育,可以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培养大众的环保意识和保护行动。

生物多样性的组成层次

生物多样性的组成层次

生物多样性的组成层次
生物多样性组成层次包括生物种类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
地理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表征多样性。

1)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指一个地区内生物群落内物种数量和多
样性的总和,也就是“物种”层面上的多样性。

2)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复杂性,
这些结构在各种类别的生物的生态学功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
它涉及群落和环境,可以包括生物群落、生态过程和环境。

3)生物地理多样性:生物地理多样性描述了空间差异,是指存在物种、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空间差异性,特别是相邻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反映
了有机物的变化趋势和其在不同的时代的空间分布。

4)基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是指一个物种内的遗传基因组成的多样性,它有两个层次:分子层次和种群水平层次。

这两个层次的基因多样性
都是种群持续存在的重要前提。

5)表征多样性:表征多样性指的是一定空间环境内形成的植物、动物
和生态系统复合变化性结构,它可以是一个建筑群,一个岛屿,一种
栖息地,一棵树,一个生物链接等,它表现了特定空间环境中以识别
物种为主体的生态复杂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地球生命多样性的演化历程

地球生命多样性的演化历程

地球生命多样性的演化历程地球上的生命多样性是数亿年的演化过程的结果。

从单细胞生物的出现到今天的复杂多细胞生物,生物的形态和功能在不断地适应环境和变化。

以下是地球生命多样性的演化历程的主要阶段。

1. 原始生命的起源大约在37亿年前,地球上的原始环境开始形成,条件适宜了生命的起源。

在海洋中,最早的原核细胞出现了,这些原核细胞是没有细胞核的单细胞生物。

这些原核细胞利用化学反应来获取能量和生存。

2. 多细胞生物的出现约在7.5亿年前,多细胞生物开始出现。

最早的多细胞生物是一些海藻和细菌。

这些多细胞生物通过合作以及不同细胞的分工来提高生存能力。

3. 动物王国的出现在5亿年前的寒武纪,动物王国开始出现。

最早的动物主要是海洋生物,如海绵和珊瑚。

他们通过过滤水中的有机物来获取能量。

4. 陆地生物的进化在4.55亿年前,地球上的陆地开始形成。

陆地环境提供了新的生存挑战,然而一些生物开始适应陆地环境。

植物是最早适应陆地环境的生物,它们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来获取能量。

5. 脊椎动物的出现在约5.4亿年前的奥陶纪,最早的脊椎动物出现了,这些动物具有脊柱和内骨骼。

最早的脊椎动物是鱼类,进化出特殊的呼吸系统和鳞片,以适应水生环境。

6. 从水到陆地在3.7亿年前的侏罗纪,一些脊椎动物开始适应陆地环境。

这些动物进化出了四肢和肺呼吸系统,使得它们能够在陆地上生活。

7. 哺乳动物的崛起在2.3亿年前的中生代,哺乳动物开始崛起。

哺乳动物是一类具有乳腺的脊椎动物,它们可以为幼崽提供乳汁来喂养。

哺乳动物通过活动性智力和复杂的社会行为来适应各种环境。

8. 鸟类和爬行动物的分化在2亿年前的侏罗纪,爬行动物进一步分化为爬行动物和鸟类。

爬行动物适应陆地和水生环境,而鸟类进化出羽毛和飞翔能力。

9. 哺乳动物的繁盛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哺乳动物进一步繁盛。

恐龙的灭绝为哺乳动物提供了新的生存机会,一些哺乳动物开始进化成各种形态和图案。

10. 人类的进化从约700万年前的古人类起,人类开始出现在地球上。

生命形态的多样性

生命形态的多样性

生命形态的多样性生命形态的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命形式,从微不足道的细菌到巨大的鲸鱼,从植物到动物,从单细胞到复杂的多细胞生物,生命之间的形态差异是非常显著的。

按照生物的分类学,生命可以被分为五个不同的领域,它们是细菌、古菌、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和病毒。

其中,细菌和古菌被称为原核生物,真核生物是最广泛存在的一种生物,包括植物、动物、霉菌和原生生物等,病毒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存在,它们既具有生命现象,又不能自主繁殖。

生命形态的多样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地球上的各种生命形式都有着各自独特的特征和生存方式。

这些特征包括形态、大小、适应环境的能力、生命周期、繁殖方式等等。

各种生命形式之间的差异,反映了生命在适应环境、繁殖、进化等方面的不同策略和方法,也为我们理解生命本身提供了更加深入的视角。

在生态学上,生命形态的多样性是维系生物圈平衡的重要因素。

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自身提供能量和养分,同时为其他生物提供氧气,并吸收二氧化碳。

而动物则通过摄食植物和其他动物获得能量和养分,同时也是植物、其他动物、细菌和真菌等生物的捕食者和被捕食者。

这种复杂的生态关系,需要各种生命形式的共同存在和不同特征的协调配合,才能保持生态平衡。

生命形态的多样性还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一直和各种生命形式紧密相连。

植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药物、木材等重要资源,动物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畜牧业、渔业等。

人类通过对生命的观察和研究,不断发现和创造新的生物资源和技术,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生命形态的多样性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它体现了生物在适应环境、繁殖、进化等方面的多样性和策略,是维系生态平衡、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们应该珍视生命,并为维护生命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平衡作出贡献。

初二生物课了解生物多样性和分类

初二生物课了解生物多样性和分类

初二生物课了解生物多样性和分类生物多样性和分类生物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和多样化的生命形式。

不同的生物展现出独特的特征和功能,形成了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了解生物多样性及其分类对于初二生物课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分类的重要性以及常见的分类方式。

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之间的不同和丰富性。

它包括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以及遗传多样性。

物种的多样性是指地球上不同物种的种类和数量。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不同生物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的丰富程度。

遗传多样性是指种内个体间和物种间遗传信息的差异。

了解生物多样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自然界的奇观,同时也有助于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

地球上的每个物种都对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人类生存环境至关重要。

二、分类的重要性生物多样性的分类是根据一定的规则和特征对不同物种进行归类和划分的过程。

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研究生物,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和保护生物资源。

分类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有助于系统学习和掌握生物知识:将生物按照某种特征进行分类,使得我们对不同物种的特点有了系统的了解,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2. 便于比较和对照:分类使得我们可以比较不同物种之间的异同,从而更好地研究和分析它们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3. 为生物命名提供便利:通过分类,每个物种都被赋予了一个独特的拉丁学名,便于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

4. 保护生物资源:分类使我们了解到哪些物种正在减少和濒危,从而能够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三、常见的分类方式生物的分类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分类方式:1. 基于形态学特征的分类:这是最常见和常用的分类方式,它根据物种的外部形态进行分类,例如动物的体型、颜色、鳞片等特征,植物的器官形态和结构等。

2. 基于遗传关系的分类:这种分类方式是根据物种的遗传基因关系进行分类,通过分析物种的基因序列和进化关系来判断它们的亲缘关系。

生物多样性的不同层次物种基因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不同层次物种基因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不同层次物种基因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种类、基因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它包括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这三个层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维系着地球上的生命系统。

一、物种多样性物种是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单位,是自然界中的基本单元。

物种多样性指的是在一定地理区域内,不同物种的丰富程度和多样性。

地球上大约存在着100万到2000万种不同的物种,包括动物、植物、细菌等。

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弹性,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

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对于维持生物链平衡、保护生态系统稳定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设立自然保护区、限制砍伐和采矿活动、加强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和繁育等措施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保护。

此外,加强公众的环保意识教育也是保护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二、基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指的是在同一物种内,不同个体之间的遗传变异程度。

基因是决定生物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而基因多样性反映了一个物种内部的遗传变异程度。

基因多样性的保护有助于物种的适应性演化,提高物种的生存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为了保护基因多样性,我们可以采取基因保护的手段。

例如,建立种质资源库,保存和研究各种植物和动物的遗传信息;促进物种间的基因交流,避免近亲繁殖导致基因单一化。

此外,保护自然环境,减少基因污染和基因突变的发生也是维护基因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三、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的是在一定地理区域内不同生态系统的类型和数量的丰富程度。

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原、湖泊、河流、湿地等。

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了地球上复杂的生态网。

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保护有助于维持生物圈的正常功能,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保护需要采取整体性的措施,包括保护敏感生态系统、恢复退化的生态系统、采取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等等。

同时,加强环境监测和生态研究也是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不同层次。

生命科学导论第4章 生命的多样性知识点总结

生命科学导论第4章 生命的多样性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微生物生命的多样性第一节生命多样性和物种一、生命多样性(一)生命多样性的概念生命多样性亦称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 ):指生命有机体的种类和变异性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

(二)生物多样性的类型1. 遗传多样性2. 物种多样性3. 生态系统多样性4. 景观多样性1. 遗传多样性(genetic diversity)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狭义的遗传多样性:指生物种内不同群体之间或同一群体内不同个体之间的遗传变异的总和(世界资源研究所,WRI)。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生物种内不同群体:生态型、变种、亚种、品种、品系等。

2. 物种多样性(一)概念: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上的表现形式,反映了地球上生物有机体的复杂性,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核心内容。

(二)分布:10000米深海……硫细菌、4.5 千米深的地层中……细菌、74-85千米高空……微生物3. 生态系统多样性(1)包含内容:生物圈内物种集合的空间多样性,包括:生物圈生境多样性、生物群落多样性、生态过程的多样化、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多样性。

(2)意义: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维持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保证。

4. 景观多样性(landscape diversity)●景观:多种多样生态系统在一定地区内的镶嵌分布格局。

景观是人与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作用的产物。

●景观在结构、功能以及随时间变化(即动态)的复杂性。

二、物种的概念及其命名法(一)物种的概念和定义不同专业的生物学家对物种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

现代遗传学认为:物种是一个具有共同基因库、与其他类群有生殖隔离的群体生物学家认为:物种是生物世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同一的形式。

生态学家认为:物种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单位,不同物种占有不同的生态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生动物
分类 (一) 肉足鞭毛门: (二)顶复门: (三)纤毛门:
与人类的关系
分类
(一) 肉足鞭毛门:鞭毛或伪足 (二)顶复门:具顶复合体结构 (三)纤毛门:以纤毛为运动胞器
1.夜光虫2.大变形虫3.棘尾虫和游仆虫4.团藻5.锥虫6.有孔虫7.间日疟原虫8.披发虫9.草覆虫 (从左至右)
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有
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破 伤风杆菌等。
可以选择青霉素族,头孢曲松钠等。
细菌荚膜
组成: 多糖:多数细菌 多肽
不都有 不总有
某些细菌 形成条件 :在动物体内或含有血清或糖的培养基中容易形成荚膜 成分:在细胞壁外包围的一层粘液性物质:多糖\多肽\其他物质 作用:粘附作用 、抗吞噬作用 、抗干燥作用 、缺乏营养时可利用作碳源和能源
生命科学导论2013
111011 29人 131011 30+2人
教材:《生命科学导论》,张惟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堂为主 主要参考书:
《生命科学技术概论》,闫桂琴主编,科学出版社; 《基础生命科学》,吴庆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学时:32 2-17 周(周五3-4节),1教412 作业: 成绩:平时20%,期末考试:80% 意见反馈: zhangxiaoyi@
衣原体有一定的代谢活性,能进行有限的大分子合成, 但缺乏产生能量的系统,必须依赖宿主获得ATP
多呈球状,有细胞壁 衣原体广泛寄生于,仅少数有致病性。
寄生在脊椎动物细胞内(人类,哺乳动物及鸟类),无运动 能力
如沙眼
衣原体广泛寄生于人类、哺乳动物及鸟类,少数致病;
1956年,我国微生物学家汤飞凡等应用鸡胚卵黄囊接种法, 在国际上首先成功地分离培养出沙眼衣原体。
亚病毒:比真病毒更小,更简单,侵染动植物
的病原体,有的只有核酸,有的只有蛋白质
类病毒的特点及其与病毒的比较
----类病毒
真病毒
类病毒
大小


成分
核酸和蛋白质等
裸露的RNA分子
核酸分子量 10~6~10~8Da
10~5Da
耐热性
50~60℃下失活 90℃下仍存活
寄主
植物细胞
传播特点
一般不能通过种子传播 可通过种子传播
• 被侵染的病毒被称为辅助病毒,拟病毒、卫星病毒 必须通过辅助病毒才能复制。单独的辅助病毒或拟病 毒都不能感染。
亚病毒 ----朊病毒又称普利昂,或者蛋白质侵染子
是一种传染性的蛋白质分子,宿主体内的蛋白质分子发生构 象变化而致病。
Secondary structure dominated by beta conformation
养)
分类: 古细菌 蓝细菌(蓝藻) 细菌
细菌的形态 球菌
杆菌 大肠杆菌
螺旋菌 霍乱弧菌
菌落
细菌结构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有细胞壁。有核糖体。
革兰氏染色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革蓝氏阳性菌和革蓝氏阴性菌
G+
G-
G+菌细胞壁模拟图 磷壁酸
肽聚糖
大肠杆菌
G-菌细胞壁模拟图
第八章 生物多样性
1. 生物的(五)六界分类系统
生物分类的阶元 生物的分界
2. 生物的六界简介 神奇的微生物世界
病毒 细菌 原生生物 真菌(小型)
多彩的植物世界 多姿的动物世界
【细胞增殖分化:重点】 生物的六界简介
病毒
形态结构 病毒增殖 特殊病毒
无细胞生物界 —病毒
生物分类的阶层系统—以银杏为例
拉丁文词尾 界 门 -phyta 纲 -opsida 目 -ales 科 -aceae 属 种
举例
植物界 Regnum vegetable 裸子植物门 Gymnospermae 银杏纲 Gingopsida 银杏目 Gingoales 银杏科 Gingoaceae
银杏属 Gingo 银杏 Gingo biloba L.
病毒 细菌 原生生物 真菌
多彩的植物世界 多姿的动物世界
【细胞增殖分化:重点】 生物的六界简介
原核生物总界:细菌
细菌的特征 形态结构
基本构造 特殊结构 特殊细菌
原核生物界 Monera
特征: 单细胞 无完整细胞核 无细胞器(仅核糖体) 异养: 腐生和寄生(硝化细菌自
核衣壳
病毒特征:
无细胞结构--核酸、蛋白(或还有囊膜) 不能生长分裂,感染细胞,大量复制 容易突变
核酸:单链、双链 DNA、RNA
蛋白衣壳、囊膜
噬菌体感染机制(不能生长分裂,感染细胞,大量复制)
吸附---穿入和脱壳----生物合成----装配----释放
1
2
3
4
HIV 病毒结构
病毒
真病毒
特征: 单细胞或群体 真核 生活在水中
分类: 原生动物(眼虫) 藻类(金藻)
眼虫
鞭毛虫—夜光虫 衣藻
草履虫
原生生物
特征 分类
原生动物
• 动物层面上--呼吸、营养、排泄、运动、感应、生殖 (无性有性)等
原生植物
• 植物层面上--藻类具有光合色素,营自养生活,没有真 正的根、茎、叶分化
细菌的特殊结构----鞭毛
大肠杆菌------菌毛
质粒(Plasmid)
• 染色体外的稳定遗传因子, 为双链、闭环的DNA分子, 存在于宿主细胞质中 • 具有自主复制和转录能力 • 质粒的存在使宿主具有一些额外的特性
特殊细菌
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
是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原核微生物 已知的可以自由生活的最小生物,也是最小的原核细胞 G-
细菌的特殊结构----芽孢
不是都能产生 不同菌需要条 件不同
细胞体
有些细菌(多为杆菌) 在逆性条件下, 细胞质高度浓缩脱水所形成的一种抗逆性很强的球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 1个细菌细胞只形成1个芽孢。细胞内形成。
炭疽杆菌
曾被帝国主义作为致死战剂之一 急热,败血,呼吸困难,带泡沫暗色血 液流出,潜伏期1-5天,发病则数分钟 死亡 暴露与氧气中立即形成芽孢
肉足鞭毛门—鞭毛纲 利什曼原虫
M. L. DeMarco and V. Daggett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01, 2293-2298, 2004.
病毒 小结
形态结构 核酸(DNA、RNA(单链或双链))
病毒增殖(不能生长分裂,感染细胞,大量复制) 吸附---穿入和脱壳----生物合成----装配----释放
脂多糖
肽聚糖
革兰氏阳性细菌 和 革兰氏阴性细菌
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有
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百 日咳杆菌、霍乱弧菌及脑膜炎双球菌等。
革兰氏阴性菌对青霉素不敏感,可以选择氟喹诺酮类药物如 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也可以选择大环内酯类比如克拉 霉素、罗红霉素等。
青霉素药理作用是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第 八 章 生物多样性
神奇的微生物世界 多彩的植物世界 多姿的动物世界—人
第 九 章 生物与环境 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共同目标
第 十 章 生物技术 第 十一章 现代生物材料 第 十二章 仿生学
第八章 生物多样性
1. 生物的(五)六界分类系统
生物的分界 生物分类的阶元
2. 生物的六界简介 神奇的微生物世界
病毒 细菌 原生生物 真菌
多彩的植物世界 多姿的动物世界
【细胞增殖分化:重点】 生物的六界简介
腔肠动物
植物
原生动物 不能光合作用
1)生物的分界 kingdom
二界系统:植物、动物 三界系统:植物、动物、原生生物 五界系统:
真核生物总界(4界):植物、动物、原生生物、真菌 原核生物总界:蓝细菌和细菌 六界系统: 真核生物总界(4界)、原核生物总界、无细胞生物总界
类病毒 viroid
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病类病毒 359个核苷酸组成的闭合环形RNA
亚病毒 ----拟病毒、卫星病毒
需要依赖辅助病毒,基因才能复制和表达, 才能完成增殖的亚病毒
• 拟病毒也称为类类病毒(环状单链RNA )。它的侵 染对象是植物病毒。
• 病毒卫星(线形单链RNA):多数侵染植物病毒,少数与动 物病毒和噬菌体
第八章 生物多样性
1. 生物的(五)六界分类系统
生物分类的阶元 生物的分界
2. 生物的六界简介 神奇的微生物世界
病毒 细菌 原生生物 真菌
多彩的植物世界 多姿的动物世界
【细胞增殖分化:重点】 生物的六界简介
原生生物
特征 分类
原生动物 原生植物
原生生物界 Protista
沙眼衣原体是人类砂眼的病原体,甚至引起结膜炎、角膜炎、 角膜血管翳等临床症状,成为致盲的重要原因。
支原体:最小型原核生物,无壁
介于独立生活和细胞内寄生生活的最小型原核生物。能在无生命培 养基中繁殖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没有细胞壁。因而细胞柔软,形态多变,具有高度多形性。 又称类菌质体,多数为致病菌。
☺ what,why,how (了解)
☺ 生命的基础 (重点) ☺ 生命活动 (自学)
☺ 生物种类 (重点) ☺ 生物与环境 (自学)
☺ 应用、交叉 (掌握)
课程内容梗概:
第 一 章 绪论
第 二 章 分子 第 三 章 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代谢——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 遗传——生命延续的保证 进化——生命发展的必然 信息传递——生命的调控体系
特殊病毒(亚病毒)(比真病毒更小,更简单,侵染动植物病 毒的病原体,有的只有核酸,有的只有蛋白质)
类病毒 ( RNA) 拟病毒、卫星病毒 ( RNA ) 阮病毒 ( 蛋白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