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生命体征

合集下载

基础护理学课件:9章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基础护理学课件:9章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1.脉率异常
缓脉 间歇脉 洪脉 脉搏短绌丝脉
交替脉
2.脉律异常
水冲脉 奇脉
3.脉搏强弱异常
4.动脉壁异常
第二节脉搏的观
察和护理
(二)异常脉搏的护理
1. 观察病情 2.提供病人良好的休息环境,增加 卧床休息时间
3.根据病人的病情实施氧疗
4.心理护理
5.健康教育 6.准备好急救药物和急救仪器,除 颤器处于完好状态
第一节体温的观 察和护理
(三)测量体温的方法 〖注意事项〗
检((查31))体若测温病量计人体是不温否慎前完咬,好应破,清水体点银温体柱计温是,计否应的在立数3即5量℃清,以除并下玻, 测璃(量碎5体)屑温测,前肛避2温免0~方损3法伤0分禁口钟用腔应于黏避腹膜免泻;剧、口烈直服活肠蛋动或清、肛或进门牛食手奶、, 以进术保冷后护热病消饮人化、;道做慎黏冷用膜热于敷并心、延肌沐梗缓浴塞水、病银坐人的浴,吸、以收灌免;肠刺病等激情。肛允 许门(,引2)进起婴粗迷幼纤走儿维神、食经昏物兴迷,奋、以而精加致神快心异水动常银过、的缓口排。腔出插疾。入病肛、表 口鼻手勿术用、力张,口以呼免吸损者伤及肛不门能、合直作肠者黏测膜体。温时, (医(4护6))人腋新员下入应院有守病创候人伤在每、旁日极,测度防量消止体瘦发温者生4意不次外,宜,连采并续用不测腋宜量温 测3量日法,。3日后体采温用正口常腔者测改量为。每天测量2次。
准备
1.护士准备 2.病人准备 3.用物准备 4.环境准备
第一节体温的观 察和护理
备物检查
测量体温
(三)测量体温的方法 〖操作规程〗
检视读数
检查消毒
舌下热窝
腋温测量法
第一节体温的观 察和护理
(三)测量体温的方法 〖注意事项〗

第九章生命体征 PPT

第九章生命体征 PPT
2. 保暖:添加衣服、新生儿置暖箱 3. 中、热饮 4. 提高室温22~24℃。 • 病因治疗 • 积极指导
9/23/2022
三、温度计得种类与构造
您用过哪种体温计?
9/23/2022
多样得 “表”情
9/23/2022
多样得 “表”情
9/23/2022
水银体温计
①口表:盛水银端较细长,可作口腔或腋下测量。 ②肛表:盛水银一端呈圆柱形,用于直肠测温。 ③腋表:盛水银端长而扁。
不超过1℃。P:108/分,R:26次/分,患者 神志清楚,面色潮红,口唇干裂,食欲差。请问该患者 得体温属哪种热型?分级?应采取哪些护理措施?
9/23/2022
第二节 脉搏得评估与护理
• 重点: 1、定义:速脉、缓脉、间歇脉、
脉搏短绌。 2、脉搏得正常范围 3、绌脉得测量方法
9/23/2022
第二节 脉搏得评估与护理
发热无规律,持 续时间不定。
常见病: 流行性感冒、 癌性发热
9/23/2022
拓展练习 王女士,68岁,发热5天,体温持续在
39℃以上,24h温差大于1℃,最低体温 37、5℃,皮肤潮红,呼吸、脉搏加快。
评估患者病情 患者需要提供什么样得帮助?
9/23/2022
5、体温过高得护理
(1)密切观察病情 (2)对症处理 (3)补充水分与水分 (4)口腔护理
第九章生命体征
生命体征(vital signs ):就是体温、脉搏、呼吸 、血压得总称,就是维持生命得基本征候,就是衡 量机体身心状况得可靠指标。
1. body temperature
体温
脉搏
2. pulse
呼吸
3. respiration

第九章 生命体征的 观察护理

第九章 生命体征的 观察护理

2.正常脉搏
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脉率为60 ~ 100次/min, 脉律规则,即间隔时间相等,每搏强弱相等,动脉 管壁光滑、柔软、有弹性。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
理论9-2
休息、禁食
脉搏的观察护理
加 快 兴奋、恐惧、发怒 镇静剂 怀孕
请根据经验判断下列各种情况下脉搏的变化
兴奋剂
忧郁、安静 运动、进食
减 慢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
理论9-2
脉搏的观察护理
二、异常脉搏的观察与护理
(一)异常脉搏及常见原因 脉率异常 缓脉(bradycardia) 速脉(tachycardia) 节律异常 间歇脉(intermittent pulse) 绌脉(pulse deficit) 强弱异常 洪脉(bounding pulse) 细脉(small pulse) 交替脉(alternans pulse) 水冲脉(water hammer pulse) 奇脉(paradoxical pulse) 弹性异常 弦脉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
理论9-2
脉率异常
脉搏的观察护理
1、缓脉(bradycardia) 又称为心动过缓,指成人 在安静状态下脉率少于60次/min 。见于颅内压 增高、房室传导阻滞、甲状腺功能减退。 2、速脉(tachycardia) 又称心动过速,指成人在 安静状态下脉率大于100次/min 。见于高热、 甲状腺功能亢进、心力衰竭、贫血、休克。
2、绌脉(pulse deficit)
又称脉搏短绌,指脉率少于心率,脉律完全不规则 见于心房纤颤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
理论9-2
强弱异常
1、洪脉(bounding pulse) 2、细脉(small pulse)

第九章:生命体征的评估和护理

第九章:生命体征的评估和护理

第九章:生命体征的评估和护理体温的评估及护理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 体温的形成 体温是由三大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而产生。

产热与散热产热过程机体产热过程是细胞新陈代谢的过程,人体以化学方式产热,人体主要的产热部位是肝脏和骨骼肌。

散热过程 辐射 指热由一个物体表面通过电磁波的形式传至另一个与它不接触物体表面的一种方式,它是人体安静状态下处于气温较低环境中主要的散热形式。

传导指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温度较低的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

对流对流是传导散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通过气体或液体的流动来交换热量的一种散热方式。

蒸发指水分由液态转变为气态,同时带走大量热量(1g 水蒸发可带走2.43KJ 的热量)的一种散热方式。

体温的调节温度感受器外周温度感受器 为游离神经末梢,分布于皮肤、黏膜、内脏中,包括冷感受器和热感受器,它们分别可将冷或热的信息传向中枢。

中枢温度感受器 指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对温度变化敏感的神经元。

分布于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脊髓等部位,包括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可将热或冷的刺激传入中枢。

体温调节中枢 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位于下丘脑。

体温的生理变化正常体温 腋下温度平均值36.5℃(36.0-37.0℃) 口腔温度平均值37℃(36.3-37.0℃) 直肠温度平均值37.5℃(36.5-37.7℃)切换公式℃=(℉-32)*5/9 ; ℉=℃*9/5+32生理变化昼夜正常人体温在24小时内呈周期性波动,清晨2-6时最低,午后1-6时最高。

年龄 儿童,青少年的体温高于成年人,而老年人的体温低于青壮年。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由于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调节功能差,婴儿起体温一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而变化。

性别成年女性的体温平均比男性高0.3℃。

女性在月经前期和妊娠早期,体温可轻度升高,而排卵期较低肌肉活动剧烈肌肉活动(劳动或运动)可使骨骼肌紧张并强烈收缩,产热增加,导致体温升高。

第九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

第九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

第九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课型:新授课时:理论4学时+实践4学时 教学目的:教学过程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一、体温的评估(一)正常的体温及生理性变化 1、正常体温:见下表2、体温的生理性变化:(1)年龄:新生儿体温可随环境变动;儿童体温略高于正常成人;老年人体温低于正常范围。

(2)昼夜时间:一般清晨2~6时体温最低,下午2~8时体温最高,变化范围约在0.5~1℃之间。

(3)性别:女性较男性稍高;在排卵期和妊娠时刻上升。

(4)其他:情绪波动、精神紧张、运动、进食等可使体温一过性增高;安静、细目要点要求 科目1、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1)体温的评估 (2)异常体温(3)体温测量的方法(4)水银体温计的清洁、消毒、检查 熟练掌握 熟练掌握 熟练掌握 掌握 ④2、脉搏的评估及护理 (1)脉搏的评估 (2)异常脉搏(3)脉搏测量的方法 熟练掌握④3、呼吸的评估和护理 (1)呼吸的评估 (2)异常呼吸(3)呼吸测量的方法 熟练掌握 ④4、血压的评估及护理 (1)血压的评估 (2)异常血压(3)血压测量的方法熟练掌握 ④部位 平均温度 正常范围 口腔 37℃ 36.3~37.2℃ 直肠 37.5℃ 36.5~37.7℃ 腋窝 36.5℃ 36.0~37.0℃睡眠、饥饿、服用镇静剂可使体温略有下降。

(二)异常体温1、发热(体温过高): (1)发热程度的判断:(2)发热的分期及表现和特点:(3)常见的热型和表现及代表疾病: (4)护理要点: ①密切观察:高热病人每隔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每日早晚测量两次体温; ②卧床休息,减少能量消耗 ③降温:体温超过39℃可用冰袋冷敷头部;体温超过39.5℃,可用乙醇拭浴,温水拭浴或作大动脉冷敷;行药物或物理降温30分钟后,应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

④调节室温,注意保暖 ⑤补充营养和水分:多喝水,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⑥口腔护理 ⑦皮肤清洁 ⑧心理护理发热的临床分度体温值低热 37.3~38.0℃ 中度热 38.1~39.0℃ 高热 39.1~41.0℃ 超高热41.0℃以上分期 特点临床表现体温上升期 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皮肤苍白,干燥无汗、畏寒、疲乏不造,有时伴寒战。

【精品】第九章生命体征的测量

【精品】第九章生命体征的测量

【精品】第九章生命体征的测量生命体征的测量生命体征是体温、漫步、呼吸、血压的总称,是评价生命活动质量的重要征象,也是评估病人心身状态的可靠指标。

(一)测量体温目的:1、判断体温有无异常。

2、动态监测体温变化,分析热型。

3、协助诊断,为预防、治疗、康复、护理提供依据。

评估:1、病人的年龄、性别、病情、意识、治疗等情况。

2、影响测量体温准确性的因素。

3、病人的心理状态、合作程度。

计划:1、护士准备:着装整洁,洗手,熟悉测量体温的方法,向病人解释测量体温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2、用物准备:护理篮两侧内垫纱布,一侧备已消毒的体温计(体温计完好、水银柱在 35 C 以下)和消毒液纱布,另一侧准备放已用过的体温计;另还备秒表,记录本,笔。

若测肛温另备润滑油,棉签,卫生纸。

1/ 113、病人准备:体位舒适,情绪稳定,了解测量体温的目的、方法、配合要点和注意事项。

在测体温前 30min 内,无运动、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坐浴、灌肠等活动。

4、环境准备:整洁、安静,室温适宜,光线充足。

实施:(1)操作步骤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解释。

2、根据病人情况选择测量体温的方法。

口温:将体温计的水银端倾斜放于舌下热窝处,嘱病人闭紧口唇,用鼻呼吸,勿用牙咬体温计, 3 分钟后取出。

腋温:擦干腋窝的汗液,体温计水银端放腋窝处,体温计紧贴皮肤,曲臂过胸,夹紧, 10 分钟后取出。

肛温:卧位:侧卧、俯卧、屈膝仰卧位均可,暴露测温部位;润滑肛表水银端,插入肛门 3~4 厘米(婴儿 1.25cm、幼儿 2.5cm),婴幼儿可取仰卧位,操作者一手握住婴儿双踝,提起双腿;另一手将已润滑的肛表插入肛门,同时用手掌根部和手指将双臀轻轻捏拢,固定肛表; 3 分钟后取出。

3、取出体温计,用消毒纱布擦拭。

4、读数。

5、记录:先记录在记录本上,再绘制在体温单上。

6、协助病人穿好衣、裤,取舒适体位。

7、消毒体温计。

(2)注意事项:1、测量体温前,应清点体温计的数量,并检查体温计是否完好,水银柱手否在 35 C 以下。

生命体征

生命体征
(三)血压测量法一般选用上臂肱动脉为测量处,病人取坐位,暴露并伸直肘部,手掌心向上,打开血压计, 平放,使病人心脏的位置与被测量的动脉和血压计上的水银柱的零点在同一水平线上。放尽袖带内的气体,将袖 带缚于上臂防止过紧或过松,以能插入一到两个手指为宜,并塞好袖带末端,戴上听诊器,在肘窝内摸到动脉搏 动后,将听诊器的头放在该处,并用手按住稍加压力。打开水银槽开关,手握所球,关闭气门后打气,一般使水 银柱升到21~24kPa(160~180mmHg)即可。然后微开气门,慢慢放出袖带中气体,当听到第一个微弱声 音......
角膜反射
角膜反射是指角膜受刺激,引起眨眼的一种反射,主要反映桥脑的功能状态。病人垂危时,角膜反射减弱, 病变已侵犯桥脑,即将侵犯延髓,为生命临终的预兆。
医护人员不但要全面了解生命体征的意义,还要及时地掌握病人的生命体征的变化,以便及时地采取有效的 措施进行救治。
(通俗定义:非专业医学术语定义)
生命体征是标志生命活动存在与质量的重要征象,是评估身体的重要项目之一。它包括体温/呼吸/脉搏/血压/ 瞳孔和意识,这些项目都是肉眼可以观察到的,都有正常范围。
谢谢观看
(四)呼吸频率的改变
⒈呼吸增快(>20次/分):正常人见于情绪激动、运动、进食、气温增高。异常者见于高热、肺炎、哮喘、 心力衰竭、贫血等。
⒉呼吸减慢(<12次/分):见于颅内压增高,颅内肿瘤,麻醉剂、镇静剂使用过量......
血压
(指肱动脉压)是衡量心血管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正常值下限(90/60毫米汞柱) 时,应考虑可能为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心机梗塞、心脏衰竭、急性心包填塞等。当高血压脑病或颅内压增高时, 血压常在200/120毫米汞柱以上。
(一)血压的产生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并作用于血管壁的压力称为血压,一般指动脉血压而言。心室收缩 时,动脉内最高的压力称为收缩压;心室舒张时,动脉内最低的压力称为舒张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为脉压。

第九章 生命体征

第九章 生命体征

精选课件
16
3.
N N oo Im Im ag ag e e
临床分级
No Image
分为四种:(以口温为标准)
低热 37.5-37.9℃ 中热 38.0-38.9 ℃ 高热 39.0-40.9℃ 超高热 >41 ℃
人体最高耐热为40.6—41.4 ℃,高达43 ℃则 很少存活,直肠温度持续超过41 ℃可引起永 久性脑损伤
断的临床依据,在病情观察中,你认为 哪些因素会 影响体温观察的准确性?在护理中如何防止? 4. 患者李某,男,40岁,持续高热2周,体温40℃左右
,日差不超过1℃。P:108/分,R:26次/分,患者 神志清楚,面色潮红,口唇干裂,食欲差。请问该患者 的体温属哪种热型?分级?应采取哪些护理措施?
精选课件
评估患者病情 患者需要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精选课件
22
5.体温过高的护理
(1)密切观察病情 (5)皮肤护理
(2)对症处理
(6)卧床休息
(3)补充水分和水分(7)安全护理
(4)口腔护理
(8)心理护理
精选课件
23
发热
No Image
No Image
病情观察
① 测量体温: 高热病人每4h测T一次, T恢复正常3d后改为每日1次或2次。 物理降温30min后测T1次,
分钟超过100次,又称心动过速。
(2)缓脉:指在安静状态下成人脉率每 分钟少于60次,又称心动过缓。
精选课件
47
二、异常脉搏的评估及护理
2.节律异常
(1)间歇脉:在一系列正常均匀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而较 弱的脉搏,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间歇(即代偿性间歇),称间 歇脉,亦称期前收缩。见于各种心脏病或洋地黄中毒等患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 易消化流质或半流 少量多餐
多饮水,每日3000ml 必要时按医嘱静脉补液
No Image
.
促进舒适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①休息,减少消耗,高热者卧床休息。 ②口腔护理:唾液分泌减少,抵抗力差,
易发生口腔感染,保持口腔清洁。 ③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压疮。
.
No Image
4.常见热型
No Image
稽留热 continued fever 特点:
T过1℃。
常见病:
急性传染病 如:伤寒 、 肺炎球菌性肺炎
No Image
.
No Image
4.常见热型
No Image
驰张热 Remittent fever 特点:
.
护理 问题
护理 目标
护理 措施
病例分析
1. 体温过高 2. 气体交换功能受阻 3. 知识缺乏
1. 病人体温2-3天内降到正常水平; 2. 病人24小时内气体交换功能改善。
?
.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和护理
(一)体温过高 定义:由于致热源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或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等原因,使产热增 多而散热减少,导致体温超过正常范围。
.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和护理
重点
1.定义:体温过高、稽留热、弛张热 、间歇热 2.体温过高的护理 3.体温的测量方法
难点
常见热型
.
什么是体温?
体温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部和中枢神经 的温度,其特点是相对稳定且较皮肤温度高。
.
大家知道体温 是如何形成的 吗?
新陈代谢
.
体温怎样能处于恒定? 体温是怎样调节的?
第九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和护理
生命体征(vital signs ):是体温、脉搏、呼 吸、血压的总称,是维持生命的基本征候,是衡 量机体身心状况的可靠指标。
1. body temperature
体温
脉搏
2. pulse
呼吸
3. respiration
血压
4. blood pressure
.
本章重点
高温在39 ℃以上,24h 波动范围超过1℃以上最 低T仍高于正常。
No Image
常见病:
败血症 、风湿热、 化脓性感染
.
4.常见热型
No Image
间歇热
No Image
Intermittent fever
特点:
高热与正常体温交替有规 律地反复出现,高温在 39℃以上数小时或几天, 低温在正常范围或以下数 小时或几天 。
② 观察: P、R、BP,伴随 症状,发热的 原因及治疗效果 观察饮水量、饮食 摄取量、尿量及体重变化。
.
降温
▪ 采取药物和物理降温
Im ▪N 较a o 好g的e是物理降温:
No Image
冷毛巾、冰袋温水擦浴、乙醇擦浴。 行降温措施30min后应测量体温
.
补充营养、水份
No Image
No Image
• 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护理 • 生命体征的测量方法
• 体温单的绘制
.
知识构成
•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和护理 • 第二节 脉搏的评估和护理 • 第三节 呼吸的评估和护理 • 第四节 血压的评估和护理
.
学习目标
认知正常体温、脉搏及生理变化 归纳出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要点
掌握异常脉搏的评估内容
掌握体温的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
评估患者病情 患者需要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
5.体温过高的护理
(1)密切观察病情 (5)皮肤护理
(2)对症处理
(6)卧床休息
(3)补充水分和水分(7)安全护理
(4)口腔护理
(8)心理护理
.
发热
No Image
No Image
病情观察
① 测量体温: 高热病人每4h测T一次, T恢复正常3d后改为每日1次或2次。 物理降温30min后测T1次,
No Image
常见病:
见于疟疾 .
4.常见热型
No Image
不规则热
Irregular fever
No Image
特点:
发热无规律, 持续时间不定。
No Image
常见病: 流行性感冒、 癌性发热
.
拓展练习 王女士,68岁,发热5天,体温持续
在39℃以上,24h温差大于1℃,最低 体温37.5℃,皮肤潮红,呼吸、脉搏 加快。
°F=℃×9/5+32 ℃=(°F-32)×5/9
.
(二)生理性变化 说说你生活中有关体温差异的例子
1.年龄 2.昼夜因素 3.性别 4.运动、激动、进食等
.
思维飞越
No Image
病例一
张某男32岁;2003年5月20日9时,因肺炎 球菌肺炎入院, 经检查,T:39℃、P:102次 /分、R:18次/分 BP:120/85mmHg; 病人 主述,寒战、咳嗽、咯铁锈色痰、 胸疼、稍 有气急、紫绀。 患者有吸烟习惯、第一次入 院。
.
3.
N N oo Im Im ag ag e e
临床分级
No Image
分为四种:(以口温为标准)
低热 37.5-37.9℃ 中热 38.0-38.9 ℃ 高热 39.0-40.9℃ 超高热 >41 ℃
人体最高耐热为40.6—41.4 ℃,高达43 ℃则 很少存活,直肠温度持续超过41 ℃可引起永 久性脑损伤
心理护理
经常探视病人,耐心解释、安慰。
.
(二)体温过低
No Image
No Image
体温过低:体温低于正常范围 体温不升:T<35℃
▪ 散热过多:低温环境 ▪ 产热减少:全身衰竭危重病人 ▪ 体温调节中枢受损:颅脑外伤
、 麻醉药、败血症等
.
3. 临床分级
轻度
中度
重度
致死温度
32~35℃ 30~32℃
1.原因(1)感染性 (2)非感染性
.
2.发热过程 (1)体温上升期 产热﹥散热 临床表现:畏寒、皮肤苍白、无汗 (2)高热持续期 产热=散热(在较高水平上) 临床表现:颜面潮红、皮肤灼热、口 唇干燥、尿少 (3)体温下降期 产热﹤散热 临床表现:大量出汗、皮肤温度降低,年老 体弱者防止出现虚脱、休克现象。
.
知识拷贝
你的体温是多少? 正常吗?
你是怎样估计自己的体温的?
.
一、正常体温及生理性变化
(一)正常体温
部位
口温 肛温 腋温
平均温度
37.0℃(98.6 °F ) 37.5℃(99.5 °F ) 36.5℃(97.7 °F )
正常范围
(36.3~37.2,97.3~99.0 °F ) (36.5~37.7,97.7~99.9 °F ) (36.0~37.0,96.8~98.6 °F )
<30℃瞳孔散大, 23~25℃ 对光反射消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