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步骤及做题技巧(公开课)

合集下载

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法与解题技巧

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法与解题技巧

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法与解题技巧同学们在解答课外文言文阅读题目时,可以采用以下四个步骤:首先快速浏览题目,了解大致意思;然后仔细分析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已经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接着结合注释,速读全文,注意不要被难懂的文言字词卡住;最后根据不同类型的题目,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对于词语解释题,多数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研究过的。

解题时,可以先套用已学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1.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是解决陌生词句的常用方法之一。

例如,在句子“小则获邑,大则获国”中,“邑”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断出是一个地方的名称,表示小的奖励;“国”则表示大的奖励。

2.通过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也是一种方法。

例如,在句子“范增数目___”中,“目”前有状语,后带宾语,可以推断出“目”是“计算、数目”的意思。

3.依据字形推断词义是一种较为深入的方法。

例如,在句子“樯橹灰飞烟灭”中,“樯”是冷僻字,但从字形上可以看出它与“橹”联合成词,因此可以推断出“樯”也是木制的船具。

4.通过通假字推断词义也是一种方法。

例如,在句子“甚矣,汝之不惠”中,“惠”本义为“仁爱”,但在这里显然是讲智慧、聪明。

5.通过今双音词推断古单音词义也是一种方法。

例如,在句子“内立法度,务修耕织守战之具”中,“修”可以通过现代汉语中的“修建、修造、修长、修饰”等双音词推断出是“建造、制作”的意思。

6.通过词语结构或修辞推断词义也是一种方法。

例如,在句子“存亡之理”中,“存”与“亡”反义并列,可以推断出“存亡”是指生死存亡之间的关系。

甲]我曾经探寻过古代仁人的心灵,或许有两种不同的答案,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高高的宫殿里,他们忧虑百姓的疾苦;在江湖深处,他们忧虑君王的过失。

无论前进还是后退,他们都在忧虑。

那么,他们何时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必定会说:“先为天下的忧患而忧患,后为天下的幸福而幸福。

文言文阅读之答题技巧PPT课件

文言文阅读之答题技巧PPT课件
• 二.个性阅读 • 1.围绕主题。 • 2.正确达观。 • 3.联系生活。 • 4.理由充分。
第17页/共18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8页/共18页
用)(常用组词法)。 • 2 .根据语境确认词义。(词语并列意思相近或相反,如:出郭
相扶将;不宜异同) • 3.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本义或引申义解释不通时)根据
同音通假推断字义,例如:“臣之不敢倍德也”,“倍”同 “背”,违背。 • 4.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第7页/共18页
一.中考选文标准:
浅易文言文, 基本理解内容
第1页/共18页
第一步: 快速浏览题目
•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 的主要内容。特别是最后两道题。
•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 文段后的题目。
第13页/共18页
【 内容理解题】
• 1.文意概括(段或全文;有无字数要求)。 • 2.筛选或提取文中信息。(看清用自己的话还是原文;根据分值确定概括几点) • 3.分析作者情感。
第14页/共18页
【 内容理解题】 答题技巧: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 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 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 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第15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共18页
【 人物分析、个性阅读】
• 一.人物分析 • 1.分析具体事件,留意作者评价,掌握人物品格。 • 2.分析正面描写(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 • 3.分析侧面描写(写他人、他物) • 4.写法:侧面烘托、动静结合、借物抒情等

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及解题步骤

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及解题步骤

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及解题步骤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一、划分句子节奏技巧一: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需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通读全文,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以及大致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节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进行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技巧二: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技巧三: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技巧四:找出动词,明确句意古汉语中,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语句的意思,从而正确断句。

技巧五:借助名词(代词)断句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

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常见代词有:“我”(吾、予、余、我),“你”(尔、汝、女、公、卿、若、君、而、乃、子),“他”(之、彼、其、此)。

技巧六:利用对称句式断句解题时,注意古文讲究整齐对称、行文中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数和相同的结构等特点。

二、实词解释技巧一:直接迁移法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课内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

如上面一题中“申子尝请仕其从兄”的“尝”,如果能联想到《岳阳楼记》中“予尝求古仁人之心”的“尝”字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尝”的意思为“曾经”。

技巧二:语境推断法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上面二题中“独不闻天子好田猎乎”的“闻”,结合语境可知“闻”应为“听说,知道”的意思。

技巧三:组词推断法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如上面二题中“以供岁赋”的“赋”的意义推断,大家可以把“赋”组成几个词语,从中做选择:赋税、诗词歌赋、天赋……通过筛选,不难找到“赋税”这个意思。

考场文言文阅读的步骤和方法

考场文言文阅读的步骤和方法

考场文言文阅读的步骤和方法2011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第一讲考场文言文阅读的步骤和方法:一、带着任务读两遍:一读:辨文体,勾划提取文体要素。

用问号标出不懂的句子。

(平时可出声朗读,字字入耳;考场则在心中朗读,要字字入心。

)(1)若是记叙文(含人物传记),要读出人物,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将人名圈出来,抓住主要人物);读出事情,主要抓主要人物所做的事;划出对人物评价的词句及抒情议论的句子(用浪线,若没有这些词句,要通过追究事因的方法追出文章的主题。

或根据人物所做的事来把握人物的性格)。

(2)若是写景抒情散文,要划出景物(用双道横线)、景物特点(用单道浪线)、抒情议论句(用双道浪线)。

(3)若是议论文,要划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用浪线),标出论证方法。

(4)若是说明文,要读出说明对象(用双道横线)、说明对象的特点(用单道浪线)。

二读,标层次,上下文贯通,用语境减法尽力弄懂第一遍读不懂的地方(若还有不懂的,暂存,不要钻牛角尖,考题可能不会涉及,或不会对答题造成影响)。

二、做题。

(辨认题型,按题型规律做)今天重点讲练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阅读下面是今天提优班语文练习中的一篇文言文阅读,老师以此为例,指导如何读懂人物传记,如何做题。

然后再发一篇文言文给大家,请在15分钟之内做好,明晚公布答案,自我批改。

初,吕蒙病笃①,吴王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朱然胆守②有余,愚以为可任。

”朱然者,九真太守朱治姊子也;本姓施氏,治养以为子,时为昭武将军。

∥蒙卒,吴王假③然节,镇江陵。

∕及曹真等围江陵,破孙盛。

吴王遣诸葛瑾等将兵往解围,夏侯尚击却之。

江陵中外断绝,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

∕真等起土山,凿地道,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然晏如无恐意,方厉④吏士,伺间隙,攻破魏两屯⑤。

∕魏兵围然凡六月,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且尽,惧不济,谋为内应,然觉而杀之。

∥(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病笃,病重。

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ppt课件

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ppt课件
译时要调为“动+宾”语序。
古代诗词阅读
13
一、关于“形象”
14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 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 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 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 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 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 而“感伤”。
15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①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
5
二、文言文断句
6
第二步:先易后难,寻找标志 ㈠找标志性词语断句
7
1、找名词(代词):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宾语。断句时先找 出,以此为突破口,断句就比较容易了。需要注意:文言文中的人 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人称:自、吾、尔、汝、余、我、予、彼
谦称:寡人、臣、妾、朕、孤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 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 则易者亦难矣/
10
㈢句子翻译的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六字要诀: 对、换、留、删、补、调
11
1、对——即对译、对换。 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对译成双音实词。例: 天下 事 有 难 易 乎?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 2、换――替换。 用现代汉语里的词去替换原文里到今天已经不用或不常用的词。

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优秀课件PPT全文

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优秀课件PPT全文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
⑺若①代词,第二人称;指示代词,这②连词,表假设;表选择,“或”、“或者”③构成复音虚词⑻所助词①构成“所”字结构,“……的人(事)”②和“为”呼应,表被动;③和“以”连用,表原因,“……的原因”④和“以”连用,表手段,凭借,……的方法(凭借)。⑼为介词:①表对象,“向、对”;表替代,“替”;表目的,“为着、为了”;表原因,“由于、因为”;表被动,“被” ②疑问语气助词,呢。
(10)焉①代词:三人称疑问代词,表疑代词,哪儿,哪里,怎么②语气助词:陈述感叹疑问语气③兼词“于之”④作形容词词尾(11)也①用在句末,表肯定语气 ②表疑问语气 ③用在句中,表语气的舒缓或停顿 ④用在句末,表判断语气。(12)以①介词:表凭借,“凭”、“用”、“靠”、“按照”;表原因,“因”、“由于”;表对象,“跟”、“和”;表时间、处所,“于”。②连词:类似”而”的用法(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目的,表因果,表修饰。)
3.评价题,古今异义题
【答题技巧】对句子进行三点审查:一审是直接还是间接;二审对象,看是不是题干中说的人物;三审性质,看是不是题干所说的性质特点。最后用排除法选。【注意】分析概括评价文言文的观点态度,必须坚持:(1)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既要注意评价者观点态度的积极意义,又要注意评价者的时代局限性;(2)必须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恰如其分地分析评价,不能无限拔高,也不能有意贬低。(3)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看评价者对人民的态度;看评价者对统治者的态度;看作品在历史上有无进步意义;看作品在今天有无现实意义。

文言文阅读步骤及做题技巧(公开课)(课堂PPT)

文言文阅读步骤及做题技巧(公开课)(课堂PPT)
和概括的错误。 真题再现: B、周湛任江南西路转运使时,发现
所属州县案牍的记载保存混乱无序,加上被告多已 死亡或逃走,百姓诉讼无人对质,致使案子久拖不 决。周湛将文簿各立名目,按年月依次编号,极大 提高了办事效率。朝廷下诏各地仿照执行。
原文:为江南西路转运使,州县簿领案牍,淆混无纪 次,且多亡失,民诉讼无所质,至久不决。湛为立 号,以月日比次之,诏下其法诸路。
14
五、表述错误 对事件的叙述详略,作者对人物的评价、
态度,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等命题人常常故意 做出错误表述。
• 真题再现:(09广东卷) • 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
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 官衡州。 • 【解析】不是“立即”,是“仁宗即位, 章献太后预政”之后。 • 原文: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 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 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
13
四、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就是命题人故意编造一些文段中没 有的事实,强加到文段中当事人的身上,以此干扰 考生的思维。
真题再现(2011广东卷)
D.罗提督功成名就后,并不忌讳那段行窃经历, 让他人提醒自己,引以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 事。
原文:罗每对人言生平作贼事,不少 讳,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
5
阅读步骤1
巧用已知,把握中心 读文前阅读信息筛选题和分析归纳题(要求 “选择正确的一项”除外)。筛选信息的试题, 在题干中都规定了筛选信息所围绕的中心,这 “中心”往往是阅读材料的中心,或人物性格 的主要特征;分析和概括题四个选项的排列顺 序与阅读材料的行文顺序大体一致。这样的题 目一般一错三对。利用这些“已知条件”再去 读文章,就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文章的主要内 容。
【解析】“亡失”意思是“丢失”,不是“死亡 或逃走”。

文言文阅读步骤及做题技巧

文言文阅读步骤及做题技巧

诸葛孔明千载人,其用兵行师,皆本于仁义 节制,自三代以降,未之有也。//盖其操心制行, 分 一出于诚,生于乱世,躬耕陇亩,使无徐庶之一 言,玄德之三顾,则苟全性命,不求闻达必矣。 留 //其始见玄德,论曹操不可与争锋,孙氏可与为 援而不可图,唯荆、益可以取,言如蓍龟,终身 不易。//二十余年之间,君信之,士大夫仰之, 夷夏服之,敌人畏之。上有以取信于主,故玄德 临终,至云“嗣子不才,君可自取”;后主虽庸 懦无立,亦举国听之而不疑。下有以见信于人, 故废廖立而立垂泣,废李严而严致死。后主左右 奸辟侧佞,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盖其操心制行,一出于诚 一:全,都 B.言如蓍龟,终身不非人力也 祚:福气,赐福
实词辨析答题技巧:代入法
通顺就对不通就错。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 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答案:C
信息筛选题答题技巧:对译法 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 排除部分选项。
本次作业之外其他题目的做题技巧
1. 性格表现题 答题技巧:排除法 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任务性格的选项, 用排除法选择。特别注意谁的什么性格。 2. 内容归纳题 答题技巧:细节把握法 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 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 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 的颠倒、无中生有等。
诸葛公 诸葛孔明千载人,其用兵行师,皆本于仁义节制,自三代以降,未 之有也。盖其操心制行,一出于诚,生于乱世,躬耕陇亩,使无徐庶之 一言,玄德之三顾,则苟全性命,不求闻达必矣。其始见玄德,论曹操 不可与争锋,孙氏可与为援而不可图,唯荆、益可以取,言如蓍龟①, 终身不易。二十余年之间,君信之,士大夫仰之,夷夏服之,敌人畏之。 上有以取信于主,故玄德临终,至云“嗣子不才,君可自取”;后主虽 庸懦无立,亦举国听之而不疑。下有以见信于人,故废廖立而立垂泣, 废李严而严致死。后主左右*辟侧佞,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 魏尽据中州,乘操、丕积威之后,猛士如林,不敢西向发一矢以临 蜀,而公六出征之,使魏畏蜀如虎。司马懿案行其营垒处所,叹为天下 奇才。钟会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不得近墓樵采,是岂智力 策虑所能致哉?魏延每随公出,辄欲请兵万人,与公异道会于潼关,公 制而不许,又欲请兵五千,循秦岭而东,直取长安,以为一举而咸阳以 西可定。史臣谓公以为危计不用,是不然。公真所谓义兵不用诈谋奇计, 方以数十万之众,据正道而临有罪,建旗鸣鼓,直指魏都,固将飞书告 之,择日合战,岂复翳行窃步,事一旦之谲以规咸阳哉!司马懿年长于 公四岁,懿存而公死,才五十四耳,天不祚汉,非人力也。“霸气西南 歇,雄图历数屯。”杜诗尽之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就是命题人故意编造一些文段中没 有的事实,强加到文段中当事人的身上,以此干扰 考生的思维。 真题再现(2011广东卷)
D.罗提督功成名就后,并不忌讳那段行窃经历, 让他人提醒自己,引以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 事。
原文:罗每对人言生平作贼事,不少 讳,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
重细节 辨议论
5判断正误 4比对原文,找出异同 3细读选项,确定解答区域 2用符号标出不懂之处,用序号标出事件 1阅读筛选信息和分析归纳两题,把握主要内 容
答 题 技 巧
错项设计的方法: ⑴ 曲解词义 ⑵ 张冠李戴 ⑶ 强加因果 ⑷ 无中生有 ⑸ 表述错误
一、曲解词义 命题人对某些文言词语的含义故意曲解,导致分析 和概括的错误。 真题再现: B、周湛任江南西路转运使时,发现 所属州县案牍的记载保存混乱无序,加上被告多已 死亡或逃走,百姓诉讼无人对质,致使案子久拖不 决。周湛将文簿各立名目,按年月依次编号,极大 提高了办事效率。朝廷下诏各地仿照执行。 原文:为江南西路转运使,州县簿领案牍,淆混无纪 次,且多亡失,民诉讼无所质,至久不决。湛为立 号,以月日比次之,诏下其法诸路。
对事件的叙述详略,作者对人物的评价、 态度,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等命题人常常故意 做出错误表述。
• 真题再现:(09广东卷) • 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 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 官衡州。 • 【解析】不是“立即”,是“仁宗即位, 章献太后预政”之后。 • 原文: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 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 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
文言文该如何快速而有效地读?
一:要有足够的文言知识储备:实词;虚 词;句式;古代文化常识等
二:认识考题规律,把握解题方法与步骤
阅读步骤1
巧用已知,把握中心 读文前阅读信息筛选题和分析归纳题(要求 “选择正确的一项”除外)。筛选信息的试题, 在题干中都规定了筛选信息所围绕的中心,这 “中心”往往是阅读材料的中心,或人物性格 的主要特征;分析和概括题四个选项的排列顺 序与阅读材料的行文顺序大体一致。这样的题 目一般一错三对。利用这些“已知条件”再去 读文章,就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文章的主要内 容。
先阅读 后两题
阅读步骤2
关注事件,理清思路 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大多为“一人多事”型, 结构一般可以概括为:人物简历—性格特点— 事件①、②、③—作者的议论。阅读时我们边 读边用序号标出文中记叙的事件,以“事件” 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知人 明事
阅读步骤3
三、结合语境,关注细节 不懂的词句不可忽视,可以用符号标出来, 先读下文,联系上下文和学过的有关知识进 行推导。 高考文言文多是传记文章,人物多是清官 廉吏、民族英雄。阅读时要注意分清文中人 物的议论和作者的议论。
高考选文标准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
广东高考近年选文的文体一览表:
2009: 《宋史· 李迪传》 2010:明.谢黄《后登陆》卷下
传记 类为 主
2011: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篇》
2012:《清史稿· 陶澍传》
2013:《宋史· 张咏的方法阅读人物传记 文; 2.掌握高考文言文分析归纳题的错题 设计五种类型 (教学重点) 3、提高高考文言文分析归纳题的答题 水平 (教学难点)
高考文言文阅读步骤 及分析概括题做题技巧
高考考纲要求: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解读考纲
1.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与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 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 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真题再现 2013广东真题第8题: C.在歉收时,张咏主张 对贩私盐的人从轻处分,并因此以后都减轻刑 罚。 ■原文: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 三、强加因果 ■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官属 请曰:“不痛绳之,恐无以禁。”咏曰:“钱 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 聚为盗,则为患深矣。俟秋成,当仍旧法。” 五年,真宗以咏前在蜀治行优异,复命知益州。 会遣谢涛巡抚西蜀,上因令传谕咏曰:“得卿 在蜀,朕无西顾之忧矣。”
五、表述错误
课堂小结
5 判断正误 4比对原文,找出异同 3细读选项,确定解答区域 2用符号标出不懂之处,用序号标出事件 1阅读筛选信息和分析归纳两题,把握主要内 容
【解析】“亡失”意思是“丢失”,不是“死亡 或逃走”。
二、张冠李戴 “人物”与“事件” 错位搭配,或者倒置事情的 时序 真题再现(2009年广东真题第8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
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 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
原文: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 五代乱,徙家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