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文化
竹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竹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竹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价值。
竹文化不仅是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生活理念和精神追求。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竹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传承和发展面临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因此,有必要制定竹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加强对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推动竹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二、目标设定。
1. 保护传统竹文化,传承竹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观念。
2. 挖掘竹文化的内涵,丰富竹文化的表现形式,推动竹文化的创新发展。
3. 提升竹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影响力和传播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竹文化。
三、实施方案。
1. 加强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通过开展竹文化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工作,组织专家学者对竹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编纂竹文化的相关资料和文献,建立竹文化的档案资料库,制定竹文化传承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推动竹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2. 挖掘竹文化的内涵,丰富竹文化的表现形式。
通过举办竹文化主题展览、演出、讲座等活动,挖掘竹文化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推动竹文化与当代艺术的融合,丰富竹文化的表现形式,提升竹文化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3. 推动竹文化的创新发展。
鼓励和支持竹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大对竹文化创意设计、产品开发、市场推广的支持力度,推动竹文化产业与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具有竹文化特色的品牌产品和文化创意作品。
4. 提升竹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通过建设竹文化的展示馆、主题公园、文化创意园区等载体,打造竹文化的传播平台,推动竹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竹文化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竹文化。
四、保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多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2. 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竹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政策体系。
3. 加强宣传推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
4. 健全监督管理,加强对竹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的督导和评估。
五、结语。
竹文化调研报告

竹文化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文化一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竹子作为材料,具有独特的韧性和缠绵的美感,成为了艺术家和工匠们喜爱的素材之一。
同时,竹文化还代表了勤劳、坚韧和纯洁的精神。
为了进一步了解竹文化的现状和其对于当代社会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次竹文化的调研。
二、竹文化的历史源流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竹文化传统。
竹子在农业、建筑、工艺美术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古代文人墨客常以竹作为主题,写诗、作画,表达他们心中的理想和情致。
在佛教文化中,竹子也常被视为纯洁和忍耐的象征。
三、竹文化的当代表现在现代社会,虽然竹文化的影响力相对减弱,但它仍有一定的存在和发展空间。
竹子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建筑设计、家居装饰、食品包装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些艺术家和设计师利用竹子的特性,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
此外,还有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竹文化息息相关,如竹编、竹戏等。
四、竹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影响竹文化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对当代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竹文化的精神内核,如勤劳、坚韧和纯洁,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其次,竹文化在环保意识的提升中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竹子生长迅速,同时也是可再生资源,利用竹子可以减少对其他资源的消耗,保护环境。
最后,竹文化对于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人们更加关注自然与环境,追求简约和平和的生活态度。
五、竹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在未来,竹文化有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挖掘。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竹子作为可再生资源和环保材料的优势将得到更多重视。
同时,竹文化也可以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新出更多的应用和艺术形式。
通过推广竹文化教育和培养竹文化艺术人才,可以进一步提升竹文化的传承和影响力。
六、结论竹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人们对自然、生活和审美的追求。
竹文化在今天的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通过竹子的材质和精神内涵,对建筑、艺术、环保等方面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竹文化形态元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竹文化形态元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竹文化是指以竹子为核心元素的文化形态,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
作为一种天然资源,竹子在人类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竹子作为一种多功能材料,不仅可以用于建筑、家具、工艺品制作等实用方面,还在文学、书画、音乐等艺术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竹文化在世界各地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东方文化中,竹子被赋予了许多象征意义,如品德高尚、节俭朴素、坚韧不拔等。
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尤为重要,被誉为“四君子”之一,与梅、兰、菊并称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友”。
它不仅是中国园林中常见的景观元素,还在诗词歌赋中被赞美和歌颂。
竹文化的魅力不仅仅体现在其作为一种自然材料的多样性和实用性上,更在于它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审美价值。
竹子的柔韧性、节制性和自然姿态使其成为艺术家们追求的灵感之源。
竹文化的传统技艺也包括了竹雕、竹编等多种艺术形式,这些工艺作品不仅展示了竹子的多样性,同时传承了历史文化的精华。
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我们重视和保护。
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今天,竹子在一些领域中逐渐被其他替代材料所取代,竹文化面临着被遗忘和缺失的风险。
为了传承和弘扬竹文化,我们应当加强研究和推广竹文化的形态元素,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本文将围绕竹的历史背景和竹在生活中的应用展开探讨,并重点探讨竹文化的重要性和传承与发展的方法。
通过对竹文化的深入研究和宣传,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一独特的文化形态,为保护和传承竹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进行阐述竹文化形态元素。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述,包括竹文化的概念和相关背景知识。
然后,在正文部分将分两个小节详细介绍竹的历史背景和竹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对竹的历史发展和日常应用的探讨,可以深入了解竹在人类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总结竹文化的重要性以及传承与发展的方向,指出竹文化的价值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国的竹文化范文

中国的竹文化范文中国的竹文化源远流长,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竹子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象征,被誉为“中国之魂”,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从竹子的历史、竹子在建筑、工艺品、文学艺术和饮食等方面进行阐述,展示中国竹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的竹子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竹子在中国是一种常见的植物,丰收后可以作为食物、建筑材料、工具和器皿等多种用途。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竹子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被誉为“君子之德”。
竹子的环形节节相连的特点被视为坚强和延续的象征,也被视为道德和人格的表征。
同时,竹子具有竹青、竹体、竹节、竹沫和竹法等五种品质,既可以用来树立道德榜样,也可以作为各个领域的模范。
在建筑方面,竹子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广泛使用的材料之一、传统的竹楼和竹桥是中国建筑的瑰宝,具有独特的造型和优雅的艺术风格。
竹子的轻巧和坚实使得它成为建筑中的理想材料,竹质结构可以承受重量并且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
在南方农村,许多房屋的墙壁和屋顶都是用竹子搭建,这种建筑方式既节省成本,又符合当地气候和环境特点。
竹子也是中国的传统工艺品的重要原材料。
竹篮、竹席、竹器等工艺品在中国的农村地区被广泛使用。
竹篮和竹席可以用来存放和运输物品,具有坚固和耐用的特点。
竹器则是中国独特的艺术品,制作过程需要经过多道复杂的工序,工匠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技巧才能制作出精美的竹编艺术品。
竹编手工艺代代相传,其中不乏一些已经有数百年历史的作品。
中国的文学艺术中也体现了对竹子的热爱和赞美。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竹子被称为“雅素之选”,被赞美为高雅和清贞的象征。
竹子常用来比喻高尚的品质,如节操、正直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许多古代文人墨客在作品中用竹子来寓意自身的追求和理想,表达了对自由、无私和坚定的向往。
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竹子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竹子可以作为食材,其笋尤为有名。
竹笋是中国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富含丰富的营养成分,口感鲜嫩可口。
此外,竹叶也常用来包裹食品,如粽子和饺子,增添食物的香气和口感。
竹文化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竹文化的研究及应用现状竹文化是指围绕竹子的生产、加工、利用以及相关观念、价值观等方面的文化现象。
作为一种独特的材料和资源,竹子在中国的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竹文化的研究和应用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竹文化的研究是对竹子的起源、种类、栽培、生长、利用以及其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竹文化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对竹子本身的科学研究,包括竹子的生物学特性、资源利用、加工工艺等;二是对竹子在文化中的角色和意义的研究,包括竹文化的历史溯源、传承与发展、符号意义等。
竹文化的研究不仅可以揭示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竹子的崇拜与喜爱,还有助于保护和传承竹文化遗产。
竹子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竹肆的市集涌动着人们对于竹子的偏爱。
竹文化的研究不仅涵盖了竹制品的制作技艺和审美标准,还包括对竹文化的历史变迁和艺术表现形式的观察和思考。
例如,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竹子被赋予了纯洁、坚韧、虚静的象征意义,成为文人墨客们的爱物。
而在近现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竹文化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
其次,竹文化的应用涉及到竹子在建筑、制造、设计、艺术等领域的应用。
竹子作为一种独特的材料,具有坚韧、轻质、环保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工艺品等领域。
在建筑领域,竹子的应用可以提供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例如竹楼建筑、竹结构设计等,可以创造出独特的空间氛围和环境效果。
在制造业领域,竹子的应用可以节约资源、减少能源消耗,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在设计和艺术领域,竹子的应用可以为作品赋予独特的审美和创意,例如竹编、竹雕等。
目前,竹文化的应用正在不断拓展和创新。
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的重视,竹子作为一种绿色材料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个领域。
例如,在建筑领域,竹子被应用于桥梁、屋盖、地板等结构中,展示了竹子作为一种优质材料的优势和潜力。
在设计领域,竹子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关注,设计师们运用竹子的特点和创意,设计出了一系列独特的产品和作品。
中国的竹文化

中国的竹文化中国的竹文化,是指咱们的祖先在对竹子进行培植、应用以及欣赏的过程当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它和前面讲过的兰文化有所不同的就是,它的物质文化属性和精神文化属性两个属性都非常强,它可以分为两大范畴,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它们依托于竹子而产生,又伴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与咱们中国人携手已有数千年之久,可以说是源远流长。
一、竹,人之挚友竹子是人非常真挚的朋友。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竹子属于多年生禾本科植物,它的根茎和躯干皆以木质化,变得非常硬,还有明显的节。
咱们中国人过去把这个节给予升华比附于气节,竹子为什么受欣赏跟它有这个节有相当重要的关系。
据统计咱们中国有250多种竹子,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和华南、西南地区。
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竹子也逐渐开始向北进军。
在北京现在也有很多竹子,过去北方竹子是活不下来的,一到冬天就冻死了,现在气温提高了,所以竹子已经开始向北方扩展了。
但是它的原生主要是在长江流域和华南、西南地区。
竹子的生命力非常旺盛,而且适应性非常强。
山野路旁,庭院庙宇,皆可随遇而安。
它有很多非常美好的品德,是咱们古人观察出来的。
“栉疾风而扬其劲节,沐冷雨而秀其英姿。
映月色而显其窈窕,偎瘦石而衬其轻盈。
依窗而立疏影婆娑增静谧。
临池而长柔身映水更清嘉。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育竹和用竹的国家。
早在七千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社会遗址当中,考古学家就发现了竹子的实物。
竹子长得非常快,它光滑柔韧,坚固轻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和先民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在古代有多种用途。
在洪荒满目,文明初启之时,即原始社会的狩猎期、采集期,竹子曾经作为武器协助人类与野兽搏斗。
竹子在武器发展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从竹弓、竹箭到抛石机,之所以弃木用竹,是因为竹子韧性非常强,轻易拉不断。
有许多箭也是竹子做的,尤其是南方。
北方人喜欢用木,南方人特别习惯于用竹。
发展到宋代,有火药箭、竹管火枪等,都离不开竹子的协助。
竹子对咱们中国人的帮助实在是太大了,竹子曾经作为建筑材料帮助人类抵御风雨。
竹文化的历史发展

竹文化的历史发展竹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本文将从竹器制作、竹刻艺术、竹简书、竹林山水和竹雕艺术等方面,探讨竹文化的历史发展。
1.竹器制作竹器制作是我国古老的手工艺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竹器就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用品。
竹器制作的主要流程包括选材、劈篾、编织、打磨和上漆等环节。
在制作过程中,工匠们充分利用竹子的特性,制作出各种实用而美观的竹器。
如今,竹器制作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工艺美术,为人们提供了便捷而高雅的生活用品。
2.竹刻艺术竹刻艺术起源于唐代,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
竹刻流派众多,主要有嘉定派、金陵派、浙江派等。
各流派风格独特,如嘉定派以浅刻为主,金陵派则以深雕和透雕见长。
代表作品如嘉定派的“秋山行旅图”、金陵派的“大明宣德款竹雕仕女”等,都展现了竹刻艺术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魅力。
3.竹简书竹简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书籍之一,始于周代,盛行于秦汉。
竹简书由竹片制成,上面刻有文字,是当时人们记录和传播知识的主要载体。
随着纸张的普及,竹简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然而,现存的竹简书文献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如《论语》、《诗经》等经典著作的竹简本,都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
4.竹林山水竹林山水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常将竹子作为山水的点缀,以增加画面的诗意和美感。
宋代文豪苏轼曾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可见竹子在中国文人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画家们常以墨竹为主题,通过线条的勾勒和墨色的渲染,将竹子的优雅和坚韧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清代画家郑板桥的《墨竹图》,以简洁的笔触描绘出竹子的气韵与神态,展现出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风格。
5.竹雕艺术竹雕艺术是指利用雕刻技术在竹子上创作出各种形象的艺术形式。
竹雕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到了明清时期,竹雕艺术已经非常成熟,并形成了多个流派,如嘉定派、金陵派等。
各流派的作品风格独特,如嘉定派的“留青”技法,金陵派的“深雕”和“透雕”技法,都体现了竹雕艺术的精湛技艺和丰富表现力。
竹文化

竹文化竹在全世界约有150属,1225种。
中国有37属,400余种,约占全世界竹种的1/3。
竹四时青翠,袅娜多姿,虽严寒而不凋,素与松树、梅树一起被誉为“岁寒三友”;与梅花、兰花、菊花一起被誉为“四君子”。
古代文人雅士嗜竹咏竹者不胜枚举。
苏东坡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传说郑板桥无竹不入居,一生以种竹、画竹、吹竹为乐。
竹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自有文字记载,便有竹的记载,如《易经》、《书经》、《诗经》、《礼记》、《周礼》、《尔雅》、《山海经》等书中,都有竹的记载。
最早在《诗经》的《卫风竹竿》篇中:“磺磺竹竿,以钓于淇”,即用竹竿在淇水边钓鱼。
对竹的栽培叙述较多者,公元265年,晋戴凯之写成我国第一部关于竹子的专著《竹谱》,全书以四字一句的韵文,记述70余种竹的性状和产地。
元代的《竹谱详录》更详细地记载了我国300余种竹类。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及元代的《张福种艺必用补遗》等则记载了以竹入药。
不仅在中国传统中竹子象征着生命的弹力、长寿、幸福和精神真理,在日本竹子也是真实与奉献的标志。
整个东方各个地区都将竹子用作书写工具,对于佛教和道教作家、艺术家来说,竹子笔直的线条和中空的结构本身就有极其深刻的象征含义。
南美土著部落用竹子当刀斧,砍削其他物品,也用竹子制造吹火枪和吹奏圣乐的乐器。
有些高大的竹子极受人们崇拜,被奉为生命之树。
1慈竹又称义竹、慈孝竹、子母竹。
丛生,一丛或多至数十百竿,根窠盘结,四时出笋。
竹高至二丈许。
新竹旧竹密结,高低相倚,若老少相依,故名。
其属禾本科,主干高5-10米,顶端细长,弧形,弯曲下垂如钓丝状,粗3-6厘米。
主要分布于中国南部地区:陕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慈竹叶可入药。
全年均可采,晒干或鲜用。
《重庆草药》:“慈竹心泡开水代茶饮,解烦热,止烦渴,对肠胃燥结、热泻、坠胀、小便黄痛热症初起有效。
竹叶心也常用于中药配方中做药引子。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著有《慈竹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笋出墙,一节须高一节;梅花逊雪,三分只是三分。
竹郑燮不是春风,不是秋风。
新篁初放,
在夏月中。
能驱吾暑,能豁吾胸。
君子之德千古虚心尊此老; 九州高节拜先生.,大王之雄。
《萧湘竹子诗词》代序熊文愈 1991年4月
华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
衣食住行用,处处竹相连。
诗词书画卷,卷卷有竹篇。
多少高雅士,情寄幽篁间。
竹溪六君子,竹林七大贤。
东坡有三绝,板桥更超前。
刚直凌云志,虚怀不私偏。
郁郁婆娑叶,经冬不凋残。
迎风更潇洒,亮节益韧坚。
群承竹风格,研竹数十年。
业余集诗画,选纂万余言。
宏扬竹文化,四海共仰瞻。
我亦爱竹者,相逢庆有缘。
聊聊记数语,以电竹诗篇。
竹是君子的化身,是“四君子”中的君子。
竹有七德:
竹身形挺直,宁折不弯;是曰正直。
竹还是高雅、纯洁、虚心、有节的象征,古今庭园。
竹虽有竹节,却不止步;是曰奋进。
几乎无园不竹,居而有竹,则幽簧拂窗,清气满院竹外直中空,襟怀若谷;是曰虚怀。
竹影婆娑,姿态入画,碧叶经冬不凋,清秀而又潇竹有花不开,素面朝天;是曰质朴。
洒。
古往今来,“不可一日无此君”已成了众多文人竹超然独立,顶天立地;是曰卓尔。
雅士的偏好。
竹虽曰卓尔,却不似松;是曰善群。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就有大量竹
竹载文传世,任劳任怨;是曰担当。
诗,直接提及的有5首,出现7次;间接提及的有
几十首之多
金石丝竹金:指金属制的乐器。
石:指石制的磬。
丝:指弦类乐器。
竹:指管类乐器。
泛指各类乐器。
也指各种乐音。
《庄子〃骄拇》:“多于聪者,乱五声,谣六律,金石丝竹,黄钟大吕之声,非乎而师旷是也。
”
胸有成竹: 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
原指画竹子之前,因反复观察,胸中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画起来才得心应手。
比喻临事有定见或事前已有全面考虑安排,因而显得清静而有把握。
宋〃苏轼《文与可画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告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
”宋〃晃补之《赠文潜甥杨克一学文与可画竹求诗》:“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
1,传统用途(1)利用其割裂性:竹帘、竹席、竹棚、竹篱、伞骨、灯笼等;(2)利用其负荷力:晒竿、旗竿、担架、脚手架、竹床、竹筷、、梁柱、门窗、地板、竹桥、竹筏及其它家具、用具;(3)利甲其弹力:弓、弩、钓竿等;(4)利用其抵抗力:床柱、机脚、手杖、伞柄、撑竿、竹钉、等;(5)利用其中空特性:水车、水桶、水管、烟筒、吹火筒、竹瓶、及空、笛等各种乐器;(6)利用其外观特性:竹索、工艺品、玩具等等。
2 现代用途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竹子的利用不断开辟出日新月异的途径。
国外在40年代就开始研制竹胶合板,相继建成了竹纤维板和单板生产线,而我国的竹加工一直停留在传统项目上,技术落后,产品单调。
近10年来,回家和有关各级政府加强了对竹业生产的资金扶持、行业管理和科技推广工作,我国以竹代木工业悄然兴起。
以竹代木.主要是大量生产竹质人造板,代替各类木质板材,主要产品有:竹编胶合板、竹材层积极、竹材旋切板、贴面装饰板、竹拼花地板、竹木复合板、竹蔑层压板、竹材碎料板、竹质刨花板、竹材瓦椤板及竹材纤维板等。
竹质人造板材质细密,不易开裂、变形,具有抗压、抗拉、抗弯等优点,各项性能指标均高于常用木材。
3 废料利用随着竹业的迅速发展,各种竹材废料逐渐增加,在面临森林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这些废料,已成为竹材综合利用的一个紧迫问题,也具有广阔的前景。
竹材废料主要指采伐剩余物和加工废料,如边脚料、细刨花、竹枝丫、开花竹子、竹篓等。
大型竹材加工废料已被广泛利用,方法是利用竹材再掺以20%~30%的加工废料,作为制浆和造纸的原料。
蔑黄是竹子编织后的剩余物,经过成席、干燥、涂胶和热压等工艺流程,可制成一种用途颇广的新型人造板。
刨花型竹废料可用于制造建筑用碎料板,竹材加工废料可用于制造碎料板和蜂窝板、竹编板,竹碎料水泥板等。
竹是图画文字,由两个象形竹叶的“个”字组成。
两个紧连不分离,象征团结,象征爱情坚贞。
竹子清淡高雅,虚心劲节,值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
竹者,吉祥,富贵,平安也。
由于“竹”与祝贺的“祝”谐音,所以人们常画一竹以示“祝(竹)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