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简介-华中科技大学

合集下载

计算机组成原理(华中科技大学建设的慕课)

计算机组成原理(华中科技大学建设的慕课)
蒋文斌,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从事深度学习系统、并行分布式计算等领域研究工 作。
冯丹,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从事大数据存储系统、存算融合技术等领域研究工作。 吴非,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从事新型存储器性能和可靠性优化等领域研究工作。 谢雨来,华中科技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教授,从事入侵检测、舆情分析、工控安全、网络安全等领域研 究工作。 王芳,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习者系统地掌握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各组成部件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内部运 行机制和基本设计方法;加深学习者对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整体化理解,建立硬件/软件协同的整机概念,并有 效增强学习者的计算机硬件素养和软件协同的系统观,有效增强学习者的计算机系统设计能力。具体目标包括:
计算机组成原理(华中科技大 学建设的慕课)
华中科技大学建设的慕课
01 课程性质
03 课程大纲 05 课程特色
目录
02 课程简介 04 开课信息 06 教学目标
07 学习预备
09 教师简介
目录
08 所获荣誉
基本信息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是华中科技大学建设的慕课、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该课程于 2018年10月16日首次在中国大学MOOC开课,授课教师为秦磊华、胡迪青、谭志虎、蒋文斌、冯丹、吴非、谢雨来、 王芳。据2021年10月中国大学MOOC官网显示,该课程已运行7学期。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共八章,包括计算机系统概论、运算方法与运算器、中央处理器、输入输出系统、存储 系统、数据表示等内容。
课程性质
课程定位
适应专业
课程定位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工程性、技术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在计算机学科系 列课程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作用。

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管理培养方案

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管理培养方案

华中科技大学
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120403 授管理学学位)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坚实的教育科学、管理科学和经济学基础,具有较为开阔的社会科学学术视野、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掌握现代教育与管理手段的专门人才,能够在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尤其是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高等学校及有关部门从事教育经济学和教育管理学研究,从事教育行政与教育财政的管理、教学和咨询工作,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研究方向
本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和领域:教育管理理论、院校研究、教育经济与财政、教育政策、教育法学、教育策划与学校营销。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2-3年(第三年不提供奖学金)。

总学分要求≥36学分,其中,学位要求课程学分≥24学分。

具体学分分配如下图:
四、课程设置: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
相关书籍:《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教育经济学》(靳希斌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经济学简明教程》(王善迈高等教育出版社)、《管理学》。

华科计算机博士课程设置

华科计算机博士课程设置

华科计算机博士课程设置【实用版】目录1.华科计算机博士课程设置简介2.课程设置的具体内容3.课程设置的特点和优势4.总结正文一、华科计算机博士课程设置简介华科计算机博士课程设置是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博士研究生所设计的一套系统性、全面性的课程体系。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独立研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计算机领域的高层次人才。

二、课程设置的具体内容华科计算机博士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公共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英语、体育等课程,旨在培养博士生的综合素质。

2.基础课程:包括高级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等课程,旨在巩固和深化博士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

3.专业课程:包括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数据挖掘等课程,旨在拓宽博士生的专业视野,提升专业技能。

4.实践课程:包括实验、实习、科研训练等课程,旨在培养博士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

5.论文写作与学术交流:包括论文写作、学术交流、学术报告等课程,旨在培养博士生的学术素养和学术交流能力。

三、课程设置的特点和优势华科计算机博士课程设置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和优势:1.系统性强:课程设置覆盖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各个方面,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

2.实践性强:课程设置中包含了大量的实践环节,如实验、实习、科研训练等,旨在提升博士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

3.学术交流能力强:课程设置中包含了论文写作、学术交流、学术报告等课程,旨在培养博士生的学术素养和学术交流能力。

4.培养方向灵活:课程设置中提供了多个专业方向,如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数据挖掘等,博士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进行选择。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研究生培养方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研究生培养方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研究生培养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同济医院的病房里,我坐在办公桌前,脑海中浮现出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构思。

这已经是我第十个年头参与这项工作了,对于如何培养出优秀的研究生,我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一、目标定位二、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生物学、医学伦理学、临床医学概论等,旨在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2.专业课程:根据研究生所选择的学科方向,设置相应的专业课程,如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等,以培养学生在特定领域的专业素养。

3.实践课程:安排研究生到临床科室轮转,亲身参与临床诊疗工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科研课程:教授科研方法、统计软件应用等,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5.选修课程:开设跨学科、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三、师资力量1.教师队伍:选拔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临床经验的教师担任主讲教师,同时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讲座。

2.导师制度:实施导师责任制,每位导师负责指导一定数量的研究生,确保培养质量。

3.学术交流: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提升学术水平。

四、培养过程1.选拔机制:通过选拔考试,选拔具有潜力的研究生进入培养计划。

2.学术评价:实施学术评价制度,对研究生的学术成果进行量化评价。

3.实践能力培养:通过临床轮转、科研实践等方式,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4.综合素质培养:组织各类活动,如学术沙龙、社会实践等,培养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五、毕业要求1.学术成果:研究生需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以体现其学术水平。

2.实践能力:研究生需具备一定的临床经验和科研能力,以满足毕业要求。

六、展望未来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研究生培养方案也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

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创新培养模式,为我国医学事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看着手中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心中充满了期待。

这个方案凝聚了我十年的经验与智慧,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它将助力无数同济医院的研究生踏上辉煌的医学之路。

华科计算机硕士课程设置

华科计算机硕士课程设置

华科计算机硕士课程设置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硕士课程设置华中科技大学(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华科)计算机硕士课程设置丰富多样,旨在培养学生在计算机领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科技社会需求。

下面将介绍华科计算机硕士课程的设置及其特点。

一、核心课程华科计算机硕士课程设置了一系列核心课程,包括计算机系统原理、算法设计与分析、高级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等。

这些课程涵盖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

1. 计算机系统原理:该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原理,包括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内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组成部分。

2. 算法设计与分析:这门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算法设计和分析能力,涵盖了常见的算法设计方法和技巧,如贪心算法、动态规划、图算法等,旨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高级数据库技术:该课程主要介绍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包括关系数据库模型、SQL语言、索引与查询优化等内容,培养学生在数据库领域的专业技能。

4. 人工智能:这门课程主要涵盖了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人工智能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能力。

二、专业选修课除了核心课程,华科计算机硕士课程还设置了丰富的专业选修课程,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

这些选修课程涵盖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各个领域,如计算机网络、分布式系统、软件工程、数据挖掘等,帮助学生深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领域。

1. 计算机网络:该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协议,包括网络拓扑、传输协议、网络安全等内容,帮助学生掌握网络通信技术和网络管理技能。

2. 分布式系统:这门课程主要介绍分布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包括分布式计算、分布式数据库、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内容,培养学生在分布式系统领域的专业能力。

华中科技大学液压与气压传动网络课程课程介绍

华中科技大学液压与气压传动网络课程课程介绍

课程介绍
(一)课程名称:《液压与气压传动》
(二)课程教材:《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杨曙东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三)课程性质:《液压与气压传动》是机械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以流体为工作介质,利用流体压力能来实现动力传输和变换的技术学科。

(四)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的基本知识,典型液压元件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2.掌握液压基本回路的组成,典型液压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3.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计算及其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等。

(五)课程内容的特色
1.知识结构层次分明,系统性强。

2.专业知识涵盖广泛,综合性强。

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性强。

(六)教学方法的特色
1、基于课程的综合性强,加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

2、基于课程的实践性强,加强学生工程思维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

3、基于课程的系统强,加强学生分析系统和设计系统能力的培养。

4、保持课程的先进性,加强课堂教学与工程实践和先进的科研成果的结合。

华中科技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模版)

华中科技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模版)

附件4:课程教学大纲模版《XXXXX》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中英文)中文名称:XXXXX英文名称:XXXXXXXXXXXXXXXX二、课程代码及性质通识教育基础课/学科(大类)基础课/……..必修/选修三、学时与学分总学时:XX(理论学时:YY学时;实践学时:ZZ学时)学分:XX四、先修课程先修课程:XXXX1,XXXX2,………..五、授课对象本课程面向XXXXXX专业学生开设六、课程教学目的(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贡献和作用)…………七、教学重点与难点:课程重点:课程难点:八、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九、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一)教学内容1(教师课堂教学学时(*小时)+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小时))教学内容:。

课后文献阅读:。

课后作业和讨论:。

(二)教学内容2(教师课堂教学学时(*小时)+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小时))教学内容:。

课后文献阅读:。

课后作业和讨论:。

(三)教学内容3(教师课堂教学学时(*小时)+ 学生课后学习学时(*小时))教学内容:。

课后文献阅读:。

课后作业和讨论:。

…………十、教学参考书及文献教学参考书:1、XXXXXXXXX,XXXXXXX出版,XXX等主编;2、…………………………………………………………………………………………………………………….课外文献阅读:1、XXXXXXXXX,;2、…………………………………………………………………………………………………………………….十一、课程成绩评定与记载课程成绩构成(建议由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转变,形成性评价中平时成绩所占比例要加大):课程成绩=课堂互动(%)+课后作业(%)+课后文献阅读(%)+终结性考试(%)(可不限于前述构成类别)终结性考试形式:开卷/闭卷/论文/报告大纲制定:XXXXXXX课程组审核:签字(院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盖章(院系公章)。

华中科技大学中德班介绍

华中科技大学中德班介绍

华中科技大学中德班介绍华中科技大学中德班是一项重要的国际合作项目,旨在促进中德两国之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该班级由华中科技大学与德国合作的学校共同组建,为学生提供独特的学习和生活体验。

本文将介绍华中科技大学中德班的背景、招生条件、课程设置以及培养目标。

一、背景介绍华中科技大学中德班是华中科技大学与德国某合作学校共同合作成立的全英语授课班级。

该合作项目得到了中德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强大专业背景的人才。

中德班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同时,还注重学生的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二、招生条件华中科技大学中德班欢迎对德国文化和语言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报考。

招生对象为华中科技大学各个学院的本科学生,要求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报考学生需要参加面试与语言测试,以评估其适应国际学习环境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华中科技大学中德班的课程设置丰富多样,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跨文化能力。

以下为部分课程设置的介绍:1. 语言课程:该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培养学生流利的口语和书写能力。

2. 专业课程:中德班的专业课程与华中科技大学相关学院的课程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包括数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医学等专业课程。

3. 文化交流课程:该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德国的文化、历史和社会。

学生将有机会参观德国学校、企业以及其他文化景点,增进对德国文化的了解。

四、培养目标华中科技大学中德班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人才。

通过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中德班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全球意识。

毕业生将具备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能够顺利适应国际工作环境。

总结:华中科技大学中德班是一项重要的国际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了与德国合作的全英语授课班级。

中德班的学生将在培养专业知识的同时,与德国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与合作。

该项目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专业素养以及国际视野,为学生的全球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大纲(章节目录):
第一章控制技术基础
§1.1信息技术与控制技术的关系
§1.2控制技术的发展
§1.3智能控制技术简介
第二章高级过程控制理论
§2.1自适应控制
§2.2推理控制
§2.3预测控制
§2.4模糊控制
第三章火电单元机组负荷控制
§3.1单元机组及其控制系统
§3.2单元机组的负荷控制
§3.3协调控制之系统结构
第四章电站锅炉燃烧控制
§4.1锅炉燃烧控制及其运行机理
§4.2燃烧过程相关对象的动态特性
§4.3锅炉燃烧控制系统的组态分析
第五章单元机组的汽温控制
§5.1汽温控制及其对象特征
§5.2常见汽温控制策略
§5.3过热汽温控制系统的实现
§5.4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汽温控制系统的实现
第六章电站锅炉给水全程控制
§6.1给水工艺流程及其全程控制
主要参考书:
金以慧的《过程控制》、李士勇的《模糊控制·神经控制和智能控制论》、汤兵勇等的《模糊控制理论与应用技术》、熊淑燕等的《火力发电厂集散控制系统》、邱仕义的《电力设备可靠性维修》等。
注:每门课程都须填写此表。本表不够可加页
教学方式:讲授、研讨、作业
适用专业:理工文医各专业
适用层次:硕士□√博士□√
开课学期:秋季
总学时/讲授学时:32/32
学分:2
先修课程要求: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动力工程设备
课程组教师姓名
职称
专业
年龄
学术专长
黄勇理
副教授
自动化
49
电气、仪表、控制
柳朝晖
教授
热能工程
40
热能动力工程
赵海波
教授
热能工程
§6.2采用调速泵的给水控制系统
§6.3给水全程控制系统的组态
第七章电站设备维修与管理
§7.1设备维修的基本概念
§7.2维修领域的发展和现状
§7.3电力企业的设备维修管理
第八章维修基本理论及其管理方法
§8.1维修方式及其模型
§8.2维修的基础理论
§8.3设备管理方法及技术
教材:
能源动力设备的控制与管理,黄勇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
38
热能动力工程
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以电力生产企业单元机组系统设备的控制与管理为中心内容,从理论、技术和管理三大着手,介绍高级控制理论的思想和方法、新型控制的技术实现和应用、科学设备管理体系和观念、先进维修策略和技术保障、网络化信息系统支持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内容。
课程教学目标是为非专修自动控制专业的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的研究生更为系统深入地掌握控制学科的先进理论和相关技术提供一个可行的途径,以满足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在教学、科研和生产实际中对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等信息技术知识背景的迫切需求,为培养具备综合型专业知识的技术人才、促进学科交叉创造条件,使学生在学习、科研和工作实践中,认识理解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统中的自动控制系统基本工作原理,正确评价控制和管理技术在生产系统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和工作特点,主动适应专业生产设备与控制系统紧密结合的技术形势,科学地把握好人与设备系统之间的关系,顺利地开展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统的技术研究和生产实践。
能源与动力工程
课程名称:能源动力设备及系统的控制技术
课程代码:121.505
英文名称:Control Technology for Energy System and Power Engineering
课程类型:□√讲授课程□实践(实验、实习)课程□研讨课程□专题讲座□其它
考核方式:卷面考试、平时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