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办公楼

合集下载

文教建筑报告(清华大学第六教学楼)

文教建筑报告(清华大学第六教学楼)

设计优点:
六教建筑布局结合校园规划与本区域北 高南低的自然条件,结合教学模式和使 用者的环境行为,将建筑分为相对独立 的A、B、C(即中、小、大)三个教室区, 各区围绕中心广场布置;将C区设计为 1/4圆型,既与其使用功能相契合,同时 也巧妙地保留了地段内五棵古松,营造 出颇具校园文化气息的主题环境。
中庭、内院与下沉广场
六教空间设计满意度调查
六教内的公共设施和指示标识
空阔明亮但又错乱的空间布局
楼与楼间采光不足
6C201教室门外
6C201教室
参考文献:
1.汪浩,基于SD法的建筑内部公共空间环境评价— —以清华大学第六教学楼B区为例 《华中建筑》, 2007, 25(5):96-100 2.刘雯,孙凤岐清华大学第六教学楼室内色彩引导 设计——公共建筑室内色彩导引设计探讨及实践, 中国科协年会, 2006 3.叶彪,高校教学建筑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以清华 大学第六教学楼创作实践为例叶彪,《建筑学 报》, 2004(5):52-55 4. 200人扇形阶梯教室 清华六教投影曝光——中关 村在线: /440/4405512.html
文教建筑项目介绍
2015级建筑一班 梁境洋 151607103
项目:清华大学第六教学楼
课本介绍:教学与科研用房所组成的综合楼,本着 适应当代建筑的发展和教育模式的选择,体现科学 化和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基于教学空间组合灵活性 与适应性的需求,在具体的空间布置中采用通用化 与模数化的设计方法,以适应弹性发展的可能性。 另外,集约式和开发型的建筑环境成为当代新型教 学建筑的主要特征。(摘编自《中国建筑师作品集》
1999—2005)
用地面积:8500m2 总建筑面积:35000m2 设计/竣工时间:2001.3—2002.2/2003.9 主要设计人:叶彪 姜魁元 设计单位: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生态建筑案例1

生态建筑案例1

生态建筑实例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办公楼 缓冲层策略:热缓冲中庭(边庭)
在的设计中比较明显的算是在南向的一 个体积较大的绿化中庭。虽然那只是一个位 于建筑南部的边庭,但是其物理功能内涵较 之传统的位于建筑内心的中庭要丰富。其基 本概念如图所示:在冬季,该中庭是一个全 封闭的大暖房。在“温室作用”下,成为大 开间办公环境的热缓冲层,有效地改善了办 公室热环境并节省供暖的能耗。在过渡季节, 它是一个开敞空间,室内和室外保持良好的 空气流通,有效的改善了工作室的小气候。 在夏天,中庭南窗的百页遮阳板系统能有效 的遮蔽直射阳光,使中庭成为了一个巨大的 凉棚。中庭南侧为全玻璃外墙,上部开设了 天窗,从而利用中庭顶部的反射装饰板,保 证开敞办公室的天然光利用。设计小组还认 为中间的“光廊”采用了一部分天空光线, 帮助提高设计室的天光照度。 生态建筑实例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办公楼 缓冲层策略:遮阳板系统
生态建筑实例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办公楼 利用自然能源策略
太阳能的利用: 使用一部分太阳能光电板为 设计楼的报告厅的照明与电器系 统提供电能。
深井水利用 设计小组认为大地所蕴含的热 量和温度是一个恒定、安全的可替 代能源从而是很值得利用的。而目 前在对大地能量的应用中,深井水 回灌技术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方案。
生态建筑实例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新校园
生态建筑实例
诺丁汉大学新校园
生态建筑实例
生态建筑实例—国内篇
上海生态建筑示范楼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办公楼
生态建筑实例
上海生态建筑示范楼 “生态建筑示范楼”是这个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的示范工程 之一,也是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实验办公楼,位 于上海闵行区申富路568号该院的科技发展园区内,占地905 平方米,建筑面积1994平方米,高17米,建筑主体为钢筋混 凝土框架剪力墙,斜屋面结构,南两层,北三层。于2003年 12月动工,2004年9月竣工,11月通过工程验收。 总体技术目标达到综合能耗为同类建筑的1/4,再生能源 利用率占建筑使用能耗的20%,室内综合环境达到舒适、健 康,建筑节能率高达75%。“示范楼”集成了国内外大量的 多种形式的最新生态技术产品,形成了自然通风、超低能耗、 天然采光、健康空调、再生能源、绿色建材、智能控制、资 源回收、生态绿化,舒适环境等十大技术特点,实现建筑一 体化匹配设计的应用。

浅谈高技术生态建筑

浅谈高技术生态建筑
I . H r a L Mc ag出版 了《 n 设计结合 自然》 书 中采用系统分析 的方法 依赖 自然再生 能源 。如英 国爱丁堡 的 Jh n i q反映 了一 , onMez sH e 得 出最优的行径方案 , 明生态学解决环境 问题这一方法 在建筑 些低耗能 的处理方法 。该建筑的办公 区进深 1 通 过中庭获得 表 2m,
浅 谈 高 技 术 生 态 建 筑
王振 江



要: 阐述 了生态建筑 的产 生、 发展 , 从典型 的生态建筑探讨 了高技术生态建筑在 自然通风、 天然采光、 超低 能耗、 资源
回用 等方面 的节能环保特性 , 出高技术 生态建筑 能营造舒适 、 指 健康 的环境 , 将是未来建筑发展的趋势。
学” 现在亦称 “ , 生态建筑学” 。
叶和低反射双 层玻璃 构成 的窗户 可 以在夏 季 根据气 候 打开 、 调 整, 混合式的空调调控模式 可以根据 环境条件选择 自然通风或人
现代有相当一部分 建筑 利用 了太 阳能 热水器 、 阳能锅 炉、 太
12 生态建 筑的发展 .
欧的生态建筑发展较快 。新加坡 、 日本也均有现 代意义 的生态建
第3 6卷 第 1 9期 20 10 年 7 月
山 西 建 筑
SHANXI ARCHI TECTURE
Vl. 6 No 1 0 3 I .9
J1 2 1 u. 00
・2 ・ 9
文章 编 号 :096 2 (0 0 1 —0 90 10 —8 5 2 1 90 2 .2 J
学 中的应用和发展。18 9 5年 中国清华大学 建筑学 院的高亦 兰教 自然通风 和采光 ; 固定 在混凝土架上的椭 圆形拱腹式 的楼板系统 授首次介绍保 罗 ・ 勒的 “ cl y 理论 , 索 Ar o ” og 并将 其译 为“ 建筑 生态 容纳 了各种管线 , 这些 管线 能满足照 明、 通风 、 冷却等需要。 由百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馆改造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馆改造

30世界建筑 2006/05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馆(以下简称建馆)位于清华大学主楼前广场建筑群中,建成于1990年代。

建筑分为南楼、北楼、中楼3个部分,均为5层。

其中中楼和南楼为建筑学院所属,北楼为继续教育学院使用。

3部分呈U字形布局,中间围合出一个向东开口的三合院,而刚建成不久的节能楼,将东侧的开口遮挡了一半,进一步加强了内院空间的围合感。

目前,这个内院除承担少量的交通功能以外,很少有人使用。

南楼和北楼均是中间走廊、两边教室的空间布局方式;中楼内为较大的公共空间,如报告厅、多功能厅、图书馆等。

整个建筑界面封闭,空间之间缺乏联系。

3年前的一次改造,打通了所有的学生专教,但却出现空间缺乏私密性、资源分配不均以及难以管理等问题。

建筑系馆不同于一般的教学建筑。

首先,专用教室是建筑系独有的教室类型,学生们在设计教室中进行设计、制图、绘画、做模型等活动,需要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学习氛围。

其次,建筑学专业教学需要进行作品交流,因此建筑系应有足够的图纸和模型展示空间。

第三,在空间上,建筑系馆是学生理解和体验空间的最方便、最直接的地方;同时,在细部上,建筑系馆的每个细节都可能对启蒙中的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它是一种标准,是学生们学习设计的参照物。

而目前建馆由于建造初期资金短缺,设计概念很难全面达到上述要求,加之建筑学院学生人数已比10年前增加近一倍,现有面积已远不能满足需求。

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不想对历史作简单的价值评判,而是希望能以客观的角度对一个过去时代的产物进行反思、理解和创作,希冀带出一个新时代的信息。

在改造设计中,我们最关心的是“问题”,认识“问题”的过程,及批判地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前期的调研,我们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1. 设计教室(Studio):建馆目前的设计教室十分拥挤杂乱,人均面积约2.7m2。

由于教室私密性较差,许多的同学用隔板将自己的座位围合起来,更显得狭小混乱。

中国梁思成建筑奖.下

中国梁思成建筑奖.下
上海体育场
建造时间:1993-1995 建造地点:中国上海
上海体育场占地面积19万平方米,建筑面 积近17万平方米,配套绿化面积7.7 万平 方米,整个建筑呈直径300米圆型,总标高 70余米,巨型的马鞍型建筑气贯长虹,是 集体育比赛、文体表演、健身娱乐、住宿、 商务办公和购物展览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体 育设施。上海体育场是1997年中国第八届 全国运动会的主会场,耗资十余亿元,历 经三年,汲取了当今世界上诸多的先进建 筑成就,造型新颖,反映出强烈的时代气 息,
陕西省图书馆、美术馆
工程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设计时间:1995—1997年 建筑面积:图书馆 41250平方米 美术馆 10712平方米
建设基地为高出城市 道路4-5M的台地,是现存不 多的唐安城内六道高坡之一. 为尊重历史地貌,创造有地 方特色的环境,将图书馆置 于台地上、美术馆半藏于坡 脚下,两栋建筑有机锚固在 大地上,形成错落有致的总 体布局。 整个平面呈变形的 “工”字形,利用内部的前、 中庭及内院使阅览室具有良 好的景观环境,有利于自然 通风。采用统一层高,统一 柱网,便于灵活使用。内院 为今后空间扩建创造了条件
主要作品
毛主席纪念堂 ► 北京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与亚运村一起) ► 首都国际机场新航站楼



主要著作
《丹下健三》 ► 《建筑设计资料集》(参编第七册)
毛主席纪念堂
时间 建筑面积 工程地点 1976年完成 28000平方米 中国北京
纪念堂采用正方形平面。主要入口在北侧,一层部分为主要的瞻仰厅和南北大 厅,二层为革命业绩纪念厅。整个建筑庄严肃穆,明朗大方。
浙江大学基础部 新校区东教市
该工程遵循 “现代化、园林化、 网络化、生态化”的设计原则,该两 组团分别位于主校道的东西两侧,共 同围合起校园的教学空间,建筑的总 归肌理、平面布局、轴线关系、立面 风格等相互联系,和谐统一。靠近水 面的建筑作了不同形式的亲水处理, 使建筑与地形地貌完美结合。一条中 间主交通轴联系起所有功能区。结合 “园”的概念进行空间划分与渗透, 通过架空庭院联系起围绕建筑物周边 的”园“,各个“园” 大小变化有致, 景观各异,又能互相渗透。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绿色建筑节能楼详细介绍LOWenergybuilding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绿色建筑节能楼详细介绍LOWenergybuilding
13
Outdoor air handling Unit (dehumidifier)
30.7 ºC 26.7 g/kg
28.3 ºC 21.5 g/kg
26.8 ºC 16.9 g/kg
26.0 ºC 11.5 g/kg
Exhaust air
35.0 ºC 20.0 g/kg Outdoor air
pivotal technologies of green building
Assessment system for Green Building of Beijing Olympic,
published in Aug. 2003
1
Low Energy Demo (LED) Building
Tsinghua Green Building research center
Office building
School of Architecture
2
facade
PCM heat storage floor
3
Energy performance of fabrics
DeST
Average Heating load in Jan. 2.3W/m2
Cooling load: Average 5.2W/m2, Max. 12.8W/m2
4
Adjustable External Shading
Winter status
View & shading
PV panel
Size of louvers : Length Width Distance between louvers
3.0 m 0.6 m 0.6 m
The horizontal louvers can be controlled independently to meet the different purposes, which including daylight, view and solar energy collection, along vertical direction.

低能耗办公建筑节能设计策略

低能耗办公建筑节能设计策略
建筑 ・ 划 ・ 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计
91 0 0年 第 6期
民 科技 营
低 能耗 办 公建 筑 节能设 计策 略
任 克 培
摘 要: 办公 建 筑 的低 能耗 设 计 。不 同类 型 办公 建 筑 在 低 能 耗 设 计 方 面 , 该 对 具 体 的设 计 方法 有 优 化 的 选 择 。大 空 间 办 公 建 筑在 总 平 面设 计 应 时可以考虑放 置在 自然采光 比较薄弱 的地 方、 在平 面设计 时应该按照主要 空间和 次要 空间的方式 划分 。 关键词 : 办公 建 筑 ; 能 耗 设 计 ; 平 面设 计 低 总
深 度越小 ,开间越 大 ,背面涡旋 区越大 ,对通风有 利。不 同建 筑平 面 建筑 的总平面设计 就是对建筑 的宏 观控制 。在宏观上对 建筑外部 体形 与气流之间 的气 流分布 曲线 ,流涡旋 区产生 的位置取决于建筑 物 空间热 环境进行优化 的基础上 ,才 能更 有效地促进 建筑形态设计 的节 的外 形 和 风 向 ,涡 旋 区 大 、正 压 也 大 的 部 分 ,通 风 最 有 利 , 圆形 建 筑 能 化 。从 某 种 意 义 上 讲 , 办 公 建 筑 的外 部 空 间 与 形 态 设 计 直 接 影 响 到 的 涡旋 区最 小 。 其 建成 后 使 用 方 式 和 耗 能 方 式 ,是 建 筑 设 计 节 能 中最 重 要 的一 个 环 节 。 在 哈 尔 滨 地 区 的 建 筑 在 自然 通 风 的状 态 下 ,4 、6 、 8 、5 、7 、9月 11 总平 面 布 置 概 述 . 的舒适 度都有不 同程度的提高 。其 中 6 、8月份 的舒适程度可 以提 、7 建 筑 的总 平 面布 置 应 该 遵 循 以下 原 则 : 高一倍 以上 。说 明在不使 用空调等人 工制冷设备 的情况下 ,做好建 筑 1 )首 先 保 证 采 光 充 足 。建 筑 的基 地 应 选 择 在 向 阳 的平 地 或 者 上 坡 的 自然通 风可以很大 幅度的提高舒适 度 ,也就是说 降低了炎热季节 的 上以争取最多的 日照 。太阳辐射是对建 筑物室 内热工环境影 响极 大 的 制 冷 能 耗 。 个 因素 ,因此朝 向的选择极其重要 的。 22 体 型 设 计 思 辩 . 2 )建筑 的位置要有效地避免西北寒风 ,以降低建筑 围护结构的热 办公建 筑设计不是 简单的将体 型系数 降到最低 就是最好 。还有很 能 渗透 损 失 。 多问题需要 注意 。经过 分析寒冷地 区低 能耗办公建筑体 型设计建议采 3 )未来建筑 的向阳方 向没有 固定的遮挡 ,任何无法改 变的 “ 固定 取 用 下 策 略 : 遮 阳”都会令未来建筑增加采暖负荷 。 1 办公建筑 的美观性 建筑 的体型设计 决定 了建筑 的外部 整体造 ) 4 )基 地 环 境 条 件 不 影 响 夏 季 主 导 风 向。 型 。尤其 是大型办公建筑 对一个 区域乃 至整个城市 的形 象都有着 巨大 1 总 平 面 布 置 思 辩 . 2 的影响 ,因此在建筑设计之初应该考虑办公建筑的美观性问题 。 以上 考虑 的 是 比较 综 合 的 因 素 ,但 是 针 对 不 同类 型 的 办 公 建 筑 还 2 )办公建筑的外墙长度在控制体型系数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减少外 墙 的长度尽量避免建筑不必要的 凹凸 ,尤其注重建筑南面侧墙要平直 。 应该有不 同的注意事项 。经过分析建议采取 以下策略 : 1 )小 空间为 主的办公 建筑 主要 有学 校建筑 、办公 建筑 、旅馆 建 3 )采用空调制冷 的办公建筑如果某些办公建筑因特殊要求 ,夏季 筑。这些 类型的办公建筑对 光线的要求 比较高 ,在 总平面设计 时应该 主要是通 过空调控制室 内热舒 适度 ,基本 不考虑 自然通 风降温 ,那么 注意 自然采光。 自然采光 是 比较舒服 的光环境 ,而且 节约 了人工 采光 体形 系数 的考虑就相对更 加重要一些 了。因为过大 的体 形系数会加剧 室 外 热 量 通 过 围 护 结 构 侵 入 室 内 ,增 加 空 调 能 耗 。另 外 在 考 虑 办 公 建 的 能源 消 耗 。 2 )高层办公建筑 区别于其他类型的建筑 ,它的高度决定 在层 高超 筑体型时 ,不能单纯的认为集 中式体量的建筑一定优 于分散式 的。 4 大跨空 间的办公建筑 对于大跨空 间的办公建筑体 型常为 “ ) 口” 过 一定 范 围 以 后 建 筑 的采 光 条 件 受 周 围 环 境 制 约 的 比 较 小 。 因此 可 以 考虑选择一些裙房部分采光条件不是很好的基地。 字 形 ,或 者 是 大 小 两 个 口 子 形 平 面 的组 合 。 这 样 的体 型 设 计 决 定 的 建 因此针对 这一类型建筑 的低能耗设 计在总平 面设 计的时候就 应该 筑 的开 间 和 进 深 都 很 大 ,其 核 心 的 部 分 必 然 有 采 光 和通 风 的 问 题 , 因 重 点考 虑建筑 自然通风 的要 求。候车大厅 这一部分应 该选择面对 夏季 此应该将建 筑的中心部分 打开同时考虑屋顶 开天窗 、设 置换气 口来缓 的盛行 风向 ,让该部分在夏 季有 良好 的 自然通风 ,改善建筑室 内恶劣 解大体量建筑 自身弊端所带来的影响。 3 门 窗 设计 策 略 的 空气 状 况 。 清华 大学 建筑设计研究 院办公楼充 分体现 了绿 色设 计思想 。在设 根 据 规 范 规 定 办 公 建 筑 窗 墙 比小 于 07而 居 住 建 筑 小 于 03 05 . _~ ., 计 中通 过 对缓 冲 层 的 设 计 与 利 用 ,有 效 地 减 少 了建 筑 能 耗 并 创 造 出 舒 同时 在 人 们 心 目中 也 希 望 办公 建 筑 能 够 更 加 通 透 明亮 。这 说 明 办 公 建 适 宜人 的 内 部 工 作 环 境 。在 办 公 楼 的南 向 设 计 了一 个 体 积 较 大 的绿 化 筑 的窗户保 温 、隔热节能设计 是不容忽视 的。建筑 门窗 的主要功能是 中庭 。 在 冬 季 ,中 庭 是 一 个 全 封 闭 的大 暖 房 ,在 温 室 作 用 下 ,成 为 大 在 获 得 足够 采光 的 条 件 下 需 要 控 制 门窗 在 有 太 阳 光 照 射 时 合 理 得 到 热 开间办公 环境 的热缓 冲层 ,有效地改善 了办公室热环 境并节省 了供 暖 量 而 在 没 有 太 阳 照 射 时 减 少热 量 流 失 。窗 户 节 能 技 术 主要 从 减 少 渗 透 能耗 。 在 过 渡 季 节 ,它 是 一 个 开 敞 空 间 ,室 内 和 室 外 保 持 良好 的 空 气 量 、减 少 传 热量 、减 少 太 阳 辐 射 能 三 个 方 面 进 行 。热 能 是 从 暖 的 一 面 流通 ,有 效地 改善 了工作室 的小气候 。在夏天 ,中庭 南窗的百 叶遮 阳 流 向冷 的一 面。门窗是构 成热能损失 的主要 因素 。可 以通 过合理配置 板 系统 能有效 地遮蔽直射 阳光 ,使 中庭 成为一个 巨大的凉棚 ,在尽 可 减 少 门窗 热 能损 失 。在 窗 户 上 能 量 传 递 方 式 主 要 有 :辐 射 传 递 、对 流 能不影 响空气流通的情况下 ,成为一个 过渡空间 ,对 工作空 间起 到 良 传递 、传导传 递 ,另外 空气渗 漏也是窗 户能量损 失的重要 组成部 分 。 好 的缓 冲作用 。中庭南侧 为全玻璃外墙 ,上部开设 了天窗 ,并希 望利 减少渗透量可以减少因室 内外冷热气流的直接 交换而增加的设备负荷 , 用 中庭顶 部的反射装饰板尽 可能保证开 敞办公室 的天然光利用 。中间 可 通 过 采 用 密封 材 料 增 加 窗 户 的 气 密 性 。通 过 物 理 和光 学 原 理 可 将 玻 的 “ 廊 ”亦 可 采 用 一 部 分 天 空 光 线 ,帮 助 提 高 设 计 室 的 天 光 照 度 。 璃表 面的发射率 降低 ,可减少玻璃 的辐 射传热 ,即使用 Lw— 光 o E玻璃可 此 建 筑 的 主入 口为 西 向 , 因 此 如 何 有 效 的 防 止 西 晒成 为 热 缓 冲策 略 的 减少辐射 传热 。L w E玻 璃传热 系数 为 15 05 ( K)与传热系数 o— .- .W/m ・ 重要组成部分 。 55 ( zK 的普 通 单 层 窗 和 传 热 系 数 为 28 ( ・ 的 普 通 双 层 窗 .W/1 ・ ) 1 3 .W/m K) 相 比, 有更好的保温效果, 冬天节能 7 %以上, 0 夏天节能 6 %以上, 配合可调 2 体 型设 计 策 略 建筑 的体型 系数是指 建筑的外 表面积 和与其 所包 围体积 的 比值 。 外 遮 阳系 统 节 能 效 果 更 好 。 体 型系数越 大 ,说明单位建 筑空间与室 外大气接触 面积越大 ,热 量获 窗户上 的传 导损失 主要是通过 中空玻璃 边部和 窗框 发生的 ,通过 得 和散失 的面积 也大 ,能 耗越 高 ,有关研 究表 明 ,体 型系数 每增 加 改进边部材料 ,使用更绝热的边部密封材料 ,如采用 Sr ge ni l 暖边密封 g 0叭 , 耗 增 加 25 . 能 .%。 系统和隔热窗框材料 ( 如塑钢门窗 、断桥铝合金门窗等) ,以及改进 门 窗 型 材 设 计 可 以 有 效 地 减 少 这 些 损 失 。对 流 热 损 失 主要 在 通 过 中空 玻 21 体 型 设 计 概 述 . 建筑体型与气流的关系会影响到建筑热环境以及 自然通风 的实现。 璃间隔 内气体运动产生的 ,如果问隔层太小通过空气的传热是很多 的。 建筑物 的迎风 面为正压 区,背风面为负压 区。建筑周 围的气流状况 会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学会2017-2018年度建筑设计奖·青年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学会2017-2018年度建筑设计奖·青年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学会2017-2018年度建筑设计奖•青年 建筑师奖获奖人侧记Record of THAD Winners of 2017-2018 ASC Architectural Design Award, Young Architect Award庞凌波,叶扬/PANG Lingbo, YE Yang在中国建筑学会2017-2018年度建筑设计奖 评选结果中,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简称“清华院”)荣获14项2017-2018年度建筑设计奖, 其中包括序年建筑师奖3项,获奖人分别为关肇邺工作空主持建筑师程晓喜、第一分院建筑设计一所所长方云E 和建筑专业四所副所长李匡 就此,《世界住筑》炖3位获奖人分别进行了乍订几程晓弭:教学与实践相长W A :您的教育背景及进入清华院的过程是怎样的?程晓M :我从19W 年进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读本科开始,到后来读直博,做博士后研处,山到留校任 教,除了中间在羌国做厉问学者的一年之外,已经亦沾华度过了 23年。

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小时候也考虑过去渎工艺羌院,,但我们所接受的教育更强调人话一壯不是完 金为门'1我实现,而是要为社会做更多的必献‘•所以朮尺7:我选择了建筑芳业,觉得门己应该做一个 住设者,仃“安得广廈干万间”的社会理想"特別是跟随关笊邺先生朮研究生之后,关先生的为人治弋树 <」'肉样,关门弟子的氛用乂牯別好•不 知不觉就坚持到了今天"沾华院早期和建筑学院的区分没仃那么严格我开始读研的2000年左右,淸华院办公述齐述筑系后来清华设计院设计中心楼建成,设计院才独立出去。

那旳候建筑学院和消华院足很亲密的关系,而研究生读研期训主耍就足跟杵导帅做实践 项目"所以,我从读硏开始跟随关先生做的很多淸 华校同的设计和研究项目都是和设计院合作完成的因为教育部统一规宦所有高校教师的辺筑师注册资质都属于门己肓校的设计院,所以沼校任教的 同时我也算进入了沽华院的关策邺建筑工作空它是建筑单专业的工作室,匸用项目通常是和设计院 的第三分院配合完成的"WA :您设计的第一个项目是什么?用晓M :我参与设计的第一个实际项目足2()()1年海南大学的第二教学楼和办公楼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办公楼设计楼从1997年开始进行策划,按照设计意图可归纳成缓冲层策略,利用自然能源策略,健康无害策略和整体设计策略。

针对绿色化目标,设计小组在建筑设计和设备采用了多层次的设计策略,在遮阳、防晒、隔热、通风、节电、节水、利用太阳能、楼宇自动化、绿化引入室内采取大量具体措施。

总体设计介绍:
设计楼建筑平面基本呈长方形,设计紧凑、完整减少了冬季建筑
的热损失。

长轴为东西方向,楼、电梯间与门庭、会议室等非主要工作室,布置在建筑的东西两侧,缓解了东西日照对主要工作区域的影响。

工作空间划分为大开间开敞式设计工作室区域与小开间办公室,其可以根据不同功能需要加以安排,使工作室的布置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建筑南向是一个3层高的绿化中庭,不但能为员工提供一个生机勃勃的良好景观与休息活动空间,而且可以有效地缓解外部环境对办公空间的影响。

缓冲层策略:热缓冲中庭(边庭)
在的设计中比较明显的算是在南向的一个体积较大的绿化中庭。

虽然那只是一个位于建筑南部的边庭,但是其物理功能内涵较之传统的位于建筑内心的中庭要丰富。

其基本概念如图所示:在冬季,该中庭是一个全封闭的大暖房。

在“温室作用”下,成为大开间办公环境的热缓冲层,有效地改善了办公室热环境并节省供暖的能耗。

在过渡季节,它是一个开敞空间,室内和室外保持良好的空气流通,有效的改善了工作室的小气候。

在夏天,中庭南窗的百页遮阳板系统能有效的遮蔽直射阳光,使中庭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凉棚。

中庭南侧为全玻璃外墙,上部开设了天窗,从而利用中庭顶部的反射装饰板,保证开敞办公室的天然光利用。

设计小组还认为中间的“光廊”采用了一部分天空光线,帮助提高设计室的天光照度。

缓冲层策略:防晒墙与架空屋顶
确定采用缓冲层的概念,即在西向设计一面大尺度的防晒墙,这面由混凝土制成的防晒墙完全与建筑脱开,在夏季与过渡季节,可以完全遮挡西晒的直射阳光。

同时防晒墙与建筑主体之间的空隙(4.5m宽)还有利于室内空气的流通(拔风作用)并可保证主体建筑室内的均匀天光照明。

在冬季,防晒墙能有效的遮挡西北风,在阳光照度大的天气甚至还能积蓄热量而成为一个蓄热体,在建筑西侧形成一个热保护层,从而有效缓解外部气温对建筑内部的影响。

该建筑缓冲层概念的另一个重要体现是架空“天棚”的设计
利用自然能源策略
太阳能的利用:
使用一部分太阳能光电板为设计楼的报告厅的照明与电器系统提供电能。

健康化、无害化策略
自然通风: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利用大开间办公室与北侧办公室之间的吹拔空间顶部空气的加热所长生的烟囱效应,在热压和风压的共同作用下,利用自然通风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内部工作环境,并且达到建筑节能与改善室内空气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