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弹力图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血栓弹力图的临床意义

血栓弹力图的临床意义

输血科血栓弹力图(TEG)的临床意义TEG血栓弹力图仪是一款非侵入型诊断仪器,通过对血样凝结过程的监测和分析,协助临床医师对临床病人凝血状况做出准确判断。

TEG血栓弹力图仪供成年病人使用,用于评估病人的凝血特性。

凝血评估常用于对临床状况做出预测,比如术后出血、心外手术中或术后的血栓、器官移植、外伤和心脏手术过程中或术后发生的血栓症。

通过对血样凝血过程进行监控、测度、分析,TEG血栓弹力图仪可根据仪器报告出的血样凝血参数信息对该病人凝血状况做出定性和定量预测。

随着血凝块的形成、回缩和/或溶解,电脑控制的TEG 血栓弹力图仪能自动记录这些血样(全血液、血浆、富含血小板的血浆)的动力学变化。

TEG血栓弹力图仪得出的结果不应作为单一的诊断依据;应结合对病人状况的临床判断以及其他凝血实验综合考虑。

TEG各项参数通过测量血凝块形成及溶解的五个主要参数来评估TEG弹力图仪显示的图形意义,R,K,α,MA四个参数组合可反映凝血能力,还有几个辅助参数有助于评估血凝块的其他方面。

R或R时间:反应时间,是指血样开始运作至第一块可检测得到的血凝块(TEG扫描图上幅度=2mm)形成所需的时间。

R时间因抗凝剂及凝血因子缺乏而延长,因血液呈高凝状态而缩短。

K或K时间:血凝块的形成时间,是指从测量R时间终点(血凝块开始形成)至血凝块硬度达到某一固定水平(振幅=20mm)的时间。

,反映纤维蛋白和血小板在凝血块开始形成时的共同作用结果,即反映血凝块形成的速率。

K时间用来评估血凝块强度达到某一水平的速度或动力学特性。

K时间的长短受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低的影响,而受到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则较小。

影响两者的抗凝剂可延长K时间。

α角(Angle角):血凝块逐渐形成的动力学特性,反映纤维蛋白和血小板在凝血块开始形成时的共同作用结果。

从血凝块形成点至图形最大曲线弧度作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α角与K值密切相关,都是反映血凝块聚合的速率。

在血液处于低凝状态时,血凝块的最终状况是振幅达不到20mm(此时K无法确定)。

血栓弹力图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局限性

血栓弹力图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局限性

血栓弹力图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局限性血液凝固过程中形成的血凝块的黏弹性随着时间发生变化,将这种变化过程与发生变化相对应的时间的函数关系,利用力学原理绘制成图像就是血栓弹力图(TEG),TEG反映了全血的凝血与纤溶能力。

通常不超过30 min TEG就可较准确地检测出血小板功能以及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状态,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血栓弹力图(TEG)是一种动态描记的凝血全过程的图像,1948年德国Harte 博士最早描述血栓弹力图,当时用于检测单个血样的整体凝血功能。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应用于指导术中成分输血、高凝及低凝状态的监测及纠正、创伤患者的救治以及凝血机制的研究。

1 血栓弹力图简介1.1 TEG设备工作原理血栓弹力图仪主要由一次性烧杯、自由悬针及与之相连的扭丝组成。

检测时将0.36 mL血标本沿杯壁缓慢加入已经预热至37 ℃的烧杯中,并以4°45′角、1转/10 s的速度旋转烧杯。

在此过程中,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在烧杯壁与扭力丝之间发生聚集反应逐渐形成血凝块,血凝块因自身黏弹性变化导致的机械阻抗变化通过自由悬针记录在电脑上,与对应的时间构成函数关系绘制成图像,即为TEG[2-3]。

目前TEG主要有普通检测、血小板图检测和肝素酶对比检测。

1.2 TEG主要参数及临床意义(1)R-凝血反应时间,从加入血标本到检测出标本中有纤维蛋白形成(描记图振幅达到2 mm)所需的时间,正常值3~8 min。

(2)K-凝血形成时间,从凝血开始即TEG描记图振幅2~20 mm所需的时间,正常值1~3 min。

(3)α-Angle角-凝固角,从血凝块形成点即R时间终点向描记图最大曲线弧度作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反应血凝块形成的速度,正常值53°~72°。

(4)MA-最大振幅,指曲线垂直面的最大宽度,反映血凝块绝对强度,正常值50~70 mm。

(5)L Y30-MA值达到30 min时减少的百分比,反映纤维蛋白溶解速度,正常值0%~8%。

血栓弹力图在凝血系统中的临床应用

血栓弹力图在凝血系统中的临床应用
综述 T E G在经 皮 冠 状动 脉 介入 治 疗 ( P C I ) 围 手 术 期 的 应
用、 对 肝 素 应 用 的。
1 T E G主 要 参 数 TE G技术通过 图形描记 曲线 读 出相关 信息 , 共 产 生 近
围 术 期 监 测 凝 血 功 能 的 最 重 要 指 标 之 一 。肝 素 疗 效 、 血 友 病 及 肿 瘤 患 者 高 凝 状 态 监 测 都 广 泛 应 用 了 TE G。
缩短和/ 或 MA 升 高 , 提 示继 发 性纤 溶 亢进 , 病 人 有 血 栓 风
国 内文 献 报 道 , R与部分凝血 活酶 时问 ( AP T T) 、 凝 血 酶 原时 间( P T) 呈显 著正相关 , 其 中对 A P T T 贡 献 较 大 。存 在 高 凝 血 症 的病 人 在 低 剂 量 华 法 林 治 疗 后 , R值 虽有增 加 , 但 仍在正常参考 范围内 , 而 国际 标 准 化 比值 ( I NR ) 显 著 增 加 且 超 出正 常 参 考 范 围 。R 值 延 长 提 示 凝 血 因 子 功 能 降 低 或 受
血栓弹力图在凝血系统中的临床应用
武红霞 综述 张 侠 ’ *审校
[ 中图 分 类 号 ] R4 4 6 . 1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5 —1 7 4 0 ( 2 0 1 5 ) 0 3 —0 0 7 6 —0 3
【 摘 要 】 血 栓 弹力 图 ( T E G) 能 动 态 全 面 地 观 察 血 液 凝 固全 过 程 , 能 宏 观 综 合 评 估 凝 血 因 子 活性 、 纤 维 蛋 白 原 水 平 及 血 小 板 功 能 。其 主要 参 数 有 重 要 临床 应 用 价值 , 如 经 皮 冠 状 动 脉 介 入 治疗 ( P C I ) 术后抗 血小板药 物的监测 、 围手 术 期 及 肿 瘤 病 人 凝 血 功 能监 测 等 。 【 关 键 词 】 血 栓 弹力 图 ;凝 血

血栓弹力图指导临床输血与用药的研究

血栓弹力图指导临床输血与用药的研究

血栓弹力图指导临床输血与用药的研究血栓弹力图(TEG)是一种血液凝固功能测试技术,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并指导血液制品的输血和药物的使用。

血栓弹力图通过模拟全血在凝血状态下的物理特性,可以直观地显示出全凝血的动力学过程,并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评估血液凝固功能和凝血异常的有效手段。

本文将介绍血栓弹力图在临床输血和用药指导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意义。

一、血栓弹力图的原理和指标血栓弹力图是通过在旋转杯内悬挂一定量的全血,并在杯内加入激活剂和钙离子,通过检测血浆的流变性和弹性来评估凝血功能的一种检测手段。

血栓弹力图可以显示全凝血的整个过程,包括凝血活化、凝血层析、凝聚及凝固等阶段的血块形成、强度和溶解过程。

根据血栓弹力图的曲线形态和相关参数,可以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综合评估和凝血状态的动态监测。

血栓弹力图的主要参数包括R值、K值、α角、MA值和CI值。

R值是凝血图线开始升高的时间,代表凝血活化的速度;K值是凝血图线和R值到MA值之间的时间,代表凝聚过程的速度;α角是凝血图线和R值之间的角度,代表凝聚力;MA值是凝血图线到最高点的强度,代表整个凝血的强度;CI值是MA值和R值之间的差值,代表凝血动力学的速度和强度。

二、血栓弹力图在输血指导中的研究血栓弹力图在输血指导中的研究表明,它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指导输血策略和减少输血相关并发症。

通过血栓弹力图,可以对患者的凝血状态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凝血异常,并及时调整输血策略,减少输血相关的并发症和不良后果。

研究发现,对于高凝状态的患者,通过血栓弹力图可以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理出血风险;对于低凝状态的患者,通过血栓弹力图可以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理血栓风险。

血栓弹力图在输血指导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语血栓弹力图在临床输血和用药指导中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通过血栓弹力图可以更好地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和凝血状态,指导输血策略和用药策略,减少输血和用药相关的并发症和不良后果。

血栓弹力图简介分析

血栓弹力图简介分析

血栓弹力图的优缺
05
点及前景展望
血栓弹力图的优点
全面评估凝血状态
操作简便、快速
血栓弹力图可以全面评估血液的凝血状态 ,包括共同凝血途径的功能、血小板聚集 功能、纤维蛋白在纤维蛋白原的交联等。
血栓弹力图的操作相对简单,并且可以在 短时间内获得结果,这使得它在紧急情况 下能够快速诊断。
样本用量少
预测血栓风险
TEG能够反映共同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纤 维蛋白溶解等各个环节对血液凝固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更全 面的凝血信息。
血栓弹力图的作用
评估凝血系统功能
TEG可以评估共同凝血因子、纤 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纤维蛋 白溶解等各个环节对血液凝固的 影响,从而了解患者的凝血系统
功能。
指导成分输血
TEG能够快速准确地反映患者的 凝血状况,指导医生根据患者需 要输注何种成分血,如血小板、 凝血因子等,以改善患者的凝血
2. 数据整理
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计 算出各项指标的平均值或中位 数。
3. 与参考值对比
将整理后的数据与正常参考值 进行对比,观察各项指标是否 在正常范围内。
4. 结果解读
根据对比结果,解读患者的血 栓弹力图数据,分析血小板和
纤维蛋白原功能是否正常。
结果分析注意事项
01
结果分析时应结合患者的病史和 其他检查结果综合考虑,不能仅 凭血栓弹力图数据做出诊断。
02
在进行结果分析时应注意数据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因数据错 误导致误诊或漏诊。
血栓弹力图在临床
04
的应用
血栓弹力图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评估共同凝血因子水平
血栓弹力图可以有效地评估患者的共同凝血因子水平,对判断心 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血栓弹力图指导临床输血与用药的研究

血栓弹力图指导临床输血与用药的研究

血栓弹力图指导临床输血与用药的研究
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 TEG)是一种用于评估血液凝结功能的实时监测技术。

它可以提供有关血液凝血过程的全面信息,包括凝血活化、凝血强度和溶解血栓的能力。

血栓弹力图在临床输血和用药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血栓弹力图可以帮助确定血液凝固异常的类型和程度。

如果凝血活化时间延长,说明凝血因子活性降低,可能需要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或凝血因子浓缩剂来纠正凝血功能。

如果凝血强度降低,可能需要输注血小板制剂或纤维蛋白原浓缩剂来增强凝血。

血栓弹力图可以指导临床用药的选择和监测。

一些药物可以影响血液凝固功能,如抗凝剂、溶栓剂和抗血小板药物。

血栓弹力图可以帮助评估这些药物的抗凝效果和副作用。

对于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血栓弹力图可以测定凝血时间延长和凝血强度降低的程度,从而调整药物剂量和监测治疗效果。

对于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血栓弹力图可以评估血小板功能和凝血状态,从而指导用药的选择和调整。

血栓弹力图还可以用于评估血栓风险和预测患者的临床结局。

一些研究表明,血栓弹力图的测定结果与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关。

通过监测血栓弹力图可以提前发现患者的血栓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血栓弹力图在临床输血和用药研究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它可以帮助确定血液凝结功能的异常类型和程度,指导输血和药物治疗的选择和调整,评估血栓风险和预测患者的临床结局。

通过应用血栓弹力图,在多个方面都可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血栓弹力图临床意义

血栓弹力图临床意义

血栓弹力图临床意义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仪是一种能够动态监测整个凝血过程的分析仪。

与血液凝固分析仪不同的是,TEG通过检测少量全血,能够全面反映患者从凝血到纤溶的整个过程中血小板、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纤溶系统和其他细胞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其数据准确,操作简便,主要用于对凝血、纤溶全过程及血小板功能进行全面检测。

特别是术中能简化对凝血功能障碍的诊断、指导成分输血,并且是肝移植手术的国际通用设备。

一、实验原理血栓弹力图仪主要部件包括:自动调节37℃恒温的杯槽、金属探针、连接金属探针的扭力丝和机电传感器,耗材有样品杯与配套的圆柱。

将样品杯卡在杯槽上,圆柱套在金属探针上,在杯壁与圆柱体之间加入全血标本,杯槽带动样品杯以4°45′的角度和每9秒一周的速度做匀速转动;当血液呈液态状态时,样品杯的来回转动不能带动圆柱体;当血液开始凝固时,杯与圆柱体之间因纤维蛋白和血小板的黏附而产生阻力,杯旋转通过圆柱体带动金属探针同时运动,纤维蛋白-血小板复合物的强度能影响探针运动的幅度;当血凝块回缩或溶解时,圆柱与杯壁间的阻力解除,杯的运动不再传递给探针。

通过机电传感器将探针的转动幅度描绘到图形上形成特有的TEG图形。

可分为普通杯检测、肝素酶对比检测及血小板图检测。

二、参考区间主要通过测量血凝块形成及溶解的五个主要参数来评估图形信息。

R时间,K时间,α值,MA值,LY30三、临床意义(一)TEG普通杯检测评估凝血全貌,综合诊断患者凝血变化和原因(低凝/高凝/纤溶亢进);指导各种成分输血和相关药物使用;判断凝血相关药物如华法林(R时间10-14分钟提示治疗有效)、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VIIa (诺其)、比伐卢定、t-PA、氨甲环酸等的疗效;区分原发和继发纤溶亢进;评估血栓概率,预防手术后的血栓发生;术后检测出血,判断出血原因,减少二次手术风险等。

(二)肝素酶对比检测普通杯检测的R时间为肝素酶对比检测的1-2倍提示治疗有效,主要用于判断肝素、低分子肝素以及类肝素的疗效;判断肝素中和后的效果;判断有无肝素抵抗。

血栓弹力图内科临床应用及意义

血栓弹力图内科临床应用及意义

【 图分 类 号l 7 4 2 中 R 1. 5
1 T G主 要 参 数 E
【 献标识码1 文 A
【 章 编 号] o 7 2 1 21 ) 7 5 5 2 文 1o —8 3 (0 1O —0 8 一O 诊 断 原 发 性 纤 维 蛋 白 溶 解 亢 进 和 继 发 性 纤 维 蛋 白原 溶 解 亢
第 一 块 有 意 义 的 可 检 测 到 的 血 凝 块 形 成 , 常 值 范 围 6 糖 、 血 环 酸 等 , 导 正 确 使 用 。 4 使 用 各 类 抗 血 小 板 药 物 正 止 指 .

8ri, 表 纤 维 蛋 白开 始 形 成 的 时 间 , 凝 血 因 子 和 内 源 患 者 疗 效 判 断 , 别 出 血 、 缺 血 原 因 , 前 出 血 风 险 评 估 。 n代 a 与 鉴 再 术
性 凝 血 系 统 有 关 。 K: 凝 块 形 成 时 间 — — 一 从 R 时 间 终 点 5 各 种 使 用 肝 素 的 治 疗 中 , C B 器 官 移 植 、 透 、 透 、 血 . 如 P、 肾 血 各 至 描 记 图 幅度 达 2 m 所 需 的 时 间 , 形 成 一 稳 固 的 血 凝 类 介 入 、 C 等 , 物 效 果 、 血 状 况 及 鱼 精 蛋 白 中和 效 果 的 0m 即 PI 药 凝
仪 ,9 8年 由 Hatr 明 , 世 纪 8 14 r u发 e 上 0年代 中后 期应 用 于 临床 , 先 用 于肝 移 植 手 术 , 导 术 中输 血 , 果 良好 现 已成 为 肝 首 指 效 脏 移 植 、 脏 搭 桥 等 围手 术 期 监 测 凝 血 功 能 的 重 要 指 标 。近 年 来 对 该 方 法进 行 了 改 良 , 良 T G( E 可 以排 除肝 素 的 影 心 改 E mT G) 响 , 增 加 了敏 感 性 和 重 复 性 , 其 应 用 更加 广 泛 。 由 于 mTE 能 动 态评 估 血 小 板 与 凝 血 级 联 反 应 相 互 作 用 , 及 其 他 细 胞 并 使 G 以 成 分 ( C、 B 等) 血 浆 因子 活 动 的 影 响 , 而全 面地 分 析 血 液 凝 固及 溶 解 的全 过 程 , WB R C 对 从 目前在 冠心 病 抗 栓 治 疗 、 估 血 小板 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栓弹力图临床意义
一、TEG能监测“凝血启动-血凝块生成-血凝块降解”3个阶段,每个阶段均有具体参数
1.样本低凝时上述参数可能的表现:与参考区间相比,R、K延长,Angle、MA、
G、CI减低,LY30增大(如发生纤溶亢进)
2.样本高凝时上述参数可能的表现:与参考区间相比,R、K缩短,Angle、MA、
G、CI增高
二、目前TEG实验种类和主要用途
三、TEG的典型图形能帮助医生更准确、更直观的判断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异常
四、TEG血栓弹力图试验的适应症
1.术前术后各种凝血异常的筛查。

2.术前评估凝血全貌,判断出血风险。

3.各种出血原因的鉴别诊断、指导成分输血。

4.输血前原因判断,输血后效果评估。

5.诊断手术期凝血功能紊乱,指导输血和用药。

6.鉴别诊断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和继发性纤维蛋白原溶解亢进。

7.监测各种促凝、抗纤或抗凝等药物的疗效,如华法令、比伐卢定、诺其、戊糖、止血环酸等,指导正确使用。

8.高凝状态诊断,预测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风险。

9.使用各类抗血小板药物患者疗效判断,鉴别出血、再缺血原因,术前出血风险评估。

10.各种使用肝素的手术或治疗中,如CPB(体外循环)、器官移植、肾透、血透、各类介入、PCI等,药物效果、凝血状况及鱼精蛋白中和效果的评估。

11.使用低分子肝素抗栓治疗的疗效判断。

12.各类手术尤其是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介入、骨科、妇科、器官移植、CABG(冠脉搭桥术)、ECMO(体外膜肺氧合)、血管外科等术后的血栓发生的评估。

13.监测凝血因子不足。

14.血小板功能检测。

15.血友病的治疗。

16.急性创伤、烧伤、休克患者的凝血功能评估。

17.各种溶栓治疗如尿激酶、链激酶、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等监测。

18.高血栓风险患者的体检。

五、TEG指导成分输血-输血方案
六、血栓弹力图试验(TEG)检测项目的意义
七、血栓弹力图采集标本要求
1.采血方式:静脉取血。

避免从留置针及输液侧肢体取血,防止肝素及输入液体等因素干扰。

采血后轻轻摇匀,避免反复剧烈震荡。

第一管血不能用于此项检测(可作为配血标本使用)。

采血后严禁冷藏或冷冻保存。

2.采血管:普通TEG、快速TEG和肝素酶对比检测,均为1管血(蓝帽枸橼酸抗凝);血小板图检测为2管血(蓝帽枸橼酸抗凝+绿帽肝素抗凝),推荐使用BD 公司1:9采血管。

采血量应严格按照采血管刻度进行采集。

3.采血时间:不受饮食影响。

4.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检,确保2小时内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