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指数
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的统计数据表

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的统计数据表1. 引言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各国纷纷加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重要方向。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备受关注。
本文将通过统计数据表的形式,全面介绍中国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
2. 新能源汽车注册数量统计年份新能源汽车注册数量(万辆)2015 1882016 5072017 7772018 1,2562019 1,2062020 1,367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自2015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注册数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特别是在2016年至2018年期间,新能源汽车的注册数量呈现出井喷式增长,2018年达到了1,256万辆的峰值。
尽管在2019年和2020年,由于政策调整和市场饱和等因素的影响,新能源汽车的注册数量有所下降,但总体上仍然保持着较高的水平。
3. 新能源汽车销售数量统计年份新能源汽车销售数量(万辆)2015 3312016 5072017 7772018 1,2562019 1,2062020 1,367与新能源汽车注册数量类似,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数量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特别是在2016年至2018年期间,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数量增长迅猛,2018年达到了1,256万辆的峰值。
尽管在2019年和2020年,由于政策调整和市场饱和等因素的影响,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数量有所下降,但总体上仍然保持着较高的水平。
4. 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统计年份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2015 0.912016 1.442017 2.702018 4.502019 4.702020 5.10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是指新能源汽车在整个汽车市场中所占的比例。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自2015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特别是在2018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达到了4.50%,超过了整个汽车市场的4%的目标。
尽管在2019年和2020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仍然保持着稳定增长的态势。
2025年新能源指标

2025年新能源指标【原创实用版】目录1.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前景2.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扶持3.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4.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与普及5.未来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预测正文随着科技发展和能源转型进程的推进,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新能源汽车不仅节能减排,还能降低用车成本,因此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在一二线城市,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接受程度较高,这促使许多企业大力研发和生产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根据国家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联合印发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大于 2000 万辆,年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 15-20%。
到 2030 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大于 8000 万辆,年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 40-50%。
可见,未来新能源汽车及其全产业链各环节市场拥有十分宽广的增长空间。
为了推广新能源汽车,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扶持力度也不断加大。
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逐年完善,补贴金额逐年增加,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与此同时,政府还在公共交通领域推广新能源汽车,如今越来越多的公交车都换成了绿牌新能源车。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明显,全球范围内科技发展和能源转型进程的推进,使得电动汽车逐渐超越甚至替代传统燃油汽车。
据数据显示,去年全球电动汽车新注册量同比大增 41%,创下新高。
未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将更加成熟,性能将更加优越,价格也将更加亲民。
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与普及也是目前政府和企业关注的重点。
为了提高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政府和企业都在加大宣传力度,普及新能源汽车的知识和优点。
同时,企业也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也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扶持。
在科技发展和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将逐渐成为主流出行工具,取代传统燃油汽车。
2017新能源汽车蓝皮书发布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指数综合排名居第四位

龙源期刊网 2017新能源汽车蓝皮书发布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指数综合排名居第四位作者:来源:《新能源汽车报》2017年第30期本报讯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日前共同发布《新能源汽车蓝皮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7)》。
蓝皮书称,受益于相关政策的不断落实和新能源产品技术性能的不断成熟,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稳步上升,连续两年成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指数综合排名居第四位,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逐渐缩小。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16年,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分别达51.7万辆和50.7万辆,远超2015年整体水平。
蓝皮书预测,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为75万辆,进口新能源汽车2万辆,综合看有望达到77万辆。
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指数有所提升,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逐渐缩小。
但从分项指标看,排名均不高,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根基并不十分牢固。
在政策环境竞争力方面,虽然政策力度全球最大,但基础创新环境不足,应形成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
同时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和共性技术攻关政策的扶持力度。
在产业支撑力方面,我国虽然有较强的全产业链配套体系,但主要在国内市场配套,进入国际市场配套体系的较少,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
同时,我国还需要在产业化服务平台、装备开发和制造能力以及企业前瞻性投入方面继续加强和提高。
蓝皮书对北京、上海、成都、武汉、石家庄和临沂新能源汽车用户及家庭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85%的上海新能源汽车是家庭首购车,显著高于其他城市,这与其所购车较大比例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有关。
61%的北京新能源汽车是家庭首购车,原因是享有政策优惠,如较汽油车容易获得车牌。
在家庭年收入方面,二、三线城市新能源汽车用户家庭年收入多低于20万元,如临沂用户占比约93%、石家庄占比90%、成都占比66%、武汉占比95%。
中国新能源汽车现状

中国新能源汽车现状中国新能源汽车现状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快速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市场。
以下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现状的主要方面。
一、政府支持中国政府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并提供了多项政策支持措施。
其中包括购车补贴、免费牌照、免收公路通行费等。
此外,政府还建立了大规模的充电桩基础设施,以解决充电设施建设不足的问题。
二、销量增长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
数据显示,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33万辆,同比增长8%。
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据主导地位,占比达到81%。
这使得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三、技术进步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电池技术、电机技术、智能驾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已经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甚至在某些领域取得了领先地位。
四、企业竞争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有不少国内外知名车企涌入市场。
例如,特斯拉、宝马、本田等国际品牌纷纷投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
此外,中国自主品牌如比亚迪、北汽新能源、蔚来汽车等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五、充电基础设施中国充电桩建设进展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充电桩市场。
截至2020年底,中国充电桩数量达到56万个。
此外,中国政府提出了“充电无忧”计划,计划到2025年新建充电桩数量达到400万个。
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加速了电动汽车的推广和普及。
六、发展前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凸显,低碳出行成为趋势。
政府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大力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增长将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
总结起来,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成为全球领先的市场。
政府的政策支持、销量的增长、技术的进步以及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消耗问题的日益突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简述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简述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新能源汽车是指以新兴能源为动力的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快速增长。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42.9万辆,同比增长3.1%。
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为96.9万辆,同比增长 4.0%;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为46.0万辆,同比增长1.7%。
这一销量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不断完善。
从电池、电机到整车制造,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初步形成。
在电池领域,中国企业CATL、比亚迪等成为全球领先的电池供应商;在电机领域,上汽、北汽等企业也取得了重要突破。
同时,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一些品牌如比亚迪、特斯拉等在国内市场占有重要地位。
第三,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断创新。
在电池技术方面,我国企业在锂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
在电机技术方面,我国企业在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等方面也有了重要进展。
此外,我国在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领域也进行了一系列创新研究,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第四,我国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
截至2019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数量已经超过150万个,充电站数量也在逐步增加。
这为新能源汽车用户提供了便利的充电服务,进一步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第五,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政府对环境保护和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购车补贴、免征购置税等,进一步刺激了新能源汽车的需求。
同时,新能源汽车的成本也在逐步降低,使得更多消费者能够接受和购买。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销量增长快速,产业链不断完善,技术不断创新,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市场前景广阔。
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的统计数据表

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的统计数据表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结构的调整,新能源汽车作为替代传统燃油汽车的重要选择,正逐渐成为各国政府和汽车制造商关注的焦点。
我国作为世界上新能源汽车领域最具活力的市场之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状况备受关注。
为了全面了解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以下将从产量、销量、市场份额、政策支持等多个方面,对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一、新能源汽车产量统计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比上年增长了2.3,达到了120.6万辆。
1. 2019年新能源汽车分类型产量统计(1)纯电动汽车产量:80.8万辆,同比增长9.8。
(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量:39.7万辆,同比下降3.4。
(3)燃料电池汽车产量:约80万辆。
二、新能源汽车销量统计据我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09.7万辆,同比增长4。
1. 2019年新能源汽车分类型销量统计(1)纯电动汽车销量:61.2万辆,同比增长了3.8。
(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48.3万辆,同比增长了4.9。
(3)燃料电池汽车销量:约1.5万辆。
三、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统计截至2019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5.1,市场份额持续增长。
1. 2019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分布(1)纯电动汽车市场占有率:55.7。
(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市场占有率:44。
(3)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占有率:0.3。
四、新能源汽车政策支持统计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通过一系列政策支持措施来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发展。
1. 补贴政策:近年来,我国政府陆续出台了多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针对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使用等方面提供各类补贴和支持措施。
2019年,国家实施了新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进管理规定》,对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给予财政奖励等扶持政策。
2. 停产淘汰补贴政策:我国对传统燃油车进行淘汰,并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鼓励企业停产旧车型,对停产淘汰的旧车型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补贴。
2023中国新能源企业排名

2023中国新能源企业排名1、新能源品牌车企排名:中国换道超车,万马奔腾传统燃油车正迎来“诺基亚时刻”。
当下,中国汽车产业在存量竞争中以新能源开启新阶段,用增量新能源智能汽车替换传统燃油车,引领我国走向汽车强国。
新阶段,关注汽车产业价值创造的三大方向:一是电动化+智能化。
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电动车将替代传统燃油车,动力电池、车载软硬件、算法芯片、系统是关键。
2023年新能源销量测算在850万-900万辆区间,同比增长空间仍有30%左右。
二是汽车品牌的自主化。
本土品牌崛起是汽车强国的必经之路,德国、日本的本土品牌本国市占率为70.3%、84.2%,中国的自主汽车品牌市占率在2022年达到50%,强势崛起,上升空间充足。
三是汽车销售的全球化。
中国汽车走出国门,与德、日、美系车竞争全球份额是趋势。
也可以在本土竞争激烈背景下,创造增量。
2022年,我国汽车累计出口311万辆,同比增54.4%。
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
中国新能源车企呈现分化格局:1家龙头电动车企(比亚迪)+2家民营车企(吉利、长城)+3家国有车企(上汽、广汽、长安)+4家新势力车企(蔚来、理想、小鹏、华为)。
比亚迪在新能源整车赛道领先。
2022年新能源销量180万辆,远超特斯拉。
秦、汉两款车型长期占据新能源轿车榜单前列,宋以47.9万辆的销量在新能源SUV中排第一。
2022年是比亚迪汽车出海元年,其乘用车出口5.6万辆,实现300%增长。
2023年在新能源车企开始降价潮、充分竞争,比亚迪凭借自主三电技术实力、王朝+海洋系列品牌影响力、仰望等产品高端化持续升级,有望强者恒强。
华为赋能造车,凭借强大研发优势,有望成为最大的一匹黑马。
当前生态包含智选模式、Huawei Inside 两种,长期来看,智选模式对应问界AITO,HI 模式对应阿维塔。
“软件定义汽车”的趋势下、汽车成为新型移动智能终端,华为有在C端消费电子领域的深厚用户积累、产品定位能力强。
2024年9月新能源汽车销量的统计分析

《2024年9月新能源汽车销量的统计分析》2024 年1 - 8 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前十厂商零售销量合计470.21 万辆,市场份额合计78.3%。
其中比亚迪汽车零售销量最高达207.99 万辆,市场份额占比较大。
吉利汽车、特斯拉中国排名第二和第三,零售销量分别为43.76 万辆、38.80 万辆,市场份额分别为7.3%、6.5%。
长安汽车、上汽通用五菱、理想汽车、赛力斯汽车、广汽埃安、奇瑞汽车、长城汽车进入前十,依次排名第4 - 10 名。
与上年同期相比,赛力斯汽车涨幅最大达659.4%,奇瑞汽车紧随其后,零售销量涨幅213.1%。
吉利汽车、长安汽车、理想汽车零售销量同比涨幅超30%,而特斯拉中国、广汽埃安零售销量负增长。
2024 上半年,比亚迪以160.71 万辆的销量遥遥领先,奇瑞、吉利、长安的表现也不俗,包揽了第 3 - 5 名,长城和上汽分别是第7 名和第10 名。
反观曾经强势的海外品牌,南北大众的销量和126.66 万辆,丰田64.47 万辆,本田44.47 万辆,虽然它们依旧榜上有名,但下降趋势明显。
2024 年第34 周(8.19 - 8.25),新能源销量为24.1 万,同比+ 45.18%,环比+ 11.57%,周度渗透率再破51%。
本周新能源破万的车企有:比亚迪、吉利、长安、特斯拉、理想、上汽通用五菱。
比亚迪全品牌周销突破9 万,理想汽车周销量达1.16 万辆,连续18 周获中国市场新势力品牌销量第一。
五菱反超特斯拉来到新能源第二,零跑交付量突破六千辆,位列第三位。
2024 年1 - 7 月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虽未给出具体数据,但可见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
2024 年8 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出炉,13 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布数据,从同比来看,11 家车企实现正增长,其中赛力斯以479.55% 的增长位列第一,智己汽车以239.27% 的增长位列第二,零跑汽车以113.57% 的增长位列第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an-18
Sep-17
中国新能源汽车指数(3.0 版) 2018.05
May-17 Apr-17 Mar-17 Jan-17 Dec-16 Nov-16 Sep-16 Aug-16 Jul-16 Jun-16 May-16 Apr-16 Mar-16 Feb-16 Feb-17
2018.05 中国新能源汽车指数(3.0 版)
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月度变化
200000
150000
100000
50000
0 2016.3
数 据 来 源:
2018.3 5
中国新能源汽车指数(3.0 版) 2018.05
03
2018.05 中国新能源汽车指数(3.0 版)
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市场
2.2 新能源乘用车国别比较
看全球范围主要国家的新能源乘用车销售量,2018 年 1-5 月份,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售量继续位居全球第 一,美国、日本、德国和挪威紧随其后。2018 年 1-5 月份,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 29.0 万辆,同比增幅 133%,超过第二名美国 1.9 倍之多。
Dec-17
Jan-18
Feb-18
Mar-18
May-18
Apr-18
2018.05 中国新能源汽车指数(3.0 版)
中国市场 NEVI 城市比较
4.2 NEVI 城市变化
2018 年 4 月的 NEVI 前十名城市的在综合指数、供给指数和消费指数如下图所示。本月,广州仍然以很大优 势位列第一位,郑州取代南京,进入前十。排名前五的城市与上月一致,分别为广州 (139.03)、深圳 (73.18)、 上海 (66.31)、北京 (54.47)、杭州 (47.82)。3
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
3. 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
3.1 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总体
2018 年 5 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 9.2 万辆,同比增幅 133%;其中,纯电动车型销量为 73,027 辆, 增幅 123%;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19,161 辆,增幅 181%;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新能源乘用车 5 月份单月渗 透率首次超过 5%,创历史最高记录。
广州 NEVI 指数
稳居第一位
01
2018.05 中国新能源汽车指数(3.0 版)
NEVI 指标说明
1.NEVI 指标说明
NEVI 度量各城市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状况,使用 17 项三级指标,度量五大模块,形成 NEVI 消费指数和 NEVI 供给指数两项二级子指数。 NEVI 的指标含义一般分布在 0 到 100 之间,其含义如下: 对每一个城市,首先计算其每一项指标在 2016 年上半年的平均值; 对每一项指标, 取上一个步骤中的最大城市平均值作为基准, 所有基准构成了 2016 年上半年的 “城市前沿面” ; 从 2016 年 7 月份开始,每个月的三级指标值等于实际数值除以基准乘以 100。 使用以上定义,我们可以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度量,同时也能够让指标具有绝对值意义。横向来看,数值越大的 三级指标或二级指标说明该城市在该指标上表现越好;纵向来看,增加的数值代表城市表现越来越好;从绝对 值来看,大于 1 的指标代表该三级指标已经超过了城市前沿面,而低于 1 的指标代表该三级指标仍然在 2016 年上半年的城市前沿面以下。 NEVI 综合指数代表新能源汽车生产和消费潜力在各个城市的加权平均值。中国 NEVI 综合指数产生于 2016 年 7 月,初期数值为 28。
2018 年 1-5 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 TOP10 城市 / 品牌销量
数 据 来 源:
中国新能源汽车指数(3.0 版) 2018.05
06
2018.05 中国新能源汽车指数(3.0 版)
中国市场 NEVI 城市比较
4. 中国市场 NEVI 城市比较
4.1 NEVI 综合指数
NEVI 初期指数产生于 2016 年 7 月,为 28.0,该指数随后震荡上升至 2017 年 1 月的 32.1,随后震荡下降 至 3 月低点,2017 年 6 月开始震荡上升,2018 年 1 月指数大幅上升至历史最高点 53.8,本月 NEVI 指数相 对上月上升 3.3 至 42.0。
深圳
Oct-16
Nov-16
Dec-16
上海
Jan-17
Feb-17
北京
Mar-17
Apr-17
May-17
杭州
Jun-17
Jul-17
天津
09
Aug-17
Sep-17
长沙
Oct-17
Nov-17
中国新能源汽车指数(3.0 版) 2018.05
Dec-17
郑州
Jan-18
Feb-18
成都
Mar-18
尽管 2017 年底出现的大幅震荡,但 NEVI 排名前十的城市数值自 2016 年 8 月以来总体呈现平稳上升趋势; 本月前十名城市中,广州 NEVI 指数继续提升,招投标指标及招聘指标的居高不下。
前十大城市 NEVI 分月数值
150 120 90 60 30 0
Aug-16
广州
数 据 来 源:
Sep-16
NEVI 综合指数月度变化
60
50
42.0
40
30
20
Jul-16
数 据 来 源:
Aug-16
Sep-16
Oct-16
Nov-16
Dec-16
Jan-17
Feb-17
Mar-17
Apr-17
May-17
Jun-17
Jul-17
07
Au
Nov-17
中国新能源汽车指数(3.0 版) 2018.05
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
3.2 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城市及品牌表现
2018 年 5 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前十城市销量占据全国销量的 53.9%,较上月降低 4.9 个百分点,前三 品牌分别为北汽新能源、比亚迪和荣威。不同品牌在不同城市的存在巨大差异:2018 年 1-5 月,比亚迪品牌 在深圳销量优势明显,江淮新能源乘用车在潍坊表现最好。
中国新能源汽车指数
(3.0 版)
2018.05
2018.05 中国新能源汽车指数(3.0 版)
报告摘要:
9.2
万辆
2018 年 5 月, 中 国 新 能 源 乘 用 车 销 量 为 9.2 万 辆, 同 比 增 长 133%;其中,中国新能源乘用车 5 月份单月渗透率首次超过 5%, 创历史最高记录
300
250
200
150
100
数 据 来 源:
Jan-16
50
0
上海
北京
Oct-16
南京
11
2018.05 中国新能源汽车指数(3.0 版)
中国新能源汽车各产业链环节指数
主要城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给指数——电池供给指数
120 100 80 60 40 20
Jan-16
数 据 来 源:
本月充电桩供给指数广州地区下降幅度最大,充电桩企业、工资全国平均水平排名下降;整车供给指数方面广 州继续提升,整车招标项目持续增长,相比其他地区优势明显;从电池供给指数的情况来看,深圳、北京和上 海依旧为该指数发展最好城市,进入 18 年以来发展相对平稳,波动幅度较小。
Apr-18
重庆
May-18
2018.05 中国新能源汽车指数(3.0 版)
中国新能源汽车各产业链环节指数
5. 中国新能源汽车各产业链环节指数
解读新能源汽车行业产业链的发展现状,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分为电池供给、充电桩供给和整车供给三部分, 并对几大主要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和南京)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
Apr-18
May-18
May-16
上海
北京
南京
广州
成都
深圳
中国新能源汽车指数(3.0 版) 2018.05
12
2018.05 中国新能源汽车指数(3.0 版)
主要城市中国新能源汽车专利指数
6. 主要城市中国新能源汽车专利指数
在报告中,我们对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专利行为进行分析。从 2016 年 8 月到 2018 年 5 月,深圳市、北京市、 上海市稳居新能源汽车相关专利数量前五名。2018 年 5 月,深圳、北京、上海、广州和东莞位居全国城市新 能源汽车专利指数前五名,苏州地区下降幅度较大,本期排名全国第十。从图中可见,第一名深圳市新能源汽 车专利数量领先优势较大。
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分燃料类型销量及渗透率
120000 100000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0 6% 5% 4% 3% 2% 1% 0%
数 据 来 源:
Apr-16
May-16
Jun-16
Jul-16
Aug-16
Sep-16
PHEV
Oct-16
Nov-16
Dec-16
Jan-17
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售量国别比较
300000 250000 200000 150000 100000 50000 0
中国
美国
德国
日本
挪威
英国
法国
加拿大
瑞典
荷兰
2017 年 1-5 月
数 据 来 源:
2018 年 1-5 月
中国新能源汽车指数(3.0 版) 2018.05
04
2018.05 中国新能源汽车指数(3.0 版)
主要城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给指数——充电桩供给指数
120 100 80 60 40 20 0
May-18 Apr-18 Mar-18 Feb-18 Jan-18 Dec-17 Nov-17 Oct-17 Sep-17 Aug-17 Jul-17 Jun-17 May-17 Apr-17 Mar-17 Feb-17 Jan-17 Dec-16 Nov-16 Oct-16 Sep-16 Aug-16 Jul-16 Jun-16 May-16 Apr-16 Mar-16 Feb-16 Jan-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