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音乐剧赏析论文
浅析《放牛班的春天》中的视听语言及音乐运用

浅析《放牛班的春天》中的视听语言及音乐运用《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法国电影,本质是一部音乐剧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聋哑孩子与音乐教师带领孩子们组成合唱团,在音乐和友情中成长的故事。
影片中的音乐和视觉语言是影片成功打动观众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影片中的音乐使用众多经典曲目,包括贝多芬、莫扎特、狄斯尼等多个音乐家的经典作品。
这些音乐不仅是影片情节的重要补充,更是影片情绪的重要支撑。
音乐在片中的运用,可以突出角色情感,对气氛的渲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当普埃尔回到老师母校的时候,背景音乐使用了重复的一首歌曲,运用了叠加、荧光灯光效果等技巧,使得整个画面呈现出迷幻、唯美的效果。
影片中不同场景使用的音乐类型不同,除了经典曲目外,还有乡村风味的插曲,增加了影片的丰富性和可听性。
其次,影片中的视觉语言运用也非常精彩。
整部影片以眼神、手势等方式为角色进行表演,这样的表演相比语言表达更显真实与感人。
类似于普埃这样的聋哑人在影片中经常被摆在边角,教师对他的关注也基于电影对聋哑人的描绘。
影片中的运动镜头非常出色,例如每个孩子被教师发掘、教育的情节,乒乓球、足球、雨中飞奔等活动都被快速拍摄,并在音乐的陪衬下削弱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增强了情感和视觉上的感受。
另外,影片使用了大量理解和包容的场景,例如教师鼓励孩子们互相帮助,孩子之间的眼神交流等,让人感到触动和暖心。
总之,《放牛班的春天》中的音乐及视觉语言完美结合,为整部电影增色不少。
音乐的力量感染了每个观众的内心,视觉的感动也从不同维度表现了教育的伟大和人性之美。
这样的电影值得我们每个人多看几遍,理解其中的情感和深度,期望将其中的感动融入到生活中,带给自己和他人激励和力量。
《放牛班的春天》音乐与教育的和谐

《放牛班的春天》音乐与教育的和谐《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备受观众喜爱的法国音乐剧电影,讲述了一位音乐家兼教师克莱门特在一个偏远小村庄的学校里,通过音乐的力量改变了一群顽皮调皮的学生,让他们找到了自信和梦想。
这部电影不仅展现了音乐的魅力,更深刻地探讨了音乐与教育之间的和谐关系。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感染力和表达力。
在《放牛班的春天》中,克莱门特通过音乐这一媒介,打破了学生们的心理防线,让他们在音乐的世界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音乐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思想的交流。
通过音乐,学生们学会了倾听、理解和表达,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能力。
在音乐的熏陶下,学生们逐渐变得自信、开朗,学会了团结合作、互相尊重,形成了和谐的班集体氛围。
教育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而音乐作为教育的一种形式,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
通过音乐教育,学生们不仅仅学会了音乐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情感体验和创造力。
音乐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音乐教育中,学生们可以感受到音乐的美好,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包容他人,形成健康的人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音乐与教育的和谐,不仅在于音乐对教育的促进作用,更在于教育对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教育是音乐的摇篮,音乐是教育的灵魂。
音乐教育不仅仅是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教育需要音乐的陪伴和熏陶,而音乐也需要教育的引导和培养。
音乐与教育的和谐关系,需要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的参与,需要学校的支持和社会的关注,共同努力,共同发展。
在当今社会,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音乐的需求和追求也越来越高。
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精神食粮和情感寄托。
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放牛班的春天》赏析

《放牛班的春天》赏析第一篇:《放牛班的春天》赏析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落叶悠扬《Les Choristes》,译为“放牛班的春天”。
朴素流畅的电影里,没有使用复杂的特技,也没有豪华大片电影里华丽的画面,一个小小的微笑,细细的皱纹却让人觉得如此温暖!天籁般的音乐,感人的故事,完美的画面让我感悟到一种心灵上的洗礼与震撼。
在这部清新的电影里,感受最深的,或许就是那完美的音乐的触动,和马修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微妙的二元关系的构建。
我想,不管是谁,我们都能感受到灵魂随音乐旋律的波动,导演巧妙地运用音乐作为电影的催化剂,展现了音乐净化灵魂,排解寂寞,放松精神,使人获得一种巨大的享受的作用,对音乐的感受,有人曾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治性情的熔炉。
”天籁般的童声,让每个人都深深地沉醉其中。
也正是音乐,让池塘之畔的问题少年们找到了他们所喜爱的东西,他们的顽劣、暴力、孤僻、叛逆等等被音乐引导,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意义所在。
抽烟,打架欺负别的孩子,捉弄老师,所有的恣意妄为都是作为对压抑的一种反抗,表示他们的不理解和显示自己的存在,当他们受到鼓励,找到音乐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填补心灵的空虚的时候,我所感觉到的是每个生命里怀揣的梦想,以及音乐所释放出来的童心,可爱,还有对马修老师的感激之情,音乐让一切变得简单,变得美好。
音乐作为一种润滑剂改变了这所学校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谩骂和惩罚不再是学生与老师的唯一交流,“犯错,处罚”不再是唯一的手段,老师和学生也可以一起踢球,唱歌。
其实每个学生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天使的脸庞,魔鬼的心肠”也并非他们所愿,正如老校工麦神父所说:“真为这些可怜的孩子打抱不平”,“他们也并不是无可救药”。
音乐担负起了这座沟通的桥梁,打开了学生封闭的心灵。
音乐,带来了放牛班的春天,也带来了马修创作的春天,甚至是整座学校的春天。
体罚式教育和诱导式教育。
我们可以看到,对学生教育的两种模式,以校长为代表的体罚式教育法,还有以马修老师为代表的诱导式教育法。
欧洲经典音乐剧鉴赏《放牛班的春天》

经典音乐剧欣赏放牛班的春天——来自池塘底的天籁之声《放牛班的春天》讲述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安琦重回法国故地出席母亲的葬礼,他的旧友贝佩诺送给他一本陈旧的日记。
这本日记中记录了他们幼年时的一位代课老师克莱蒙•马修用音乐拯救了一群问题孩子们的心灵,并对他们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的故事。
故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主人公克莱蒙•马修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但是在1949年的法国乡村,他并没有得到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而仅仅只是成为了一所教养院的代课老师。
这所教养院有一个外号叫做"池塘底"。
这因为在这里的大部分学生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
他们打架、吸烟、破坏无所不为。
到任之后克莱蒙发现学校的校长总是以残暴、高压的手段来管治这些孩子,体罚、禁闭等现象在这里司空见惯。
性格沉静的克莱蒙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改善这种状况,他喜爱音乐,所以他决定用音乐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着的心灵。
故事随着佩诺带来的日记徐徐展开,看着日记的内容,我仿佛回到了当年那所承载着太多无奈地教养院——池塘底。
生命是个偶然,我们常常在无意的邂逅中,摆渡了生命的无常,获得永恒的回归。
故事中的第一次生命相遇,马修便遭到了学生们的戏弄。
刚进入学校,就有老师被学生打伤,推开教室门看到的是骷髅嘴里叼着点燃的烟头,刚上讲台就被滑倒,飞出的皮包被学生四下抛传……接着校长出现,教室才恢复了应有的平静。
这些学生本应该接受处罚,然而马修却用善良的谎言宽容了这群孩子。
于是在一双双惊愕的目光中他们开始了这段生命的对话。
马修给学生们上的第一节课,便是严肃而温暖的一课。
首先,他要求打伤马桑斯大叔的乐格克承担责任,并接受应有的惩罚。
然而当马修看校长以体罚的方式来对待学生时,他意识到可以用其他人性化方式来处置肇事者,那就是去医务室照看马桑斯大叔,直到他康复为止。
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马修的善良,他不忍心让一个孱弱幼稚的心灵,遭到校长无情地鞭笞与践踏。
放牛班的春天感动人心的音乐剧电影

放牛班的春天感动人心的音乐剧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感动人心的音乐剧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感人至深的音乐剧电影,讲述了一群普通农村孩子在音乐老师的带领下,通过音乐与爱的力量改变自己的故事。
本文将从故事梗概、主题探讨以及艺术表现等方面对这部电影进行全面分析。
故事梗概《放牛班的春天》背景设定于1949年的法国乡村,主人公克莱门特是一名音乐老师,被派往一所偏远的寄宿学校教授音乐。
这所学校里的学生都是由于行为问题或社会背景而被称为“难民”的学生。
克莱门特在到达学校后,发现这些学生生活在严格的纪律下,没有得到音乐教育的机会。
他决定以新颖的教学方法和个人魅力来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热爱。
经过一番努力,他发现其中的一位学生莫拉克如天才般地演奏手风琴。
克莱门特唤起了内心深处对音乐的热情,鼓励了其他孩子们参与合唱团,并为他们创作了一部由他们演绎的音乐剧。
这部音乐剧成为孩子们展现才华的舞台,也让他们深刻体会到音乐的力量。
主题探讨1. 音乐的力量在电影中,音乐被描绘成一种迷人的、情感表达的艺术形式。
克莱门特通过音乐的引导和学生们的努力,让那些被社会遗弃的孩子们展示了他们的才华和潜力。
音乐成为了连接他们与外界的桥梁,让他们在音乐中找到自我认同和价值。
2. 教育与关爱《放牛班的春天》通过克莱门特对学生们的耐心指导和关怀,展示了教育和关爱的重要性。
他不只是一位音乐老师,更是学生们的朋友和支持者。
他用自己的热情和耐心改变了学生们对音乐和生活的态度,让他们感受到真正的关爱。
3. 自我认同与尊重在电影中,学校对学生们的严格纪律约束和教育方式使他们失去了自信和自尊。
然而,克莱门特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他鼓励学生们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让他们重新找回内心的自我认同和被尊重的感觉。
作为观众,我们也能从中体会到在尊重和接纳中培养自信的重要性。
艺术表现1. 演员表演《放牛班的春天》中的演员们将故事中的角色演绎得惟妙惟肖。
他们通过表情、动作和台词的交流,将观众带入了剧情中,让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角色的内心和情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从音乐角度范文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从音乐角度范文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从音乐角度如果大多数孩子都是天使,那这一群孩子从被送进“池塘之底”开始就被剪断了翅膀。
偷钱、放火,你相信唱几首歌就能净化这些行为吗?极端、孤僻、暴力,你相信一个合唱团就能感化这样一群孩子吗?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将带给你答案。
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个被社会抛弃的老师被派到一个被社会抛弃的学校做学监的故事,在这所被称为“池塘之底”的学校,他将一个被抛弃的放牛班变成了受关注的合唱团,同时也给自己的人生添加了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影片没有特别复杂尖锐的故事情节与人物冲突。
虽然当马修老师刚进入学校时看到了马桑大叔被孩子的恶作剧作弄后受伤的场景,也遭遇了皮包被学生传着玩的事情,全都有力地在告诉他这不是个和谐甚至危险的地方。
但纵使格格不入,他也没有丧失对希望的追求。
他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通过观察,他发现了几个好嗓音,于是开始组建一个合唱团,让这群放牛班的孩子们全都参与进来。
音乐作为贯穿整部影片的一个线索,在此时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
本是有代沟和矛盾的师生在音乐面前都获得了平等的地位,他们都不由自主地沉醉于音乐的世界中,并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自己。
“天使面孔、魔鬼内心”的男孩莫朗奇最初是叛逆和孤僻的性格,接触到音乐后,他清澈却混沌的眼睛渐渐迸发出更加明亮的色彩,经过几次挣扎和徘徊后,终于学会了感恩,也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音乐让他从弃儿变成天才,不再被社会抛弃,挖掘出了自己的天赋。
单纯可爱的小男孩佩皮诺虽然好像在音乐上并无天赋,但他却是最好的观众,永远安静乖巧地在旁边看合唱团演唱。
而且如果不是音乐,他和马修老师的关系可能还不会那么紧密,也就不会有后面马修老师星期六带走佩皮诺的动人情节。
那个偷钱的学生一开始是最调皮难管的,可遇到音乐,虽然他声音条件不好只能当一个“指挥架”,但却服服帖帖地从未抱怨,甚至有次还忍不住跟着唱了起来。
或许他是被音乐感染,也或许他是被马修老师的人格魅力征服。
放牛班的春天音乐的力量

放牛班的春天音乐的力量近年来,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热议。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感人的剧情片,更是向世人展示了音乐的力量。
音乐在影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帮助人们表达情感,更能够改变人们的生活。
本文将探讨《放牛班的春天》中音乐的力量,并分析它对人们的影响。
首先,电影中的音乐给人们带来了乐观和希望。
影片讲述了一个由被社会抛弃的少年组成的放牛班的故事。
他们生活在贫困落后的农村,但是他们通过音乐找到了欢乐和自由。
在电影的开头,观众就能感受到音乐的魔力。
放牛班的孩子们踏着轻快的音乐旋律,自由地奔跑在原野上,他们的面孔洋溢着笑容,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音乐为他们带来了快乐和解脱,让他们忘记了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其次,音乐在电影中成为了沟通的桥梁。
主人公克莱门汀教师进入放牛班后,发现学生们对音乐有着天赋和热情。
他决定利用音乐来激发他们的潜力,并建立起了师生之间的信任和感情。
电影中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音乐才华,克莱门汀教师通过钢琴演奏和合唱团的组织,让他们感受到了音乐的美妙。
在音乐的陪伴下,他们学会了相互理解和关心。
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人们沟通和表达情感的媒介。
另外,音乐在电影中也具有启发和激励人们的作用。
在放牛班的孩子们经历了艰辛的学习和排练后,他们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最终,他们在音乐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这一时刻不仅仅是对他们努力的回报,更是对音乐的力量的肯定。
音乐激发了他们的潜力,让他们相信自己可以超越困境,追逐梦想。
对观众来说,这一场景也给予了他们无限勇气和希望,激励着他们去追求自己的目标。
此外,电影还通过音乐展示了友谊和团结的力量。
放牛班的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和背景,但是在音乐中他们找到了归属感和亲情。
他们一同排练和演奏,彼此支持和帮助,共同追求音乐的完美。
音乐成为了他们之间的纽带,让他们感受到了友谊的温暖。
在困难时期,他们互相激励和鼓舞,一起走过了人生的艰辛旅程。
总结起来,《放牛班的春天》通过展现音乐的力量,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放牛班的春天音乐鉴赏

《放牛班的春天》音乐鉴赏13055321 林琦翔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不必多言,只要完成的出色,可以将电影提升一个等级。
然而往往我们在欣赏一部电影的时候,虽然音乐在暗处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观影体验,很多人却没有仔细思考过电影中的音乐到底起到怎么样的作用,在此通过放牛班的春天这个比较优秀的音乐电影来分析音乐在电影这种视听艺术中的影响。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来自法国的轻喜剧电影,在很多人推荐的电影表单上都可以看到这部电影,可见这部电影的出色,这部电影最出色的部分,应该可以说是通过音乐与情节的互相呼应衬托产生的魅力。
马修在人生的低估找到了一份学校管教的职务,当他从车上下车,第一次看到学校时,阴森的音乐揭示了整个影片的节奏,马修的学校生活不会太好过,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这里他看到了残忍的校长,冷酷的教师以及不同寻常的制度,影片第一次出现的合唱是孩子们自发的,他们嘲笑马修是一个秃子,“亮光头,光头你完蛋了,这里不是你当王”,马修却从这曲子中听到了孩子们合唱的音色,于是拾起了乐谱,为了孩子们创作一曲专属于他们的曲子,这是一场救赎,让孩子们的心灵在这样的环境当中仍然有一丝安慰。
合唱团成立之后的第一次合唱,就给人震惊的感觉。
孩子们的音色和和他们调皮捣蛋的角色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一种非常纯净的感觉,声音和曲调相得益彰,就仿佛一汪清泉。
其中的领唱莫航治更是亮点。
这位少年音乐天才,用他天籁般的声音、极佳的乐感,推动着影片的情节发展,给观众预示着,这将是一场伟大的蜕变。
合唱团在《黑翻》“哦,黑夜刚刚降临大地,你那神圣隐秘的宁静的魔力。
簇拥着影子如此温柔甜蜜,如此温柔是你歌颂希望的寄语,如此宏伟是你的神奇,将一切化成了美梦奇迹”,后来莫航治不出意外的成为了一名出色音乐家,这是一首节奏缓慢的合唱曲,曲调纯净而略带忧郁,充满宗教的神圣与纯净。
音乐在电影中起到了起承转合的作用,在孟丹计划捉弄老师时,音乐给人的是紧张感;学校出现暂时的气氛缓和时,出现的则是轻松欢快的局面;电影结局时出现的带着一丝悲寒的音乐,说明了老师失败的境遇,虽然如此,但是老师在逆境中并没有气馁,而是选择用心教育孩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佩皮诺:你还认得我吗?池塘之底抚育院,我爸爸星期六会来接我,佩皮诺! 莫杭治:对,是你没错,佩皮诺,我们有多久没见了? 佩皮诺:嗯,只不过 50 年没见(此时音乐响起)。 莫杭治:(翻开相册)池塘之底抚育院,你就是坐第一排中间的小个子。 佩皮诺:你在这(手指照片)。 莫杭治:还有那个代课老师?叫什么…… 佩皮诺:克莱蒙·马修。 莫杭治:克莱蒙·马修,不知道他现在变成什么样了?
影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948 年,当克莱蒙——一位失业的音乐教师在 一所管教寄宿学校找到了一份管教的工作时,他如同进入了一个孩子们的地狱。 他被匆忙逃走的原任管教的经历所震惊,又亲眼目睹了学校各项严厉的惩罚手 段。校长的残忍,其他管教的冷酷,孩子们的无法无天及可怜无助,让他产生了 一种改变学校的管教象警察对待犯人一样对待孩子们的冲动。他在乐谱上写下了 专门为孩子们谱写的歌曲,他用纯净的音乐唤回了管教们冰冷已久的心,解脱了 束缚孩子们身心的绳索,抚平了他们受伤的心。神圣而纯净的音乐不但净化了孩 子们的心灵,更对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仁爱、友善、宽容的 极致是让所有的观众眼中充满喜悦的泪水。
放牛班的春天
很荣幸能听陈老师的课,一幕幕经典的音乐剧让我无尽的震撼,深深的被剧 中的音乐所吸引,而让我最深刻的当属《唱诗班男孩》了,下面我就简单讲讲我 对这部音乐剧的感触。
《唱诗班男孩》讲了一群法国问题少年在一个叫“池塘之底”的男生寄宿学 校里发生的故事。在荒郊野外的破旧校舍,自由受到限制,捣蛋和被罚,学习和 改造,压抑和等待,生活日复一日,了无新意。
再次感谢陈老师让我们领略到了如此感人至深的影片,聆听到了天籁般的音 乐之声。
《放牛班的春天》声音艺术浅析
【摘 要】电影是一门视听艺术,声音的出现使电影从一门纯视觉艺术变成视听
艺术,《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用音乐贯穿整个故事的电影。本文通过电影《放
牛班的春天》中的影视声音,即有声语言、音乐、音响来分析声音在电影中的重
五、影视声音的艺术创作
1.声画同步
音乐作为一种具有独立表现能力的艺术形式,在与画面结合时,不是简单、 被动地陪衬画面,而是在影视艺术中,起着积极的多方面的表现作用。它对画面 的补充、深化、烘托和渲染,具有独特的能力。电影艺术中的声音有各种不同的 表现手法,在声音与画面的结合形式上,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则用了声画同 步的表现手法。声画同步又称声画合一,是指声音的听觉形象与画面的视觉形象 紧密结合,无论是在情绪上还是在节奏上。都是基本一致或完全吻合的。声画同 步,是观众对影视作品最自然的要求,是重新再现现实生活的重要方式。这里的 声音强调了画面所提供的视觉内容,起着烘托渲染画面的环境、气氛以及解说画 面的作用。
片中的音乐可谓美仑美幻,富于宗教情感的纯净与高华,喻示着人生的春天 在微末的绿意中仍然可以萌生,残缺的生命仍然可以得到救赎,有着近乎赞美诗 的柔美与庄严,乐音一点点提升迷途羔羊的灵魂。这也让人觉悟出影片名字的意 味:唱诗班男孩,是在暗示残缺破损的柔弱生命获得拯救的可能与希望。影片毫 不犹疑地出示了这种可能与希望,积极地呈现出一个令人快慰的正面景观。虽然 那个被误解的男孩的一把复仇之火让人感到强烈的不和谐,像一抹浓重的阴影, 但这阴影是作为校长暴政的产物出现的,并未影响影片的正面观点。
正如为本片配乐的布鲁诺·古莱所言,“音乐是本片的主题”,所以本片的导 演克里斯托弗·巴哈提亚在本片开拍之前就个月是就与古莱一起制作本片的音乐 部分了。巴哈提亚希望尽量避免出现一般儿童合唱团的感觉,唱着圣诞颂歌似的 传统歌曲,他要求音乐充满强劲的感觉,而且要差不多全部都是原创,最终他们 为电影合力创作了多首歌曲,正因为导演立志于去让这部电影显得与众不同,所 以它才可以让人在听觉上耳目一新。巴哈提亚在进行电影创作之前接收到专业的 音乐教育,正是独特的创意加上深厚的音乐功底才使此片一出吸引无数影迷及乐 迷的强烈反响。
对白是在故事片中,通过人物对白,表现出人物相互之间的关系、态度、情 感等,使剧情得以不断发展。如果没有对白,剧中人物之间的交流,只能像哑剧 一样,靠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来完成,这就没有真实感可言,而且只能表达一些简 单的意思,比较深刻的思想是无法表达的。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影片中 佩皮诺上门找到莫杭治时,他们的对话是故事的开始,也是音乐在电影中贯穿的 开始,这里出现的是第二次无人声演唱的背景音乐,音乐背景下带出的是莫杭治 与佩皮诺两人之间的对话。
这一天,来了一位个头不高其貌不扬的中年秃头男士马修,从此开始了一场 可以预期的热闹。影片里不乏孩子们捉弄老师的场面,比如他们送给马修的见面 礼是绊了他一大马趴。但在一场场笑料过后,这位付出了代价的新学监开始了他 与孩子们的崭新关系,他居然异想天开地组织了一个合唱团,他甚至还发现了音 乐方面的小千里马,他们一起从音乐里感受灵魂的自由、高尚与纯净,从共同的 参与过程感受团结和相互依存的美好。
《唱诗班男孩》据如同一首田园交响诗,爱心与诗意的救赎(音乐、艺术乃 至于神)荡涤了污浊,许诺了改良与进步、成长与新生,这一切振奋人心,然而, 善恶的分明和简单化处理,多少也削弱了影片的表现力度。这是影片给人良好感 觉然而回味还不够丰厚的原因吧。
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可爱的影片。我喜欢秃头老师对待人生的态度,从他 作乐时的龙飞凤舞可以感觉他内心的热情和才华,从他与孩子的交往细节可以感 受到他的心性之正直和美好。影片最温暖、诗意之处,在于那向神性飞扬的歌声, 在于老师与学生父子般的人间情怀。更何况,片中还有许多有趣的细节,比如校 长叠飞机那一幕,让人感觉这个坏蛋其实也有未泯的童心在一瞬间苏醒;比如我 们的单身汉主人公那尚未有机会充分发育便迅速宣告终结的单恋,为此他还享受 了脸颊被从天而降的墨汁击中的待遇,真是让人莞尔的插曲。
《唱诗班男孩》也具有教育意义。作为一个理想的春风化雨的老师形象,学 监马修并无神奇的灵丹妙药,只是用他热爱的音乐、用他的爱心、善意与智慧, 更用他的热情与执着,感染了一群已被社会涂上杂色污点的孩子们的弱小心灵。 音乐艺术的熏陶,情感的沟通,人性深处生命热情的被唤醒,这些迷失的心灵终 于得到了净化,向善、向美的渴望取代了无知、无聊与无耻。要性。Βιβλιοθήκη 【关键词】有声语言;音乐;音响
电影是一门画面与声音相结合的艺术。声音是影视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在影视艺术中声音则有三要素,即人声、音乐和音响。“从今天的意义上来讲:
声音已成为电影艺术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有机部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波传到人们的听觉器官所形成的感觉。影视声音的分类在目前来看没有十分严
四、影片中的人声
5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的最重要手段。在影视作品中,故事片里的人物对白, 专题片中人物的同期讲话声,是声画同步的一种形式。它有很强的表现力,能明 确地表现出人物相互之间关系(如父子、母女、兄弟姐妹、朋友、恋人等),以及 相互之间的情感关系(如亲情、友情、手足情等),能表现出人物自身的思想、观 念或交代他所经历事情的自身感受等。这种声画同步所具有的真实感比任何其他 形式都更有力,更使人信服。
作为片中的反面人物,校长表现出可憎的专制独裁和暴力倾向。他的武断与 暴力,驱逐了信任,加深了仇恨,挨打男孩的复仇火焰熊熊燃烧。马修的宽容、 善意和爱的教育方式仿佛是一根芒刺,让校长无法忍受,因为从马修这面镜子校 长反照出自己的丑陋和失败。在老师离去时,高墙窗口被禁锢的孩子们摇动双手, 掷出纸飞机,飞机上写满感谢老师的话语,这是动人的一幕。
三、影片中的音响
《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的音响可谓是多种多样,尽可能的模拟现场音, 给人以真实感,充分实践了“音响表真”这一要求。开关门的声音、鸟鸣声、汽 车行驶的声音、物品燃烧发出哔哔啵啵的声音、钥匙声、用清洁刷刷地的声音、 口哨声、摇铃声、脚步声、教室里喧闹的声音、书本拍到课桌上的声音,甚至上 锁的声音、镊子触碰到托盘的声音,不管多细微,总能“描摹”到位。
二、影片中的音乐
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是 2004 年的一部影响颇大的音乐与电影完美结
3
合的影片。影片中布鲁诺·古莱与保加利亚如向管弦乐团以优美动人的钢琴、和 谐的交响乐,搭配影片中孩子们真挚深情的合唱,将电影音乐的温情感受和来自 童真心灵天籁般的歌声融合在一起,电影中的音乐和人声受到大众的欢迎,先是 蝉联法国排行榜冠军,后在美国的古典专辑榜上获得亚军,半年后仍驻留在全美 古典专辑榜前列。不仅给全世界的电影观众留下了深刻美好的音乐记忆,而且给 影片注入了全新的视点。
布鲁诺·古莱,1960 年出生于法国巴黎,对小提琴和钢琴造诣匪浅。堪称 当代法国和欧洲乐坛最具影响力、最时尚的作曲家;一个能将音乐与影片完美诠 释与融合的现代音乐大师;一个赋予电影灵魂的旋律使者。他曾以《小宇宙》、 《喜马拉雅》、《迁徙的鸟》等片四度入围法国“凯萨奖”最佳电影音乐奖,并以 《小宇宙》、《喜马拉雅》抱回两座大奖。2005 年,布鲁诺·古莱所作曲的《放 牛班的春天》中的歌曲《眺望你的路途》荣获奥斯卡最佳歌曲提名奖,奠定了他 在欧洲不可动摇的音乐大师地位。
格的界定,比较科学的分类方法是将影视声音的构成元素分为有声语言、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