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波的发现教案
3.2 《电磁波的发现》教学设计1(沪科版选修3-4)

【课 题】 §3.2 电磁波的发现 【教学目标】1.了解赫兹实验以及它的重大意义。
2.知道振荡电流、振荡电路、LC 回路的概念。
了解LC 回路中振荡电流的产生过程,知道在电磁振荡过程中,LC 回路中的能量转化情况;知道电磁振荡的周期和频率的决定因素。
3.了解要有效地发射电磁波应满足的条件 4.了解电磁波的特点【学情分析】在学了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及其预言之后,学习本节知识顺理成章,且学生已具备了理解赫兹实验的电磁学基本知识之一:电磁感应;本节还向学生介绍了理解赫兹实验以及理解电磁波发射技术的基本知识之二:电磁振荡及其规律,这部分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另外学生接触电磁波尚属新知,其复杂的多个特点理解起来也有一定难度。
【教学思路】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新课标的要求,不可对学生要求过高,增加学习难度,增加学生学习负担。
了解的面要宽广,但不可过深,教学中应多联系实际,多联系学生的感性知识,因为在当今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学生在生活中应该积累了较多的关于电磁波的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赫兹实验以及它的重大意义2、理解电磁振荡及振荡电流的产生3、了解要有效地发射电磁波应满足的条件及电磁波的特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1教法:指导阅读法、指导式讲授。
2学法:阅读思考、讨论交流。
【教学流程】【教学过程及知识要点】一、电磁波预言的实现——赫兹实验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特别是电磁波的预言,深邃而新颖,以至在其问世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同,甚至有的科学家对此表示怀疑。
直到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才用实验发现了电磁波。
了解赫兹实验装置:发射部分和接收部分。
(看书了解)发射部分:开放的振荡器(装有小铜球的两块金属板、线圈、电源等) 接收部分:是一个带有两个小铜球的开口的金属环 实验现象:… … … …赫兹实验的贡献在于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即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正确性。
为人类利用电磁波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预示着广泛利用电磁波技术的时代即将到来。
《电磁波的发现》高中物理教案

《电磁波的发现》高中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磁波的发现过程,掌握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电磁波的产生2. 电磁波的传播3. 电磁波的谱线4. 电磁波的速度5. 电磁波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磁波的产生、传播、谱线、速度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电磁波的产生机理、传播特性、谱线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设备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电磁学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进入电磁波的学习。
2. 讲解电磁波的产生:介绍电磁波的产生机理,引导学生理解电磁波的产生过程。
3. 讲解电磁波的传播:分析电磁波在真空及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引导学生掌握电磁波的传播规律。
4. 讲解电磁波的谱线:介绍电磁波谱线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不同谱线所代表的物理意义。
5. 讲解电磁波的速度:阐述电磁波在真空中的速度等于光速,引导学生理解电磁波与光的关系。
6. 应用拓展:讨论电磁波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8. 布置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10. 教学评价:对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态度养成等方面。
六、教学策略与资源1. 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实践操作:安排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电磁波的传播和检测。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进行研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跨学科整合:结合数学、化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知识,加深对电磁波的理解。
《电磁波的发现》高中物理教案

《电磁波的发现》高中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理解电磁波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重要性。
2. 通过对电磁波的研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电磁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磁波的产生:介绍电磁波的产生原理,引导学生了解电磁波的频率、波长和能量等基本特性。
2. 电磁波的传播:讲解电磁波在真空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引导学生掌握电磁波传播的速度和衰减等知识。
3. 电磁波的应用:介绍电磁波在通信、雷达、医学等方面的应用,引导学生了解电磁波在现代科技领域的重要性。
4. 电磁波的发现历程:讲述电磁波的发现过程,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家们的研究方法和思维过程。
5. 电磁波实验:安排一次实验课,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磁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磁波的基本概念、产生、传播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2.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磁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就电磁波的发现历程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案、课件和教学视频,以便进行课堂教学。
2. 准备实验器材,安排实验课的场地和时间。
3. 准备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电磁波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评估学生对电磁波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课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电磁波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
4.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电磁学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进入电磁波的学习。
2. 讲解电磁波的产生:介绍麦克斯韦方程组,解释电磁波的产生原理。
一、电磁波的发现-人教版选修1-1教案

一、电磁波的发现-人教版选修1-1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电磁波的发现历程及其重要性。
2.理解电场和磁场的概念。
3.掌握电磁波的特点及其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电磁波的特点及其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
2.理解电磁波及其特性与其他波的区别。
3.熟悉电场和磁场的概念及其相互作用。
三、教学内容1.简述电磁波的发现历程。
2.描述电磁波的特点及其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
3.讲解电场和磁场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电磁波中的X光、无线电等图片,提问:这些都是什么?2. 讲授(40分钟)(1)电磁波的发现历程拓展教材P3,通过图示介绍电磁波的发现历程,并展示下面实验。
(2)电磁波的特点及其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教师介绍电磁波的概念以及特点,并结合课本案例,帮助学生了解电磁波在通讯、医学、甚至食品加工等方面的应用。
(3)电场和磁场的概念教师通过演示电场和磁场的实验,结合实验现象引入电场、磁场概念。
3. 互动(10分钟)教师出示电场、磁场作用下的著名实验 - 费曼电梯实验,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并进行相互讨论。
4. 深化(25分钟)(1)分析生活中的电磁波应用教师通过“短视频集锦”的小时代、科技蒙太奇及其他电视节目等,引导学生对电磁波特性及其应用进行分析说明,举例探究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制作电磁波手册以人教版选修1-1中的案例为例,教师组织学生将所学电磁波的相关知识、特点、用途等制作成手册,并展示出来。
5. 总结(5分钟)总结当天学习的内容,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印象,督促学生完成自学课后习题。
五、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演示、分析、讨论等手段,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电磁波的概念、特点及其应用,提高了学生对课程内核心知识的把握。
此外,制作电磁波手册这一教学环节,更是让学生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和展示的机会。
但同时,需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认真审查,避免产生错误。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案-电磁波的发现

第一節、電磁波的發現教學目標:1、理解麥克斯韋電磁場理論的兩個支柱:變化的磁場產生電場、變化的電場產生磁場。
瞭解變化的電場和磁場相互聯繫形成同一的電磁場。
2、瞭解電磁場在空間傳播形成電磁波。
3、瞭解麥克斯韋電磁場理論以及赫茲實驗在物理學發展中的貢獻。
體會兩位元科學家研究物理問題的思想方法。
教學過程:一、偉大的預言說明: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那年,麥克斯韋在蘇格蘭愛丁堡附近誕生,從小就表現出了驚人的數學和物理天賦,他從小熱愛科學,喜歡思考,1854年從劍橋大學畢業後,精心研讀了法拉第的著作,法拉第關於“場”和“力線”的思想深深吸引了麥克斯韋,但麥克斯韋也發現了法拉第定性描述的弱點,那就是不能定量的描述電場和磁場的關係。
因此,這位初出茅廬的科學家決定用他的數學才能來彌補。
1860年初秋,麥克斯韋特意去拜訪法拉第,兩人雖然在年齡上相差四十歲,在性情、愛好、特長方面也迥然各異,可是對物質世界的看法卻產生了共鳴。
法拉第鼓勵麥克斯韋:“你不應停留在數學解釋我的觀點”,而應該突破它。
說明:麥克斯韋學習了庫侖、安培、奧斯特、法拉第、亨利的研究成果,結合了自己的創造性工作,最終建立了經典電磁場理論。
說明: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告訴我們:閉合線圈中的磁通量發生變化就能產生感應電流,我們知道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為什麼會產生感應電流呢?一定是有了感應電場,因此,麥克斯韋認為,這個法拉第電磁感應的實質是變化的磁場產生電場,電路中的電荷就在這個電場的作用下做定向移動,產生了感應電流。
即使變化的磁場周圍沒有閉合電路,同樣要產生電場。
變化的磁場產生電場,這是一個普遍規律說明:自然規律存在著對稱性與和諧性,例如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
既然變化的磁場能夠產生電場,那麼變化的電場能否產生磁場呢?麥克斯韋大膽地假設,變化的電場能夠產生磁場。
問:什麼現象能夠說明變化的電場能夠產生磁場?(例如通電螺線管中的電流發生變化,那麼螺線管內部的磁場要發生變化)說明:根據這兩個基本論點,麥克斯韋推斷:如果在空間在空間某區域中有不均勻變化的電場,那麼這個變化的電場能夠引起變化的磁場,這個變化的磁場又引起新的變化的電場.........這樣變化的電場引起變化的磁場,變化的磁場又引起變化的電場,變化的電場和磁場交替產生,由近及遠傳播就形成了電磁波。
《电磁波的发现》高中物理教案

《电磁波的发现》高中物理教案第一章:电磁波的概念1.1 教学目标了解电磁波的定义和基本特性理解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掌握电磁波谱的基本内容1.2 教学内容电磁波的定义及基本特性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电磁波谱的组成及应用1.3 教学过程1.3.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无线电广播、手机等,引出电磁波的概念1.3.2 讲解讲解电磁波的定义和基本特性解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及计算公式介绍电磁波谱的组成,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1.3.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举例说明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3.4 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1.4 教学评价学生课堂参与度习题练习的正确率第二章:电磁波的产生与发射2.1 教学目标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原理掌握电磁波发射的基本方法2.2 教学内容电磁波的产生原理电磁波发射的基本方法,包括LC振荡电路、调制等2.3 教学过程2.3.1 导入通过实际设备,如LC振荡器,引出电磁波的产生原理2.3.2 讲解讲解电磁波的产生原理,包括振荡电路的作用介绍电磁波发射的基本方法,如调制过程2.3.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讨论电磁波发射过程中的关键因素2.3.4 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4 教学评价学生课堂参与度习题练习的正确率第三章:电磁波的传播3.1 教学目标理解电磁波传播的基本规律掌握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3.2 教学内容电磁波传播的基本规律,如反射、折射、衍射等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如空气、水、金属等3.3 教学过程3.3.1 导入通过实例,如电视信号的传输,引出电磁波传播的基本规律3.3.2 讲解讲解电磁波传播的基本规律,如反射、折射、衍射等介绍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及影响因素3.3.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讨论电磁波传播过程中的关键因素3.3.4 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4 教学评价学生课堂参与度习题练习的正确率第四章:电磁波的接收与应用4.1 教学目标了解电磁波接收的基本原理掌握电磁波应用的实例4.2 教学内容电磁波接收的基本原理,如天线、放大器等的作用电磁波应用的实例,如无线电通信、雷达等4.3 教学过程4.3.1 导入通过实际设备,如无线电收音机,引出电磁波接收的基本原理4.3.2 讲解讲解电磁波接收的基本原理,如天线的作用、放大器的作用等介绍电磁波应用的实例,如无线电通信、雷达等4.3.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讨论电磁波接收与应用过程中的关键因素4.3.4 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4.4 教学评价学生课堂参与度习题练习的正确率第五章:电磁波实验与探究5.1 教学目标掌握电磁波实验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5.2 教学内容电磁波实验的基本方法,如发射实验、接收实验等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及安全知识5.3 教学过程5.3.1 导入通过实例,如LC振第六章:电磁波的波动性质6.1 教学目标理解电磁波的波动性质,如波长、频率、振幅等掌握电磁波波动性质的计算方法6.2 教学内容电磁波的波动性质,如波长、频率、振幅等电磁波波动性质的计算方法,如波长的计算公式、频率与波长的关系等6.3 教学过程6.3.1 导入通过实例,如无线电波的传播,引出电磁波的波动性质6.3.2 讲解讲解电磁波的波动性质,如波长、频率、振幅等解释电磁波波动性质的计算方法及应用6.3.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举例说明电磁波波动性质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6.3.4 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6.4 教学评价学生课堂参与度习题练习的正确率第七章:电磁波的辐射与天线7.1 教学目标了解电磁波的辐射过程掌握天线的基本原理和类型7.2 教学内容电磁波的辐射过程,如天线辐射、天线接收等天线的基本原理和类型,如dipole、yagi-Uda 等7.3 教学过程7.3.1 导入通过实例,如电视天线,引出电磁波的辐射过程7.3.2 讲解讲解电磁波的辐射过程,如天线辐射、天线接收等介绍天线的基本原理和类型,及其应用7.3.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讨论电磁波辐射与天线的关键因素7.3.4 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7.4 教学评价学生课堂参与度习题练习的正确率第八章:电磁波与现代通信技术8.1 教学目标了解电磁波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掌握电磁波在通信技术中的关键因素8.2 教学内容电磁波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如手机、无线电通信等电磁波在通信技术中的关键因素,如调制、解调、编码等8.3 教学过程8.3.1 导入通过实例,如手机通信,引出电磁波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8.3.2 讲解讲解电磁波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如手机、无线电通信等介绍电磁波在通信技术中的关键因素,如调制、解调、编码等8.3.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讨论电磁波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及其关键因素8.3.4 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8.4 教学评价学生课堂参与度习题练习的正确率第九章:电磁波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9.1 教学目标了解电磁波在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应用掌握电磁波在科学技术中的关键因素9.2 教学内容电磁波在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如医学影像、雷达等电磁波在科学技术中的关键因素,如波长、频率等的选择9.3 教学过程9.3.1 导入通过实例,如医学影像,引出电磁波在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应用9.3.2 讲解讲解电磁波在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如医学影像、雷达等介绍电磁波在科学技术中的关键因素,如波长、频率等的选择9.3.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讨论电磁波在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及其关键因素9.3.4 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9.4 教学评价学生课堂参与度习题练习的正确率第十章:电磁波的未来发展10.1 教学目标了解电磁波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10.2 教学内容电磁波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如新型电磁波材料、无线充电等学生创新实验,探索电磁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电磁波的概念与基本特性解析:理解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是学习电磁波后续知识的基础。
《电磁波的发现》高中物理教案

《电磁波的发现》高中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磁波的发现过程,掌握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通过学习电磁波的发现,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3. 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磁波的发现过程:麦克斯韦方程组、赫兹的实验验证、马可尼和贝尔的通信实验。
2. 电磁波的基本特性:波动性、能量、速度、频率、波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电磁波的发现过程,电磁波的基本特性。
2. 难点: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推导,电磁波传播速度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掌握电磁波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电磁波的发现过程和实验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电磁波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手机、无线网络等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电磁波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电磁波的发现过程,掌握电磁波的基本特性。
3. 课堂讲解:讲解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推导过程,阐述电磁波的发现意义。
4. 实验演示:展示赫兹实验、马可尼和贝尔的通信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磁波的传播现象。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拓展延伸:介绍电磁波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无线电通信、雷达、微波炉等。
7.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收集学生反馈,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六、电磁波的应用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磁波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运用电磁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无线电通信:调制、解调、天线原理。
雷达技术:原理、应用。
微波炉:工作原理、应用。
医学应用:MRI、无线电成像技术。
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电磁波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难点:雷达技术原理,微波炉的工作原理。
4. 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案例,采用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电磁波教案

电磁波教案电磁波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电磁波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磁波教案1【学习目标】:1.了解电磁波的发现背景2.伟大的预言3.知道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及电磁场和电磁波【自主学习】: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1831-1879),英国物理学家,经典电磁理论的奠基人.1831年6月13日出生于爱丁堡.1847年入爱丁堡大学听课,专攻物理.他很重视实验,涉猎电化学、光学、分子物理学以及机械工程等等.他说:把物理分析和实验研究联合使用得到的物理科学知识,比之一个单纯的实验人员或单纯的物理家所具有的知识更加坚实、有益而牢固. 1850年考入剑桥大学,185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获得了学位,留校工作.1856年起任苏格兰阿伯丁的马里沙耳学院的自然哲学讲座教授,直到1874年.经法拉第举荐,自1860年起任伦敦皇家学院的物理学和天文学教授.1871年起负责筹划卡文迪什实验室,随后被任命在剑桥大学创办卡文迪什实验室并担任第一任负责人.1879年11月5日麦克斯韦因患癌症在剑桥逝世,终年仅48岁.【课堂点拨与交流】一、电磁波的发现1、电磁波的发现背景A、麦克斯韦---科学神童B、法拉第对麦克斯韦的激励C、前人的工作成果2、伟大的预言A、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电磁感应现象B、假设-----变化的电场会产生磁场C、预言电磁场的存在-----1864年,麦氏发表了电磁场理论,成为人类历史上预言电磁波存在的第一人。
二、电磁场和电磁波1.、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1).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2).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2、电磁波例:电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下列图所示,能发射电磁波的是( )A、电磁波与机械波的区别B、电磁波的速度---光速!C、光是一种电磁波3、赫兹实验赫兹证实:(1)电磁场、电磁波的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磁波的发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发现电磁波的历史背景,知道麦克斯韦对电磁学的伟大贡献。
②了解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主要观点,知道电磁波的概念及通过电磁波体会电磁场的物质性。
2、过程与方法:
体验赫兹证明电磁波存在的实验过程及实验方法,领会物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基础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发现电磁波的过程中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
难点:对电磁波与机械波的异同认识不清。
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
启发诱导法、类比法
教学基本流程设计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