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知识总结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1】质量守恒定律1、涵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的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适用范围: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与质量守恒定律无关)。
3、守恒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种类、数目、质量都不改变。
4、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变与不变。
①不改变:从宏观来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不变以及元素种类不变。
从微观来看有三不变,即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②改变:从宏观来看物质种类一定改变从微观来看分子种类一定改变③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5、应用:①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推断物质的组成②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③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有关计算④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守恒对象是物质质量6、注意:①质量守恒,不是体积守恒。
②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并不是反应物的任意质量之和,未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知识点2】化学方程式1、涵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写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①客观事实原则: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随意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
②质量守恒定律: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选择适当的计量数使反应物、生成物各原子数相同。
3、书写步骤:(1)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2)配平方程式,方法有:①观察法②最小公倍数法③奇数配偶数法④待定系数法⑤假定计量数“1”法⑥原子守恒法(3)注明反应条件,加热用“△”(点燃、高温都不能用“△”符号取代)。
(4)标出生成物状态。
若反应物中无气体,生成物中有气体,在其化学式后面标上“↑”;若反应物无固体,生成物有固体,在其化学式后面标上“↓”。
4、表示的意义:从质的方面: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从量的方面,在宏观角度能表明反应物、生成物间的质量比;在微观角度表明反应物、生成物间粒子数之比。
5、读法:可以从质的角度、量的角度、粒子的角度来读化学方程式。
【知识点3】书写化学方程式常见错误1、错写物质的化学式2、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化学方程式3、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或所配的计量数没有约成最简整数比)4、错标或遗漏气体生成物(↑)或沉淀物(↓)的有关符号5、错写或漏写反应条件。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质量守恒定律)1、原因: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①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③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2、小结:在化学反应中:一定不变的是:①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②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④原子的种类⑤原子的数目⑥原子的质量;一定改变的是:①物质的种类②分子的种类;可能改变的是分子的数目。
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酸、碱、盐)1、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但一定是酸性溶液。
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蓝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但一定是碱性溶液。
(如Na2CO3溶液是盐溶液,但溶液显碱性)2、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7时溶液呈中性,pH <7时呈酸性,pH>7时呈碱性。
PH=0时呈酸性,pH<7时pH越小,酸性越强,pH>7时pH越大,碱性越强。
蒸馏水的pH=7(雨水的pH<7显弱酸性),SO3溶于水,溶液pH<7,CO2溶于水,溶液pH<7;pH升高可加碱(可溶性碱)或水,pH降低可加酸或水。
PH=3和pH=4混合溶液pH在3-4之间,测定pH的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测定时,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把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溶液的pH。
pH的数值不一定是整数。
3、碱的通性由于碱在水溶液里都能解离出OH-,所以它们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碱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条件:碱必须可溶)紫色的石蕊溶液遇碱变蓝色,无色酚酞溶液遇碱变红色。
例如Fe(OH)3中滴入紫色的石蕊溶液,石蕊不变色。
(2)碱能跟多数非金属氧化物起反应,生成盐和水。
条件:碱必须可溶,例如Cu(OH)2+CO2不反应(3)碱能跟酸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4)碱能跟某些盐起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碱,条件:反应物均可溶,生成物有沉淀。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3.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4.学会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重难点分析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知识梳理】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P+O2P2O5 Fe+CuSO4-→ Cu+FeSO4【实验1】质量守恒定律——白磷的燃烧【实验2】质量守恒定律——硫酸铜与铁反应1.定律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解释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如1 g水加热后变成1g水蒸气,该变化前后虽然质量不变,但不能说这一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同步训练】1.下列变化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释的是()A.10 g水变成10 g冰B.物质升华时要吸收热量C.9 g水完全电解成1 g氢气和8 g氧气D.5 g糖放入25 g水得到30 g糖水2.下列说法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m g水受热变为m g的水蒸气B.62 g磷和80 g的氧反应生成142 g五氧化二磷C.20 g食盐溶于80 g水得到100 g的食盐水D.拧开盛酒精的瓶盖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小3.在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的探究活动中,陆红同学在玻璃管上端没有系小气球,下列叙述错点燃误的是()A.部分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B.天平不平衡C.此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锥形瓶的瓶塞会被冲出来②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仅是指“质量”,不能任意扩展到其它物理量,如体积或分子个数的守恒等【同步训练】1.下列叙述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B.50 mL水和50 mL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C.在100 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 g过氧化氢和70 g水D.1.2 g碳与3.2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 g二氧化碳2.判断下列语句的正误(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 L氢气和1 L氧气反应生成2 L水()(2)10 g食盐溶解在100 g水中,形成110 g食盐水,遵循质量守恒定律()(3)每2体积的CO和1体积的O2发生反应时只能生成2体积的CO2,其体积在反应前后并不相等。
人教版 初中化学 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梳理)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质量守恒定律01知识管理1.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参加__化学反应__的各物质的质量__总和__,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__总和__,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注意:质量守恒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而体积和分子个数不一定守恒。
2.质量守恒的原因化学反应实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__原子重新组合__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
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__种类__没有改变,__数目__没有增减,原子的__质量__也没有改变。
点拨:质量守恒定律有三个方面的含义:物质的总质量守恒;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应用:(1)解释化学反应中的“不守恒”现象。
如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的镁条质量大,是因为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的镁条多了__氧气__的质量。
(2)判断物质的组成。
如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__碳__元素和__氢__元素,可能含有__氧__元素。
(3)求某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4)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化学式)。
02基础题考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1.某同学为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做了如下三个实验,按要求完成填空。
实验A: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B: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C:稀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1)实验A:反应后,天平__平衡__(填“平衡”或“不平衡”)。
(2)实验B:反应后,天平__平衡__(填“平衡”或“不平衡”)。
(3)实验C:反应后,天平__不平衡__(填“平衡”或“不平衡”)。
(4)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为__实验A、实验B、实验C__。
(5)可以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为__实验A、实验B__,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为__实验C__,不能验证质量守恒的原因是__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造成天平不平衡__。
化学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上册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1. 定义。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 理解要点。
- 适用范围: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变化,而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例如,水结成冰,质量虽然不变,但这是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而氢气燃烧生成水,这是化学变化,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 强调“参加反应”: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例如,将10g 氢气和10g氧气放在密闭容器中点燃,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不是20g。
根据化学方程式2H_2+O_2{点燃}{===}2H_2O可知,氢气和氧气反应的质量比是1:8,10g氢气和10g氧气反应时,氢气过量,实际参加反应的氢气质量为1.25g,氧气质量为10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水的质量为11.25g。
- 质量总和:是指真正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前后的质量包括固体、液体、气体的质量。
例如,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前镁条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包括以白烟形式逸散到空气中的氧化镁质量)。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1. 从原子的角度。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
2. 以电解水为例。
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H_2O{通电}{===}2H_2↑+O_2↑。
- 反应前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反应后生成的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仍然是反应前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 反应前2个水分子中有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反应后生成的2个氢气分子(共4个氢原子)和1个氧气分子(共2个氧原子),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所以原子的质量也不变。
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初三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1.参加的各物质的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一切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注意:(1)不能用物理变化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如2g水加热变成2g水,不能用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2)注意“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3)此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等其它方面的守恒;(4)正确理解“参加”的含义,没有参加反应或者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不要计算在内.知识点二:质量守恒的原因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没有改变,原子的没有增减,原子的也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必然相等.知识点三:化学方程式一、定义:用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二、意义:化学方程式“C + O2CO2”表达的意义有哪些?1、表示反应物是;2、表示生成物是;3、表示反应条件是;4、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 相对分子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5、各物质的粒子数量比 = 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6、气体反应物与气体生产物的体积比 = 化学计量数之比。
读法:1。
宏观: 和在的条件下反应生成;2.微观:每个碳原子和个氧分子在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个二氧化碳分子3.质量:每份质量的碳和份质量的氧气在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各种符号的读法“+”读作“和”或“跟”,“===”读作“反应生产”.例:2H2+O22H2O 表示哪些意义,怎么读?一、填空题:1、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一定改变的是;可能改变的是.2、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①确定某物质组成元素种类:例:A+O2→CO2+H2O,则A中一定含有元素,可能含元素②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例:A+6O2=6CO2+6H2O,则A的化学式为.③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例:物质A分解成56 g B和44 g C,则反应了的A的质量为g。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注意:(1)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2)没有参加反应的和不是生成的物质不能计入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的原因: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
3、设计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没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则可在敞口容器中进行;4、化学反应前后一定改变的有: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
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改变的有: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和。
化学反应前后可能改变的有:分子的数目、元素的化合价。
◆练习:2.3克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克二氧化碳和2.7克水,则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元素。
二、化学方程式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质的意义:表示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
■量的意义:表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比。
■微观意义:表示各反应物及各生成物之间的微粒个数比。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C + O2 CO2为例。
■种类读法: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质量读法: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个数读法:每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课题2 如何正确的书写化学方程式一、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1)要遵守客观事实;(2)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二、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写二配三注四改。
一写: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物之间或生成物之间连“+”,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连“==”。
二配:配平,使每种原子在等号两方的个数相等。
三注:注明条件、气体符号“↑”、和沉淀符号“↓”。
◆配平方法1: 定1法三、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的标准:1、看化学式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客观事实2、看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

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所有的化学方程式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2、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它物质(生成物)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
所以物质的总质量不变.3、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改变的有:①物质的总质量; ②元素的种类; ③元素的质量;④原子的种类;⑤原子个数; ⑥原子的质量。
一定发生改变的有:①物质的种类;②分子种类.可能发生改变的有:①分子个数;②元素的化合价.4、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5、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6、有时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二.化学方程式。
1、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1)、质的方面: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量的方面:①各物质间反应时的微粒个数比;②各物质间反应时的质量比.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下面的方程式为例2H2 + O2= 2H2O4 :32 :36(1)、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2)、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3)、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①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②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粒子相对数量比;③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原则:①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②遵守质量守恒定义,等号的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
2、书写步骤:①正确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②配平化学方程式;③注明反应条件;④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生成时,在生成物化学式的右边注明“↓”或“↑”符号、但是反应物中有气体或沉淀时,生成物气体后面不用注明气体或沉淀符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要点及导学
一、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未改变。
重要提示
●“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总和”——指不参加反应的包括反应剩余的
都不考虑,也不能遗漏空气中参与反应的气体,如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
的质量增加,是因为镁条燃烧时有空气中的氧气参加了反应,镁条燃烧
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能遗漏生成的气体,如蜡烛燃烧
时,蜡烛逐渐减少,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参加化学反应的蜡烛的质量
和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
总和。
蜡烛燃烧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3.托盘天平的使用
(1)调平:称量前游码放在标尺的0刻度处,检查天平是否平衡,不平调平;
(2)称量: 把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左物右码);
(3)回位:称量完毕,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游码移回0处;
重要提示
●干燥的药品放在洁净的纸上称量,易潮解的和有腐蚀性的药品放在小烧
杯等玻璃器皿里称量。
●砝码用镊子夹取。
●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称量,能称准到0.1g。
二、化学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意义描述方法
实例
化学方程式及量意义
表示什么物质
参加反应在什
么条件下生成什么物质CuO + H2 △Cu + H2 O
氧化铜和氢气在加热
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
和水。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即质量比)CuO + H2 △Cu +
H2 O
64+16 ∶1×2∶64 :
1×2+16
80 ∶ 2 ∶64 :18
即40∶1∶32 :
9
每80份(40份)质
量的氧化铜和2份(1
份)质量的氢气完全
反应生成64份(32
份)质量的铜和18份
(9份)质量的水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和×在×条件下反应生成×和×,如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
4.几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1)S+ O点燃SO2
(2)Fe+2O点燃Fe3O4
(3)2Mg + O点燃2MgO
(4)C + O点燃CO2
(5)CuO + H2△Cu + H2O
(6)Na2CO3+2HCl==2NaCl+CO2↑+H2O
(7)Fe+CuSO4==FeSO4+Cu
第二部分:典型错题及解析
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B.80克的烧杯中盛放5克的碳酸钠粉末,滴入一定体积(质量为8克)的稀盐酸,反应后称量烧杯及其中物质的质量小于93克,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不
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2.4克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大于2.4克,镁条的燃烧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2H2O 通电2H
2
↑+O2↑表示的一个意义是每18份质量的水在通电的条件
下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
错答:D。
解析:说法A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是正确的;说法B中反应后称量烧杯及其中物质的质量加上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就等于93克了,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说法B是错误的;说法C中镁条的质量加上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等于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所以2.4克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大于2.4克,镁条的燃烧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说法C是错误的;
2H2O 通电2H
2
↑+O2↑表示的一个意义是每36份质量的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4
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说法D是错误的。
正确答案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