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化创新与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合集下载

湖湘文化产业背景下湖南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构想

湖湘文化产业背景下湖南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构想


要: 湖湘文化源远流 长, 湖 南文 化 产 业 蓬 勃 发展 , 湖 南体 育 文化 产 业 也倍 受人 们 关 注 。 促 进 湖 南体 育 文 化 产 业 的发
展 对 于 弘扬 湖 湘 文化 精 神 , 发 展 体 育 文 化 事 业 具 有 重要 意 义 。全 面推 进 湖 南体 育 文 化 产 业发 展 的 战略 措 施 : 牢 牢把 握 社 会 主
了经世 致用 、 敢 为人 先 、 心忧 天 下 、 推崇 变革 的湖湘 人 文精 神 。如今 , 这 种 精神 已深 深植 入 了 湖南人 的
心灵 深 处 , 形成 了鲜 明 的地 域文 化 特性 。依 托深 厚
远, 湖 南 健 身 体 育 的产 生 、 发展 , 学 校 体 育 的改 革 , 竞技 体 育 的兴 盛 , 体 育 产 业 的兴 起 与兴 旺等 。 都 离
第 3 4卷 第 5期
2 0 1 3年 9月
云梦 学 刊
J o ur na l o f Yu nmen g
Hale Waihona Puke Vo 1 . 3 4. NO . 5
Se p . 2 01 3
湖湘文化产 业背景 下湖 南体 育文化产 业 发 展 的 战 略构 想
李佳 川 孙 洁
( 湖 南 理 工 学 院 体 育 学 院 ,湖 南 岳 阳 4 1 4 0 0 6 )
不开 湖南 文化 精 神 的推动 作用 。 湖 湘文 化产 业是 具有 特定 意 义 的产业 。 它 以社 会需 要 为 指 向 , 以湖 南 文 化 为基 础 , 以改 革 发 展 为
的湖湘 文化 传 统 , 发 展 极 富湖湘 人 文底蕴 的体育 文
化 产业 。 ( 一) 丰 富 多彩的 民族传 统 体 育文化 资 源

浅析资源构建视角下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创新——从历史文化到数字文化

浅析资源构建视角下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创新——从历史文化到数字文化

( ) 一 湖湘文化传承 湖湘文化的形成和传承源远流长 , 它既具
有特定 的 时 间性 , 具 有 独 立 的地 域 空 间 性 。 又
并形成湖湘学派 , 影响着湖南 的学术思想和风
俗人 情 , 宋朝 的胡安 国父 子 、 从 周敦 颐 、 张拭 , 到
晚清名家唐 鉴、 曾国藩 、 林翼、 宗棠、 胡 左 郭嵩 焘、 罗泽南等 , 都代表或受到湖湘学派思想的影 响, 而从湘学 的思想 中无不透露 出湖湘人坚韧
a .2 1 r 02
浅析 资源构建视角下湖南文化产业 的发展与创新
— —
从历史文化到数字文化
段峰峰 周秋光2
( ,.湖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 院 , 12 湖南 长沙 40 8 ) 10 1
[ 摘
要】 湖湘文化 源远 流长 , 文化遗产丰 富, 在长期 的发 展 中形成 了独 具特色的文化风格 。从 悠
2 1 1B Z ) 00 Z 4 的研究成果之一。 I
1 — 6

刚毅、 求真务实、 敢为人先的精神 。 2 .湖湘文化 的文化实体 。湖湘文化 的发
季以来湖南人才 辈出 , 功业之盛 , 举世 无 出其 右。 省会长沙 自 以来就名人辈 出, ” 古 史学家欧 阳玄 、 王先谦 , 书法家欧 阳询、 怀素 , 学家齐 文 己、 李东 阳, 画家 齐 白石 , 曲家杨 恩寿、 戏 田汉 等; 同时以理学道德和精神为特征的哲学思想、 文艺史 学 , 学思并 重、 知行合 一 的教育 思 想,
为我国乃至世界极富历史意义和教育价值的特 殊资源。大批历代仁人 志士 , 括辛亥革命先 包
烈 、 中 国 的开 国元 勋 和 奠 基 人 毛 泽 东 、 少 新 刘

湖湘文化及其对湖南经济发展的影响

湖湘文化及其对湖南经济发展的影响

出他守旧的一面。是以有人评说近代湖南 “ 以守旧闻名天 “ 湘中向不与外 下”, #$%$ 年舆论界甚至有这样的话语: 人通, 读书积古之儒, 几至耻闻洋务。西人所谓守旧之党, 莫湘人若也。 湖湘文化中 “ 楚材晋用 “ 的现象突出。纵观历史上 &、 湖南人才的发展历程,曾国藩于湖南创办湘军,屡战屡 败, 却最终在两江功 成 名 就 ; 陶澍、 魏源等也是在走出湖 南才提出 “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最早倡导和办理洋 务运动的湘人也都多在湖南省外,……这也就是所谓的 “ 楚材晋用 ”现 象 , 即 “ 墙 内 开 花 墙 外 香 ”。 出 现 这 种 原 因, 无疑与湖南闭塞 保 守 、 因循守旧, 不利于人才成长有 关。如嘉庆 《 长沙县志・风土》称 “ 士敦农愿, 守法奉公”, 有的甚至 “ 居山谷间, 至有皓首不识官俯者。”这种闭塞 的情形, 自然阻碍了当时人们的视野与心胸, 以至于对外 来的文化, 往往采取排斥的态度, 从而影响到与外界的交 流和对先进思想的学习。而一些优秀的有识之士离开了 湖南, 使湖南的成材土壤更加贫瘠。 三、 充分发挥湖湘文化的作用, 促进湖南经济的发展 重新阐释湖湘文化,研究湖湘先贤在历史上承担的 历史使命和文化功能, 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是 当代湖南人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要注重研究湖湘文化 对湖南发展的影响, 尽量做到趋利避害。 努力将湖湘文化的优势发扬光大, 使其成为先进 #、 文化。对于传统的湖湘文化我们一定要分析其正面和负 面双重影响, 有选择地予以继承。湖湘文化是在湖南这样 一个小农经济历史十分久远的地域所形成的传统,当代 的湖南人有必要对其精华与糟粕进行区分,不断地对湖 湘文化进行改造、 完善和创新。当前, 我们已经进入知识 经济时代, 形势发展 变 化 很 快 , 我们一定要脱离封闭性、 静止性和单向性的思维模式, 不能再简单地用 “ 吾湘变, 则中国变; 吾湘存, 则中国存”的思路去思考湖南经济的 发展, 而要放眼全国、 放眼全球, 要用现代人格、 现代价值 观念和现代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要用更开阔的视野来 审视湖南发展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正如毛泽东指出的, 对于古代文化遗产 ( 当然包括湖湘文化), 我们必须批判 地继承,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古为今用, 推陈出新。在丰 富多彩的区域性文化中,湖湘文化是一朵奇葩。在新时 期, 我们一定要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真正做到 了 “ 古为今 用 , 推 陈 出 新 ”, 我们就能获得建设和发展的

湖南非遗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湖南非遗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湖南非遗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湖南省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的地区,拥有丰富的非遗文化遗产,如木偶戏、土家歌舞、楚剧等,这些文化传统在当地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传承群体。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湖南省非遗文化产业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纷纷加大对非遗文化的扶持力度,致力于保护、传承和创新湖南省非遗文化,促进非遗文化产业的发展。

本报告将对湖南省非遗文化产业发展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湖南省非遗文化资源概况湖南省位于中国中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根据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的统计数据,截至目前,湖南省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21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23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77项。

湖南省非遗文化项目涵盖了传统音乐、舞蹈、戏曲、手工艺等多个领域,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和传承意义。

二、湖南省非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1.政策扶持力度加大随着国家对非遗文化保护力度加大,湖南省各级政府也纷纷加大对非遗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

2011年,《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式出台,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2018年,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出台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对非遗文化产业的支持政策,包括对非遗文化项目的保护、传承、创新等方面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支持。

2.非遗文化产业保护传承工作取得成效近年来,湖南省不断加大对非遗文化产业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力度,通过开展非遗文化节、展览等活动,加强对非遗文化传承人的培训和扶持,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湖南省还加大对非遗文化产业的扶持,鼓励非遗文化项目与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积极探索非遗文化产业的新发展模式。

3.非遗文化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在发展的过程中,湖南省非遗文化产业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湖湘文化的反思和创新

湖湘文化的反思和创新

湖湘文化的反思与创新尚林11.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吉首416000摘要:文化优势日益成为地区发展所依赖的重要的环境优势。

湖湘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性的文化形态,有其独有的文化特质。

在充分肯定湖湘文化的辉煌之余,有些特性则是需要我们认真加以反思的,比如湖湘文化中的封闭保守、热衷仕途、重农抑商等等。

为了实现湖湘文化创新,为了加快湖南改革发展,就必须走一条具有“三自一开”特色的创新之路,即克服文化自满,进行文化自省,实现文化自强,由封闭文化向开放文化转换。

关键词:湖湘文化;反思;创新The Introspection And Innovation Of Hunan Culture Shang Lin1Department Of Marxism, JiShou University, JiShou,416000, P.R.ChinaAbstract: Cultural superiority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an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advantage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Hunan culture as a kind of regional history and culture form. As a kind of regional cultural morphology, Hunan culture has uniqu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We fully affirmed the brilliant of Hunan culture, but som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conservative, keening official career, suppressing the business but encouraging agriculture are needed earnest reflection.In order to achieving the aim of Hunan culture innovation and speed up the re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unan province. It's no doubt that we should go with a road of innovation, this included overcome cultural complacent, cultural introspection, realize cultural self-improvement,and the closed culture to open culture conversion.Key words: Hunan culture; Introspection; Innovation。

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

湖湘历史文化与当代湖南文化产业关键字: 2009-9-1 15:30:29一、湖湘历史文化不重视产业经济湖湘历史文化属于典型的农耕文化类型,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工业经济和商业贸易一直不够发达。

进入近代,异常强固的守旧势力使得湖南对于来自沿海地区的欧风美雨深闭固拒,近代化起步较之沿海地区晚了三十余年。

但近代急剧变化的时代和环境为湖南政治类型人才的成长提供了绝好的机会,而经世致用的学术心理与积极面世的价值取向又为政治类型人才的成长提供了思想养料。

由于湖湘文化到了近代依然侧重于探讨人与社会的关系,而相对地轻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忽视了生产和流通领域,因此相比之下,湖南的经济类型人才十分匮乏。

以湖南近代企业最发达的矿业为例,甲午战后的十余年间,湖南创办近代矿厂72家,其间有39家不几年就倒闭。

历史上的湖南不重视产业经济,有多方面的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是环境与历史条件的影响。

历史上的湖南学人和有识之士,大都以救天下为已任。

从古代到近代,特别是民族危亡的近代,关怀国事,挽救危亡才是头等大事,而发展实业和产业经济,相对于救亡,是次要的事情,有作为的湖南人都不屑一顾。

所以说不是湖南人不懂经济和不会搞产业经济,而是他们不屑于搞产业经济。

当环境改变、国家安定,需要搞经济的时候,他们一样能搞经济。

近代以来的湖南经济产业人才也是不乏其人的。

例如湖南凤凰人熊希龄,晚清在湖南、江苏、东三省兴办实业和办理财政,成绩卓著,是当时国内公认的实业家和理财能手,民国初年担任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是当时闻名海内外的一流的政冶、经济和实业人才。

二、湖湘当代文化重视产业经济近年来,湖南大张旗鼓地搞起了“三化”,倡导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产业经济。

尤为突出的是,湖南大踏步地搞起了文化产业,制定了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

如今,湖南已经打造出了好些文化产业品牌,如旅游方面有张家界、南岳衡山、岳阳楼、凤凰古城、江永女书、韶山等等。

此外有广播电视湘军、图书出版湘军、体育湘军、娱乐休闲湘军、动漫卡通湘军、湘莱饮食湘军等等,在全国非常引人瞩目。

湖湘文化创新与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_金乐

湖湘文化创新与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_金乐

湖湘文化创新与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t金乐邓和秋摘要:湖南是一个经济上欠发达、地理上相对封闭的内陆省份。

但千百年积淀的湖湘文化赋予了湖南人一种经世济用、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的精神特质。

正是这种精神特质,使湖南人在文化产业的认识和实践上先行一步,从而较快地促进了文化事业的改革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章全面的分析了湖湘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在历史上湖湘文化的优良传统,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湖湘文化的发展创新以及提出了基于湖南实际的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湖湘文化湖南文化文化产业中图分类号:G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675(2010)02-142-05湖湘文化是一种区域性的历史文化形态,它有着自己稳定的文化特质,也有自己的时空范围。

湖湘文化的/湖0是指洞庭湖,/湘0是指湘江,湖湘文化主要是指以湖南为主体的近代区域文化。

从空间上说,它是指湖南省区域范围内的地域文化;从时间上说,它是两宋以后建构起来并延续到近现代的一种区域文化形态;从内容上说,它主要包括湖湘哲学思想、湖湘文学艺术、湖湘史学、湖湘教育、湖湘宗教、湖湘民俗民风、湖湘饮食、湖湘广播电视、湖湘新闻出版、湖湘科学技术等等。

湖湘文化产业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湖湘文化为依托、以赢利为目标、以实现湖南文化强省为归宿,借助现代先进生产技术和先进管理手段,从事湖湘文化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

在外延上湖湘文化产业要比湖南文化产业内容丰富,我们所说的湖南文化产业都包含在湖湘文化产业之内[1]。

就普遍意义而言,湖南文化产业等同于湖湘文化产业。

一、湖湘文化的发展历程文化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是指从事文化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

它与文化事业相对应,都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产业分为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文物和艺术品业、艺术培训业等九大门类。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南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南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南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2.04.01•【字号】湘政发[2002]10号•【施行日期】2002.04.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南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湘政发[2002]10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现将《湖南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1-201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湖南省人民政府二00二年四月一日湖南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1-2010年)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内部改革不断深入,人才、品牌初具影响,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

2000年,全省文化行业(含事业部分)增加值达93亿元,占GDP的2.5%,比1990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

十年年均增长16%,分别高出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增长速度5.9个和4.2个百分点。

文化行业从业人员32万人,比1990年增加了20万人左右。

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0.9%。

随着我国加入WTO,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省委、省政府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从我省的实际出发,提出“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省”的总体目标。

为此,特制定本规划。

一、思路和目标(一)基本思路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先进文化为内涵,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发挥湖南的特色优势,坚持“四个统一”的发展思路,推动湖南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树立政治属性和经济属性相统一的思想观念。

深刻认识文化产业的双重属性,使以人为本的社会服务宗旨和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原则统一起来。

要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湘文化创新与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3□金 乐 邓和秋摘 要:湖南是一个经济上欠发达、地理上相对封闭的内陆省份。

但千百年积淀的湖湘文化赋予了湖南人一种经世济用、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的精神特质。

正是这种精神特质,使湖南人在文化产业的认识和实践上先行一步,从而较快地促进了文化事业的改革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章全面的分析了湖湘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在历史上湖湘文化的优良传统,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湖湘文化的发展创新以及提出了基于湖南实际的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湖湘文化 湖南文化 文化产业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675(2010)02-142-05 湖湘文化是一种区域性的历史文化形态,它有着自己稳定的文化特质,也有自己的时空范围。

湖湘文化的“湖”是指洞庭湖,“湘”是指湘江,湖湘文化主要是指以湖南为主体的近代区域文化。

从空间上说,它是指湖南省区域范围内的地域文化;从时间上说,它是两宋以后建构起来并延续到近现代的一种区域文化形态;从内容上说,它主要包括湖湘哲学思想、湖湘文学艺术、湖湘史学、湖湘教育、湖湘宗教、湖湘民俗民风、湖湘饮食、湖湘广播电视、湖湘新闻出版、湖湘科学技术等等。

湖湘文化产业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湖湘文化为依托、以赢利为目标、以实现湖南文化强省为归宿,借助现代先进生产技术和先进管理手段,从事湖湘文化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

在外延上湖湘文化产业要比湖南文化产业内容丰富,我们所说的湖南文化产业都包含在湖湘文化产业之内[1]。

就普遍意义而言,湖南文化产业等同于湖湘文化产业。

一、湖湘文化的发展历程文化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是指从事文化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

它与文化事业相对应,都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产业分为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文物和艺术品业、艺术培训业等九大门类。

实际上,文化产业的范围远远不止以上门类。

我国文化产业的范围最起码还应该包括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学艺术、信息产业的成分。

楚文化是湖湘文化的源头。

最早称湖南为“湖湘”者是五代十国时担任潭州军府事的武陵人周行逢。

到宋代时,朱熹称南宋时由胡宏和张栻先后在南岳和长沙岳麓、城南书院讲学的这一派为“湖湘学派”。

元、明、清以来,“湖湘学派”的称法被学者们沿用,但同时又有“湖南学派”、“湖南一派”、“湖南道学”、“湖南学统”、“潭学”“湘潭学派”、“湖南理学”、“湘学”等一些称法并列。

到了近现代,学者们则多盛称“湘湖学”、“湖南学”或“湘学”。

而真正称之为“湖湘文化”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早、中期,其时因为大陆出现“文化热”,海内外一些学者对于独具特色的区域性湖南地方文化发生兴趣并展开研究,从而便创造了这个名词。

楚文化是指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文化。

楚文化大约形成于春秋战国中期,它融合了周边地区的异族文化,特别是吸收了中原文化的精华,加上楚人博采众长、因时变革的创造,从而形成了具有楚地诸民族特色的新文化,这种文化一经形成,便立即向四周辐射。

据载向南辐射到两广,向东辐射到江西和安徽,向西辐射到四川,向北辐射到河南等地。

楚人入湘后,湖南土著居民便普遍地学习由楚国输入的文2413基金项目: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立项,项目课题(0809ZZ33)作者简介:金 乐,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副教授,湖南娄底,417000;邓和秋,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研究员,湖南娄底,417000。

字,与此同时,楚人给湖南带来了中原的文献典籍,传播了当时北方较为先进的礼仪习尚及其文化思想,其文化思想突出地表现为中原的五行、阴阳术数学说与老庄的消极避世观念。

楚人入湘后也给湖南带来了楚人的宗教信仰与神话传统。

湖南土著居民的原始宗教与楚人带入的宗教、神话相互影响、融合,便构成了春秋战国时独具湖南特色的宗教与神话。

反映这些宗教与神话的文献有屈原楚辞中的《九歌》、《楚辞》、《九章》、《天问》以及各种墓葬习俗的考古资料。

此外,由楚人与湖南土著民共同创造的文学艺术,包括诗歌、散文、音乐、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等,在春秋战国时都已经达到了相当的程度与水准。

隋唐五代时期,湖湘文化得到了发展。

由于战祸较少,湖南人口急剧增加,农业、手工业和交通得到了快速发展。

瓷器和茶叶远销各地。

五代时在长沙聚集了一批文人,属湖南籍或定居湖南的有邓洵美、韦鼎、狄焕、廖昌图、谬凝等人。

这些人的成就虽然不高,却形成了一种声势,对振兴湖南地区的文风起了重要作用。

从中唐到五代,湖南还先后出现了石鼓、岳麓两书院,是见诸记载的中国书院开始,更开创了湖湘以重教育著称的先河。

此外,湖南在唐代出现了全国第一流的大书法家欧阳询、欧阳通父子及怀素,他们三人都是长沙人。

欧氏父子的“欧体”与怀素的“狂草”比湖南的诗文创作在全国更有地位和影响。

宋代湖南除出现湖湘学派,理学上在全国有自己的特色外,在经学、史学、地学、文学艺术、医学及考据学等方面也都有非凡的建树。

宋代湖南著名的经学家有宁乡的易祓,武陵的丁易东,永明的周尧卿;史学家有湘潭的路振、路纶,祁阳的陶岳,湘乡的王容,衡阳的郑向、曹衍,浏阳的汤璹,桂阳的黄植,茶陵的谭世选,龙阳的袁申儒,武陵的丁特起;地学家有衡山李芾,南岳释文政、南岳道士陈田夫,衡阳宋刚仲,武陵柳拱辰等。

北宋时湖南文学方面无闻人,至南宋时所出的名诗人有潭州人刘翰、宁远人乐雷发;名词人有湘潭的王以宁。

散文家有潭州人邢天荣、营道人义太初、湘潭人钟将之、衡阳人廖行之、衡山人侯延庆等。

书法家有潭州的刘次庄、沅陵的单炜;画家有潭州的武洞清和衡州的释仲仁;医学家有湘乡的朱佐与衡州的宋永寿;考据学家有潭州的王观国和桃源的戴埴等。

宋代反映湖南文化发展的另一表现是学校教育与书院的广泛兴起。

据载南宋时湖南全境有书院51所,闻名全国的有长沙的岳麓、城南,衡阳的石鼓,湘潭的碧泉诸书院。

四大书院(庐山的白鹿洞书院、衡阳的石鼓书院、应天的应天书院和长沙的岳麓书院)有两所在湖南。

清代是湖湘文化空前发展的新阶段。

能够体现湖湘文化在清代空前发展的还不仅仅是湖南在清代产生了一批重量级的科举政治人才,而且在思想学术上也有非凡的人物及建树。

如:王夫之。

王夫之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史、百家之学以及释、道之学,都有研究并吸取,可以说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位巨人。

其思想理论的核心仍是理学家的性理哲学。

他的出现,不只是结束了过去那种空疏的高谈理性不切诗实际的学风,更主要的是开创了一种将理学与经世致用结合的新的学风。

于是,湖湘文化便因王夫之而发扬光大。

道光以后,湖湘文化可谓鼎盛。

除产生了一批前已提到的思想家、政治家外,接踵而来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作家成批的涌现。

清代湖南除了王夫之这一思想学术巨人,其他值得提及的文化、学术、科技人物尚有经学家李文炤(善化人)、王文清(宁乡人)、王元复(邵阳人)等;文学家、诗人陈鹏年(湘潭人)、张九钺(湘潭人)、唐仲冕(善化人)等。

湘军是晚清社会重大的历史现象,对湖南百年来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构成湖南近代史辉煌的一面。

湘军与湖湘文化又是相互联系和密不可分的。

湘军可以说是湖湘文化的产物;湘军人物对湖湘文化传统的弘扬与光大,堪称湖湘文化重要发展阶段;湘军深远的影响又成为弘扬湖湘文化的动力,构成湖湘文化发扬光大的内在机制[2]。

湘军人物对经世致用的湖湘学术的阐扬,湘军所创造的湖南人文荟萃的景观,都将近代湖湘文化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可以说是它的最为辉煌的阶段。

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湘军人物对湖湘文化的阐扬,表现在他们不但继承和弘扬了经世致用的湘学特征,而且实现了从经世致用到向西方学习的近代转变,使湖湘文化具备了在近代社会历史条件下的新内涵。

湖湘文化的基本特征,是经世致用的学术价值取向所派生的积极面世的精神、取笃实践的实干精神和爱国主义的精神。

湘军人物,在这三方面都继承了他们的前辈的思想遗产,并为之发扬光大,从而使湖湘文化的丰富内涵得以弘扬,并对后世的湖湘学人产生深刻的影响[3]。

二、湖湘文化的优良传统11湖湘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思想最早的表现者是屈原。

他忠君爱国、忧国忧民的动人事迹,深深地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湖湘人民。

在宋代,湖湘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些湖湘学者运用儒家的“华夷之辩”理论,坚持抗金、抗元主张,反对妥协投降。

二是许多湖湘士人还直接投身到抗金、抗元的第一线。

到明末清初,湖湘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中体现在王夫之身上。

他早年举兵抗清,后兵败返乡,遁迹乡里,誓不降清。

进入近代,爱国主义传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近代湖南士人几乎都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当作自己的神圣职责与使命。

其次,近代湖南士人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焕发出了一种百折不挠和勇于献身的奋341文教・历史斗精神。

再次,近代湖南士人为了最终达到挽救国家民族危亡的目的,注重把抵制外国侵略与学习西方有机结合起来。

湖南人不仅最早提出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也最早提出学习西方的政教制度。

21湖湘文化的开创精神杨昌济曾坦言:“余本自宋学入门,而亦认汉学家考据之功;余本自程朱入门,而亦认陆王卓绝之识。

”他甚至以子思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为号召,希望“承学之士各抒心得,以破思想界之沉寂,期于万派争流,终归大海。

”杨氏的这种认识和主张,充分表现了湖南文化的开放精神。

到了近代,曾国藩首倡清政府派遣出洋留学生。

戊戌期间谭嗣同等人摆脱传统束缚而大力提倡西学。

易白沙、杨昌济、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对于湖南新文化运动方向的探索,以及毛泽东等人后来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尝试等等,都蕴含着独立奋斗、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

31湖湘文化的实干精神陈独秀曾经列举王船山、曾国藩、黄兴、蔡锷四个人的经历,用来证明湖南人具有奋斗的精神。

王船山避居山野,甘于清贫,在无与伦比的艰难条件下,深究儒学的治学与做人之道,致力于历史文化遗产的批判与继承,居然写出了八百余万字的激人奋发的鸿篇巨制;曾国藩与太平天国对抗,常常是扎硬寨、打硬仗,屡败屡起,百折不挠;黄兴戎马一生,身经百战,每每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终成为开创中华民国的一代元勋;蔡锷只活了34岁,却干了两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一是领导了辛亥云南光复,一是发动了护国讨袁。

此四人的确表现了湖南人注重实干、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在湖南三个文明建设的进程中,我们更需要注重实干,兢兢业业,在社会的发展、湖南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湖湘文化创新和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11湖南文化发展现状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将其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大事来抓,从认识、政策和投入上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切实的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