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口蹄疫

合集下载

51.猪口蹄疫诊断详解和防治要点总结

51.猪口蹄疫诊断详解和防治要点总结

最全猪口蹄疫诊断和防治方案口蹄疫是由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猪对口蹄疫病毒特别具有易感性。

临诊上以猪口腔粘膜、鼻吻部、蹄部以及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为特征。

特点是起病急、传播快,可引起仔猪大批死亡。

病症表现:常见的是肉猪群先行发病,然后是种猪群,最后是哺乳仔猪。

潜伏3~7天后,在病毒入侵部位(多是口鼻舌部)出现明显溃疡,随后全身扩散并出现第二次溃疡;急性病例有仅尖叫几声就死亡的;大猪:临床潜伏1~5天,蹄部、舌、唇、齿龈、咽及鼻镜等处出现水疱;体温升高至40~41度,精神不振,食欲差,倚墙呆立,驱赶时有尖叫声呈强迫运动;蹄局部发红、微热、敏感,叩诊时呈疼痛反应,不久逐渐形成米粒大、蚕豆大的水疱;水疱液初呈淡黄色、透明,以后变为粉红色或浑浊;水疱破裂后表面出血,形成糜烂,流涎;若无继发感染,一般一周左右可结痂自愈;若有继发感染,则形成溃疡,发生化脓性和腐烂性炎症;严重者蹄壳脱落,常卧地不起;病猪鼻镜、乳房常有烂斑,甚至死亡;仔猪:有母源抗体的哺乳仔猪可无恙;仔猪日龄越小病情越重,通常呈胃肠炎、肺炎和心肌炎,突然死亡;发病一般以幼龄及未经疫苗免疫接种的猪群较为易发。

病死猪尸体消瘦,鼻镜、唇内黏膜、齿龈、咽喉、气管、支气管可见大小不一的圆形水疱疹和溃疡灶;个别猪局部感染化脓,有脓样渗出物;死亡多因病毒侵害心脏,引起心肌炎而心衰死亡,解剖可见心肌切面有灰白或淡黄斑点条纹,俗称“虎斑心”。

传播形式和流行特点:1.病毒可通过病猪破溃的水疱、排泄的粪便、分泌物、乳汁、尿液、呼出的气体、精液等排出体外;温带地区相对湿度大于60%、风速适宜时,病毒可通过空气传播100公里甚至更远;2.野生动物、鸟类、啮齿类、猫、狗、吸血蝙蝠、昆虫,以及与病畜接触或者与病毒污染物接触过的工具、机械、场地等,均可传播疾病;3.据报道,人咽喉可带毒24h并通过呼气传染给其他动物;4.病毒在干燥的环境中或被污染的饲料中可存活数周,在冻猪肉中可长期保存;5.本病在初春、冬末、秋末寒冷季节多发,春季达到高峰,大型猪场一年四季均可发生;6.病毒可经吸入、摄入、外伤和人工授精等多种途径侵染易感猪;7.如延误了早期扑灭,疫情常迅速扩大并难以根除。

口蹄疫怎么处理

口蹄疫怎么处理

处猪口蹄疫怎么处理?畜牧堂徐老师为你,讲解该疾病的治疗预防:1.猪口蹄疫又称之为猪五号病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表现为蹄冠、趾间、蹄踵皮肤发生水泡和烂斑,部分猪口腔黏膜和鼻盘也有同样病变。

治宜抗病毒、局部消炎。

猪五号病就是养殖户常说的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一、口蹄疫有哪些临床症状?1.体温升高至40-41度,精神不振,少吃或者不吃。

2.新生仔猪突然尖叫,鼻镜、唇、舌蹄冠部位发生水泡,跛行,不吃奶。

3.育肥猪口腔黏膜和蹄冠、蹄叉、蹄踵处先发红、热痛,后形成米粒大小的水泡,逐渐增大互相融合至蚕豆大,破裂后表面出血,形成暗红色糜烂面,无感染,7天左右可结痂而愈;若继发感染,可引起化脓至蹄壳脱落。

4.哺乳母猪的乳房表面也可发生水袍和糜烂、结痂。

特别注意:患本病的猪大多呈良性经过,很少死亡。

但也有呈恶性经过的,尤其乳猪多见,极少数育肥猪和肥猪也可呈恶性经过而死亡。

死亡原因是病毒侵害心脏,引起心肌炎而心衰死亡,故死后剖检,心脏表面出现灰棕色斑纹,外形似虎皮的斑纹,故称:“虎斑心”。

二、如何有效防控好口蹄疫?明确总目标:口蹄疫病毒有六怕:怕高温、怕阳光、怕酸、怕碱、怕福尔马林、怕疫苗。

1.确保猪舍内环境干燥、室温控制在15-22度之间,产房仔猪设立保温箱(温度控制在25-28度)。

2.一旦发现周边地区有发生口蹄疫现象,应立即对本场生猪开展紧急疫苗接种,同时用烧碱、生石灰消毒栏舍;用高锰酸钾或者碘溶液喷雾猪舍空间,消毒空气等。

3.提高猪群机体抵抗力,做好猪场保健。

建议增强猪群机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特别是抵抗病毒性疾病的能力。

4.做好猪场口蹄疫疫苗免疫:种母猪每隔4-6月免疫一次,育肥猪群免疫2次,23-25日龄首免,60日龄二免。

但口蹄疫疫苗免疫应激特别严重,其临床表现为:过敏倒地、呼吸急促、皮肤发绀、体温升高,采食量下降,严重的甚至出现死亡。

因此,多数养猪场不愿意接种,给口蹄疫防控带来巨大的困难。

针对疫苗应激情况,缓解口蹄疫疫苗的免疫应激和过敏反应,产生高水平口蹄疫抗体,提高日增重,降低料肉比,预防口蹄疫的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猪口蹄疫的症状及预防措施

猪口蹄疫的症状及预防措施

猪口蹄疫的症状及预防措施【猪口蹄疫的症状及预防措施】猪口蹄疫是由猪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主要影响猪类动物,给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了解猪口蹄疫的症状及采取预防措施对于保护猪的健康和农业发展非常重要。

一、症状表现猪口蹄疫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高热:感染口蹄疫病毒的猪往往会发生明显的发热现象,体温可超过40℃。

2. 口腔病变:受病毒感染的猪口腔内会出现严重的病变,口唇、舌头、颊黏膜、齿龈等处会出现溃疡、水肿、出血等症状。

同时,猪的食欲会明显减退。

3. 蹄部病变:猪的蹄部也是猪口蹄疫感染的重要目标,受感染的猪蹄冠、蹄壁、蹄底等部位会出现糜烂、坏死、水肿等症状。

此外,猪在行动时可能出现跛行现象。

4. 体重下降:由于疾病对猪的食欲造成了不良影响,受感染的猪通常会出现体重下降的情况。

二、预防措施针对猪口蹄疫的流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猪口蹄疫的一种重要手段。

农民可以根据兽医的建议,及时按照疫苗接种计划为猪接种相应的口蹄疫疫苗。

这可以提高猪的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2. 环境清洁:保持猪圈的清洁是预防口蹄疫的重要环节。

定期清理猪圈内的污物和排泄物,保持卫生,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3. 动物隔离:对于新购进的猪,应进行隔离观察,确保其健康状况良好后再引入种群中。

同时,在发现感染疫情时,要立即将患病猪隔离,以防止病毒传播。

4. 严密监控:建立起完善的动物健康监测体系,加强对猪的监控和检测工作,及时发现潜在的疫情,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5. 消毒措施:定期对饲养设施、饲料和水源进行消毒处理,杀灭可能存在的病毒和细菌,降低感染风险。

6. 交通管控:禁止非养殖业人员进入猪场,加强对外来人员、车辆和工具的管控,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猪口蹄疫的发病率和传播风险,保护猪的健康与养殖业的发展。

同时,农民也应该加强自身的科学养殖知识学习,提高养殖技能水平,增强防范意识和能力。

猪口蹄疫疫苗免疫时间,什么时候打,怎么打

猪口蹄疫疫苗免疫时间,什么时候打,怎么打

猪口蹄疫疫苗免疫时间,什么时候打,怎么打注射完口蹄疫疫苗后,需要14-15天左右的时间才能生效,免疫持续期6个月。

育肥猪:一般在出生后30-40天内进行注射。

种公猪:在每年的9月和12月份时进行接种。

种母猪:在分娩前1.5个月左右接种。

乳猪:断奶后首免,50-60日龄二免,70-80日龄三免。

一、猪口蹄疫疫苗免疫时间,什么时候打1、一般情况下,注射完口蹄疫疫苗后,需要14-15天左右的时间,猪才会产生抗体发挥作用,在注射后,免疫持续期6个月。

2、如果是育肥猪,一般在出生后30-40天的时候进行首免,注射方法为肌肉注射,后海穴注射;出生后60-70天左右进行二免,注射方法为肌肉注射,后海穴注射。

3、如果是种公猪,每年接种2次,分别在每年的9月和12月份时进行接种。

4、如果是种母猪,一般在分娩前1.5个月左右接种,需注意母猪临产前半个月和怀孕前一个月不能注射。

5、如果是乳猪,断奶后,进行猪瘟和口蹄疫的首次接种;50-60日龄,进行猪瘟和口蹄疫的二免;70-80日龄,进行口蹄疫三免。

二、猪口蹄疫怎么打1、对于体重在10-25kg的猪,每头猪在耳根后肌肉注射1ml的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

2、对于体重在25-50kg的猪,每头猪在耳根后肌肉注射2ml的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

3、对于体重在50kg以上的猪,每头猪在耳根后肌肉注射3ml 的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

4、如果是2-4周龄的猪应使用2.5cm长的16号针头,4周龄以上的猪使用4cm长的18号针头。

5、在注射前,对于针头和注射器,需要使用湿热方法高压灭菌或用洁净水加热煮沸消毒法消毒至少15分钟。

接种时,一个针头接种一头猪,不可以一个针头接种多头猪。

6、注射时,注射部位需要剪毛,剪毛后使用70-75%的酒精棉或碘酊擦净消毒,然后用挤干的酒精棉擦干消毒部位,注射时疫苗必须注入肌肉内,不能过浅。

猪口蹄疫疾病临床表现及诊断技术

猪口蹄疫疾病临床表现及诊断技术

猪口蹄疫疾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技术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动物共患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以患病动物的口、蹄、乳头等部位出现水疱为特征,主要危害猪、牛、羊等。

具有高度传染性,对畜牧业生产、肉食品供应及国际贸易造成重大影响,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口蹄疫列为A类传染病之首,我国也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17种)的第一位。

《2010年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将口蹄疫列为猪的3大强制免疫计划(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之首,要求对所有猪进行O型口蹄疫强制免疫。

1病原学特点猪口蹄疫病毒抗原容易发生变异。

根据血清学反应的抗原关系,可分为O、A、C、亚洲I和南非I、Ⅱ、Ⅲ型共7个不同的血清型,型与型之间无交叉保护。

亚洲最流行的血清型是O、A和亚洲I型,注射O型U蹄疫疫苗不能预防A型和亚洲l型口蹄疫。

每个血清型又有若干亚型,目前已有80多个亚型,其中O型有10个亚型。

病毒亚型间仅有一个有限的保护水平,意味着即使注射了猪O型口蹄疫疫苗,如果流行毒株发生变异,与疫苗毒株的亚型不同,也不能获得完全免疫保护。

猪口蹄疫病毒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

在低温下十分稳定,在冬季结冰的粪尿中可以存活个月。

病毒在猪脏器、淋巴腺体、骨髓中能存活较长时间,故猪场肉食供应不要从市场购买而应自宰自食。

此外,病毒对酸碱特别敏感,当pH低于5或者高于9时,很快失活。

2流行病学特点口蹄疫潜伏期感染及临床发病动物为主要传染源。

欢迎访问猪场动力网。

病猪破裂水疱的渗出物、呼出的气体、分泌物、唾液、粪尿、奶、精液及肉和副产品均可排出比牛羊等其他感染动物更多的病毒。

此外,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空气、车辆、用具等也是霞要传染源。

通过悬浮微粒病毒可随风散播到相当远的地方。

易感动物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和伤口等感染病毒,通常以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污染物及被污染的车辆、用具、针头、飞沫等)方式传播,或通过人员、犬、猫、鼠、鸟、昆虫等动物媒介传播。

流行暴发以冬、春寒冷季节为多,但夏秋季也时有发生。

猪得了口蹄疫用什么药

猪得了口蹄疫用什么药

猪得了口蹄疫用什么药
现在大部分地区已经爆发了口蹄疫,治疗猪口蹄疫就成了目前养殖户最关心的话题,根据一些有经验的养殖户的使用,给大家分享一下他们在口蹄疫方面的经验与心得。

1、刚出生的仔猪、没有断奶的小猪口蹄一针灵注射1-2ml净化体内口蹄疫病毒,保护率达98%。

2、怀孕的母猪、刚配种的母猪、种公猪都可使用口蹄一针灵做紧急预防和紧急治疗
3、同一圈猪,有的猪得了口蹄疫,有的没有得,已经发病的按照治疗量做紧急治疗,没得病的全群做紧急预防。

4、猪发生口蹄疫疫情,高烧不退,咳嗽喘气的使用口蹄一针灵+绿健先锋做综合治疗。

5、当地已经发生口蹄疫,本场还没有发生,使用口蹄一针灵全群做紧急预防。

6、猪场得了口蹄疫,如何有效预防心肌炎的发生,口蹄一针灵能够
有效防止心肌炎的继发,彻底治愈口蹄疫。

温馨提示:遇到口蹄疫的时候,一定要选对药!。

猪口蹄疫最佳治疗方法

猪口蹄疫最佳治疗方法

猪口蹄疫最佳治疗方法
猪口蹄疫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疾病,对猪类的健康和经济产生严重影响。

虽然目前没有完全治愈猪口蹄疫的方法,但有一些措施可以帮助控制和减轻其影响。

1. 提高卫生水平:保持猪舍的清洁和干燥,定期清理猪圈和设备,以减少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时间。

2. 隔离感染猪只:一旦发现口蹄疫疫情,立即将患病猪只与健康猪只隔离,避免疫情的扩散。

3. 密切监测:加强猪只的健康监测,及时发现感染症状,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4. 病毒灭活疫苗:根据不同的猪口蹄疫病毒株,开发病毒灭活疫苗,可以有效减少病毒的传播和疾病的发生。

5. 化学消毒: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对病毒感染区域进行彻底的消毒,以杀灭病毒和阻止传播。

6. 限制交通:限制猪只和人员的交流,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防止疫情蔓延。

7. 合理处理:如果发现猪圈中有疑似感染的猪只,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采取合理处理措施,避免疫情的扩散。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措施虽然能够帮助控制猪口蹄疫的传播和
发生,但并不能彻底治愈疾病。

因此,在确诊猪口蹄疫病例后,减少损失和控制疾病的蔓延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加强养殖环境的管理和卫生措施,提高猪只的免疫力,也能帮助预防和减轻猪口蹄疫的影响。

猪口蹄疫的诊断

猪口蹄疫的诊断

观察症状
01
02
03
口腔和蹄部病变
观察猪的口腔和蹄部是否 有水疱、溃疡、糜烂等病 变,这些是口蹄疫的典型 症状。
体温和食欲变化
记录猪的体温和食欲变化 ,口蹄疫会导致猪的体温 升高、食欲减退。
其他器官病变
检查猪的呼吸系统、消化 系统等其他器官是否有病 变,口蹄疫可能引起这些 器官的继发感染。
询问病史和流行病学调查
和水疱,随后形成溃疡,结痂并脱落。
05
防治措施
疫苗接种和免疫程序
疫苗选择
选择符合国家规定且经过试验证明有效的口蹄疫 疫苗。
免疫程序
根据猪的年龄、健康状况和当地疫情制定合理的 免疫程序,包括免疫时间、剂量和次数等。
接种方法
严格按照疫苗接种说明书进行接种,确保接种方 法和操作正确。
封锁、隔离和消毒措施
防控措施
为了控制疫情,当地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加强动 物检疫和消毒,禁止野猪和病猪的流通。同时对病猪进 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对健康猪进行疫苗接种。通过这 些措施,该地区成功地控制了疫情。
案例三:某实验室诊断的难点和解决方法
难点
在某实验室诊断中,存在一些难点,包括口蹄疫病毒 的变异和不同毒株的交叉感染。这可能导致病毒检测 的假阳性或漏检。此外,实验室诊断还需要高水平的 实验技术和设备。
解决方法
为了解决这些难点,实验室需要提高技术水平,采用 多种检测方法进行确诊。同时加强病毒的监测和流行 病学调查,及时发现新毒株和变异情况。政府也需要 加大对实验室的支持力度,提高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 水平。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猪水疱病
猪水疱病是由猪水疱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 传染病,主要特征是在蹄部和口腔黏膜发生 水疱。病猪是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是 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拱部结痂和溃疡面; 舌表面的溃疡面;
临床症状:
鼻拱部水泡破裂形成的 鲜红溃疡面及舌表面水 痘破裂形成的溃疡面;
临床症状:
蹄踵、蹄叉部红肿、溃 疡,部分蹄壳开始脱落;
临床症状:
蹄踵部蹄叉部溃疡,蹄 壳开始脱落;
临床症状:
蹄踵部水泡破裂后,露出 出血的皮下组织,部分蹄 壳开始脱落;
猪口蹄疫
﹙Foot and mouth disease﹚
猪口蹄疫:
一.概述; 二.病原; 三.流行病学; 四.临床症状; 五.病理变化; 六.诊断; 七.综合防制;
一.概述:
1.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 ,FMD﹚是由FMDV感 染引起的偶蹄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 2.分七个血清型:O型、A型、C型、Asia-1型、SAT1型、 SAT2型、SAT3型等;每个主型内又有若干个血清亚型; 3.不同的血清型的病毒感染动物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基本一 致,但无交互免疫性;同一主型内的不同亚型之间也 只有部分交互免疫性; 4.易感动物:黄牛、水牛、牦牛、猪、绵羊、山羊、骆驼 和鹿;此外还有象、刺猬、鼠等33种野生动物;
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FMDV在畜舍干燥垃圾 内存活时间为14天;在潮湿垃圾内为8天;在 土壤表面秋季为28天夏季为3天;在干草中为 140天;在畜舍污水中为21天;在-30℃的阴暗 低温环境中存活期达12年;
病原:
消毒药物: ①FMDV对酸很敏感,pH值6.0时,每分钟损 失90%,pH值5.0时每分钟又损失90%; ②2%苛性钠、3%-4%甲醛、0.5%-1%过氧乙 酸、10%新鲜石灰乳等常用消毒剂在15-25℃ 下经0.5-2小时才能杀灭病毒; ③碘酊、石炭酸、来苏儿、新洁尔灭等对 FMDV无杀灭效能; ④对紫外线敏感;
三.流行病学:
A.自然发病动物常限于偶蹄动物,黄牛最为感 ,其次为 水牛、牦牛、猪、绵羊、山羊、骆驼等; B.猪FMD是由FMDV长期在猪群中反复流行,对猪的毒 力增强所致,而对牛的致病力减弱; C.幼畜象新生仔猪、犊牛、羔羊对FMDV最易感,发病 率100%,并引起80%以上幼畜死亡;
D.主要传染源为患病动物和带毒动物。通过水泡 液、排泄物、分泌物、呼出的气体等途径向外 排散感染性极强的病毒;屠宰后末经处理的肉 品、内脏、皮毛和废水是重要的传染源; E.本病通常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亦能经伤口 甚至完整的粘膜和皮肤感染;精液、奶汁含有 大量的病毒并能传染;
病原:
FMDV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病毒;病毒衣壳 由四种结构蛋白VP1-VP4装配而成: ① VP1 :参与构成病毒粒子的主要中和抗原 位 点,能单独诱导中和抗体应答;在免疫中 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②VP2 –VP3:协助参与组成病毒的主要中和 抗原位点;
病原:
FMDV在病畜的水泡液和水泡皮中大量存在, 在血液以及组织器官如淋巴结、脊髓、皮肤、 脑、肝、肺、肾及分泌物、排泄物中都有存在; 病猪和染毒而未发病猪以淋巴结和脊髓含量量 高; 猪感染FMDV后,首先在咽喉及肺部上皮细胞 中贮存并不断增殖,病猪经呼吸排至空气中的 病毒量相当于牛的20倍,因此有人认为猪舍内 迅速传播的主要途径是气源性传播;
流行病学:
F.空气是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介,人与非易感动物 如狗、马、鸟类均可成为本病的传播媒介; G.FMDV的持续性感染: FMDV感染易感 动物后,能形成持续感染, 表现为没有临床症状,但体内有病毒存在,并 在一定的条件下向外界排毒;
四.临床症状:
1) 猪口蹄疫主要症状表现在蹄冠、蹄踵、蹄叉、 副蹄和吻突皮肤、口腔腭部、颊部以及舌面 粘膜等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和溃疡,水 泡也会出现在母猪的乳头、乳房等部位; 2) FMD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24-96小时,人工感 染的潜伏期为18-72小时; 3) 病猪表现为精神不振,体温升高,厌食等症 状,当病毒侵害蹄部时,蹄温增高,跛行明 显,常导致蹄壳变形或脱落;
★口蹄疫O型灭活苗应在2-8℃下保存,保存 期为12个月; ★油佐剂疫苗的外观应是均匀的乳白色或乳白 微红粘稠液体,允许出现1/10量的油或水析出; ★部分疫苗尤其是贮存过一段时间的疫苗会出 现严重的分层甚至破乳﹙豆腐渣样﹚;使用严 重分层或破乳的疫苗会造成免疫失败;
6.母源抗体与仔猪的保护率:
a. 在未吸吮初乳新生仔猪的血清中检测不到任何口蹄 疫特异抗体;仔猪通过吸吮初乳得到各类抗体﹙IgM、 IgG、IgA﹚获得免疫; b. 在疫苗质量可靠和免疫程序正确的前提下,母源 抗体能保护99%的1月龄仔猪不感染口蹄疫病毒,随时 间的推移,以后保护率迅速下降,对2月龄和3月龄仔 猪只分别保护50%和8%; c. O型口蹄疫抗体比A型和C型维特的时间短;
6.母源抗体与仔猪的保护率:
d. 没有母源抗体的仔猪在1周龄能对口灭活苗免疫产
生应答,但免疫效果不佳;仔猪的日龄越大,所产生 的抗体效价越高; 免疫时间 1周 8周 6-7个月功毒的保护率 33% 87.5%
6.母源抗体与仔猪的保护率:
e. 在有母源抗体存在的情况下,其抗体效价是仔猪 对口蹄疫疫苗免疫应答高低的关键;母源抗体严重抑制 仔猪对口蹄疫疫苗免疫的应答: ⅰ. 仔猪在1、2、4周龄或8周龄免疫至6月龄功毒, 结果无一头获得保护; ⅱ . 在21、28、40和60日龄仔猪分别接种灭活苗后, 分别检测抗体,结果表明40日龄和60日龄仔猪产生抗体 水平更高; ⅲ . 有人认为仔猪在4周龄前不宜接种口蹄疫油佐剂 疫苗,以名免母源抗体的干扰;
发病机理:
• 病毒侵入易感动物机体后,首先在侵入部位的 上皮细胞内增殖,引起浆液性渗出而形成原发 性水泡﹙第一期水泡﹚,通常不易发现; • 感染1-3天后病毒进入血液引起病毒血症导致 体温升高和全身症状;病毒随血流到达嗜好部 位,如口腔粘膜、蹄部和乳房皮肤的表层组织 增殖,形成继发性水泡﹙第二期水泡﹚,此时 水泡容易发现; • 病毒一旦形成病毒血症第一个侵蚀的部位便是 心脏-----导致心肌炎的发生-----虎斑心;
1.疫苗与免疫:
★ 国外大多数文献报道口蹄疫疫苗接种动物后以体液 免疫为主,疫苗注射后14-21天抗体效价达到高峰; ★ 抗体维持时间一般在4-6个月; ★ 国内常规O型油佐剂BEI灭活苗的抗病力不强,仅 能抵抗10-20个最小发病量的人工感染;高效苗也只能 抵抗 200个左右最小发病量的人工感染;国外象英国、 法国、阿根廷、德国等研制的口蹄疫灭活苗的有效抗 原含量比我国的灭活苗要高5-10倍,而且能抵抗同居 感染,人工功毒强度达到1000个最小发病量;
4)水泡充满清亮或微浊的浆液性液体,水泡很 快破裂; 5)仔猪受感染时,水泡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 为胃肠炎和心肌炎,致死率高达80%以上; 6)妊娠母猪可发生流产;
临床症状:
患猪流涎,精神沉郁,弓背;
临床症状:
鼻拱部水泡;
临床症状:
鼻镜部出现水泡;
临床症状:
鼻拱部、鼻镜处水 泡溃疡和结痂
临床症状:
二.病原:
FMDV属于微核糖核酸科口蹄疫病毒属,病毒 粒子呈二十面体对称,直径20-23nm: ①完整病毒粒子:d=23nm; ②空衣壳:d=21nm,只有抗原性和血清学反 应性,具有型特异性,无致病性; ③不完整的衣壳壳粒:d=7-8nm,没有致 病性,只有抗原性和血清学反应性; ④ 病毒感染伴随抗原﹙VIA﹚
5.7岁以下的小孩及孕妇对FMDV易感; 6.FMD在世界分布很广,流行历史很长,除大洋 洲和北美洲消灭本病后再未发生外,亚洲、非 洲、南美洲和欧洲都有发生或流行; 7.OIE把该病列为A类法定传染病中的第一个动 物病害,是国际动物及动物产品输出输入贸易 最重要的检疫对象;是一种政治病、经济病;
概述:
七.综合防制:
1.疫苗与免疫; 2.免疫抗体消长规律; 3.口蹄疫高效苗接种次数与抗感染强度的关系; 4.高效苗免疫接种次数和每次接种时间间隔; 5.疫苗的保存与外观; 6.母源抗体与仔猪的保护率; 7.防疫程序; 8.口蹄疫康复血清和康复全血的制备和应用; 9.灭活苗高免动物血清和全血的制备和应用; 10.猪场发生疫情时的其它应对措施; 11.治疗措施;
据广东、福建、北京、上海等规模化猪场 多年观察结果表明,种猪每年接种高效苗4次, 抗体效价高达1:2048以上,所产仔猪在吮乳阶 段的母源抗体水平也高达1:1024以上,即使猪 场受口蹄疫严重威胁时或猪场发生疫情时,也 只是肉猪或架子猪零星发病,而母猪和吮乳仔 猪则安然无恙;
5.疫苗的保存与疫苗的外观:
五.病理变化:
• 除口腔、蹄部或鼻端、乳房等处出现水泡及烂 斑外,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胃粘膜也有烂斑 或溃疡,小肠、大肠粘膜可见出血性炎症; • 仔猪心包有弥散性出血点,心肌切面有灰白色 或淡黄色斑点或条纹,心肌松软象煮熟状;
病理变化:
口蹄疫患猪的虎斑心;
六.诊断:
★FMD的诊断必须与猪的水泡病、猪水泡性 口炎、猪水泡疹区分开;确诊需采聚病料进 行实验室诊断; ★病料采聚: ◆无菌采聚病猪水泡液; ◆无菌采聚水泡皮,水泡皮的重量不少于 3克,置于成有50%甘油生理盐水﹙1:1﹚ 的玻璃瓶内,冷藏送检;
• 我国FMD五次大流行概况: ★第一次大流行是在1950-1955年,此时欧洲爆发FMD,疫情 由原苏联传入新疆蔓延至西北、华北等20个省,据新、甘、宁、 陕、内蒙、晋、冀、京、沪、苏等11个省市、区统计,疫情县 156个,主要是牛、羊发病; ★第二次大流行是在1957-1960年,新疆、青海、甘肃3省、区 发生疫情县30多个,60年广东由港澳地区传入疫情,云南由缅甸 传入疫情; 新疆流行的是A型和O型,云南流行的是亚洲1型,其它省流行的 是O型,本次大流行牛、羊发病多,猪发病少;
1:4
1:8
2ml
1:128 1:128 1:128 1:128 1:128
1:256 1:512 1:512 1:512 1:512
1:64
1:64
1:256 1:1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