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四川省阆中市旅游业发展现状研究(可编辑修改word版)

合集下载

阆中古城旅游经济发展在新形势下的着力点分析

阆中古城旅游经济发展在新形势下的着力点分析

阆中古城旅游经济发展在新形势下的着力点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省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古城。

因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阆中古城的旅游经济也逐渐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在新形势下,阆中古城的旅游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随着旅游业竞争的加剧,阆中古城需要加大品牌营销力度,提升市场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

也需要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提升游客的满意度,保持持续吸引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阆中古城旅游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

本文旨在对阆中古城旅游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挑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推动阆中古城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 问题提出阆中古城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古都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旅游资源。

在新形势下,阆中古城旅游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随着全球旅游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阆中古城需要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市场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览。

现有的旅游产品结构仍有待优化,需要更加注重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

本文旨在分析阆中古城旅游经济发展在新形势下的着力点,为进一步推动阆中古城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1.3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阆中古城旅游经济发展在新形势下的着力点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有效应对当前面临的挑战,促进阆中古城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深入了解阆中古城的旅游资源概况,探讨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对旅游经济的影响;分析阆中古城旅游经济发展的现状,揭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接着,探讨新形势下阆中古城旅游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为制定有效的发展策略提供依据;结合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和加强品牌营销等方面,明确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强与周边城市合作和科学规划未来发展方向的措施,推动阆中古城旅游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通过本文研究,旨在为阆中古城以及类似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四川省阆中市旅游资源的SWOT分析

四川省阆中市旅游资源的SWOT分析
限 制 因素 , 然后 对其 进行 综合 评价并 提 出可持 续开发 策略 。
1 研 究 区概 况
阆 中市位 于 四川 东 北部 、 陵 江 中游 , 枕 巴山 、 嘉 东 西倚 剑 门、 峙 J 北 , 于 东经 154 一162 北 雄 l 介 I 0 。 1 0 。4 ,
纬 3 。2 ~ 15 间 。 阆中处 于川 中丘 陵 区 向川 北低 山 区过 渡 地带 。全 境 东 西北 部 高 , 12 3 。 1之 中南 部低 , 堰 呈 尾槽状 地 势 和多层 次 梯 级地 形 , 拔 38— 8 . 。低 山 、 丘 、 海 2 8 88米 高 中丘 占幅员 面积 9 % , 丘 、 坝 占 6 2 低 平 .
21 00年 1 1月
2 9卷 第 l 1
绵 阳师范学 院学报
J u l fMin a g No ma n o ma a y n r lU i o
NO . 01 V2 0 Vo _ No. l29 11
四 川 省 阆 中市 旅 游 资 源 的 S OT分 析 W
刘长 秀, 杨

16・ 1
绵 阳师范 学 院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
第2 9卷
着 眼于 系统 的 自身实力 及 与竞争 对 手 的比较 ; 二部 分为 O 主要用 来 分析外 部条 件 , 调 外部 环境 的变 第 T, 强 化及 对 系统可 能 的影 响 。本文 欲采用 S T法 , 阆中旅 游 资源进行 综合分 析 。 WO学 院, 绵 四川绵阳 6 10 ) 2 0 0
要 :阆 中是全 国四大文明古城之一 , 是全 国历史文化名城 、 中国优 秀旅 游城 市、 联合 国地名遗产委 员会命
名的“ 千年 古县”, 旅游业在其经济结构 中具有重要 地位 。但 目前对阆 中旅 游资源的评价 和认识还 不全 面 , 致使 阆

最新游阆中古城的社会实践报告

最新游阆中古城的社会实践报告

最新游阆中古城的社会实践报告游阆中古城的社会实践报告主要围绕对该地区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社会经济发展的观察以及对当地居民生活状况的调查。

以下是根据这一主题生成的报告内容:一、历史文化研究游阆中古城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

本次社会实践的重点在于对古城的历史沿革、建筑风格、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研究。

通过对古城墙、古街道、庙宇等建筑的实地考察,结合历史文献,我们对游阆中古城的历史价值和文化特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社会经济发展观察报告中对游阆中古城近年来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古城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显著改善,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餐饮、住宿、手工艺品等。

然而,我们也注意到了商业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文化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压力的增大等,对此提出了一些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三、居民生活状况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我们收集了当地居民对于古城变迁的看法和感受。

大多数居民对于旅游业带来的经济利益表示肯定,但同时也担忧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问题。

报告中提出了加强社区参与、提升居民文化自豪感等建议,以促进居民与古城保护和发展的和谐共生。

四、结论与建议综合以上研究和调查结果,报告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建议,旨在促进游阆中古城的文化遗产保护、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建议包括加强文化遗产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推动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鼓励社区和居民参与古城保护工作等。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我们对游阆中古城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并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可行的思路和方案。

希望这份报告能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阆中旅游策划报告案例

阆中旅游策划报告案例

阆中旅游策划报告案例1. 引言阆中位于四川省南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阆中拥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是一个具有旅游潜力的城市。

本文将介绍阆中旅游策划报告案例,以帮助阆中市政府制定合理的旅游发展策略。

2. 目标群体分析在制定旅游策划报告之前,首先需要对目标群体进行分析。

阆中的主要目标游客群体包括以下几类:•历史文化爱好者:对于古迹和历史文化有浓厚兴趣的游客是阆中的重要目标群体之一。

阆中拥有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如阆中古城、巫山古渡、仙女山等,这些都吸引了大量的历史文化爱好者。

•自然风光追求者:享受自然风光和接触自然的游客也是阆中的重要目标群体。

阆中的自然景观包括山水之美、植物园和大型公园等,吸引了大量的自然风光追求者。

•休闲度假者:想要放松身心,远离城市喧嚣的游客也是阆中的目标群体之一。

阆中拥有许多温泉度假村和养生中心,满足了休闲度假者的需求。

3. 旅游资源概述阆中是一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城市。

以下是阆中的主要旅游资源概述:3.1 历史文化资源阆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其中最著名的是阆中古城,建于公元前314年,是中国境内仅存的古代城池。

阆中古城保存完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遗迹,吸引了大量的历史文化爱好者。

此外,阆中还有巫山古渡、仙女山等其他历史文化景点,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历史文化体验。

3.2 自然景观资源阆中的自然景观资源丰富多样。

巫山是阆中的重要自然景观之一,拥有山水之美和独特的地质景观。

仙女山是巫山的一部分,被誉为“蜀山第一奇观”,吸引了大量的自然风光追求者。

此外,阆中还有植物园、大型公园等自然景观资源,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自然体验。

4. 旅游策划方案根据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旅游策划方案,以促进阆中旅游的发展:4.1 历史文化主题推广为了吸引历史文化爱好者,我们建议加强对阆中古城的宣传和推广。

可以举办历史文化研讨会、主题展览等活动,展示阆中古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阆中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阆中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阆中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6-022-02摘要阆中作为全国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阆中独特的旅游资源。

本文分析了阆中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通过保护性开发、鼓励社会参与以及发展低碳旅游的途径实现当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关键词阆中旅游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一、阆中旅游发展概况阆中地处四川盆地北部,幅员面积1877.8平方公里,总人口87.7万。

阆中拥有众多美名,古有“阆苑仙葩”、“嘉陵第一江山”、“阆中城南天下稀”之说,今有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第一风水古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誉。

阆中的旅游资源丰富,以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最为突出。

(1)作为全国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保存有四川规模最大的明清古城建筑群,古街巷近百条,古院落更是数以千计,总面积达1.8平方公里。

阆中古民居造型独特,是北方四合院和江南园林建筑的和谐统一,古城丰富多样的木雕艺术被誉为中国建筑一大奇观。

(2)近年来,阆中旅游打出“风水古城”这张王牌,“三面环水,四面环山”,山、水、城溶为一体,形成绝佳的风水宝地。

历史上,风水文化造就了许多杰出的天文学家、风水大师,西汉《太阳历》编制者落下闳出生阆中,唐代李淳风、袁天罡等来阆定居,考察天象,阆中也成为了中国古代的天文研究中心。

(3)名胜古迹众多。

有汉桓侯祠、永安寺、五龙庙文昌阁等3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贡院、华光楼、巴巴寺、天宫院、滕王亭子石塔等1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另有锦屏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构溪河湿地保护区、蟠龙山省级森林公园。

(4)独特的巴渝文化。

秦末,阆中巴人领袖范目助刘邦“还定三秦”,借武王伐纣之舞鼓舞士气,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巴渝舞气势磅礴、威武雄浑,被誉为“舞蹈活化石”。

直到今天,阆中在重大节庆的时候仍会组织表演“巴渝舞”。

(5)三国文化。

阆中是三国时期的军事重镇,蜀国曾派张飞任巴西太守镇守阆中达7年之久(公元214—221),现市内的张飞庙、张飞墓是三国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阆中古城旅游资源的概况与评价

阆中古城旅游资源的概况与评价

阆中古城概况与评价阆中,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战国时曾为巴国国都,公元前314年,置阆中县,其后历设郡、州、府、道、县等,明清之际曾作为四川临时省会达19年,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阆中被誉为四川最大的“风水古城”,保存较好,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素有“阆苑仙境”、“巴蜀要冲”、“天下第一江山”、“阆中天下稀”、“世界千年古县”、“国际最佳旅游度假胜地”、“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等美誉。

1985年被国务院公布确认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1年撤县设阆中市,是中国对外开放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旅游地概况一、自然地理特征阆中是四川省辖市,距离省会成都仅330公里,由南充市代管。

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

介于东经105°41′~106°24′,北纬31°22′~31°51′之间。

东靠巴中市、仪陇县,南连南部县,西邻剑阁县,北接苍溪县。

地势西南低东北高,市区海拔328-888米,以低山丘陵地貌为主,亦有部分丘陵平坝地形。

阆中山脉分列嘉陵江东西,嘉陵江以东为大巴山脉,嘉陵江以西为剑门山脉。

嘉陵江境内流长59.4公里,同时还有白溪、东河、构溪、西河等4条嘉陵江支流贯穿境内。

阆中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均温度17度。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1%。

二、社会经济特征2011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1亿元,地方财政预算收入4.3亿。

阆中稻米、小麦、玉米、油菜、棉花、柑桔、蚕桑等粮经作物久负盛名;半夏、沙参、川芎、杜仲、银杏等名贵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

阆中是全国的商品粮、棉花、桑蚕、水果、猪肉生产基地和四川省轻工重点发展基地,食品、酿造、丝绸、棉纺、皮革、医药、化工、建材、机械等众多工业部门基础雄厚。

阆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环境正加速改善。

212国道一级公路全线开通,302省级纵贯境内;国家二级民用机场正在建设之中;兰渝铁路筹建工作进展顺利。

阆中旅游策划报告案例

阆中旅游策划报告案例

阆中旅游策划报告案例阆中市位于四川省南部,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城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壮美的山水风光。

阆中市政府希望通过制定旅游策划报告,进一步挖掘阆中旅游资源的潜力,提升旅游品质和影响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本文将围绕阆中市旅游资源的优势和发展方向展开阐述,提出相应的旅游策划方案。

一、阆中旅游资源的优势阆中市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具有多重优势:1.历史悠久:阆中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晚期。

在历史上曾经是巴蜀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

2.山水秀美:阆中市地处嘉陵江畔,四面环山。

境内山水资源得天独厚,风景如画,许多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区和休闲度假区均聚集在此。

3.历史文化精品云集:阆中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许多文物古迹和传统文化艺术精品。

如著名的九龙壁、紫禁城、青瓷路等。

4.人文特色突出:阆中市是闻名遐迩的诗城,其诗歌文化、民间艺术等方面具有突出的表现。

此外,阆中市民风淳朴、食品美味、民间习俗等非常有特色。

以上优势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相互之间有交集和互补。

这意味着阆中市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很高,也能为游客提供多元化的旅游体验。

二、阆中旅游发展目标和策略1.旅游发展目标阆中市旅游发展的总目标是:利用多种资源,提高市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提升,打造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著名旅游城市。

2.旅游发展策略(1)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阆中市旅游资源独特,但基础设施单薄,缺乏配套设施。

发展旅游业首先要完善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为扩大旅游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优化旅游产品结构。

整合阆中市的旅游资源,制定全景式、全方位的旅游产品,以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推出互动体验等特色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阆中游玩。

(3)发掘旅游特色。

阆中的旅游特色主要表现在历史文化、山水风光和乡土民俗等方面。

要运用旅游地学原理,深入挖掘本地旅游资源和特色,在旅游产品和服务中体现民俗、文化和历史等方面的特色。

阆中古城调研报告

阆中古城调研报告

阆中古城调研报告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省南部,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古城之一,我对其进行了一次调研。

阆中古城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阆中古城的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

这座古城建于公元前四世纪,是秦汉时期的要塞城市,曾经是巴蜀文化的中心。

城内保留了许多古建筑和文物,如古城墙、庙宇、古街巷等,展示了它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另外,阆中还有丰富多样的民间传统文化,如龙船文化、武术文化和民间艺术等,这些都为阆中古城增添了魅力。

其次,阆中古城的自然景观十分优美。

古城周边是蜀南竹海和高质量的农田,景色宜人。

另外,在阆中北部还有着秀美的南北山脉,山清水秀,自然资源丰富。

这些景观为古城提供了独特的背景和氛围,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和旅游。

然而,阆中古城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城墙的保护和修复工作需要加强。

古城墙的一部分已经遭受了严重的破坏,需要及时进行修复和保护,以保护古城的完整性和观赏价值。

其次,古城内一些街巷的保护和改造也需要重视。

这些街巷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在城市发展和改造过程中有部分被拆除或破坏,需要进行规划和保护。

此外,古城的保护和发展需要与当地社区和居民的利益和期待相结合,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于阆中古城的保护和发展,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要加强对古城墙和古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同时加强对游客的引导和监管,确保游客文明游览,不对古城造成进一步破坏。

其次,要加强文物的保护和管理,提高对文物的认识和重视。

同时,可以开展一些文化活动和展览,提高文物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最后,要加强与当地社区和居民的合作和沟通,确保他们的利益得到保护和尊重,同时让他们参与到古城的保护和发展中来。

总的来说,阆中古城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加强保护和发展,结合当地社区和居民的利益,可以实现古城的可持续发展,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此欣赏历史和自然之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农学院旅游景区期末论文题目:对四川省阆中市旅游业发展现状的研究学生姓名敬昕系别人文社会科学系专业班级2010 级旅游管理专业1 班指导教师邵逸甫成绩评定2013 年6月对四川省阆中市旅游业发展现状的研究敬昕(天津农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中文摘要:阆中,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上游,幅员面积 1878 平方公里,总人口 86 万。

1986 年被确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1 年撤县建市。

之后,相继被确定为对外开放城市、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市、省级卫生城市、四川省重点旅游城市。

阆中以“风水古城”著称,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受到世人关注,来阆观光旅游者呈几何级数递增,旅游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已成为阆中支柱产业之一。

2012 年,阆中古城创建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古城创 5A 总体规划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

本文就阆中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突出阆中市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字:阆中古城;旅游业发展现状;风水古城;一.阆中市概述阆中,地处四川盆地向低ft区过渡地带。

介于东经105°41′~106° 24′,北纬31°22′~31°51′之间。

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战国时曾为巴国最后一个首都(巴国在历史上共四个首都——重庆、合川、丰都、阆中)。

公元前 314 年,置阆中县,其后历设郡、州、府、道、县等,明清之际曾作为四川临时省会达 19 年,至今已有 2300 多年的历史。

阆中被誉为四川最大的“风水古城”,保存较好,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素有“阆苑仙境”、“巴国蜀国要冲之地”、“天下第一江ft”、“阆中天下稀”、“世界千年古县”、“国际最佳旅游度假胜地”、“中国春节文化之乡”等美誉。

1986 年,国务院公布确认阆中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1 年撤县设阆中市,是中国对外开放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及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阆中市文化底蕴丰厚,自然风景秀丽多彩,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唐代大诗人杜甫游览阆中之后更是留下了“阆中盛事可断肠,阆中城南天下稀” 的千古绝唱。

阆中素有“阆苑仙景”、“风水宝地”之誉。

古有“锦屏春晓”、“嘉陵秋水”、“云台仙风”、“梁ft戴雪”等十大景观,今有享誉“嘉陵第一江ft”的锦屏ft、“洞天佛地”的东ft园林、“君王台榭枕巴ft”的滕王阁、占地三千亩的蟠龙ft森林公园和即将开发二十五平方公里的金沙湖,自然形成了一幅秀美的画卷。

阆中古迹众多。

既有汉桓侯祠(俗称张飞庙)、永安寺、五龙庙 3 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华光楼、滕王阁、观音寺、巴巴寺、清代考棚(贡院)、天宫院、清真寺等 13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地市级、县级文物保护点 200 多处。

尤其是阆中古城,与云南丽江、ft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中国四大古城,至今保存的是唐宋格局、明清建筑,面积达 1.78 平方公里,百余条古街古巷和数百栋古院,结构精巧,布局严谨,被誉为“中国民间建筑一大奇观”,充分体现了我国城市布局的传统风水理念,被建筑学家定为“风水古城”。

阆中文化底蕴深厚。

巴渝文化、天文文化、风水文化、三国文化、科举文化、丝绸文化、醋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互相映衬,形成了异彩纷呈的地域文化景观,被誉为“多元文化和谐共融发展的典范”。

如张飞庙是三国文化的重要支撑点,贡院是科举文化的具体展现,有道教道观 2 处,佛教寺庙 22 处,天主教堂1 处,巴巴寺被称为东方伊斯兰教“圣地”。

此外,阆中还有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巴渝舞、造字舞、天象舞、玄观舞、醋神舞等舞韵古朴、神奇、典雅,绚丽多彩的川北灯戏和川北皮影曾多次走出国门,享誉海外。

二.阆中市旅游发展现状2.1 旅游环境得到优化近年来,阆中市抢抓旅游发展机遇,打造精品景区景点,着力培育旅游“亮点”,使旅游业看点更多,“靓”点更亮,人气更旺,从而城市品味和旅游档次得到快速提升。

2008 年末,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 163 万人次,同比增长6.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9.4 亿元,同比增长 8.0%,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13.2%,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 100%,城市建成区噪声平均值 56.2 分贝,空气污染指数 49,城市饮用水达标 100%,城市绿化覆盖面积 673 公顷,园林绿化面积 587 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40.3%,旅游产业链条不断拉长,在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成为发展最快、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产业之一。

2.2旅游设施得到改善近年来,阆中高舞旅游龙头,以“把阆中建成中国西部最具吸引力的旅游城市”为奋斗目标,有力地推动了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旅游功能的完善,建成了一批上档次的旅游项目和配套设施,成功创建了古城国家 4A 级风景区,启动了天宫院民俗风水旅游,旅游景区景点明显增多,游乐功能日臻完善,宾馆和旅行社快速发展,旅游接待能力不断增强。

2008 年末,全市拥有上海大众假日酒店、桃园国际大酒店等星级酒店 13 家,其中三星级宾馆 4 家,古民居客栈 52 家,各类社会宾馆 120 家,餐饮名店 20 余家,休闲娱乐和购物场所 10 多处,旅游商品经营店 200 多家。

2.3旅游品牌得到彰显阆中市以川、陕、甘、渝四省(市)三国旅游精品线路在阆启动为契机,加强区域合作,构建起“川陕甘渝”大旅游圈,并主动出击,赴上海、成都、重庆及日本等地举行大型旅游推介活动。

此外,央视“激情广场大家唱”栏目组赴阆演出取得圆满成功,“我在阆中等你”主题文艺晚会在四川卫视播出反响良好。

通过多种活动的开展和媒体的广为宣传,阆中旅游特色资源得以彰显,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

2007 年,阆中位居四川“十大宜居城市之首”, 2008 年,阆中古城成功入选“中国青年最喜爱的旅游目的地”。

近三年来,阆中共接待游客454.7 万人次,年均增长 14.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25.47 亿元,年均增长16.4%。

2.4市民幸福指数攀升一是民生改善方面。

2008 年,市委、市府对古城 280 多处旱厕进行了全面改造,对古城街道进行了彻底整治,为古城居民安装了天然气,开通了光纤网络,实施了管线地埋工程;对古城居民重点实施就业援助,对困难群众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营造了和谐的人文环境,促进了旅游的健康发展。

二是居民收入方面。

全市旅游及相关产业实现就业 9 万多人。

依托日益扩大的旅游客源市场,做大做强以食品业为代表的工业经济,张飞牛肉、保宁醋等食品企业规模迅速壮大,产值、利润和税金连年翻番;以张飞牛肉、蚕丝被等旅游商品为依托,共建立肉牛养殖小区 15 个、蚕桑基地 30 个,促进当地农民人均年增收800 余元。

三.阆中市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虽然阆中市旅游发展势头强劲,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同为中国四大古城,云南丽江、ft西平遥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知名度稳步提升,但阆中古城在申遗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相比之下,阆中色旅游业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对于阆中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整理如下:3.1政府支持力度不够阆中基本是在 2005 年后才开始发力旅游市场,而平遥和丽江在这时已经尝到旅游产业带来的甜头了。

起步晚,发展慢死制约阆中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因素。

3.2交通设施落后相比于中国其他四大古城而言,平遥县有南同蒲铁路、大运高速公路、汾屯公路、108 国道和东夏线穿境而过,距省城太原90 公里,距首都北京600 公里;丽江有丽江机场,大丽铁路、214 国道由南至北穿境而过,大理到丽江的高速路已开工建设,马上要新建的还有丽攀高速公路。

而阆中与外界的交流就靠着一条212 国道,这无疑是影响阆中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

3.3旅游宣传不到位阆中是我国春节文化之乡[2010]、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5]、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86]、国家级生态示范市[2001]、世界千年古县[2006]、四川省园林城市[2013],虽然有这么多的国字号头衔,但由于旅游宣传的落后,即使是土生土长的阆中人也没几个人知道,更不用说远在他乡的外地人了。

3.4社会群众的支持力度阆中人民对于旅游的支持热情不够,原因就在于旅游业给人民群众没有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初了街道两侧变的好看了貌似就没什么好处了,并且市民的素质也亟待提高,给外地旅游者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5.旅游类型单一,游览方式以观光型为主:全是古建筑、古遗迹的旅游类型,旅游类型单调乏味。

四.针对阆中旅游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相应对策4.1加快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打造休闲旅游城市在“十二五”开局之年,阆中市委、市政府响亮提出了“建设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国际休闲旅游城市”奋斗目标,将阆中古城创建为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和省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是实现这一奋斗目标的有力抓手和载体,而且这两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目前必须全面推进,加快实施。

其中,12 平方公里创建区域内的内外部交通体系建设、夜休闲娱乐项目开发、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的完善、高星级酒店创星等工作更是迫在眉睫。

4.2加强古城核心区商业规划引导及日常规范管理,打造古城旅游名片阆中古城是阆中市旅游的重要名片之一,自实施步行街管理以来,古城恢复了她应有的宁静与闲适。

但从黄金周市场来看,业态引导和日常管理急需加强。

借鉴其它景区经验,在古城核心街道实施经营准入制度,组建商业审批组,对店铺装修、经营项目是否具有文化性和景观性进行前置许可,合格后才予以颁发工商执照;对核心街道之外的古街商业进行引导,根据不同街道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旅游街区,进而调控古城景区商业行为。

建立古城景区管理规章制度,加强执法和日常监督,实现古城景区管理精细化、长效化、品牌化。

鉴于 2013 年5 月份“凤凰旅游事件”,政府与民争利日益严重,希望阆中市政府在执法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相关问题。

4.3加快旅游资源整合力度,打造精品旅游环线阆中旅游资源丰富,其ft水城相依相融的完美格局、快速通道连接的淳风寺和天宫院、全长 79 公里的构溪湿地和全国历史文化名镇老观古镇等景区景点交相辉映。

目前,应加快全市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尽快开通景区间旅游公交,尽早实现统一管理和运营,建设完备的自驾车旅游导识系统,形成精品旅游环线,将古城核心景区客源“输送”至各大景区,促进阆中旅游“全面开花”。

4.4拓展宣传营销渠道,做足阆中旅游市场。

继续在央视投放广告,创新营销方式,组建专业营销队伍。

并结合当前网络飞速发展、网络应用无孔不入的趋势,加强网络营销,建立官方微博,做好中远程高端客源市场开发,进而提升阆中旅游深度影响力。

力促阆中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与旅游电子商务品牌企业居前三位的携程网、去哪儿网和芒果网“联姻”,抢占网络资源,使我市旅游业向成熟化、前沿化迈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