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选择题解析(内容理解)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大道之行也》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大道之行也》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男有分,女有归.(归:女子出嫁)选贤与.能(与:和)B. 盗窃乱贼而不作.(作:兴起)讲信修.睦(修:培养)C.故人不独亲.其亲(亲:亲人) 是.谓大同(是:这)D.力恶.其不出于身也(恶:厌恶) 故外户.而不闭(户:窗户)2.下列加点字注音及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贤与能(jǔ,同“举”,推举)B.货恶其弃于地也(wù,厌恶)C.男有分,女有归(fèn,职分,职守)D.盗窃乱贼而不作(zéi,小偷)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货恶其弃于.地也A.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B.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C.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D.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4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盗窃乱贼而不作.泉河激石,泠冷作.响B.故.外户而不闭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是.谓大同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D. 故人不独.亲其亲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5.下列加点词古今词义差别最小的一项是()A.芳草鲜美..B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C率妻子..为公..邑人来此绝境D天下6.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B.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C.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7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大道之行也》考点详解(八年级下册 《礼记》二则之二

《大道之行也》考点详解(八年级下册《礼记》二则之二)《大道之行也》阐明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的特征,先对“大同”社会进行纲领性说明,指出“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然后从三个方面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即人人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最后总括并定名为“大同”。
目录:1.《大道之行也》考点解析;2.《礼记》二则课后习题解答。
一、《大道之行也》考点解析【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考点】〔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行〕施行。
〔为〕读作wéi,意思是“是”,表示判断。
【原文】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译文】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考点】〔选贤与能〕这里采用“互文”修辞,理解为“选与贤能”,即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
与:读作jǔ,同“举”,选举,推举。
贤:品德高尚,这里是形容词用作名词,指品德高尚的人。
能:才干出众,这里是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有才干的人。
〔讲信修睦〕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信:诚信,信用。
修:培养。
睦:和睦。
【原文】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译文】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有善终的保障,壮年人有发挥才能的场所,儿童有成长的条件,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
【考点】〔故〕连词,所以,因此。
〔不独〕不只。
独:只,仅仅。
〔亲其亲〕敬爱自己的父母。
第一个“亲”用作动词,属于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为亲”;第二个“亲”是名词,指父母。
〔子其子〕疼爱自己的子女。
第一个“子”用作动词,属于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为子”;第二个“子”是名词,指子女。
《大道之行也》课文翻译试题、阅读试题及答案

《大道之行也》课文翻译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②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③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④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⑤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⑥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阅读试题1. “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大道之行”指什么?大道:大同:大道之行也:2. 总领全文的句子是?3.大同社会怎样选拔管理者?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怎样?4.“大道”和“大同”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5.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8.结合全文,你认为大同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当代中学生怎样做能更接近于大同梦?《大道之行也》课文翻译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②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③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因此人们不单敬爱、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疼爱、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
④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人们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
⑤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
⑥是谓大同。
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大道之行也》试题1. “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大道之行”指什么?大道:理想社会的最高准则。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大道之行也文言现象、默写、选择习题带答案

《大道之行也》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2课】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理解性默写】【赏析辨识选择题】3、判断文言句式: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判断句。
二、理解性默写:①、可以为现在政府任用人才,营造社会风气所借鉴的两句是: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②、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与之相近的语句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③、大道的内涵是实行民主体制、共同管理公共事务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④、“大同社会”是各尽所能,即: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⑤、社会”实行各取所需,即: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⑥、“大同社会”社会安定和平,即: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是全文的总括句。
三、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C )A.选贤与能与(jǔ)B.矜、寡、孤、独、废疾者矜(guān)C.男有分,女有归分(fēn)D.是故谋闭而不兴兴(xīng)【解析】C分(fèn)2.下列加点的词语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B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寻向所志,遂迷.。
C.大道.之行也。
D.男有分,女有归.。
【解析】A古今异义,交错相通。
B迷失方向。
C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D女子出嫁。
3.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选贤与.能:通“举”,选拔B.盗窃乱贼.而不作:小偷C.男有分.,女有归:职分,指职业、职守D.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解析】B古今异义,害人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B )例句:货恶其弃于.地也A.每自比于管仲、乐毅B.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D.所恶有甚于死者【解析】例句是在。
A和,与。
B在。
C给。
D比。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修(崇尚、培养)C.是故谋闭而不兴是故(因此)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同(大家一样)【解析】D儒家在《礼记·礼运》中提出的一种理想社会。
大道之行也文言现象、默写、选择习题带答案

《大道之行也》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2课】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理解性默写】【赏析辨识选择题】3、判断文言句式: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判断句。
二、理解性默写:①、可以为现在政府任用人才,营造社会风气所借鉴的两句是: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②、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与之相近的语句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③、大道的内涵是实行民主体制、共同管理公共事务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④、“大同社会”是各尽所能,即: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⑤、社会”实行各取所需,即: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⑥、“大同社会”社会安定和平,即: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是全文的总括句。
三、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C )A.选贤与能与(jǔ)B.矜、寡、孤、独、废疾者矜(guān)C.男有分,女有归分(fēn)D.是故谋闭而不兴兴(xīng)【解析】C分(fèn)2.下列加点的词语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B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寻向所志,遂迷.。
C.大道.之行也。
D.男有分,女有归.。
【解析】A古今异义,交错相通。
B迷失方向。
C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D女子出嫁。
3.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选贤与.能:通“举”,选拔B.盗窃乱贼.而不作:小偷C.男有分.,女有归:职分,指职业、职守D.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解析】B古今异义,害人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B )例句:货恶其弃于.地也A.每自比于管仲、乐毅B.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D.所恶有甚于死者【解析】例句是在。
A和,与。
B在。
C给。
D比。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修(崇尚、培养)C.是故谋闭而不兴是故(因此)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同(大家一样)【解析】D儒家在《礼记·礼运》中提出的一种理想社会。
阅读《大道之行也》含答案

阅读《大道之行也》,完成1~6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大道之行也》)【乙】温州人李庭等,大历六年,入山斫树,迷不知路,逢见深水。
中有人烟鸡犬之候,寻声渡水,忽到一处,有好田泉竹果药,连栋架险,三百余家。
四面高山,回环深映。
有象耕雁耘①、人甚知礼,野鸟名鸽,飞行似鹤。
人舍中唯祭得杀,无故不得杀之,杀则地震。
有一老人,为众所伏②,容貌甚和,岁收数百匹布,以备寒暑。
乍见外人,亦甚惊异。
问所从来,乱贼平未,时政何若。
具以实告。
因曰:愿来就居得否?云此间地窄,不足以容。
此中人为致饮食,申以主敬。
既而辞行,斫树记道。
还家,及复前踪,群山万首,不可寻省。
(选自顾况《仙游记》,有删改) 【注】①象耕雁耘:大象、大雁耕田播种。
这是作者想象的天外世界的耕种方式,人已经从繁重的农耕劳动中解脱出来了。
②伏:同"服",信服。
1.(2021海淀一模)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天下为.公不以为.然为.众所伏B.讲信.修睦小信.未孚背信.弃义C.女有归.云归.而岩穴瞑殊途同归.D.盗窃乱贼而不作.其中往来种作.作.奸犯科2.(2021海淀一模)翻译文中两处画直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做出进一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翻译:因此人们不单敬爱自己的亲戚,不单疼爱自己的子女。
理解:这句话阐述了"大同"社会的特征,指出每个人除了敬爱亲人、疼爱子女外,还应该按照社会要求承担起照顾矜、寡、孤、独等弱势群体的责任。
B. 及复前踪,群山万首,不可寻省。
翻译:等到(李庭)再次寻访上一次的踪迹,但重峦叠嶂,再也找不到(以前去过的村落)了。
【北京中考必考古文】部编初中语文-《大道之行也》重点文言知识及课文理解

《大道之行也》重点文言知识一、重要字词1.选【贤】与【能】贤:指品德高尚;能:指才干出众2.讲信【修】睦培养3.【寡】老而无夫4.【孤】幼而无父5.【独】老而无子6.【废疾】有残疾而不能做事7.男有【分】 fèn 职分,职守8.货【恶】其弃于地/力【恶】其不出于身 wù,厌恶、憎恶8.【是故】谋闭而不兴因此8.盗窃乱贼而不【作】兴起9.【外户】而不闭从外面把门带上;户:门10.行(1)大道之【行】也施行(2)复前【行】走11.为(1)天下【为】公是(2)【为】人五做,这里指雕刻12.闭(1)谋【闭】而不兴闭塞(2)外户而不【闭】用门闩插上二、通假字1.选贤【与】能同“举”,推举2.【矜】、寡、孤、独同“鳏”,老而无妻三、古今异义1.女有【归】 <古>女子出嫁 <今>返回、归还、属于等义2.【货】恶其弃于地也 <古>财物 <今>货物或商品(词义缩小)3.盗窃乱【贼】而不作 <古>伤害 <今>一般指偷东西的人(词义转移)四、词类活用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以……为子五、理解性背诵及翻译1.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根本特征):(1)政权(含社会财富)属于社会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天下为公。
【译】天下是公共的。
(2)社会管理者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选贤与能。
【译】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
(3)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使社会保持和平安定:讲信修睦。
【译】(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1)物质生活方面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A.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社会亲如一家(与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同):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译】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大道之行也》选择题解析(内容理解)

《大道之行也》选择题解析(内容理解)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选择题解析(内容理解)XXX《大道之行也》1.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
B.文中"大同"可以理解为道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C."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D.“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人人都珍惜劳动成果,却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解析】文中"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不是道家。
B项表述错误,故选B项。
2.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XXX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
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XXX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XXX"大同"理想社会源自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
B.“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同《孟子》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C.文章主要表达了作者现实黑暗社会不满的思想感情。
D.《大道之行也》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意思相同的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剖析】文章不单单表达了作者现实黑暗社会不满的思想感情,首要表达了作者迫切希望出现太平盛世的思想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选择题解析(内容理解)
《大道之行也》
1.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
B.文中"大同"可以理解为道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C."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D.“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人人都珍惜劳动成果,却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解析】文中"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不是道家。
B项表述错误,故选B项。
2.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
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会源自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
B.“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同《孟子》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C.文章主要表达了作者现实黑暗社会不满的思想感情。
D.《大道之行也》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意思相同的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解析】文章不仅仅表达了作者现实黑暗社会不满的思想感情,主要表达了作者迫切希望出现太平盛世的思想感情。
C项表述错误,故选C项。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桃花源记》、《大道之行》两文都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美好社会的追求,不同的是,《大道之行》对理想社会进行了描写,《桃花源记》则是阐述。
B.《大道之行》中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相对应的是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C.《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正义》,它是儒家的经典之一,与《诗经》、《尚书》、《易经》、《春秋》被合称为“五经”。
D. 《大道之行也》第一层:第一句话,对“大同”社会作纲领性说明;第二层:第二句到第三句,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最后一句,总结全文。
【解析】《桃花源记》对理想社会进行了描写,《大道之行》则是阐述。
A项表述错误,故选
A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