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风对桥梁的若干影响
风荷载对桥梁设计的影响研究

风荷载对桥梁设计的影响研究桥梁作为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其设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在众多影响桥梁设计的因素中,风荷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风荷载的作用可能导致桥梁结构的振动、变形甚至破坏,因此深入研究风荷载对桥梁设计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风荷载是指风对桥梁结构所产生的压力、吸力和扭矩等作用力。
风的特性如风速、风向、风的湍流强度等都会对风荷载的大小和分布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风速越大,风荷载也就越大。
而风向的变化则会导致风荷载作用方向的改变,从而影响桥梁结构的受力情况。
风的湍流强度则反映了风的脉动特性,会增加风荷载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在桥梁设计中,风荷载对不同类型的桥梁结构产生的影响有所差异。
对于梁式桥,风荷载主要作用在桥面板和主梁上,可能引起桥梁的竖向振动和横向位移。
对于拱式桥,风荷载不仅会影响拱肋的受力,还可能导致拱的失稳。
对于斜拉桥和悬索桥,由于其柔度较大,风荷载更容易引起结构的振动,如颤振、抖振和涡振等。
风荷载对桥梁结构的动力响应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当风的频率与桥梁结构的自振频率接近时,容易发生共振现象,导致结构的振幅显著增大,甚至发生破坏。
例如,1940 年美国塔科马海峡大桥在微风作用下发生剧烈的颤振而坍塌,这一事件引起了工程界对风致桥梁振动问题的高度重视。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桥梁设计中需要准确计算桥梁结构的自振频率,并采取相应的减振措施,如安装阻尼器、优化结构外形等。
风荷载还会影响桥梁的稳定性。
对于高墩桥梁,风荷载可能导致桥墩的横向屈曲失稳。
对于大跨度桥梁,风荷载可能引起主梁的扭转失稳或整体失稳。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通过稳定性分析来确定桥梁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并采取加强措施,如增加结构的刚度、设置抗风缆等。
此外,风荷载对桥梁的施工过程也会产生影响。
在桥梁施工阶段,结构往往处于未完成状态,其刚度和稳定性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风荷载的影响。
例如,在架设钢梁或拼装桥梁构件时,强风可能导致构件的摆动和碰撞,影响施工安全和质量。
桥梁设计中的风荷载影响

桥梁设计中的风荷载影响在桥梁工程的设计中,风荷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风,这个看似无形却力量强大的自然力量,对桥梁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使用性能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桥梁作为跨越江河湖海、山谷等自然障碍的重要建筑物,往往暴露在广阔的空间中,容易受到风的作用。
风荷载的大小和方向会随着风速、风向、桥梁的形状、高度、跨度等多种因素而变化。
当强风吹过桥梁时,可能会产生一系列不利的效应。
首先,风荷载会对桥梁的结构产生直接的压力和吸力。
这种压力和吸力的分布不均匀,可能导致桥梁构件局部受力过大,从而引发结构的损坏。
比如,在桥梁的迎风面,风的压力较大;而在背风面,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吸力。
如果桥梁的设计没有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就有可能出现桥梁构件的变形、开裂甚至断裂。
其次,风的作用还可能引起桥梁的振动。
风致振动包括颤振、抖振和涡振等多种形式。
颤振是一种自激振动,一旦发生,可能会导致桥梁结构的迅速破坏,后果不堪设想。
抖振则是由风的脉动成分引起的随机振动,虽然不会像颤振那样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但长期的抖振作用会使桥梁构件产生疲劳损伤,降低桥梁的使用寿命。
涡振是由于风流绕过桥梁结构时产生的漩涡脱落引起的周期性振动,如果涡振的频率与桥梁的固有频率接近,就会使振动加剧。
为了准确评估风荷载对桥梁的影响,工程师们需要进行大量的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
风洞试验是将桥梁的缩尺模型置于风洞中,通过测量模型在不同风速和风向条件下的受力和振动情况,来预测实际桥梁在风作用下的性能。
数值模拟则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对风与桥梁的相互作用进行模拟分析,能够快速地获取大量的数据,但需要准确的模型和参数输入。
在桥梁设计中,考虑风荷载的影响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一是合理的桥梁外形设计。
流线型的外形可以有效地减小风的阻力,降低风荷载的作用。
例如,斜拉桥和悬索桥的桥塔和主梁通常采用流线型的截面形状,以减少风的干扰。
二是加强桥梁的结构刚度。
增加桥梁的刚度可以提高其抵抗风致振动的能力。
桥梁建设中的风振问题与控制方法

桥梁建设中的风振问题与控制方法桥梁是现代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人们的出行需求,连接着城市的各个部分。
然而,桥梁在面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时,特别是风力的影响下,往往会出现风振问题,给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带来威胁。
本文将探讨桥梁建设中的风振问题及其控制方法。
风振问题是指桥梁在强风环境下出现振动现象,如桥面、桥体、悬索等部分发生摆动、摇晃等现象。
风振问题对桥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桥梁结构的破坏,风振会加剧桥梁材料的疲劳破坏,导致桥梁的寿命缩短;二是对行驶在桥上的车辆和行人的安全形成威胁,振动引起的不稳定性可能引发事故。
造成桥梁风振的主要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气候因素,包括风速、风向、风荷载等;二是桥梁结构的特性,包括桥梁几何形状、材料特性等。
为了解决桥梁风振问题,需要采取控制方法,以减小桥梁的振动幅度,提高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目前,针对桥梁风振问题,主要采取的控制方法包括结构控制措施和非结构控制措施。
结构控制措施主要是通过对桥梁结构进行参数调整或加装控制装置来控制风振现象。
例如,通过改变悬索桥索鞍形状和刚度来降低振动幅度,或者在桥梁主体结构上安装风振阻尼器、风振抑制器等装置来降低振动能量。
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控制桥梁的风振问题,提高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非结构控制措施主要是通过改变桥梁周围的环境条件来减小风振的影响。
例如,在桥梁周围种植密度适中的树木,形成风阻挡屏障,减小侧风的影响;或者在桥梁上增加较高的护栏和挡风墙,减少风与桥梁的直接接触,降低风荷载。
这些措施虽然相对简单,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风振问题。
此外,桥梁建设中的风振问题也需要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
例如,在世界各地已经有很多应用成功的桥梁风洞试验技术,通过模拟真实的风场环境,对桥梁的风振特性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这些经验和技术的借鉴可以为我国桥梁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桥梁建设中的风振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风对桥梁的若干影响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风对桥梁的若干影响作者:梁炳新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学术版》2008年第07期摘要:风对桥梁的受力作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现象,它受到风的特性、结构的动力特性和风与结构的相互作用三个方面的制约。
本文主要讲述了风对桥梁的静力作用及动力作用,其中详细分析了风对桥梁的动力作用。
同时,对大跨度桥梁的风致效应估算与评价以及制振对策进行了探讨。
最后给出了风对桥梁作用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探讨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风工程桥梁影响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大跨度桥梁(斜拉桥和悬索桥)以成为当今桥梁建设中的主流,自80年代以来,大跨度桥梁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
经调查发现,自1918年起至少已有11座悬索桥遭到风毁。
其中一个典型的事故是1940年美国塔科马悬索桥在19/m的8级大风下因扭转而发散振动而坍塌。
塔科马悬索桥的事故引起了桥梁工程界的震惊,也促进了风对桥梁作用的研究。
近年来,国内外大跨度斜拉桥梁在下雨时发生剧烈的“雨振”以及并列布置的斜拉索发生剧烈的尾流驰振的报道也越来越多。
所有这些现象抖表明,风对桥梁的作用尤其时风对大跨度桥梁的动力作用是桥梁中不容轻视的重要问题。
一、风静力对桥梁结构的影响当结构刚度较大因而几乎不振动,或结构虽有轻微振动但不显著影响气流经过桥梁的绕流形态,因而不影响气流对桥梁的作用力,此时风对桥梁的作用可以近似看作为一种静力荷载。
桥梁载静力荷载作用下有可能发生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
如现行桥梁规程中所规定的那样,主要考虑桥梁在侧向风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和变形,另外对于升力较大的情况,也需要考虑竖向升力对结构的作用。
对于柔性较大的特大跨度桥梁,则还需要考虑侧向风荷载作用下主梁整体的横向屈曲,其发生机制类似于桥梁的侧向整体失稳问题以及在静力扭转力矩作用下主梁扭转引起的附加转角所产生的气动力矩增量超过结构抗力矩时出现的扭转失稳现象。
在考虑风对桥梁的静稳定性影响时,扭转发散是桥梁静稳定问题中最典型的一种。
铁路桥梁设计中的抗风能力分析

铁路桥梁设计中的抗风能力分析铁路桥梁作为铁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而风作为一种自然力量,对铁路桥梁的影响不可忽视。
在铁路桥梁的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抗风能力是确保桥梁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的关键因素之一。
风对铁路桥梁的作用形式多种多样,包括静力作用、动力作用以及风与结构的相互作用等。
静力作用主要是指风对桥梁结构产生的平均压力和吸力,这会导致桥梁构件的变形和内力增加。
动力作用则更为复杂,如风致振动,包括颤振、涡振等,可能会引起桥梁结构的疲劳损伤甚至破坏。
在铁路桥梁的抗风设计中,首先要进行准确的风场特性分析。
这需要收集桥梁所在地区的气象数据,包括风速、风向、风的湍流强度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确定设计基准风速。
设计基准风速是抗风设计的重要参数,它直接影响到桥梁结构所承受的风荷载大小。
桥梁的外形和结构形式对其抗风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
流线型的截面形状通常能够有效地减小风的阻力,降低风对桥梁的作用。
例如,箱梁截面在铁路桥梁中应用广泛,其良好的气动性能有助于提高抗风能力。
此外,桥梁的跨度、高度、宽度等几何参数也会影响风的作用效果。
较长的跨度可能会使桥梁更容易受到风致振动的影响,因此在设计时需要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
材料的选择在铁路桥梁的抗风设计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高强度、轻质的材料能够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减轻桥梁的自重,从而降低风荷载的影响。
例如,采用高性能钢材或新型复合材料可以提高桥梁的抗风性能。
在结构体系方面,合理的支撑和连接方式能够增强桥梁的整体稳定性。
例如,增加桥墩的数量和刚度、采用有效的梁墩连接方式等,都可以提高桥梁在风荷载作用下的抵抗能力。
对于可能出现的风致振动,需要进行专门的分析和评估。
颤振是一种自激发散的振动现象,一旦发生会导致桥梁结构的迅速破坏,因此在设计中必须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试验确保桥梁不会发生颤振。
涡振则是一种在特定风速下出现的有限振幅振动,虽然不会导致结构的立即破坏,但会影响行车舒适性和结构的疲劳寿命,也需要加以控制。
风荷载对桥梁设计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风荷载对桥梁设计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引言桥梁作为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之一,在面临自然灾害风力时可能面临结构破坏的风险。
风荷载是桥梁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风荷载对桥梁设计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1. 风荷载的概述风荷载是指风对桥梁结构产生的压力和力矩。
在桥梁设计中,常常采用风荷载作为基本荷载之一,来考虑桥梁在风力作用下的安全性。
风荷载的大小与风速、桥梁形状和风向角等因素密切相关。
2. 风荷载对桥梁结构的影响风荷载对桥梁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抗风稳定性风荷载可能会导致桥梁结构的抗风稳定性下降,使得桥梁发生变形、位移和甚至破坏。
特别是在高速公路、高铁等高速交通桥梁中,对抗风能力的要求更为严格。
2.2 桥梁振动风荷载会引起桥梁结构的振动,特别是当风速较大时。
振动可能会导致桥梁结构的疲劳破坏,甚至产生共振效应。
2.3 跨径设计桥梁的跨径设计也受到风荷载的影响。
风荷载对短跨径和长跨径桥梁的影响不同,需要在设计中进行合理的考虑和调整。
3. 应对措施为了保证桥梁在风荷载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应对措施:3.1 结构形式选择桥梁的结构形式对抗风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在高风地区,可以采用刚性桥梁来提高抗风稳定性。
3.2 风洞试验风洞试验是桥梁设计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通过模拟实际的风场条件,可以对桥梁在风荷载下的受力情况进行准确的预测和评估,从而指导桥梁的设计。
3.3 抗风设计参数的确定在桥梁设计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抗风设计参数,如风速、风向、设计风荷载等。
这些参数应根据地理位置、气象条件和桥梁特性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确定。
3.4 结构加固当桥梁结构的抗风能力不足时,可以通过加固措施来提高桥梁的抗风稳定性。
例如,在桥梁主梁上增加纵、横向加固构件,改善桥梁的整体受力性能。
3.5 风荷载监测在桥梁投入使用后,应进行定期监测桥梁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情况。
风对桥梁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及其对策

维普资讯
I f e c f wi d o t b lt f b i g s a d is c u t r as r s n u n e o n n sa ii o rd e n t o n e me u e l y
CHENG i JANG in—ig,XI Jn , I Ja jn 。 AO Ru— h n 。 ANG lf n c e g,XI Ha— a
1卷 l 1 期 20 0 2年 2月
自 然
灾
害
学
报
V0 . I No l 1 1 .
J URN AL F NATU RAL S TERS O O DJ AS
F b. 2 0 e .0 2
文章编号:10 — 5 ̄20 )t 0 1 4 04 4 7 0 20 一08 —0
Ab ta t sr c :W i d d s se f b i g s i o e o h o t c n e n d p ob e I h s p p r n i t r o rd e s n ft e m s o c r e r l a ms n t i a e ,ma n wi d i n ds s r o rd e i h or fo i t f b i g s n t e w l r m 1 1 o n W r p i td ou Th e s n b u o l p e o a e d 8 8 t O ae one t e ra o s a o t c la s f Ta o a Nar s B i g u o cm r ow rd e d e t wi d a e e p a n d i e a l Th c in m o e e w e n n n r x l ie n d t i e a to d b t e n wi d a d s b i g r oi td o t rd e a e p n e u .Fia l ,s m e s g e t n r r u h p nl y o u g i sa ebo g tu . s o K y wo d :wi d d se f b ig ;sa it g i s wi d e rs n a tr o r e d s t bl y a a n t n ;wi d o cl i n c n r l i n s iat o to l o
桥梁工程中的风载荷分析与设计

桥梁工程中的风载荷分析与设计桥梁是现代社会交通运输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连接了城市与城市、人们与人们之间的距离,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方便。
然而,桥梁在面临自然灾害时也是脆弱的,其中之一就是风灾。
因此,桥梁工程中风载荷的分析与设计至关重要。
首先,桥梁工程师在进行风载荷分析时需要考虑的是风荷载的来源和作用。
风荷载是指风对桥梁结构所产生的力量,主要由风速和桥梁结构的几何形状所决定。
风的产生是由地球的自转和气候变化引起的,而风速则受到地形、气象条件和建筑物等因素的影响。
在风的作用下,桥梁结构会产生风压力和风力矩,从而对结构造成冲击和摇晃,如果不合理的进行设计和分析,会对桥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产生严重的影响。
其次,桥梁工程师在进行风载荷分析时需要采用一定的计算方法和理论模型。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气象学方法、物理模型试验方法和数值模型方法。
气象学方法通过收集气象数据并利用数学模型来推算出风荷载;物理模型试验方法通过搭建缩比模型进行实验来测量和计算风荷载;数值模型方法通过建立计算机模型对其进行仿真和计算。
不同的计算方法有其适用的范围和精度,桥梁工程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桥梁类型和风荷载要求来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在进行风载荷设计时,桥梁工程师还需要考虑桥梁的结构特点和地理环境。
例如,对于大跨度桥梁,由于其结构特点的影响,会使得风载荷的影响更加复杂和显著。
此时,桥梁工程师需要采用更加精确的风荷载计算方法和更为合理的结构设计来保证桥梁的安全性。
另外,地理环境也是桥梁设计中的重要因素,地势的高低、地形的平缓或崎岖以及周边建筑物的影响都会对风的流动和荷载产生影响。
此外,桥梁工程师还需要考虑桥梁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风能力。
桥梁结构的稳定性是指桥梁在受到风荷载作用时不发生破坏或倾覆的能力。
为了确保桥梁的稳定性,工程师需要对桥梁的结构进行合理的强度设计和稳定分析。
抗风能力则是指桥梁结构在受到风荷载作用时能够保持良好的使用性能,不发生超限振动或损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风对桥梁的若干影响
风对桥梁的受力作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现象,它受到风的特性、结构的动力特性和风与结构的相互作用三个方面的制约。
本文主要讲述了风对桥梁的静力作用及动力作用,其中详细分析了风对桥梁的动力作用。
同时,对大跨度桥梁的风致效应估算与评价以及制振对策进行了探讨。
最后给出了风对桥梁作用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探讨的几个问题。
标签:风工程桥梁影响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大跨度桥梁(斜拉桥和悬索桥)以成为当今桥梁建设中的主流,自80年代以来,大跨度桥梁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
经调查发现,自1918年起至少已有11座悬索桥遭到风毁。
其中一个典型的事故是1940年美国塔科马悬索桥在19/m的8级大风下因扭转而发散振动而坍塌。
塔科马悬索桥的事故引起了桥梁工程界的震惊,也促进了风对桥梁作用的研究。
近年来,国内外大跨度斜拉桥梁在下雨时发生剧烈的“雨振”以及并列布置的斜拉索发生剧烈的尾流驰振的报道也越来越多。
所有这些现象抖表明,风对桥梁的作用尤其时风对大跨度桥梁的动力作用是桥梁中不容轻视的重要问题。
一、风静力对桥梁结构的影响
当结构刚度较大因而几乎不振动,或结构虽有轻微振动但不显著影响气流经过桥梁的绕流形态,因而不影响气流对桥梁的作用力,此时风对桥梁的作用可以近似看作为一种静力荷载。
桥梁载静力荷载作用下有可能发生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
如现行桥梁规程中所规定的那样,主要考虑桥梁在侧向风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和变形,另外对于升力较大的情况,也需要考虑竖向升力对结构的作用。
对于柔性较大的特大跨度桥梁,则还需要考虑侧向风荷载作用下主梁整体的横向屈曲,其发生机制类似于桥梁的侧向整体失稳问题以及在静力扭转力矩作用下主梁扭转引起的附加转角所产生的气动力矩增量超过结构抗力矩时出现的扭转失稳现象。
在考虑风对桥梁的静稳定性影响时,扭转发散是桥梁静稳定问题中最典型的一种。
用线性理论方法研究桥梁的扭转发散时,认为桥梁扭转发散临界风速远高于桥梁颤振临界风速;但是随着桥梁跨度超出1000m以后,非线性效应逐渐增大,日本东京大学和同济大学在全桥模型风洞试验中都在颤振发生前观察到扭转发散现象,这也是在大
跨度桥梁的设计中应该注意到的一个问题。
二、风动力对桥梁结构的影响
大跨度桥梁,尤其是对风较为敏感的大跨度悬索桥和斜拉桥,除需要考虑静风荷载的作用之外,更主要考虑风对结构的动力作用。
其中对桥梁的动稳定性研
究尤为重要。
颤振和抖振是桥梁最主要的两种动稳定性问题。
1、颤振颤振是桥梁结构在气动力、弹性力和惯性力的耦合作用下产生的一种发散振动,是在一定的临界风速下结构振动振幅急剧增加而会导致结构毁坏的一种发散振动。
发散振动是一种空气动力失衡现象,它主要是因为结构的运动(振动)影响了气流经过桥梁时的绕流状态,因而影响了气动力,从而产生一种所谓自激力,结构在自激力作用下振幅越来越大最后导致动力失稳。
由于这种振动一经发生就会导致结构的整体破坏,因而在抗风设计中,要求发生颤振的临界风速大于主梁的设计风速并留有一定的安全余量。
颤振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扭转颤振,美国塔科马悬索桥即是因其主梁为流线性型较差的钝体而发生这类发散振动而毁坏的;二是弯扭耦合颤振,常见于流线性较好扁平截面梁情况,其发生机制类似于机翼的古典颤振。
桥梁发生何种颤振与主梁截面的气动外形有这密切关系,通常来讲,主梁截面的流线性越好,气动稳定性越好。
因此,在大跨度桥梁的初步设计阶段,有必要对主梁截面进行比选或通过风洞试验对基本截面进行优化,以保证结构的抗风安全性。
值得指出的是,同一主梁截面在施工状态和成桥状态,在来流的不同情况下所发生的颤振形态也有所不同。
对于扁平截面箱梁,施工阶段在水平来流条件下绕流较为平顺,通常发生的是弯扭耦合颤振,但在成桥状态安转了栏杆和隔离防栏后,则可能发生扭转颤振。
同样,当来流具有一定夹角,截面在垂直于风向平面内的投影面积增大,因而使主梁钝化,也有可能发生扭转颤振。
桥梁弯扭耦合颤振的临界风速与桥梁自振时的扭转频率与竖向弯曲频率之比有着密切的关系,且扭转频率比愈大则临界风速愈高,而扭转颤振则主要与桥梁的最低阶扭转频率有关,临界风速与之呈正比关系。
总之,桥梁的抗扭刚度对于保证桥梁的抗风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2、抖振抖振又称为阵风相应,它主要由大气中的紊流成份(即脉动风)所激起,是一种随机强迫振动。
虽然是一种限幅振动,但由于发生抖振的风速低,频率大,会导致结构局部疲劳,影响行人和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因此桥梁抗风设计时也要进行抖振相应分析。
近年来,随着对抖振机理的深入认识,提出了一种新的抖振响应分析方法,在频域抖振相应分析中考虑了任意运动的自激力,以及在大变形下桥梁结构非线性的是与抖振响应分析方法,提高抖振响应分析的可信度。
同济大学对桥梁抖振相应分析方法进行了简化,给出了实用的计算公式。
对抖振的研究表明:随着桥梁跨度的增大,结构的柔性增加,抖振也会相应增大;且随着风速的增大,抖振相应(振幅及结构内力)会成倍增大。
因此,对于设计风速较高或跨度较大的各式桥梁,尤其对大跨度斜拉桥和悬
索桥,抗风设计中必须对抖振相应进行检算。
三、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经过国内外学者多年的努力,在桥梁抗风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对于桥梁抗风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过已有研究成果的分析发现以下两个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1、桥梁断面的气动参数桥梁断面的气动力(力矩)系数,气动导数和气动导纳是桥梁抗风设计中的重要气动参数。
气动力(力矩)主要用于桥梁的稳定性分析,通过节段模型可以准确进行测量。
气动导数主要用于桥梁的颤振分析,通过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的方法进行测量,气动导数的测量精度对确定桥梁颤振临界风速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当桥梁颤振是多振型、多变量耦合的形态时更是如此。
在风洞试验中用节段末年高兴测量气动导数时,要求在耦合振动试验中,模型以纯单一模态运动,但实际上很难做到,因此,如何从风洞试验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这两方面来提高气动导数的测量精度是目前研究工作的重点,如何从风洞试验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这两个方面来提高气动导数的测量精度是目前研究工作的重点。
另外,通过不同桥梁断面形状在不同风速和不同湍流度下的系列试验建立一个气动导数的计算公式,亦是一个研究内容。
2、桥梁的拉索振动桥梁的拉索振动的形式有涡激振动、尾流振动、参数共振和斜索雨振等,其中研究的重点应该是斜索雨振。
下雨时,大跨度斜拉桥的斜索在一定的风速和风向范围内会引成一条稳定的上水路,发生大幅度的振动,称为雨振。
这种振动会引起相邻斜索的碰撞,使其保护皮破损;还会使斜索末端禁固件产生疲劳损伤,导致减震器损坏,危及桥梁的安全。
我国上海南浦大桥。
、杨浦大桥和武汉长江二桥建成后相继观察到斜索雨振现象。
国内为对斜索雨振的机理进行了很多研究,除了用驰振理论解释外,还有用二次流理论和能量输入理论来解释雨振现象。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对斜索雨振现象进行了风洞试验,通过测量雨振斜索上的脉动压力分布来研究影响雨振的因素,并将雨振脉动压力积分得到的非定常气动力模型引入斜索雨振时的振幅计算。
有关斜索雨振的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风对结构的作用不仅是静力问题,对于大跨度柔度桥梁,各类风致振动更是抗风设计时的主要内容。
在大跨度桥梁的抗风设计时,除理论分析之外,更主要是通过模型风洞试验予以确定和评价。
最后指出了有关风对桥梁作用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研究桥梁断面的气动参数和桥梁拉索振动这两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