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交换实训报告
路由器交换实训课程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适应这一趋势,提升学生的网络技术实践能力,我校信息工程学院特开设了路由器交换实训课程。
本课程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基本配置、管理和维护方法,提高学生的网络构建和故障排除能力。
二、实训目的1. 理解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2. 掌握路由器与交换机的配置方法。
3. 学会使用网络设备进行网络搭建。
4. 提高网络故障排查和解决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实训内容1. 路由器基本配置- 路由器基本设置,包括主机名、密码、IP地址等。
- 路由器接口配置,包括VLAN接口、子接口等。
- 路由协议配置,包括静态路由、动态路由等。
2. 交换机基本配置- 交换机基本设置,包括主机名、密码、IP地址等。
- VLAN配置,包括VLAN划分、VLAN间路由等。
- STP配置,包括生成树协议的配置与优化。
3. 网络搭建- 根据实际需求,搭建小型局域网。
- 配置路由器与交换机之间的互联。
- 设置路由器与交换机之间的路由协议。
4. 网络故障排查- 利用网络诊断工具,分析网络故障原因。
- 排查网络设备配置错误。
- 解决网络性能瓶颈。
5. 安全配置- 配置访问控制列表(ACL),实现网络安全隔离。
- 配置NAT和PAT,实现网络地址转换。
- 配置IPSec VPN,实现远程访问。
四、实训过程1. 准备阶段- 学生分组,每组配备一台路由器和一台交换机。
- 教师讲解实训内容,强调注意事项。
2. 实施阶段- 学生按照实训内容,进行实际操作。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总结阶段- 学生分组汇报实训成果。
- 教师点评,总结实训过程中的问题。
五、实训成果通过本次实训,学生掌握了以下知识和技能:1. 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2. 路由器与交换机的配置方法。
3. 网络搭建和故障排查能力。
4. 安全配置能力。
交换机与路由器实训报告

交换机与路由器实训报告交换机与路由器实训报告一、实训背景与目的1.1 实训背景1.2 实训目的二、实训环境搭建2.1 实训设备清单2.2 设备连接图三、交换机与路由器的基本概念3.1 交换机的定义与作用3.2 路由器的定义与作用3.3 交换机与路由器的区别四、交换机配置4.1 交换机初始化设置4.1.1 连接交换机并进入命令行界面 4.1.2 设置主机名和密码4.2 VLAN的配置4.2.1 VLAN的概念4.2.2 VLAN的创建和删除4.2.3 VLAN的端口配置4.3 交换机端口的配置与管理4.3.1 端口的模式设置4.3.2 速率与双工模式设置4.3.3 端口的开启与关闭五、路由器配置5.1 路由器初始化设置5.1.1 连接路由器并进入命令行界面 5.1.2 设置主机名和密码5.2 静态路由配置5.2.1 静态路由的概念5.2.2 静态路由的配置方法5.3 动态路由配置5.3.1 动态路由的概念5.3.2 动态路由的协议选择5.3.3 动态路由的配置方法六、网络设备间的互通测试6.1 交换机内部网络的互通测试6.2 路由器与交换机间网络的互通测试6.3 路由器间网络的互通测试七、实训总结与心得体会附件:附件1、实训设备清单附件2、实训设备连接图附件3、实训配置示例文件法律名词及注释:1、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虚拟局域网的缩写,是一种基于交换机的虚拟网络划分技术,可将局域网划分为多个逻辑上独立的虚拟局域网。
2、静态路由:管理员手动配置的路由,路由表中的路由信息不会随网络拓扑的更改而自动更新。
3、动态路由:通过使用路由协议,使路由器能够自动学习和更新路由表中的路由信息,实现动态路由选择和转发。
交换与路由综合实训报告

通信综合实训实验报告交换与路由综合实训通信工程11-1班2014年 7 月 15 日设计题目 学 号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实验2 局内呼叫处理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模拟用户的呼叫追踪,加深对程控交换机呼叫处理过程的理解;2.掌握程控交换机配置数据的意义及原理;3.根据设计要求,完成对程控交换机本局数据的配置。
二、实验内容1.学习ZXJ10程控交换机本局数据配置方法;2.模拟用户动态跟踪,深入分析交换机呼叫流程;3.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配置本局数据,电话号码2960601~2960024分配到ASLC板卡的0~23端口,并用2960006拨打2960001电话,按照实验指导书方法创建模拟用户呼叫跟踪,观察呼叫动态迁移,理解单模块呼叫流程。
4.本局数据配置需要配置如下表格:◆局信息配置◆局容量数据配置◆交换局配置◆物理配置◆号码管理、号码分析三、实验仪器程控交换机1套维护终端若干电话机若干四、实验步骤(一)、启动后台维护控制中心启动程控交换机网管终端计算机,点击桌面快捷方式的,启动后的维护控制中心如下图2-1(利用众友开发软件CCTS可省略该步骤):图2-1 启动后台维护控制中心(二)、启动操作维护台选中后台维护系统控制中心,单击右键,选中【启动操作维护平台】,出现如下的对话框,输入操作员名【SYSTEM】,口令为空,单击【确定】后,将会登陆操作维护系统。
图2-2 启动操作维护台图2-3 登陆操作维护系统(三)、告警局配置1.数据配置打开“系统维护(C)”----“告警局配置(B)”,如图2-4所示。
图2-4弹出如下界面,如图2-5所示。
图2-5 数据配置2点击“局信息配置(B)”后,弹出如下界面,如图2-6所示。
图2-6 数据配置3输入该局的区号551,局号 296,然后点击【写库】。
2.数据分析其中,该局的区号一般设置为本地的区号,与MP板内TCPIP.CFG文件保持一致,TCPIP.CFG是定义MP板的IP地址、局号的配置文件。
交换路由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本次交换路由实习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交换机和路由器基本原理、配置和管理方法的理解,提高网络规划、设计、调试和维护能力。
通过实习,使学生掌握以下技能:1. 熟悉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基本工作原理;2. 能够进行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配置和管理;3. 能够规划、设计简单的网络拓扑;4. 能够解决网络故障,保证网络正常运行。
二、实习内容1. 实验环境及设备本次实习采用华为H3C交换机和路由器进行实验,实验环境如下:交换机:H3C S5700-28P-EI路由器:H3C AR2240PC:2台2. 实验步骤(1)交换机基本配置1)连接交换机与PC,使用Console线进入交换机配置模式;2)配置交换机的基本信息,如设备名称、描述等;3)配置交换机VLAN,创建VLAN 10、20、30;4)配置交换机端口,将端口0/1、0/2、0/3分别配置为VLAN 10、20、30的Access端口;5)配置交换机STP,防止网络环路;6)配置交换机DHCP中继,实现VLAN之间的IP地址分配。
(2)路由器基本配置1)连接路由器与交换机,使用Console线进入路由器配置模式;2)配置路由器的基本信息,如设备名称、描述等;3)配置路由器接口,将接口FastEthernet0/0/0配置为VLAN 10的Access端口,接口FastEthernet0/0/1配置为VLAN 20的Access端口,接口FastEthernet0/0/2配置为VLAN 30的Access端口;4)配置路由器静态路由,实现VLAN之间的互通;5)配置路由器DHCP服务器,实现VLAN内部的IP地址分配。
(3)网络规划与设计1)根据实验需求,设计网络拓扑图;2)确定网络设备型号和配置参数;3)编写网络配置脚本,实现网络设备配置。
(4)网络故障排除1)模拟网络故障,如接口故障、路由故障等;2)根据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原因;3)采取相应措施,排除故障。
毕业综合实训-路由与交换-实训报告

广西×××××××××××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系实训报告实训内容:毕业综合实训(路由与交换部分)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班级:网络1001班学号:103050100114姓名:指导教师:一、实训目的:通过实训让学生复习路由器和交换机的主要配置,及在真实设备上搭建一个网络。
二、实训时间:2012年10月16日—2011年11月8日三、实训地点:实训楼510机房四、实训内容:1、路由综合配置项目2、链路聚合和VLAN配置项目3、端口安全配置项目4、生成树配置项目5、访问控制列表项目6、NAT/PAT配置项目7、锐捷设备综合实验五、实训总结每个项目配置中错误总结、模糊不清的概念总结;(重要)通过本次路由综合配置的实践练习,巩固加深了路由器和交换机配置的同时也得到了融会贯通。
本次项目中错误总结:发布路由和汇总这块,发布路由时没有路由都发布,汇总概念不清。
安全端口的部分概念的错误理解,通过学习后基本掌握。
模糊不清的概念总结:(1)、弄不清路由分类,通过学习后弄清了路由分类:直连路由:活动接口的IP地址所在的网络自动生成;静态路由:管理员手动添加;动态路由:由动态路由协议生成,如:RIP、EIGRP、OSPF;(2)、通过学习后理清了生成树:让有环的二层网络变成一个无环的网络(树)广播风暴;生成树的根最佳的位置在网络中心,平均直径最短。
每个交换机都有一个桥ID : 优先级+MAC地址;桥ID的设备当选为根桥;本次试验主要是系统的复习和系统的实训一下内容:第一章网络基础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2.了解网络的拓扑结构和常用介质3.掌握OSI七层参考模型的功能和作用4.掌握TCP/IP参考模型的功能和作用5.掌握重点的网络协议(IP协议、TCP协议、UDP协议、ICMP协议、ARP协议等)第二章交换技术1.了解数据链路层的MAC子层和LLC子层2.理解以太网的工作原理和发展3.掌握以太网的帧格式4.熟练掌握交换机的工作原理5.了解交换机的结构6.熟练掌握初始配置交换机的方法第三章虚拟局域网1.理解虚拟局域网的概念2.理解虚拟局域网的用途和优点3.了解虚拟局域网的类型4.掌握802.1Q标准5.熟练掌握VLAN的配置方法6.熟练掌握Trunk的配置方法7.熟练掌握利用路由器和三层交换机实现VLAN间路由的方法第四章局域网中的冗余链路1.理解局域网的冗余拓扑2.理解交换环路带来的问题3.理解生成树协议4.理解快速生成树协议5.熟练掌握STP与RSTP的配置6.理解端口聚合的概念7.熟练掌握端口聚合的配置第五章 IP协议及子网规划1.理解IP协议实现的功能2.理解IP报文的格式3.掌握IP地址的分类4.理解VLSM的概念5.熟练掌握子网划分的方法第六章路由技术1.理解路由和路由表的作用2.了解路由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3.熟练掌握静态路由、浮动路由、默认路由等基本概念及配置方法4.理解动态路由协议工作原理5.理解静态路由协议与动态路由协议区别6.理解有类路由协议与无类路由协议等概念第七章 RIP路由协议1.理解RIP协议的概念2.理解RIP协议的工作过程3.理解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存在的问题4.理解解决路由环路的各类方法5.理解RIPv1和RIPv2的区别6.熟练掌握RIP协议的配置方法7.了解RIP的检验与排错第八章 OSPF路由协议1.了解OSPF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2.了解SPF算法3.熟练掌握单区域OSPF配置方法第九章点到点协议1.了解点对点协议工作原理2.理解点对点协议的两种身份认证(PAP,CHAP)的工作原理3.熟练掌握点对点协议配置方法第十章园区网安全1.了解园区网安全隐患2.熟练掌握交换机端口安全原理及配置方法3.熟练掌握ACL的工作原理及配置方法十一章网络地址转换1.掌握网络地址转换(NAT)的概念2.熟练掌握静态和动态的NAT工作原理及配置方法3.熟练掌握静态和动态的NAPT工作原理及配置方法第十三章网络规划与设计1.了解网络层次化结构设计原理第十四章常见网络故障分析与处理1.掌握网络排错思路2.了解物理层故障分析与处理3.了解数据链路层故障分析与处理4.了解网络层故障分析与处理5.了解传输层与高层故障分析与处理通过系统的复习,能很好的把,网络基础、交换技术、虚拟局域网、局域网中的冗余链路、IP协议及子网规划、路由技术、RIP路由协议、OSPF路由协议、点到点协议、园区网安全、网络地址转换、网络规划与设计、常见网络故障分析与处理,融合贯通,并通过实践。
路由和交换实验报告

路由和交换实验报告路由和交换实验报告引言:在计算机网络中,路由和交换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路由是指根据网络协议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节点传递到另一个网络节点的过程。
而交换则是指在局域网中传输数据包的过程。
本次实验旨在深入了解路由和交换的原理和工作方式,并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其功能和效果。
一、实验背景计算机网络是由多个网络节点组成的,这些节点通过链路相互连接。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需要根据目的地址将数据包从源节点传递到目的节点。
而路由和交换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技术。
二、实验设备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了一台路由器和若干台交换机。
路由器用于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交换机则用于实现局域网内的数据传输。
实验环境为一个小型局域网,包含多个主机和服务器。
三、实验过程1. 路由配置首先,我们需要配置路由器的各项参数,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
这些参数将决定路由器的工作方式和网络连接性。
2. 路由表设置路由表是路由器中存储的一张表格,记录了不同网络之间的连接关系。
通过查找路由表,路由器可以确定数据包的下一跳目的地。
我们需要手动设置路由表,以确保数据包能够正确传递。
3. 交换机配置接下来,我们需要配置交换机的各项参数,包括VLAN、端口设置等。
VLAN是虚拟局域网的意思,通过划分不同的VLAN,可以实现不同的网络隔离和安全控制。
4. 数据传输测试配置完成后,我们可以进行数据传输测试。
通过在不同主机之间发送数据包,观察数据包的传输情况和延迟情况。
如果数据包能够正确传递,并且延迟较低,则说明路由和交换的配置是正确的。
四、实验结果经过测试,我们发现数据包能够在不同网络之间正确传递,并且延迟较低。
这表明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配置是正确的,网络连接是正常的。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路由和交换的原理和工作方式。
我们学会了如何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并通过实际操作验证了其功能和效果。
这对于我们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和网络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交换路由实训报告

交换路由实训报告1. 背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规模和复杂性不断增加,对于网络管理和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交换路由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网络管理技术,能够提供高效的数据传输和路由选择功能,被广泛应用于企业和机构的网络中。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交换路由实验环境,来深入理解交换路由的原理和工作机制,并掌握其配置和管理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和调试,进一步提升网络管理技术能力。
2. 分析2.1 实验环境本次实训使用了以下设备和软件:•路由器:Cisco ISR4321•交换机:Cisco Catalyst 2960•模拟器:Cisco Packet Tracer2.2 实验步骤本次实训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搭建实验环境:使用Packet Tracer模拟器搭建一个包含两台路由器和两台交换机的网络环境。
2.配置IP地址:为每个设备配置合适的IP地址,并确保设备之间可以互相通信。
3.配置交换机:配置交换机的VLAN和端口,实现设备之间的互通。
4.配置路由器:配置路由器的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协议,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
5.测试连通性:通过Ping命令等方式测试各个设备之间的连通性。
2.3 实验目标本次实训的目标是:•理解交换路由的原理和工作机制;•掌握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基本配置方法;•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提升网络管理和故障排除能力。
3. 结果经过实验操作和调试,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包含两台路由器和两台交换机的网络环境,并完成了以下配置:1.配置了每个设备的IP地址,并确保设备之间可以互相通信;2.配置了交换机的VLAN和端口,实现了设备之间的互通;3.配置了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协议,实现了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
最终,我们通过Ping命令等方式测试了各个设备之间的连通性,并确认数据能够正常传输。
4. 建议根据本次实训的经验和教训,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在进行实验前,应仔细阅读相关文档和教程,了解实验的目标、步骤和配置方法,确保能够顺利完成实验。
H3C路由交换技术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根据具体的项目,将H3C路由交换技术的知识融会贯通并灵活的运用,在这次的项目实训中我们将IP地址规划、VLAN间三层互通、单臂路由、VRRP、链路聚合、OSPF、硬件防火墙、网络地址转换等作为重点运用对象,熟悉它们常用的配置命令。
二.网络需求分析此企业网综合实验拓扑分为三部分,HQ,Brach-1,Bracn-2全网利用10.1.4.0/22网段合理配置IP地址。
1、总部与两分支公司之间通过PPP专线、帧中继网络、以太网相连,通过动态路由协议维护全公司的内网环境的路由。
2、总部有两个核心交换机SW3300,通过STP及VRRP为内网提供二层及三层的冗余。
3、防火墙作为公司的互连网出口处的安全网关,使用仅有的一个公网IP地址,保证全公司内网用户访问Internet的流量,并保证DMZ区域内的Web服务器能对外提供WWW服务。
三.实训设备(1)一台硬件防火墙;(2)五台型号为H3C E328三层交换机;(3)两台型号为H3C AR28-11和一台型号为H3C AR28-12的路由器;(4)五台安装windows 2003操作系统的PC机;(5)两条Cosole电缆和数条直通双绞线。
四.实训拓扑五.IP地址的规划(1)根据场景分析做出的IP地址详细规划;(2)根据实验拓扑图给出各设备接口的IP地址;六.实验步骤及验收结果1.链路层配置(1)在总公司的HQ-CS-A和HQ-CS-B的E0/0/23—E0/0/24上配置链路聚合;2.划分VLAN及VLAN间通信配置(1)在总公司和分公司都划分VLAN;(2)在两分公司上配置VLAN间通信;3.STP的配置(1)HQ-CS-A上的配置;(2)HQ-AS-1上的配置;(3)HQ-CS-B上的配置;4.单臂路由及路由协议的配置(1)在两个分公司上分别配置单臂路由保证不同VLAN间的正常通信;(2)在总公司和分公司之间配置OSPF路由协议保证两者之间正常通信;5.PPP验证的配置(1)在B1-R和HQ-R之间串行链路配置PPP chap认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综合实践课程报告
专业:通信工程
年级: 2010级(1)班
学号: **********
*名:***
通信工程专业
综合实践课程报告
一、综合实践课程名称
路由交换技术综合程序设计
二、实践时间
2010年9月2日——10月22日,共8周。
三、实践环境设施、设备条件
H3C实验环境、网络机柜1个、路由器和交换机4台、计算机6台、路由交换技术课程教材
四、实践目的
路由交换技术课程实训利用华三环境以及机房中的网络机柜、路由器及交换机,模拟一个真实的网络系统集成工程,使学员掌握组建小型局域网,实现局域网的配置、调试、检查常规故障等,并让学员深入理解VLAN的作用及意义、熟练掌握VLAN的配置方法、以太网交换基础、RIP和OSPF的配置,以及PPP Chap/Pap认证、链路聚合、网络地址转换等实践任务,使学员加强对网络技术、服务器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的实际理解和掌握,提高对网络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建立对网络系统集成工程的初步认识,加深对网络原理的理解,获得对网络的工作原理与操作方法,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知识实践意识,提高其实际动手能力。
五、实践内容
1、VLAN配置:
本实验任务通过在交换机上配置Access 链路端口而使PC处于不同VLAN,隔离PC 间的访问,从而使学员加深对Access 链路端口的理解。
拓扑图如下:
[SWA]vlan 2
[SWA-vlan 2]port E 1/0/1
使用display vlan在SWA上查看配置的VLAN信息
[SWA]display interface E 1/0/1 查看物理端口链路类型
完成配置后,在PC上Ping另一台合作PC其结果为不通。
配置Trunk链路端口:
[SWA]interface E 1/0/24
[SWA E 1/0/24]port link-type trunk
[SWA E 1/0/24]port trunk permit vlan all
使用[SWA]display interface E 1/0/24查看Trunk相关信息。
2、PPP的配置:拓扑图如下所示:
配置路由器广域网接口IP地址:
[RTA]interface serial 2/0
[RTA-Serial 2/0]ip add 192.168.5.2 255.255.255.0
PPP PAP 认证配置:
[RTA-s1/0]local-user RTC
[RTA-s1/0]service-type PPP
[RTA-s1/0] password simple pwdpwd
[RTA-s1/0]PPP authentication-mode PAP
[RTA S 2/0]interface serial 2/0
PPP CHAP 认证配置:
[RTA]interface serial 1/0
[RTA-serial 1/0]ip add 192.168.8.1 255.255.255.0
PPP MP 配置:
创建MP-group接口并配置IP地址:
[RTA]interface mp-group 1
[RTA]ip add 192.168.3.2 255.255.255.252
将相应物理接口加入MP-group接口
[RTA]interface serial 3/0
[RTA-Serial 3/0]link-protocol ppp
[RTA-Serial 3/0]ppp mp mp-group 1
[RTA-Serial 3/0]interface serial 2/0
[RTA-Serial 3/0]link-protocol ppp
[RTA-Serial 3/0]ppp mp mp-group 1
3、链路聚合:
该实验通过在交换机上配置静态链路聚合,使学员掌握静态链路聚合的配置命令和查看方法。
然后通过断开聚合组中的某条链路并观察网络连接是否中断,来加深了解链路聚合所实现的可靠性。
拓扑图如下:
配置静态聚合:
[SWA]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1
[SWA]interface E 1/0/23
[SWA-E 1/0/23]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SWA]interface E 1/0/24
[SWA- E 1/0/24]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查看聚合组信息:
[SWA]display link-aggregation summary
查看其详细信息:
[SWA]display link-aggregation verbose
4、RIP配置:
本实验主要通过在路由器上配置RIPv1 协议,达到PC之间能够互访的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学员应能够掌握RIPv1 协议的基本配置。
拓扑图如下:
首先自行配置PC和路由器上的IP地址;
启用RIP协议:
[RTA]rip
[RTA-rip-1]network 192.168.0.0
[RTA-rip-1]network 192.168.3.0
通过display ip routing-table查看路由表,通过display rip查看RIP运行状态;
[RTA-S 2/0]undo rip split-horizon 关闭水平分割
[RTA-S 2/0]rip poison-reverse
5、OSPF配置:
[RTA]interface s 2/0
[RTA-s 2/0]ip add 20.0.0.1 24
[RTA]interface e 0/0
[RTA-s 2/0]ip add 10.0.0.2 24
[RTA-s 2/0]router id 1.1.1.1
[RTA-s 2/0]ospf 1
[RTA-ospf-1]area 0.0.0.0
[RTA-ospf-1]network 1.1.1.1 0.0.0.0 [RTA-ospf-1]network 10.0.0.0 0.0.0.255 [RTA-ospf-1]network 20.0.0.0
[RTA-ospf-1]display ospf peer
单区域ospf增强配置:
[RTA]interface e 0/0
[RTA-e 0/0]ip add 30.0.0.1 24
[RTA]interface e 0/1
[RTA-e 0/1]ip add 40.0.0.1 24
[RTA-e 0/1]router id 1.1.1.1
[RTA-e 0/1]ospf 1
[RTA-e 0/1]area 0.0.0.0
[RTA-e 0/1]network 1.1.1.1 0.0.0.0 [RTA-e 0/1]network 30.0.0.0 0.0.0.255 [RTA-e 0/1] network 40.0.0.0 .0.0.0.255 [RTA-e 0/1]display ospf peer
[RTA-e 0/1]display ospf routing
6、网络地址转换配置:
[RTA]ip route-static 0.0.0.0 0 198.76.28.22 基本IP地址和路由配置分别在两台PC上互Ping,其结果为不通;
配置Basic NAT:
[RTA]acl number 2000
[RTA]rule 0 permit source 10.0.0.0 0.0.0.255
[RTA]nat address-group 1 198.76.28.11 198.76.28.20
[RTA]interface s 2/0
[RTA-s 2/0]nat outbound 2000 address-group 1 no-pat
分别在两台PC上互ping ,其结果为通。
六、实践总结
通过本课程两个月的实训学习,我主要了解了交换机和路由器的有关配置,以及对网络工程的大致理解。
随着计算机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型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路由技术在网络技术中已逐渐成为关键部分,路由器也随之成为最重要的网络设备,任何一个有一定规模的计算机网络都离不开路由器,否则就无法正常运作和管理。
在这次实验中,我学到很多东西,加强了我的动手能力且培养了我的独立思考能力,其最深的体会是错误检查,在你熟悉的网络中的各设备配置基础上,还要根据设备工作原理和各种协议内容进行分析。
实验课更重要的是做实验的过程,思考问题的方法,这与其他的实验是通用的,真正使我受益匪浅,虽然在实验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在跟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帮助下,我克服了很大困难,完成本次的22个实验任务,心中也颇有成就感。
实习人:
2013年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