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导学案精品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优秀教学案例第五单元第四章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情感。通过学习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使学生认识到微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实事求是的态度。在探究细菌和真菌分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精神,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了解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分布。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规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推理的能力。同时,结合微生物学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认识到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问题驱动、探究式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形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评价方式上,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3.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小组评价,鼓励学生相互借鉴、共同进步。通过评价,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作业小结
1.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作业包括观察身边的微生物,记录它们的形态特点和分布环境,以及运用微生物学知识分析实例。
1.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特点,从而推断它们的分布规律。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学会观察、思考、推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引导学生运用微生物学知识,分析细菌和真菌的生殖方式。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八年级生物上册 5.4.1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a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过程:教 学 目 标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3、认同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重 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难 点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教 法小组合作学习学 法小组同学间交流一、预习导航 阅读课本p55-58页,完成下列内容,把重点词句在课本中划出来,标注出疑问之处。
1、什么是菌落? 2、从菌落的 、 、 ,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的不同种类。
请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表。
3、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1)配置含有营养物质的__________。
(具体做法选择 或、 与 混合制成。
)(2)将配制好的培养基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
(4)把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或温暖的地方进行_________。
4、细菌和真菌生存的必要条件是什么?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____ __。
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些 。
二、合作探究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阅读课本56-57页探究)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提示:)(1)实验中为什么要用两套装培养基的培养皿?各有什么作用?(2)为什么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高温处理? 为什么要用无菌棉棒?菌落 大小 形态 颜色细菌真菌(3)没有想好如何工作之前,不能打开培养皿。
为什么? (4)本实验的单一变量是什么?(5)如何接种?(6)接种后两套培养皿放在怎样的环境下培养?)4、预测实验结果:5、实验结论。
三、变式拓展1、科学家在深海的火山口等极端特殊的环境中,发现了古细菌。
古细菌的存在说明了什么问题?2、什么环境条件下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四、巩固练习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四章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第四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随笔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菌落,说出细菌和真菌菌落的特点。
2、知道细菌和细菌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条件。
3、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分析实验结果,归纳适宜细菌真菌生存的环境条件。
学习重点:菌落培养的实验操作、设计探究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实验条件。
学习难点:利用事实说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学习过程:一、回顾旧知,情境引课: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什么?细菌和真菌是什么样子?在哪些地方我们容易发现细菌和真菌?二自主学习,梳理疑难:1、你见过哪些细菌和真菌?它们是一个细菌/真菌还是多个细菌/真菌?2、什么是菌落?为什么要把细菌和真菌培养成菌落?3、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各自有哪些特点?(可以分别从它们的大小、形态、颜色三个方面去分析、比较。
)4、如何对细菌和真菌进行培养?(1)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包括几步?(2)培养基为什么要高温灭菌?高温灭菌后为什么又要冷却?(3)什么叫接种?(4)把接种和高温灭菌换一下顺序可以吗?(5)应放在怎样的环境中培养细菌和真菌?5、是不是我们周围的环境中都有细菌、真菌的分布呢?不同的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吗?哪种环境中更多一些?6、细菌和真菌生存的必需条件是什么?三、梳理小结1、分布:2 、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所形成的可见的集合体称为。
大小细菌菌落特点: 形状细菌和真3、菌落是颜色真菌菌落特点: 大小菌的分布形状颜色4、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步骤:,,。
5、将少量的或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接种。
6、细菌和真菌生存的必需条件:、、四、达标测评:目标57-58页。
第五单元 第四章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导学案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导学案学习目标:1.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重点)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重点)3.积极参加探究方案的制订,在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及时相互交流经验,体验与他人合作完成探究活动。
(难点)学习过程:学习情境:这是一幅现代化养鸡场的照片。
养鸡场又不是医院,饲养员为什么要像医生一样穿着白大褂呢?给散养的鸡喂食时不馒头存放时间久了为什么会长毛?腐烂的树枝怎么会长有木耳?营养丰富的牛奶和米饭为什么变质了?用穿白大褂,这又是为什么?探究任务一:菌落空气中有许多细菌和真菌,那请同学们帮忙“抓”100个细菌过来给我。
这个任务可能完成吗?为什么呢?细菌太小了,观察细菌要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到上千倍才能看到。
1.菌落:怎样才能用肉眼看到手上的细菌?什么是菌落?2.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不同:观察图片,从形态、大小和颜色方面进行区分3.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本,进行总结:(1)配制培养基(2)高温灭菌、冷却(3)接种(4)培养探究任务二: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1.提出问题:不同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吗?哪种环境中更多一些?哪种环境中更少一些?哪种环境中根本没有?2.探究思路:如何让孩子们知道手上有细菌或真菌?材料用具:两套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经高温灭菌)、无菌棉棒、透明胶带、标签纸、放大镜。
3.提示:根据以下提示,分组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
①没有想好如何工作之前,不能打开培养皿。
为什么?②在标签纸上标出组别、实验日期、编号,将标签纸贴在培养皿的底面。
③为什么要有两套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各有什么用处?④在各自选定的环境中采集细菌和真菌。
⑤放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培养?两套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都需要在同一环境下培养吗?⑥设计好观察记录的表格,计划好观察的时间、次数。
3.小组讨论问题:①为什么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高温处理?为什么要用无菌棉棒?②提示4相当于细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哪一个步骤?③通过各组的交流,你认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怎样?④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在这个探究中,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的情况存在吗?是什么情况?为什么?5.根据探究活动进行总结: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必须具备哪些基本条件?探究任务三: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根据探究活动进行总结: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课堂小结: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知识梳理随堂练习:1.在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实验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培养基要经过高温灭菌的处理B.在接种后,迅速盖好培养皿C.若探究手上的菌类应将培养皿放在37 ℃条件下恒温培养D.这个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2.细菌和真菌生活的必需条件是( )①氧气②水③有机物④适宜的温度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在下图所示的培养基上有两处菌斑:A处较小且表面光滑黏稠,B处为黑色,呈绒毛状。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导学案金品

第四章细菌和真菌导学案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自主探究·释疑难】知识点一观察菌落【预习导学】1.菌落的概念由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________。
【点拨】一堆细菌或者真菌不是菌落;由多个细菌或真菌形成的集合体也不是菌落;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而成的集合体才是菌落。
2.细菌菌落和真菌(霉菌)菌落的区别(1)菌落图示(图5-4-1-1)图5-4-1-1(2)菌落特征比较项目细菌菌落真菌(霉菌)菌落大小形态颜色多为灰色,少数为白色、黄色等有时能呈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1)图示(图5-4-1-2)图5-4-1-2(2)过程①配制培养基:用________和牛肉汁混合制成。
②高温灭菌:将培养基及其容器进行__________。
③冷却接种:等培养基________后,将少量______________转移到培养基上。
④恒温培养: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在保持________的培养箱中或____________的地方进行培养。
【探究释疑】1.面包和橘子存放时间久了表面会长出许多“毛毛”。
(1)这些“毛毛”是____________的菌落;(2)你的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
2.请分组交流完成下表。
【预习导学】1.提出问题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一样多吗?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订、实施计划操作步骤目的用牛肉汁和琼脂混合制成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培养基恒温培养知识点二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4.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释疑】针对“未洗的手上是否存在细菌和真菌?洗手能否减少手上的细菌和真菌?”这两个问题,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如下探究活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优秀教学案例

此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共同探讨问题,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时,我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挑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此外,我还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直观、生动的学习氛围。例如,通过播放细菌和真菌的微纪录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们的形态和生活习性。或利用实物模型展示细菌和真菌的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二)问题导向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这些问题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从课堂导入到课后作业,从实验操作到讨论交流。例如,在介绍细菌和真菌的基本特征时,我会提问:“细菌和真菌有什么区别?”“它们是如何繁殖的?”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将进行讨论、实验、资料搜集等活动。我将提供充足的资源和工具,如实验材料、参考书籍等,以支持他们的学习。同时,我会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成果。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将能够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沟通和表达的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首先,我会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反思自己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例如,在学习细菌和真菌的分类和特征时,学生可以反思自己是否真正理解了细菌和真菌的区别,是否能够准确地描述它们的特征。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教育课程标准指导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作为重点章节,旨在让学生掌握细菌和真菌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及分布情况。作为特级教师,我深入研究了本章节内容,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需求,制定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导学案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散布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细菌和真菌散布的特色||,以及细菌和真菌生计所需的条件||。
2、能力目标:培育细菌和真菌||,提升着手能力||,仔细察看菌落||,提升察看、剖析能力 ||。
3、感情目标:科学的拟订研究方案||,体验科学研究的谨慎性、科学性||。
二、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 ||,有的人得了痢疾||,你知道是什么惹起的吗?现代社会||,啤酒是餐桌上的不可缺乏的饮料||,你知道它是用一种叫做酒曲的霉菌制出来的吗?再请同学们察看老师准备的(展现长毛的苹果、发霉的馒头、变质的牛奶)||。
这些现象都是由细菌和真菌惹起的||,看来细菌和真菌在我们身旁还真是无处不在!二、合作研究1、仔细阅读教材||,联合方才察看到的||,采纳对照方法||,思虑以下问题:(1)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在大小、形态、颜色上有什么差别?(2)请总结一下 ||,培育细菌和真菌的方法能够分为那几个步骤?2、参照课本 ||,各小组议论设计“检测不一样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研究方案||,看哪个小组设计得更为合理!你想要检测的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做出你的假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拟订计划:(1)贴标签:将两套培育皿贴上标签||,编号为 1 号、 2 号;(2)接种: 1 号培育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号培育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恒温;(4)察看记录 ||。
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一、导入激情:我想大家都采过蘑菇、见过闻过腐败变质的水果和食品、见过长霉的桔皮和馒优等等,但你们仔细思虑过,惹起这些现象的原由是什么吗?下边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学习吧!平常生活中,吃剩的饭菜、馒头、肉汤放的时间长了,或水果腐化后、腐败的桔皮会在表面出现褐、黑、黄、红、绿、蓝、白等“毛毛”、“皱皱”、“薄膜状”的毛或膜,这些生物学上叫“菌落”或“菌斑”。
这是一个细菌或真菌生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会集体。
二、明确学习目标:1.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色。
2.试试采纳细菌和真菌培育的一般方法,研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踊跃参加研究方案的拟定,及时互相交流经验,体验与人合作完成研究活动。
三、自主学习(经过学习课本 66--67 页,完成以下问题,并展现学习成就)1.认识和描述细菌和真菌的菌落。
2. 观察菌落,比较教材 67 图 5-40 ,认识并分辨哪些是细菌的菌落,哪些是真菌的菌落,并依据观察进行列表比较菌落大小形态颜色细菌真菌3.如何对细菌和真菌进行培育?(1)培育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包含几步?(2)你是选择什么资料来制备培育基?(3)培育基为何要高温灭菌?假如不进行高温灭菌,结果又会如何?(4)什么叫接种?(5)应放在如何的环境中培育细菌和真菌?四、合作研究:检测不一样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阅读教材研究实验部分的内容,依据实验内容中的提示,完成以下问题:(1)提出问题(你们小组提出的问题是什么?):(2)作出假设(依据你们的生活知识作出假设。
):(3)制定研究方案(依据教材中的提示):(4)谈论交流方案,并对自书的方案进行更正。
(5)实行研究方案。
( 6)并在班内交流谈论的结果。
细菌和真菌广泛分布于五.精讲点拨:1、重申菌落是一种会集体;。
2、研究中要注意培育基的配制和温度。
六.课堂检测:(一) . 选择题1. 霉菌在以下哪一种环境中最简单出现?(A. 湿润的沙地上B. 湿润的粮食C. 干燥的衣物)D.煮沸的牛肉汁2. 夏季,未洗净的衣服上会长毛,而洗净的则不会,原由是()A.未洗净的衣服上有一些有机物,在暖和、湿润的条件下,真菌会大批生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导学案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 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 知道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条件和不同细菌生活所需要的特殊条件。
4. 学会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5.培养学生进行推理和比较的能力及设计多种实验方案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细菌和真菌培养熟悉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2.通过探究实验和小组之间的讨论,归纳出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 细菌和真菌的一般培养方法;
3.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中探究方案的制定,经验交流后能够正确地得出结论。
〖教学难点〗
1.探究活动中各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探究实验的观察记录;
2. 细菌和真菌的一般培养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培养的不同形态的菌落、变质的牛奶、米饭、长“毛”的馒头、长有木耳的树枝、蘑菇、足癣和背癣的图片、实物投影仪、培育细菌和真菌的实验材料和用具(琼脂、培养皿、
烧杯、牛肉膏、蛋白胨、酒精灯、吸管、三脚架、无菌棉棒、镊子、放大镜等)。
〖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变质的牛奶、米饭,长“毛”的馒头、长有木耳的树枝等,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下列问题:
(1)馒头存放时间久了为什么会长“毛”?
(2)腐烂的树枝怎么会长有木耳呢?
(3)营养丰富的牛奶和米饭为什么变质了?
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中的食物变质、物品发霉等生活经验,尝试回答:
(1)存放久了的馒头会长出“毛”,这是真菌中的霉菌;
(2)腐烂树枝上长出的木耳实际是真菌;
(3)牛奶和米饭变质了,这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在作怪。
师生达成共识:自然界广泛分布着细菌和真菌。
由此导入新课。
一、回顾已知,引入新课
在生态系统中和___被称为分解者。
二、自主学习,边学边导
1 .感知细菌、真菌的存在(阅读P66第一自然段)
在我们的身边广泛分布着细菌与真菌,如蘑菇属于______,衣物食品上的霉和水果上长的“毛毛”都属于真菌中的_______,在我们的体表与体内以及周围环境中还有数不清的肉眼看不见的________。
2. 区分细菌菌落与真菌菌落:(阅读P66~67,并观察图形)
三、精讲点拨精练提升
(三)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阅读P68~69,讨论与交流)
3.下面是某同学“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或真菌”探究时,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步骤,请分析回答:
①把甲乙培养皿放到保持恒定温度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②将牛肉汁与琼脂混合在一起制成培养基
③把培养基装入甲乙两培养皿中进行高温灭菌④用无菌棉棒蘸取池水、土壤或手心等处,在甲培养基
上轻轻涂抹。
(1)上述实验步骤不正确,请排出正确的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步骤②用牛肉汁配置培养基,其实是为细菌真菌的生长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④的这个过程叫____________。
小结: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学习了细菌和真菌的知识后,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手指上是否有细菌和真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请你帮他们完成探究实验:
(1)你所做出的假设是。
(2)请你完成实验设计思路:
①配制两组同样的培养基,分别放在两组培养皿中并标号为1号和2号,高温灭菌后冷却。
②用无菌棉棒在1号培养基上轻轻涂抹,在2号培养基上轻轻涂抹。
③将两组培养皿放在的地方培养一段时间后,进行观察。
(3)在观察现象时,发现两培养基上的菌落都较小,且表面光滑黏稠,可判断这是(细菌、真菌)菌落。
(4)请你预测实验的结果:。
四、达标检测,当堂过关
5.在下列哪些地方有细菌和真菌的踪迹()A.寒冷的极地 B.很热的温泉 C.在深海的火山口 D.以上三处都有
6.木耳属于()A.绿色植物 B.细菌 C.真菌 D.霉菌
7.穿过的衣服,如果没有及时清洗而长时间挂在衣柜里,会发现衣服上有许多白色的小点点,这些白色的小点点最可能是()
A.真菌 B.细菌 C.霉菌 D.灰尘
8.下列实验条件下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的是()A.刚洗过的衣服 B.经过酒精涂抹的手指
C.炒熟的菜 D.经过高压锅蒸煮,且密封的培养皿内
9.有关菌落的描述正确的是()A.每个菌落由大量不同种细菌组成。
B.从菌落的形态、大小、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他们的种类。
C.细菌的菌落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
D.一个菌落是由一个细菌细胞形成的。
10.破伤风伤口感染破伤风杆菌引起的,当伤口暴露于外时,破伤风杆菌是不能繁殖的,只有当伤口深,坏组织多,隔绝空气时,破伤风杆菌才能生长繁殖。
这说明破伤风杆菌的生长繁殖不需要()A.氧气 B.适宜的温度 C.水分 D.有机物
11.制作泡菜时要用特殊的坛子,坛口加水密封。
密封坛口的主要原因是()A.隔绝空气,抑制细菌的繁殖 B.防止气体对流,利于醋酸菌无氧呼吸
C.防止杂菌进入,影响泡菜质量 D.造成缺氧环境,利于乳酸菌发酵
12.通常用来作为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是()A.菌落 B.细菌形态 C.细菌体积 D.细菌结构
13.小明的弟弟饭前总不爱洗手,为让他养成饭前洗手的卫生习惯,小明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用随手可得的材料和弟弟做了如下的探究实验:找两个馒头和两个干净的塑料袋,一起放在蒸锅里蒸30分钟,让弟弟尽快用手在甲馒头上按一下,再用肥皂把手认真洗干净后,在乙馒头上按一下。
用无菌工具迅速将两个馒头分别装入塑料袋并密封好。
一起放在温暖的地方,过一段时间,观察甲乙两馒头的变化。
请就此探究过程回答:
(1)将两个馒头和塑料袋在蒸锅里蒸30分钟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手在馒头上按一下”的过程相当于细菌培养方法中的___________步骤。
(3)本探究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甲”或“乙”)
(4)过一段时间观察甲乙两馒头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级: 日期: 检测案
一、课堂检测
1、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的后代形成的肉眼能够看见的集合体被称为()
A 真菌
B 细菌
C 菌落
D 菌痕
2、在一个培养皿中有大大小小许多个细菌及真菌的菌落,细菌菌落的特征是()
A 面积比较大,呈绒毛状
B 面积比较小,表面光滑粘稠
C 面积比较大,呈蜘蛛网状
D 面积比较小,表面絮状
3、在培养基中加入牛肉汁、琼脂是为了()
A 使培养基闻起来更香,容易吸引细菌
B 使培养基的表面看起来很粘稠
C 为细菌等生物的生活过程提供水分和无机盐
D 为细菌等生物的生活提供有机物
4、“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再盖上盖,封好”过程中相当于细菌培养的那一个步骤( )
A 恒温培养
B 接种
C 消毒
D 制作培养基
5、细菌和真菌能在恒温箱中的培养基上迅速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其原因是()
A 恒温箱提供了适宜的温度
B 培养基中含有有机物
C培养基中含有水分 D 是A、B、C、三项满足了细菌、真菌生存的需要
6、某人制作泡菜,操作不当致使泡菜腐烂,其解释中正确的是()
A 罐口密封缺氧,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
B 罐口密封不严,氧气促进了乳酸菌的快速繁殖
C 罐口密封不严,氧气抑制了其他腐生菌的生长繁殖
D 罐口密封不严,促进了需氧细菌的生长繁殖
7、在检测某处细菌、真菌时,要准备两套培养皿,原因是()
A 一套培养皿万一不能采集到细菌、真菌,可用另一套备用的再采集
B 两套培养皿做实验可获得更多的细菌、真菌
C 一套培养皿做实验,另一套作对照
D 准备两套是为了防止意外,如不小心打碎等
8、我国民间常有盐渍法来保存食品,其中生物学原理是()
A 食盐可以使细菌毒素失效
B 食盐中缺乏细菌需要的营养
C 食盐中有杀菌物质
D 食盐使细菌细胞脱水死亡
二、课后检测:独立完成练习册本节作业,包括【探究与思考】。
板书设计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一、观察菌落
1.细菌菌落
2.真菌菌落
二、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1.制备配养基
2.接种
教学反思:
制定实施方案、交流活动的计划及展示观察记录的表格下课后半小时内将在各自环境中已接种的培养皿密封好,送回教室后排的空桌上。
布置设计探究方案,提醒学生注意设计对照组。
巡视和指导、参与设计,及时激励。
每组发给两套有培养基的培养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