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工业革命

合集下载

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了什么

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了什么

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了什么?2011年由美国学者杰里米·里夫金撰写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出版,2012年4月英国《经济学》杂志发表其编辑保罗·麦基里《制造和创新:第三次工业革命》一文,“第三次工业革命”概念不胫而走,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所谓“第三次工业革命”,主要是指上世纪70年代以来以信息和新能源技术创新引领并孕育的新一轮工业革命,不仅包括“制造业数字化革命”,而且包括“能耗互联网革命”,还包括生物电子、新材料和纳米等技术革命。

类似前两次工业革命,随着新技术创新在多产业显现并加速扩散应用,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重新塑造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将给人类社会带来比前两次工业革命更为广泛深远的影响。

从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看,第三次工业革命具有其历史必然性。

它是人类社会解决能源枯竭和严重生态问题的根本出路。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大规模使用化石能源为基础的。

但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资源,经过多年开发利用不仅面临着枯竭,而且已经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因此,新技术革命浪潮应运而生,其核心之一就是要解决资源和能源枯竭及其生态问题,所以有学者甚至认为这次技术革命浪潮是以绿色技术革命为主要特征的。

正是站在这样一个战略制高点上,西方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正在加快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在替代传统能源上已初见成效。

它是信息技术革命和人工智能等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工业化进程看,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是使用机械生产替代人的劳动,降低生产成本,第三次工业革命也不例外。

但与前两次比较,第三次工业革命有一个重大差别,就是用机器替代脑力劳动,并在更大程度上替代体力劳动。

在过去30年里,信息技术革命日益向智能化迈进,机器人在制造业、农业、物流、服务和家务劳动等领域的广泛使用,越来越把人们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可以预见,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革命发展,人类社会将走向智能化。

它是新材料和纳米等技术革命广泛扩散应用的现实后果。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起源、实质与启示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起源、实质与启示
5、生活方式变革。消费的同时就是生产。购物在3D打印店里就能完成,这才是真正的体验式消费,边消费边生产。消费者也可以购买家用3D打印机,像从前那样自给自足,这就叫做反城市化。
第三次工业革命与“再工业化”
20世纪80年代至今,世界制造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一个主要特点是美国和欧洲经历了“去工业化”的过程,劳动力迅速从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制造业占本国GDP的比重和世界制造业总量的比重都持续走低;制造业向新兴工业化国家转移,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制造业快速崛起,发达国家汽车、钢铁、消费类电子等以往具有优势的制造行业面临严峻挑战。
四是积极推动科技创新、技术创新,创造新的产业。我们知道,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技术力量强,创新能力强。很多新兴的产业都首先源于欧美,继而领先全球,迅速产业化以后,再在全球市场上扩张。美国不仅善于创造新的产业,还善于创新商业模式,这可能成为“再工业化”的中坚力量。
第三次工业革命对未来发展的启示
目前上海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有人认为,上海经过这么多年的工业化进程,现在开始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即服务经济时代,应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经济,许多传统制造业应该淘汰转移出去。这就是“去工业化”的观点,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路。人家现在都纷纷“再工业化”,而不是单纯否定制造业,我们目前的产业结构调整、制造业转型方向与方式还是否可行,是不是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显然需要认真研究。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提出
“从“工业化”到“去工业化”再到“再工业化”这个循环的过程,表面上反映了从实体经济到服务经济再到实体经济的回归,实际上体现了服务经济真正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战略,符合经济形态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规律。如果说“去工业化”去掉的是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环节,那么,“再工业化”实际上是对制造业产业链的重构,重点是对高附加值环节的再造。”

第三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我国未来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性选择
首先,可再生能源革命或绿色技术革命应该成 为我国未来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性选择。
在过去的十年中,虽然我国工业的信息化水平 不断提高,单位GDP的能源消耗不断下降, 但是能源消耗总量仍然不断上升,能源自给率 大幅度下降,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增大,特别是 今年1月在我国中东部地区130万平方公里发 生的长时期雾霾天气警告我国:可再生能源革 命已刻不容缓!
能源的新格局
在21世纪到来之际,数以百万计的人们将实现 在家庭、办公区域以及工厂中自助生产绿色能 源的梦想。
此外,正如人们在互联网上可以任意创建属于 个人的信息并分享一样,任何一个能源生产者 都能够将所生产的能源通过一种外部网格式的 智能型分布式电力系统与他人分享。
原有的纵向权力等级结构正向扁平化 方向发展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支柱:
1、向可再生能源转型; 2、将每一大洲的建筑转化为微型发电厂,以便就地收集可再生
能源; 3、在每一栋建筑物以及基础设施中使用氢和其他存储技术,以
存储间歇式能源; 4、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每一大洲的电力网转化为能源共享网络,
这一共享网络的工作原理类似于互联网(成千上万的建筑物能够 就地生产出少量的能源,这些能源多余的部分既可以被电网回收, 也可以被各大洲之间通过联网而共享); 5、将运输工具转向插电式以及燃料电池动力车,这种电动车所 需要的电可以通过洲与洲之间共享的电网平台进行买卖。
中国的能源潜力应用方向
中国蕴藏了丰富的煤炭和天然气资源,这一诱 惑使中国倾向于更加依赖日渐式微的传统能源。
然而,煤炭和天然气固然令人兴奋,但是相比 于巨量的可再生能源而言,却是如此的苍白无 力。
可以说,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地位正如沙 特在石油产业中的地位一样,中国每平方米的 可再生能源潜力要远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其他国 家。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三次工业革命发生在20世纪的60、70年代,叫作“信息化革命”,那么你了解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吗?下面由为你整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的详细资料,希望能帮助到你。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第三次工业革命为中国工业创造新机会“第三次工业革命”不仅会导致工业机器人、3D打印机等新的制造系统和生产设备产业的发展,这些产业还会带动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以及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

最重要的是,新的制造方式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既有产业的生产效率和市场容量,而且使得传统生产方式下无法生产的产品的工程化和产业化成为可能。

这意味着,先进制造技术不仅可以拓展既有产业部门“迂回生产”的链条,而且可以创造新的产业部门,为中国在全球进入新一轮经济衰退期时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寻找新的增长点提供方向和机会。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2:中国庞大的制造基础中国庞大的制造基础为先进制造技术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市场和应用场所。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凭借低成本的要素供给、庞大的市场需求和不断积累的技术能力,逐渐确立了全球制造业大国的地位。

但一劳永逸的先进设备投资并不能保证先进制造技术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发挥最大的技术经济效益,不同于产品技术,制造技术的突破和创新往往是伴随着实践应用的持续改进过程。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3:第三次工业革命将重塑国家间比较优势其一,终端产品的竞争优势来源不再是同质产品的低价格竞争,而是通过更灵活、更经济的新制造装备生产更具个性化的、更高附加值的产品,发展中国家通过低要素成本大规模生产同质产品的既有比较优势将可能丧失。

其二,支撑制造业“数字化”的新型装备是实现终端产品“大规模定制”的基础,然而这些新型制造装备属于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更强化了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导致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心;外围”世界产业体系将被进一步固化。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4:第三次工业革命将重塑世界经济地理随着国家间比较优势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世界经济地理格局也必将随之改变。

第三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每一栋建筑都将变成微型发电厂● 19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造就了密集的城市核心区、拔地而起的工厂。

● 20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催生了城郊大片房地产业以及工业区的繁荣。

● 21世纪,第三次工业革命将会把每一栋楼房转变成住房和微型发电厂。

● 我们即将步入一个“后碳”时代。

人类能否可持续发展,能否避免灾难性的气候变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将是未来的希望。

人类已经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马上将迎来开创性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1870年以后,以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石油)和新交通工具(汽车)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隆重登场,取代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在某种程度上说,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石油和其他化石能源为基础和动力逐步发展起来的,但如今石油资源的日渐枯竭也正将其逼上穷途末路。

在本书中,作者根据自己几十年的研究和总结,认为我们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石油世纪的最后阶段,而根本的原因在于以石油为代表的石化资源危机以及它所带来的熵账单。

石油日益枯竭,第二次工业革命根基遭动摇地球物理学家M·金·哈伯特自1956年就开始在壳牌石油公司工作。

他随后在其论文中预测:大约在1965年到1970年之间,美国本土48个州的石油产量将达到峰值。

虽然他的预测在当时遭到了同事的嘲讽,但后来的事实证明,美国的石油产量在1970年达到峰值,随后进入了长期的下降通道。

在全世界范围内,全球原油产量也并不乐观。

国际能源署总部设在巴黎,在能源信息和预测方面颇具权威,因而深受世界各国政府的信任。

该机构在《2010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中称,全球原油产量在2006年就已达到峰值。

当时每天的产量为7000桶。

为了避免全球经济的剧烈动荡,需要保持每天不低于7000万桶的石油生产量。

而获得这些石油需要在未来的25年里投入8万亿美元的巨额资金。

而且,据英国石油公司研究证实,全球人均石油峰值早在1979年就已经出现,而这时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高峰期。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
第三次工业革命涌现了许多重要的发明,以下是其中的一些:
1. 互联网:互联网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最具代表性的发明之一,它将世界各地的人们联系在了一起,推动了信息技术和数字化经济的发展。

2. 智能手机:智能手机的发明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它们不仅可以打电话,还可以浏览互联网、拍照、录像、听音乐、玩游戏等。

3. 3D打印:3D打印是一种新的制造技术,可以将数字模型变成具体物体,它使制造变得更加快捷、灵活和个性化,有望成为未来的制造主流。

4.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一种模拟人类思维和智能的技术,它可以帮助人们完成一些复杂的任务,如翻译、图像识别、自动驾驶等。

5. 大数据:随着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普及,我们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我们从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对商业、医疗、政府等领域都有巨大的影响。

这些发明都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影响是什么_3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影响讲解

3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影响是什么_3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影响讲解

3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影响是什么_3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影响讲解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目前,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概念,可谓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但主流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三种:今天店铺给大家找来了3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影响,供大家参考和阅读。

3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影响①都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工业布局的新变化。

②都引起了社会关系的重大变革:第一次导致近代社会两大对立的阶级即工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产生,并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第二次,垄断组织产生,并与国家政权结合。

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

第三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强化,使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③都对世界格局产生巨大影响;第一次,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殖民扩张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

第二次,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世界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第三次,推动了国际经济结构的调整,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联系日益紧密。

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共同影响?它不仅是一场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引起了生产关系上的重大变革。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1870年前后,由此产生的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

(3)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

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

2.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兴起的条件及其发展特征(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①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②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成为雇佣劳动力。

③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带来大量资本。

④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

⑤形成最大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扩大。

发展特征:①从英国一国先开始。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关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关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更新换代,人们越来越注重工业革命的改革和发展,而以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关系为切入点,可以更好地解释其变革和影响。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始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主要包括钢铁、汽车、电力、化学和石油等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这标志着从机械时代向化学时代的转变,对于现代工业的底层结构和根本性质的改变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钢铁和石油的开采和生产将人们从煤和木材的依赖向更广泛、更广泛的资源方向转移。

同时,汽车和电力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更迅速、更便捷地进行交通和通讯,进一步增加了产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

二、第三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始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是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以及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兴起。

这是一个互联网和电脑化的时代,对于经济结构和社会变革具有极大的推动力。

信息技术不仅使得信息传递变得更加快捷和便捷,也促进了新产业的生长和新技术的引入。

同时,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也成为了一个新的产业领域和发展方向,为全球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联系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在许多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但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其中最显著的相似之处是他们都是以技术和创新为主导的工业转型和社会变革。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械化、化学和能源及交通的发展,以及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计算机技术、通讯和可再生能源的兴起,都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可以进一步挖掘生产力潜力,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

此外,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之间的联系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科技链的延伸。

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发生在制造业,而第三次工业革命主要发生在信息和电子技术领域。

两者的差异在于,第三次工业革命将人们与信息科技的互动置于经济和生活的核心。

因此,可以将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视为科技链中不同环节的延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进入21世纪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这表明当前
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是(B )
A.多元化和信息化
B.信息化和全球化C.一体Βιβλιοθήκη 和多元化D.全球化和多元化
10.下列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是( D )
①火车 ②汽车 ③电子计算机 ④克隆技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近代以来,科技发展使人们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第1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1、左图人物你认 识吗?
2、载人航天技术是 第几次科技革命的成 果?
3、你了解第三次科 技革命吗?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阅读P88,完成下列内容:
1、时间: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 2、标志 原子能、计算机、
(内容):航天技术、生物工程
3、起源于: 美国
4、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以下出现的情景不符合当时社会生活的是( B )
A.1831年达尔文乘“贝格尔”号考察船作环绕世界 的考察
6、美国的一对兄弟通过研制、并 试制飞机成功,他们是谁?
史蒂芬孙
富尔顿 卡尔.本茨 莱特兄弟
夯实基础:三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比较
次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 工业革 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主要 成就
1、棉纺织:哈 1、电力的广泛 原子能(1945年美国
格里夫斯-珍妮 应用:西门子- -原子弹爆炸、1954年
(美、1807 3新通讯手段的 年);史蒂芬孙 发明:电话、电 -火车机车(英、报等 1814年)
算机在美国诞生,人类 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
生物工程(生物工程的
核心是基因工程,克隆 技术尤为引人注目)
交通工具的变迁:
1、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火车、轮船等 2、第二次科技革命后 汽车、飞机等 3、第三次科技革命后 高速列车、磁悬浮列车、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以群体形式出现,形成高科技群。 科学与社会的联系极其紧密。 发展速度极快,知识老化加速。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它们最早出现是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A
B
C
D
F E
G H
不包括( D )
A.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改变了人们的生 活方式
C.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D.把人类带入“电 气时代”
4、20世纪90年代美国发展最为迅速和产业是:
(C )
A.钢铁制造业
B.汽车制造业
C.信息产业
D.飞机制造业
5、1973年,第一部手机在美国诞生,经过30 余年的发展,手机的功能和性能有了突飞猛 进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进入手机3G时代, 实现了手机通话到手机视频的飞跃。这种变
化反映了(C )
A.科技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B.手机的应用普及
C.科技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
D.人们的生活质量原来越高
6、下列哪一项成果最能体现中国古代“秀才不
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说法变成了现实(D )
A.书本 B.电视 C.报纸 D.计 算机网络
7、许多职业的出现与科技发明密切相关,因
第三次科技革命而出现的职业是(B )
1945年7月16日上午,美国 科学家奥本海默领导实验室 工作人员,在新墨西哥州沙 漠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 弹。 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试爆成功。
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座核电站,这是人类和平利用原 子能的开始。
航天技术:
1969年,两名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人 类第一次在另外一个星球上留下足迹!
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等
课堂训练
1、于1945年在美国制成,成为人类智力解放
里程碑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明是( C )
A.手机 B.克隆羊 C.电子计算机 D.核电站
2、信息社会到来的主要标志是( C )
A.航天技术 B.原子能技术 C.计算机网 络技术 D.生物工程技术
3、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影响
A
B
试一试:
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这三种计算机,并说一说这 说明了什么。
A、C、B
C
生物工程:生物工程是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
细胞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 性技术学科。生物工程的核心是基因工程,克隆技 术尤为引人注目。
1996年,世界上第 一只从成年动物细胞 克隆出的哺乳动物绵 羊“多利”诞生, 1997年2月向世人公 布。这项震惊世界的 研究成果被誉为20世 纪最重大也是最有争 议的科技突破之一。
5、什么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计算机网络技术
6、生物工程的核心是什么?
基因工程
1.是谁改进了蒸汽机,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瓦特
2、谁被誉为“发明大王”,而且还 发明了电灯?
爱迪生
3、是谁发明了火车?
4、是谁发明了轮船?
5、谁被称为“汽车之父”,我们中国人根据 他的姓氏的译音,译为“奔驰”?
A.火车司机 飞行员 航天工程师
B.网络管理员
C.汽车司机 空姐 工
D.铁路工程师 电
8、下列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第二次世界大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B.以电力的应用与电讯技术的兴起为开端
C.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最突出的核心技术
D.对人类的基本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产生了重大影 响
第一次的是( CD ),第二次的是(ABEF ), 第三次的是(GH )
1、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
2、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哪些领域取得 的重大突破?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原子能、计算机、 空间技术、生物工程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4、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于哪一个国家:
美国
纺纱机(1765 发电机、爱迪生 苏联-第一座核电站建
年)水力织布机 -电灯;
成)
2、动力:瓦特 2、内燃机和新
航天技术(1957年苏
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改良蒸汽机 交通工具的创制:1981年美国第一架航天
(1785年)
卡尔•本茨-内 飞机升空)
3、交通运输: 燃机驱动的汽车、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富尔顿-轮船 莱特兄弟-飞机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
注意: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
1946年2月15日 ,世界上第一台电脑ENIAC
(埃尼阿克)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普及, 越来越多的人会使用计算机。特 别是“上网(internet)”已经成为 人们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的重要 工具。不论是孩子,还是老人, 都能“坐在家中,知晓天下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